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揭开台电内幕(上)

时间:2022-11-26 0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6月初夏,行经台北市罗斯福路台电大楼,楼高27层,共114.5米。这栋大楼完工于1983年,是当时全台第一高楼,也是全台首栋超过100米高的建筑,一如台电公司当时营运如日中天的气势。但没想到,20多年过去,台电大楼不仅失去第一高楼头衔,从2006年起更是连年亏损,财务体质逐渐脆弱。累积至2012年7月底为止,共计亏损1957亿元,负债比率也高达82.59%。

2012年初,当台电提出反映燃料成本而调涨电价时,招致岛内上下一致骂声连连;后又因核四是否续建一事,成为全民批评的目标,矛头之一指向其领导层,包括台电前董事长陈贵明、前副总经理徐怀琼,以及现任六位台电副总经理中的两位:庄光明和陈布灿,全部都来自同门——台湾清华大学核工程系;不管岛内蓝绿谁执政,台湾能源政策其实都是由“台电帮”来制定;本该只是政策执行机构的台电公司主导了理应台当局负责的未来能源政策走向,令其不断向核电靠拢。这群人与台湾的核能发展几乎可说是鱼帮水、水帮鱼的关系,可谓共荣共存,导致“球员兼裁判”的荒诞事情不断。

尽管在台电的官网上,经营理念一栏上写着“诚信:对用户、对员工、对股东揭露真实的资讯”,但如今,无论从电价的成本核算、核能安全的保证,看不出哪些才是真实的资讯?台电每年补助38亿元研究经费给学者,控制岛内舆论;主管核安全的“原能会”每年向台电伸手拿8亿元经费,监督的客观性何在?截至目前,台电帐上的累积亏损已经超过半个资本额,达1900亿元,这些亏损基本上与核四厂无关,责任归谁?台电必须要向公众说清楚、讲明白。

在全民一片不满声中,台电形象越来越差,正面临创立68年来的最大危机,使得员工士气低落,深怕动辄得咎。中午台电员工出外用餐时,一位主管特地换下台电制服,改穿便装。问他为何这么麻烦,还要换便服?他回答,很怕穿着制服,被不认识的人指指点点,而且现在是全民狗仔时代,怕被有心人拍下照片,寄给报社,批评台电员工白天不上班,跑出来应酬。

黄重球临危授命

走进位于26楼的台电公司董事长黄重球的办公室,只见会客桌上放置一柄玉质如意制品,另一个桌上则放着一幅字框,里面镶着四个潇洒奔放、笔力遒劲的楷书大字“常想一二”。

今年已满62岁的黄重球是2012年5月才被台当局从“经济部次长”岗位转任到台电公司的,可谓临危授命,从财务、体质、人力到人心,改革台电,千丝万缕,远比想象中艰巨很多。他本是理工背景出身,毕业于台湾中原大学电子工程学系,后就读于交通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班和交通大学资讯工程博士班。工作后,历任台“经济部工业局”副组长、技术处长等职;8年前,他转任公营会执行长,后升任副主委;5年前,接任“经济部次长”后,负责督导能源政策,也是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场面中时常见到的重要人物。他的背景及经历,让其对台电具有一定程度了解。

跟黄重球共事过的人谈起他,认为理工背景让他面对复杂问题时总能迅速抓住重点,但待人处事却又很圆融,情商高;但此时被派到名声不好的台电来从事整顿,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差事;甚至有人还因此揶揄他“犯太岁、跳火坑”。

“任何时候,都是好时候。”黄重球淡定地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如意十之一二,心情就会好过很多了。”

多年前,他开始接触慈济及打太极拳,心境更上一层楼,无欲则刚。“太极,是和自己身体对话的佳运动。”他缓缓地说,而和慈济人一同访视各个弱势、底层家庭,更让他心怀感恩。

也因此,他到了台电,第一步不是大动作改革,或是坐在办公室下达指令,而是从人着手,希望把台电人的心串在一起。

“台电不只发电,还要和民众来电,找回台电人的荣耀,重塑台电形象。”黄重球感触很深地说,“台电有很深的工程师文化,只知拚命做,却少让外人了解。”

台电有其荣耀历史

台电公司其实有着引以为荣耀的历史。清光绪14年(1888年),由台湾巡抚刘铭传于台北市创立的兴市公司在台湾最早装设小型燃煤蒸气发电机,以低压供应照明为主,虽为时仅月余,实为整个中国自办电业之始。

日本统治台湾后,于1904年在台北郊区的新店龟山建成首座发电厂,为台湾水力发电之始。1919年,时任台湾总督的明石元二郎以官民合营方式成立台湾电力株式会社,于同年着手进行日月潭水力发电工程,并在台湾西部建造贯通南北的输电干线。至1944年,全台湾电力系统的总装机容量达到32万千瓦。

二战结束后,国民党当局接收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并于1946年5月改组成立台湾电力公司。当时全台湾电力系统因受战火破坏,可用电力仅为3.3万千瓦。台湾前“行政院长”孙运璇,1945年10月奉命担任台电机电处长,负责修复台湾电力系统,他在5个月内修复全台80%的电力系统。至1953年,台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3万千瓦,为光复时的1.3倍,年发电量为15.6亿度,主要以水力发电为主。之后20年,孙运璇从处长、总工程师,一路升至台电总经理。任内,孙运璇推行乡村电气化,在各个乡村铺设电力网络,使台湾电力普及率达到99.7%,超越日本和韩国。那时,偏远乡村一有电,居民快乐的表情,让许多老台电员工难忘。

为配合台当局“经济建设四年计划”,台电开始实施长期电源开发计划,并着手建立现代化电力系统,加强兴建输电网络。至1965年,装机容量达118.6万千瓦,为1953年的3.3倍;发电量64.6亿度,为1953年的4.1倍。自1962年起,台湾火力发电量首度超过水力。但随着1970年代的两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的影响,台电开始进行发电来源多元化政策,并开始建立核能发电厂。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工业迅速起飞,用电量剧增,台电公司加大开发大容量高效率的火力发电厂。至1974年,装机容量达到435.8万千瓦,为1965年的3.7倍;发电量205.3亿度,为1965年的3.2倍;其中水力发电占22.8%,火力发电占77.2%,电力系统由“水火并重”进入“火力为主,水力为辅”时期。在输变电系统方面,完成全长330回线公里的345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以提升输电容量及稳定供电系统。

1974年及1980年,历经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台当局为应对石油危机后全球能源形势,改采发电来源多元化政策,一方面推展核能发电,至1985年先后完成三座核能发电厂,共6部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14.4万千瓦,约占当时台湾发电系统三分之一的装机容量;另一方面继续引进大容量高效率火力机组,并将若干燃油机组改为燃煤,大幅减少对石油的需求。至1985年,总装机容量达1597万千瓦,为1974年的3.7倍;发电量525.6亿度,为1974年的2.6倍,电力系统因核能电厂加入而进入“多元化”时期。

1986年至1993年,台湾经历40年来最大变局,如宣布解严、开放党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解除报禁、外汇管制放宽、引进高科技及产业结构转变等,电力需求持续增加,但部分电源开发计划如核四、苏澳等,却受环保抗争之影响兴建受阻,自1986年至1990年间,没有大型机组加入运营,备用容量渐感不足,如遇大型机组跳机,极易造成限电的困境。这一时期,除适时兴建大型火力、开发优良水力外,还积极推行时间电价、可停电力、节约用电,并鼓励汽电共生发电等,以抑低尖峰负载的增长,力求电力供需平衡。至1993年,台电装机容量达1,935.5万千瓦,为1985年的1.2倍;发购电量1,017.8亿度(含汽电共生12.7亿度),为1985年的1.9倍,电力系统进入“需求面管理”时期。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电业自由化逐渐成为全球风尚。由于岛内用电迅速增长,电源开发因地狭人稠而日益艰难,台当局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开放民间兴建电厂以加速电源开发。配合台当局政策,台电公司成立开放发电业推行小组,积极推展。1995年6月及12月分两阶段开放,获选的民间独立发电厂有11家,装机容量共1,030万千瓦。

1999年台当局再度开放独立发电业,共有4家获准筹设,加上汽电共生发电蓬勃发展,使台湾发电市场进入“开放发电业”时期。至2007年底,台电总装机容量达3808.2万千瓦(含民营火力电厂麦寮、国光、嘉惠、森霸、星能、海湖、新桃、和平;民营水力电厂乌山头、卑南、西口;民营风力电厂英华威共728.9万千瓦),为1993年的1.97倍;发购电量2,018.6亿度(含民营电厂356.6亿度及汽电共生118.2亿度),为1993年的1.98倍。

目前,台电公司所属电厂有:协和火电厂(基隆,200万千瓦),兴达火电厂(高雄永安乡,210万千瓦),大林火电厂(高雄大林埔,209万千瓦),大观发电二厂(日月潭,抽水蓄能,100万千瓦),核电二厂(197万千瓦)、核电三厂(190.2万千瓦)。台电公司输电线路以345千伏为主干,长2,297公里。配电线路有5700、3300、380、220、110伏,总长161,221公里。

1995年,台电营收80.36亿美元,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489名,更是全球第一大的电力公司。但今非昔比。摊开台电最新财报,仅2013年上半年,台电就亏损583亿元新台币,历年累计亏损更达1,897亿元新台币,亏掉近2/3资本额,过去累计盈余及资本公积700多亿元全数吐了出来。

人力断层严重

截至2013年5月底,台电员工共有2.67万人,平均年龄49.28岁,其中50岁以上57.15%、35岁以下18.35%。预估10年内,台电将有近半数(约45.6%)技术纯熟的资深人员退休。

去年6月13日,屏东山区雾台乡暴雨不断,冲刷土壤,道路封闭;同时,大树也被大风吹倒,压断电线,全乡近1000户全部停电。台电屏东服务处接获通知后,马上派了一组人前往,现年56岁、皮肤晒得黝黑的卓领班,带着6个工人,坐直升机进到山区入口,接着只能徒步行走。他和工人们背着大小器具和设备,沿着山路走了3、4公里才抵达出事地点,积极抢救。

卓领班进入台电已32年。即使年事已高,但还是常在第一线工作,风吹日晒雨淋;有时人手不够,他一样也得爬上电线杆从事修理工作。

8月下旬,天枰台风肆虐,屏东灾情惨重,不仅农业损失超过2700万元,全县停电4.5万户,恒春、枋山变电所更严重积水,卓领班接获命令后,也立即出外支援,在狂风暴雨中拚命抢修。

“很累,但没办法,人手不够。”他苦笑道,过去“五十岁不上杆、班长不上塔”等规定,都无法遵守了。

卓领班不是特例。从1990年代开始,因为配合台当局精简人力、多退少补政策,至今问题浮现。卓领班担心地说,一个新人,至少需要5年时间培训才能上手,否则经验不足,不小心被电到,性命危险。

目前几乎岛内公营事业机构都存在人力断层问题,从2016年起,台电每年将会离退休千人以上,现在只能加速招募新人,并加强培训。

问题千丝万缕,从哪里下手?

黄重球一到台电,每周至少跑两次基层,直接和底层员工面对面接触,全岛跑个遍;至今,他已跑遍20多个营业处所。过去,台电从没有董事长这样做过。

仅去年7月下旬,他就前往修护处南部分处、大林发电厂及南部发电厂等三个地方。“我是来解决问题的,有什么意见都可提出。”他一开口,就用熟练的台语讲着,知道同仁很辛苦,还被人误解领高薪,有着满腹委曲。“只要我们认真,别人就会当真。”黄重球为同仁打气地说,脚踏实地工作固然重要,但让外面有感也很重要。

他还鼓励员工们面对他人批评时,要做正面思考,“别人都在改,我们也可以改,要让民众看到台电正在改变。”

2012年4月,即黄重球到台电前,为了解决庞大财务亏损,台当局曾邀请部分学者、企业人士、消费者团体组成“台电、中油经营改善小组”,针对经营效率、采购制度、人事制度,民营化进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检讨。6月,初步检讨报告出炉。和过去不同的是,这次特别着重开源,尤其是要活化既有资产。

8月16日上午,台电举办宜兰礁溪795.7坪地上权土地招商说明会,这是启动资产活化后第一笔地上权标售土地。因为地段相当精华,当天吸引众多业者到场,超过50家企业,包含富邦人寿、国泰人寿、晶华酒店、力麒建设、太子建设、升阳建设、皇翔建设等竞相参与投标。

这笔土地外,还有另外四笔也列为优先推动地区,包括高雄特贸三土地、南港储运中心仓库用地,及板桥P/S土地、北市和平东路旧办公区地段,也就是很多人熟悉的酸菜白肉锅名店“台电励进餐厅”。转投资、多元化经营等方式也是台电开源的方法。

此外,台电还投资澳大利亚班卡拉煤矿,截至2012年底,累计获利35亿元。为扩大投资效益,未来几年将会持续扩产;按投资10%估计,2013至2016年,获配售煤收入将比2012年增加3.09亿至5.85亿元。

节流预估减2000多亿支出

节流,更是各方检讨声浪的重中之重。

台电购煤、购天然气成本太高,台电员工薪水太高、福利太好,台电高层自肥,台电工程不断追加预算,备载容量太高,浪费钱,这几个月来,类似批评不绝于耳。

“台电要从减少不必要支出做起,才能赢得民心。”现年70岁的台电中油经营改善小组委员、商总监事会召集人王应杰说。预估重大项目节流,未来将可减少2000多亿的支出。例如台电购煤的定期契约及现货比重将从原来的80:20调整为75:25,以加强采购弹性,同时还可以灵活运用买方的弹性数量选择槽,目标预估每年节省50亿元。

另外,台电也积极推动水力、风力机组建设,同时加强机组、输配电设备的运转维护,预计2013至2016年,每年节省燃料成本20.45至67.2l亿元。

黄重球还重新检视台电长期建设计划,暂缓没有急迫性的支出,从2012至2016年,预计节省1720亿元。在供电无虞下,备用电力容量也预计从16%降至15%,每年约可节省100亿元支出。

在行政事务费用方面,例如省水、省电、省油、省纸,并强化预算管理,节约旅费,今年预计较去年节省10%,约133亿元。从去年5月起,台电还取消员工用电优惠,预估2013年至2016年可节省1.21亿元。

卸煤奖金也正在讨论。台电每年从进口煤轮船主那里收到一笔快卸奖金,但却直接发放给总管理处相关主管。黄重球坦言,这个奖金的设置就连内部同仁也觉得不合理。

“为什么台电要等到现在才提出节流计划?”油电改善小组委员、消基会董事长苏锦霞不满地说,“台电员工执行勤务开车,还有开车补助,合理吗?”如果不是台电自行提出,她根本无法想象这类离谱的支出。

其实,深入分析台电的管理模式,跟一般企业的确有很大不同,有时没效率或浪费的状况让外界感到不可思议。但这一切其实和台电的定位和优先顺序有很大关系。一般公司追求的是获利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但由于台电是公营企业,背负许多公益责任及使命,无法、也不能只考虑利益。

对台电而言,最重要的是电力供应稳定。因为如果不稳,影响企业营运、民众生活,台电无法承担这样的后果。在这样思维下,台电只能从供应面着手,第一目标在满足全民用电需求。但台湾的低电价造成全民用电浪费,总用电量每年增加,台电只能拚命建电厂应对,加上环保标准提高,预算只好不断增加。

同样,为了满足燃料货源充足,台电80%的燃煤签的是长期合同以保证货源充足,但缺点是如果煤矿跌价,台电还是只能依长期合同,高价购煤。

另外,为了保证电力供应无虞,必须给予员工好的福利,好让他们甘心付出。台电外勤人员出外执勤,常在风雨交加时爬上高压电塔、爬上电线杆,因为这时电力系统才最易出问题。

“他们辛苦完成任务,已经很累,又要开车,多给一笔补助,有错吗?”台电工会理事长胡国康反问。

“但台电前年亏损433亿元,为何可以发放绩效奖金?”

对此,公营会已下令,从去年起,台电当年亏损,董事长、15职等以上管理人员将不领绩效奖金,14职等以上管理人员也不调薪。等到公司转亏为盈后,再以其他方式补偿。

公公婆婆多,僵化影响效率

台电是公营事业,同样受到“政府采购法”、“国产化条例”及预算审查流程限制,这样的企业很难有效率。例如受到“政府采购法”限制,台中火力电厂10部机组必须分两次招标,结果每批机型都不一样。

彰滨工业区路边变电箱外壳因为盐化严重,不少都已尘锈腐蚀。台电员工反映多次,应该更换塑钢或白铁材质,但受“政府采购法”限制,仍以最低价得标。

其次,从1982年起,为配合“行政院”扩大内需方案,在品质、价格、交期等关键评比反面,符合采购单位要求,必须优先采用台湾本地产品。至今,还有25项本地产品被保护,结果状况百出。走进彰化、台中的台电维修处,才使用不到一年的低压路照开关已经出现故障;配电级瓷套管避雷器也爆掉。一位台电维修人员不客气地说,“台湾产品质量相对不佳,不开放海外企业参与竞争,岛内厂商进步空间实在有限。”

摊开台电财报,经过近20年人事精简,目前人事费用只占售电成本6.37%,而占比最高的是燃料成本约占66%,却无法反映在电价上,导致台电亏损惨重。

“台电兴建电厂预算不断增加,也有难言之隐。”黄重球解释说,“台电预算必须早两年提出,经过层层关卡审核,加上环保要求提高,预算自然会增加。”

政策性负担又是一笔沉重支出。仅2012年提供给岛内各地学校、农业、公用自来水、台铁、高铁、公用路灯、及离岛用电等,就补贴了251亿元;而从2007至2011年,累计补贴974亿元,全是台电自行吸收。

最近,台湾“环保署”为推动低碳永续家园,建议台电负责将各乡镇市路灯换为陶瓷复合金属路灯,因为这是帮台电省钱,20年可省下600多亿元的燃料成本,等于建一座新电厂的费用。但问题是,各县市路灯电费,台电原本就打五折,全部由台电吸收;况且更换全岛内的所有路灯,也应由各县市府或台当局编制预算。如果由台电出面更换,这笔支出又是台电吸收,亏损了,最后又怪到台电头上。

台电公公婆婆太多了,包括“总统府”、“行政院”、“立法院”、“监察院”、“经济部”、“审计部”、“原能会”、“环保署”,以及“能源局”、公营会,每个都可以管到台电,却不出钱,全要求台电买单。

另一个难解问题就是到底要不要继续兴建核四?

核四至今已花费2600多亿元,最近又预计追加500多亿预算,但何时商转却没确定,加上2011年311日本福岛事件后,台湾全民反核,处理核四更加棘手。

黄重球感慨地说,“台湾很大一个问题是什么事都讲一半。环保团体不要核四、不要核能,却不说因此要付出什么代价。他们不愿涨电费,却也不提要付出什么代价。”

他无奈道,“大家都只要好处,不要坏处。不要核能,又要干净、稳定电力,只能燃烧天然气,但天然气成本最高,势必涨电价。这些另一半没讲的讯息,一定要让民众知道,参与讨论,让全民了解难处。”

黄重球不断告诉台电同仁,“电力议题不该怕谈,因为不公开,外界一样讨论,而且变成即兴式讨论。”

砸钱补助学界,影响舆论

黄重球一片良苦用心,然而,台湾社会各界对台电的批评却毫不留情,认为台当局明明是台电公司的最大股东,但“经济部长”却拿着台电提供的报告做能源决策;“行政院原能会”明明是核能安全的主管机关,但每年却伸手向台电拿2亿多元的研究费用;全体台湾民众明明是这家公营公司的最终老板,却被迫为台电无论对错的所谓专业决策全部买单,既违背市场行为规则,也不符合官僚体系的运作程序。(未完待续)

推荐访问:台电 内幕 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