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正文

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10篇

时间:2022-10-19 1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10篇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ang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10篇

篇一: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ISSN 1001-6597,CN 45-1066/C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搬迁移民社会融入:从生活“解放”到空间“再生产”——以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例 作者:

 谢治菊,许文朔 收稿日期:

 2022-04-15 网络首发日期:

 2022-04-21 引用格式:

 谢治菊,许文朔.搬迁移民社会融入:从生活“解放”到空间“再生产”——以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例[J/OL].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5.1066.C.20220420.1424.002.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1 搬迁移民社会融入:从生活“解放”到空间“再生产” ——以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例

 谢治菊1 ,许文朔 2

 (1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2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易地搬迁移民兼具“农民”与“市民”的特征,身份的双重性与搬迁方式的多元性使其社会融入问题更突出、过程更复杂、内容更为广泛,因此,研究其社会融入问题更为迫切。易地搬迁让农户移居到“穿越式”空间,使其生计方式发生转变、交往方式得以延伸、管理方式产生变化,彻底实现了生活的“解放”。不过,搬迁后,农户也面临可持续生计保障难、社会关系网络重塑难、常规化治理资源不足等困境,产生“悬浮式”身份认同。由此,应从个体培育、家庭导引、社区协同和社会支持层面构建志智双扶长效机制,全方位激发搬迁农户的内生动力;应通过夯实经济基础、强化社区认同、重塑社区文化、加速社区融合等手段,实现搬迁农户经济空间、心理空间、服务空间、资源空间的“再生产”。

 [关键词]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生活政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D669

 易地扶贫搬迁意在帮助改善生态恶劣地区的贫困状态,帮助群众断贫穷根、铺致富路。但在实施过程中,多种问题不断浮现,比较突出的是群众搬迁后原有关系网络断裂、熟人社会瓦解、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角身份色转换困难。若不及时解决,将引发搬迁农户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区隔,使搬迁农户的行为在新环境中受到约束,进而负面影响其环境适应性与社会接纳性,加深隔阂程度。故而,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关系网络重建、生产生活转型、身份认同重塑,是保证搬迁农户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稳得住”的前提。根据 Cameron Crawford 的观点,能够在社区中得到一定的文化关怀,在社会中获得可持续经济回馈、在社区治理中得到政治尊重,在所居住的环境中构建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交际网络,是社会融入的重要前提。[1]138 以此为据,搬迁农户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稳定生活安居乐业的基础,是要消除搬迁农户与新环境之间的隔阂,通过二者之间的磨合,实现其社会融入。

 一、多维度阐释:

 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缘起

 我国的移民搬迁较早可追溯到 1983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出台“以川济山,山川互济”

  [收稿日期]2022-04-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认知科学与贫困治理研究”(21FZZB017)

 [作者简介]谢治菊(1978-),女,重庆合川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许文朔(1996-),女,黑龙江绥化人,浙江工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究。

 网络首发时间:2022-04-21 07:34:37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5.1066.C.20220420.1424.002.html

  2 扶贫开发政策,这被认为是我国易地搬迁的雏形。

 [2] 1986 年,姚炳华提出因生态问题而整体搬迁的水库移民的注意事项与解决措施[3] ,这被视为国内生态移民提出的起点,后续的以解决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为目标的宁夏地区的移民搬迁也是一种生态移民。[4] 2015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是新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的战略规划与行动纲领,当时计划搬迁的 1000 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于 2020 年 12 月完成。2020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等 13 部委印发的《2020 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 6 大方面 25 条举措来解决搬迁农户的后续发展问题。2021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至此,易地搬迁工作已形成了一套经过历史检验的比较成熟的政策体系,且实施成效显著,截止 2020 年 12 月,全国已经完成 1200 万人的搬迁,建成集中安置区 3.5 万个,让 73.7%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使搬迁贫困家庭中有劳动力家庭就业比例达到 94.1%。[5] 上千万人的动迁,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复杂浩大工程,关乎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深度变革。正所谓“移民外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迁移过程,而是原有生产体系、社会秩序、社会网络被破坏之后的艰难适应过程”[6]69 。

 因此,贫困户“搬得出”,只是做好了搬迁的前半篇文章;只有贫困户搬迁后能“稳得住、可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才算有成效。尤其是,如果移民没有从心理、经济、文化上融入搬迁后的生活,这就不算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变,失败的结局似乎不可避免。[7]135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影响移民社会融入的主要因素,大致分为心理融入、经济融入和文化融入。

 一是关于搬迁移民心理融入的研究。心理融入是搬迁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Small 等人指出,移民即意味着与原有的生活环境相分离,失去了原有的生活关系,同时也失去了原生活环境下建立的社会网络以及原社会环境的支持。在新环境下,由于有新威胁和各种潜在的可能性,移民可能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以及其他因素的压力,有可能这些压力会使得新环境下的移民患上心理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这种由于社会环境的转变而产生的无所适从的心理问题对移民的社会融入有较大影响。[8] Hurtado 认为,心理因素,是对群里适应中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在新环境与新社交群体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心理是较为困难的,移民原有社会环境的特征塑造了符合原环境的个人心理特征,将心理特征构建与社会适应联系起来,对研究移民社会融入有重要意义。[9] 社会心理特征对移民新环境融入有较大的影响,心理特征的浮动,对外界新事物的接纳程度与心情起伏直接影响到社会适应程度。Beiser 等人提出相似的观点,他认为,由于可能较多受到一些负面情感障碍,移民只有进行消除其心理

  3 隔阂的社会参与,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环境。[10] 对于如何以心理为路径使移民更好地进行社会融入,王春光等人指出,心理融入过程应当以新社会关系网络的建设为基础,积极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11] 这说明,解决移民社会融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持久问题,应当被持续关注。

 二是关于搬迁移民经济 融入的 研究 。搬迁移民在新环境下得以持续生活的基础是生产劳动力与新环境的适应,所以经济因素对于移民搬迁社会融入起决定性作用。尽管有实证研究显示搬迁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得以降低[12] ,但受搬迁后续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就业推荐与其意愿有偏差、就业培训针对性不强、社会服务供给不足的影响[13] ,以及移民原有的经济空间流失、社会空间断裂、制度空间改变的制约[14] ,移民的生计水平整体需要提升,其典型表现是“生计资源减少、生计能力下降、生计融入困难”[11] 。根据已有研究,如果易地搬迁移民的生产劳动力不能与新环境相适应,或生产生活方式与迁入地不相符,将会出现移民反迁和移民陷入贫困的情况,容易产生资源陌生化、经济不稳定,收入农村化、消费城市化等多种经济问题[15] 。可见,移民经济生产的发展或重构,是移民安置的重要保障,也是移民生活水品提高的重要基础。

 三是 关于 搬迁移民文化融入的研究。文化因素是移民社会适应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也是探索移民社会融入路径的最好着力点。陆芳萍指出,国际移民理论认为,由于移民的迁移,生活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别较大,会出现群体分割的现象。[16]34 方静文认为,移民的“移”,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移动,更重要的是承载着文化意义的环境迁移。所发生的文化碰撞不及时解决会影响移民生活。[17] 他提出,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地理移动,而是文化遭遇的过程。关于移民社会融入的文化融入路径,1984 年,学者 Hurh 提出了文化融入的黏着性,并以文化黏着为视角对美国的韩国移民文化融入进行研究。Schmitz 认为,移民中有更多人将适应社会与文化整合作为文化融入策略,移民进入新环境后,以将故乡文化与新文化相融合作为开启新生活的开篇之题,在多元社会中进行两种文化的融合更有利于移民的社会融入。这意味着,只有搬迁移民在文化上认同了自己身份的变化,才是真正的在新环境中实现了社会融入。[18]

 从现有研究可知,社会融入的适用对象主要是移民群体,包括跨文化移民、工程移民、生态移民、三峡移民、搬迁移民等,由此构成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都已比较成熟,也有较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大规模探讨,受搬迁本身的影响研究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比较成熟的工程移民、生态移民社会融入研究,能够为其提供宝贵的经验与科学的参考,因此,现有研究对本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和启发,也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与不足:一是研究对象主要聚焦工程移民、生态移民的社会融入,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研究较少;

  4 二是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搬迁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和社会适应,深入探讨其社会融入的成果不足;三是研究理论主要是社会融入理论,结合生活政治理论进行研究的成果缺乏,这为本文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

 为深入了解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问题,2018 年 1 月—2022 年 2 月,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集体座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西部地区 G 省、Y 省、Q 省 30 多个搬迁社区进行了实证调查,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 275 份[19] 、深度访谈记录 90 多个,由此积累的一手研究素材是本文论据的重要来源。

 二、穿越式空间: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环境变革

 社会融入可以被理解为更为积极的生活状态,代表着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契合程度加深。社会融入也为个体参与新环境新生活提供了更多机会,解决了个体在新环境中被动、陌生、排斥、困惑的状态,驱动其拥有积极、主动、关怀、团结的生活方式。对于搬迁移民而言,社会融入意义更为显著,具体表现在:一是搬迁移民身份具有双重性,兼具“农民”与“市民”的特征,他们原生活状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院内半亩良田养一屋人口、衣食住行相对简单,教育医疗水平相对低下,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大部分人主要靠低保。就此而论,他们是需要被持续帮扶的脱贫人口。他们易地而居的原因,是脱离“山水难育人”的贫困之地,搬迁到宜居便利地区,走上致富之路。就此而言,他们是一群刚刚“挪了穷窝”的农户。二是搬迁过程具有多元性。易地扶贫搬迁是一场整体性、群体性、系统性搬迁,搬迁农户面临的是由内而外截然不同的新环境。搬迁农户若在新环境下融入困难,会导致其“稳不住”,引发部分搬迁农户回迁,进而导致这一群体返贫。再加上,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身份特征不同于一般社区居民,其需求较为复杂,诉求较为广泛,但搬迁农户性质相似,少数回迁行为会产生辐射示范效应,波及大多数搬迁农户。身份的双重性与搬迁方式的多元性使得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问题更突出、过程更复杂、内容更为广泛,因此,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社会融入问题更为迫切。

 易地扶贫搬迁阻断了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对生态脆弱或生态恶劣区域居民生活方式进行了重构,从而为提升人口素质、提升居民人口福利、改变居民落后生产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作为解决区域性、整体性贫困的一大举措,易地扶贫搬迁的脱贫逻辑在于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空间,搬离生态脆弱地区,进而实现脱贫致富,即脱离空间贫困陷阱。当然,易地扶贫搬迁工...

篇二: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新时代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学习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讲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继续教育的决策部署,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规范、健康、有序发展,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全面规范、提高质量”为主线,对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推动形成办学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完善、办学行为规范、监管措施有效、保障机制健全的新格局。

 第一部分:《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和过程

 普通高校是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普通高校通过举办函授、业余、脱产、网络等形式学历继续教育,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辐射全社会,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还存在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制度标准不够完善、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不能很好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进入新时代,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愈发迫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乘势而上、加强改革,推动由规模扩张向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变。

 我们组织力量赴10个省市77所高校实地调研、走访座谈,面向全国高校、用人单位开展问卷调查,累计回收问卷近2万份,形成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有关情况调研报告。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聚焦突出问题、分析根本原因,提出系统性的改革措施。文件制定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积极吸收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有关单位的意见建议,做到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第二部分:《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和举措

 《意见》分为六个部分,共22条: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按照“系统谋划、分类指导,育人为本、提高质量,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数字赋能、精准治理”的原则,形成办学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完善、办学行为规范、监管措施有效、保障机制健全的新格局。

 第二至五部分是主要任务,聚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办学体系、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要求、规范和加强

 办学管理、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举措。

 第六部分是组织实施,主要就加强党的领导、压实各方责任、加强经费保障、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要求,并作出工作部署。

 《实施意见》对普通高校举办什么样的学历继续教育、如何办好学历继续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明确办学定位。要求普通高校遵循“聚焦特色、控制规模、保证质量”等原则,举办与学校定位、特色相适应的学历继续教育。要将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强化公益属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二是优化办学形式。明确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为“非脱产”,主办高校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等,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教学。已注册入学的函授、业余、网络教育学生按原政策执行。

 三是推进分类发展。支持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结合高水平学科专业举办“少而优、小而精”的学历继续教育。支持地方高校重点举办“服务地方、办学规范、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学历继续教育。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面向一线从业人员,举办服务“知识更新、技术提升”的学历继续教育。

 四是严格办学基本要求。列明普通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所需师资、场所、设备、资源、经费、制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将其作为核定办学资质、确定招生计划上限、监测办学质量、评价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五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组织实施、校外

 教学点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教学各环节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同时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等要求。

 第三部分:《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部署

 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高等继续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我们主要将从三个方面推动《意见》的贯彻落实。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办好学历继续教育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框架中去认识、谋划,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推动。要加强组织领导,第一时间传达到位,迅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确保准确理解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要求。

 二要强化落实落地,突显改革实效。《实施意见》方向明确、内涵丰富,既有宏观指导,又有具体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区改革实施工作方案,加强对本地高校的指导。各有关高校要根据文件要求,全面深化学历继续教育改革,找准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细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一抓到底。

 三要推动示范引领,形成良好氛围。推动各地各高校在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数字化转型、社会服务、学术研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同时,加大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成果、发展成就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引领和辐射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第四部分:《指导意见》的全文和附件内容

 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快速发展,为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和教育公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办学定位不够明确、制度标准不够完善、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不能很好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继续教育的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继续教育规律、适应在职学习特点,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加强内涵建设,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要,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基本原则。系统谋划,分类指导。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事业发展,引导不同类型的办学主体明确各自办学定位,形成各有所长、

 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育人为本,提高质量。坚守教育初心,落实教育教学要求,规范教学组织实施,强化过程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强化能力。加强办学条件对办学规模的约束作用,增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办学能力,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数字赋能,精准治理。充分发挥继续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优势,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办学和管理智慧化水平。

 3. 主要目标。建立健全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服务体系,形成办学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完善、办学行为规范、监管措施有效、保障机制健全的新格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源供给更加丰富,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和社会认可度大幅增强,为学习者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服务。

 二、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办学体系 4. 明确办学定位。举办学历继续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主办高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遵循聚焦特色、控制规模、保证质量的原则,举办相应学历继续教育。主办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历继续教育作为落实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要强化学历继续教育的公益属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下达经济考核指标,确保办学质量与学校的品牌声誉相统一。

 5. 优化办学形式。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为“非脱产”,主办高校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等,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教学。普通高等学

 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统一通过成人高考入学,统一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统一最低修业年限,统一毕业证书。已注册入学的函授、业余、网络教育学生按原政策执行。

 6. 推进分类发展。主办高校要依据自身办学定位、特色优势,科学确立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支持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结合高水平学科专业举办“少而优、小而精”的学历继续教育,办出示范、引领发展。支持地方高校重点举办“服务地方、办学规范、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学历继续教育。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需求,重点面向一线从业人员,举办服务“知识更新、技术提升”的学历继续教育。

 三、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要求 7.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办高校要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各方面,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开齐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推进体现继续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8. 规范教学组织实施。主办高校应重视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线上教学和线下面授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严格落实课程教学、实验实训、考勤、作业、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答辩及审核等环节要求。探索通过实践作业、情境测试、技能认证等方式科学评价学生能力水平。要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创造条件增加学

 生入校学习、活动的时间和频次。原则上应集中举办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

 9.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主办高校要按照成人认知规律、职业发展需要、学科专业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实际开展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学生特点,合理确定线上线下学时比例,线下面授教学(含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20%。鼓励通过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注重学习体验。

 10.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办高校要加强专兼职结合的学历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足配好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主讲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比例不低于1∶200,辅导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比例不低于1∶100,管理人员数与在籍学生数比例不低于1∶200;要将聘任的兼职教师、辅导教师统一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和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主办高校返聘本校优秀退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教学。主办高校要将在职教师承担本校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四、规范和加强办学管理 11. 严格办学基本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基本要求(见附件1),并将其作为核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资质、确定招生计划上限、监测办学质量、评价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办学基本要求中的指标将逐步纳入教育统计。教育部将分专业类制订高等学历继

 续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各地、各主办高校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指南》(见附件2),进一步明确目标规格,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实施。

 12. 加强教材建设管理。各地、各主办高校要按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要求,压实管理职责,完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材管理体制,加强教材规划,提升编写质量,严格审核把关、规范教材选用,增强教材育人功能。主办高校党委对本校学历继续教育教材工作负总责,学校教材选用委员会具体负责学历继续教育教材的选用工作。鼓励有关单位开发适应学习者在职学习需要、深度广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满足交互式学习要求的高质量教材。要强化支持保障,加大对优秀学历继续教育教材的支持力度。

 13. 规范校外教学点管理。各地、各主办高校要认真落实《关于严格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条件和程序,控制布点数量和范围,加强办学监管和质量监测。各地可通过政策引导、项目等形式,鼓励有条件的主办高校通过校本部集中面授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非脱产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

 14. 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主办高校要健全学历继续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每年进行教育质量自我评估总结,发布教育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采取随机抽查、质量监测、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本地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进行常态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教育部将本专科学历继续教育分别纳入本科教育教学评估、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等工作范围,并视情况开展专项评估...

篇三: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21 / 07闭幕不久的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 向全省上下发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动员令,进一步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先行的昂扬斗志。

 省发展改革委承担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召开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明确示范区建设的年度目标、 重点任务以及相关工作机制, 标志着示范区建设具体工作实施的大幕全面拉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率先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对于浙江而言,解决三大差距的重中之重是山区 26县。2020 年山区 26县 GDP 总 量 为 6238 亿 元 , 仅 占 全 省 的9.65% ;人均 GDP 为 61363 元,仅为全省人均的 61.3% 、全国人均的 85.2% ;仍有 9 个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山区 26 县既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亟需补强之处, 也是巨大潜力所在。

 通过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形成合力,统筹资源加大“输血”力度,推动山区 26 县加快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努力把推进山区 26 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一、以“两大行动”为重点,高质量发展山区实体经济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

 一是做强“一县一业”。

 按照“小切口、大牵引”的思路,精准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创新编制“一县一策”发展举措,支持做强“一县一业”。

 推进山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2.0 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体打造“名品 + 名企 + 名产业 + 名产地”。

 积极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体系,加快推进山区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积极发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激活传统制造业产业发展新动能。

 二是布局新兴产业。依托现有基础,发挥领军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山区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高质量科创主体、高新技术企业。

 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为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聚焦山区 26 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孟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41

 2021 / 07发展水平, 打造 “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推动山区 26 县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医疗康养产业和银发经济。

 三是挖掘历史经典产业。

 结合山区 26 县历史文化挖掘和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建设, 大幅提升历史经典产业品牌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通过平台和项目双推进、科技和人才双突破、市场和品牌双拓展, 推动有条件的历史经典产业规模化发展。

 促进历史经典产业与文化、旅游、艺术等全方位深度融合,加大保护传承创新力度,加强现代产业工匠队伍培养, 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标志产品。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山区县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山区林下经济。

 培育壮大菌、茶、果、蔬、药材、畜牧、油茶、笋竹和渔业等特色产业,科学发展生态畜牧业,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集群。

 加强涉农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完善山区农产品经营体系, 促进山区农产品经营主体合作联合,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农合联,健全升级山区农产品销售网络。

 二是做强特色旅游业。

 持续提升山区旅游品质,深度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 打响山区全域旅游品牌。

 建设一批康养基地,探索将符合条件的康养机构纳入医保定点。

 大力发展民宿、 农家乐、休闲乡村和农家乐集聚村,探索乡村文化专业化运营。

 深化“百千万”工程,启动打造“景区村 2.0 版”,提升景区城、景区镇建设水平。

 在山区率先启动实施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计划,促进山区旅游品质提升。

 持续推进“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打造“浙宿好礼”和旅游演艺精品。

 三是加强就业创业保障。

 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山区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特色生态产业平台、 山海协作产业园、 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等平台作用,吸纳山区群众就近就业。

 推进大学生创业园、返乡创业基地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多措并举帮扶山区就业困难人员多渠道灵活就业, 升级发展来料加工, 适时调整公益性岗位规模和安置对象范围。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施“新云采消费助农计划”。

 引导龙头企业、农批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在山区 26 县建立生产、加工、物流基地。构建产业平台支撑体系。

 一是深化山海协作工程。

 支持推动山区 26 县对接引进大企业,持续举办央企走进山区 26 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系列活动。

 加快建设山海协作“飞地”,积极推动省级大湾区新区、能级较高的经济强县开发区(园区)平台为山区 26 县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飞地”。

 深化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 推进 9 个山海协作工业产业园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 18 个山海协作文旅产业园提能增效。

 二是构建特色产业平台。

 加快推动山区 26 县依托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择优布局区位条件较好、 周边配套齐全、发展空间充足、城镇功能完善、生态承载能力强的区块, 建设不小于 3 平方公里的特色生态产业平台。三是强化科创平台引领。支持山区 26 县在先进地区布局建设 “科创飞地”,强化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孵化、人才引进等功能。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发挥国家自创区、杭州城西等科创走廊、高新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对山区 26 县辐射带动作用。二、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高水平推进山区治理现代化加快山区数字化改革。

 推进山区县重要应用系统和数据综合集成, 加快打通各类政务信息数据资源。

 梳理一批山区特色的核心业务,谋划一批以党政机关整体智治为中枢,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有机联接山区特色应用场景。

 探索在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场景中对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性■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42

 2021 / 07突破。

 通过深度融合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山区绿色生产力。

 推动山区 26 县率先开展人口集聚趋势数字化分析和要素优化配置数字化分析,为山区 26 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探索构建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集体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成员财产权益联结机制, 探索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产权改革。

 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特色金融产品, 设立有山区特色的金融机构,开展特色金融服务,鼓励对有市场、有订单、 有信用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

 探索建立基于农合联平台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探索市场化推动山区建设新模式,推动设立省属企业主导、地方参与、民企入股的山区建设投融资运营管理平台, 盘活山区土地、山林、房屋等资源要素,实行股份化、市场化、实体化运作,有效扩大山区群众资产性收入。完善 GEP 体系建设。

 探索建立政府维护下的生态资产市场定价制度、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及基于 GEP 核算的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积极优化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逐步提高山区省级以上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建立健全水源地生态协同保护与利用体系,创新开发高附加值涉水产品。

 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打造一批“碳中和” 试点县。

 支持有条件的山区县创建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样板区,设立“两山银行”试点与“两山基金”,培育一批“两山公司” 等市场主体。

 探索发展生态创意经济,鼓励省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赴有条件的山区县设立子公司及第二空间, 形成“两山”转化的新通道。三、以新型城镇建设为抓手,高品质创造山区美好生活提升山区城镇能级。

 优化山区城市空间布局,推进中心城市赋能扩容升级。

 深入实施山区“小县大城、产城融合、组团发展”战略,有序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 支持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县(市)高标准建设中等规模的现代城市。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 提升县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营水平,特色化建设 26 个具有山区风情的宜居宜业宜游县城。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和融入城镇能力,加快县城人口集聚。

 深化美丽城镇建设,实施山区 26 县“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建设新时代“五美”城镇。

 发挥山区26 县的副中心型和特色型城镇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美丽城镇组团式、集群化发展,构建舒适便捷、全域覆盖、层级叠加的镇村生活圈体系,加快把美丽城镇建成多层级、强辐射的区域公共服务中心。

 深化山区城乡融合发展,稳妥推动县域行政区划调整和管理模式优化。

 支持山区走出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镇为节点、 以中心村为补充的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构建 “铁公水空”一体化交通体系,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 3个“1 小时交通圈”。适当提高山区铁路等级,构建内通外联的山区铁路网络,高水平打造高速公路网和内河航运网。

 推进市域公路网和“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推进普通国省道待贯通路段建设和低等级路提升, 推动有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

 谋划布局一批通用机场,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若干直升机起降点,形成空中交通网络。

 健全山区安全美丽水利设施网,促进山区水库增能保安。

 加快推进钱塘江、 瓯江等干支流堤防提标加固和城市防洪达标建设, 实施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和平原高速水路工程, 提高山区防洪减灾能力。

 加快推进山区引调水工程建 (转下页)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43

 2021 / 07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开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定决心,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

 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系统部署。

 全省民政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意见》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一、 浙江民政在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肩负光荣使命艰巨任务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是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依靠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坚决扛起强基兜底赋能职责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再立民政新功□ ○ 浙江省民政厅设, 谋划推进浙西南五大水库连通工程,提高山区水资源配置能力,打造华东水资源重要战略储备地和优质水源涵养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

 加大教育帮扶协作力度, 完善“千校(园)结对”帮扶关系。

 组建“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一对一”帮扶 26 个山区县。

 加大“银龄讲学”计划实施力度,招募退休的优秀教师到山区县任教。

 加强中职教育资源统筹力度,构建山区现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导高校、 科研机构到山区县设立研究院或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优化符合山区特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分层分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实现山区 26 县结对全覆盖。

 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推进县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

 完善适应山区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保基金保障能力,扩大山区参保覆盖面。

 统筹山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梯度救助制度体系。(接上页)■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44

篇四: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月谈》 评论

 2010. 10. 31-2011. 10. 1

 半月谈2010年第20期:

 “十二五” , 改革再攻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如此定位即将开始的下一个五年: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全会强调,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 社会体制改革。

 这意味着, 今后五年仍将成为“改革年”, 并且是“改革攻坚之年”、 “全面改革之年”。

 中央的这一高调宣示, 与胡锦涛、 温家宝等此前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一脉相承, 客观上式对近几年围绕改革问题所产生的诸多争论的回应, 也指明了 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 有助于纠正那些对改革的偏颇甚至错误的认识, 从而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改革共识。

 众所周知, 中国经济社会30多年来得以飞速发展的基本经验, 就是改革开放。

 然而, 进入新世纪以来, 改革遭遇了某种“瓶颈”, 一股怀疑、 动摇乃至否定改革的情绪有所蔓延。

 改革在认知上的这种分歧以及实践中的胶着, 恰恰反映了中国改革大业的艰巨和复杂。

 实际上, 剖析改革进程中引发人们疑虑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它们并非改革本身造成的, 相反, 正是改革不够彻底或者出现偏差所致。

 一方面, 是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真正到位, 尚未建立起完备、 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另一方面, 是政治、 社会、 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不相匹配, 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掣肘因素。

 中央高层对此有着清醒而深刻的体认, 五中全会表示将推进包括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体制在内的全方位改革, 可谓高屋建瓴, 切中要害。

 全会确定的基本经济制度、 行政体制、 财税体制、 金融体制、 资源性产品和要素市场以及社会事业体制等六大改革重点, 更是体现了对“十二五”期间改革路径的精准把握。

 人们在解决温饱滞后, 必然更加关注平等、 公平、 正义。

 推进民生新政的深化, 打破利益分享的瓶颈, 必然引发公民权利保障的强烈诉求。

 加快改革的任务, 更多地指向“社会事业”, 指 向 “公共领域”, 指 向 “公民权益”。

 利益集团化、 利益部门化、 利益地方化, 已成政府治理顽疾。

 权力与资本联手形成的利益集团在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让不少改革成果被吞噬, 使许多改革政策变形, 权钱交易的手段花样不断翻新, 腐败敛财的环节链条不断拉长。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已是当务之急。

 从经济体制改革进发, 于社会体制改革突破, 向政治体制改革深入。

 社会体制改革, 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配套和延伸, 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支持、 承载和奠基。

 十六大以来, 中央陆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战略思想。

 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并强调了四个“更加注重”。

 这些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 顺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因应了内外部环境的最新变化, 呼应了广大民众的诉求和愿望; 而这些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无一不有赖于改革的全面、 纵深推进, 特别是以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政治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改革, 必须坚持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 法治化的改革大方向, 这一点丝毫不能摇摆。

 当前,决定改革整体成效的核心问题, 则是要加大政府自身的改革力度, 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毋庸讳言, 虽然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 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十分完善,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厘清。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垄断了对土地、 信贷、

 能源资源等重要稀缺品的配置权力, 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受到较多行政干预, 资本、 资源的价格总体偏低。在住房、 医疗、 教育等关乎民生的问题上, 之所以在一定时期内激发了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 则是由于有些政府部门将本该由其承担的责任推向了 市场, 导致公共服务产品过度商品化, 甚至以“公司化”的面目直接投身市场, 从中牟取利益。

 校正政府职能的越位、 缺位和错位, 使政府切实转变为更多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基本服务和保障的公共政府, 仍是当下改革攻坚的重中之重。

 政府改革在改革的全局当中,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子活而全盘活的作用。

 当然, 在此过程中需要财税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五中全会论及“十二五”改革时, 使用了 “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这样罕见的词汇, 凸显了改革的紧迫与难度。毫无疑问, 和决心、 勇气一样重要的, 还有驾驭改革的智慧。

 半月 谈2010年第21期:

 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国社会从进入新世纪实现总体小康到“十一五”完美收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已经过半, 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既有的期待已经成为了现实, 新的期待又不断地涌现与提出。

 我们要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努力在“十二五”的发展中去顺应、 实现人民群众的这些新期待。

 具体来说, “十二五”期间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改革深化三个方面。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我们对发展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从“快速发展”到“又快又好”, 再到“又好又快”,到“十二五”我们又改为了“平稳较快”。

 这种变化其实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

 比如, “十二五”发展必须是协调发展, 速度质量效益要协调, 消费投资出口要协调, 一、 二、 三产业要协调, 经济社会文化要协调, 城乡 区域要协调等等。

 又比如, “十二五”发展必须是创新发展, 中国社会不能满足于做世界工厂, 在低端产业打工, 而要通过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转变, 赚到产业微笑曲线高端的钱,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再比如, “十二五”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 要下大力气培育低能耗、 低排放的新兴产业, 下大决心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落后产业,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低碳技术, 让“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工业化成为绿色的工业化。

 还比如, “十二五”发展必须是共享发展, 要更加注重发展的实际效能,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的发展不仅要把高楼大厦盖起来, 还要让人民群众能住进去; 不仅一部分有钱有地位的人能住进来, 广大群众也同样能住进来, 并且住得很好。

 正因为如此,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十二五”发展过程中,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四更加一促进”正是对人民群众科学发展新期待的积极回应。

 ——社会必须是和谐社会。

 由于发展阶段性的客观局限, 这些年来, 我们客观上重视效率多了一些, 关注公平稍弱一些。

 以至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 尽管已经总体上小康了 , 但这小康是低水平的、 不平衡的、 有差距的小康。

 邓小平曾经指出:

 “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 大多数人没有, 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群体之间、 社会成员之间在财富的分配和占有方面不可能是无差别的, 我们要保护在改革发展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财富及其财富的拥有者, 要继续支持并保护靠劳动和创造先富起来的群体, 绝对不能搞

 平均主义, 不能没有条件地进行“劫富济贫”; 但以广大的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 如果不能和没有实现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 就谈不上社会和谐进步。

 我们不能让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太大, 让一些利益群体超常规地获得利益, 而另一些群众生活的改善却赶不上相应的社会发展进步水平。人民群众对此已经表现出强烈的意见。

 在这样的背景下, 社会和谐就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得各个社会阶层与群体都能享有自己可得到的和应该得到的权益与利益, 都能在和谐社会的社会结构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和恰当位置, 整个社会不仅有高的效率, 更有相应的公平正义, 这样才能实现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改革必须是全面改革。

 中国社会这些年来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碰到的障碍, 出现的阻力, 尽管形形色色、 五花八门, 但细究其根底, 无一不是不适宜、 不合理、 不科学的制度体制在作怪。

 这些体制机制制约着人民群众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深化改革、 全面改革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比如, 农民工为中国城市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创业者为城市带来勃勃生机, 可是他们很难分享城市的福利, 因为他们没有户口本。

 传统的户籍制度把他们排斥在城市福利之外的同时, 也损害了城市发展的活力、 潜力与竞争力。

 又比如, 由于缺乏制度体制对经济主体自主平等经营权利的保障, 民营企业家不把脑筋用在企业经营、 产品研发上, 而是“不找市场找市长”。

 凡此种种都表明, 尽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体是发展, 着力点却在改革上, 发展要靠改革发力。

 人民群众希望通过改革一系列与转变发展方式不相适应的制度体制, 改革一系列阻碍科学发展的制度体制, 为过上更加富裕、 更加和谐、 更加文明、 更加有尊严的生活保驾护航。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 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半月 谈2010年第22期: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 社会体制改革, 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 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意义重大而深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体制的不适应性凸显。

 一方面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不适应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同时, 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不适应公共服务公平性和均等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还停留在传统层面, 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要求。

 社会服务业发展滞后, 不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 多样化的需求。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必须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体制改革方面看, 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制度供给不均的问题。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要突破城乡 二元结构局限, 做出全国统一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国民的机会均等, 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

 其中公共财政资金配置最为关键。

 要尽快实现城乡 居民人均财政性义务教育、 基本医疗卫生、 基本社会保障, 以及公共文化体育、 公共安全、 公共环境、 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支出的均等化。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必须下决心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体制

 性问题。

 需要同时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动手, 其中初次分配尤为关键。

 要用3年~5年的时间,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基本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体制机制性问题, 初步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 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有效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到2020年, 要使收入分配关系基本理顺, 覆盖城乡 的普惠制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必须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业,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我们要尽快放宽对社会发展领域的市场准入和投资限制, 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 提供方式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对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举办的社会服务机构, 给予与公共事业机构相同的“国民待遇”, 在设立条件、 资质认定、 登记管理、 税收政策、 土地政策、 信贷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 一视同仁, 同等对待。

 对举办社会养老、 社会救济、 社会互助、 慈善捐助、 就业培训、 扶贫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机构, 要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及税收减免。

 要围绕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这个目的, 按照不同类型公共产品的特点, 加快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创新。

 对于属于公益性范围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 可采取两种改革路径:

 一种是必须由政府直接举办, 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强化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 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另一种是政府不再具体承办, 采取出资方向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 即“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 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总量。

 对于经营性公共服务项目 , 则需要纳入社会服务业范畴, 加快社会化、 市场化改革步伐, 放开市场准入门槛, 让社会服务提供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城乡 户籍改革方面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综合承受能力, 给地方比较充分的自主权。

 要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

 按照常驻地原则, 解决好流动人口的就业、 医疗卫生、 子女就学、 计划生育、 政治参与和权益保护等问题。

 推进城乡 基层自治, 重点加强城乡 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特别要大力发展...

篇五: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势与政策论文 1200 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 1500 字范文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12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范文三篇

 《形势与政策》一书以教育部为基础形势与政策&rdquo 最新的教学点,结合大专院校&ldquo 形势与政策&rdquo 本文在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和国内外热点事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和应对政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 1200 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 1500 字的文章 3 篇 ,欢迎品鉴!

  形势与政策论文 1200 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 1500 字篇 1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和优化形势与政策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全过程。做好教学创新和课外延伸,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国际形势,掌握国家政策,提高分析、理解、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11-0223-02

  一、前言

  形势与政策教学是一种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国际局势和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形势观,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国家在当前形势

 下,制定相应政策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1]。

  2014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该文件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016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形势与政策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新时代背景下,形势与政策教学如何把握正确方向,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当前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基本原则

  (一)做好价值融入,强化思想引领

  立足新时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全过程。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与政策教学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化思想引领,增强对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教育,把学习和践行十九大作为新时代形势与政策教学思想引领的中心工作。

  (二)坚持与时俱进,提升课程创新

  紧跟新时代步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精神引领,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党情和国情,树立正确的形势观,支持并拥护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坚持形势教学与时俱进,常讲常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把握新时代主题。形势与政策教学注重时效就是课程内容的重大创新,及时分析国内、国际热点事件,比如当下中美贸易摩擦、朝韩关系发展、中国对外政策等,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热点事件,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理性分析、理性爱国。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外延伸

  国内外形势、国情教育、事实分析、政策学习,形势与政策教学要求大学生掌握全方位的理论知识,要做好理论教学,又不局限于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强调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势与政策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内的教材和教学,还要注重课外延伸,将抽象的知识和理论教学扩展到课堂以外,变成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

  大学生思想活跃,关心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多有指点江山的意气,也多有心怀天下的志向,这对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有利条件。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形势与政策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让形势与政策课成为大学生

 认识国际形势的一扇窗,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现实性,通过形势与政策教学为大学生打开一道联系自身和世界的大门,使大学生及时了解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形势,充分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新时代,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堂要成为弘扬正能量的阵地,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大学生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其培养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成长的过程,不愿受束缚,想要追求思想自由。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考核反馈,都要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保证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满足自身思想政治需求,身体力行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行动。

  (二)优化教学方式

  扩展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内容,创办人文通识课堂,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既扩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也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学科特点,联系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现实,综合不同学科背

 景教师的学术专长,着力帮助大学生建立整体的、综合的知识面,防止大学生认识片面化,打破由于知识局限造成的狭隘思想观点。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创业形势、大学生理想教育等专题宣讲,围绕热点问题開展专题宣讲,不断提升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成为大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形势的主要方式。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已经悄然改变了大学的认知模式和学习模式。因此必须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建立互联网教学和宣传阵地。打造在线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学校老师的课程进行学习,开设微课堂让学生与形势与政策教师直接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从而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實践教学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认识国内国际形势,了解相关国策,从而把握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实践教学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在实践中通过接触各种不同人群,亲身体验和参与社会工作,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重新认识自我,培养大学生的

 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形势与政策教学按照活动地点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的实践方案:校内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校内实践活动,包括模拟法庭、模拟两会、模拟联合国、主题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等,通过校内活动的开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好地增强和激发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教学当中的主体意识,引导大学生对国内形势、国际形势、社会热点事件、国家现行政策的自主思考和独立认识。校外实践活动,包括问卷调查、志愿者活动、文化之旅、摄影展、支教活动等,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这个大学堂,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亲身体验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实现形势与政策教学致知于行的目的。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当前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质量。一方面,要坚持做好思想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深刻认识中国道路,增强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创新和优化形势与政策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扩展和延伸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录平.马克思主义形势观的基本内涵与根本要求[J].湖湘论坛,2011,(01):48-51.

  形势与政策论文 1200 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 1500 字篇 2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较为特别的一门课,具有最强的时效性、针对性与综合性等特点,不仅要突出体现时代性和政策性的走向,而且更要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本文着重教什么进行探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准确;教学内容

  20XX 年 4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XX]1 号),按照短、实、新的思路,重点从谁开课、怎么开、教什么、用什么教、谁来教、怎么教、怎么评、怎么管八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形式与政策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教什么是首先要解决的方面。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重点在于把握教学内容,要义是准确。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准确烹调教学内容和讲清楚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

  一、准确烹调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教学要点安排教学,主要聚焦于一段时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大势,内容新、内容变是该课程的统一体[3],使得该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教育部列出的内容是各个专题,是既定的教学内容,每学期只能从中选择专题进行讲授。

 原材料已提供,还需要进行准确烹调,才能制作出美味可口易吸收的佳肴。授课教师要准确烹调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所要讲授的专题之后,还要在所选择的专题下进行分解成各个小主题,笔者根据授课心得总结为一二三攻略。

  一则为坚持一个目标: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真正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二则为一分为二,将所选择的要讲授的一个专题内容分为两点:主要与次要、难点与重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十分宽广、专业、复杂,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最新思想、观点、论断和要求,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党建、法治、改革、反腐等诸多领域,一方面这些内容对于教师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术业有专攻,上述内容涵盖了不同的学科门类、专业方向;另一方面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如此宽泛复杂问题也是一个很大挑战,师生双方面临的艰巨挑战需要彼此联手面对和解决[2]。分清主次、重难点,以更好确定哪些内容需要精心讲授,哪些内容只需要一般讲授,以及精心设计重点内容,通俗易懂讲解难点内容。对于主要和重点的内容,

 可以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调查等形式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题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内容栩栩如生,将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目标与学生的思想关注点有效对接。

  三则为三个结合,精心选择讲授的专题,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时事热点,结合人物事例。三个结合如同原材料的调味品,烹调过程中,只有结合正确的调味品,才能得到最终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例如,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专题,首先介绍贫穷、相对贫穷、绝对贫穷、共同富裕等概念,进而讲授中国扶贫开发历史进程的同时引用具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和历史事例进行润色,使学生清楚认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由来,再结合当下时事热点进一步讲授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特点及蕴含的基本经验,力求整个专题的讲解深入人心、回味无穷,从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深刻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讲清楚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相对分散,每学期既变又新。每一个专题的背后又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现实表现,有着中国逻辑、国际格局;多变的世界、全新的内容、深刻的背景、复杂的局势、难测的未来等,对授课教师是很大的挑战,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授课经验需要随着课程内容的更新而做出必要的调整,以

 知识的更新、认识的更新和授课方式的更新来适应内容的更新[3]。

  讲清楚教学内容,教师要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研判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认真梳理、吸收、消化授课专题中涉及的知识要点、热点难点,深挖现象背后蕴藏的深厚理论与深刻思想[1]。讲清楚包含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事实层面,讲清楚发生了什么;二是原因层面,讲清楚为什么这样;三是发展层面,讲清楚今后会怎样;四是价值层面,讲清楚大学生该如何认识[3]。

  讲清楚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王怀民(20XX)根据课程教学归纳了一些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

篇六: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银协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 2022 )》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这已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四年面向社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牵头、9 家消费金融公司共同编写、全体消费金融公司协作参与,近期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报告》从发展环境、监管要求、业务发展、发展特色、社会责任及发展趋势等六个维度,全面系统反映了 2021 年消费金融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并以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充分展现了消费金融公司取得的发展成效。《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落实政策要求,推动消费金融公司高质量发展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消费金融公司深刻领会国家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促进消费的重大决策部署,

 以及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风险防控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要求,竭力畅通消费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渠道,有效传导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探索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与现代金融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向高质量发展。

 二、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业务稳步复苏 消费金融公司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国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消费需求的政策要求,在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提下努力推进业务的恢复和发展。截至 2021 年底,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增至 30 家,贷款余额突破 7000 亿元,达到7106 亿元,同比增长 44.2%;资产总额达到 7530 亿元,同比增长 43.5%,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 2020 年相比有了较大的恢复。贷款余额和资产总额 2020 和 2021 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2.6%和 22.8%,已接近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年均增速。

 三、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帮扶困难客户 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倡导并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利用现代金融科技实现无纸化、智能化的全流程绿色金融服务。

 弘扬奉献精神和社会正能量,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持续开展公益爱心和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疫情支持政策宣传力度,充分满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困难客户的合理诉求,开辟绿色通道,推出延缓还款、减免息费等一系列帮扶措施,确保支持政策及时落地见效。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消费金融公司共计为 5.6 万名客户办理延期还款35.95亿元;为24.7万名逾期客户减免利息2.98亿元;为 16.8 万名逾期客户减免费用 1.63 亿元。上述帮扶措施赢得了客户的普遍赞誉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四、坚持客户至上,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金融公司深刻领会金融服务的人民性,坚持以客户利益至上的工作原则,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金融公司多渠道持续性地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努力提升客户的金融认知和金融素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设计与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保障;注重以人为本,完善信息披露,设置贷款冷静期,引导客户理性借贷;全面落实个人信息保护要求,构建完善、可信赖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积极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活动,认真听取客户意见建议,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到实处。

 五、聚焦乡村振 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消费金融公司聚焦三农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努力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金融保障水平,不断推进农村金融环境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消费金融公司充分利用数字科技和小额信贷的业务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和服务范围,将消费信贷服务深入到广大农村地区,在助力脱贫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农村培育特色农产品、农业新技术和新业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六、践行普惠金融,全面服务实体经济 消费金融公司以践行普惠金融的历史使命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责任,坚持长尾客户和下沉市场的差异化定位,深化现代金融科技应用和小快灵的经营机制,深度融入线上线下多元垂直消费场景,逐步降低运营成本和服务价格,大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和可负担性,充分满足传统金融难以惠及客户的消费信贷需求,积极探索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消费信贷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经济恢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七: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18 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内蒙古卷)

  一、给定资料

  资料 1

  《一个学子对农村的调查纪实》是 H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小肖的新作。这是他利用三个寒暑假,深入黄土高原农村,穿沟壑、睡窑洞,完成的一部 28 万字的乡村调查纪实。三年来,小肖身上有两个身份,两个身份之间相距 700 公里。平时作为 H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节假日来到 L 县,他就成了黄土地上挥着长鞭驱赶羊群的“羊官”。小肖和村民们一起劳作,下午三四点下地挖大葱,晚上捆扎,第二天早上 6 点起来装车,到了 7 点半准时在县城集市开卖。他说,坐着满载大葱的农用车翻山越岭到县城集市销售,知道山区人起早贪黑赚一两百块钱要付出多少艰辛;骑车跟随乡村教师翻越一道道梁峁,才知道农村教育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置身此地,小肖关注着与都市的红男绿女毫不相关的另一重风景——水土严重流失的沟壑,渴盼脱贫致富的作坊主,困顿无望的留守儿童……他说:“尽管生存环境艰辛,黄土地上的人们从未丢弃坚强、执着、淳朴、宽厚和善良,这些品质都是极其可贵的。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我们需要多一份真情多一份责任与担当。”如今,小肖重新回归了自己的学生生活。他已经升入大四,开始为毕业论文和升学而忙碌。虽然就读于新闻专业,但小肖似乎已经找到未来的努力方向,他打算申请攻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就是“三农”问题。小肖说:“有的同学选择了转入商科、法律,他们有自己的志向,我想自己的志向就在这里了。”

  与小肖有着相似理想的刘总,现为省工商联副主席,大学生创业协会会长。他的微信签名这样写道,“我有个梦想:带领一百户农民、一百个大学生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1998年,他考上了某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二时,他和同学一起创办了大学生创业超市,

 不仅为自己解决了学杂费问题,还为很多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毕业后,刘总向亲戚朋友筹借了 5 万余元,选择了自主创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他淘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日子好了,但刘总还有块心病。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他内心很有感触。他说:“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他回到家乡,拿出资金,带动村民们种水田,并在水田里养殖稻田蟹。他承诺如果赚了大家分,如果赔了由自己个人承担。结果遇上发大水,稻田蟹几乎全部被冲跑。刘总如当初承诺的一样,自己承担了 20 万元的经济损失。在养殖稻田蟹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他制定了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第三产业为补充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刘总又带领村民成立了农牧林专业合作社,与省龙头企业签订了种植 1000 亩有机水稻的协议,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模式,既保证了土地的增产,也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如今,入社成员人均增收千余元。

  村民们富了,但刘总并不满足,他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上。2016年,该市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由他担任会长。协会自成立以来举办了“创业青年进名企”“全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企业名师带高徒”等系列活动。眼皮贴近地皮,才能看见草根。刘总讲出了自己朴实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家乡民风依旧纯朴,希望乡亲们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富裕,希望能够助力更多的年轻人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资料 2

  老张是一位瓜农,年收入一万多斤瓜。每到丰收的日子,他总是喜忧参半。2016 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他开着四轮拖拉机赶往城里叫卖。他本想去政府指定的西河小区卖,可没想到刚走到城里,遇到一女子要买瓜,于是就停下车卖了一个,结果电子台秤就被巡逻的执法人员收走了。老张沮丧地来到西河街道办服务大厅,交了罚款,拿回被收缴的电子台秤的时候,老张说,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不该在路边卖瓜影响城市环境,但罚款太高,一天的辛苦都白费了。更糟糕的是,为了拿回电子台秤,他奔忙了一上午,西瓜都蔫了。

 2017 年 10 月起,老张就不必为此担忧、沮丧了。国务院新颁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同时取消了“没收工具”等规定,降低了罚款数额。

  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是一门公共管理的艺术,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视野。加法和减法,不一样的切入角度,体现不一样的心态和思维逻辑,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成败。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六百多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近三百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同时,新经济模式下一系列商业活动完全有别于过往的经济行为,其势必会对现行制度和秩序造成冲击。如何建立新的监管规则体系,在新的规则出台之前,如何运用相关的法理,借鉴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引导市场建立内部自律监督机制,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政府的监督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资料 3

  互联网的风起云涌,不仅从根本上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行业和机遇。21 世纪初,有学者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协同消费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并将其分为若干阶段。最初,是代码共享,即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信息,但信息流是单向的,用户不能参与其中进行评论和交流。当互联网进入 Web2.0 时代,用户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向陌生人分享信息、表达观点,但其分享局限于内容或信息,不涉及实物交易,一般也不存在金钱报酬,仅仅是生活共享或是内容共享。

  随着物物相联时代到来,网络平台公司通过互联网重新整合社会闲散资源和富余劳动力,然后再按需精准配置,实现物尽其用,社会分配从专业化向社会化转变,真正实现了离

 线资源的共享,即线上的分享协作渗透和延伸至线下,并由此改变了我们的文化和经济世界。如今,需求方不但可以享受到低价与个性化服务,也得到了社交机会。对企业而言,随着加入网络的节点及节点间的连接增加,网络的价值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增加而增加。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势必会对现行制度和秩序造成冲击,为此,政府应积极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任何商业行为都是以盈利为目标,任何市场的开发也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过度的资本运作可能导致市场滥用其优势地位,甚至践踏市场规律采取不正当竞争。政府理应鼓励相关企业采取科学的商业模式,新经济应当创造真正的消费者,而不仅是通过补贴来吸引消费者。

  在新经济模式中,个体成为自由劳动者,劳动力价值能充分实现并完全由自己支配。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发布自己可供分享或需求的物品,不仅能为特定的供给者或需求者提供可选择的交易对象,还有助于掌握交易对象更多的信息,避免不公平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对闲置物资的再利用使得前期投入的成本已得到回收,要么当做沉没折旧成本而收费较低廉,从而令闲置物资的边际成本更低,体现出更大的成本和资源利用率优势。由于这一系列商业活动完全有别于过往经济行为,加强政府的监督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新的监管规则体系迫在眉睫。在新的规则出台之前,可以运用相关的法理,借鉴现行的法律法规,引导市场建立内部自律监督机制,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资料 4

  美国某房屋租赁公司曾发生一起事件。一名房东发现她的公寓被从该公司网站上招来的房客洗劫一空。她在给该公司的信上写道:“他们在我的柜子上凿了个洞,劫走了里面的护照、现金、信用卡和我奶奶的珠宝首饰。不仅如此,他们又搜走了我的照相机、老式电脑和装有我所有相片、日志等备份的外接硬盘。他们掠走了我的一切。”这大概是所有人对互联网时代协同消费经济模式的顾虑了。某调查公司针对美国用户对这一经济模式的调研数据显

 示,参与调查的人群中,57%的人表示,“对这种消费模式感兴趣,但是仍有顾虑”;而在熟悉这种经济模式的人群中,69%的人认为,“除非信任的人推荐,否则将不会相信”。

  共享充电宝在成为许多市民生活“标配”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除了共享充电宝自身的质量安全外,使用者可能还会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曹先生是一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他说:“每次看到有人使用共享充电宝,我都为他们捏把汗。其实它本质上就是一台电脑,有电脑的地方就会有黑客。现在大数据、算法不断发展,数据公司和社交软件合作,无孔不入地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如今,我们消费时常扫二维码,通过第三方支付对其进行授权,但是第三方支付其实都绑定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在扫码过程中,就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本应更方便、更优惠的互联网协同消费经济,有时还会让人陷入更大的麻烦。随着家庭用品加速升级换代,如何让闲置物品流转起来,使旧物出售和消费变成“动动手指就能办成的事”,成为商家瞄准的一片蓝海。不过,由于买卖无需“打照面”、交钱与交货环节分离等原因,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信誉难以尽如人意,“省时省力不省心”,是不少人的共同印象。与一般商品不同,非标准化是二手商品的最大特点,其损耗程度、保养情况等很难得到最合理的评估、考证。如何让踏实放心取代买卖双方的彼此猜忌,除了考验平台的服务智慧、相关部门的治理决心,还有赖于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

  由于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也让人颇费思量。租车、私厨、保洁……“互联网+”催生了很多以 APP 为平台的服务业务,通过 APP 和客户建立联系进行服务,是否就算是和 APP 的运营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邓先生、孙先生等 7 名厨师,通过某公司的 APP 网约客户,成为上门掌勺的“私厨”。日前,他们起诉要求法院确认自己和该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休息加班费等酬劳。该公司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商务合作协议,孙先生等通过其旗下的 APP 平台,依照客户需求接单提供服务,是否接单和工作时间孙先生等人均自行掌握,他们不接受公司管理,因此双方非劳动关系。有法律

 界人士认为,“互联网+”劳务是近年来兴起的劳务形式,网络服务平台运营方与加入平台的劳动者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是一个尚有争议的法律问题,这就造成劳动权益被侵害的风险加大。

  某些网站只需付费即可杜撰发布不实词条,让人对这场新经济的盛宴又多添了几分忧虑。有网友打趣,互联网平台在实现“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以假乱真的故事。—方面,这一创新模式让人们醉心于知识的汪洋;另一方面,利益构起来的知识岛屿往往会误导人们求知的航向。一位哲人曾说,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平台的开放性与真实性从来都不是背道而行,更不容许贪婪的欲望主导信息的传播。每个人不管是主动分享,还是被动接收,都应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名慧眼识珠的花匠、恪尽职守的护花使者,知识的花朵才会灿然盛开、传递芬芳。

  资料 5

  近日,某个国产知名品牌校园洗衣房正式入驻 R 市大学城,18 台物联网自助洗衣设备开始投入使用,为大学生提供自助洗衣服务。与过去的自助投币式洗衣机不同,大学生只要扫描下载该品牌洗衣 APP,就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在线预约排队、在线支付及在线状态查看等。

  由于有着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长期观察和了解,该品牌依托物联网打造出这一创新模式。这种自助洗衣设备一入驻 R 市大学城,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喜爱。课间查看空余机位,一键下单、手机支付,逐渐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自从学校有了这种自助洗衣设备,之前排队洗衣的时间可以用在逛书店和学习上了。现在我们宿舍的六个室友,每人都装

 了洗衣 APP,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一名收到洗衣 APP 取衣提醒后前来取衣的学生告诉记者。

  其实,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全国 200 多个城市 600 多所高校上演。有数据统计,该品牌洗衣 APP 注册用户数达 541 万,且日增 7000 余新用户。事实上,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该品牌以更好服务用户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就在学校中设立投币式自助洗衣设备,让学校成为其洗衣服务的“重要阵地”。如今,在行业还停留在探索如何刷卡投币解决大学生洗衣排队难题时,该品牌又开始以物联网的理念运作自助洗衣。让在校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智能预约洗衣、手机下单、在线支付、完成提醒功能等一站式贴心服务,彻底解决了大学生的“洗衣难”问题。此外,通过与全国 600 多所高校合作,借助第三方资源入驻,该品牌还为大学生提供 O2O 模式下的校园社交、学生生活、投资机构和商家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在资源扩大的同时实现自我升级。

  无独有偶,S 机床厂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了在国内外机床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萎靡之时的逆势上扬。“我本人在机床行业工作近 30 年,这些年,我冷静下来思考,总结了四句话:第一,我们的员工不满意。任何员工都希望工资越来越高,我们拿什么来给他们发工资?第二,我们的用户不满意。虽然设备都是进口的,但是一些顶尖的机床,国外根本就不卖给我们。第三,我们的领导不满意,说你们什么时候才能赶超日、美、德呢?第四,我自己也不满意。回顾过去,基本啥也没干。”该公司董事长不无幽默地说道。2007 年,S 机床厂彻底摒弃模仿和跟随的道路,公司科技部的一帮年轻人从源代码开始写起,用了 6 年时间,原创了多项数控核心技术,诞生了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智能 5 代系统”。该系统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及时采集和传输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客户在手机上就能通过 S 机床厂的大数据系统随时查看自己工厂的运转情况、机台的生产情况,从而替代了传统...

篇八: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习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研讨发言范文(通用 10 篇)

 学习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研讨发言范文(通用 10 篇)

 第三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于 20XX 年 9 月 25 日至 26 日在北京举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研讨发言的文章 10 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学习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研讨发言

 突出五位一体谱写新疆发展新篇章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对做好新疆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定不移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一要在依法治疆上聚焦发力。新疆的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法治赋能;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需要法治来守卫。要坚决扛起法治新疆建设的政治责任,抓好乡村治理,加强社区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

  二要在团结稳疆上聚焦发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健全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对口支援机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帮扶,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三要在文化润疆上聚焦发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要在富民兴疆上聚焦发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要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集中办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生活一年更比

 一年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五要在长期建疆上聚焦发力。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严格环境保护执法,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大美新疆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 学习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研讨发言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9 月 27 日上午,自治区党委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新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总书记心系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领袖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全面总结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

 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全面部署了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引领新疆工作守正创新、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汪洋主席的讲话要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第三次中央

 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面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实际成效,充分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二要精心组织学习、推动入脑入心。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头学习领会、带头深化认识、带头宣传宣讲、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制定系统学习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加集体学习、专题辅导和交流研讨,领会本质精髓,实现融会贯通;各级组织部门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分期分批对全区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切实做到学深悟

 透、入脑入心。

 三要广泛宣传宣讲、确保家喻户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作用,用好网上网下各类资源,采取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区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营造学习贯彻浓厚氛围。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讲,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基层一线党员干部作用,进村入户、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面对面地宣讲,进一步坚定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不断汇聚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磅礴力量。

 四要抓好贯彻落实、开创工作新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扎实做好稳定发展各项工作。要高举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

 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大力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政治训练和政治素质识别,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要持续深化兵团改革,不断增强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更好发挥特殊作用。

  第三篇: 学习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研讨发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新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全面部署了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

 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大力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在新疆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民心所向,是大势

 所趋,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新疆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处于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重要阶段,处于巩固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成果、推进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就新疆而言,厚民生才能安民心,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根本在于凝聚人心,在于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多渠道促进就业。坚持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理念,严格落实创业就业惠民政策,强化就业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年内全县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以农牧民夜校、国旗下宣讲等活动为载体,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城乡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年内完成农牧民各类技能培训**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跟踪服务工作,实现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8%,让更高质量的就业成为*县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领导权,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巩固提高学前教育应建尽建、应入尽入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成果,启动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及各学段质量检测,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抓好 5 所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落实好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费阳光午餐等政策,

 确保各项教育惠民资金落实到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绝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去成就人生梦想的机会。

 要加快健康卫生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巩固自治区慢病防治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防控工作。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完善县、乡、村三级智慧医疗云平台和居民健康卡应用。加强医疗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县医院、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持续开展好健康扶贫工程,巩固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扎实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确保国家卫生县城复验工作顺利完成。

 要持续提升群众安居水平。统筹协调实施住房保障工作,全面改善县域城乡群众住房条件,重点抓好两居工程建设,完成**套游牧民定居房和**套安居房续建任务,努力提升百姓居住水平;突出居有所享,持续完善棚改房、干部周转房、农牧民小区和老城区居民区基础设施,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更加温馨的居所,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有效扩大中小微企业和重点群体参保覆盖面,确保城乡居民各类保险参保率达到 98%以上。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保障能力,继续为建档立卡脱

 贫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认真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让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要丰富群众精神食粮。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

篇九: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ingbo10

  时政● 领导要论urrent Politics C文 |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彭佳学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宁波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坚持争先创优进位,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改革创新开辟新境界,双向开放呈现新格局,城乡融合展现新风貌,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平安宁波得到新巩固,交出了经济社会发展靓丽成绩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 年,宁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紧扣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聚焦高质量发展

  聚力高水平争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稳进提质、系统推进、变革重塑、守牢底线,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奋力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全面展现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美好愿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扩大投资要强势突破要围绕重大战略实施、发展动能转换和民生供给短板,加快扩大有效投资,凝聚“大抓投资、抓大投资”的工作合力。一要在优化投资结构上下功夫。工业投资要“引领稳健”,关键是招引大项目。基础设施投资要“全面提速”,特别是在城市更新、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发力。房地产投资要“优化结构”,积极调整房地产的供给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公共服宁波三江口。

  易国庆 | 摄DOI:10.16710/j.cnki.cn33-1272/d.2022.01.004

 2 022.0111务投资要“加快提升”,聚焦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二要在加快项目进度上下功夫。对在建项目,要加大投资、加快进度、加大强度、优化工期。对新开工项目,要提前提早开工,全面加快工程进度。对后期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的进度,统筹抓好地勘、谋划、审批等工作。三要在精准配置要素上下功夫。资金方面,要扩大投融资渠道,全力争取专项债券,善于把项目资金来源资本金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能耗方面,要全面执行用能强度管理,合力平衡“十四五”用能周期总量。土地方面,要用好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政策,迭代“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实施政策整合、空间重构、系统重塑。四要在优化项目推进机制上下功夫。要组织实施好优结构扩投资攻坚行动,分层分级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构建土地、能耗、排放市级统筹机制,推动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提速、建成达产。二、先进制造要提质扩量要统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筑牢宁波经济的基本盘、压舱石。一是产业平台要强。要扭住“3+17”重大产业平台,加快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打造成为强制造的主阵地。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低效工业区块动态滚动改造。二是企业梯队要强。对“大优强”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工业企业地标。对“专精特新”企业,要完善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精准服务培育机制。三是产业基础要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强补延”项目,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攻关,打造国家产业基础高级化标杆城市。四是新兴产业要强。要聚焦重点领域,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关键基础件、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块链、第三代半导体、空天信息、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要做好前瞻性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融合发展,实施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三年全覆盖行动。五是生产性服务业要强。对生产性服务业这个弱项,各级各部门要拿出一批务实举措,大力培育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等高端专业服务业,特别是要加大研发总部、研发机构培育引进力度,推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猎头公司等机构集聚发展。三、双向开放要畅通循环要发挥港口硬核力量,以“两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双向开放,建设链接两个市场、统筹两种资源的重要枢纽。一要进一步锻造港口硬核力量。加快建设大宗商品集疏运骨干通道,做强数字综合服务、登记结算、储运交割功能,提升油气、粮食等战略物资配置能力,打造国内初级产品保障的重要节点。要对标“四个一流”,调整优化港区布局,统筹抓好港航服务业,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二是进一步放大“两区”引领功能。要高水平办好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争创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试验区。要加快自贸区制度创新,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油气全产业链、人民币结算等领域,形成一批全国首创、牵引全局的制度性改革成果。三是进一步推动外贸稳进提质。要健全以订单为导向的生产与贸易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打通生产端和贸易端,形成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闭环。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贸易、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加快建设新型贸易基础设施。四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继续做好甬商回归工作,大力推进以商引商、资本招商、科技招商和云上招商。加强全市招商统筹,构建产业布局引领、招商力量联动、招商政策统筹、项目流转共享的大招商格局。五是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成果。唱好杭甬“双城记”,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宁波都市区

 N ingbo12

  建设,把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做深做细做实做优。四、社会消费要挖足潜力要坚持长短结合、综合施策,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要加快城镇化,做大消费底盘。着重抓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加大城中村、城边村、镇边村改造力度。这次镇海疫情反映出这项工作较为迫切。第二件事,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要以开展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为牵引,推进行政区功能化发展,促进各个组团功能互补、片区联动,全面构建城镇、村庄、农田的有机融合空间,形成都市乡村、田园城市的发展格局。需要强调的是,城镇化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要商圈与地铁、城市公交的接驳频次,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流通网络。二要扩大高品质供给,激发消费需求。对健康消费、银发经济,要突出体验,积极引进健康体检、康养保健等高端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企业。对文旅消费、时尚消费,要突出特色,结合海洋文化、阳明文化、运河文化等主题,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和文旅产品。对进口消费,要突出规模,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建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和交易中心。对网络消费,要突出直播,建设一批直播电商集聚区,扩大优质本地产品直播营销,促进直播业务本地结算。三要强化政策配套,优化消费环境。要探索设立消费促进专项资金,面向文旅、餐饮等领域发放一批消费券,撬动更多居民消费。要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消费品源头管理、质量监督、投诉反馈机制,让消费更安全、更放心。要把服务消费纳入统计监测,更好把握宁波消费态势。五、激活主体要精准施策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积极培育和精准服务一体推进,推动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一要做大主体总量。要围绕市场主体总量进一步突破的目标,首先要加大“双创”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营造更好的创业创新生态。要办好全国双创周宁波分会场等系列活动,引导更多力量参与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其次要推动行政服务再提速,抓好“宽准入”“易退出”两大端口,优化企业开办“一件事”,实现简易注销“零见面”。要坚持“企业落户”和“数据落地”两手抓,既要把主体引进来,也要把税收、经济数据留下来。二要提升主体质量。市场主体发展阶段不同,支持措施也要“量身定制”。“个转企”,要加强挖掘引导,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个体工商户加快升级。“小升规”,要注重系统帮扶,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建立健全诉求联动响应机制。“股上市”,要大力推进“凤凰行动”升级工程。“创品牌”,要加强政策辅导、典型示范、氛围营造,大力推进“质优宁波”建设。三要强化助企惠企。要落实好中央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减税让利降费,把市场主体坚决保下来。要用好当前财政较快增长的有利窗口,抓紧兑现前期许诺的各项惠企政策,把亲企、爱企、暖企、重企的形象坚决树起来。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精准滴灌小微、民营、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六、科技创新要培优补短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走好“任务带动、资源集成、体制创新”的迭代升级之路,以创新主动赢得发展主动。一要加快甬江两岸科创区建设。抓创新,首先就要抓好平台建设。要对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标准,对照宁波创新发动机的要求,加快推进甬江两岸科创区规划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要实施研发总部甬江集聚计划,制定专项鼓励支持政策,吸引在外研发机构回甬共享发展机遇。要用好甬江人才工程一揽子政策,把甬江两岸科创区建设成为人才密集高地。二要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要建立健全财政科技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时政● 领导要论urrent Politics C

 2 022.0113资金杠杆作用。要发挥企业在创新投入中的主体作用,综合运用所得税优惠、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要实现新突破。三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要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建好一批产学研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现数量翻番。强化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推动整机企业与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材料企业协同创新,推进“三首”产品首试首用。扩大科创基金规模,建立容忍度高、决策流程快的运行机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要上新台阶。七、营商环境要争创一流要全面对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深化数字化改革。要迭代升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动“152”与“141”两大体系衔接贯通,形成一批整体智治特色应用场景,实现问题发现解决闭环的数字化管理。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多跨协同、流程再造和机制重塑,不断迭代升级“甬易办”“企报通”等惠企减负应用。二是提升市场化水平。要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动态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探索建立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制度。全力争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家试点,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做好赋权清单的对接争取,力争取得一批引领全国的改革成果。三是注重法治化监管。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在社会信用、公共数据、专利管理等领域,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对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既要突出重点领域,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又要改进监管方式,探索开展柔性监管,实现本地区“双随机”事项全覆盖。四是提高国际化程度。要整合涉外服务事项,完善涉外服务专窗,扩大涉企政策、办事项目、基础设施双语服务覆盖面。精准对接外籍人士便利化需求,建立完善常态化服务机制。提升国际化人才出入境便利度,争取为外籍人才在口岸入境、在华居留、来甬创新创业提供更好服务。八、“大美宁波”要先行示范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宁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一要深入实施“双碳”行动。围绕 2030 年前碳达峰总目标,统筹“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碳排放、居民生活”四个维度,全面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行动,抓好美丽光伏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坚持用能有保有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现新旧能源更替、能源保供等多重目标动态平衡。构建碳账户体系,对于已经获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要做到碳账户全覆盖。建设低碳、零碳示范体系,重点抓好省级试点创建。二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无废城市”创建为引领,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要加快建设全域“清新空气示范区”,实施剿灭劣Ⅴ类水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2.0、美丽海湾建设三大工程。完善全环节、全链条、全覆盖治废工作机制,建成全域省级“无废城市”。三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湿地修复工程规划,抓好四明山、翠屏山、象山港、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修复,把梅山蓝色海湾工程打造成为全国海洋生态修复的样板。落实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和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行动,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慈溪、象山、杭州湾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抓好全国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九、共同富裕要更有温度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擦亮七张“浙里甬有”

 N ingbo14

  时政● 领导要论urrent Politics C幸福民生品牌,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加快缩小“三大”差距。要制定实施“扩中、提低”改革方案,大力开展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南部地区崛起和四明山振兴计划,开展南翼地区、山区、海岛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实施共同富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完善“两进两回”政策体系,深化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

篇十: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贯彻学习这里输入单位(支部)名称

 前言导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2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会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安排、新要求。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下面一起学习公报主要的具体内容。

 前言导读01 会议简介02 全会总结 2021年纪检监察工作03全会对 2022年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提出要求04 2022年纪检监察工作六大任务

 第一部分会议简介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简介 会议时间2022年1月18日至20日 出席人员中央纪委委员 125 人列席 242 人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简介 会议概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全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总结2021年纪检监察工作,部署2022年任务,审议通过了赵乐际同志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所作的《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工作报告。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简介全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一致认为 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深刻阐述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对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战略部署。 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信念坚定、无私无畏的境界情怀,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的使命担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确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部分全会总结2021年纪检监察工作

 全会总结 2021年纪检监察工作 全会总结2021年纪检监察工作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担负“两个维护”重大政治责任,深刻把握纪检监察工作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职责任务,稳中求进、坚定稳妥,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保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战略定力,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会总结 2021年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增强历史自信,练就斗争本领,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紧紧围绕“十四五”开好局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日常监督,纠正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存在的政治偏差。坚决查处重大腐败案件,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加大国企、金融、政法、粮食购销、开发区建设等领域反腐败力度,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一刻不停歇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对换届纪律风气的监督。持续深化政治巡视,发挥巡视巡察综合监督作用。坚持依规依纪依法,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精准规范实施问责。

 全会总结 2021年纪检监察工作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深化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决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严格监督约束执纪执法权,坚决防止“灯下黑”。

 第三部分全会对2022年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提出要求

 全会对 2022年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提出要求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自觉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全会对 2022年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提出要求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的成功秘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职责定位,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消除存量、遏制增量,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督促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捍卫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忠诚履职,有力有效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第四部分2022年纪检监察工作六大任务

 2022年纪检监察工作六大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国之大者”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一以迎接和开好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运用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点任务,加强监督检查,推动落实落地,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法履职用权等情况的监督。严肃换届纪律风气,严把政治关和廉洁关,对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破坏选举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022年纪检监察工作六大任务保持反对和惩治腐败的强大力量常在,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推向纵深。

 二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坚决防范和查处“七个有之”问题,对在党内搞政治团伙、小圈子、利益集团的人毫不手软,对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着力查处资本无序扩张、平台垄断等背后腐败行为,斩断权力与资本勾连纽带。严格财经纪律,促进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查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腐败问题,持续推进金融领域腐败治理,深化国企反腐败工作,深化粮食购销等领域腐败专项整治。探索实施行贿人“黑名单”制度。推进“天网行动”,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深化“四种形态”运用机制,深化以案促改,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制度机制。

 2022年纪检监察工作六大任务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坚持不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三密切关注“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损害党的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查处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的乱作为问题以及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不作为问题。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监督检查,推动“打伞破网”常态化。四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紧扣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重点检查落实“十四五”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执行换届纪律等情况。创新巡视组织方式,实现中央和省区市党委巡视、市县巡察全覆盖。推动落实党委(党组)整改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督促做好中央金融单位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加强对省区市巡视工作的领导指导,深化对中央单位内部巡视分类指导,推动提升对村(社区)巡察实效。全面总结十九届巡视巡察工作,向党中央专题报告。健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实现高质量全覆盖目标任务。

 2022年纪检监察工作六大任务促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要求,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做实专责监督、贯通各类监督。围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派出机关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加强对驻在部门机关纪委履职情况的监督指导,全面加强中管企业、中管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完善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六加强中央纪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做深做实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分级分类实施全员培训。完善监督执纪执法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坚决查处执纪违纪、执法违法、失职失责行为,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标杆。落实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要求,努力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学习完毕 谢谢观看

推荐访问:实现共同富裕聚焦调查论文 聚焦 共同富裕 调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