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2023年度《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完整)

时间:2023-04-13 1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这个存在争议的名人。  2.理解“道”这一核心概念。  3.初步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恰到好处地运用于生活和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节选内容运用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完整)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这个存在争议的名人。

  2.理解“道”这一核心概念。

  3.初步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恰到好处地运用于生活和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节选内容运用辩证法思维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老子》五章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二、老子以及《道德经》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

  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三、学习第一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一)

  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

  (1)构成世界的实体。

  (2)创造宇宙的动力。

  (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

  5、段落小结:(出示幻灯二)

  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

  本章旨在说明:

  (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

  (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四、学习第二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三)

  (1)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思想)。

  (2)“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创建、去发挥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而顺着自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二章

  1、组织思考:怎么看待“清静无为”?

  2、学生讨论。

  3、学生代表发言。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四)

  (1)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返于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

  (2)、无为悖乎人类生活之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之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责。

  (3)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可救弊亦可养人。

  二、学习第十九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五)

  (1)具体论述治国主张反而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这个存在争议的名人。

  2.理解“道”这一核心概念。

  3.初步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恰到好处地运用于生活和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节选内容运用辩证法思维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老子》五章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二、老子以及《道德经》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

  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三、学习第一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一)

  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

  (1)构成世界的实体。

  (2)创造宇宙的动力。

  (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

  5、段落小结:(出示幻灯二)

  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

  本章旨在说明:

  (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

  (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四、学习第二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三)

  (1)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思想)。

  (2)“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创建、去发挥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而顺着自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二章

  1、组织思考:怎么看待“清静无为”?

  2、学生讨论。

  3、学生代表发言。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四)

  (1)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返于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

  (2)、无为悖乎人类生活之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之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责。

  (3)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可救弊亦可养人。

  二、学习第十九章

  1、学生自读(默读+朗读)。

  2、学生讨论(难词难句理解)。

  3、师生互动(难句疏通)。

  4、老师引导师生明确:(出示幻灯五)

  (1)具体论述治国主张反而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篇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辨析疑难字、词不达意、句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理解蕴含在两文中的作者的观点,是学习本文的又一重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讨论来解决。

  3、两篇短文都采用“逐层深入论证”的结构,这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因此,要从浅入手,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先分清层次,能概括出层意,再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一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疏通第一章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以加深理解。

  二、整体感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标题是后来的编者加的。此标题从内容上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意即:凡讲仁义,行仁政的,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反之,就孤立,就会只有极少数人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骚乱的战国时代。因此,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反对武力兼并,这篇短论很能代表他的主张。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介绍查找到的孟子及《孟子》的常识的资料,讲述摘录的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

  2、鼓励学生充分朗读,自学,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节奏鲜明,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读排比句尤其要注意节奏鲜明,读出气势来。孟子自称善养浩然之气,他是很讲究文章的气势的。朗读时还要通过语调的变化,突出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

  老师可先范读,再指名读、小组齐读或全班朗读,让教室里充满学生的琅琅书声。

  3、检测自学效果。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A.夫/环而攻之。 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米粟非不多也

  (3)解释下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池非不深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讨论问题

  (1)本文作者从作战入手,设举了两个战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是如何逐层推进论证的?

  (3)画出第3、4节中的排比句,诵读体会,议论文说理运用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练习:请你紧扣强调“青少年时期要努力学习”这一内容写一组排比句,加深体会。

  四、总结、扩展

  这篇短论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论证逐层深入,令人信服。排比句式,更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为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简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因,使其懂得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分类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2、背诵文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比照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懂得逆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并加深对逐层深入论证方法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选自《孟子·告子》,文题同样是编者所加,该标题也恰好概括了本章的中心意思——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即逆境能成才。表明了孟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观点。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典型,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三、教学过程

  1、指导朗读。听录音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诵读。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傅说 忍性 法家 拂士 曾益

  (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发动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疏通文意。着重强调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重要的语句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讨论问题,深入理解本文中心及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1)本文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第一节列举六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2)例证以外,本文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这一道理的?

  明确:作者在短文中,不局限于例证。还善于由个别到一般,讲道理分析,并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论理。

  (3)与上一章比较,本文在论证思路上有何异同?

  明确:同:本文在论证上也采用了层层推理的方法。

  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而本文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结尾时才概括出来的。

  四、总结、扩展

  本文作者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摆典型事例、正反对比讲道理,使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为更好地拓开学生思路,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可以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试另举一两个古今事例,或结合本人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2、有人说:“逆境能成才”,“顺境也能成才”,请你举例谈谈对此说法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

  2、强化背诵内容。

  3、设计表格着手积累己学过的通假字。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井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教学两篇短文,应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全面认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学习文言文,重在古今对读,赋予经典作品以新的内涵,体现文化传承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比较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品味语言: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的)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籍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2.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总结升华: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

  生1:我觉得“人和”就是拉帮结派,君不见,人世间,团团成伙好办事。

  生2:日本某些*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3: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使他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生4:我觉得,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战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生5: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生6:在当今社会,什么是合乎“道义”的?什么是不合乎“道义”的呢?

  教师明确,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自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延伸拓展、总结升华: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学生大声读课文。

  三、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课堂竞赛,每道题单数题一组回答,双数题二组回答。

  (1)读准下面的字。①畎亩②傅说③胶鬲④行拂

  (2)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③入则无法家拂士④所以动心忍性

  (3)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死于安乐

  ③国恒亡死即举大名耳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⑥发于声扶苏以数谏故

  (4)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二板块: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第三板块:才华展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学生课堂竞赛成果展示:

  关于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才华展示:

  (1)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畅销一时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在诠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4.教师综合评判,分出优胜组,全班鼓掌祝贺。

  5.学生齐背课文。

  四、总结升华:

  提问: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及成果展示: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入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五、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结构形式“总起——分承——阐述——结论”,体现了作者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使文章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作者论述的逻辑思路,外化为一种“层进式”结构。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六、课堂小结:

  《(孟子)两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七、布置作业:

  1.两篇短文中,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2.写一篇渎后感。淡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解积累哲理、抒情名句。

  3、尽可能积累和理解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力求理解背诵。

  2、积累理解“道、环、委、发、举、生、死、人和”等文言实词、短句的含义。

  3、理解把握作者在文中说明的哲理。

  教学难点

  1、理解积累名句。

  2、了解和学习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

  教学课时4课时

  德育内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怀天下,用春天般的心情去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孔孟之道,仁义为先”这句俗语吗?‘孔’即孔丘,‘孟’即孟轲;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与鉴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写的政论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师板书课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政论文

  课内记忆练习(前提测评、板书设计A)

  1、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

  2、《孟子》是记录的书,共七篇。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道、环、委、域、畔、有、人和”等文言实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B)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他的中心论点是,其中,第二段以战争中的为例,重点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以战争中的为例,重点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C、句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指出文中的两个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表达作用。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并继续补充)

  2、教师小结,学生齐读全文。

  课内巩固练习:

  1、由学生上讲台,完成老师抄写到黑板上的归纳练习,鼓励同学们自觉增删,继续补充。

  2、师生共同提出的板书内容抄在笔记上,补充完整同时单独完成重要词语注音与释义。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举、发、拂乱、曾益、衡、喻、出、入、生、死”等文言实词、“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B)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他的中心论点是,其中,第一段以的、六位古代名臣名相为例,有力的阐述了”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C、句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解读第二段,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说明的人生哲理。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篇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可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4.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品味语言: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三里之城(的)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籍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2.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总结升华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

  生1:我觉得“人和”就是拉帮结派,君不见,人世间,团团成伙好办事。

  生2:日本某些*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3: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使他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生4:我觉得,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战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生5: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生6:在当今社会,什么是合乎“道义”的?什么是不合乎“道义”的呢?

  教师明确,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2

  【三维目标导航】

  1、知识与能力:

  ⑴ 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摩文言文诵读技巧。

  ⑵ 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

  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⑷ 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⑸ 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孟子散文论辩特色。

  ⑹ 多角度赏读课文,了解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精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⑴ 反复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在读中走近孟子。

  ⑵ 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作眉批,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解决疑难。

  ⑶ 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创设互动互学的教学情景。

  ⑷ 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纵深角度扩展学生阅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⑵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启迪学生明了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道理,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⑶ 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倾心解读,成为情感颐养的过程,成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沙场点兵】

  1、搜集孟子及相关背景资料。

  2、注意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看课下注释积累一下。

  3、搜集孟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

  4、积累逆境成才方面的名言与事例。如: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把脚抬高,绊脚石就成了垫脚石;顺境中的美德是自控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教学设想】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质疑──探疑──解疑的教学情景,通过诵读──积累──感悟──拓展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读准节奏、读出气势、疏通文意、理解主旨。

  难点:在于两篇短论的论证结构的把握。

  【教学方法】

  以读为核心,自主思考、合作研讨、集体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筛选。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安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侧重点

  1、读准字音和节奏,熟读成诵,读出气势;

  2、归类积累文言语汇,把握大意;

  3、熟读精思,理解主旨。

  〖方法锦囊

  教:引导、点拨、对话、指导。

  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在线

  一、导入

  师生对话:指几名学生向同学介绍你了解的孟子,师作补充: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露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他曾经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但在称雄争霸的战国时代,他的仁政思想并没有得以推行,可是他的民贵君轻思想和行王道、施仁政的主张,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体现他思想主张的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侧重点

  师作介绍,简介孟子散文的特色,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朗读训练

  1、齐读,鼓励学生团结一心,读出气势。

  2、师根据齐读出现的问题作朗读指导,指出停顿的重点地方以及易错读音,边范读边指导。

  3、小组或团队试朗读,群体竞读,个体读,齐读。

  四、自学研讨与交流

  要求:

  1、自主读,发现问题,作眉批。

  2、小组合作研讨,组长做好分工,要求分工协作积累文言语汇,在此基础上初步理解文意。

  师生交流:

  1、各小组将在合作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其他小组尝试解决,师作评价。

  2、各小组分别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3、师呈现重点问题,检测学习成效(此为弹性设计,可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灵活取舍)。

  五、研读课文,探究思路

  小组探究:研读2、3段,看看战例中攻守双方的条件及结果,进而找出文章的论点与结论。

  师生交流,明确论证结构。

  六、展读课文,飞扬神思

  师生对话: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凭借地利优势的例子?

  依靠人和占尽先机的例子不胜枚举,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七、师作小结,重申主旨,作业布置

  随着阅读的深入,思维的纵深,你会发现很多问题,质疑反思,收获无穷,愿这种习惯伴你学习的每一天!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诵读这一章,并预习下一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安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侧重点

  1、读准字音和节奏,熟读成诵,读出气势。

  2、归类积累文言语汇,把握大意。

  3、熟读精思,理解主旨,挖掘深意。

  〖方法锦囊

  教:引导、点拨、对话、指导

  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在线

  一、导入新课

  联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指出孟子的思想并未在诸侯之间得以推行,可是执著的孟子并没有气馁,他走上了著书立说的道路,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二、自学导引

  1、明确学习重点。

  2、师范读,把握读音与节奏。

  3、小组根据重点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4、学习成果展示(师检测与生主动展示结合,重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进一步体会孟子散文特色)。

  三、探究学习活动

  1、精彩故事再现:

  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成长故事。

  由六名学生讲故事,故事内容: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思考讨论:

  思考:请你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经历,从这些故事中总结共同的规律。

  明确: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练。

  思考: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的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

  ⑴ 共同特点:出身低微,饱经磨难,逆境成才。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

  ⑵ 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启发提问:怎样才算艰苦的磨练呢?过渡到第二、三段的学习,了解孟子的人才成长观。

  人才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在这两段是怎样体现的?通过译读的方式把握。

  3、小组合作探究全文思路:

  本文侧重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理清其论证思路。

  明确:先举人的例子,从正面说理,谈犯错与改错的关系,谈内心忧困、思虑阻塞与有所作为的关系,谈如何让想法为人所知,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接着举国家的例子,从反面说理,谈国家如果没有内忧与外患就要灭亡,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

  四、熟读精思

  齐声诵读中间两段,思考:

  1、你一定知道很多逆境出人才的例子,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吧!

  指导学生畅所欲言,丰富积累。

  2、论证死于安乐只用一句话,却是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请你用所学历史知识解读一下好吗?

  齐诵这句话,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史解读。

  五、多媒体出示下列积累训练

  读完本文,我不由得想起这些名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 。

  ,从来纨绔少伟男。

  ,逸豫可以亡身。

  自由诵读名言警句。

  发出倡议:让我们积累更多名言警句吧!

  六、质疑反思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此为弹性设计,可依时间灵活处理,也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

  七、课外练笔

  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还说多难兴才,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以面对困难为话题写一则随感。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怎样预设才会使课堂卓有成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从文言文的微言大义里面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让孟子的思想精髓深深植根于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走进孟子散文,走近孟子的热情。同时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与展示学习成效的*台,让学生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在设计与教学中有可取之处,也有遗憾。

  反思一:多方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学生*等对话。教师只有善于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才会相得益彰。预设的空间越广阔,课堂生成就会越精彩。教师也就会做到游刃有余了。

  反思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批注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整节课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在阅读中纵深拓展,注重了思维训练。

  反思三:《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文言积累方面,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立足课内,分类积累文言语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二是开拓阅读视野,注重相关名句的积累。设计意图为培养文言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只要坚持,这个目的会达到的。第二项的操作可以灵活处理。

  反思四:要做到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成效,合作学习有时间保证,师生交流有思维碰撞,学生的诵读与积累达到预定目标,这两节课的课堂容量还是大了些。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比较顺利地走进了文本,也基本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紧迫,我在各部分衔接中比较生涩,课堂语言不够流畅,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解积累哲理、抒情名句。

  3、尽可能积累和理解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力求理解背诵。

  2、积累理解“道、环、委、发、举、生、死、人和”等文言实词、短句的含义。

  3、理解把握作者在文中说明的哲理。

  教学难点

  1、理解积累名句。

  2、了解和学习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

  教学课时4课时

  德育内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怀天下,用春天般的心情去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孔孟之道,仁义为先”这句俗语吗?‘孔’即孔丘,‘孟’即孟轲;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与鉴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写的政论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师板书课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政论文

  课内记忆练习(前提测评、板书设计A)

  1、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

  2、《孟子》是记录的书,共七篇。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道、环、委、域、畔、有、人和”等文言实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B)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他的中心论点是,其中,第二段以战争中的为例,重点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以战争中的为例,重点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C、句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指出文中的两个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表达作用。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并继续补充)

  2、教师小结,学生齐读全文。

  课内巩固练习:

  1、由学生上讲台,完成老师抄写到黑板上的.归纳练习,鼓励同学们自觉增删,继续补充。

  2、师生共同提出的板书内容抄在笔记上,补充完整同时单独完成重要词语注音与释义。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举、发、拂乱、曾益、衡、喻、出、入、生、死”等文言实词、“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B)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他的中心论点是,其中,第一段以的、六位古代名臣名相为例,有力的阐述了”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C、句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解读第二段,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说明的人生哲理。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3)

——《老子》教学设计3篇

《老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背诵孔子赞誉老子的话语。

  2.依据注释和课后译文,疏通课文大意。

  3.初步了解老子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课文,背诵孔子赞誉老子的话语。

  2.依据注释和课后译文,疏通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老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耳”字的演变过程。

  同学们,这是什么字?第一个是甲骨文,字形是一只耳朵的形状,它的本意就是耳朵。随着金文、小篆和隶书的演化,耳的字形也在不断地简化。这就是汉字发展的规律。凡是由“耳”组成的字,大多和耳朵有关。指名举几个例子。

  有一个人姓李,名耳,你知道他是哪个大家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初步了解老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

  老子是我国道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人都是大家。孔子曾到周朝的都城向老子问礼,老子犹龙是孔子对老子的评价

  出示老子名字的传说。(初步印象;聪明)

  出示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诵读)

  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

  2.指名读

  3.师生对接读

  4.全班齐读。

  三、自学指导二(理解)

  1.自己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2.同桌互读,一人读原文,一人读译文

  学生展示:一人读原文,一人读译文。

  思考

  通过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你读懂了老子有什么思想?在孔子的话中,你体会到了孔子对老子有什么感情?

  老子对孔子的教诲:顺应自然,顺应万物的天性而生活,去除自身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求与志向。

  孔子:赞美老子。

  四、背诵

  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孔子对老子的赞美之情,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孔子对老子的赞美的语句背下来。

  检查背诵。(出示课件填空)

  五、拓展迁移

  畅所欲言

  本文你最欣赏老子思想的哪一点?为什么?

  老子的.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老子与我们的生活

  (齐读)知足者富

  大巧若拙

  上善若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总结:上善若水

  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就让我们在心中都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让她生根发芽吧!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4)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0篇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懂得将学到的民间故事和家人、同学进行分享,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练习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3、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难点:

  1.学习怎样把一个情节写具体;

  2、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生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2、读到好的故事,同学们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文园地三。板书:语文园地三

  二、交流*台

  1、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过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同学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请大家齐读p45交流*台中的句子,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

  (1)可用第一人称来讲;

  (2)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

  (3)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分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

  4、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

  三、词句段运用

  1、先出示课本中相关部分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2、思考:左右两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学生交流。(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

  3、教师出示七字成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

  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

  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心非)

  四、小结

  同学们要想创造性讲好民间故事,就要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把情节说得更具体。本节课学习的成语,让我们领略到*文字的丰富内涵,请大家课后多多积累这样的成语吧!它会让你的表达更精彩、生动哦!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创造性讲述民间故事的几种方法,也了解了意思相同的几组成语,体会到*文字的丰富内涵。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个新的内容——如何把一个情节说得更具体。(板书:把情节说具体)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先出示P46的第一个片段,学生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再出示课本中的第二个片段,全班齐读后思考: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对比这两个片段,你有什么发现?生举手交流回答。

  (两个片段都是写狼把小羊吃了。第二个片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3、师小结:是的,我们要把一个故事情节写得具体,就要充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4、练习:把牛郎和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四人一小组进行练说,互相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派代表讲述,评出优胜者。教师及时表扬、小结。

  三、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乞巧》(板书:乞巧),师正音,指导朗读(注意读音:乞、霄、尽;区分“气”和“乞”,“霄”和“宵”)

  2、了解作者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板书作者)

  3、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七夕)

  4、师: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5、大家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6、请同学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对即可。

  7、齐读全诗,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想想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

  8、师小结:《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9、再次齐读并练习背诵。

  四、小结

  民间故事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而且大多都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学们课后可搜集更多的民间故事,并且把故事和家人、朋友分享,尽量讲得生动、具体、传神。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如何把情节说得更具体;

  2.朗读并背诵《乞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第一人称添油加醋续编故事

  乞巧

  看碧霄渡河桥追求幸福

  穿红丝乞巧学习巧手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创造性复述故事、将情节说得更具体的练习,初步掌握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来把事情的经过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积累了民间故事和写节日的古诗,明白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一、成功之处

  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2、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二、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⑴ 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⑵ “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民主推荐:

  1、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2、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3、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成果发布:

  1、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2、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总结颁奖:

  三、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再现生活

  1、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2、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回味生活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3、

  ⑴ 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⑵ 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4、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⑴ 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⑵ 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读读背背

  1、观察与认读:

  ⑴ 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⑵ 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⑴ 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⑵ 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⑶ 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⑷ 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3、读读与背背:

  ⑴ 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⑵ 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四课时

  〖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展示台

  1、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2、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3、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4、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本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师成了*等中首席。教师启发谈话以激发习作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采用比赛、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有趣快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归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2.乐府诗《游子吟》,诗的大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

  4.体验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爱。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父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挂图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先讲述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然后激情导入: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世界上最亲情的爱是父爱。我们每一天对生活在快乐的日子里,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呢?

  2、教师提示:爱的方式不同,如生活中的爱、生病时的爱、学习上的爱、游戏中的爱等等。你愿意介绍哪一方面父母的关爱呢?

  3、教师激励:请同学们准备一下,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口语交际大赛,说一说父母是如何关爱我们的。比一比谁说得好。有信心吗?(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想一想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把事情的过程想完整。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小组交流。每人说一件事情,谈谈父母的关爱。

  三、小小比赛会

  1、教师提示:

  (1) 比赛主题: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比赛方式:个人介绍。

  (3)教师提示: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提醒学生口语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可以只谈具体的事情,也可以结合感受来谈。其他学生当评委,等同学讲完后,评价一下他讲的如何。

  2、学生比赛

  3、学生评价。

  四、讨论交流

  1、教师启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父母这样爱我们,我们应该如爱自己的父母呢?

  2、分小组讨论:谈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父母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4、集体讨论: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① 不会向父母表达爱,怎么办?

  ② 自己想向父母表达爱,但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③ 你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说出了,大家帮帮你。

  ④ 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边,你应该怎么办?

  5、大家互相交流,想办法,出主意。

  生活拓展

  自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动一次。

  与自己父母一起交流一次,体验爱和亲情。

  动手做一件小礼物,在父母生日时送给他(她),让父母惊喜一次。

  [设计意图]

  本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师成了*等中首席。小学生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脑、动嘴的能力。

  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学

  【课时目标】:习作指导与评价

  一、启发谈话,导入激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每一个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把自己的心里话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就是很棒的作文了。大家愿意写出来吗?

  2、指导阅读习作提示

  二、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习作前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3、再读习作提示,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

  启发谈话以激发习作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使学生想写、乐写。

  三、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范文引路

  ①出示范文

  生日礼物

  今天是我的生日。

  以前,每年过生日,爸爸妈妈总是给我买来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可是,今年却不同了,我过生日这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地球仪。难道这就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吗?我瞧了一眼,很不高兴。

  晚饭后,妈妈拿出地球仪给我讲了起来。妈妈指着地球仪告诉我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大海,哪里是南极,哪里是北极,哪里是*,哪里是我的家乡……我越听越有趣。啊,多么好的生日礼物啊!

  原来爸爸妈妈是为了让我开阔眼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高兴地说:“爸爸、妈妈,我明白你们为什么给我买这样的礼物了。”

  老师点评:由不喜欢到喜欢,写出了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自然贴切。爸爸妈妈的爱是多么有价值啊!

  我给妈妈买礼物

  *时,都是妈妈给我买礼物。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决定拿出*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礼物。

  到了商场,一看,东西真多啊!我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地去挑选。最后,我看中了一枚胸花。这枚胸花是白颜色的,四周镶着一颗颗亮晶晶的珠子,看上去闪闪发光。我想,妈妈带上它一定非常漂亮。于是,我就把它买了下来。回到家,看见妈妈正在厨房里。我连忙走上前去,双手托着胸花,说:“妈妈,这是送给您的节日礼物。”

  妈妈高兴极了,伸出双手接了过去,说:“唉呀!真是太漂亮了。谢谢你,我女儿长大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真高兴。

  老师点评:开头交代了买礼物的原因,亲切自然;中间写了买礼物的过程,十分具体。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妈妈见到礼物后的高兴心情和对我的夸奖,十分有趣。

  2、教师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

  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

  四、自主习作

  1、教师提示:

  ①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较啦清楚。

  ②要注意把事情经过 写具体。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神态有什么变化,心情有什么变化等,要写具体,力求写得活灵活现。

  ③结尾要自然,要写出自己的快乐心情。

  2、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

  五、与家长交流评议作文

  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父母听,并请父母提出修改意见。

  2、在家长提出建议的基础上,自己修改文章。

  3、 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自己先说说自己的文章最得意的地方或特点。

  3、读自己的习作。

  4、同学初步评价习作,合作批改。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5、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6、自己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动笔之前,就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交流;写完后,根据学生习作情况,又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父母听,并请父母提出修改意见。对习作的修改,在家长提出建议的基础上,师生合作共同来完成。这样,小学生就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又能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我们的汉字最有趣,有的字就像孙悟空一样,会变化意思。读一读下面的巨资,你能够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吗?

  2、指导学生读句子。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

  弟弟把我的零用钱都花光了。

  3、组织小学生讨论,练习句子理解字的意思。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在第一个句子里,“光”是“只、单”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光线”的意思;第三个句子里,是“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的意思。】

  4、拓展练习:此外,“光”还有多个意思,(出示小黑板)(1)景物:如,风光;(2)光彩;荣誉:为国增光;(3)比喻好处:沾光;(4)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5)明亮;光明;(6)光滑;光溜:这种纸很光;(7)身体露着:光着头。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呢?比一比谁聪明。

  5、下面我们理解第二组句子。

  他从信封里抽出信纸,展开来读。

  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赶车人把鞭子一抽,马儿就飞跑起来。

  6、组织小学生讨论,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在第一个句子里,“抽”是“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植物)长出”的意思;在第三个句子里,是“打”的意思。

  7 、拓展练习:关于抽字,还有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如“抽”还有:(1)从中取出一部分:抽查;(2)吸:抽烟;(3)收缩:这件衣服刚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出示小黑板】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呢?比一比谁聪明。

  8、我们再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看自己能否发现这些特点。你能否可以仿照例子说一些类似的句子呢?(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预设:如第一组:“妈妈不光为我做饭洗衣服,还教我读书。”“明亮的灯光,洒在我的作业本上。”“我很快就把饭吃光了。”第二组:“爸爸从书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爱的书。”“小麦抽穗了。”“他把鞭子挥一挥,猛抽了一下。” 】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联系句子,进行讨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解字的意思,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恰当地进行拓展练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使学用学会应用的方法。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谁能正确地读一读下面的短文中的字。

  ①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

  ② 同桌互相检查。

  ③然后教师抽查本班学生认读情况。

  【指明学生读,开火车读等】

  2、比一比谁聪明,谁能说说认识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认识的字基本上是带“木”字的形声字。

  3、看一看谁细心,谁能说说哪些字是*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

  【“桐、桑、棕、橡”是后鼻音,“桑、棕”是*舌音】

  4、赛一赛,谁读的准。

  5、自由读韵文。比一比谁先背诵会。

  6、说一说你在读韵文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关于树木的常识。

  [设计意图]

  采用比赛、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有趣快乐。

  第五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课件

  2、教师点拨提示:乐府诗《游子吟》,诗的大意是,孩子要离开母亲远行,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为他缝制衣衫,针脚缝得密密的,担心他不能早日归来。母亲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了小草,这样无私的母爱,做子女的如何能报答得尽?

  3、自由读诗句。

  4、说一说对诗句意思的大致了解。

  5、练习背诵诗句。

  6、拓展延伸: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二、展示台

  【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内容】

  1、激*趣、启发谈话

  我们班级里有很多小能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今天我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每一个人都展示自己风采。你可以朗读,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还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画,还可以唱歌或表演舞蹈等等。我们先分小组展示,大家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

  2、分小组展示。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

  3、组织交流、展示风采

  ①学生展示。

  ②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注意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

  4、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①自己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②小组同学帮助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展示,学生一定会情趣盎然,一定会快于表达。引导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根据本班教学实践,灵活选择展示的方法和方式。在展示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把成果展示与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把活动成果与参与程度、态度、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就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

  本设计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如习作、展示台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悟到了生命的精神世界,拨动了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充满了创造发现的魅力,显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一个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场所,它同时应该是一个教师、学生生命得以激扬的精神家园。理想的语文课堂,能激活生命的潜能;语文课堂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生命的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应选择恰当的触发点,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求答的创造性热情,通过联想、补充、借意发挥,以求掌握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教材在呈现时出于某种考虑,留下一定的空白,这就为学生驰骋想像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和可接受能力,来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鼓励学生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想像,予以补充。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突破重点难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从偏旁认字。

  2、积累词语,读背儿歌。

  3、进行口语交际。

  4、展示积累的词语。

  5、通过认、读、记、说、做完成学习。

  6、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重难点、关键

  1、学习形声字。

  2、积累词语,读背儿歌。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几个学过的字:

  轮 路 期

  2、读一读,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3、再出几个未学的字。

  铁 裙 疼

  4、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

  5、今天我们就根据偏旁来学习新字。

  二、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

  出示:

  1、钢 铜 铁 钉

  (1)找它们的特点。

  (2)再写几个字旁的字。

  (3)读、认、组词。

  2、再出示:被裙裤袄

  (1)读一读,讲讲特点。

  (2)再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3)读、认、组词。

  3、再出示:病疼痛疯

  (1)读一读,讲讲特点。

  (2)写几个与旁有关的字。

  (3)读、认、组词。

  三、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一、拓展认其它偏旁的字。

  二、小结。

  四、作业:

  读熟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几样实物

  2、填空:

  一( )蛋糕 一( )扫把 一( )红领巾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填上恰当的词。

  二、出示我会填的内容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三、要求填空

  (小鸟) (人) ( )

  一只(小鸡) 一个(故事) 一把( )

  (狐狸) (书包) ( )

  ( ) ( ) (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 ) ( ) ( )

  四、拓展练习

  ( ) ( ) ( )

  一枝( ) 一粒( ) 一位( )

  ( ) ( ) ( )

  ( ) ( ) ( )

  一座( ) 一排( ) 一棵( )

  ( ) ( ) ( )

  五、小黑板出示我会读的内容

  1、读词。

  2、认词。

  3、讲讲大致意思。

  六、学习读读背背的内容

  1、自由读儿歌。

  2、个别读、集体读。

  3、讲讲诗中故事

  七、作业

  熟读我会认的词语。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合作是什么意思?

  2、现在要看一段有关合作的录象,看看讲讲他们是怎样合作的。

  3、看录象。

  二、口语交际

  1、个别讲录象内容。

  2、教师归纳。

  3、组成小组讲讲自己与别人合作的事。

  4、推选一个人上台讲。

  5、评比。

  三、小结

  合作会让你的的力量增加一倍,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合作。

  四、作业

  与人合作做一件事和物。

  第四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举行才艺表演,看看谁展示的词语丰富。

  二、展示台

  1、展示词语。

  (1)出示卡片:有关团结的词语。

  (2)要求组成小组讲,看哪一组讲的多。

  (3)汇报。

  (4)评比。

  2、展示谚语。

  (1)出示卡片:收集谚语。

  (2)组成小组讲,看哪一组讲的多。

  (3)展示。

  (4)评比。

  三、小结

  多积累词语会让我们出口成章,令我们的语言生动起来,大家积累词语。

  四、作业

  读一读今天上课讲的词语。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新生字,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识记大写字母。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2、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识字的方法,开发智力,扩展识字,提高学生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及识字能力。

  3、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能与小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发现反义词识字方法,识记大写字母,提高想象力、判断力、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大小写字母卡片,写有谜语的彩纸灯笼,小礼物,写有生字的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大屏幕出示图象及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帮助识字。

  出示:长颈鹿──斑马图像,观察它们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高矮,然后点击出高、矮两个字。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两个字。

  出示:猪──猴图,引出胖、瘦一对词。

  二、探索发现

  1、谁能说出高和矮有什么关系,胖和瘦又有什么区别(反义词)

  2、你还能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知道的反义词吗?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激趣识字

  1、大屏幕出示:高──矮,胖──瘦,明──暗,美──丑,忙──闲,新──旧。

  2、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这些字,互相帮助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稍差点的同学。

  3、小组汇报:任选一组反义词说两句话或用动作表演出来,深入理解字义,从而记住生字。

  三、游戏巩固

  1、大屏幕依次出示汉字,指名读,启发记忆生字的方法。

  2、摘果子游戏:在黑板上的大树中摘下你认识字的果子,把他们结成伙伴。摘到的果子奖励给摘对的同学。(多设些果子)

  3、看谁找得快:请两名同学上台,师说“高”,比一比谁先找到“矮”。学生主要认六个生字。

  4、同桌做考官,互相打擂互相考,一边拍手一边说“我说高”“我对矮”依次类推。

  四、读中感悟

  1、大屏幕出示礼物盒,打开后是6个小礼包,依次打开: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读一个出示一个。)

  2、指导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中都有“打”字)

  3、谁能把每个词中“打”字用其他字换一下,但意思不能变。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多意。

  4、读读记记,学生开火车每人一个带“打”字的词语。

  5、互相交流:一边读词语,一边给这些词语编动作,帮助理解,一生做动作,一生猜词。

  6、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说出更多的词语。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设置情境,引导发现

  1、大屏幕:一个动态的“a”在玩耍,遇到一个动态的“a”,它们手拉手做成了好朋友。

  2、它们为什么能做成好朋友呢?(都是a)

  3、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都有一个好朋友。

  二、探究识记

  屏幕上出示大小写相对应的字母表。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2、仔细看,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3、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怎样记住?

  4、小组内探究识记大小写字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大写字母,读准音,记准形。

  5、汇报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大写字母。

  6、由学生推荐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字母。

  三、游戏巩固

  1、帮助小动物找家,大屏幕出示:a、b、c、e、f、h、m、n是小房子造型,a、b、d、e、f、h、m、n是小动物。

  2、找朋友游戏,师把小写字母卡片课前放到每个学生坐位上,指名手持大写字母的卡片去找与它同音的小写字母做朋友,其他同学手持卡片唱《找朋友》儿歌。

  3、“击鼓传花”游戏,鼓停花传到谁手中,谁上台指读大写字母。

  4、任选一个大写字母,说一说它们象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事物的形状。

  5、猜字游戏,一生用身体或手势做出一个大写字母的形状看谁能最快读出字母。

  6、给小动物治病

  大屏幕出示大小写字母站错内容,指名说哪个小动物错了,把它改正过来。

  四、拓展应用

  学唱字母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背诵字母表。

  同学们真行,记住了大写字母还帮每个字母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动物为了感谢你们特意为你们写了一封“感谢信”呢,我们来看一下好吗?

  五、游戏感悟《人有两件宝》

  1、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画一画:将自己的小手画在纸上。

  3、我们的小手画画的时候是谁在为他们下达命令(支配他们)?(大脑)

  六、读中感悟,悟中读

  1、带着你的体会自由读儿歌。

  2、请同学自己试着读。

  3、师生共同正音,师范读。

  4、指名读,小组读。

  5、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6、读过儿歌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7、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布置“谜语王国”会场,播放古典音乐。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把自己搜集到谜语摆到自己的桌面上。

  二、猜谜高手过三关

  1、比一比,看谁能把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介绍给大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收集谜语说出谜语出处,但不能说出谜底。注意说话进要说清楚,说完整话,把意思表达明白。说得好的同学师发给小礼物(苹果型小卡片)

  2、赛一赛,看谁最先猜对谜语,组织学生积极猜谜。

  学生念谜语时猜谜学生会迫不及待去猜结果,场面十分活跃。教师要注意维持秩序。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站出,直接说出答案,谁最先说出答案,师发给小礼物。(桃子型小卡片)

  3、争一争,看谁能大大方方把猜出谜语的道理说清楚。

  谜语王国真热闹,猜谜语高手可真不少!别着急现在闯第三关可不容易,鼓励学生大胆说:猜对了哪个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你抓住了哪些特点猜的?大家认真听,评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语言叙述清晰,道理说得明白的同学,师就发给小礼物。(桔子型小卡片)

  三、全员互动,口语交际

  请同学们在“谜语王国”里自由“游览”,选自己喜欢的“灯谜”,与制作“灯谜”的朋友交流,看猜得对不对,并告诉对方是怎么猜出来的。尽量鼓励没得到礼物的同学多动脑多参与。交流的好的同学由出谜者见证到老师那领取一个小礼物。(桃子型卡片、桔子型卡片)

  四、评选猜谜高手

  1、出示自己已经获得的小礼物。

  2、获得三种形状卡片的学生为“猜谜高手”(人员多多益善)

  3、为猜谜高手颁发小红花,并在学习园地中加红旗。

  4、所有得到礼物的同学均评为“智多星”称号。

  五、课后延伸

  1、这次“猜谜高手比赛”活动结束了,散场后,同学们可以把谜中未猜出的带回家与家长探究研讨。

  2、谜语里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字,启发学生多留心,主动识记。

  第四课时:展示台

  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书、音乐书、美术书,这些课本都有什么用?

  2、这里面的汉字朋友你又认识多少呢?

  二、分工合作

  四人一小组,每组用喜欢的小动物名称命名,合作学习,分好工,分别翻阅数学、音乐、美术等教科书,认一认、记一记书中的字。限时二十分钟。

  三、组内评比“识字小英雄”

  看谁认识的字最多,并且能读、组词,谁就被评为小组“识字小英雄”。

  四、识字擂台

  小组“识字小英雄”汇报本组共识了多少字?四人合作将所识字迅速汇报,读出来,口头组词,也可说一句话。哪组识字最多,哪组为优胜小组。

  五、颁奖典礼

  为优胜小组发红旗,为“识字小英雄”发“奖品”。

  六、课后延伸下课后我们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去识更多的字,每一本书都是我们识字的宝藏。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3.具体生动的讲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课前准备

  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收集的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资料。

  收集关于爱父母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启发谈话,提示学习活动

  1.师动情讲述故事《妈妈的礼物》。

  2.师述:同学们,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小故事呢?

  生先小组里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再举手交流。

  例:《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血乳》等

  3.小结:听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在*时的生活中,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二、引导交流,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

  1.师述: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向你倾注了无限的爱意,今天你可以给大家谈一谈,可以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也可以结合你的一些感受来谈;还可以一边说事情,一边加入你的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

  3.请代表上台交流。

  三、引导交流,激发爱父母的感情

  1.师述: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如此的爱我们,可是我知道,有的同学在家里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便经常和爸爸妈妈大吵大闹,随意乱发脾气。但我也知道,有的同学在家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通过综合性学习,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爱我们的父母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述:你以前是怎么做的呢?

  4.师述: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做了哪些关爱父母的事情?你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又有什么感受呢?

  四、创设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1.师述:有一个小朋友以前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他不知道父母究竟有多么的爱他,可是有一天他终于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好,可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去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你能帮助他,给他想个好办法吗?

  2.生讨论交流,推举出小组的优秀建议。

  五、活动小结

  六、布置作业

  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交流,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习作

  一、提出任务

  在综合性学习中,你已经了解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你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次习作,就请你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一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

  二、选材构思

  1.哪一件事让你感触最深?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在整个这一件事情中,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同学之间交流交流,注意把事情交代清楚。

  三、动笔起草

  1.师述:下面就请同学们动笔起草,注意写一写自己在整个这件事情中的心情。

  2.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回家将这个作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第三课时(讲评修改)

  一、朗读欣赏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

  二、评议

  1.师生共同评议。

  2.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再读欣赏,誊写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字多义的现象,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2.归类认识槐、梧等八个字。

  3.积累名诗句。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小声读课文中的两组句子。

  2.实物投影显示,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3.师总结: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他的意思是不同的。这就是汉字的一字多义现象,我们要知道汉字的准确意思,就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二、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自学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4.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认读情况。

  5.自读韵文,了解树木的常识。

  三、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古诗。

  2.自由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3.师谈谈古诗大意。

  4.学生背诵古诗。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认识二十四种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吧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应表达的语气。

  3、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全班交流后归纳: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4、组内读句子的,比比谁读得好。

  5、拓展:

  ⑴游戏强化标点用途: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标点,各说一句话,互相表演,表达自己扮演的标点所表达的语气。

  如:生1:吃饭啦!

  生2:吃饭啦?

  ⑵进一步发现: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地方,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⑵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⑶小组汇报。

  ⑷游戏巩固生字。

  2、我会连:

  ⑴生读一读,连一连。

  ⑵交流。

  ⑶拓展练习:

  打开()茂密的()()的乌云

  辨别()满天的()()的空气

  寻找()清新的()()的枝叶

  3、读读背背:

  ⑴自读节气歌。

  ⑵说说自己已知道的节气。

  ⑶再读读后面的24节气的名称。

  ⑷对比说说儿歌每一行都讲了哪些节气。

  ⑸看挂历,具体的了解24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感知动物的奇妙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交流互动

  1、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知道的有哪些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1、当解说员:

  选定自己最喜欢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如:我是小白兔,非常可爱、活泼……

  2、派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四、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学生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旁边写上几句话。

  五、赠送作品,互相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生说说自己课前都搜集到了哪些自然知识。比如:风景图片,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风雨雷电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采集、制作动植物……

  2、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在组内交流交流。如:你搜集到的是标本,那么可以说说该标本的生活习性,样子等。

  3、全班交流。

  二、宽带网,拓展学习导语

  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呀,大自然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两种有趣的动植物。

  2、在组内介绍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非常有趣的,推选出组内的小博士。

  3、号召学生争做“小博士”在读书或看电视时留心观察了解动植物。

  【课后反思】

  学生对自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如何有效提高孩子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为他们的搜集创造条件,是一个难题。如果这个难题未能得到解决,孩子的综合实践将是一句空话。“展示台”“宽带网”的设计,都说明在这一册更注重拓宽学生学习的时空,这同时也提高孩子课外阅读的能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虽然兴趣浓厚,但操作起来非常麻烦,我校是寄宿制的,有时就根本不具备同公办学校学生的条件,他们在放学后,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搜集,但我班这么多学生,光靠老师一人指导,而且这方面的书籍也不够,非常不便,学生也只是一时兴起,真正做到的也只是少数几人。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本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师成了*等中首席。教师启发谈话以激发习作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采用比赛、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有趣快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归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2.乐府诗《游子吟》,诗的大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

  4.体验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爱。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父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挂图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先讲述关于父母之爱的动人小故事,然后激情导入: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世界上最亲情的爱是父爱。我们每一天对生活在快乐的日子里,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呢?

  2、教师提示:爱的方式不同,如生活中的爱、生病时的爱、学习上的爱、游戏中的爱等等。你愿意介绍哪一方面父母的关爱呢?

  3、教师激励:请同学们准备一下,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口语交际大赛,说一说父母是如何关爱我们的。比一比谁说得好。有信心吗?(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想一想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把事情的过程想完整。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小组交流。每人说一件事情,谈谈父母的关爱。

  三、小小比赛会

  1、教师提示:

  (1) 比赛主题: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比赛方式:个人介绍。

  (3)教师提示: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提醒学生口语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可以只谈具体的事情,也可以结合感受来谈。其他学生当评委,等同学讲完后,评价一下他讲的如何。

  2、学生比赛

  3、学生评价。

  四、讨论交流

  1、教师启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父母这样爱我们,我们应该如爱自己的父母呢?

  2、分小组讨论:谈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父母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4、集体讨论: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应该怎么办?

  ① 不会向父母表达爱,怎么办?

  ② 自己想向父母表达爱,但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③ 你在向父母表达爱时,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说出了,大家帮帮你。

  ④ 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边,你应该怎么办?

  5、大家互相交流,想办法,出主意。

  生活拓展

  自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动一次。

  与自己父母一起交流一次,体验爱和亲情。

  动手做一件小礼物,在父母生日时送给他(她),让父母惊喜一次。

  [设计意图]

  本设计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师成了*等中首席。小学生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脑、动嘴的能力。

  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学

  【课时目标】:习作指导与评价

  一、启发谈话,导入激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每一个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把自己的心里话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就是很棒的作文了。大家愿意写出来吗?

  2、指导阅读习作提示

  二、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习作前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3、再读习作提示,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

  启发谈话以激发习作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使学生想写、乐写。

  三、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范文引路

  ①出示范文

  生日礼物

  今天是我的生日。

  以前,每年过生日,爸爸妈妈总是给我买来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可是,今年却不同了,我过生日这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地球仪。难道这就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吗?我瞧了一眼,很不高兴。

  晚饭后,妈妈拿出地球仪给我讲了起来。妈妈指着地球仪告诉我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大海,哪里是南极,哪里是北极,哪里是*,哪里是我的家乡……我越听越有趣。啊,多么好的生日礼物啊!

  原来爸爸妈妈是为了让我开阔眼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高兴地说:“爸爸、妈妈,我明白你们为什么给我买这样的礼物了。”

  老师点评:由不喜欢到喜欢,写出了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自然贴切。爸爸妈妈的爱是多么有价值啊!

  我给妈妈买礼物

  *时,都是妈妈给我买礼物。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决定拿出*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礼物。

  到了商场,一看,东西真多啊!我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地去挑选。最后,我看中了一枚胸花。这枚胸花是白颜色的,四周镶着一颗颗亮晶晶的珠子,看上去闪闪发光。我想,妈妈带上它一定非常漂亮。于是,我就把它买了下来。回到家,看见妈妈正在厨房里。我连忙走上前去,双手托着胸花,说:“妈妈,这是送给您的节日礼物。”

  妈妈高兴极了,伸出双手接了过去,说:“唉呀!真是太漂亮了。谢谢你,我女儿长大了。”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真高兴。

  老师点评:开头交代了买礼物的原因,亲切自然;中间写了买礼物的过程,十分具体。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妈妈见到礼物后的高兴心情和对我的夸奖,十分有趣。

  2、教师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

  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

  四、自主习作

  1、教师提示:

  ①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较啦清楚。

  ②要注意把事情经过 写具体。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神态有什么变化,心情有什么变化等,要写具体,力求写得活灵活现。

  ③结尾要自然,要写出自己的快乐心情。

  2、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

  五、与家长交流评议作文

  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父母听,并请父母提出修改意见。

  2、在家长提出建议的基础上,自己修改文章。

  3、 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自己先说说自己的文章最得意的地方或特点。

  3、读自己的习作。

  4、同学初步评价习作,合作批改。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5、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6、自己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动笔之前,就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交流;写完后,根据学生习作情况,又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父母听,并请父母提出修改意见。对习作的修改,在家长提出建议的基础上,师生合作共同来完成。这样,小学生就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又能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我们的汉字最有趣,有的字就像孙悟空一样,会变化意思。读一读下面的巨资,你能够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吗?

  2、指导学生读句子。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

  弟弟把我的零用钱都花光了。

  3、组织小学生讨论,练习句子理解字的意思。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在第一个句子里,“光”是“只、单”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光线”的意思;第三个句子里,是“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的意思。】

  4、拓展练习:此外,“光”还有多个意思,(出示小黑板)(1)景物:如,风光;(2)光彩;荣誉:为国增光;(3)比喻好处:沾光;(4)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5)明亮;光明;(6)光滑;光溜:这种纸很光;(7)身体露着:光着头。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呢?比一比谁聪明。

  5、下面我们理解第二组句子。

  他从信封里抽出信纸,展开来读。

  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赶车人把鞭子一抽,马儿就飞跑起来。

  6、组织小学生讨论,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

  在第一个句子里,“抽”是“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植物)长出”的意思;在第三个句子里,是“打”的意思。

  7 、拓展练习:关于抽字,还有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如“抽”还有:(1)从中取出一部分:抽查;(2)吸:抽烟;(3)收缩:这件衣服刚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出示小黑板】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呢?比一比谁聪明。

  8、我们再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看自己能否发现这些特点。你能否可以仿照例子说一些类似的句子呢?(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预设:如第一组:“妈妈不光为我做饭洗衣服,还教我读书。”“明亮的灯光,洒在我的作业本上。”“我很快就把饭吃光了。”第二组:“爸爸从书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爱的书。”“小麦抽穗了。”“他把鞭子挥一挥,猛抽了一下。” 】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联系句子,进行讨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解字的意思,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恰当地进行拓展练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使学用学会应用的方法。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谁能正确地读一读下面的短文中的字。

  ①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

  ② 同桌互相检查。

  ③然后教师抽查本班学生认读情况。

  【指明学生读,开火车读等】

  2、比一比谁聪明,谁能说说认识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认识的字基本上是带“木”字的形声字。

  3、看一看谁细心,谁能说说哪些字是*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

  【“桐、桑、棕、橡”是后鼻音,“桑、棕”是*舌音】

  4、赛一赛,谁读的准。

  5、自由读韵文。比一比谁先背诵会。

  6、说一说你在读韵文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关于树木的常识。

  [设计意图]

  采用比赛、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有趣快乐。

  第五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课件

  2、教师点拨提示:乐府诗《游子吟》,诗的大意是,孩子要离开母亲远行,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为他缝制衣衫,针脚缝得密密的,担心他不能早日归来。母亲的关怀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了小草,这样无私的母爱,做子女的如何能报答得尽?

  3、自由读诗句。

  4、说一说对诗句意思的大致了解。

  5、练习背诵诗句。

  6、拓展延伸: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二、展示台

  【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内容】

  1、激*趣、启发谈话

  我们班级里有很多小能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今天我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每一个人都展示自己风采。你可以朗读,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还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画,还可以唱歌或表演舞蹈等等。我们先分小组展示,大家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

  2、分小组展示。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

  3、组织交流、展示风采

  ①学生展示。

  ②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注意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

  4、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①自己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②小组同学帮助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展示,学生一定会情趣盎然,一定会快于表达。引导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根据本班教学实践,灵活选择展示的方法和方式。在展示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把成果展示与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把活动成果与参与程度、态度、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就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

  本设计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如习作、展示台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悟到了生命的精神世界,拨动了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充满了创造发现的魅力,显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一个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场所,它同时应该是一个教师、学生生命得以激扬的精神家园。理想的语文课堂,能激活生命的潜能;语文课堂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生命的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应选择恰当的触发点,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求答的创造性热情,通过联想、补充、借意发挥,以求掌握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教材在呈现时出于某种考虑,留下一定的空白,这就为学生驰骋想像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和可接受能力,来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鼓励学生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想像,予以补充。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突破重点难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9

  【我的发现】

  这项训练包含两组句子,它们的共同点是每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标点不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朗读、体会出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朗读体会,并挖掘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感,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

  〖过程建议

  1、出示“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生的语言积累,用三种标点分别说一句话,小组内互相交流。

  3、出示教材中的两组句子,让学生自主观察,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4、共同讨论,每组中的两个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小组游戏练习:一生说句子,一生点标点。比比哪组说得准确。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我会连、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安排了认识十个生字的任务。每组中有一个熟字,一个新字,采用了换偏旁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是对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的一次巩固。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增进乐趣,体会方法,发展能力。“我会连”是两组“词语搭配”练习。由于涉及的词语都是学生熟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完成。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读读背背”中安排的积累“节气歌”。节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节气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首先出示每组字中的熟字,让学生认读。然后换掉熟字的偏旁,让学生猜读,进而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2、揭示新组成字的读音,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组内读理解。

  3、整体出示,生字、熟字及词语。引导学生朗读,区分体会。

  4、游戏“找朋友”:利用偏旁卡片,组织学生进行组字游戏,巩固识字。

  我会连:

  1、分组出示两组练习,让学生尝试连线。

  2、同桌互检,朗读巩固。

  3、启发思考:照样子,你还能说几个吗?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读读背背:

  1、自由练读,思考:你对节气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吗?教师简要介绍。

  2、组内练读,参照教材,认识歌中的每句话所说明的节气名称。

  3、练习背诵,小组比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这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热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健康情感。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延伸与深化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流活动的优势,积极创设情境,实现积极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交际中,真正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相机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交际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交际准备

  1、准备“动物世界”的光盘、或动物图片挂图等。

  2、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

  〖组织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利用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察。

  2、交流观后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出话题。可以借鉴教材短文中的第一自然节,激发学生兴趣。

  二、展开话题

  1、启发谈话:你知道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动物呢?(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你对它了解多少?和哪些动物间发生过有趣的事情?

  3、个别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教师有意识地点拨方法,帮助学生表达清楚,强调注意的问题。

  三、组内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提问、大家可以互相补充等。

  四、全班交流

  1、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同学们互相提问或进行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表达情况。

  五、动笔习作

  教师组织学生把组内和在全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写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与小动物间发生的趣事等。鼓励学生敢写,多写,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水*。

  六、互读简评

  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片段,读一读,评一评。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内容,进行全班展示读。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展示台】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展示台”安排了展示学生学习和了解到的自然知识,为学生的停息收集提供了展示的*台。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表达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此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本组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为活动展示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古诗两首》一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描绘祖国山河和自然风光的优秀诗句和图片;学习《最大的“书”》,引导学生采集制作动植物或矿物标本;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后,引导学生搜集、查找其他常见的辨认方向的方法等。

  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和谐交流的氛围,积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搜集的充分展示创造机会。如:组内交流,择优推荐;分类展台,自主介绍等,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将活动延伸到课后。如:举办“标本世界”、“锦绣山河”等专题性的小展览,供学生参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

  〖过程建议

  1、根据学生的搜集,进行简要的分类,并将同学按资料类别他成若干小组。

  2、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搜集。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学生说清从哪搜集的,内容是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或受到哪些启示,不清楚的地方同学间互相发问或补充。

  3、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参与全班的“最佳展示”。

  4、教师小结,鼓励评价。布置指导学生课后举办专题小展览。提示学生:写上资料标签、内容简介、讲解词,想好版面设计形式等。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中介绍了两种有趣的动物,一个是食虫的植物“猪笼草”,一种是热带鱼。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过程建议

  1、出示短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2、利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节,启发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奇异现象?

  3、教师启发学生交流搜集相关材料的途径,鼓励学生课外搜集。

  4、建议学生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的专刊。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0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

  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前几天我们去泉城广场秋游,在“文化长廊”里你看到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 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

  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

  (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 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 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咸专题小组

  (2)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 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阶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问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制作布艺及泥塑,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现场表演一段评书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祖国河山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现场赠送中华小吃等。

  (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家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同学们可以登陆我校的同站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网站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尝试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二)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阶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阶段:继续延伸,后续活动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你可以欣赏到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 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课件: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5)

——《五彩池 》教学设计3篇

《五彩池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亩、拇、舀、簇、珊、瑚”6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课件图片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原因。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朗读、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录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看见过瑶池吗?谁来说一说?

  2.你们描绘的瑶池的确很美,但传说中的瑶池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在我们身边,却实实在在有许多与瑶池想媲美的地方,如吉林长白山天池、四川九寨沟的五彩池等。这节课老师带领你们一起去游览、欣赏五彩池。

  (板书课题:五彩池;播放课件中五彩池图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通课文。

  2.思考: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

  (1)指名认读生字、词。

  (2)正音:辉huī—瑰guī 凝níng—疑yí

  2.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遍布山野、瑰丽、矗立、细腻”等词语。(师析疑)

  3.指名回答五彩池给我们的印象是美丽、神奇。

  三、品读、感悟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探究其成因

  1.再读课文、思考: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具体体现在哪?(课文二、三自然段)

  (1)生自读,并在文中圈注。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a.无数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巨幅地毯的宝石。(这是一个比喻句,无数的水池就好像一颗颗宝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

  b.水池大的面积不过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这句写出了水池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c.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这句中“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写出了五彩池形状各异。)

  d.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神奇)

  e.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右关边却成了橄榄绿。(上、下、左、右是不同颜色 五彩池水瑰丽多变。)

  f.可是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在池水中,水色瑰丽多变,舀起来,都什么颜色也没有 神奇)

  以上内容在学生品读汇报老师点拨后,通过指名读、齐读、比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感悟。

  2.五彩池这么美丽、神奇,它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

  a.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

  b.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课件显示“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

  c.再加上水池冉冉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瑰丽。

  3.读了这课后,你觉得五彩池和瑶池哪个更美?

  (1)五彩池美。五彩池有3400多个,且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2)五彩池美。五彩池水五彩缤纷,瑰丽神奇。而瑶池颜色只有五种。

  (3)五彩池美。瑶池是传说 ,是人们的一种希望寄托,而五彩池就在我们祖国,在我们身边。

  4.五彩池实在太美了,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原来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就在人间。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想去九寨旅游,观看五彩池的美景,你最好选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夏季,睛天。因为这时,艳阳高照,石笋才能把阳光折射成各种颜色,加上水池周围的花草树木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神奇。

  五、总结课文

  1.学生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在歌曲《神奇的九寨》中,再次欣赏五彩池画面,感受它的美丽、神奇。

  板书设计:

  大小不一、深浅不一

  五彩池 形状各异 美丽神奇

  颜色多样,变化多端

  作业设计:

  1.课文围绕 和 两方面反映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

  2.摘抄、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仿写句子。

  无数水池在灿烂阳光下,闪耀关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的宝石。

  仿写: ,好像 。

《五彩池 》教学设计2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老师随机补充,藏龙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个。]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要求:简练、明确、鲜明、易记、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第五个》教学设计3篇

《第五个》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第五个》情节的基础上学习序数,积累数量逐增逐减的经验;

  2、能够迁移故事里的经验到生活中,并且养成爱护玩具的好习惯。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序数,能够正确表达;

  活动难点:

  积累数的逐增逐减经验。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小朋友都喜欢玩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

  2、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玩具?(出示受伤的玩具:企鹅、鸭子、小熊、青蛙、木偶)

  二、看故事答题

  1、这些玩具都坐在椅子上,这些玩具怎么了?

  小结:这些玩具都生病了,坐在椅子上。

  2、第一张椅子上坐的是什么玩具?第二张椅子上是谁?……青蛙坐在第几张椅子上,第五张椅子上是谁?

  3、今天,这些玩具都生病了,它们坐在椅子上干什么呢?

  小结:玩具都生病了,它们看病的,先挂号,排队。

  4、企鹅说:"我先进去。"企鹅是第几个进去的?屋外还有几个玩具在椅子上等待?

  谁要从门里出来了?有什么变化?

  5、依次提问"接下来轮到谁进去了,为什么?"有几个玩具进去过了?""屋外还有几个?"

  三、爱惜玩具

  1、为什么受伤的玩具出来后都好了?

  2、原来是玩具医生修好的,我们小朋友*时要怎样对我们的玩具朋友呢?

  四、进一步提升经验

  1、你们还记得玩具进去的顺序吗?

  2、(出示另一张图片,门在右边)我们再看看这张图片,应该谁第一个进去看病?为什么?

  3、我们这里门在哪里?我们也从门的方向开始数,你是第几个?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7)

——中班五官教学设计3篇

中班五官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发现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称。

  2、观察五官的相对位置和外形特征,初步了解保护五官的一般常识。

  3、学习保护五官。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五官,知道保护五官的重要。

  难点:让幼儿知道五官的名称,在学习中知道五官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五官图像若干,五官脸谱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眉毛搬家》

  宝宝累了,很早就休息了。这时房间里传来争吵声。原来是五官在争谁的本领大。谁也不让谁。眉毛一声不响,眼睛嘴巴耳朵鼻子以为眉毛一点本领也没有,就把眉毛赶走了。结果宝宝上幼儿园时,汗水流下来。一直流进眼睛里。宝宝摔倒了,鼻子耳朵嘴巴都受伤了。

  2、了解五官的作用

  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是因为什么吵架吗?他们先把谁赶走了?

  (五官在为谁的本领大而吵架)(先把眉毛赶走了)

  眉毛被赶走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没有了眉毛,宝宝为什么会摔倒呢?(因为眼睛看不见了)为什么眼睛看不见?(因为汗水流进眼睛里了)那为什么汗水会流进眼睛里?(因为眉毛不见了)

  小结:眉毛有挡汗水的功能。

  3、续讲故事:听了小朋友的话,它们都知道了,原来眉毛也有很大的本领,不能少了它。就赶紧把眉毛请了回来。(教师把眉毛粘回原来的位置)眉毛不能少,那到底谁本领大呢?它们一起看着眼睛:"眼睛眼睛,你最没有用了,你走吧!"眼睛被赶走了。(教师拿掉眼睛)

  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没有了眼睛,会怎样呢?(看不见东西了)

  体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起立,向前走几步闭上眼睛,转过身来再找找自己的位置。

  提问幼儿,明明,你们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不能)为什么?(看不到了)睁开眼睛,回到位置问幼儿:刚才眼睛看不见了,你们有什么感觉,眼睛有什么作用呢?

  (黑黑的、有些害怕)(有了眼睛可以看到周围的事物)(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感觉很幸福)

  小结:眼睛可以让我们看见周围的`事物,眼睛不能少。(粘回眼睛)

  4、续讲故事

  五官他们赶紧把眼睛请了回来,眉毛不能少,眼睛不能少,那到底谁最没有用呢?五官们你看我,我看你,他们又一起说:"鼻子鼻子,你最没有用了,你走吧!"于是鼻子被赶走了。(拿掉鼻子)

  提问:鼻子真的没有用吗?

  出示白酒和醋,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中的两个小瓶中分别装着,白酒和醋,小朋友们想一想,应该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那个瓶里是白酒,那个瓶里是醋?(幼儿自由猜测)那我们用眼睛能区分出它们吗?(不能,它们都是透明的)。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用鼻子闻)我们一起来闻一闻。分别请幼儿闻白酒和醋:你闻到的是什么?(酸味、辣味)你是怎么知道的?(用鼻子闻出来的) 体验:用手捏住鼻子有什么感觉?

  小结:对啊!鼻子能帮助我们辨别气味和呼吸,所以鼻子本领也很大,它能少吗?(不能)赶紧把鼻子请回来吧1(粘回鼻子)

  5、续讲故事

  鼻子不能少,鼻子回来了,嘴巴说:"耳朵耳朵,一定是你最没有用了,你走吧!"耳朵被赶走了。(取下耳朵)

  提问:没有了耳朵会怎么样呢?

  体验:捂住耳朵和放开双手,分别体验老师的指令,然后比较,为什么第一次小朋友都没有反应,第二次大家马上就做出动作了。

  (捂住耳朵就听不见了)(放开耳朵听得很清楚)

  小结:耳朵能听见声音,所以耳朵不能少。(粘回耳朵)

  6、续讲故事

  眉毛不能少,眼睛不能少,鼻子不能少,耳朵也不能少,它们一起大声地说:"嘴巴嘴巴,肯定你最没有用了,你走吧!"嘴巴被赶走了。(取下嘴巴)

  提问:嘴巴真的能少吗?(不能)(没有了嘴巴,我们不能吃饭、喝水、说话)

  小结:是啊,没有了嘴巴,我们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了,所以嘴巴也不能少。(把嘴巴还原)嘴巴还有一个作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体验:把鼻子和嘴巴捏住有什么感觉?你再捏住鼻子放开嘴巴有什么感觉?(不能呼吸)(可以呼吸)

  原来嘴巴和鼻子都能帮助我们呼吸。

  故事结尾:五官当中,眉毛眉毛挡汗水,眼睛耳朵不能少,鼻子嘴巴用得着,五官个个本领高,少了哪个都不好,五官中谁也不能少,所以他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故事我们知道了,五官在生活中缺一不可,那么我们就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五官,怎样保护五官呢?

  7、讲述保护五官的知识

  我们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不用脏手揉眼睛,不要用硬的物品碰眼睛、不要看过亮的事物、不要在过暗的地方看书)

  8、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插入些律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律动聚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维语水*,更好的幼儿进行沟通。

中班五官教学设计2

  一、活动设计背景

  1、 自制五官的图片(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让幼儿对着镜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学习认识五官。

  3、 以游戏的形式如玩藏摸摸的游戏让幼儿喜欢学习。

  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能够真正会说五官的正确发音。

  2、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对五官的记忆和发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五官,及其正确的发音。

  2、难点:知道五官的作用。

  四、活动准备

  1、自制五官的图片(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幼儿用书

  3、教学挂图

  4、幼儿自己准备的小镜子。

  五、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把自己的小镜子拿出来对着自己照照看看看见了什么。

  2、基本环节:幼儿看完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如:老师也拿着镜子说,咦!我也看见了!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这是?幼儿回答,教师教幼儿鼻子的汉语正确发音。以此类推教幼儿认识五官的正确发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藏摸摸的游戏。如先把教师的眼睛蒙上,摸摸某个小朋友的五官,摸到什么就用汉语说出正确的发音。之后请个别小朋友玩此游戏。

  教师拿出自制五官请幼儿玩贴五官游戏。

  读教学挂图上的五官一至两遍。

  3、结束环节:看幼儿用书,让幼儿自己认识认读五官。

  4、延伸环节:请幼儿回家后用汉语说说自己的五官给爸爸妈妈听。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插入些律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律动聚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维语水*,更好的幼儿进行沟通。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8)

——五上《搭石》的教学设计3篇

五上《搭石》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生字新词,练习书写左中右结构的生字“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具体句子体会文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从而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课《搭石》。齐读课题。

  2、这是山间潺潺而流小溪中的一排搭石,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自此:课文都已经预习过了,看这些词语都会读吗?

  2、出示词语:谴责懒惰俗语伏下身子

  (1)指名认读。

  (2)“谴责”一词比较陌生,能说说什么意思?(渗透到句子中理解)

  (3)齐读。

  3、出示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指名认读。

  (2)理解“人影绰绰”和“清波漾漾”。

  4、指导书写“衡”字。

  (1)观察字形。在书写左中右结构的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板书,学生练写两遍。

  5、把词语放回文中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指名说什么搭石。

  (2)齐读写搭石的句子。

  (3)没有搭石,乡亲们怎样过小溪的?

  (4)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细读感悟,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过渡:在作者刘章爷爷的眼中,搭石不仅家乡人民的一种渡水方式,它还是一道风景。

  1、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课文哪一段给你留下美的印象?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到能让人感受到美的句子,画下来读读,用心体会其中的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乡亲们踏石而出,踏石而归,竟然走出了一道风景。他们怎么走搭石的呢?

  紧走搭石慢过桥

  (1)你怎么理解“紧”字?

  (2)为什么这样走?感受乡亲们的心中有他人和相互配合。

  (3)这是一道需要用心体会的风景,请大家用心去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5、课文还有那些地方写了这种看不见的美呢?默读2、4自然段,看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画出来读一读,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种美?

  A、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7)回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B、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句子,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这种谦让、敬老的情景偶尔发生的吗?你从哪里读出的?

  (3)“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人们把什么看作理所当然的事?

  (4)请男同学一起来感受美。

  四、深化理解,总结升华。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齐读。

  2、课文读到这里,文章字里行间那一幅幅或美丽、或感人的画面一定定格在你的脑海中,此时此刻,你认为作者是在赞美什么?仅仅是搭石吗?

  3、再次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4、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带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走向今后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必做: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选做: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

  写写自己发现的*凡事物中的美。

五上《搭石》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搭石教学设计。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当代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那一块又一块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21 搭石)

  2、齐读课题。

  3、理解“搭”,借这个字学习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生词读音。指名读——齐读

  2、轮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汇报交流:

  (1)理解什么是“搭石”及搭石的用处。

  ①用学习“搭”字的方法理解“挽”字。

  ②体会搭石的作用。

  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很辛苦、很麻烦。)

  (2)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方便、美……)

  三、品读体验,感悟文本:

  1、找找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家一句话,教案《搭石教学设计》。(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学习2——4自然段,体会表现美的语句。

  (1)默读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生预设:

  (A)“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说说你的感受,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① 理解“协调有序”,体会音乐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② 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画面美。

  a、理解“绰”

  用刚才理解词语的方法去理解“绰”字。

  b、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一想,再说一说。

  c、指导朗读词语: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边想象画面边齐读。

  d、指导朗读这段话: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师:谁来读?要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几乎每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一遍地走,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③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 一道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①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谦让……)

  ②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 理解“伏”,指名做做“伏”的动作。

  师:(手搭生的肩)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敬老人)

  这份尊敬老人的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b、 理解“理所当然”。

  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因为(指课件文字)——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是啊!人们已经把这件事当成了一种习惯,代代相传。

  (3)快速去课文中找找,在这个村子里,在人们眼中,还有哪些事也是理所当然的?(摆搭石、不抢路……)

  师:事虽小,情却浓。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谦让、淳朴)景美情更美,这能不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吗?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情升华。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但是相信这份美丽会永远存在,因为它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四、总结方法,巩固提升:

  回顾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感情熏陶方面、阅读方法、理解词句方面……)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扩展9)

——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3篇

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五月田野是自然美的化身,是孩子们的乐园。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呀?(如学生不说田野,教师引导:老师的兴趣和大家有点不同,我可喜欢去田野玩耍)板书:田野。你去田野玩耍过吗?你是怎么玩的?(你们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老师真羡慕你们。)

  2、今天有位生活在南方的小朋友,他将带我们一起走进江南五月的田野,去体验一下江南大自然的魅力。板书:五月的田野(课件展示五月的田野的自然景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如江南的五月麦子熟了,随机问我们北方麦子什么时候熟啊,六月,南方的气候比北方早一个月,南方的五月相当于北方的六月)看过刚才的图片,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美丽神奇的田野多么另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田野,去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吧。齐读课题。

  二、新授

  1、打开课本跟老师一起去了解五月的田野,先听老师读。(师伴乐读)

  2、想不想,把这篇文章美美的读一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默读、小声读、同桌读……记住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自读。

  4、来看看同学们对生字的认识情况。一起看大屏幕,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读。“舒服、柔软、削皮、甩开、嫩绿、捧着、篮子、铁锅、喷香、吃饱、乏味、摘下。”

  5、相信同学们不但是认字小能手,也是朗读小能手指名读(谁来读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朗读的快乐)分段朗读,说出你想读的段落。

  6、读了文章,你有什么疑问吗?可以提出来。

  7、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你在五月田野见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画出来。画完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看到的哪些情景,为什么?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五月的田野中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你觉得五月田野是安静的吗?你会听到什么声音呢?(想象田野中的各种声音,体会五月的田野不仅景色美而且充满了欢乐的声音,让静的画面生动起来,有声有色起来。)

  8、江南五月的田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

  9、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光脚走路、吹竹笛、用柳鞭、撵鸭子、赶羊、撒着欢儿跑……)

  10、你对文章的哪句话感兴趣,就大声读一读,指名读,读后评价。

  学生自由说,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在灿烂的阳光下,他们甜甜的笑了,”他们是谁,他们会笑吗?为什么这样写?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此时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光着脚在田埂上走”一部分。你光着脚在田埂上走过吗?什么时候(可能和父母浇地、摸鱼时)你有什么感觉?那该用什么语气读(快乐)就用快乐的语气来体会一下作者光脚走的乐趣(软软的、冷不丁、冒)

  “赶羊、赶鸭”去干什么?从哪句话看出来,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本段文字或是反复诵读,体会“把……吧”的句式,感悟乡野中的孩子们知道家乡的田野中那里草嫩哪里虫肥,体会孩子们是多么的熟悉和热爱家乡的田野。指导学生理解他们的劳动形式都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体会乡野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我们农村除了养羊和鸭还能养什么?你们是怎么对待这些小动物的?仿照课文中的样子说一说。

  把( ),那里( )

  把( ),那里( )

  撒着欢儿的跑,就是尽情的跑,无拘无束的跑。

  你认为什么样的饭菜是喷香的?当你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你希望吃上一顿什么饭菜呢?(学生们充分发言,发散思维的训练,和文中孩子们的想法形成对比)如果现在出现一锅米饭和一盘冒着热气的豆荚,你也会像田野中的孩子们一样大口大豆的吃么?想像一下你会怎么吃这顿饭?

  为什么田野中的孩子们对已过如此简单的米饭和一盘如此普通的豆角都吃得那么香呢?(引导学生从饭菜是自己做的,劳动了半天肚子饿了,农村孩子对饭菜的要求不高等方面体会孩子们的纯朴和对生活的热爱。)

  吃饱了就想休息了,如果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大地当床,蓝天当被,那多美啊!枕着麦子的金黄,闻着豆角的清香,玩耍了一天劳动了一天的孩子们在田野中甜甜的睡着啦,想象一下,睡梦中的他们会梦到什么呢?(放音乐,学生想象,充分的发言)。那就让我们闭上眼,在美丽的田野中那些孩子们一同来梦想田野的美,梦想田野中游戏劳动的快乐吧!(师配乐读最后一段,学生闭着眼听)

  三、小结

  江南五月的田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充分发言)

  是啊,五月的田野像一位美丽而温柔的母亲,在她的怀里有金黄的麦浪,有豆角的清香,更有孩子们自由撒欢儿的欢声笑语,他们像一个个田野中的小精灵在田野妈妈的怀抱里尽情的玩耍,快乐的劳动,幸福的成长,因为他们,五月的田野,才越发的生机勃勃,诗意盎然!如果,你也站在五月的田野,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句:“噢,黄的是麦子,青的是豆荚!”体会“!”的作用,以及诗歌的韵律,感悟这句话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四、感悟全文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老师此时已被这美景陶醉了,恨不得今年五一假就去看一看,体味一下那独有的江南情趣,你呢?

  五、作业

  江南五月的田野真美,我们北方五月的田野也很美,模仿本课某一两段来写一段话,写一写北方五月的田野,然后写在小笔头上。

  板书: 17、五月的田野

  黄的…… 青的……———————— (美)

  光脚 吹竹笛 做柳鞭 撵鸭子

  (乐)

  赶羊群 撒欢跑 割青草 自己做饭……

  黄的是…… 青的是……!—————— (爱)

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家乡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丽迷人的五月、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喜爱。文章写景又写人,景与人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让我们了解到了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3、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最近你仔细观察校园了吗?是不是校园变得更美丽了?花开了许多,树的叶子也变得更绿了,能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吗?对呀,春天已经到了,我们一起到树林里听听鸟叫,到小河边摸摸小鱼,到田野上赛几趟跑,捉几次谜藏,好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田野(板书:五月的田野)

  二、初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按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确,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试着组成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标记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忙碌、削皮、鞭子、撒欢、咕咕叫、铁锅、喷香。

  在认读生词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两个多音字及“撒欢”一词的意思。

  2、提问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并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对“田埂”“竹管”等词不理解,教师可做简单解释。

  3、检查读课文。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五月的田野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4、(学生带来交流感觉)谁来说一说?(快乐、高兴)

  5、细细地读读课文,把课文里带给你这种感觉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写出勾画标志)。

  四、品析课文

  1、导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几句话写出了快乐?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①“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如果把它换成“麦子是黄的,豆荚是青的”你们觉得怎样?

  生分析:“黄黄的、青青的”是写颜色特别好看,同时,说明作者很喜欢这里的景色,心情很好。

  ②“它们甜甜地笑了”是指谁笑了?为什么笑呢?

  生分析:表面上是写麦子和豆荚的快乐,实际上是写乡下孩子们的快乐。

  (3)带着

  这种感受读读。

  2、导读3—4自然段。

  (1)大声读课文

  (2)快乐是从哪几句中体现出来的?

  ①“五月的风暖暖的,油光光的泥土软软的……冒出来,真舒服。” 问:课文中怎么描写泥土的?你以前有过这种感受吗?谁能读出这种感受?

  ②“折一根柔软的柳条……在田野上撒着欢地跑。

  问:你从哪儿读出高兴的?你有过这么高兴的时候吗?

  自己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一句。

  ③“喷香的饭菜比什么都可口”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分析:因为是自己做出来的;因为孩子们太累了;因为孩子们心情很好……

  (3)读三四自然段谁给大家读读三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五月的田野在你的脑海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播放音乐)

  学生交流。

  (4)小结:是啊,在家乡的田野上,无论是赶羊、撵鸭,还是摘豆角、做饭,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3、师有感情地读第五段,要求学生配合。

  问: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

  五、联系实际进行扩展

  五月的田野真美呀!孩子们玩的真开心。我们家乡的五月,麦子虽然没有成熟,但别有一番风味。想不想看看我们家乡的五月是什么样的。(出示本地五月景色的"图片,配音乐)播放完问: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家乡的风景太美了)

  课堂小结:五一长假就要到了,一定要让你的爸爸、妈妈带着你到我们家乡的景点去看一看。大家不要忘了,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老子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3篇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1 《老子》五章教学设计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