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3篇

时间:2022-11-30 17: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3篇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流动大的原因与对策思  考  作者:马小兰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11期  马小兰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3篇,供大家参考。

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3篇

篇一: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流动大的原因与对策思

  考

  作者:马小兰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11期

  马小兰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稳定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学院的教学质量与发展。但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一些特点,导致受聘教师往往存在对自己的职业缺乏安全感,比如无退休金,待遇比公办教师差等种种原因,导致流动性大。该文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对于师资队伍流动大的最常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立健全教职工激励机制;管理上以人为本,以情留人,培养员工归属感;适当提高福利待遇等,以达到民办高校师资人才的合理流动,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1(2015)04(b)-025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近年来,随着我国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形式的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民办院校也抓住机遇蓬勃发展,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近些年,我国的民办高校教育总体呈现健康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问题上。该文就影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的因素与对策谈几点意见。

  1影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1.1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相对偏低

  民办高校的收入包括社会注资、场地租金等,但主要的基本的来源还是靠学生学费。学生的学费既要用于支付教职工的工资,还要用于改善办学设施条件及其他方面,因此管理人员想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很难,尤其在办学初期,学生生源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加为难。而公办学校的教师工资、基建投入等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国办高校收取的学费很大部分用于改善教师的福利,支付课时与津贴之类,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奖励。因此,民办高校教师往往做着类同的教学工作,但总体来说,福利待遇不能与公办学校相比,导致心理落差。

  1.2教师缺乏职业安全感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了民办院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教育和培训机会、相关福利待遇等规定,但在现实中,因为各种原因,包括资金紧缺的因素,导致很多民办教师没有公办那么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同时,因为公办院校的教职工并不在编,所以有些教职工对退休后收入来源的安全稳定存在困惑。另外,有些员工对所在学校难以形成归属感,且担心因为自己

  的业务技能或者哪方面的失误,而被辞退,等等这些心理顾虑难以清除。这类教师缺乏职业安全感,心理负担沉重,难以安心工作。

  另外,民办高校受其发展年限与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制度建设水平也层次不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者管理人员的变化造成管理风格的更换等原因,导致很多教师不能适应,不能完全“依照制度办事”的工作环境下,有些老师会产生“身心很累”的感觉,引起过早的职业疲劳。

  1.3受聘教职工年龄普遍偏低

  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相对较短,由于综合原因,很多教职工,都是毕业不久,年龄普遍偏年轻。而往往是这一群体对自己的职业期望值又比较高,或者往往还不能形成固定的职业定位,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所以他们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前,就把民办高校作为平台,从中积累一些就业经历,一旦有更好的选择,就选择离开;还有的年青教职工把民办高校作为考研究生的考试复习地,既可以栖身复习,又可以暂时解决个人的生活来源;甚至还有个别的年轻女教职工,只是看中进入民办高校相对容易,进来后享受结婚生子超长假期与保险待遇。另外,普遍偏低的年龄结构层次,又难以发挥“老带中,中带青”的指导功能,年青教师的职业规划与发展相对受限。

  2解决对策

  2.1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

  首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起来,建立相应的高校教师认定制度和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在学院层面上,极培养专职教师,使其在相关领域起到骨干、带头的作用。积极提拔一批优秀的人才,培养成为学校发展的参与者、忠诚者。

  最后,学院要着重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工资结构,保证各项保险福利到位,奖励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在工资待遇上既做到公平又做到激励,重点在于稳定学校的优秀、骨干人才。据调查了解,有些民办高校为吸引、留住、激励人才,工资体系构成参照民办高校,并逐步加入了激励绩效因素,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留住人才,稳定师资队伍。

  2.2增强教职工职业安全感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依法规范聘任与解聘程序。要稳定师资队伍,首先应从聘任制度上进行规范。教师进校时,要依法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教师要履行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接受聘任方规定的培训、考核管理。同样,学校要按照相应的制度与考核,在合同期满后依法办理续聘或解聘、辞聘手续,原则上要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应无故解聘教师,消除教职工无谓的担心。

  2.3做到“深关爱、严管理”

  民办高校在解决教师的具体生活问题方面,往往存在更多的困难,因此更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各部门的管理者,院级管理者,更需要人性化管理。可以通过座谈会、职工大会等方式,多听员工心声,贴近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只要真心投入感情,为教职工着想,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对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要经常慰问,对青年教师要多指导支持、多关心。深关爱的同时也要严格管理,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管理的严格,能促进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规范教师行为。

  2.4定期开展各项培训活动

  通过各项培训,开展师德教育等活动,帮助其价值观的形成,帮助他们找到民办教育事业的意义。同时,增强年青教师对民办教育发展的自信心和事业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发扬奉献精神,激发其精神动力与信念支撑,让他们把民办教育当做一项事业去做。

  综上所述,对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要高度重视,民办高校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真正做到制度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建立一支稳定的、能不断进步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让民办高校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篇二: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丽【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省部分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教师队伍人员不稳定、结构不科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成为制约民办高校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所集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从查找其中的原因入手,以提出切实解决方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突破这一瓶颈,谋求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期刊名称】《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7)001【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问题分析;解决对策【作者】李丽【作者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经济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8.7考虑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环境、科研经费、福利待遇、晋升前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民办高校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在黑龙江省部分民办学校正逐步向专业、特色、品牌、内涵目标迈进的转型发展特殊时期,建设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更显紧迫和重要。那么如何在转型、提高的过程中,

  始终保持拥有一支稳定、不断优化的专职骨干教师队伍,则是摆在民办高校面前不可逾越的一道屏障。(一)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师生比达不到国家统一要求的1:14是一个普遍现象,实际的情况是不仅达不到国家要求,而且与之相差甚远。由于要压缩开支、节省办学成本,教师的基本工资、课时费就成了首当其冲要削减的目标。考虑到增加专职教师就意味着要与职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要增加养老、医疗、失业等五险的开销,多数民办高校在权衡利弊后会选择聘任外聘教师授课。多数使用在公办院校退休、兼职的教师,这就直接导致了本校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增反减。(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人员变动频繁哈佛的前校长柯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这充分说明了在一所大学里教师的重要性。从美国的大学排名中可以看到,排名前10的大多数都是私立院校。其在办学规模、科研水平、申请难度等方面均超过公办学校。然而,由于我国民办高校自身办学性质、办学机制、办学环境(外部社会环境)、自身定位、福利待遇、办学目标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新入职的教职工很难有归属感,极少具有团队精神。更谈不上以校为家和恒定向上的事业心。很多职工都抱有在此过渡,待到考上研究生、或是公务员后就会选择离开。(三)教师队伍普遍年轻、职称层次两级分化由于民办独立学院新入职专职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其他工作经验,因此年龄普遍较小。多数专职教师年龄在30-40岁之间。学历层次方面多为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较少。外聘兼职教师普遍年龄较大,多为退休返聘或是兼职人员。两级分化情况较为普遍,各有利弊。年级稍长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投入、不计个人得失、功利心较小。但很多身体欠佳、体力不支、很难在教学中做到富有激情,

  全情投入,对很多新知识和新事物也很难做到与时俱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无法推广。年轻教师由于刚刚走入社会,从一个校园过度到另一个校园,个人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都有待提高,深入教学与拓展教学往往做的不够。优势是年轻有活力、有干劲、有朝气、有永不服输的精神,有渴望上路的热情,能够与学生们深入交流,教学效果较好。(四)缺乏继续教育、学习交流培训在信息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较之以往在飞速加快。当下互联网全面普及,无线WIFI随从可见。大学生获得外界新闻信息是无障碍的。这就要求一线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相关信息。然而考虑到在职培训、学习交流、继续教育的经费问题,多数民办高校不会为教师提供机会。使得教师入职后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在工作几年后也无法提供交流学习的相关培训。(一)体制原因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在校生每年缴纳的学费。所获得的国家的扶持和补助较少。其办学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学院的法人为董事长,而非院长。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为董事长全权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院长的职权极大的受限。造成了民办高校院长在很多问题上并没有实际的决策权的局面。这种无法全心全意从教学角度考虑办学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久病难医的现状。因此出现了很多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但无法推行的局面。(二)办学认识与观念出资办学者的观念,办学理念直接决定着在校一线教师队伍的生存状况。民办高校出资者对整个学校的运营有直接的话语权。试想如果出资者的办学目的只是单一的最大限度的争取盈利,全然不考虑学院的长远发展,那么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显然

  不会是出资者关注的重点。反之,出资者想把学校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大学,那么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一线教师的福利待遇、对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一定会持续增加的。(三)教师对未来的担忧近年来,高考的生源逐年减少。各大高校都想办法力争吸引更多的生源。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本就不占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师不免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产生担忧。办学环境不稳定,如何让教师全心投入教学?学生的生源逐年减少,如何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如果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那么必然会想办法离开。教学质量是一所大学的根本,而教学质量是由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的。不稳定的教师队伍势必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势必不会有优秀的教学质量。(一)注重人才建设21世纪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在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尤为明显。大学的人事部门应从教职工入职后逐步建立个人动态人事档案,这其中包括在职教师家庭的背景、学习经历、职称情况、教学评价、历年考核等情况与学校系部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相结合,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长效机制。教师信息的全面动态收集也能反映出教师个人成长经历、从入职以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有效地帮助教师在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针对民办高校专职教师少的现状应对专职教师队伍的人才建设投入更多的精力。(二)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小到学校建设,大到国家战略,稳定都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队伍人员稳定都很难做到何谈队伍建设。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用可期的前景留住人才,用科学的绩效评估激励人才,这是一个建设教师队伍的长久课题。这其中要重点突出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估系统,通过兑现绩效考核结

  果来激励优秀人才,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在社会保障、职称评审、职级晋升、学习培训等方面全面落实教师的福利待遇。(三)协调与举办者关系、明确校长职权纵观国内外成功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可知高校管理层职权分配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尤其对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举足轻重。举办者(出资者)与校(院)长之间对学校发展的大方向上需要达成共识,一是举办者(出资者)要舍得投入,一是校(院)长要全情付出。尤其是在干部任免、部门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不能有大的分歧。要建设高质量、有内涵、有特色的一流民办高校,举办者(出资者)要做好思想和经费上的长远准备。校(院)长要不计个人得失,做好公正客观、全心办好学校的准备。只有两者达成一致、产生共鸣才能推动民办高校更好的向前发展。(四)常态化教师培训学习、加大科研投入比重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毫无疑问,要培养这样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这样的教师。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渴望有所收获。这种收获可能是金钱方面的受益,可能经历方面的丰富,可能是感情方面的升华。在学校里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满足,教师当然不能例外,特别是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希望通过努力,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提高和发展,而所有这些要靠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帮助,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管理者在教师成长的经费和情感上舍得投入,在招聘和使用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使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学校的价值观协调一致,融为一体。要建立教师培训培养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培训,走出去,走进来,还要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鼓励、促进和帮助教师成长,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学校的长期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

  百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一定靠的是优秀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师资队伍质量是民办高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这不仅是举办者与管理者所要解决的难题,更是民办高校全体教职工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务实课题。

  【相关文献】

  [1]马雪敏,姚玉英,王爱棉.关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文教专论,2010(11).[2]胡艳涛.民办高校教师流失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报,2005(10).[3]林芳洁.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问题的思考[J].海峡科学,2008(3).[4]夏越.民办高校教师从哪儿来[N].中国教育报,2007(6).[5]饶丽娟.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问题及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10(7).

  

  

篇三: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赵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9期

  赵赟

  (大连大学,辽宁大连116622)

  摘要:当代是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主要生产力的经济时代,教育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竞争的本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则是高校之间争相追逐的首要目标.高校的人才流失现象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变的愈加严重,高校人才流失,特别是专家、教授级别的高端人才的流失,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从而对于学校的研究、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校领导现阶段应该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需要对高校的人才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进而解决这一难题,不断完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校;人才流失;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04-02

  在当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从某些意义上讲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争夺战的规模更加宽广,我国在这种环境下也不能例外,人才由教育而来,尤其是高等教育,要想获得优秀人才就必须先办好教育,这是关乎社会安定,关系国计民生.

  国内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之后,学校管理层不断完善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在完善过程中,学校却面临这人才流失这一严峻的问题.人才流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促进学校不断地优化教师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具备一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师由于受过高等教育,其合理的流动在一定情况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然而人才不足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高端人才更是缺乏,对于这些高校而言,高端人才的流动意味着失去领头人,教学质量也会因此而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校对于新一代人才的培养,进而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新的背景高校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1]

  1我国高校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

  相对于国外来说,国内学者对于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较晚,我国知道1980年才开始涉及这一领域,现阶段,人才流失问题已经成为非常受欢迎的研究领域.由于社会中人才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因此高校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学者对此问题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学校管理不科学、平均分配利益、教育和科研根据地位评定和生活环境不满意是造成高校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人才流失不仅仅有人才自身的原因,更加暴露了高校管理体制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人才管理和用人机制等方面存在缺陷.就高校管理方面而言,高校的环境与资源不能满足高端人才的发展需求,高校的人才管理方式与人才的个人发展要求不匹配,此外,也没有给予人才足够的重视,人才不能得到相应的理解与尊重.与此同时,高校的管理体制与人事制度等都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人才流动的要求,不能及时转变观念,与社会价值取向不合拍.另外,有的高校因为资金问题或者其他原因,硬件条件建设跟不上,软件环境建设不到位,服务远远落后于人才发展需要,这也会造成人才流失.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高校人才流失现象,而流失原因也不尽相同.总而言之,收入情况,社会大环境与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则是主要原因.另外,高校人才流失与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发展因素、家庭因素等都有关.[2]

  2高校人才流失的原因

  对高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几个特点:第一,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在较高水平的流失人员中占绝大部分,第二,流失人员的年龄段集中在25到45岁之间,是在学校的学术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大部分的离职人员更倾向于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研究院和知名高校.总结其原因,存在了以下几点:

  2.1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新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个性追求不断增强,由于社会提供了一个供人们利用的大环境,人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与职业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发生巨大转变,愈加追求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而除却这些正面因素,一些教师心理失衡,心态浮躁也会造成一部分人才流失.

  2.2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一部分高校教师已然不满足于学术工作,高校教师投身商海的例子已经不少见了,事业上的成功也是他们所追求的一部分.而有的则是本校不能提供给自己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机会,从而选择其他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让自己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

  2.3薪酬待遇

  作为高校教师,一般来说都是高层次知识分子,拥有高素质,高学历,对社会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然而,相对于其所体现的人力资本价值而言,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却偏低,根据相关薪酬调查结果显示,电信行业的年平均工资比国内教育行业的年平均工资两倍还要多一点,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甚至低于各行业平均水平.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相比较.很明显,当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时,会很容易产生不公平的心理,甚至焦躁不安,这是高校人才流失的一个隐患,因为此时教师会采取回复平衡的措施,比如降低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更有甚者会申请调离岗位或者学校,这便形成了高校人才的流失.

  2.4学校管理不当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许多高校也引以为建设核心或目标,从而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来试图达到这个目标,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这些规章制度根本就脱离了工作实际,相关部门提出苛刻的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如科研部,人事部等等,只是为了取得更多的教学或者科研成果,而这无疑会极大降低教师的创造热情与创造力.另外,行政管理权过于集中,管理者手握“生杀大权”,对教师实行多种惩罚措施,如减薪,降级等,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很难对学校有安全感与归属感,相应的工作积极性也就消失了.与此同时一些高校领导不能以知识分子和社会人等要求去看待高校教师,管理手段强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牺牲教师利益来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现象,对高校教师不能给予起码的尊重与关爱,教师权益得不到保障,工作责任感,积极性与事业心自然也就没有了,由于对学校产生的不满与教师本身的理想追求,教师的心理一般会严重失衡,此时,高校人才就会显性或隐性的大量流失.

  

推荐访问: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动因 流失 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