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拜城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修改版] (2023年)

时间:2023-01-23 17: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拜城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拜城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拜城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我社根据区社《关于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调研的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拜城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修改版] ,供大家参考。

拜城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拜城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

  拜城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深化供销合作社

  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

  我社根据区社《关于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当前维稳、改革任务繁重之际,专门成立了调研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按照区社确定的调研提纲,分赴各基层社、合作社一线开展调研,形成了结合拜城县供销社系统实际、改革重点突出的综合调研报告,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及人员情况。2012年,按照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转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机关下设办公室、党建办、项目办、财务科、人事科5个科室,县社机关和直属企业共有干部、职工及企业从业人员80余人(其中县供销社机关在职干部职工21人、离退休人员

  2人)。

  (二)社有企业及经营发展情况。拜城县供销社共拥有参股企业2个:分别为拜城县兴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拜城县惠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拜城县兴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康大饲料厂、添望畜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标准化规模养鸡场、玉米烘干厂、面粉加工厂),资产总额3030万元,净资产948万元;拜城县惠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农资销售网点15个,资产总额949万元,净资产201万元。总体看,社有企业规模小,服务带动“三农”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在农资供应和农副产品销售方面

  1没有真正体现供销社“供和销”的职能。

  (三)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目前,拜城县供销系统有4个中心社(康其中心社、大桥中心社、赛里木中心社、察尔其中心社),3个乡(镇)基层社,3个协会(拜城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拜城县农业生产资料协会、拜城县烟花爆竹协会),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拜城县供销社万农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拜城县艾则孜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拜城县添望家禽家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拜城县察尔齐镇馨香农副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拜城县大漠吊干杏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加油站(黑英山加油站、康其加油站、察尔齐双桥加油站),3个面粉厂(赛里木面粉厂、温巴什面粉厂、察尔齐面粉厂)。

  二、当前推进综合改革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供销社自改制以后,普遍存在着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例如社有资产流失;背负大量资金包袱:供销社改制时由于涉及到的企业和人员较多,部分买断工龄人员至今没有办理手续,遗留欠款较多;人员老化,人才队伍建设出现断层,缺乏专业管理、技术人才;社有企业实力良莠不齐,参与市场竞争力不足;供销社的大部分土地至今未能确权办理相关权证。

  (二)基层组织体系方面。一是一些基层社在改制后,人员少了,地盘小了,主营业务没了,就剩下空架子,靠租金收入维持现有人员开支,有的甚至收不敷出;二是部分领导干部职工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对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改革,2再次创新尚缺足够的热情和认识;三是基层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与银行基本不发生借贷关系,客观上导致基层供销社买卖不灵活的商业经营局面;四是带领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实力不强,自身建设、民主化程度较低。

  (三)体制机制方面。管理体制不顺畅,经营体制不灵活,思想保守,创造性、创新性发展思维不活。对直属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存在“放得太开、管得不细”的问题。参公管理后按照国家干部在企业工作兼职不兼薪的规定停止了原有的激励机制,致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在企业为了平衡与机关干部同等待遇水平,一直未形成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并且企业职工工资还低于机关干部工资水平而留不住人才,造成供销社目前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人才队伍方面。供销社系统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从传统经营向现代经营的转轨,由于改制大部分管理能人与经营能人脱社外流。机关干部年龄老化,由于编制缩减呈现出新老两级分化、青黄不接的“人慌”局面;企业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人才严重不足,目前人才队伍匮乏成为制约供销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拜城县供销社推进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精神,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以合作制理论为指导,以理顺产权关系为基础,以加强组织建设为保证,以全面振兴基层社为重点,转换运行方式,强化管

  3理体制,完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加强内部体制改革和宏观政策措施的配套下,把供销社改革推向新的高潮,达到真正成为广大农民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推进综合改革的具体任务及内容

  一是深化社有企业改革。要加快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把社有企业真正打造成为产权清晰、职责明确、社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有效牵引我县供销社全面深化改革。联社在继续深化直属一级企业改革基础上,加快二级以下企业产权改革,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二是打造一体化运营体系。要遵循市场规律,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信息技术,打破层级界限。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依托县联社农资企业,以专业农技服务为先导,加快经营服务转型升级,重组供销社农资经营业务,建设一体化运营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依托县联社农产品企业,推进粮油连锁超市和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组供销社农产品采购供应业务,建设一体化运营的农产品现代购销服务网络;依托县联社日用消费品企业,加快推进全县系统日用消费品统一采购平台建设,重组供销社日用消费品供应业务,建设一体化运营的日用消费品现代配送服务网络;依托县联社再生资源企业,推进再生资源分拣处理和综合利用中心建设,重组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和分拣加工业务,建设一体化运营的再生资源现代回收利用服务网络。

  三是建立三农经营服务综合平台。要通过新建、扩建或

  4改造等方式建设三农经营服务物流交易综合平台,上接市级企业和经营服务网络,下联基层服务组织和经营网点,逐步培育拓展交易配送、质量检测、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等专业化、综合性服务,形成一网多用的综合服务体系。

  五、对贯彻《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在政策层面,需上级管理部门、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向供销社倾斜,主要体现在税收、土地、项目、社保这四个方面。

  二是《决定》中提到“优化各级联合社机关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稳定县及县以上联合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可见,供销社应属于参公管理单位。基于此,建议将供销社现有的部分年龄偏大且思想落后的职工选择一部分退休,新招一批年轻的、有活力的大学生加入供销社建设团队,加强供销社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吸引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懂市场、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造就一支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合作事业有热情、对干事创业有激情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三是积极做好对贯彻《决定》的宣传力度,重塑供销形象。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供销经济发展态势,努力搞好对外舆论宣传工作。从不同层面报道供销社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工作动态和精神风貌。使政府和广大社会群体进一步了解供销社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树立供销合作社对外形象。

  六、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和新政发〔2010〕93号文件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整合创新资源,努力构建供销社“两大网络”(农副产品、农资)体系,实现供销社经济跨越式发展。现结合拜城县供销社实际,编制本规划。

  (二)基本原则

  一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原则。二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则。

  (三)发展思路

  根据新政发〔2010〕93号文件精神,到2020年,力争在全县建成12个综合服务社,立足自身优势,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助农增收为核心,以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为目标,以实施市场知识培训进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以具体项目为支撑,通过整合、新建、改造、优化、提升等途径,推进全县乡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搞活乡村商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发展方向

  通过五年的发展,到2020年,把我县的“乡村流通工程”建成“两大网络”即:农资、农副产品两大覆盖全县乡村的网络体系,恢复全部乡镇基层供销社。

  具体目标:

  1、2016年,再建成2个农副产品购销网点,2018年以后按照每年递增2个,覆盖100%的乡镇场;到2020年,“乡村流

  6通工程”每年实现经营总额5000万元以上,化肥销售10000吨以上。

  2、2020年将全县17个乡镇场(老虎台、察尔齐、大宛其、米吉克、温巴什、拜城镇、康其乡、布隆乡、亚吐尔乡、托克逊乡、铁力克镇、赛里木镇、克孜尔乡、黑英山乡、种羊场、良种场、大桥乡)的基层供销社全部恢复。其中个别乡镇场不适合建立基层社的,比如种羊场、良种场,多为流动放牧且距离其他乡镇较近,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拜城镇邻近县城,不能满足建立基层供销社的要求。县社决定在种羊场、良种场面积较小的区域以设立合作社或综合服务社的形式来替代基层社,同时以拜城镇为中心设立配送中心,起到辐射带动拜城县城周边网点的作用。

  建设主要任务

  :

  (一)建设农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充分利用现有的经营条件,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建设全县农资现代流通网络。按照“巩固规范现有流通网络,大力拓展新流通网络”的原则,到2020年,将拜城县惠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成全县农资经营主渠道,并实施连锁经营。

  (二)建设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

  结合全县产业优势及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状况,利用好供销社多年来从事农副产品购销的优势,以拜城县兴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立起我县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切实解决农民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到2020年末,依托各中心社、基层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副产品购销网点6个。

  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发展方向

  1、建一个2000吨级容量的果品保鲜冷库;

  2、拜城县添望家禽家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有机肥厂建设。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争取把“十三五”规划项目(“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纳入拜城县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整体规划,作为解决好农民“买好”“卖难”,促进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县供销社成立“十三五”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县供销社主任担任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供销社办公室,负责“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2、筹措资金,保障建设

  在“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上主要采取招商引资、争取扶持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积极与发改、商务、农业等部门加强协调和沟通,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3、重点扶持,带动发展

  “乡村流通工程”建设的内容很丰富,供销社要着力研究谋划重点建设项目,切实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通过重点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4、创新机制,增强活力

  供销社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提升整体实力。在发展“两社一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有新的突破,同时要加强开放办社力度,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工作中来。

  七、关于对起草《供销合作社条例》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决定》中提到“优化各级联合社机关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稳定县及县以上联合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条例》中应明确供销社机关必须配备哪些职能部门及部门人数,并统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二是在供销社的资产被违法违规侵占或平调时,《条例》应出具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维护供销社的合法权益。

  拜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15年6月8日

  第二篇:解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解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分享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2日对外公布。供销合作社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就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有何具体的改革任务和政策亮点值得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

  坚持一条主线:为农服务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兴起,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表明,我国已经步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化,使“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李春生表示,在这方面,长期扎根农村的供销合作社既有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又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最有条件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渠道。

  经过多年改革,目前供销合作社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去年全系统销售额达3.76万亿元、利润354亿元,拥有2.5万个基层社、33.7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1.4万个农民合作社、5.1万个庄稼医院和105.5万个现代经营服务网点。

  尽管如此,一些长期制约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决定提出,到2020年,把供

  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李春生说,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为农服务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我们所采取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是为了使供销合作社更好地发挥为农服务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抓住一个核心: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

  合作经济属性是供销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本质特性,也是独特优势所在。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供销合作社身上合作经济的特色并不鲜明,这突出表现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基层社比较薄弱。

  不断强化合作经济属性,通过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改造,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已成为衡量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能否取得突破的重要标准。

  决定明确,要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出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和经济上的联结,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

  李春生表示,当前供销合作社2.5万个基层社发展不平衡、情况比较复杂。决定对基层社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扶持政策,这对推进基层社改造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他说,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基层实际,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有条件的基层社,要加快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将通过发展经营服务业务逐步密切与农民的联系。

  四项改革举措:拓展服务领域

  经济新常态下,国内流通领域的产业组织方式、商业经营模式、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农产品“买贵”“卖难”,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市场间顺畅流动?如何应对“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挑战?

  此次出台的决定提出,要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为此,决定提出了4项具体举措:

  ——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等系列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推进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社区服务中心,推动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向城乡社区延伸。

  ——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

  李春生表示,服务农民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国务院部署,去年以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河北、浙江、山东、广东四省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在基层组织建设、系统联合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合作金融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他说,新常态下,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在市场竞争中壮大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履行为农服务职责。

  第三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自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以来,县供销社紧紧围绕为农服务宗旨,抢抓机遇,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新路径,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2020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任务的通知》,2020年全县供销合作社改革任务共计26项,已完成25项,因现行相关规定,未完成事项1项。下面我就供销社深化改革工作总体情况作一汇报。

  一、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健全”三会”制度,治理架构不断优化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今年X月X日,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新设立了监事会,优化了内设机构。2020年X月X日召开了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第八届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修订草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班子,并召开了第八届理事会、监事会第一次会议,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形成了理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的工作格局。

  (二)夯实基层基础,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围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要求,积极创新发展新型基层社,加快联合合作,建立健全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网络体系。一是采取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创新发展新型基层社27个,二是采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发展新型基层社5个,三是采取引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发展新型基层社8个,四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X个。全县基层供销合作社总数达到X个,基层供销社乡镇覆盖率达100%。

  (三)整合社有企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组建“县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2018年组建了“县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取得了全县“首张代理记账许可证”,目前已为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社有企业及基层供销社等提供代理记账、示范社评定、规范化记账等服务。促进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进一步管好社有资产提供了财务保障。

  二是重组县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18年新引进了专业的电商技术团队,以资金和技术入股的方式重组了“县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施了“互联网+供销社”行动计划,在全县新建村镇电商综合服务站45个,线下农产品体验店2个。开展电商助农行动,在线下大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县内企业和产品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绿博会、农产品展销周、川货全国行等节会,开展了扶贫产品进社区活动,不断拓宽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借助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购物平台对特色产品进行全网营销。近三年,助推扶贫产品实现销售X亿元。

  (四)改造传统基层社,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1、恢复传统业务,创新经营机制

  我们抓住综合改革契机,先后通过实施“新网工程”和“农村社会化体系建设”项目,结合招商引资,对原基层供销社存量资产改造后建成农资配送中心X个、乡镇综合超市X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X个、庄稼医院X个,“一网多用”专兼营再生资源回收站(点)X个,恢复了农资、日用品、再生资源回收等传统业务。

  2、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打造多层级服务平台

  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托管、“保姆式”托管以及“经营式”托管。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契机,坚持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一是县级平台“双驱动”。

  整合农业农村、供销、商务等部门资源,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以“品牌+数字”双驱动为核心内容的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县级平台,由供销社负责运维管理,为全县96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部分乡、村级服务平台提供实时数据信息、监测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土地流转、农产品产销对接、品牌孵化等服务。

  二是乡镇平台“三整合”。

  在乡镇党委、政府支持下,采取股权联结、利益联结方式,整合农业农村、供销、金融、邮政等部门涉农资源,整合省农科院、气象、市场监管等技术资源,整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合社、专业大户、农村能人等社会资源,建成“主体多元化、业态多类化、内容多样化”的乡镇为农服务共享中心X个,为水稻等主导产业提供育秧育苗、机耕机播、统防统治、机采机收、烘干仓储、初精加工、品牌销售、秸秆利用等全程、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并配套提供电商、会计、金融、保险、寄递等服务,覆盖X个乡镇、X个合作社、X个家庭农场、X万户农户。

  三是村级平台“四联带”。

  以“三社融合”(村级供销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农民专合社)为基础,搭建村级服务平台21个,实现“联帮带建、联村带片、联社带户、联产带富”,19名党员进入村级供销社任职,联系带动107个村、86个农民专合社、吸纳社员3万余户,亩均增收360元。

  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辐射带动全县267个村、551个农民专合社,开展土地托管30.6万亩,占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总量的43.7%,成功创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2020年9月28日,全省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在胜利召开,李霞县长代表在会上作了题为《发挥供销社独特优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交流发言,我县探索形成的县级平台“双驱动”、乡镇平台“三整合”、村级平台“四联带”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得到了省供销社主任任晓春等参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及全省21个市(州)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五)推动“品牌+”战略,品牌效益不断扩大

  一是打响农特产品品牌。

  开展了农特旅区域品牌征名活动,注册了“江江好”农特产品集体商标,并授权20家企业38个产品使用。以“江江好”区域品牌建设为着力点,以点带面,创造性提出“品牌+”战略。探索“品牌+电商”“品牌+乡村旅游”“品牌+双创”“品牌+冷链物流”等模式,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做大做优农特产品品牌,拓宽产品销路。

  二是大力开展有机产品认证。

  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取得有机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证书25张、产品36个。牵头开展国、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使成功进入“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行列。

  三是建成数字农业品牌馆。

  在绿谷博览城建成了集数字农业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孵化、农特产品展销和农产品电商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农业品牌馆。今年,数字农业品牌馆先后成为全市、全县乡村振兴现场会示范点,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品牌馆已成为供销对外宣传的窗口、特色农产品销售的窗口、农业品牌建设的窗口、乡村振兴成果展示的窗口。通过品牌馆的建设,提升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形象,展示了供销社敢想敢干的良好精神面貌。

  (六)加强示范引领,专合社规范水平不断提高

  依托会计公司、益农电商公司,加快推进合作社财务管理、品牌建设、产品营销服务。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示范社评定监测标准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69个,入社入会农户4.19万户/11.73万人,带动农户13.9万户,实现产品销售总额16.05亿元。全县已培育市级示范社57家、省级示范社30家、国家级示范社7家。

  (七)积极服务大局,供销助力日益凸显

  1.发挥供销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发挥供销社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帮助贫困村组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五金”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800户,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170户,通过与合作社联合经营较好地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二是依托供销社,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扶贫”公益商标,全县共36家经营主体取得了“扶贫”商标标识的使用权。

  2019年以来,通过推广使用“扶贫”公益商标,助推扶贫产品实现销售22.7亿元。

  2.凝聚供销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整合全县供销系统的服务职能、资金和资源,县于2018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供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以供销系统为主体,创新开展“展销+”行动,组织县内企业和产品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绿博会、农产品展销周、川货全国行等节会,近三年累计助力农产品销售67亿元;开展“规范+”行动,对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防范产业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覆盖指导和服务;开展“农资+”行动,供销系统累计出动2200人次开展农资下乡服务,有力保障了农资供给。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有资产老旧,使用效能低

  供销系统现存社有资产多为上世纪修建,房屋老旧,安全隐患较大,且每年需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隐患排除等工作;由于受土地性质的制约,没有开发利用,现社有资产均通过出租的方式收取租金,社有资产效能发挥不足。

  (二)社有企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

  现阶段系统内的益农电商公司和会计公司等,企业自身规模还小,主要面向县内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及经营性服务,产生的效益较低,还无法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事业中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利益联结不紧密,带动能力差

  供销系统主要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产业,采取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但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小、散、弱、管理粗放等问题,缺乏带动能力,没有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品牌建设乏力,效益不明显

  我县虽已注册“江江好”农特产品集体商标,但目前推广力度还不够,尚未得到有效使用,品牌建设的效益转化率低。

  (五)领导班子配备不齐,干部队伍老化

  县供销社现有在职领导3名(其中:理事会主任1名、副主任1名,监事会主任1名,理事会尚缺副主任1名),机关在编人员13名,54岁以上达6人,基层社和基层企业更为突出,多数干部职工临近退休或退休后返聘继续工作,且企业管理、投资融资、农村合作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人才严重不足,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人才短缺成为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盘活社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加大基层社资产盘活开发力度,推进基层社老旧房屋分类改造,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采取联合合作模

  式,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建设乡镇综合超市、农贸市场等,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明晰资产权属关系,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制,积极通过参股、相对控股等多种合作形式加强对外合作。

  (二)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服务经营提质增效

  依托社有资产管理公司,围绕为农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仓储冷链、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社有经济转型升级。依托益农电商公司,为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品牌创建、展示展销、线上线下销售等服务;改造提升会计服务中心,为系统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它经营主体提供财务会计、税务、注册登记、资产清理等方面的服务。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引领能力

  一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示范社评定,实行示范社动态监测,实施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行动,培育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是开展“三位一体”融合试点。

  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层供销社的融合,建立村级供销合作社,作为建立在农村最基层一级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统筹整合运营本村区域产业经济资源优势,结合本村实际和特色,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创建优质品牌,延伸本村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实现服务带动和助农增收。

  (四)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品牌+”战略有效实施

  以“江江好”区域品牌为引领,加快探索“品牌+电商”“品牌+乡村旅游”“品牌+双创”“品牌+冷链物流”等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做大做优农特产品品牌。发挥数字农业服务中心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提高数字农业的覆盖面。依托数字农业品牌馆,为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品开发、品牌策划、品牌孵化、品牌推广等一站式服务,擦亮农业招牌,提升产品品牌的“含金量”;采取网络直播带货、线下展销推广等形式,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助推产品走向全国。

  (五)加强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培育高素质为农服务队伍

  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广开门路,招才纳贤,广泛吸纳和聘用大学毕业生、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骨干、村“两委”干部、社会能人、返乡青年等到基层社就业创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供销的为农服务队伍。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大胆启用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支持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供销社“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等优良传统,培育一批忠诚干净担当、无私奉献的高素质、专业化供销社干部队伍,推动供销合作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情况汇报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情况汇报

  2012年4月,溧水县(区)供销合作总社与县(区)商务局合署运转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社的领导下,坚持突出发展主题,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和“盘存量、做增量,找回根据地,拓展新阵地”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着力实施“1+5工程”,大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为农服务内涵,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把区供销合作总社建设成为全区性为农服务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争先越位三年三大步,在省市由后进变成先进

  今年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社的领导支持下,区供销合作总社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区的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成为城乡物资交流、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保障供应,服务城乡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和服务创新,着力健全组织体系,积极构建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引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力大量转移,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变革,全区农民、农村和农业迫切需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的立体式、复合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具有为农服务深厚基础和独特优势的供销合作社系统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繁重。但是,区供销合作系统多年来积累的深厚基础独特优势基本没有发挥出来,所属企业“小、弱、散”,与总社“貌合神离”,“守摊子,收租子”成了总社的“主业”;尚未摸索到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同时社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少,利益链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内部运作不规范,存在缺经费、少信息,经营经验不足等问题。至2011年,区供销合作总社经营状况和综合实力在南京市县区供销系统排名倒数第一,在全省供销系统县区排名中是第67位。

  2012年4月,区委区政府果断决定县供销合作总社与县商务局合署运行,旨在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实力。自此区供销合作总社坚持市场化运作与行政推动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发展与开放办社多方合作相结合、做好传统经营服务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与有效延伸相结合、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始终坚持突出发展主题,始终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根据全系统的实际确立了“盘存量,做增量,找回根据地,拓展新阵地”的总体工作思路,持续深入推进以综合改革为抓手和龙头的“1+5”工程建设,激发全系统内生动力,激活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和深厚基础,迅速提升社有企业发展实力和总社综合经济实力,突出并拓展为农服务内涵和能力,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总社综合排名在全市供销系统由2011年的倒数第一到2012年提升到的第三位;在全省供销系统80多个县区社综合排名由2011年的第67位跃升到46位,进位幅度全省第一;实现了“一年一大变的阶段性目标,为“三年大翻身”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区供销社系统销售额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实现销售额10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1%;新建专业合作社19家,完成市目标的271.4%;新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市、区级各一家),完成市目标的100%;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家,完成市目标的100%;完成新增、改造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8个,完成市下达目标的100%。综合效益在全市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全省供销社系统县区社排名跃升至26位,进位20名次。

  今年1—10月份,区供销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8.39亿元,完成目标的95.1%,同比增长47.1%;实现利润2175万元,完成目标的81.46%,同比增长

  64.77%;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55亿元,完成目标的93.3%,同比增长56.8%;农副产品收购额21.83亿元,完成目标的79.7%,同比增长26.9%;再生资源回收额2.31亿元,完成目标的105%,同比增长56.1%;连锁销售额18.76亿元,完成目标的93.8%,同比增长37.2%;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2.52亿元,完成目标的86.9%,同比增长9%。2014年全年预计可实现商品销售总计162亿元,完成目标的119.94%,同比增长36.65%;预计实现利润总额2700万元,完成目标的109.76%。同比增长42.68%;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市供销社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全市供销系统继续保持领先、领跑地位,进入全省供销社系统区县综合排名前20强几成定局。2014年溧水区社排名全国百强县(区)级社第23位。

  深入实施“1+5工程”推进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根据“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和“盘存量、做增量,找回根据地,拓展新阵地”的工作思路,区供销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持续深入实施“1+5工程”战略。不断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步伐,“1”指明确一个目标,即通过实施综合改革,促使供销社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尽快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真正把供销社建成为为农服务的新型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5”即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立足品位提升,积极打造主城特色街区惠民工程。该工程的重点项目无想夜市项目已经启动实施。项目占地40.13亩,润立公司以6020万元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今年4月领取土地证;项目规划建筑面积5.68万平方米,分三部分构成,大排档烧烤区7000平方米,可容纳200个经户入场经营,仅此一项就可解决近600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可彻底解决原露天大排档占道经营、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沿街休闲及特色餐饮连锁区将通过招商引进全国各地特色餐饮连锁或加盟经营,并配以音乐茶社、主题咖啡馆、KTV、美容美发、西餐简餐等休闲项目;第三部分是近1.5万平方米的综合体,其中有11层的精品商务酒店,目前已经启动酒店、影视、超市等主力大店的招商工作。

  二是立足载体建设,积极打造流通现代化建设强基工程。以重建、恢复基层社为抓手,通过资产置换等改革举措逐步实现镇镇有5000至10000平方米的镇级商贸综合体(供销大厦),并启动白马镇商贸综合体的调研规划工作。

  三是立足便民服务,积极打造中心村服务体系覆盖工程。该工程的重点示范项目洪蓝镇陈卞村便民服务中心今年被南京市政府列为“村镇服务与发展一体化保障试点项目”,明确由区政府和市供销社共同承办,并于今年12月1日建成开业。该中心集生产资料供应(农资配送、农业技术指导等)生活消费(菜市场、理发、小吃)、农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烟花爆竹零售、文化娱乐(卫生室、阅览室、社员之家、健身广场等)、及中介性服务(代办邮政、金融、保险、招工及村级社保、救助服务等)以及一站式服务(救济民政、社会公共法律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便民服务;按照统一功能布局、服务标准、店招标识、管理考核的原则,把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便捷的消费市场、增收致富的桥梁、幸福创业的家园,并形成可复制的模式两年内建设5—10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4至5年内对60多保留中心村形成80%的覆盖率。目前已经着手启动石山下和丰安村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四是立足助农增收,积极打造专业合作联合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优质专业合作社,组建专业合作联合社,通过对特色农副产品的包装、品牌创建,进入宁供集团和淘宝网“中国特色之南京馆”链接,实现直销和网购,帮助农民增收增效。

  五是立足服务百姓,积极打造农贸市场升级创新工程。重点是规划管理好镇村农贸市场,打造功能综合化、服务优质化、环境整洁化的上下贯通的新型农贸市场。

  2012年4月,县供销社融入全县大商务圈运作后,在较短时间内,就根据“改革深化一批,扶优扶强一批,资产盘活一批,农村市场健全一批,广泛吸纳各种资源,产生集聚效应,使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县社工作走向全市前列,全省第一方阵”工作的目标和思路,明确了一个主题(发展),完善两项工作(资产管理和托管中心),深化三项改革(关、停、重组)工作措施,果断决策:成立了县供销社资产管理中心,统一监管社有资产,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成立县供销社托管中心,统一管理系统企业改制后的协退人员、离退休人员和特殊群体人员,使托管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成立县供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供销系统社有资产盘活、银行陈年债务化解、基层供销社“三位一体”改革和供销社主业发展职责。具体来说,首先是理顺了“四个关系”,推动了公司经营发展:一是理顺人员关系,统一了薪酬标准和缴费基数;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政,无章可循的局面,将原系统企业人员按岗位定薪酬标准,统一养老金缴费基数,顺利地实现人员划转。二是理顺资产关系,在确保托管中心的正常支出,实行收支两条线,改变以往苦乐不均的局面,将原分属各企业的资产统归公司调度使用,并首先用于托管中心800多人员的正常支出,保证了系统的稳定。三是理顺债务关系,对银行的陈年旧帐予以清理,开展基层社审计,对历年所欠人员工资进行确认,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四是理顺产权关系,按《公司法》完成了由公司替代县供销总社工会在相关公司的股权的工作,履行出资人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其次是制定各项制度,规范经营管理,分别建立了“一公司两中心”的人、财、物和管理制度;以及包括基层供销社在内的考核办法。再次是摸家底,突出发展主题,明确发展方向。组织精干人员,实地拍照、丈量盘清了200多处社有实物资产,弄清资产归属情况,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档案并落实责任人。同时开展资产盘活工作,对东屏供销合作社近900立方米二层老营业楼进行修缮改造,对外公开出售,一举增加收入200多万元,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对城区大排档调研,提出了夜市大排档管理经营方案,当年,按基层供销社“三位一体”的改革要求,完成了孔镇中心供销合作社的改造,新增改造网点18个,常力公司的蜂产品等通过了“新网工程”项目批准并获补助,新增连锁网点近百家。

  2013年,区供销合作社在上发展的基础上拓展工程内涵和外延,着力狠抓“六个环节”力争加快发展进位:一是持续狠抓社有存量资产盘活,分步实施存量资产的开发利用,重点调研开发利用白马中心供销社茧站、县城秦淮路等地块;二是持续狠抓项目与市场建设,继续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三是持续狠抓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四是持续狠抓社有企业管理,深化基层供销社“三位一体”改革,打牢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根基。五是持续狠抓债务化解,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切实加大债务化解力度,轻装上阵加快发展步伐。六是持续狠抓队伍建设,为实现综合效益在全市全省系统排名进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通过第一个完整的努力,区供销社的综合排名在全市、全省供销系统的区县排名得到了显著发展和提升。

  今年,区供销合作社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以超额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和挺进全省20强为目标。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主城区特色街区惠民工程重点项目无想夜市,目前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年底即将全面开工,计划2015年底完成一期建设工程并开业;12月1日,南京市政府交由我区政府和南京市供销社共同承办的村镇服务与发展一体化保障体系试点项目、洪蓝镇陈卞村新型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开业,南京市供销社主任带领系统七个区的供销社领导到场观摩并召开南京市供销社综合改革和系统业务工作现场会。二是社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属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把2012年7月创建的溧水县供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两轮增资,组建了“南京润立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当初的100万元,增加到4600万元,再增加到7000万元,并拥有净资产1亿多元,具备了较强的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投融资实力。三是为农服务水平逐步优化提升,完成了全区17家为农服务社的提档升级,全年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10个,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84个,完成2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建设,总数达到8个,全区177个农资连锁网点进一步拓展庄稼医院、测土施肥、开方配药服务,着力实施全市供销系统开展的“四十示范工程”,完成创建并申报了1名全国百强经纪人、1家2014年全国百强县级社、1家2014年基层社标杆社、3家五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3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完成了

  “新网工程”

  两个项目的申报工作。

  今年四季度,区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的力度和成效再次引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高度关注,先后派全国总社监事会副主任和合作指导部部长在省供销社主要领导陪同下来溧进行供销社综合改革调研、考察和指导,溧水区社主任还在10月份代表全省县级供销社出席了全国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交流发言。

  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系,加快深化改革创新步伐

  区供销合作社与区商务局合署运作以来的三年不到时间里,由当初的“守摊子、收租子”的后进局面所逼自主自发提出以改革为抓手和

  “盘存量、做增量,找回根据地,拓展新阵地”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到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的不谋而合的“深入实施供销社综合改革,建设为农服务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体现出区供销社从实际出发发展实体经济和服务农民的主动意识、迫切意识和超前意识。

  区供销系统经过三年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及综合效益和服务能力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市、省乃至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领导的关注和关心。今年,区供销合作总社被列为全省供销社13个、南京市唯一的综合改革的试点区(县),被南京市政府列为镇村发展与服务一体化保障体系建设改革试点区,同时成为省、市供销社主要领导的联系点,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对供销社提出的综合改革的要求,成立了“溧水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两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发改、住建、财政、人社、国土、审计、监察、规划和商务及一区七镇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区供销合作总社主要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区供销社综合改革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7月22日,区委、区政府在全省供销合作系统综合改革试点区县中率先制订、批准并印发了《溧水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既充分肯定了区供销合作社近两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思路、改革创新举措和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又明确了深化实施综合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既给予了扶持政策,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方案明确:区供销合作社要深化综合改革,大力推进组织创新、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镇村一体化、合作多元化、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建设,从2014年起,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实现城区建有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镇(区)建有商贸综合体、农贸市场,新社区建有便民服务中心,基本形成以配送中心为龙头,商贸综合体为骨干、便民服务中心为终端、区镇村三级连锁、双向流通、便民惠民、利农富农的网络服务体系。新建商贸服务综合体5家、便民服务中心60家以上,主办专业合作社联社5家,领办各类示范专业合作社15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6家,把供销社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一流区县级强社。

  区供销社近三年来持续不断深化实施今后几年仍将深入的综合改革概括起来核心是实施三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一是创新组织体系。突出供销合作经济组织的特质,组建集团公司,构建“区供销合作社(供销集团公司、农合联)+镇级基层社(集团子公司)+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供销社特有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体制。根据区委区政府批准的综合改革方案,2015年底前,将在确保供销合作组织体系的完整性的基础上,根据开放办社的原则,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新一轮重组改造,构建“区供销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的合作组织体系;润立集团参与供销合作社系统相关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同时在乡镇设立子公司,负责村级服务载体建设,构建“润立集团+子公司+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组织体系;区供销社与润立集团、基层社与子公司分别融合运行,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此项工作现已全面完成,并正常运行。二是创新服务体系。依照“供销社主办、镇村联建”的思路,全面融入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进程,按照“根据规划定功能、根据功能定项目、根据项目抓考核”的要求,加快全区镇村发展与服务一体化保障体系工程建设。在洪蓝陈卞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镇村规划明确的保留村实

  现全覆盖;同时用信息链、物流链贯穿区、镇、村三级并形成网络,逐步实现区有信息集成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中心镇有5000至10000平方米的综合商贸体和信息平台,中心村有2000平方米左右的新型为农服务中心和农副产品购销信息采集点,构建成信息化程度高、综合配套完善、便捷优质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和体制。根据综合改革方案,2015年将继续实施城区特色惠民工程的重点项目,确保无想夜市明年底一期主体完工;同时启动中心镇基层社重建工程和中心村服务体系覆盖工程,恢复重建石湫、晶桥和永阳基层社并成立集团子公司,在白马集镇建设商贸综合体,并已经着手调研制订方案,在陈卞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开工新建2家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三是创新经营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构建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三会”领导管理体制,全面负责供销合作事业建设发展。区社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与集团公司融合运行,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做优做活做久供销集团。此项工作已经在今年8月12日起付诸实施,成立了南京供销润立集团,区社和集团公司通过改革整合融合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运营,设立了“1室1中心5个部”,即办公室、托管中心、财务审计部、资产运营部、投资发展部、合作经济部、企业管理部;同时由集团公司聘任了公司经理层、管理中层,制定实施了集团公司各个部室工作职责、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至今已经运行三个月,集团呈现出员工积极性高涨、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运行高效、活力倍增、职责清晰、考核严格的新气象。

  区供销合作总社(润立集团公司)现有集团公司1个、基层社5个,各类门店网点500多个(其中农资177个、生活资料近100个,烟花爆竹200多个,农副产品10个、再生资源30多个。根据综合改革方案,从2015年的3至4年内:一是将对上述门店网点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外,并进行扩张,引导农民就地创业;二是对各镇(区)基层社进行恢复和改造,成立润立集团的子公司,分别就地参与所在地中心镇商贸服务综合体的建设经营;三是开展探索我区供销合作社金融服务业务;四是建设两个中心一个市场,即信息中心和配送中心、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五是通过改革措施盘活存量,做强做大所属企业,进一步增强润立公司资本运作实力和投融资实力,在建设完成无想夜市的同时,根据综合改革方案的目标选择项目进行建设,努力尽快把供销合作总社(润立集团)建设成为为农服务的新型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跻身全国供销系统县区级一流强社行列,切实担负起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职责。

  随着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兴起与深入,朝阳县供销社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社的指导下,乘着全省唯一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东风,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在管理体制、组织体系、经营模式和服务功能等方面身先士卒,勇于实践,谱写着重整供销、服务三农、富裕农民壮丽篇章。

  一、创新管理体制,提高资产运营效益。

  建立社有资产运营新体制是本轮供销社综合改革重点。朝阳县供销社利用成立集团公司、组建社区服务中心、成立资产维权大队和资产信息化管理等办法,实现了“社企、社基一体化”

  管理,取得了资产运营板块化效益。

  一是成立供销集团总公司,对直属企业实施集团化管理。为解决直属企业管理松散,特别是已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未改制企业资产质量差效率低的实际情况,县社依据国务院及中组部与全国总社相关文件规定,报请县政府批准,组建了朝阳县供销集团总公司。将直属企业、参股企业改组为分公司统一纳入集团总公司麾下,实行集团化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集团公司和各分公司的责、权、利,进而形成上下贯通,张弛有度,有效制衡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集团化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社有资产监管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资产运营板块效益。

  二是成立供销社区服务中心,对基层社实施一体化管控。为将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的基层社集中统一管理,改变过去疏于管理、各自为战的局面,适应当下党中央、国务院结合三农工作对供销社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全县资产统一管理,经营服务适地适情、灵活机动的新机制,经县政府同意组建成立了朝阳县供销社区服务中心。基层社公章、土地房产证照和财务账证集中保管,统一管理,所有收益全部进入社区服务中心,一社一帐,费用支出统一核算,票据由社区服务中心董事长、总经理、基层社主任联签。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管控主体,一县一社的一体化资产运营模式,确保了社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三是成立资产清理整顿大队,维护集体权益。成立社有资产清理整顿大队,对非法侵占和私吞社有资产行为进行清理整顿。截止目前,共清理收回被非法占用社有土地

  36亩,房屋5500平方米,纠正理顺问题合同逾百份,集体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现在资产清理整顿工作已转入资产运营阶段,资产清理整顿大队也顺势调整为资产运营办公室,资产管理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常态化。

  四是建立资产合同电子档案,实现社属资源信息化管理。新建社有资产电子动态网络管理体系,以模拟图的形式将社有资产的数量、质量及合同文本等重要信息全部录入电脑,借助专业软件,通过“一拍二录三提醒”的方式,实现社有资产信息化管理。资产租赁情况电脑操控,承租物租赁到期前15日电脑自动提示,资产运营办公室启动程序,展开工作。实践证明,资产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资产运营的工作效率。

  二、健全经营服务网络体系,打造为农服务平台。

  新改扩建基层供销社,筑牢基层服务根基。基层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是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基础。为将基层社打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的前沿平台,分四种类型具体运作。一是改造破旧社。以“借鸡生蛋”融资办法,由具备资质、符合条件的建筑商垫付工程款开发改造破旧基层社。以这种方式,全县已完成了10个基层社的改造工作,改造总面积70000平方米,总投资7900万元,兑现了518名职工的敏感性债务1000余万元。通过改造,基层社集体经营“阵地”得到保留,为农服务功能有效提升。二是完善基础较好社。对原有资产较好,有恢复经营潜质的基层社,坚持社有资产完整性的同时,按着“三站一社”标准完善其服务组织架构。截止目前,全县以基层社为领办主体,共建设专业合作社36个,农资站32个,农副产品收购站20个,日用品超市28个。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实现利润500万元。三是重组薄弱社。对薄弱社吸收社会资本,实行股份合作,进行重组,把原本薄弱的基层社做大做强,真正办成当地的经济、文化、贸易中心。共有5个社吸收社会资本210万元,提升了实力,闯出了多元化办社新路。四是激活空白社。抓住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这类社的院落,协调商业部门、乡镇之间的关系,把当地农贸市场引入供销社院内。利用农贸市场的拉动、辐射功能激活基层社。以这种方式全县已有8个大规模农贸市场引入基层社院内。

  完善现代流通网络,打造服务平台。服务三农是供销社的宗旨,根据省、市社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以朝阳县西北片相关基层社为载体培育壮大流通主体、改善流通基础设施、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创新流通服务方式为重点,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待西北片基层社的先试先行取得经验后全县复制,低成本高效率将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全力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基层社中心社和分销店的门市、网点作为农村流通的基础设施,其质量高低决定了服务质量的好坏。为此,县社制定了不大拆大建,以重构室内格局、更换门窗、粉刷外墙、房顶防水、门前铺砌彩砖为主要内容,选择贾家店和波罗赤供销社为试点,对基础设施予以改造。通过改造中心社和分销店形象得到改善,服务功能得以提升,成为展现供销社综合改革成果的新亮点。积极创建供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社。近期,我们已在全县西北片的波罗赤、乌兰河硕、大平房、台子等乡镇,择址新创建了10个供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18个村级服务社,强化完善了基层现代化流通网络。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农资配送、农副产品物流、物资回收、粮油收购业务上发挥载体支撑作用,拉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村级服务社做好日常消费品供应的同时配合县社参股企业做好社企对接,留出足够的柜台面积展示、销售县社参股企业的蜂蜜、食用菌、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社企携手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占据市场份额,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培育壮大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围绕县域支柱产业,领办一批市场带动能力强,组织化程度高,服务范围辐射广的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县社已牵头组建成立了朝阳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朝阳县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协会。并在基层社相应成立了农合会分会。农合联利用供销社自身优势负责拓展涉农行业协会和各种经营网络终端。积极发展了农资、日用品、再生资源、果品、农产品等涉农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话语权,加强与行业组织、政府间的联系。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以全县主导产业为基础,骨干品种为依托建设专业合作社,完成从单一种养向产供销一体化推进。目前,全县已成立由供销社领办和参股创办的蔬菜、食用菌种植、家禽家畜养殖、大枣深加工等专业合作社36个,实现产值1.5亿元,利润3000万元,为农增收2500万元。大力培植发展参股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打造为农服务链条的关键环节。县社依据相关规定大力发展参、控股龙头企业,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和群众的高度好评。朝阳众德食品有限公司、鑫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天盈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华信蔬菜专业合作社、惠农农副产品物流市场是县社参、控股领办的一批龙头企业,为当地产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强劲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入辽宁省供销商务网络,带动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省社办理供销E通网的契机,县社为全体机关干部、30位基层社主任、参控股企业及各专业社法人都报名申请加入供销E通网,充分利用好E通网手机提供的贴身信息化服务,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发展自己,带动农民,更好的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

  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情况的报告

  按照达市农领〔2014〕17号、开江委办〔2014〕199号文件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下,我县实施了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开江县委办公室12月25日《紧急通知》要求,现将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展情况

  为全面落实开江委办〔2014〕199号规定的“基层供销社综合改革专题方案,”制定并实施了《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目标任务,12月底完成了10个新型基层社组建,其中讲治供销社示范点按省级标杆基层社创建,创建资料已上报省、市供销社;任市供销社示范点新型农资经营平台建设,已完成宣传发动、调研对接工作,示范方案正研究制定,直供、联采服务对象部分已确定;天师供销社示范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已建成基层供销社,确定了部分专合社联合社社员,正拟草示范方案,筹备依法制定章程、完成工商登记等事宜。

  二、主要做法

  一是恢复重建新型基层社。依托供销社社有企业自建、与经济合作组织联建、吸纳社会能人带资带项目共建等形式,联合“新网工程”、社区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及专合社社员等成员,依照《公司法》、《章程》及加盟协议组建,实行“自主经营、分级核算、自负盈亏”。2014年底完成讲治、普安、新宁、任市、永兴、回龙、天师、甘棠、拔妙、沙坝等10个乡镇基层社组建工作,讲治供销社争创为省级标杆基层社。

  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产权结合、牵头领办、业务连接、项目扶持等方式,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引导合作社开展跨区域,跨产品再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动合作社示范建设,争创国家、省、市级示范社。

  三是大力发展社区综合服务社。按照“政府引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乡(镇)政府、村支两委与供销社联合合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重点在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新农村示范片、连片扶贫开发等地区规划建设。

  四是塔建新型农资经营服务平台。依托基层供销社农资连锁企业、网点、庄稼医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村委“团购”、种田大户等各种规模农户提供农资直供配送、区域联采服务,同时开展统防统治、新品种推广、配方施肥等技物结合的农资经营服务,解决农资技术进村入户难题。2015年6月底前,完成任市基层供销社试点工作。

  三、改革的效果

  一是健全了供销社组织体系:结束了开江供销社14年基层组织“空白”县历史,使新型基层供销再次成为政府和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二是增强了供销社服务“三农”能力。建立完善基层供销社网络点,大力发展合作社、专业协会、庄稼医院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等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县100%的中心场镇、60%以上村社,就近为当地农民、居民提供了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有效的方便了农民,推进了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三是探索建立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实现供销社为农服务组织构架,管理模式,服务方式上重大突破;采取直供、联采等方式供应肥料,按照深入田间、地头等模式,实现统防统治,大大降低农民种地成本,能直接实现农民增收。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基层供销社综合改革动员不深入,部门参与意识不强;二是职能责任未明确。供销社基层组织如何实现公益性服务,县委、政府没明确职能职责。

  五、下步工作思路

  在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坚定不移推动基层供销社综合改革。通过改革,全县基本建成经营组织完整、服务功能齐全、社会形象良好、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新型供销社。自2014年起,用三年时间组建新型基层供销社20个;成立开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恢复建立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在新农村综合体和新村聚居点实现庄稼医院、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协会等供销社基层服务组织、网点全覆盖;探索建立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使供销社在为农服务组织构架、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取得成效。

  第五篇:关于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发展情

  况的调研报告

  **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市**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西园生态园、**镇向阳村秀美乡村建设点、**绿佳园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地,对我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了我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领导重视,启动及时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中央和省里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试点方案。区委、区政府及时研究部署,于2017年9月26日制定了《**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会议,积极营造舆论氛围。我区强化日常督导,将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考核范围,扎实推进全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全区供销合作经济组织紧紧抓住改革机遇,努力实现“改造自我,服务农民”。区供销合作社加快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周密部署、不断完善,使中央、省、市的改革精神在我区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落实。

  (二)攻坚克难,积极作为

  区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努力克服家底薄、职能弱、基层散的困难,积极开展固本开源和合作组织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社有资产经营管理。于2017年11月成立了**区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社有资产管理制度。安排资金对危房进行了改造,提升门面经济价值,对所有向外租赁的房屋不再签订长期租赁合同,而是按照市场价格适时调整每年租金。加快供销资产办证步伐,开展清产核资,不断理清资产权属关系,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按照改革要求,扎实推进现有基层社升级改造,基本完成空白地区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还未重建的秦峰镇供销社在办公地址、人员选配上也已形成了初步意见,目前正在与秦峰镇政府协商用地问题,尽快恢复重建。三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建设。围绕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改革试点任务,区供销合作社加大了农民合作社领办创办力度,注重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联合发展,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社的带动力,在指导原有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同时,共新增发展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联合10家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各成员社共出资100万元,供销社占股30%。今年以来,在原有成员社的基础上,又新增3个专业合作社加入农合联。

  (三)对点聚焦,成效初显

  紧紧围绕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这一目标,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发力,惠民服务平台建设初显成效。一是积极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镇原有基层供销社服务网点,打造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城乡流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村居综合服务平台、合作金融服务平台,为广大村民提供日用消费品超市加盟店、农资加盟店及代购代销货、文体娱乐、便捷缴费、信息咨询、测土配方、用肥用药等多样化便民服务,努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目前全区共建成镇村综合服务站5家。二是积极打造惠农服务中心。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惠农服务中心,建立农资储备库和庄稼医院,确保了农资市场的供应稳定,并为广大农民提供巡回出诊、信息发布、良种引进、技术传授、科普培训、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积极探索土地托管模式。为助推我区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区供销社在秦峰镇占村村建立了200亩大田托管扶贫产业种植基地,将农民闲置的土地统一交给村委会管理与指导,与58户贫困户签定了产业扶贫油菜种植协议书,预计每亩产出收益1425元,每户贫困户可增收2000余元,为我区农村产业扶贫探索了一条确实可行的路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还有偏差,进展较为缓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三农”工作全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区还没有真正形成各地各部门合力共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工作局面,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认识、主体责任的落实以及工作推进力度都有所欠缺,观念陈旧,创新

  动力不足,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有些区直部门和镇街领导片面地认为供销合作社已无实际职能,搞不搞改革无碍大局,还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由于认识出现偏差,导致推动力不强,造成我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展较缓慢。

  (二)遗留问题较多,机制不够完善。我区供销合作社机关编制少、人员老化、班子不齐。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人才持续外流,致使全系统职能弱化、人员干部老化,直接影响了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内生动力;基层社和部分社有企业,没有完备的经营场所和基础设施,没有经营所必须的流动资金,没有符合条件的融资抵押物,特别是缺少懂经营、会管理、能干事的经营管理人才;受体制机制束缚,政府和有关部门扶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不足,部门间难以形成共识和合力,不能给予突破性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机关干部对到企业兼职顾虑较多,制约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投入严重不足,经营服务手段单一。由于企业改制和职能弱化等原因,目前我区供销系统的优势资产很少,经济实力薄弱,基层社还未全部成立,已有的基层社功能缺失、运转乏力,在推进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基层供销社综合改造重建、开展为农服务工作上投入严重不足,阻碍了改革的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经营服务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农资和农副产品的购销服务、售后服务、产业化服务还不够到位,不能适应农民多层次、多元化的生产生活需要。供销合作社业务面还比较窄,破局发展的改革创新路子不多。专业合作社虽有一定数量,但较为分散且基础薄弱,还没有达到规范化、专业化的程度和水平,企业经营的规模和效益还非常有限。

  三、建议和意见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个系统工程,要突出工作重点,集聚改革资源,强化政策支持,大胆创新,高位推进我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一)加强学习培训,开拓视野坚定信心。要进一步加强对供销社综合改革系列文件和外地成功经验的学习力度,要在学深、学透、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要强化培训,内练素质,要走出去考察,开阔视野,坚定信心,要结合当地实际,拿出确实可行的措施办法,破解困扰当前基层社建设、社有企业发展、资金和人才短缺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二)完善体制机制,激发改革动力。要进一步落实分管领导的主体责任,成员单位的分工配合责任和供销合作社的直接责任,完善督导考核机制,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延续多年的部门分割、城乡分割和条块分割的现状,整合相关部门分散、重叠、交叉的服务职能,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三农”工作的公益性、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三)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改革成本。区、镇两级要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要切实解决供销合作社机关人员老化问题,配强配齐班子,拓宽人才引入渠道。要逐步扩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资金的规模,确保资金投入,使有钱办事在供销社综合改革中得到真正落实。要加快秦峰镇供销社和惠农服务中心项目的启动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立项审批、资金保障、建设用地等问题。

  (四)加快改革步伐,助推产业发展。要加快我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最大程度的发挥政府部门统筹、协调、联动的职能优势,真正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是要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要对已有基层社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基层社空白地区要因地制宜加快重建,要确实发挥基层社指导、联合、参与农村经济合作发展的经营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基层社;二是要加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合联)的组建力度。做大做强以供销合作经济为主,多元经济共存的混合所有制为农服务的联合社,依托镇村两级组织和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涉农企业与经济大户,在已有农合联的基础上组建更广泛的区域性农合联,引导农合联成员开展联合合作,探索开展农产品销售、农资配送、土地托管、农村电商、合作保险等经营服务;三是要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区镇两级供销社要依据自身条件,整合资源,加快系统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步伐,加强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及省、市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建设一批特色产品电商展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四是要积极参与秀美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要利用供销合作社原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充分发挥再生资源传统业务优势,积极参与乡村“白色污染”治理,大力开展包装、薄膜和废弃物回收处理,助推秀美乡村建设。要继续发挥供销合作社自身优势,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帮助贫困农民拓宽致富渠道,为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推荐访问:供销社改革现状调研 拜城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修改版] 拜城县 供销合作社 供销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