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黄金周 想说爱你不容易

时间:2022-11-27 16: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从1999年开始,黄金周已经走到了第九个年头。从备受追捧到饱受争议,从运动式旅游方式到给社会造成的供给压力,从服务质量下降到大量的投诉,从旅游业的盲目过度开发到对资源的破坏,从大众的狂欢到政府、企业接连的一周短路,“黄金周”遭遇的尴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黄金周”所带来的正面与负面效应也正日益显现。“黄金周”该不该继续下去呢?在“两会”期间,多名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虽然这个呼吁依然无法改变国家有关部门“黄金周不能取消”的态度,但是,从盲从到理性,黄金周已经让人不再有最初的惊喜与狂热。今年4月,记者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对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采访,希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审视,带给读者一个真实的“黄金周”,让广大读者在关系到自己利益的“黄金周”问题上,可以更好地认清其中的利与弊。

黄金周的由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中国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公众开始懂得协调工作与休闲之间的关系,休假制度也就日益成为全国上下关心的话题。到了90年代,我国先开始实施每周六放假的制度。一周两天的周末放假制度,使中国与国际放假规律和制度的对接迈出了一大步。从1999年开始,中国又实施了每年三次“黄金周”的全国性放假新规定。

1999年为了庆祝建国50周年,国务院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从1999年国庆节起,每年的春节、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都放假三天。虽然法定的三个公众假期是三天,但在实施中一直是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来形成每年长达三个七天的全国性长假,这是中国“黄金周”的起始。当时实行七天长假的主要动因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等因素。“黄金周”的实施,在当时的确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据有关统计,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黄金周”的实施,给过去一直处于工作、工作、再工作思维下的国人思想上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七天的休闲时间,让人们首先感觉到自己生活节奏变了,从来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在这个意义上说,“黄金”的内涵更多的还是属于时间。那些因一周长假给旅游业和其他有关行业带来的黄金般的消费则显得不那么重要。那些“井喷”式涌动的人流,八年的时间里在制造经济黄金的同时,也制造着交通、环境、安全等一些不和谐因素。

钻进“钱眼”的黄金周

到现在,“黄金周”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据统计,“黄金周”期间国内出游人数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多人次,实现了巨大的旅游收入。黄金周也带动了饭店、餐饮、交通、商业、通讯、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的地区甚至希望把“黄金周”变为“黄金月”。

位于北京长安街旁的国家旅游局是黄金周的直接推动部门之一。有人形象地把黄金周叫做“旅游黄金周”,由此可见,黄金周的直接受益者是旅游行业。记者在采访中,一位国家旅游局的负责人说:“实际上,黄金周更多地被人进行了经济解读,各地黄金周后发布的一个个经济捷报,也强化了人们对黄金周经济特性的认识。而事实上,黄金周的意义应当不止于经济。它凝聚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顺应了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充分地实现了公民的休息权,而且人来人往也反映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景象,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还有一点更重要,黄金周的实行改变了勤劳朴素的中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培养了大批国人定期休假的习惯,使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看得出国家旅游局对黄金周充满信心。

在反对者的声音中,很多都认为如今的黄金周钻进了“钱眼”。如果没有黄金周假期而有弹性假期的话,这些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也不会失去,只是选择适合的时间出游而不会选择在黄金周,整体的旅游收入不会减少多少。零售业和旅游业基本一样,也只不过是集中时间消费显示出表面数字的虚高(而且统计出来的零售总额里当然包括一部分日常性的消费),商家在假日采取打折、赠送等促销手段引起消费者的疯狂,而假日过后大家必会清醒,那种消费高潮也必然会冷却。

对黄金周颇有看法的作家蓝野用实例给记者做了说明:“你在十一黄金周买了新的彩电和沙发,到春节你会再买来更新吗?这也正如一句俗语:一市淡三圩。也就是说一个赶集日过后,再到另一个赶集日前集市都是冷冷清清的。所以不必过于夸大黄金周在经济上的作用。在目前物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集中进行消费,也必然导致物价更高。能出游的人大部分应该是社会中上层水平的,受物价攀升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占大多数的低收入者。看着熙熙攘攘的众多集中消费的人,再想想自己的生活条件,巨大的反差会令低收入人群有明显的失落感。”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圣明认为,支出增减与假日长短的关联性并不大,却与收入增减密切相关。如果每年支出收入的比例基本稳定,在长假所在的月份中多花了钱,一般在其他月份的开支就会相应减少。有统计表明,“五一”、“国庆”和春节所在的月份是一年中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多的月份,然而相邻的月份又是最少的。

经济研究者李非认为:“集中消费其实是有害的。老百姓平时的消费是理性、适度的,时间段和消费领域的选择都比较合理,汇集起来就是整个社会的理性消费,虽然它可能平平淡淡,却是中国的现实决定的。黄金周把这种适时适地的消费集中起来,由于时间短,只能盲目投入到有限的几个方面,比如旅游、购物上,实际上造成的是消费质量的下降。从百姓来说,花了钱还觉得花得窝心,或者花了不该花的钱;从社会来说,花了同样多的钱,却没有产生理性消费可以产生的社会效益,反而带来诸多副作用。”

随后,李非为记者讲解了黄金周需要多付出的成本:“一个人口大国集中放假,会给社会带来多么大的服务压力,无形支出的成本又是多少呢?这很难计算,只能从一些现象来衡量了。一是运输成本。本来正常有多少班次的飞机、火车和汽车就可以满足客运需要,现在要集中加大运输量,那么在平时就要准备有一定数量的飞机和车辆。在中国每年的客运高峰都是集中在几个黄金周,平时的航班旅客数量根本就满足不了客运能力,空余的运力除了投入资金的浪费外,还需要投入平时的保养费用。二是旅游景点的建设维护成本。如一个只有市场容量为一百万人次的景点,为了应付黄金周的客流高峰,必须将规模设计为一百五十万或二百万人次,可能在黄金周旅游高峰要超负荷接待三百万人次,而平时就冷冷清清只有几十万,无形中就增加了景点的建设成本。三是景区环境和文物维护的成本。自然景区和文物的保护是需要有一定人流限制的,突然增大人流量,其实是对自然景区和文物的破坏。高原小国尼泊尔对入境旅游人数采取限制;日本对参观重要文物规定每天不能超过一定人数。而我国的自然景区和文物景点在黄金周期间却有大量、集中、超负荷的人员进入,对自然景区的环境和文物带来突击性的人为破坏。”

李非的分析的确不无道理。记者在一则有关黄金周的报道中看到:去年国庆黄金周前6天,莫高窟共接待游客19875人次,创同期历史新高。日益增多的游客在带给莫高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这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难堪重负。目前,不少洞窟内的壁画已由最初的肉红色变成了黑色。

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小王认为,黄金周举国放假,到处人满为患,宾馆、商品等价格都较平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旅客来说,是一种浪费,是极不划算的。因此他在黄金周期间是哪也不会去的,就待在家里上网或看书。

从采访中,记者感到经过八年的时间,黄金周这个概念现在不得不承认显得有些过于功利。经济的增长如今也已经不是我们惟一的追求,和谐社会应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东西。面对黄金周,人们的思维也正在趋向理性,并开始出现多元化的选择,也许过两年之后,黄金周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幅度缩水,人们的生活也将回归真正意义上的休闲。

黄金周 全民休假与政务的尴尬

目前,日益开放的中国和国际的合作越来越多。当全世界在正常高速运转的时候,中国却每年有三次全国性的全民集中长假,政府和企业都基本上停止运转,股市关门,银行休业……这对中国的生产秩序和对外经济交往都是很不利的。这期间,商务上的往来基本停止,很多事情都无法办理,对整个国家来说可能损失很大。

北京市政协委员方明对黄金周进行了广泛调研,她告诉记者:“黄金周期间,两个周末在全国范围内人为调休的做法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不习惯的。实际操作上,在国内的许多机关、企业,甚至外企,都将七日长假延到了九天,甚至十天。因为长假过完要接着在调出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上班对很多和国际企业接轨的企业来说无事可干,因为国外公司都不上班,股市也不开,很多合作伙伴也不上班,所以很多企业索性将应该上班的周六和周日也和长假一块休了。去年国庆前夕,北京市政协邀请不少海外政协委员和顾问进行座谈,其间就有位海外人士谈到一放长假,自己就必须回到国内的企业,因为一切都停顿了,海关的货物也出不去,政府部门也不办公,上下游合作公司也歇了,他必须回国盯着,以免企业停顿太久对公司和客户造成更多损失。再有,政府和银行连续几天集中放假,有急事要找政府和银行办理却办不了,特别是涉外企业,在这几天基本上就要停顿,单资金积压就要造成一定损失。而在几天内过于集中的人流,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对政府和其他部门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来自台湾的樊先生经营着一家影视公司,他对记者说:“我们公司的事情一定要在黄金周前都安排好,要不然七天时间,走到哪儿也找不到人,无法工作。这些年来自己在黄金周期间就做一件事,陪客户游玩。大家一到黄金周都没有事情可做,想不玩都不行。政府部门不办公,其他公司也都放假了,我是感觉有劲儿也使不上。”

经记者了解,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一般每年只有一次全民集中放长假时间,如欧美国家一般多是在年底前的圣诞节,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在春节前后,日本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在一年之内集中全体国民放三次全国性的长假。这些国家如遇一年一次的两三天以上的假期,一般都是企业或政府部门自行决定自己单位是否要将周末上移下错,而不是一个政府统一的全国性的行为。即使圣诞节假期,一般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调休多少个假日。国际上很少有一周之内全国都不上班,许多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都关门,而且一年之内重复三次这样的状况。

方明告诉记者,中国的公众假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放假较为集中,而不是像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那样采取分散放假的形式。分散放假可以大大提高国民享受假期的质量和水平,也免除了旅游行业和旅游设施出现的忙闲不均现象。目前,国内除去每周末两天假外,全国公众假期一年有10天,分别是元旦一天,春节、五一和十一各三天,这实际上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上许多国家放假的水平。但在时间运作上,应很好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国外放长假根据人类休养生息的节奏和大自然的规律,一般集中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这段时间人们工作的效率不高,需要放假。中国应当采用和推广分散度假和带薪休假制度,使其成为充分体现公民休息权的重要载体。

2004年11月,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召集相关部委召开会议,研究取消“五一”、“十一”集中休假的黄金周,推行强制带薪休假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利益部门铁道部、民航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等未作明确表态。2005年“两会”期间,国家旅游局对《新京报》记者明确表态:“取消黄金周是不可能的。”会议上没表态的国家发改委则在“两会”前发布的《2005:双稳健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报告中,建议取消黄金周,改革双休日:“建议将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一次休息4天,变成月月‘小黄金周’,并适当延长春节休假时间”;“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以减轻它们对黄金周旅游带来的运输及其他服务的负荷”。发改委的建议合理与否我们暂且不论,但它的价值在于证明和承认了黄金周的弊端。

黄金周离休闲经济还有多远

从2006年开始,黄金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休闲”概念开始受到各方重视,乃至产生了第一个“休闲小康指数”。新华社《新华时评》提出“把‘幸福指数’引入黄金周”,引起了很大共鸣。有人据此称,“在一定意义上,2006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休闲元年’。”有许多人开始展望中国“休闲经济”的美好未来。

李非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的“黄金周经济”与“休闲经济”虽看上去差别不大,但在内涵上实际相距甚远。首先,在当前的制度设计下,人们的所谓“休闲”,实际上一点也不“闲”,相反倒是忙累得很。黄金周往往意味着拥挤、嘈杂和匆忙,从中得益最多的是各个景点,是交通部门,是“旅游经济”,而不是游客的身心。甚至,越来越拥挤的景点,越来越高的票价,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对黄金周产生出复杂的情绪,许多曾出游的人,对万头攒动的景点和苦不堪言的交通,已经深感厌恶甚至恐惧。之所以仍然选择此时出游,主要还是因为难得全家人同时有这样几天闲暇,不得不为之罢了。其次,这种“黄金周经济”近乎一种竭泽而渔的经济———这种“经济”模式,在败坏着人们的出游胃口,对景点形成着或大或小的破坏,而连续不断的借机涨价,甚至使之具有了某些“不道德经济”的成分。真正的休闲,应该让游客感觉到悠然,感觉到享受,真正能够达到放松的目的。越“休”越累,越“休”越窝火,这当然有违“休闲”的本意。所以,当前借黄金周制度设计所形成的红火旅游经济,还只能称作特殊国情下的“黄金周经济”,而不能被认作是真正的“休闲经济”。

广东国旅假期总经理李载荣认为,旅游企业不能把所有的目光放在黄金周上,随着带薪年假的逐渐普及以及国内商务旅游市场的不断膨胀,旅行社应摆脱对黄金周经济的依赖,多面出击,带动市民旅游消费心理的完善。

在外企工作的郭薇告诉记者,前年她在黄金周期间去了泰国,不但看景点的时间很仓促,就连吃饭也很赶。后来她又在非黄金周期间去了一次泰国,这一次和黄金周时的感受截然不同。她说:“上一次黄金周出游纯粹是受罪,第二次去才是真正的旅游,才是真正的享受。”

李一是北京一家计算机公司的职员,去年黄金周到泰山旅游,他告诉记者:“去年五一黄金周泰山上人挨人,人挤人,能够看到的就是人流,把我的登高兴致挤得全没了。许多时候,由于人太多,泰山的工作人员不得不临时限制人流,采取单方上下的方式,以免出事。以后我再也不会选择黄金周出游了!”

来自邯郸的耿先生提起那次黄金周旅游的事还是一脸的无奈。他说,去年黄金周他带孩子到北京玩,去八达岭看长城,晚上回来,他问孩子:宝贝,长城好看吗?小朋友竟然说:“爸爸,我没看到长城,光看前面叔叔阿姨的屁股了!”这样的黄金周,出去旅游和没有出去有什么差别?就像白花钱一样!

观光类休闲集中体现在黄金周,目前是各类休闲活动的主体,同时会在相当一个阶段之内保持这种主体地位。之所以出现游客不满意的现象,更大的原因还是人员过于集中,这也反映了中国休闲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

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魏小安认为,中国的旅游观光产业已发展到中期阶段,但休闲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两个不同阶段的叠加表现为观光类休闲仍然是休闲主体,主要对应的也是大众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休闲小康指数”的概念,强调“休闲文化”,是适时且非常必要的。把“休闲”的概念引入黄金周,就意味着黄金周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考虑游客的感受。实际上,在“休闲”与“经济”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效益的背反律”:景点的效益越好,游人的感觉和旅游的“性价比”就越差。各景点应该努力在其中寻找到一种平衡,而不要无度追求“人头攒动”、“游人如织”的繁忙。即便这种方式可以暂时让景点赚得盆满钵溢,却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浅见。

在采访中,记者感到黄金周的实行确实改变了勤劳朴素的中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培养了大批国人定期休假的习惯,但黄金周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休闲经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黄金周不能变成垃圾周

临近五一黄金周,记者来到北京香山植物园。这里正在举办桃花节,游人很多。在一片草坪附近,记者看到百余名游人围坐在草坪上,有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瓜子、饮料等食品开心地吃着,餐巾纸、塑料袋、饮料瓶散落一地;有的干脆在草坪上支起了帐篷。记者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观察,几乎所有游客都没有意识到进入草坪休息是对草坪的破坏,更没有一位游客离开后主动清理自己留下的垃圾。

植物园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十多个清洁工的力量是有限的,草坪需要大家爱护。如果每个人来这里都留下一堆垃圾,那整个植物园就将成为一个垃圾场。”

最新统计显示,黄金周期间,天安门广场日产垃圾最高峰达19吨,是平时的5倍。据了解,每到黄金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的100多名环卫工人就要肩负起维护400多公里公路沿线草原环境卫生的繁重任务,而饮料瓶、食品袋、烟头、饭盒等各种垃圾在草地上显得格外刺眼。由于是开放式的景区,垃圾零散,给垃圾清运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这样的事在全国各大媒体中还有很多反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黄金周期间,各大景区在“收获”大量游客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难题。由于部分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很多景区都面临着环境卫生、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由于我国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诸多生态保护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生态保护监管问题已经非常迫切。”

蓝野对记者说:“近二、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人们日渐富裕起来。有钱有闲后,人们都想饱览祖国的美好山川,游遍各地的风景名胜,在洁静、优美、文明中度过幸福美好的黄金周。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在抱怨他人、讨厌他人没有环保意识、不讲文明的同时,却为了一己之便,而做出一些随手乱丢塑料袋、饮料瓶、罐头盒、果皮、纸屑等不文明举动。做出一些随意翻越护栏、随地吐痰、不分场合吸烟等与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的行为。更有甚者,为了自己一乐,或博女友一笑,做出一些乱刻乱画、随意践踏等损害文化遗迹的傻事。试想,如果这样的人多起来,你一点,我一点,积少成多,能不大煞风景吗?这样的黄金周,谁又能说不是污染环境的集体行动?”

长期从事环保工作的王先生认为,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的今天,有必要给大家提个醒: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环保意识,遵守社会公德,以实际行动共同关心和爱护我们这个美好的大家园,千万别让黄金周成为“垃圾周”!

美好山川、风景名胜、文化遗迹是大自然和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每一位炎黄子孙都理应倍加珍惜、爱护,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据记者了解,黄金周期间往往是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集中爆发期。在各个公共场所、景区,总能轻易地捕捉到游客污染、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遗憾的是,黄金周带来的垃圾高峰、污染高峰,却常常遭到忽视,没有引起公众的重视,着实让人担忧。黄金周期间产生的数以吨计的垃圾,游客乱写乱画、乱折花木、随意攀登和踩踏等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与我们目前倡导的和谐社会相去甚远,各级政府部门是应该认真思考和采取应对策略了。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我们的环境将受到极大的伤害,这不是空穴来风,也绝非耸人听闻!

黄金周考验政府公共治理能力

2006年第17个黄金周,恰恰印证了国家旅游局一位权威人士的预测: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再次出现“井喷”,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重现黄金周初期的人满为患和住宿难、吃饭难、返程难的窘境。

在假日经济红红火火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公共治理层面的诸多问题在黄金周中得到了集中彰显。从第一个黄金周公共服务极为不足到去年包括民航、铁路、公安、工商、质检、卫生在内的18个政府职能部门投入到黄金周第一线服务,表明一方面我们的服务意识在提高;另一方面,有所提高的服务质量依然无法满足民众和市场的需要。诸如诚信劫、交通劫、安全劫、生态劫等接连出现,也显示黄金周的发展正遭遇到公共治理的一个瓶颈。

记者随意在网上进行了一次搜索,就得到了上千条有关黄金周的问题信息。其中在不少旅游景区,常见游客不顾公共秩序,只管自家逍遥,却无人管理:比如青海省西宁市儿童公园里的水塘因游人乱丢垃圾而污浊不堪;鄂东麻城市龟山景区,游人随意扯下花枝图一时“美丽”;山西永济黄河大铁牛景区内的大铁牛更是遭游客们随意踩踏……这当然与游客的素质有关,但如果公共治理到位而不缺位,乱糟糟的场面必不至如此不堪。面对为数众多的觊觎游客腰包的商家,虚假广告、欺诈消费等一系列反市场行为也在黄金周里尽数登场:重庆300多名游客到三峡大坝旅游,没想到只能在一个山头远观大坝;一些游客明明被许诺住星级宾馆,住宿却连卫生间都没有;一到旅游地,被诱导或强制性高价购物的行为层出不穷……游客们频繁掉进旅游陷阱。

对此,方明认为,从初次实施到现在,黄金周正面临着一个拐点。我们造就了庞大的旅游经济,也使得公共治理秩序行进到了瓶颈之处。我们不妨把解决黄金周难题当作一次重大攻关,一方面打造新型公共服务型政府,一方面依据市场社会诉求对多少有些失衡的公共秩序进行修正或重建。借化解黄金周时期的各矛盾之机,建立更高一级的“善治”秩序,这对整个社会政治的进步,无疑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路径。

全国假日办的有关通报说:去年黄金周整体安全,秩序良好。全国发生较大涉旅安全事故11起,共有游客19人死亡,23人受伤,90人被施救。发生安全事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非专业化组织的散客旅游活动增多,超出有组织接待旅游的安全保障范围。

全国假日办负责人说,近年黄金周,自助游、分散化休闲旅游的趋势更加明显。自驾车已经是假日旅游人数较多的旅游形式;徒步游、探险游、生态游等散客游在“五一”期间也是选择人数很多的旅游方式。散客游的特点是人员分散、游程深入、随意性大、保障条件差,容易发生各类旅游安全事故,风险防控的难度大。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刘小军说,在去年一个黄金周出现4起沙漠探险被困事件,说明包括沙漠探险在内的个性化旅游需求供给和旅游者的准备都很不足。当务之急是尽快进行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标准制订工作。对此,国家旅游局与中国保监会将加快旅游保险方面的推进工作。

因黄金周而引发的种种矛盾还有许多,这些矛盾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平时社会各矛盾的一次具有规模性的展现而已。当如此繁多的矛盾都直接暴露在外的时候,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应从“被动抢险”到“主动调控”,解决好这个瓶颈问题。对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而言,解决黄金周难题,当然是高难度的考验。但愈是高难度,愈是可以为黄金周的公共治理提供经验。

公众需要什么样的黄金周

黄金周设立以来,以旅游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休假方式起初很受欢迎,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出行、休闲的不便和选择的过于单一,感受到了愈来愈强烈的无奈。那么,面对环保、交通、住宿等方面的不便,什么样的黄金周才能让人们满意呢?

方明认为,当前亟须通过对“休闲文化”的强调,提升人们的休闲质量;要通过对游客权利的强调,改善全社会的权利意识;要通过从“黄金周经济”到“休闲经济”的切实过渡,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如果黄金周的旅游状况得不到解决,如果“假日经济”依然是黄金周的主要功能,我们所说的“休闲幸福指数”就不可能实现。因为幸福是感性化的东西,不是一个统一标准就能规定的。幸福感要求服务的多样化,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长假能否使各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是衡量其休闲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长假的价值不在于商家得到多少“黄金”,而应该让人们得到休闲。所以,黄金周里旅游不应该唱主角,应该从其他方面引导人们休闲,这样人们才会有幸福感。

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黄涛说出了自己的黄金周改良方案:把原定的春节假日往前挪一两天,以将除夕包含在假期之内,使民众有准备过年的时间;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纳入法定假日体系,各放假一天,同时在五一、十一各保有一天假日的前提下,把原有的另两天假日移过来分给清明节、中秋节,以形成清明节长假和中秋节长假。这意味着,持续了数年的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将变成清明节和中秋节黄金周,实现了“大挪移”。一旦清明节、中秋节等成为法定假日,这两个黄金周的含义无疑将具有极为浓重的传统色彩,打破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的消费特征,民族传统的东西将被继承发扬。

“广之旅”董事长、总经理郑烘表示,假期越多,消费者去旅游可选择的时间就越多,旅游需求就越强烈,对旅游业的推动就越大。如果想与亲朋好友一起结伴出游,那带薪假期就比较难凑在一起,因此还是需要法定的黄金周长假。黄金周给人们和亲戚朋友结伴出游的机会,不应该取消。而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旅游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李非认为要加强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目前国内发展带薪休假的时机已经成熟。带薪休假作为一项制度应该尽快落实,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全面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可以大幅度缓解节假日旅游压力,使国内旅游客流趋向合理分布。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还是有可能取消黄金周假期的。

与这些研究者不同,婚庆公司的赵小培认为,黄金周最好不要取消,因为每年的婚庆旺季差不多都是黄金周。由于有七天的时间,一是可以好好准备婚礼,二是亲戚朋友大家都休息可以轻松参加婚礼,三是这一段时间婚庆公司、酒店、餐厅都会出现爆满的情况,可以增加不少的收入。他告诉记者,黄金周就是婚庆行业的黄金周,每年都是“盛况”不减。

国家旅游局有关专家认为,与初期相比,目前旅游市场进一步成熟,热点分布和时段分布趋于均衡,旅游者预订增多,自助旅游增多,包机专列增多,黄金周旅游旺季有向黄金周两头延伸的趋势。这就要求各旅游主管部门要建立条块结合的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运用信息手段对游客合理分流和保障供给的优化配置。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交通、景区、住宿客流预报,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旅游城市要制订分流预案,增辟景点和旅游线路,防止热点过于集中。要倡导健康多样的黄金周消费方式。与以往相比,黄金周期间,众多的商场、餐馆、汽车、楼市、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演艺场所也都明显火爆,说明人们的假日选择正在日益多样化、理性化。

在采访中,记者感觉到对于黄金周各方的声音不同。一些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应该同国际接轨普及带薪休假制度,把市民的假期错开,减少交通部门、酒店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压力,避免旅游配套设施出现“淡季吃不饱、旺季又撑死”的现象。而一些旅游业内人士大多认为,黄金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小视,黄金周是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催化剂,在黄金周出游的人数明显增多,旅行社的出团量也比平时有很大增加,使得旅游市场形成“旺丁”局面,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而更多的民众则认为,黄金周出游虽然人多,车票、住宿解决有一定难度,但由于平时少有假期,因此自己也只能选择在黄金周期间出游。

半个月的采访,与上百人思想交流,记者深深感到,面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黄金周,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黄金周制度实施至今已有九年,而由黄金周引发的各种议论,包括一些颇为尖锐的批评意见,也一直未见消弱。虽然人满为患、住宿难、吃饭难、返程难的窘境和环境破坏、旅行安全等问题越演越烈,但人们还是在黄金周的驱使下再一次踏上行程。庞大的人口基数,持续高涨的大众的旅游需求,休闲方式多元化,共同考验着开始走向休闲社会的中国。

推荐访问:你不 黄金周 想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