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10-19 11: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7篇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 目录 学习贯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端稳粮食饭碗心得体会 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端稳中国“饭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7篇

篇一: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端稳粮食饭碗心得体会

 学习 2022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端稳中国“饭碗”、攥紧致富“钥匙”、保护生态“金山”)

 学习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落实粮食节约行动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端稳粮食饭碗心得体会

 2 月 22 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 19 个中央一号文件。回头看,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如何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永远都是各界关注的热题。

 “仓廪实,天下安”。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今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仅关系到亿万百姓的基本民生保障,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目标推进也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生产,面积是支撑。稳定了面积,就能稳定粮食供给能力,稳住粮农的心。目前,国内多地明确要求为耕地筑起政策保护屏障,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在千方百计保障面积的同时,各地还把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从用好土地出让收入、用足新增耕地收益,到推动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债券、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更上新的台阶。

 藏粮于地,尤须藏粮于技,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正发生着根本转

 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插上更多科技翅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随之不断提高。各地如火如荼的春耕备耕进程中,无人机、自动化、物联网等农业“黑科技”大量进入田间,而作为盐碱地大国,我国近年也积极推动盐碱地改良利用,通过扩大可垦面积挖掘粮食种植潜能。农业发展涌动着蓬勃活力,更为粮食丰产、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端稳饭碗,事在人为。让种粮农民有钱赚、有奔头,是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法宝”,如何应对疫情、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提高粮农抵御风险能力,是长期要答好的课题。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主产省和所有产粮大县……为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的高昂热情,确保家家户户丰年有丰收,我国不断制定完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进一步稳定种粮收益预期,保持粮农的信心动力。

 粮食安全,人人有责。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民以食为天,需要社会各界围绕“土地不留空、季节不留闲、栽种不留缝、补贴不留洞”的要求,广泛重视、守岗尽责、形成合力,将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在各种风险挑战下始终守护粮食种植的产能和质量,居安思危端稳端牢中国粮食饭碗。

 学习 2022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端稳中国“饭碗”、攥紧致富“钥匙”、保护生态“金山”)

 近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 21 世纪以来第 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底线任务和重点工作,推动实现“两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现“田间地头”里的“升级发展”,不仅对国家的发展稳定具有深远意义,更展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浓浓“山海情”。

 “民以食为天”,端稳中国“饭碗”,感悟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任何时候,初级粮食产品都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根本的“命脉”。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情形下单方面地依赖粮食进口无疑是“甘为鱼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越是复杂的局面就越要练好“基本功”,把中国人的“粮袋子”牢牢系住,是事关国家稳定的底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一心一意搞产量,通过稳定耕地面积、鼓励研发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农村种地挑上“金扁担”,让科技“飞”到“田间地头”,从源头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底线。

 “村喜禾花实”,攥紧致富“钥匙”,感悟产业之间的暖心关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让乡村农民腰包“鼓”起来,就不能仅仅盯着已有的“一亩三分田”,而要“广开源”,向现代产业问“药方”。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村农民致富的主动性,积极同他们的各种需求对接,在基本设施建设“下乡”的基础上,一方面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为农民产业致富提供“高附加值”的路子;另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实际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更多选择”的保障,让兴旺产业为乡村振兴开好路,起好头。

 “人不负青山”,保护生态“金山”,感悟山水之间的远见卓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并不意味着以环境换发展,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最终是“饮鸩止渴”,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保护居民自己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乡村振兴背后那一点“生态绿”,结合地方实际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循环产业,不仅保护好“绿水青山”,更能利用好“绿水青山”,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之路。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乡村振兴的背后,是对土地上的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规划。领会“田间地头”的“山海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知行合一,化理解为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习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落实粮食节约行动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问题,关乎民生大计、国家发展之根本,是国家发展历来最重视的问题之一。但谈及粮食安全,我们往往想到的是“18 亿亩耕地红线”被触碰,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欠收,科技不足造成的粮食低产,以及全球供应链出现的粮食危机,等等,这些也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始终关注,丝毫不可忽视。但《意见》特别提出粮食节约、节粮减损、反对食物浪费的问题,同样振聋发聩,告诫全社会,节粮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粮食安全必须念好“节”字经。

 要“节”之有道,就是要在环节上抓节俭。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化流通安全,畅通粮食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有粮运不出去、老百姓手中有粮卖不了也是问题。所以,流通是粮食安全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节粮也是如此,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必须畅通,必须保障有力,让粮食丰产丰收,又能够颗粒入仓、粒粒成金,成为餐桌上的美味,鼓起农民群众的腰包。力争减少各个环节的粮食损耗,这就是最好的节粮。

 要“节”之有理,就是要在宣传上倡节俭。“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这是幼儿园孩子都会背的诗句,也说明了节粮宣传的重要性。节约粮食,关键是要增强公民的节俭意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节粮宣传教育,就是要让人人懂得节约粮食的深刻道理、浪费粮食的危害,让人人以节粮为荣、浪费粮食为耻,养成节约一米一粒的自觉。

 要“节”之有法,就是要在制度上保节俭。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把事关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也必须厉行节约,并以法律制度来保证节约粮食。如这两年倡导的“光盘行动”就是很好的举措,在各酒店、公共食堂都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已经深入人心。不仅在“舌尖上”,在粮食管理各个环节上,各管理单位、饮食单位,都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严格的规章来制止形形色色的粮食浪费行为,确保节俭粮食。

 要“节”之有责,就是要在社会上兴节俭。节约粮食、人人有责,必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节粮有责,重在从家庭做起,要传承良好家风,重在树社会新风,党员干部要模范带头,坚决杜绝在吃喝上搞攀比和铺张浪费。

 人人皆知,我国是一个 1 4 亿人口的大国,每人节约一粒粮食都很重要。人人还要懂得,我国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实现乡村振兴、全民共富,粮食的作用依然不可少,人人都是节俭粮食的责任者。

篇二: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

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讲话精神 心得体会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 14 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农业和粮食丰收,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 1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

 候都是真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这次在吉林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秋粮要争取有好的收成;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确保粮食安全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为新时代做好粮食工作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政策指导推动,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六连丰”。2019 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 13277亿斤,连续 5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水平以上,稻谷、小麦自给率超过 100%,玉米自给率多年稳定在 95%以上。特别是

 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到 2856 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 24.2 亿斤;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 470 万亩,扭转了连续 7 年下滑态势。粮食连年丰收,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而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稳定。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支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19 年人均粮食占有量 474.9 公斤,连续多年超过人均 400 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目前,全国小麦、稻谷库存量大体相当于全国居民一年的消费量,谷物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 17%—18%安全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9.2%,粮食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提高到 96%以上,粮食单产达到 381.3 公斤,比 1978年提高了 1.2 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0%,划定 9 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 1 亿亩大豆生产保护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 10 亿亩,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今年即将建成 8 亿亩“一季千斤、两季吨粮”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

 田。粮食支持保护水平不断提升。把扶持粮食生产作为强农惠农政策的重点,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结构持续优化。农业补贴主要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粮食作物倾斜,对小麦、水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大豆实行生产者补贴,对产粮大县实施奖励政策,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二、毫不松懈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小康之年粮食再获丰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事关稳民心、提信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今年秋粮播种面积稳定在 12.8 亿亩,目前长势良好,再夺丰收有基础,但还要过洪涝灾害、夏伏旱、“寒露风”、早霜、病虫害等多个关口。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秋粮要争取有好的收成”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抗灾夺丰收等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 1.3 万亿斤。

 (一)抓好科学防灾减灾。今年我国南方地区严重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农业灾情重于常年。全国防汛已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加强监测预警,强化技术指导服务,重点防范洪涝台风、夏伏旱、早霜等灾害。指导洪涝灾区因地制宜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二)抓好早稻抢收晚稻抢插。现在正是早稻收获和晚稻栽插的重要时期。目前受洪涝影响,仍有部分田块积水严重,造成早稻收获受阻,影响晚稻适期栽插。要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积极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时抢收早稻、晾晒烘干,确保颗粒归仓;抢农时、抢季节加快晚稻栽插,应插尽插、适期栽插,确保晚稻种植面积稳定。引导南方地区扩大秋玉米等晚秋作物种植,有条件的地方多留蓄再生稻,种足种满、不留秋闲田。

 (三)抓好秋粮田间管理。技术能否到位,是秋粮增产的关键。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方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秋粮生产一线,指导农民因地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东北地区以“抢积温、促早熟”为重点,加快在田作物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夏玉米和中晚稻主产区搞好肥水管理,构建合理群体。

 (四)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当前影响秋粮生产的主要是三大迁飞害虫,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威胁较大,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对水稻影响较大。要发挥好草地贪夜蛾防控 4 条阻击带作用,重点落实黄河防控阻截布防任务,努力确保黄淮

 海和东北地区玉米安全。强化南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区域联防联控和统防统治,提早落实东北稻瘟病预防措施。继续做好沙漠蝗、黄脊竹蝗入侵防范,坚决遏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三、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食品消费升级,粮食需求相当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粮食生产供给又面临耕地和水资源硬约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国外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未来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供给保障能力,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底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一)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发挥好责任制考核导向作用,较真碰硬开展考核,确保各省份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也要保持应有自给率,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增强粮食供给调控能力。

 (二)加强耕地保护建设。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住中华民族的“铁饭碗”。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力度,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行动,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三)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攻克粮食生产“卡脖子”技术,培育推广一批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促进产学研用企深度融合,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建设一批农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构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体系,依靠科技减灾增产。

 (四)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

 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有效形式,将广大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五)着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骨干引领作用,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饲用玉米和优质水稻、强筋弱筋小麦等紧缺、优质、绿色品种供给。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科学规划布局专用品种基地和加工产业集群,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六)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加大保险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让农民务农种粮不亏本、有钱挣。加快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补力度,让粮食主产区抓粮得实惠。推动研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篇三: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

新时代下的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挑战和对策

 粮食安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粮食供需状况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1974 年 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此后,FAO 督促各国采取政策措施加强各自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的内涵不断延伸和充实[1]。1996 年 FAO 在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对粮食安全的概念作了更新:只有当所有人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一表述沿用至今。虽然关于粮食安全的最新表述既包括了食物的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又包括了食物的供给能力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但长期以来,对粮食安全的传统理解仍多在于满足人们的食物需要。尤其在我国,由于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饥饿问题始终是困扰民众和统治者的心头之患,也是屡屡引发社会动乱和政权更替的肇祸之源,因此“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更是深深地铭刻于民族的记忆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的促进粮食生产,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

  体上实现小康[2]。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新时代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涉粮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粮食消费规模的持续增长,由此,我国的粮食安全已超越充饥果腹乃至温饱层面上的意义,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意义,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推动意义,对涉粮产业安全的保障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稳定意义,将更加凸显。而目前对于粮食安全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仅仅保障“有饭吃”的传统思维和低限要求,明显滞后于新时代的新要求。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国际粮价走低的背景下,国内粮食进口剧增,我国粮食供给出现了“假性过剩”现象①。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对国内粮食产业发展带来了农民种粮收益下降、粮食库存严重积压、国家财政负担加重等不利影响[3];另一方面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感产生了明显的减压影响,乃至出现了否认国内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及“种粮不如买粮划算”的主张[1]。

 同时,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供需区域格局明显失衡、种粮效益整体下滑、“两个市场”粮食供给体系建设存在明显不足等挑战。基于此,文章在总结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深认识新时代下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意义及面临的新的重大挑战,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探求新形势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对策。

 1.我国粮食安全取得显著成就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取得了瞩目成就,为国泰民安做出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由低到高的巨大提升,以及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小康充裕的巨大跨越。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由低到高的巨大提升 (1)粮食产量实现大幅增长。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生产 水 平 较 为 低 下 , 1949 年 全 国 粮 食 单 产 水 平 仅 有1029.3kg/hm2,总产量仅为 1.1 亿 t。到 2018 年,我国粮食单产水平达 5625.0kg/hm2,比 1949 年增长 4.46 倍;粮食总产量达到 6.6 亿 t,比 1949 年增长 4.81 倍。利用与国际统计口径一致的谷物产量做比较,可以看到,我国谷物总产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2018 年我国谷物总产量为6.1 亿 t,比 1961 年增长 5.70 倍;同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为29.63 亿 t,比 1961 年增长 2.37 倍;同期我国谷物总产量增长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3.14 倍。此外,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谷物主要品种单产水平也有大幅提高。1961 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平均单产水平分别为 2043.4kg/hm2、557.8kg/hm2和 1184.2kg/hm2,除稻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9.31%外,小麦和玉米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 48.77%和 39.03%;2018 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达到了 7026.6kg/hm2、5416.2kg/hm2 和 6104.3kg/hm2,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高50.18%、58.13%和 3.05% (图 1)。

 (2)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动员和组织农民开展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改革开放后,随着财力状况的逐步好转,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建设,尤其是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及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2018 年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到 6800 亿 hm2,比 1952 年增长2.4 倍;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 4267 亿 hm2。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3)农业科技取得巨大进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业科技基本上是从零起步。70 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教育事业发展和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粮食等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8 年我国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10 亿 kW,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

 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小康充裕的巨大跨越 (1)1949—2007 年依靠高度自给成功解决温饱问题。旧中国由于农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有 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遇有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地[4]。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人均粮食生产占有量仅有 208.9kg。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自力更生,不断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使粮食供给能力持续增长,逐步扭转了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

  局面,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成功地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1983 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首次超过 360kg 的温饱线,此后一直到 2007 年,粮食自给率均保持在 95%以上,粮食人均生产占有量绝大多数年份稳定在 360kg 以上的温饱需求水平上。这一时期,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因粮食严重短缺,畜牧业发展缓慢,城乡居民的肉蛋奶类食品消费水平极为低下。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国内肉蛋奶类食品的供给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07 年我国肉、蛋、奶人均生产占有量分别达到 52.1kg、19.20kg 和 22.4kg,比改革开放初期分别增长 3.78 倍、5.97 倍和 21.40 倍。

 (2)2008 年以来的小康水平阶段粮食供给充裕且粮价平稳。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从温饱不足发展为总体小康。2008 年以来,根据总体小康水平下粮食需求持续增长而资源承载力不足的新特点,我国一方面继续提高国内生产能力,一方面适度扩大进口规模,增加粮食供给。2008—2018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 30.5%,粮食单产水平增长 18.19%,粮食生产人均占有量增长 23.27%;粮食年净进口量由之前最高年份不足2500 万 t,逐步扩大到 1 亿 t 以上,累计净进口量达到 9.4 亿t,相当于同期国内粮食总产量的 13.94%;粮食年供给总量(国内产量+净进口量)相继突破 6 亿 t 和 7 亿 t 两个整数关口,2015 年以来稳定在 7.7 亿 t 左右,粮食供给人均占有量由之前最高年份的 420kg,增加至 550kg 以上。这期间,我

  国粮食自给率虽然由之前的 95%以上大幅下降至 85%左右,但是粮食始终供给充裕,价格稳定,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状态[5-6]。而且,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供给质量明显提升,肉蛋奶等粮食转化品供给持续增长,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提档升级的需求。

 2.新时代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我国人口众多但水土资源禀赋短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粮食安全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具有极其突出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的放松”。面对 2020 年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粮食流通受阻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应功不可没”。就传统意义来讲,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 14 亿人口“有饭吃”的重要使命,而伴随着中国特色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涉粮产业的持续发展,必将带动粮食消费规模的持续增长,国家粮食安全对保障“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实现的时代意义愈加凸显,尤其是对于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对于保障涉粮产业安全及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支撑意义。

 粮食安全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基础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基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国情,基于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对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和表述,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2]。

 不断提高营养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是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仅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的历史性转变,而且正在向“吃得好”迈进,但同时,我国人民在生活水平改善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城乡之间不平衡。2018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①人均肉、蛋、奶和水产品消费量依次为 41.0kg、10.8kg、16.5kg和 14.3kg,农村依次为 35.5kg、8.4kg、6.9kg 和 7.8kg,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肉、蛋、奶品和水产品消费量比城镇分别低13.9%、22.2%、58.2%和 45.5%;而且在肉类消费中,对于价格较高的牛、羊肉,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量仅为城镇居民家庭的 40.7%和66.7%。

 (2)地区之间不平衡。2018 年我国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平均为 38.5kg,其中,人均肉类消费量在 40kg 以上的有9 个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湖南、安徽、浙江、海南、重庆、四川、广西;而人均肉类消费量在 30kg 以下的有 10 个

  地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吉林、山东、青海、宁夏和青海。

 (3)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之间不平衡。2018 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的低收入户仅为 6440.5 元,20%的中等偏下户为 1.43605 万元,分别比中等收入户低 1.67484 万元和 8828.4 元,比高收入户低 6.41990 万元和 5.62795 万元。虽然居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没有按收入分组统计数据,但就总体而言,我国肉、蛋、奶和水产品消费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这些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村低收入群体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4)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目前我国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与人民生活改善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虽然不同国家消费习惯和偏好的差异对畜产品消费存在影响,但我国因购买力决定的畜产品人均消费量仍明显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根据 FAO 统计数据,目前美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 120kg 左右,比我国高近一倍;欧盟人均肉类消费量在 87kg 左右,比我国高 30%以上;我国目前人均奶类消费量比世界人均 90kg左右的消费水平低近 2/3。

 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我国从 2020 年到 21 世纪中叶的发展蓝图: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届时人民生活更为富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 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可以肯定,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进程中,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缩小,乃至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肉、蛋、奶类食品的消费量必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仅以现有乡村人口达到 2018 年城镇居民人均肉、蛋、奶消费量计,我国一年就需增加肉类消费量 366.6 万 t、蛋类消费量 135.4 万 t、奶类消费量 541.4万 t。按现有畜产品消费结构与各类畜产品耗粮系数,每年就需增加粮食消费量 1523.7 万 t(表 1),相当于需要将现有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10%以上。同时,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迈进,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将不断缩小;伴随着这一进程,我国居民肉、蛋、奶类食品的消费不仅在数量上将有较大增加,而在质量上也将有明显提升。如果没有国家的粮食安全做保障,要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缺乏基本的物质基础支撑。

 2.2 粮食安全是涉粮产业安全及劳动力就业和收入保障的重要基础支撑目前,我国以粮食为原料的涉粮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不仅是关系人民饭碗中的饭足不足、好不好的问题,也关系到涉粮企业中就业人员“饭碗”和收入稳不稳的问题。

 (1)粮食产业。我国已经形成了从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销售完整而且庞大的粮食产业体系。

 2018 年除了 4 亿多种粮农民外,我国还有收储、加工等

  粮食行业企业共计 4.8127 万个,从业人员多达 186.3 万人②。

 (2)畜牧养殖业。2018 年全国牧业总产值由 1978 年的209.3 亿元增加到 2.86974 万亿元,增长 137.11 倍;其在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比由 1978 年的 15.0%增加到25.27%,上升 10.27 个百分点。我国已成为世界肉、蛋、奶生产大国,2018 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 8624.6 万 t,奶类总产量为 3176.8 万 t,禽蛋总产量为 3128.3 万 t①。2018 年底,全国有种畜...

篇四: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 案心得体会

 & 贯彻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心得体会 (二篇)

 学习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简称《意见》 )

 指出, “坚持节约优先, 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 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

 ” 食为政首, 谷为民命。

 粮食安全问题, 关乎民生大计、 国家发展之根本, 是国家发展历来最重视的问题之一。

 但谈及粮食安全, 我们往往想到的是“18 亿亩耕地红线”被触碰, 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欠收,科技不足造成的粮食低产, 以及全球供应链出现的粮食危机, 等等,这些也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始终关注, 丝毫不可忽视。

 但《意见》 特别提出粮食节约、 节粮减损、 反对食物浪费的问题, 同样振聋发聩, 告诫全社会, 节粮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 粮食安全必须念好“节”字经。

  要“节”

 之有道,

 就是要在环节上抓节俭。

 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强化流通安全, 畅通粮食产

 购储加销各个环节, 有粮运不出去、 老百姓手中有粮卖不了也是问题。

 所以, 流通是粮食安全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节粮也是如此, 产购储加销各个环节必须畅通, 必须保障有力, 让粮食丰产丰收, 又能够颗粒入仓、 粒粒成金,成为餐桌上的美味, 鼓起农民群众的腰包。

 力争减少各个环节的粮食损耗, 这就是最好的节粮。

 要“节”

 之有理,

 。

 就是要在宣传上倡节俭。“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这是幼儿园孩子都会背的诗句, 也说明了节粮宣传的重要性。

 节约粮食, 关键是要增强公民的节俭意识。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

 ”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 勤俭节约, 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加强节粮宣传教育, 就是要让人人懂得节约粮食的深刻道理、 浪费粮食的危害, 让人人以节粮为荣、 浪费粮食为耻,养成节约一米一粒的自觉。

 要“节”

 之有法,

 就是要在制度上保节俭。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决定了必须把事关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 也必须厉行节约, 并以法律制度来保证节约粮食。

 如这两年倡导的“光盘行动” 就是很好的举措, 在各酒店、 公共食堂都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已经深入人心。

 不仅在“舌尖上” , 在粮食管理各个环节上, 各管理单 位、 饮食单位, 都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以严格的规章来制止形形色色的粮食浪费行为, 确保节俭粮食。

 要“节”

 之有责,

 就是要在社会上兴节俭。

 节约粮食、 人人有责, 必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节粮有责, 重在从家庭做起, 要传承良好家风, 重在树社会新风, 党员干部要模范带头, 坚决杜绝在吃喝上搞攀比和铺张浪费。

 人人皆知, 我国是一个 14 亿人口 的大国, 每人节约一粒粮食都很重要。

 人人还要懂得, 我国虽取得了 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实现乡村振兴、 全民共富, 粮食的作用依然不可少, 人人都是节俭粮食的责任者。

  贯彻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心得体会 (二篇)

  篇一

 11 月 1 日, 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

 《方案》 聚焦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 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 , 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奋进百年征程的路上,“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李绅低吟“粒粒皆辛苦” ; 毛泽东提倡“深挖洞, 广积粮” ; 邓小平用通俗的语言强

 调: “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 只要人民吃饱肚子, 一切就好办了 ” 。

 作为有责任心的中国人, 应当积极响应节粮减损的粮食安全战略, 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

 推行粮食安全战略, 就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 大国和耕地资源短缺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需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 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要发扬我国民间藏粮的优良传统, 充分发挥老百姓粮食安全的主体作用,加强粮食生产、 储备、 流通三大能力建设,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强大的防护网。

 推行粮食安全战略, 要提升我国农作物的种植培育水平, 系统化标准化处理粮食生产到加工再到存储各环节, 强化科技减损, 切实减少粮食生产的技术性损耗。

 要坚持走依靠科技、 提高单产的内涵式道路。

 要进一步完善节粮减损制度体系、 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 形成常态长效治理机制, 引导节约粮食、 反对浪费的风尚得到全面培育和深 度发展。

 推行粮食安全战略, 要加强组织领导, 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坚持党政同责。

 此外, 要探索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方法, 建立粮食损失浪费评价标准, 研究建立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 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

 “五谷者, 万民之命, 国之重宝” 。

 保障粮食安全、 促进节粮减损,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大家积极行动起来, 既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藏粮于民” 的开源战略上下功夫, 也在“小份菜” “小份饭” “光盘行动” 的节流战略上做文章, 真正做到“克勤克俭” “戒奢以俭” 。

  篇二

 近日, 中办、 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部署的重要举措。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这首《悯农》 , 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脱口 而出、 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的唐诗。

 学校的老师们用这首诗教育了 我们的父辈, 教育了我们,现在还在教育我们的孩子。

 它帮助每一位中国人从小就树立了“节约粮食光荣, 浪费粮食可耻” 的道德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我国在粮食生产、 流通、 加工、 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 餐桌上的浪费尤为惊人, 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 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

 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教育系统粮食节约工作,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教育系统粮食节约的行动指南, 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行动, 2020 年专门出台 了《“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 行动方案》 , 对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作出部署。

 提高政治站位, 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

 深刻把握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制止餐饮浪费不仅关乎社会风尚和传统美德,更关乎粮食安全,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统一到党中央、 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 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 自觉把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教育广大大中小学生争做抵制浪费、 爱粮节粮的践行者, 传承美德、 弘扬新风的推动者。

 加强宣传引导, 推动大中小学幼儿园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尚。加强舆论宣传, 指导大中小幼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各种渠道、 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爱惜粮食” “反对浪费” “节约用餐” 等理念, 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 行有示范; 针对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宣传引导和社会实践, 教育青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深化示 范引领, 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在教育系统上上下下、 方方面面树立文明用餐、 节约光荣、 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

 教育广大学生破除“讲排场、 比阔

 气” 等陋习。

 积极倡导崇尚节俭、 科学饮食、 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 让崇尚节约的风尚进校园、 进食堂, 进头脑, 让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成为教育系统的广泛共识。

 把节约粮食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党建活动、 团学活动、 少先队活动、 班会活动中, 强化反对浪费、 倡导节俭的专题教育。加强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等健康知识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用餐。

 持续开展粮食安全国情教育和中华美德、 优良传统教育, 将节约粮食要求写入大中小学生《学生守则》 《日常行为规 范》 等规章制度中, 从小培育爱惜粮食意识, 增强纪律约束。

 探索将节约粮食纳入学生评优评先条件, 开展节约粮食表彰活动, 激励学生争做节约粮食的先进标兵。

 加强家校合作、 强化家庭教育, 充分发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 结合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组织学生体验农业生产艰辛, 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 爱惜粮食的情感认同。

  构建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

 强化现场管理, 将学校食堂打造成为节约粮食的思想教育阵地。

 通过在显著位置悬挂、 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 摆放提示牌、 播放公益广告等方式,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增强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积极营造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校园新风尚。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 在食物 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 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对存在严重浪费行为的学生联合学工、 院系加强教育管理。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不定期邀请学生参观后厨, 了解食堂的内部管理和加工流程, 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 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劳动、 节约粮食的美好品德。

 细化食品采购、 储存、 加工等环节的制度建设, 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浪费。

 合理做好原材料计划, 减少库存, 杜绝腐烂变质,注意加工过程中的节约, 充分做好原材料的使用。

 加强对用餐人数的分析和预估, 实施动态管理, 做到按用餐人数配餐。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加强检查评估, 构建测评约束机制。

 把学校整体开展“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 工作情况纳入“文明校园” 创建评测标准。

 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和餐饮浪费举报投诉机制, 及时劝导制止攀比摆阔、 奢靡浪费等不良风气, 对陋习不改、造成餐饮浪费严重的现象依法依规及时制止。

 建立并完善刚性的制度约束、 严格的制度执行、 有力的监督检查、 严厉的教育惩戒等各项工作机制, 大力整治“舌尖上的浪费” 。

篇五: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

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中国的经济和粮食安全一直以来就备受世界的关注。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事关国民生计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事关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的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粮食的生产,把提高粮食产量作为目标。我国的粮食产量从 1950 年的 13213 万吨增加到2020 年的 66949 万吨(13390 亿斤),实现了我国粮食从供给不足到供给达到基本平衡的改变,推动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虽然我国粮食产业目前的发展比较稳定,但粮食安全的风险依然存在。

 2020 年澳洲的大火已经烧了四个月,之后非洲的蝗灾也开始肆虐,最重要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的侵袭,在各种不可抗力的影响下,国际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受疫情的严重影响,国际上有部分国家(地区)陆续发布了粮食出口的禁令,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这次病毒疫情或许将会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此次的疫情背景对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为中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风险防范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粮食安全概述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粮食安全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的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自身的膳食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1] (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020 年 10 月 16 日是第 40 个世界粮食日,10 月 12 日-18 日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自从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促进我国粮食安全作为建设和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粮食安全观念,而且从根本上确立了我国粮食产业的新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安全战略,“饭碗论”“红线论”等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战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粮食安全为促进我国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也为推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 粮食安全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基础是人民,而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因此我们想要实现国家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保证粮食产业的安全。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保证自己先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因此,粮食安全同时也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的一样,“中国有 14 亿左右的人要吃饭,吃饭才能生存,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能稳住。”[3]因此,粮食安全是我们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使我们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只有粮食安全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才真正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国家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任何生产都必须要讲究以人为本,

 所以,注重粮食安全更是在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和理念,粮食安全的发展才是我国国家富强的保障,这一点毋庸置疑。[4] 三、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 70 多年的时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中间有很多的波折,但是,粮食产业的发展还是总体向好,那现阶段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呢?在阅读了相关文献之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粮食生产核心区不断北移 经有关数据调查,2018 年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 58.2%,总产量约占全国的 58.4%,其中,粮食产量同比上升比较快的有我国的吉林省、河南省、xx 省、黑龙江省,这几个省的产量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将近一倍,为全国粮食供给提供了基础。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耕地面积缩小,而北方地区还是以传统的农耕产业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方粮食生产的发展。[5] (二)粮食进口数量增加,且增幅较大 据我国海关统计,2017 年粮食进口 24571 斤,为我国粮食进口创造历史新高,而在 2017 年之后,两市进口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价格不占优势,相较于国外的机器生产,国内的粮食生产大多还是以半机器化为主,高生产成本决定了高价格。[6] (三)粮食生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红利不断减少,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因此,在被迫或者是主动的选择下,资本开始代替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的农业机械化耕种水平的提高。截至 2018 年,我国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 98783.35 万千瓦,且各种农作物的机播比例稳步上升,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粮食生产已经从传统耕作方式转向现代机械化生产的阶段。[7] 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率是 35%-40%,远超国际粮农组织普遍认为的 17%-18%的粮食安全标准。不过我国的粮食储备压力较大,我国部分地区的粮仓已经处于超负荷运作的状态。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粮食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相关的变化和调整也存在极不明朗的情况,对我国经济和粮食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总之,我国粮食产业目前还可以说是处于安全的,但在产业安全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正在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 (一)外资价格垄断的风险 我国农业产品进口规模较大,且对外依存程度较高,这也就导致了一旦国外供给出现问题,就会对粮食产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 2019 年的中美贸易发生重大冲突,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大部分商品提高关税,其中就包括许多的粮食产品,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以大豆为例,2017 年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超过 86%,且占进口规模和量 95%以上的的三个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阿根廷。假设巴西,美国,阿根廷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对大豆的价格进行哄抬,进行价格垄断,那么在短时期内寻找第二个能够供应如此大规模的大豆的供应商是非常

 不容易的,且在寻找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有可能选择被动接受这个价格,那么我国大豆进口的成本就会上升,从而大豆在我国国内进行销售的价格也会相应的有所增加,一种粮食产品价格的增加,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多种粮食进口供应国家联合起来进行价格垄断,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外资价格垄断成为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首要风险。[8] (二)粮食进口禁运的风险 粮食是全球五大干散货之一,在国际间的贸易中,粮食运用的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运,但是我国现有的海运通道安全保障能力不足,自给能力较弱,海运能力总体来说还比较弱,且对全球主要的港口和运输通道掌握不够,在这些原因影响下就会导致粮食运输的安全保障压力增大,甚至会增加粮食运输的成本。相关研究表明,在粮食运输过程中至少会通过一处海上关键通道,如果在通过海上关键运输通道的过程中遇到了该港口所属国的阻拦,也就是对我国进口粮食进行禁运,那么就相当于切断了我国进口粮食的供给,这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是非常不利的。[9]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许多国家因为疫情封国,不再进行粮食的出口。其次从非洲来的蝗灾侵略了大部分的产粮国家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粮食产粮下降,自己国家也可能面临粮食危机,出口粮食对他们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从今年看,我国面临的粮食禁运的风险大大增加。

 (三)“双挤压”的风险 在我国,随着我国土地租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还有在我国的

 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用药、农用地膜、化肥、农业机械等投入越来越多,粮食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都直接造成了我国粮食成本的增加。为保护粮农的的收益,我国设立最低量是保护价格,此后逐渐形成了内外粮食价格严重倒挂的现象。曾经就有人民日报的记者调研相关资料指出,越南、韩国含碎 5%大米国际出口价格折算后约为 350 美元/吨,泰国含碎 5%大米国际出口价格约为 372 美元/吨,折算后的含碎大米价格分别约为 1.2 元/斤和 1.1 元/斤,这和我国国内稻米的价格基本不相上下。[10] “双挤压”风险,一部分原因是国内的土地基本上是散户经营,投入生产要素多且生产要素价格偏高,成本的管理意识相对缺乏,及时了解粮食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市场谈判能力较低。还有承租关系不稳定,大户不能长期投入和产出等等。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国内粮食成本急剧升高,甚至高于进口粮食的价格,造成双挤压风险。[11] (四)浪费现象严重 粮食浪费的重灾区是各地城市餐饮行业,特别是宾馆、酒店、餐馆等场所,浪费行为处处可见。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餐饮业一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 800 万吨和 300 万吨。前者相当于 2000 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 1500 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

 如果避免无谓浪费,我国每年至少可减少 1000 多万吨的大豆进口。[12]此外,在学校食堂、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餐厅,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甚至个人和家庭不易觉察的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可低估,这一种浪费属于“细水长流”型,在不知不觉中把粮食浪费了。例如,城镇居民随意倒掉

 剩余饭菜、采购太多导致过期发霉后抛弃做垃圾处理等,浪费量十分惊人。[13] 五、我国防范粮食安全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在对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本文也从政府、企业、种粮主体、体制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相对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健全现代农业生物科技自主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推动粮食的大机械生产。

 [14]对培育粮食种子的企业增加投入,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进粮食种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优质的粮食品种,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助推粮食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2.利用国际市场,适度进口 我国是人口大国,国内的粮食很难满足人口的需要和消费,所以进口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保证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进口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避免因进口过多而失去国内粮食生产的独立性。选择多个国家进口同一种产品,分散进口有利于我们进口安全,同时也能避免出口国坐地起价。也可以多批次进口,避免国际上粮食大亨抬高粮价。[15] (二)企业方面 1.加强粮食新品种的研发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人民从“吃的饱”向“吃的好”“吃得健康”转变。但是在种子这方面,虽然有政策扶持,但还是存在以产量为主,质量不足的现象,虽说袁隆平院士为我们的水稻带来了高产量,但是高端优质大米还是靠进口,因此,必须加大粮食优质种子的研发。

 2.积极参与农业期货市场 我国的农业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利用金融行业稳固自己在国际粮食市场的地位,增强企业抵御国际粮食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针对不同的市场状况,粮食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农业期货交易策略,在提高企业自身期货市场交易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增强我国企业进口粮食的议价能力。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积极进入粮食农业期货市场,壮大自己,争取国际粮食定价的话语权,保护我国进口粮食价格处于一个有利地位。[16] (三)种粮主体方面 1.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土地面积广阔,但是相应的,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不可利用土地所占面积较广,这就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少,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土地所导致的耕地退化、沙化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作为种粮主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合理利用自己所有的土地资源,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并提高土地利用率[17]。

 2.加强科技投入,进行规模化生产

 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家富强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粮食安全方面更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达到规模化生产、利益化生产的目的。种粮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规模的包地,购买大机械,进行规模化的种植。

 3.增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意识 通过完善粮食种植和生产的质量和标准体系管理,明确投入品的生产使用标准,规范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标准。深入开展和宣传科普教育,定时参加各种粮食培育课程,增加种粮主体的科学种粮知识,强化种粮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

 (四)建立强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然而,民众更担心“一阵风”“一呼隆”过去后,一切照旧。因此,“崇俭抑奢”必须采取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强化持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

 1.改革公务制度,把“公款”关进制度的“保险箱”中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利剑,首先要直指“公款消费”。还有与公款消费行为相伴的各种其它现象。因此,必须改革公务制度,把“公款”关进制度的“保险箱”中,铲除挥霍浪费和诱发腐败的温床。依据法规制度,对于违反党纪国法、肆意挥霍公款者,不仅要给予党纪国法的严惩,还要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

 2.完善餐饮业考核监管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奖罚分明 迄今,粮食和食物浪费的重要场所在宾馆、餐厅、休闲等餐饮业。无疑,

 在这个行业必须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崇俭抑奢的文明经商之风,提倡分餐制、自助餐,对因用餐多取而造成浪费的人要加倍罚款。对此,同样要制定完备的考核监管制度,对于饮食质量、食物安全、环...

篇六: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调节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为我们抓好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涉粮问题监督执纪的重要性,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是党中央着眼粮食安全作出的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推动专项整治,确保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根治,取得持久性成效。

 二是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要持续加大对党委政府落实粮食购销主体责任、业务主管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国有粮食企业落实政策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力度,将前一阶段督导发现问题进行交办,督促相关单位迅速行动、立即整改,进一步夯实责任、传导压力。

 三是要严肃执纪问责。要坚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紧盯粮食购销重点环节,集中排查人、财、物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及在监督管理方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四是要坚持标本兼治。按照“三不”一体推进要求,既盯住粮食购销领域面上的问题,又找出制度障碍和机制梗阻,推动有关部门深

 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形成用制度管权、管粮、管人的长效机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粮食安全的背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

 近年来,世界粮食危机频繁爆发。一方面,粮食危机造成了世界各国出现了大量营养不良人口和饥饿人口。粮食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粮食供需矛盾不断激化,粮食生产、分配、消费的全球范围内不平衡问题一直在加剧。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农业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外农业投资,将自己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农业生产理念,及美式快餐文化灌输给世界各国,通过自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地位,确定了在全球农业市场的优势地位,打开了其他国家的农业市场门户,控制了它们的农业生产,使自己处于世界农业的垄断地位。随着中国农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以及来自美国粮食战略和美式快餐文化不断实施的各种压力,未来中国将不可避免的逐步开发市场,外商投资力度加大,国内市场将面临激烈竞争,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将不断加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为粮储人,准确认识美国粮食战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就能更全面更深入的领会和把握中国粮食安全战略。

 一、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

 粮食一直是美国实施外交政策的武器之一。20 世纪初开始,美国的粮食战略就贯穿于美国经济全球霸权形成的整个过程。一是推动农贸“全球化”。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其经过高额补贴的商品粮,低价在全球范围内倾销,使得其他国家(特别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基本无利可图。近年来,它们操控了选种、耕种面积、产量、储存、运输、定价等所有环节,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定价权。壮大了美国农业跨国公司,当前,世界十大农副产品跨国公司有 6 家是美国的,进一步扩大了垄断优势,成了粮食贸易规则制定者。二是推广膳食“美国化”。在美国产业资本的宣传和其他国家的盲目学习下,美国的食物系统被塑造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系统。自给自足的很多国家的本地化食品体系瓦解,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也近乎绝迹,美国成功的打造了全球性廉价的农业生产体系和食物系统,最终形成了中心外围型的依附性农业生产和食品消费体系。这种单一食物系统的推行,改变了与美国进行农产品贸易的国家人民的饮食习惯,使得这些国家的食物系统在市场化和食物消费结构方面趋同于美国,最终受制于美国。

 二、美国粮食战略实施对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影响 “只要掌握了粮食就能控制对手”。美国通过将美式快餐、农业技术以及全球贸易自由化引入中国,其粮食战略正在全方位、多角度的改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以实现对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甚至对中国农业产业的控制。

 当前,我国居民的现代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早已习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膳食习惯正在朝着便捷、快速、省时、简易的方向发

 展。美式快餐文化也被称为速食文化,其在饮食过程中极为节约时间的特点迎合了中国居民缩减就餐时间、简化就餐程序的需求,受到新兴消费群体的欢迎。显著变化就是粮食和蔬菜消费下降,肉类消费增加,脂肪消费剧增。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比如过度肥胖、慢性疾病、成瘾性、智商降低等健康问题,饮食类疾病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膳食结构改变带来的农产品进口加剧、受制于人问题,中国传统膳食文化逐渐消亡问题等等。

 三、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作为粮储人,我们既要清醒的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农业发达国家企图影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继而控制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阴险企图,又要坚定信心,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粮食安全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局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的监管好辖区中央储备粮,为中国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学习《加快推动国家粮食 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感想体会范文(3)

 通过学习 xx 局长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章,我们认识到在加快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粮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和重要部署,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全国粮食储备数量充足,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市场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同时,要求我们居安思危、安不忘危,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在健全国家法律制度体系中,要更加重视推动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9 年 x 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勾画了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粮食储备安全制度框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组织起草《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和加快推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性更加凸显,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们要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厘清承储主体职能定位,压实承储企业主体责任和各方监管责任;创新储备管理,确保国家储备粮数量实、质量好、调得动、用得上;推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协同发展,更好调节稳定市场、服务宏观调控、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

 在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要更加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制度政策的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要完善制度政策,强化监管实效,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权威性,管好“天下粮仓”。

 我们作为一名储备职工,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国家局党组“两决定一意见”和“五句话”总体要求,加快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确保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两不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篇七: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平安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参考范文(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平安的重要论述,从粮食平安、耕地疼惜、粮食生产储备调整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国家粮食平安的新战略,为我们抓好粮食平安工作供应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充分生疏开展涉粮问题监督执纪的重要性,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是党中心着眼粮食平安作出的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推动专项整治,确保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根治,取得长期性成效。

 二是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要持续加大对党委政府落实粮食购销主体责任、业务主管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国有粮食企业落实政策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力度,将前一阶段督导发觉问题进行交办,督促相关单位快速行动、马上整改,进一步夯实责任、传导压力。

 三是要严峻

 执纪问责。要坚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紧盯粮食购销重点环节,集中排查人、财、物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及在监督管理方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做到发觉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例准时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四是要坚持标本兼治。依据“三不”一体推动要求,既盯住粮食购销领域面上的问题,又找出制度障碍和机制梗阻,推动有关部门深

 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形成用制度管权、管粮、管人的长效机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粮食平安的背后》读书心得体会参考参考范文(2)

 近年来,世界粮食危机频繁爆发。一方面,粮食危机造成了世界各国毁灭了大量养分不良人口和饥饿人口。粮食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粮食供需冲突不断激化,粮食生产、支配、消费的全球范围内不平衡问题始终在加剧。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农业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外农业投资,将自己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农业生产理念,及美式快餐文化灌输给世界各国,通过自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地位,确定了在全球农业市场的优势地位,打开了其他国家的农业市场门户,把握了它们的农业生产,使自己处于世界农业的垄断地位。随着中国农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推动,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以及来自美国粮食战略和美式快餐文化不断实施的各种压力,将来中国将不行避开的逐步开发市场,外商投资力度加大,国内市场将面临激烈竞争,对中国粮食平安的影响将不断加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始终把粮食平安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为粮储人,精确

  生疏美国粮食战略及对我国粮食平安的影响,就能更全面更深化的领悟和把握中国粮食平安战略。

 一、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

 粮食始终是美国实施外交政策的武器之一。20 世纪初开头,美国的粮食战略就贯穿于美国经济全球霸权形成的整个过程。一是推动农贸“全球化”。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其经过高额补贴的商品粮,低价在全球范围内倾销,使得其他国家(特殊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宽敞进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基本无利可图。近年来,它们操控了选种、耕种面积、产量、储存、运输、定价等全部环节,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定价权。壮大了美国农业跨国公司,当前,世界十大农副产品跨国公司有 6 家是美国的,进一步扩大了垄断优势,成了粮食贸易规章制定者。二是推广膳食“美国化”。在美国产业资本的宣扬和其他国家的盲目学习下,美国的食物系统被塑造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系统。自给自足的很多国家的本地化食品体系瓦解,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也近乎绝迹,美国成功的打造了全球性廉价的农业生产体系和食物系统,最终形成了中心外围型的依附性农业生产和食品消费体系。这种单一食物系统的推行,转变了与美国进行农产品贸易的国家人民的饮食习惯,使得这些国家的食物系统在市场化和食物消费结构方面趋同于美国,最终受制于美国。

 二、美国粮食战略实施对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影响 “只要把握了粮食就能把握对手”。美国通过将美式快餐、农业技术以及全球贸易自由化引入中国,其粮食战略正在全方位、多角度的转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以实现对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甚至对中国农业产业的把握。

 当前,我国居民的现代生活节奏渐渐加快,人们早已习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膳食习惯正在朝着便捷、快速、省时、简易的方向进展。

 美式快餐文化也被称为速食文化,其在饮食过程中极为节省时间的特点迎合了中国居民缩减就餐时间、简化就餐程序的需求,受到新兴消费群体的欢迎。显著变化就是粮食和蔬菜消费下降,肉类消费增加,脂肪消费剧增。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比如过度肥胖、慢性疾病、成瘾性、智商降低等健康问题,饮食类疾病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膳食结构转变带来的农产品进口加剧、受制于人问题,中国传统膳食文化渐渐消亡问题等等。

 三、对粮食平安的生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始终把粮食平安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确定平安”的新粮食平安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平安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平安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疼惜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力量不断增加,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应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进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 粮食平安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平安保障更加有力。

 作为粮储人,我们既要糊涂的生疏到以美国为首的农业发达国家企图影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继而把握我国农业产业进展的阴险企图,又要坚决信念,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关于粮食平安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局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的监管好辖区中心储备粮,为中国的粮食平安贡献力量。

 学习《加快推动国家粮食 平安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感想体会参考参考范文(3)

 通过学习 xx 局长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粮食平安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的文章,我们生疏到在加快推动国家粮食平安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粮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平安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确定平安”的新粮食平安观,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和重要部署,引领推动了粮食平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全国粮食储备数量充分,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市场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同时,要求我们居安思危、安不忘危,保持战略定力、增加忧患意识,从保障国家平安高度,不断增加粮食平安保障力量,坚决扛稳粮食平安重任。

 在健全国家法律制度体系中,要更加重视推动粮食平安保障立法,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21 年 x 月,中心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平安管理的若干意见》,勾画了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粮食储备平安制度框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组织起草《粮食储备平安管理条例》和加快推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完善国家粮食平安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保障国家粮食平安重要性更加凸显,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平安的“压舱石”。我们要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厘清承储主体职能定位,压实承储企业主体责任和各方监管责任;创

 新储备管理,确保国家储备粮数量实、质量好、调得动、用得上;推动中心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协同进展,更好调整稳定市场、服务宏观调控、应对突发大事和提升国家平安力量。

 在推动国家粮食平安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中,要更加重视国家粮食平安保障制度政策的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要完善制度政策,强化监管实效,不断增加执行力和权威性,管好“天下粮仓”。

 我们作为一名储备职工,必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加“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据国家局党组“两一意见”和“五句话”总体要求,加快推动国家粮食平安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岗位,静静奉献,确保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两不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供应有力保证。

推荐访问: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心得体会 国策 心得体会 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