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十个问题的思考 (2023年)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3-06-19 12: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十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十个问题的思考县域经济是一个县辖域内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区域经济。近年来,县域经济愈益成为国家经济中极具潜力的发展增长点。现在我国县域范围内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十个问题的思考 ,供大家参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十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十个问题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一个县辖域内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区域经济。近年来,县域经济愈益成为国家经济中极具潜力的发展增长点。现在我国县域范围内人口总数已占全国总人口的85%以上,经济总量占国民经济的重要比重,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决定着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就业和收入状况,是名副其实的民生经济。

  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目前在我国对内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深入,县域经济面临国内国际市场日益增强的辐射力和冲击波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增创优势,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是县一级党委政府积极谋求和亟待研究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清河县靠大力发展以个体私营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多年来,县域经济发展保持了旺盛活力和强劲势头,羊绒、汽摩配件、硬质合金、耐火材料等五大特色产业均在国内外市场同行业中占有重要份额,尤其是羊绒产业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美誉,属河北省十大特色产业,国家有关部门2002年因此命名清河为“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清河的经济实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清河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获得了一些体会。下面结合本地实际,就如何在市场竞争新条件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谈几点浅陋之见。

  一、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在思想解放。人们都说,一地发展快,快就快在思想观念先进上;一地发展慢,慢也就慢在思想观念滞后上。此话实有道理。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始终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势必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而其中第一道大坎就是思想观念障碍。可以说,思想不通,一堵百堵;思想一通,一通百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解放思想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已有的发展成就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成果,再取得新的成就,仍离不开进一步深化思想解放。只有有了新观念,才会有新思路;有了新思路,才会有新举措;有了新举措,才能带来新发展。因此,树立新观念、解放好思想是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前提,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破解的头道难题。针对当前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可以看出尽管各地不尽相同,重点难点各异,但亟待共同解决的可以说突出在以下方面:即急需要破除传统保守观念,树立开放兴业思想;急需要破除小进即满观念,树立再创业再进取思想;急需要破除怕担风险观念,树立敢闯敢试敢创新思想;急需要破除唯本唯上观念,树立唯实和诚实尊重民意思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群众是主体,干部是关键。要卓富成效地实施“换脑”工程,首先要着实抓好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革命”,同时要抓住要害,入心入脑地解放疏通广大群众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思想。如能真正使干部群众,特别是企业主的思想意识真正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困扰束缚中解脱出来,代之以新的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树立起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大胆的闯冒探索意识、领先的市场机遇意识、过人的竞争争先意识,就必能爆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以无形的精神动力去撬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关口”,以思想观念的先发优势和制高点抢攻县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县域经济发展,核心是“人才经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根本、最核心的条件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水平。对发展县域经济来讲,“人才”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优秀人才率先更新观念、领头组织操办、积极改革创新、奋发创业和大胆决策的结果。

  人才作为一地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仅是指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引领产业发展潮流的胆识和能力、具有超越常人眼界和才能的创业者,而且也包括在某一方面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专门才能的从业者。实践证明,县域经济每一步升级跨越从根本上看都是人才队伍素质提升跨越的结果,县域经济由星星之火发展到今日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其主流人才也经历了能人、万元户、大户、农民企业家、现代企业家的过程。目前清河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本原因在于大力调整充实企业人才队伍。去年以来,清河骨干企业新华、宇明野达、宇联、星源、华联、慧兴、召远等公司纷纷从日本、德国、意大利、美国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单位引进高层人才,促使这些企业从管理、市场开拓和产品技术研发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因此,要实现富民强县,必须从更高的站位抓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群体”。

  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创业者,应当要争当企业战略家,摆清做事业和挣钱的关系、创业与守业的关系,真正把干大事业放在第一位;要有异想天开、敢闯敢干的决心与勇气;要有舍我其谁、敢于占领市场制高点的胆略和魄力;要有放手放胆招贤引才、用现代经营理念抓企业管理改革的非凡气度和博大胸怀。作为从业者,应当要努力适应产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管理、技术、营销等各个方面增长才干,努力创新,当专业人才,做能工巧匠。在“人才”的培养上,党委、政府应搞好鼓励引导,努力创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要加大宣教力度,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转化为广大民营企业家思想的内在需求和实践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大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家,走出去、请进来,开阔干部群众视野,提高企业素质;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树立强烈的商德意识和法制观念,规范经营行为;要在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给予倾斜扶持,把更多的知识青年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县域经济发展,出路在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民营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清河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起步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家庭工业,并在市场经济的辐射带动下迅速形成民营企业的规模群体优势。目前清河民营经济的产值已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哪里区域经济发展有活力,哪里就必有迅猛发展的民营企业;哪里民营企业做的强、做的大,哪里就能快强县快富民。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条件。要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一地党委、政府自觉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正确规划、制定政策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好鼓励、支持、督促和引导服务职能。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特别需要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抓民营经济发展,这样将能较迅速地实现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引进先进设备工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大力培育优势规模企业,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促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能如此,势必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形成巨大的龙头带动效应,充分释放产业内在潜能,从而更好地加快产业发展。

  四、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在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多是“块状”、“集群”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人们称之“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带有鲜明独特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竞争力。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县域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方向。计划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普遍雷同,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缺乏特色和竞争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分工,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有效载体,选择、培育和发展一个好的特色产业,是实现富民强县的关键所在。首先,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经济中活力最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占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其次,特色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就是依托县域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实现县域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带有区域特点的产业。这些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以自己的特色产品占领市场、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再次,特色产业是群体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较长的产业链条和较大的从业人员规模,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形成特色,要具备以下条件:要在市场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早;自身要具有较强的产业规模群体作基础;要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清河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选择培育了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羊绒、汽摩配件、合金、耐火材料等几大特色产业。特别是羊绒产业,年加工销售量占全国总量的65%,世界总量的45%,被市场公认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加工销售集散地和重要的羊绒制品生产基地。为了营造产业特色,去年以来,清河面对羊绒产业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依托原料主市场地位等特殊优势,大力推进绵羊绒富民工程,组织引导企业面向国内外工薪阶层,大力开发质优价廉、市场领潮、需求广阔的各类绵羊绒制成品,目前针织横机已达7400台,今年可望超过12000s台,且产销势头兴旺,从而形成了新的产业特色和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既可以选择一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可以选择二产,还可以发展三产,搞市场、搞旅游;既可以搞资源配置型,还可以搞市场配置型,有区位优势的还可以搞“三来一补”型。但无论搞什么特色,当前都面临着一个如何适应“入世”新形势,进一步增创特色经济新优势的重大任务。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加大投入上项目,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实力;必须强化科技创新,引技术、引设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大力培育

  名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步伐,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五、县域经济发展,支柱在工业经济。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更加有效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带动和发展一、三产业。同时,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快推进工业化,才能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要“吃饭”,要强县,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我们清河土地条件比较贫瘠,再加上人多地少,长期处于贫困县行列。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大力发展以家庭工业、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实现了富民强县。2003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64%,全县财政收入的近90%来自于工业企业。

  加速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空间。党委、政府要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直接办企业的办法,重点在引导、指导、扶持、服务上下功夫,着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具体措施上,要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激活催化县内的民间力量,把民间发展工业经济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就是大力发展民营工业;要扶优扶强,做大规模工业,壮大产业龙头;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扩张规模,提高效益;要坚持适度集中的原则,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聚,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

  六、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在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是市场经济的聚集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项目的竞争,谁拥有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离开项目,发展就无后续力量,跨越更无从谈起。对企业发展来讲,项目更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规模和实力的竞争,包括企业间在生产经营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市场营销网络、品牌宣传等各个方面的竞争。但无论是哪一点,要在竞争中胜出,都必须靠大投入、大项目作支撑。

  由于现阶段,支撑县域经济的普遍是中小企业,规模偏小、资金不足、实力较弱。要想靠有限的资金投入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先导,选准投入方向,避免低层次盲目重复建设。作为县一级的党委政府,在项目建设上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强化引导:应引导现有企业通过联合等方式,尽最大能力搞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应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应千方百计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应引导规模企业不断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强化诚信意识,以良好的形象取得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更大支持。

  七、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开放借力。对于县域经济来讲,由于受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与生俱来就有底子薄、实力弱的劣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上也很难有所突破。冲破这种局限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借助外力,通过外来资本的大量参与,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现代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的介入,更新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观念;通过外来力量的碰撞和冲击,形成一种竞争局面,激发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应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地原先依靠改革取得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要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就必须寻找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

  这种动力既有深化改革的,又有依靠科技进步的,但最直接、最现实的是依靠开放带动。因此,扩大开放,广借外力,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外部条件和巨大活力所在。

  发展开放经济,现阶段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借助域外生产要素增添发展新优势,加快与国际经济的融合,推进开放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面对目前国内外新一轮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去年以来,清河领导层更加感受到扩大开放的紧迫性,认识到清河要加快发展,希望在开放、出路在招商、突破在项目建设。为此按照全县经济发展面向全省全国找位置、特色产业面向国内外市场找“坐标”的目标要求,提出把抓开放作为清河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制定更具激发力的政策措施狠抓这一突破点,从而通过借外力更快增创新优势,促使清河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步入“快车道”。

  针对目前各地在抓开放招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招商引资上,应坚决防止“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盲目激进思想,注重提高项目质量;应与提升民营经济水平相结合,大力引进一些对促进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的项目,切实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应注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等有限资源,真正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讲,在招商引资渠道上,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请回来”并举;在招商引资内容上,应坚持“引资、引智、引牌、引市”并重,吸纳一切有利发展的生产要素;在招商引资重点上,应突出招大商、引巨资、引先进技术、引著名商标、聘一流人才。

  八、县域经济发展,跨越平台在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是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扩大开放、推进产业升级跨越的平台。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其集聚吸纳、示范带动和扩张辐射功能,是发展和壮大县域工业经济的重要途径。我们清河从1999年开始,规划建设了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在调整产业结构,拉动产业升级,增强聚集效应,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显示出强劲的促进作用。目前,已入驻企业135家,总投资23亿元。200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区,去年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设中我们体会到,园区必须明确主导产业,凸显个性特色,通过营造局部竞争优势,形成中小企业集群优势;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把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做到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断深化园区内涵,实现起动有力,扩张有度;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走市场化的路子,盘活土地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必须强化科技创新带动意识,通过创建巨型科技型企业,培育强势科研开发力量,使园区真正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科技“高地”;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兴旺发达的关键环节,坚持边建设、边招商,以招商促建设,实现滚动发展。

  九、县域经济发展,竞争点在环境优化。环境是第一竞争点,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我国入世后,县域经济已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区域间争夺资源、争夺市场、争夺效益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机遇,通过自身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关键因素。只有着力营造一个优质、高效、安全的经济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经济环境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

  要创造宽松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离不开两个方面:一个是硬环境,就是以交通区位、电力通讯、居住条件、生态环境等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水平。概括讲就是把城市建设的更

  好一些,为人民生活,企业发展创造舒适便捷的空间条件。另一个是软环境,就是通过强化激励引导,提高行政效能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服务是环境的核心要素,搞好服务是政府及其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效的措施和最高层次的经营。市场经济要求的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指政府及其部门在经济发展上态度热情一点、办事迅速一些,而是应该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赋予其更高层次的标准和更加丰富的内涵。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优化环境要以全面改进政府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为基础,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完善综合执法体系,精减办事机构,努力打造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域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搞审批办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途径在城镇化。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县域经济是以农村为主体的经济,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最终出路是使大量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提高城镇化水平。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以更好的载体和优势聚集域内外生产要素,扩大二、三产业规模;同时,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才能更加有效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升县域经济水平,增强其综合实力,更好地实现财政增收、人民致富的目标。因此,必须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加快城镇化进程,要注重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好城市总体规划,搞好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要坚持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体现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文化品位;要围绕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尽快构筑起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体系,搞好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建设;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产业、人口等资源要素向城镇集聚流动的新机制,增强城镇的吸纳力和凝聚力;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竞争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成本收益机制引入城镇建设和管理,走多元化投融资道路,实现城市的自我开发、自我增值、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要实现城镇建设与特色产业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实现以工厂带市场,以市场促工厂,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逐步减少农业人口比重,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荐访问: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十个问题的思考 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