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

时间:2023-03-09 15:00:07 来源:网友投稿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1  《子鱼论战》  出处: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1)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1

  《子鱼论战》

  出处: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1)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4)成列,楚人未既济(5)。司马(6)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7)。公曰:“未可。”既陈(8)而后击之,宋师败绩(9)。公伤股(10),门官(11)歼焉。

  国人皆咎(12)公。公曰:“君子不重(13)伤,不禽(14)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15)隘也。寡人(16)虽亡国之余,不鼓(17)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8),隘而不列(19),天赞我也(20)。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21)!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24)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26)焉。三军(27)以利用(28)也,金鼓(29)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30)可也。”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2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 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以:把。后面省略“之”,这话。告:报告。

  (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9)败绩:大败。

  (10)股:大腿。

  (11)门官:国君的卫士。

  (12)咎:怪罪,归罪,指责。

  (13)重(chóng从)重复、再次。

  (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6)寡人:国君自称。虽:虽然。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0)赞:助。

  (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

  (28)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9)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30)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想要战胜楚国那是不可能的。”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扩展阅读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扩展1)

——周公诫子文言文3篇

周公诫子文言文1

  【文言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

  【注释】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赏析】

  在本文中,周公诫子的观点是“子勿以鲁国骄士”,也就是要儿子做到礼贤下士,并且指出自己辅政“握发吐哺”,做到了礼贤下士。古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方能建立蜀国等等。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明君都是能做到礼贤下士的,骄士多是昏庸之君。所以现在的领导者,更应该礼贤下士,只又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周公诫子》中提到的六种“谦德”,对现代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写作特点

  (1)文章言简意赅,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逐层深入地论证论点。

  本文先摆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得逞结论。“起、承、转、合”的议论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层递式结构的一种引申,是古代论说文的章法。“起”即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如本文“诫子”第一句;“承”即承接开头,对论述的问题加以阐述,如本文证明论述部分:“握发吐哺”,六种“谦德”;“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如本文的反面论述部分;“合”即最后进行归结,如本文最后用反问句总结问题,起深化中心的作用。

  (2)语言生动,词语脍炙人口。如:握发吐哺,博闻强记、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等。

  (3)观点鲜明,让人容易接受。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来揭示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睿智的语言,谆谆的长者的教导,让读者深有启发。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扩展2)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1

  原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岁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翻译: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敌人人多,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去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不凭借地势险要。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到阻碍,我们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即使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让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使他们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那就不如一开始就不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好像屈服于敌人。军队就是要利用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的。既然军队要利用有利的时机,那么敌人没有摆好阵势,正好可以利用。既然鸣金击鼓的声音是用来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的,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2

  作品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zhū,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téng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1。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7,又以告8。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9,宋师败绩10。公伤股11,门官歼焉12。

  国人皆咎13公。公曰:“君子不重伤14,不禽二毛15。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6。寡人虽亡国之余17,不鼓不成列18。”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9,隘而不列20,天赞我也21。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教战24,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6。三军以利用也27,金鼓以声气也2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29。”

  字词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8.告:报告。

  9.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10.败绩:大败。

  11.股:大腿。

  12.门官:国君的卫士。

  13.咎:怪罪,归罪,指责。

  14.重(chóng从)再次。

  15.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6.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7.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8.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9.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20.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1.赞:助。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29.儳(chán):通“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文章译文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是不可赦免的罪啊[2]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写作背景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徒假诸于仁义之名而笼诸侯之心。而战争岂容此迂腐之辈。既无审时度势之能,又无慧眼独具之才。枉费兴兵侵郑而引火自焚于泓,空令子鱼等贤暴殄于粪土之墙。春秋霸主乃此像乎?况无实力为后盾,天焉不弃。若真有仁义之心,以次而对天下黎庶,举广义、携良材。何苦宋国不强,霸业不成。

  悲亦,心术不正且不智,不败而何?

  纵观子鱼所论句句中肯,切于要害,无虚饰矫言。皆以战争实务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沦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学,岂不惋惜。

  此一子鱼,而万千子鱼皆无逢于燕昭之黄金台。

  此一襄公,而万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沦中。

  千秋如此,万世依然。

  文章简析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文集简介

  《左传》是*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作者简介

  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3

  作品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zhū,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téng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1。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7,又以告8。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9,宋师败绩10。公伤股11,门官歼焉12。

  国人皆咎13公。公曰:“君子不重伤14,不禽二毛15。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6。寡人虽亡国之余17,不鼓不成列18。”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9,隘而不列20,天赞我也21。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教战24,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6。三军以利用也27,金鼓以声气也2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29。”

  字词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8.告:报告。

  9.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10.败绩:大败。

  11.股:大腿。

  12.门官:国君的卫士。

  13.咎:怪罪,归罪,指责。

  14.重(chóng从)再次。

  15.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6.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7.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8.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9.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20.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1.赞:助。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29.儳(chán):通“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文章译文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是不可赦免的罪啊[2]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写作背景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徒假诸于仁义之名而笼诸侯之心。而战争岂容此迂腐之辈。既无审时度势之能,又无慧眼独具之才。枉费兴兵侵郑而引火自焚于泓,空令子鱼等贤暴殄于粪土之墙。春秋霸主乃此像乎?况无实力为后盾,天焉不弃。若真有仁义之心,以次而对天下黎庶,举广义、携良材。何苦宋国不强,霸业不成。

  悲亦,心术不正且不智,不败而何?

  纵观子鱼所论句句中肯,切于要害,无虚饰矫言。皆以战争实务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沦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学,岂不惋惜。

  此一子鱼,而万千子鱼皆无逢于燕昭之黄金台。

  此一襄公,而万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沦中。

  千秋如此,万世依然。

  文章简析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文集简介

  《左传》是*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作者简介

  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扩展3)

——文言文《曹刿论战》评课稿

文言文《曹刿论战》评课稿1

  听文言文公开课的机会不多,这堂文言文文本细读的课却让我惊叹。睿智的思想从他的瘦小的胸腔中汩汩流出,这就是一种积淀的力量。

  所以,雷老师从”慈城孔庙”出发,到孔子、《春秋》再到《左氏春秋》,居高临下得对文章进行文学广涵。刚开始不知道为什么雷老师要讲《春秋》与《左氏春秋》,听了整堂课才发现原来是要提及《春秋》是孔子站在统治者的基础上对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进行简单记录,而《左传》中这场战役中的很多人都很丰满,这就是文以载道,所以,对于历史上的名人名事,我们要以一种客观公正的眼光去看待,要多看不同的书去印证这个人物的立体性与丰满性。所以这样一来,文言文教学就上升了高度与深度,让我们折服。

  教学环节简洁清晰、细读到位的程度也是让我们赞叹。曹刿是何许人也?凭什么对战事评头论道?——鲁庄公在文中是否真的如他所说的目光短浅?——曹刿是否自夸,有否远谋之才,从文中找出。——除了军事才能之外哪里还体现他的才能?围绕“鄙”与“远谋”结合文中句子词语进行详细解读,最后归结出鲁庄公的多面性与曹刿的才能。

  这是一堂好课,确实真正体现了“细读”这个主题,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整个课堂氛围确实很好,但是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却变成老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就是那些很能说会道的学生一直在讲,大部分学生都是沉默寡言。这不竟让我们想到:公开课总归是公开上,要做到个个学生都落实到,还是要一点“死抓慢讲”的精神的。这不禁是我们的悲哀!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扩展4)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文言文鉴赏3篇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文言文鉴赏1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①,郑人病之②。 二月,郑伯如晋③,子产寓书于子西④,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⑤。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⑥,而无令名之难⑦。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⑧,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⑨,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⑩!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⑾?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文言文鉴赏2

  ①币:礼物。古代把一捆丝织物(五匹)作为祭祀的祭物或赠送宾客的礼物。叫做“币”。后来,把贡献的玉、马、皮、帛等到物品,都叫做“币”。

  ②病:这里作动词,忧虑。

  ③郑伯:郑简公。

  ④子产:即公孙侨。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寓:寄,传书。子西:郑大夫。当时随从郑简公去晋国。

  ⑤侨:子产自称。

  ⑥贿:财物。

  ⑦令名:好的名声。

  ⑧公室:指晋君。

  ⑨赖:恃,凭借。

  ⑩没没:沉溺,贪恋。

  ⑾浚(jùn):取。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文言文鉴赏3

  范宣子(晋卿)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

  “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说到那诸侯的财货,聚集在晋公室,那么诸侯就会离心离德;如果您的私家依赖这些财货,晋国人就会离心(当时范宣子当权,所以有可能占据诸侯的贡物,而使晋国其他贵族因不满于范氏以权1谋私而怀有二心)。诸侯离心离德,晋国受到损害;晋国人离心离德,您的私家就会受到损害。为什么昏昧糊涂呢?那时如何使用贡物?说到那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诗经·大雅·大明》说:(获得拥护而)喜乐的统治者(只:句中语气词,可译为”啊“),是国家的.基石,是有美德的啊!‘上帝监护着你(武王),人民就不会对你怀有二心’,是有美名的啊!用‘恕’的思想来显示美德,那么好的声誉就会载着美德传播推行,因此远方诸侯来归附,近邻诸侯能安心。难道不应该让各国人都说您‘您确实是我们的养育父母’,却要让人们说您‘您榨取我们来养肥自己’吗?大象有牙齿而使自身遭受围猎,这是因为象牙珍贵可以作为财物啊!”

  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扩展5)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3篇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1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断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扩展6)

——口技文言文原文3篇

口技文言文原文1

  口技

  清代·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文言文原文2

  作品原文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半更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来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子曰:“拗哥子!呜之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震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作品注释

  囊:一种口袋。

  俟:等待。

  诸:之于。

  洁:清理。

  窃窃:偷偷,悄悄。

  絮语:连续重复的话。

  负:背。

  煞:表示极度。

  寒暄:嘘寒问暖。

  溢:水漫出来。此指路特别远。

  戢(jí)戢:拟声词。

  市廛(chán):集市。廛:古代一户人家所占的地方.

  参:人参。多年生草木,根入药。下文“芪(qí)”,为黄芪,也为多年生草,根入药.“术(zhú)”,药草名指白术或苍术。

  好:形容很不错的样子。形容词。

  渐:缓缓的

  窃窃:偷偷。

  既而:不久。

  铿铿:声音响亮。

  了了:清清楚楚。

  有:通“又”。

  俱:都。

  效:见效,有效。

  寒暄:嘘寒问暖。

  喜:通“嘻”。

  坐:通“座”。

  反:通“返”,返回。

  窥:偷偷地看。

  俄:顷刻。

  迢迢:千里迢迢。

  曼:柔美。

  苗裔(yì):后代。

  作品译文

  村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女人,大约有二十四五岁。她带着一个盛药的皮囊,到这里来行医看病。有的人去找她看病,她自己不能开药方子,要等到晚间问一问各位神仙。晚上,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自己关在里面。大伙儿围绕在门窗口,斜着头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只听里面在小声私语,谁也不敢咳嗽一声。屋里屋外,黑洞洞的一片,没有一点动静。

  大约到半夜的时候,忽然听到门帘微动的声音。女子在屋里说:“九姑来了吗?”一女子回答说:“来了。”又问:“腊梅也跟着九姑来了?”好似一个丫头的声音,说:“来了。”三个人话语间杂,唠叨起来没个完。过了一会儿,又听到帘钩馓动的响声,女子说:“六姑来了?”接着听到几个女子杂乱的说话声:“春梅也抱小郎君来了吗?”一个女子说:“这个顽皮的小家伙,怎么哄也不睡,定要跟来。身子有百十斤重,背着真累死人。”马上又听到女子殷勤的接待声,九姑的问讯声,六姑与姊妹们的寒暄客套声,两个丫头的互相慰劳声,小孩儿的嘻闹声,一齐嘈嘈杂杂地传出来。就听女子笑着说:“小郎君倒很好玩耍,老远的抱了个猫儿来。”接着说话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门帘又响了一声,满屋里都喧哗起来,说:“四姑来得怎么这样晚?”听到一个女孩子细微的声音,说:“路足几千多里,我同阿姑走了这么长时间才到。阿姑走得太慢了。”于是各人问寒问暖的声音,移动座位的声音,招呼着加座的声音,各种声音并作,喧闹满屋,有一顿饭的工夫才静下来。接着就听到女子问病求药的声音。九姑说当用人参,六姑认为当用黄芪,四姑说该用白术。协商一会儿,听到九姑叫人拿笔墨砚台来。不久,听到折纸的刷刷声,拔下笔帽扔到桌子上的丁丁声,隆隆的研墨声。接着就听到把笔投到桌几上的碰撞声,抓药包纸的苏苏声。过了一会。女子掀开门帘,招呼着病人的名字,把药包和药方一起递了出来。她转身入室后,立刻听到三位姑娘作别的声音,三个丫头的道别声,小儿哑哑的叫声,小猫儿的呜呜声,又一时并发起来。九姑的声音清晰悠扬,六姑的声音和缓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滴宛转;以及三个丫头的声音,各有自己的特点,听着完全可以辨别得清楚。大家感到很惊讶,认为真是神来了。回家试试药方,也并不灵验。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口技,特意借这种方法卖药罢了。但她的口技水*,也真够高超的了。

  以前,朋友王心逸曾讲过:他在京城时,偶尔从集市上经过,听到一阵管弦音乐的声音,围着看的人好像一堵墙。他到跟前一看,是一位少年,用优美的声音在演唱。他手中并没有乐器,只用一个指头按着脸颊,一边按一边唱,听起来铿锵有声,与弦乐没什么差别。也是口技者的后代啊。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称“聊斋先生”。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扩展7)

——子鱼论战读书心得3篇

子鱼论战读书心得1

  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读完之后,我迟迟不敢拿起手机,切到九宫格,一蹴而就!为什么呢?不怕各位笑话,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写。

  表面上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是军事理论。一是战争一定要抓住战机,先发制人。在这场宋楚为争夺中原霸主而在泓水边的战争中,楚强而宋弱,上天给了宋襄公一个绝好的“天时地利人和”,楚军未既济、未成列,当宋襄公还在“做晕车”的时候,其同父异母的哥哥宋公子目夷大司马公孙固及时进谏,可是宋襄公“弗听”,白白让天时地利丧失殆尽,终招致“宋师败绩”!因此这告诉我们,贻误战机的后果很严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二是战争一定要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歼灭战为主要目标。宋襄公所谓“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大司马子鱼严加驳斥,“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总之一句话,“君未知战”!在*近代史上,*战争初期,形势对*也极为不利,*提出一切*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打歼灭战为目标,从而变不利为有利!三是战争的气势能有力的推动整个战局。“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同样一论战名篇《曹刿论战》也论到“一鼓作气”!

  本质上,这篇文章还反应了一个关于仁爱与兼爱的区分!我们知道,孔子仁爱是有差别的爱,爱别人的父母孩子怎么可能像爱自己的父母孩子那样毫无私心呢?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反应的是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希望各国*安无战事的追求!实际上,在战争中的仁义应该是为本国人民维护正义,爱护百姓,关爱己方士卒,保护本国人民的利益,发动政治、外交、军事等一切可能的攻势,最大限度的打击、孤立敌人,减少己方损失。当然,优待俘虏是在完全掌控局势下的人道主义,另当别论!宋襄公错就错在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分不清敌我,对敌人满口讲仁义终将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厢情愿罢了,改变不了“宋师败绩”的厄运!可以说,宋襄公在国之大厦将倾之际还未嗅到死亡的恐怖!

子鱼论战读书心得2

  寒假拜读《古文观止》,对里面的内容大为惊奇。此书由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林,吴调候两叔侄编选评注出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从某一侧面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将*历史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其间有几篇令我回味无穷,闪耀着灼见真知。尤其是《子鱼论战》,凸显出人类的智慧与意蕴无穷。

  《子鱼论战》是先秦左秋明的作品,是宋楚战争始末的记述,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了郑国,而楚国出兵救郑国,于是爆发了这场战争。战争刚开始时,宋相公死抱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立即攻打的正确意见,以致耽误战机,惨遭宋国反杀,子鱼的识时务与宋相公的守旧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子鱼的智慧。后半段写子鱼驳斥宋相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驳斥“不以阳溢”,再驳“不禽二毛”,最后得出结论: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就要去攻击,增强士兵士气,这样才有可能获胜。

  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又为何要讲仁慈呢?宋襄公也许并没有分清楚这两件事物,只是一味的讲求仁慈,固步自封。子鱼能够从这里跳出去,成功的分开了仁慈与敌人,用开创性的思维提出了不对敌人仁慈的观点,成功突破了常规思维,只可惜子鱼句句中肯,切中要害,却没有得到宋襄公的伤心,岂不惋惜!

  对于同一件事物,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总会有些开创性创新性的奇特想法在里面,也许这种创新的思维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而新时代我们最缺乏的无疑就是这种创新性的想法,一个创新性的想法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成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预示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真理。无论是对个人也好,企业国家也好,如果缺乏创新精神,那么他只会停滞不前,反而有可能倒退,只有坚持创新精神,勇于实践个人企业国家才能得到发展。

  宋襄公还有一大失败的原因无疑就是固执了。他坚持自己的想法,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最终仓皇北顾,结果也是在情理之中。试想:若是宋襄公听取了子鱼的论述,在楚国军队未准备好之前攻打他们,那么,历史有可能因而被改写。作为一国之君,宋襄公应该广开言路,积极咨询各大臣的意见,虚心请教,这样才能集思广益。而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向别人虚心请教,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才能够找出自身的问题,从而提升自我。

  积极开拓自身的创新能力,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这才是我们应该从《子鱼论战》中学到的经验。

子鱼论战读书心得3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司马公孙固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

  全国人都归罪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子鱼说:“君王不懂得作战。强敌的军队,在险隘的地方不能成列,这是上天赞助我们;阻敌于险地而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而且现在我们面对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到了很大年纪,俘获了就夺取过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使军队明白国耻,教会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人。伤势还未到死的程度,怎么不再伤害他们?要是舍不得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就应当根本不要伤害他们;要是怜惜他们当中头发花白的人,就应当向敌人投降。军队在有利时加以使用,钟鼓用声音来调节士气。时机有利而使用军队,阻敌于险地是可以的。鼓声宏大以鼓舞土气,鸣鼓进攻未成列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推荐访问:文言文 论战 赏析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1 子鱼论战文言文阅读理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