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货币史之最》出版发行

时间:2022-11-25 0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前,当我第一次把《唐叶有道碑》楷书本与行书本作比较时,不禁心生疑问:一个同名碑刻竟然有楷书与行书两个不同书体?为什么两种不同书体的拓本在文字上有那么大的不同?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由此,我开始尝试把《唐叶有道碑》两个不同书体的拓本进行比较和分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清以来人们对行书本的各种质疑不无道理,同时还发现,人们对行书小的各种质疑反而验证楷书本具有其合理的成分。在此基础上,得出楷书本应为原刻本的判断。

《唐叶有道碑》的楷书本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年间(712~756年),道教发展达到高潮,因之,唐玄宗宠信的道士叶法善真人奏请为祖父叶国重立碑。唐玄宗恩准,并谥叶国重“有道先生”。由此,叶法善请来大书家李邕为祖父撰写碑文并书丹上石,同时,还请李邕为父亲叶慧明撰写碑文,并请隶书高手韩择木书丹上石,即《唐叶慧明碑》。

清以来,《唐叶有道碑》行书本流传较广但是人们对其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反,《唐叶有道碑》的楷书本却一直不见著录。直到2010年5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仲威所著《中国碑拓鉴别图典》,始见著录。该书在《唐代篇》中介绍《唐叶有道碑》所引用的潘景郑藏本(图1)正是楷书本。

本文所引用的《唐叶有道碑》楷书本(悔馀题跋本,图2)与潘景郑藏本出自同一个碑石,碑名全称为“唐有道先生叶国重墓碑”。该本前有题签,后有题跋,均为悔馀所题。题签有“叶有道先生墓碑”外,还有4行小字:“敦穆有晋人法度,《孟法师》《李晟碑》同观。世传吾家有道先生神道碑为北海行书,且故神。其说口口法善真人摄泰和之魂所书,此正书本前人多未著录,难得。”

在后跋,悔馀写道:“世传此碑为吾家法善真人摄北海之魂而书,未及终而天明,颇著神奇。传世多行书模本,真书则罕见也。昔年,宗室岳小琴藏本归吾友归安姚氏,诧为异珍。校其文字与行书本迥异,曾详志于所藏行书本之后。岁暮偶得是本,以校秋好轩所藏,固无殊也,而神采犹或过之。细审其结体古穆,有《孟法师碑》意,柳公权《西平郡王李晟碑》亦颇类此势,若欹而反正,所谓直到内史,不失晋法,盖能脱胎而羽化者矣,当与《端州石室记》并观。昔王弁州得张长史《郎官石壁记》,竟谓《九成》《庙堂》《化度》《虞公》诸碑皆辟三舍。实为过,泥涪翁之语病耳。吾于此聊复尔尔,坦述其颇得晋法可矣。”(图3)

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以悔馀为号的有何拭(1816~1872年)和查慎行(1650~1727年)。但是,既然悔馀在题签和后跋中可称叶有道、叶法善为“吾家”,那说明悔馀应为叶姓。按此推断,悔馀是何栻和查慎行的可能性不大。

《唐叶有道碑》行书本的不同版本

令人不解的是,《唐叶有道碑》不仅有楷书本和行书本,就是行书本,也还有不同版本。20世纪80年代,北京中国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先后出版了《唐叶有道碑》行书本,这3个版本均根据清代唐炯藏本影印出版(图4)。

此外,民国时期还出版行书本另外一个版本《李北海定风碑墨拓》(图5),这是与“唐炯藏本”不同的一个版本。这两个版本碑额都为“唐故叶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括州刺史李邕文并书”,但碑文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在末尾,唐炯藏本是“开元五年岁在丁巳三月七日”(图6),而《李北海定风碑墨拓》则是“开元五年岁在丁巳三月七日,侍者青溪观主詹主一丁……”(图7)。这说明,行书本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据王壮弘《艺林杂谈》载,民国时期的文明书局、艺苑真赏社都曾发行过。

清以来学者对行书书本的不同看法

清以来,不少金石学家、史学家和藏书家对行书本褒贬不

一,主要有以下观点。

1.宋拓说。对上述两种行书本都有人持此说。一是唐炯藏本。该藏本有唐炯(侣29~1909年)本人题跋:“其为宋拓无疑。草庐得此,珍重珍重。”二是《李北海定风碑墨拓》。该本有梁同书题跋,认为是“元以前拓本”。

对这两个行书本持宋拓说的都是大家,但却经不起推敲:不可能两种文字不同的行书本都是宋拓。这无非有两种可能:一为宋拓一为伪拓,或两本皆伪。

2.追题说。这是由于有的史书载李邕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起为括州刺史,怎么开元五年(717年)所写的碑文就会有“括州刺史李邕文并书”呢?为此,有人解释为“追题”。如清代屠莼清在《碑跋》中说:“此碑所书括州刺史盖从后追题,非史误也。”

3.与史不合说。阮元在《两浙金石志》指出:“按《旧唐书》本传邕贬括州司马在开元三年以后十三年之前,其为括州剌史在配留岭南后,《新唐书》则云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刺史,此碑立于开元五年三月,题衔已称括州刺史,与两史不合。”此外,阮元还认为:“拓本似经后人翻刻,非北海原迹。”

4.伪刻说。王壮弘在《艺林杂谈·传世李邕书迹概述》中指出,《叶有道碑》“所署官衔年月与史不符,书亦不佳,文尤荒谬,乃伪刻”。并指出“文明书局、艺苑真赏社等影印者皆为是此种伪本”。书中“所署官衔年月与史不符”及“文尤荒谬”,显然是指行书本,因楷书本不存在这些问题,且从未出版。

楷书本与行书文字比较

唐炯藏本是当今比较常见的行书本,经与悔馀题跋本比照,确如悔馀在题跋中所言:“校其文字与行书本迥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数的差别。悔馀题跋本共1152字(含残缺文字),唐炯藏本是1137字,悔馀题跋本多了15个字;二是文字的不同。悔馀题跋本与唐炯藏本之间文字的不同竟有51处,80多字。

在不同的文字中,唐炯藏本确有值得商榷之处。如碑文第78句,悔馀题跋本是“迹发皇眷”,唐炯藏本是“骏发皇眷”。“迹发”与“骏发”比较,显然“骏发”词不达意。再如碑文第122、123句,悔馀题跋本是“子亥丑癸,焉识其原”,唐炯藏本是“子亥母癸,乌识其原”。在十二千支纪年中,只有“丑”没有“母”,明显唐炯藏本把“丑”字误为“母”字;“焉识其原”与“乌识其原”,相比较,“焉”在此句应为文言连词(意为乃;则),显然唐炯藏本的“乌”字是别字。

其实,唐炯藏本文字存在商榷之处的,还不止以上两处,而引发最大争议的是碑首文字。悔馀题跋本的碑首是“江夏李邕撰并书”(图2),而唐炯藏本是“括州刺史李邕文并书”(图4)。在碑尾,悔馀题跋本是:“开元五年岁在丁巳三月七日,侍者青溪观主詹玄一丁……”(图8)而唐炯藏本是“开元五年岁在丁巳三月七日(图6)”。但奇怪的是,行书本的另一个版本《李北海定风碑墨拓》碑尾文字(图7)却与悔馀题跋本(图8)相同。

楷书本(悔馀题跋本)所拓年代

悔馀题跋本一共有14枚收藏章,除有的模糊不清或未查到出处外,其中可见:叶奕(1601~1665年)、陶斋(1861~1912年)、余绍宋(1882-1949年),这三人所处时期为清早、中晚和民国,可以说流传有绪。由于叶奕卒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因此,悔馀题跋本所拓年代应可断在明或清早期。

悔馀题跋本未避康熙讳。所谓避讳,就是古代凡是文字不得直书当代皇帝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避之。如著名的唐褚遂良书《雁塔三藏圣教序碑》,到了康熙年间为避讳而被人将“玄”字末笔剜去,而悔馀题跋本四处“玄”字均未避康熙讳,由此可证该拓本所拓时间应在清康熙之前。

把悔馀题跋本首页与潘景郑藏本首页比照,可见悔馀题跋本碑文漫漶程度、石花斑驳程度要比潘景郑藏本轻,文字比潘景郑藏本清晰。

综合以上,晦馀题跋本所拓年代应在明代或清早期。

《唐叶有道碑》伪刻与原刻

有两个因素是催生《唐叶有道碑》伪刻本的重要原因。

1.《唐叶有道碑》原碑久佚。也许正是因为原碑早佚,才使伪刻本得以鱼目混珠。

2.清代是碑帖造假的又一高峰。乾嘉时期大兴金石考据之风,使名碑拓本价格昂贵。受利益驱使,许多名碑都有伪刻。《唐叶有道碑》的伪刻本也极有可能在这时产生。如清代屠纯渚所云:“今松阳人有翻刻此碑者,广为抚拓,卖之都市以射利,其书法实佳。”因此,也不难理解《唐叶有道碑》为什么有多个不同版本。

从以下几点可以判断《唐叶有道碑》的真伪:

1.从楷书本与行书本的文字比较看。行书本确如王壮弘先生所言:“所署官衔年月与史不符,书亦不佳,文尤荒谬,乃伪刻。”

2.从楷书本与《唐叶慧明碑》的比较看。楷书本碑首有关李邕籍贯的记载与《唐叶慧明碑》一致。由于楷书本与《唐叶慧明碑》同是李邕撰文,且《唐叶慧明碑》未见争议,这应可成为一个重要的佐证。

3.从与《端州石室记》(图9)的比较看。《端州石室记》刻于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是李邕所书且没有争议的楷书碑刻。今天我们把楷书本与《端州石室记》相比照,不难发现,虽然两碑所书时间相距10年,但仍可见两碑书风相符。

4.从前人记录看。清代芝庭(道光十三年(1837年)处州府训导)曾指出:《叶有道碑》“世间原刻本,收藏家或有之。读范氏《天一阁碑目》,有《叶有道碑》,是原刻也。盖乾隆以前,未尝有翻本,况明拓乎!其灰版,现存。字迹已模糊”。从“其灰版”“字迹已模糊”,还有今天对楷书本(悔馀题跋本)的断代看,倒是与芝庭所叙相符。

5.从专家意见看。《中国碑拓鉴别图典》是这样评点《唐叶有道碑》的:“开元五年(717年)三月。行书,李邕书。原石久佚,传世多重刻本,唯潘景郑藏本不似翻刻本,字形较小,惜碑文漫漶。”

6.从潘景郑藏本的流传看。潘景郑藏本主人、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潘景郑(1907~2003年),江苏吴县人,为潘氏藏书第6代传人,其家族共藏典籍30万卷。新中国成立后,潘景郑先生任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顾问、《词学》编委,著作等身。

综合以上6点,应可确定:《唐叶有道碑》楷书本为原刻。

责编 潇然

推荐访问:出版发行 之最 中国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