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实施五大举措 助推乡村振兴 关于乡村生态振兴的做法

时间:2023-06-20 17:10:02 来源:网友投稿

实施五大举措 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五大举措助推乡村振兴作者:陈国清王明玖来源:《北方经济》2021年第06期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内蒙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施五大举措 助推乡村振兴 ,供大家参考。

实施五大举措 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五大举措

  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陈国清

  王明玖

  来源:《北方经济》2021年第06期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农牧业大区,农牧业优势突出,“三农”短板也明显。需要借助“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

  一、协同农区牧区城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一)尝试“牧羊农养模式”,增进农村牧区城市交流

  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草原区冬季需要大量购买饲草料,增加了饲养的成本。而农区种植玉米、大豆、小麦等可饲秸秆或丢弃于农田或就地焚烧。部分秸秆被收购转卖到草原区,成本较高。同时,农村出现大量空置院落和冬季农村劳动力闲置的现象。20世纪70-80年代,农区的羊群在夏季有去牧区放养的习惯。现在可以通过农业合作社或嘎查村集体、村带头人之间进行协商,交通防疫部门指导,在秋末将牧区牧户的牲畜全部或者部分转移到农区饲养,即“牧羊农养”。这种模式可解决牧区冬季饲草短缺的问题,避免农区秸秆浪费,同时为农区土壤提供有机肥、增加农民冬闲收入。

  (二)助力“农牧业公益门店”,激活农牧业生产活力

  随着时代进步,广大城市消费者对新鲜、优质的农畜产品更加认可。牧区羊肉、农村猪肉、明地蔬菜、无水大葱更受到消费者青睐,但是购买渠道不畅,产销信息不畅通。以牧区羊肉为例,如果能将农牧区合作社、个人的农产品在检疫合格后,直接进入“政府公益门店”“扶贫摊位”、固定市场摊位、农产品专卖店售卖,增加沿海城市、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内蒙古特色牛羊肉食品店,加以美食制作视频、文艺宣传节目等配合,可畅通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牧民经营性收入。

  二、引进和培育人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一)推广农牧区“人才试验区”,争做“一区一品”

  对比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引进计划,内地城市无论在人才待遇、规模、层次还是配套的安置、补贴、服务相对较差。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分层次人才引进奖励计划。如建立“东部人才试验区”、人才项目试水池以及与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试验区,在农业经济模式移植、农产品开发试产、电商平台引进、特色门店共享、劳动力资源使用等方面,为东部人才、技术、理念的引进提供多种渠道和模式,既避免东部区人才、技术的“水土不服”,解决其后顾之忧和退路问题,又可以通过试验结果相互筛选更有价值的需求。

  (二)建立基层人才创新机制,培养一批本土专家

  内蒙古农村牧区基层工作者是最了解本地实际的人群。他们或是来自于农村牧区、或是服务于农村牧区,甚至就扎根在农村牧区。他们与农村牧区的感情最深,也最有发言权,但是长期的事务性工作可能导致无暇思考创新发展的思路。各地要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多提好办法、发掘好思路、奖励好典型。同时建立分地区、分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政研人员交流机制。

  将交流讨论形成的创新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思想、新模式的运行通过报纸期刊、区域论坛、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行广泛评议,对有利于现代化农牧区发展的相关建议,做试验试点,并全环节关注。

  (三)树立农牧业典型,提高农牧民生产经营技能

  内蒙古地域广阔,各地都有市场经营意识强的“能人农民”,他们愿意主动尝试新鲜事物和改变旧传统。鼓励“能人农民”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创新模式,建立可复制的规范化操作模式,通过典型示范可以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更多农牧户参与下实现规模效益。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尤其是在城市周边的农牧区可以合作社为主体,加强与农牧业生产经营实体和市场经营性企业的联系,建立新型的蔬菜、乳肉、蛋奶生产加工基地,条件好的地区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生产,条件不成熟的地区也可以分散经营。

  三、发掘文化基因,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围绕红色文化基因,开展农牧区多种经营

  草原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爱国爱家的红色文化基因。各地要依托地区红色记忆,发掘爱国教育典型、宣传爱国主义事迹、加大爱国主义教育、推广爱国主义旅行,开展爱国文化的宣讲教育、产业开发、资源保护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产业链,尤其是发掘农村牧区传统工艺,让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在新兴科学手段和红色基因的加持下,创造出具有便携性、独特性、实用性、收藏性、记忆性很强的民族文化产品。

  (二)深入开发内蒙古自治區优秀文化历史传承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红色文化、草原文化、游牧文化、马文化、沙漠文化等独具特色,独特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

  文明特征,是展示内蒙古、宣传内蒙古、发展内蒙古的亮点。各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研究、设计、开发,创新创造出形式、内容、色彩、寓意多元化,功能、特性、对象、特色化的文化旅游产品,让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走出草原、走向世界。

  内蒙古有独具特色的“马文化”。要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工匠、艺人,把“马文化”与现代文明高度融合。不断发掘、更新、重构以“马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开发多样的“马文化”产品,布局鲜明的“马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融合的“马文化”实业,展示“马文化”的魅力和潜力,拓展“马文化”的经济增长带动。

  鼓励、支持兴办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学校,培养本地区更多的音乐人才,推广、普及特色鲜明如马头琴、蒙古族四胡、火不思、雅托嘎、胡琴等民族乐器,建立民族传统乐器的演奏、培训、销售等系列产业,建设民族文化传承普及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播民族音乐。

  四、发展生态农牧业,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一)实现农村牧区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草原、森林、河流等为重点,构建和完善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和完善地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逐步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加快推进草原承包“双权一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保护机制,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恢复重建。扩大内蒙古自治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碳汇交易,增加农牧业相关的林业、草地碳汇企业,积极争取碳汇项目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引导和帮助地区开展碳汇交易。

  (二)市场行为推动“测土配方”和有机肥施用

  普及测土配方,实施精准施肥。过去农民往往根据经验判断决定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对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没有概念。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完善配套政策,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请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对农业产区的土壤进行科学测试分析,给出该地区对应农作物的肥料施用量和有效施用时间。

  加大农区有机肥的开源。试点对于河湖淤积有机质就地利用,城镇污水污泥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利用,农区秸秆牲畜粪便堆肥高效利用,加强农村养殖场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加快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研发企业的本地化,重点解决有机肥技术的普及和专业化解决方案的试点等。

  实施补贴价收购施用有机肥的农产品。建立农副产品化肥农药质检、等级认证和食品源头追溯制度,让消费者选择是否接受有机肥施用的食品,形成以政府补贴撬动有机肥施用,消费者市场行为倒逼有机肥施在种植业中普遍施用的良性循环。

  五、发挥嘎查村主体作用,助推基层组织振兴

  (一)提高村干部素质,拓展基层组织结构和模式

  多种形式提高现有村干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工作素质。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有推动力,还要有主动“拉车”“突围”的能力,通过建设“农民干部党校”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法治意识、市场理念等,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致富本领和自律精神。

  引进新型农村牧区工作人员,发挥各自优势,多点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需要长期融入农村的其他身份的干部加入。例如,城市中走出来的职业农牧民、农牧区种养能手、返乡创业农牧民、农牧业相关城市退休工作人员等,这些人员在发展思路、经营管理、资金财力、经验技能、工作热情、拓展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本地农牧民无法替代的作用,现有农牧区嘎查村两委会制度中的户籍、年龄、身份门槛使他们无法根本地融入到现代化农村建设中。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使这些能人留得住、用得来、跑得勤,将是现代化农村农业建设的一大助力。

  (二)充分发掘农牧区的社会资源和无形资源价值

  实施在外优秀人士“雁归行动”,邀请走出去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归乡,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把脉问诊。搭建反哺桑梓平台,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家乡多做贡献,做大贡献。

  充分发掘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信息,把发生在本地的人和事整理出来,用在本地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上来。比如地名、人物、资源、文化、事件等,这些都承载着大量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签。各地的文化、旅游、宣传、史志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有故事的农村牧区讲故事、谈历史,共同探讨无形资源的有效利用,让这些资源从柜子里、书架上、脑海里走出来,给这些现代化农牧区贴上有历史、有内涵的标签。

  (三)加大嘎查村干部扶持力度,发挥其创造力

  嘎查村干部绝大部分是兼职,本身从事农牧业生产,还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需要兼顾嘎查村工作和农务。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干部的财政支持,通过建立“村干部薪资与同级评比考核的财政补贴制度”,提高村干部待遇,让他们有更大热情和更多时间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同时,旗县、苏木镇工作人员要定期驻村、驻社,实地调研、任务对照,及时交流工作,积极

  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和农牧民真有感情、有真感情,發掘农村牧区的发展潜力,寻求农村牧区的发展出路,助力村干部和嘎查村集体建设现代化农村牧区。

  责任编辑:康伟

推荐访问:关于乡村生态振兴的做法 五大 助推 举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