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李家大院

时间:2022-11-17 18:20:02 来源:网友投稿

湘南建筑是湖湘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祁阳龙溪的李家大院是湘南地区传统宗族聚落的典型代表。借助县旅游局邀请我们做李家大院保护规划的机会,我们几个同事借用假期的闲暇时间,对李家大院进行了考察。

初夏的阳光很好,春夏的色彩把高速公路沿途的山林装扮得绿树成荫、苍翠欲滴,一层层叠翠从眼前绵延而过,再加上阵阵和煦的凉风在车窗边吹拂,给我们考察的心情增添了些许惬意。

李家大院(图1)位于祁阳县中部,距县城30公里,衡枣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大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为李氏迁移始祖李文敬公所始创。据龙溪《李氏宗谱》记载,元末明初之际李文敬的五代祖公李思立迫于兵乱与灾荒之难,携家带口从江西迁来湖南祁阳,一百多年来,几番迁徙一直居无定所。延至六代孙李文敬,以买卖木材至家运亨通而富甲一方,并相卜山水吉地,大兴土木构建宅院,定居于象牙山下龙溪水畔(图2)。明弘治年间,初建成老屋院,构成一正两横四合院格局,之后经明、清各朝,历350年终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形成了占地三万六千平方米,建筑一万五千平方米由老屋院、上下院、吊竹院和品字书屋组成的规模庞大的民居宅院。因村北有一条自西向东蜿蜒绵长的龙溪故名“龙溪村”,又因宗族血缘关系历代相传聚居于此的皆为李姓子孙,人们又习惯地直接称之为“李家大院”。

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 李家大院选址讲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完整形局,强调主山龙脉,村后紧靠如龙腾飞的象牙山(图3),山势连绵,气势险峻,森林茂密。碧如玉带的龙溪水(图4),自西而东流经村旁悠扬流淌,既为人们用水提供了方便,又为环境景观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村落布局规划时首先考虑将大面积的平坦地带开发为农业生产用地(图5),住宅大都倚山建在靠近田地的台地上。村落与山体、小溪、良田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传统风水文化的生动例子,建构了人与自然、社会间的和谐的生态关系。

大院建筑群西高东低,分布在相差2米的两个台地上,整体布局既尊重了地形条件,又给人以居高临下、彰显宗族威严的感觉。厚厚的围墙分割出村落界线,使之成为划分不同家族之间的地理界线;建筑群中的“堂”和“房”的区别体现了长幼尊卑的秩序和对崇祖敬宗的心理。建筑群的分布与组合,体现了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宗法制度,宣扬的“血浓于水”、“光宗耀祖”的宗族思想观念和“天人合一”自然哲学观。

大院正屋两栋,横屋36栋,大厅36间,房屋360余间,游亭17座,另有花厅、仓廪、宗祠等。布局有律,排列有序,看上去整齐统一,并无错杂纷乱之感。大院规划平面呈长方形,上、下院正屋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分列于一条宽敞的青石板村主干道的两旁。房屋之间16条大大小小的青石板巷道,纵横有序、主次交错、四通八达,将众多建筑分割成各自独立的整体,又是连接每个建筑的纽带和桥梁,使庞大的院落交往自如,还能发挥消防通道的作用。走在青石路板上,阵阵清凉袭身而来。庭院某处桂花郁香扑鼻,弥漫在整个庭院的古色古香的的陈年家具上,氤氲着浓浓的居家生活气息。正屋坐西朝东,背山面水,均为三进三开间(图6),各开设两个长方形天井。阳光从天井直射而下,使宽敞而又古老幽深的庭院明丽了许多。众多的横屋按照先后的构筑顺序,沿着两条南北走向的轴线对称有序地排列,各自成栋的房屋两端山墙均高出屋面,外观造型优美,更出于增强其防火功能之考虑。建筑主体承重山墙飞檐翘角的外观造型,使整个建筑有了起伏跌宕、展翅欲飞的动感(图7)。

大院的风格简朴淡雅,毕竟是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大院那些青砖筑就的墙面开始斑驳,但是细细品位散落在大院各个细部的建筑装饰,却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品位。保存完好的上、下院民宅,尤其是李氏宗祠(图8),集中突显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精美绝伦的装饰艺术和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悬挂于祠堂正中央的一幅幅牌匾,有“进士、五品军功、奉政大夫、游击武异都尉”等,昭显着李氏家族那显赫的历史,每副牌匾以及陈列于祠堂两旁的黄色帷幔,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看到当时那钟声鼎沸繁荣昌盛的景象。相比于同样有着湘南特色建筑的宁远文庙主要以石刻为主,这里却木雕石刻兼备。木雕图案花色各异,以花草、鱼虫、鸟兽居多,无论是雕梁画栋,抑或是木刻的雀替、驼峰、桃檐、牵枋、花格门窗,无一不是精雕细琢,其形象逼真、神情生动,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全大院有木雕花窗252个,每家每户的窗棂、床具、屏风上那些最有特色的的木雕梅花错(图9),刀法精美入微,这种木雕梅花错又称冰凌梅花格,在江南的民居中最为常见。庭院里的石雕处处皆是,尤以祠堂门口的那对石狮(图10)最为突出,尽管年代久远,依然极赋神韵,活灵活现地各伏在祠堂门前的石鼓之上,镇守着这一方人杰地灵的青山绿水。环视大院内的石雕,檐柱石础,形状各异,有鼓形、南瓜瓣形、六角形、八棱形、方形等,且雕刻着诸如花鸟虫兽、吉祥如意等异彩纷呈的图案纹饰,这样精美的石雕柱础共有239尊。诸如各类木刻石雕构件作品,寓意深邃,像“龙凤呈祥”、“福禄寿喜”、“平安富贵”、“喜上眉梢”、“鱼跃龙门”(图11)、“马上封侯”等等,可谓多种文化的融汇,从不同侧面,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农耕社会里一代代朴实厚道的农人对于理想的追求、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对于后代的虔诚祈愿与殷殷期盼。山墙两坡装饰的泥塑和彩绘,内容多为古代戏曲故事,至今色彩明丽,可圈可点。山墙正中的漏窗有圆形或方形“寿”字泥塑格窗或粉有“心”形装饰图案,活像一块玉佩坠吊其间,别具一格,生动美观(图12)。那三幅“摇钱树”、“聚宝盆”、“麒麟送子”泥塑装饰作品,更是这种期盼子孙发家致富、人丁兴旺的念想最为具体的生动写照。大院里拥有的众多厅堂,大都取了个意味深邃的堂名,如“务本堂”、“五美堂”、“明伦堂”、“亦爱堂”、“仁者堂”、“序伦堂”……细细品味起来,让人体会到古村人代以承传的信仰与道德崇尚和精神塑造的历史韵味。

偶尔有犬吠或鸡鸣从庭院深处的某处传来,让你感觉到乡村居家生活的浓浓气息。走出庭院的时候,侧耳聆听到了千年龙溪那潺潺的流水声。门前,荷塘里是远近随风摇曳的十里荷香(图13),细细观赏祠堂正门两侧那有些年份的楹联,“汁弹绿柳,花萃青莲”字体古朴苍劲,儒雅而尚武的李家先祖,在庭院的门前劈数十亩田地种植了大片的荷花,自然是有着某种特别的用意……

龙溪村人世世代代辛勤创造,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积淀了丰富厚重、独具风姿、时代特征突显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民居建筑,虽然为岁月风雨刷淡了它们的色彩,但它所凝聚的人文精神,包括宗族的孝祖敬宗的传统人伦、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清静旷达与“中庸”、“中和”思想以及历久不衰的农耕生活酿就的民俗风情,却随着历史年轮轰隆滚过而愈显深沉、厚重、亮丽、风发,沉甸甸又散发着迷人、醉人的浓郁芬香。那庄严肃穆的宗祠神堂,承载着他们以祭祖敬宗、孝顺父母为内核的传统道德文明。那祖墓古碑,刻载着他们祖辈走过的历史足迹,展现了古村悠久的历史风采。

行走于这座历经李氏23代人辛勤开创并精心守护的理想家园,仿佛穿越了数百年历史时空,无论朝代更替,时代变迁,李氏后裔一如既往地单姓同族聚居生活在一起,数百年延续不断,让人叹为奇观。这是一处展示原生态中国农耕社会诸多文化元素的重要物质遗存;是解读和诠释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是印证湘南湖湘文化的活标本;是镶嵌在湘、桂、粤人文名胜链条之间,潇湘大地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推荐访问:大院 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