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适应万人学校新发展探索中职管理新模式

时间:2022-11-18 12:05:03 来源:网友投稿

2009年11月16日,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教职成司函〔2009〕136号文件中就《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其中,第二章《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第八条规定“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置若干专业部(系),实行校、部(系)二级管理。”辽宁省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实行校系管理模式正是依据上级有关规定探索实行的新模式。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和沈阳市教育局的整体规划,结合沈阳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沈阳市着重打造五所万人规模学校(万人规模学校指的是三年在校生加上年培训的非学历教育的人数达到万人左右)。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是沈阳市教育局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沈阳市教育局重点打造的五所万人规模职业学校之一。万人校的建立解决了沈阳市中职办学分散、规模不足、场地狭小、设施落后的矛盾。笔者所在的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从2000年至今经过多次教育资源重组,由五所整校和三所部分学校的教师整合而成,已于2009年9月15日顺利搬迁到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的沈北新校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04人,在校生5000余人,学校设有汽车类、机加类、电控类和商贸类四个专业大类22个专业。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学校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学校内部管理问题。因此,只有通过系列教育行政改革和管理创新,才能进行学校内部管理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组织管理的绩效。学校领导经过专题研究和参观学习,并征求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决定实行校系二级、条块结合的组织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加强。学校按专业分类设有汽车系、机加系、电控系、商贸系等四个系。

学校实行校系二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不同于高校的院系管理模式。高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是指高校在院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部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部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系部在学院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笔者所在学校实行的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并不是在高校院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由于办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过多、专业分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其根本目的是要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中职学校发展的效率和效益问题。学校将管理权限下放,以更加开放的方式配置办学资源,将相应办学资源下放到各系,使之成为支配办学资源的主人,把各系开拓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以此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在中职学校实行校系二级管理模式,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

1.组织机构

建立学校和专业系两级管理体制,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各专业系被赋予了相应的教职工管理权、教学管理权、学生管理权、奖罚权等职权和义务。专业系主任按一正一副配置,正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并侧重教学工作,副主任侧重学生管理工作,并吸纳系教研室组长,形成系领导班子。系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总体目标,切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推进系里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监督保证作用。

2.条块结合,教师混编

“条”指的是从校长到主管副校长,从主管副校长到主管处、系的一整条管理体制,目的是保证有令则行、无令则止的政令畅通局面。“块”指的是各专业系在按照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系的专业特点,灵活创新适合本系的管理方法。

专业系的设立,打破了长期以来教师按照所任学科归属不同的教研组的做法,专业系以专业教研室为基础组建,各文化基础学科的教师分编到各专业系,但还保留基础教研室,并设置各学科备课组长。条块结合的教师混编,在保证专业教研室核心地位的基础上,既实现了专业教师和文化基础学科教师的混编和融合,又避免了文化基础学科教研室被肢解、教研功能严重弱化的后果。

二、教学管理权下放,管理职责明确

针对教学一线教师队伍庞大和教务处权力过分集中的现状,需要对教学管理职责进行分解,实行纵向权力结构的调整。学校的教学管理要在主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使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责下放,确立各系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因此,二级管理的前提是管理重心的下移,以“合理分权、充分授权”的基本原则明确学校、各系及其所属专业等各层级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调整管理幅度。校级行政部门对各系的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发挥指导、监督和协调作用,提供咨询服务,把工作重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上来,学校强化目标管理、配套责任考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实施、教学评价等功能,实现高效、优质、有序的教学管理目标。各系要充分发挥各自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基层自主适应能力和自我寻求发展的能力。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不仅要对管理机构、人员及其职责进行重新划分整合,而且需要建立明确的管理条例,明文规定各个职能机构的权力、责任、利益,为各个职能部门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提供明确的制度说明和约束。

三、创新教学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越大,规章制度的疏漏之处也越多。因此,只能通过规章制度和管理创新,解决这一问题。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需要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质量监控体系与标准的建设与创新,是实现校系二级规范管理、依法治校的保证。学校与教务处要根据教学管理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学校教学发展与变化的实际,修订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适应和指导校系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在遵循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上,系里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各系实际情况的教学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制定、修订、废除,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可行性和连续性,为制度的严格执行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制度建设要着重建立校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建立和完善学校对各系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反馈和调控平台,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发现日常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应注重完善质量保证、质量监控、质量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考核指标体系应发挥评价性、引导性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考核对系里的各项工作给予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对系里的工作起到方向性的引导,使各系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运行。

四、加强考核与评价,促进教学水准提高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在考核的同时必须对各系的教学水平等进行定期的评价,通过评价找出各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达到以评促建。确立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的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是充分调动系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求真务实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基础。通过宏观调控,尤其是政策的导向、控制,使各系及专业的工作不偏离学校的中心工作,各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学校大局为重,确保这一体制的有序运行、健康发展。评价机制有两个层面:一是系里内部的考评机制;二是由教学主管部门组织的外部评价。它侧重于评价的鉴定性功能,通过评价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整体状况做出价值性判断,负责评价的工作部门应以教务处为主,系里主要是根据评价标准,提供相关数据和具体材料;教务处通过各项材料的汇总、整理与分析,撰写评价依据和评价报告。教务处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是以目标管理为主。系里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各系的教学工作评价,主要侧重于自我评价的诊断性功能。要认真做好日常教学过程性管理原始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与保存,力求资料的全面真实。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客观与公正,切实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教学质量。

五、校系管理的运行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在2009年9月实行校系管理模式以来,经过实践已取得初步效果。学校按专业分类设置的四个系,平均规模大约每系12个班、600名学生。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学校的日常管理显现了全新的气象。

1.自主性提高了积极性

学校管理整体目标在新的管理体制下能自然快捷地落实到专业系。管理中心下放后,专业系拥有了相当的自主权,管理人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激发了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归属感增强了向心力

师生对专业系普遍有了一种认同感,同时对专业系的认同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支持、理解和互动的态度和作风得到强化。

3.针对性保证了实效性

专业系作为学校组织教育教学的“前线指挥部”,直接面对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距离短、幅度小,各类信息容易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对专业系范围内多方面的情况可以做到了如指掌。

其实,管理不是目的,质量才是目标。管理有法,管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行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就是要更新观念,要有创新意识,在目标和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程序,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最短的步骤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总之,实现新的管理模式,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校系二级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推荐访问:万人 新模式 新发展 中职 探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