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百年校庆征文(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05 0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校庆征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百年校庆征文(全文完整)

 

  百年校庆征文

  百年校庆征文

 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社稷之才,也在民间拥有不错的名誉。值此百年校庆,让我们一起为母校写一段文章,来祝福母校感恩母校。本文为百年校庆征文范文

 风起了。

 历史的卷轴一页页地翻动着,一眨眼,就从沧海翻到了桑田。

 一、起

 1907 年,对于浦东中学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神奇。

 杨公斯盛,平凡而普通,却倾其家产,建立了沪上成立最早的一所完中。无法推测当时这个善举的背景,历史的洪流早已模糊了 100 年前的往昔,斑驳的过往早已沉淀在时光的河床,而那些隐隐的好奇和不解,在经过时间的洪荒后,在趟过岁月的河流中,已经渐渐地了然于心。

 无所谓什么崇高的境界、无所谓什么别人的指点,杨公斯盛仅仅秉持着一份炽热的爱国热情,轻轻一挥世俗的粉尘,便在中华大地落下掷地有声的石破天惊。

 而那个与黄炎培先生亲立的"勤、朴"校训,在悠悠百年后,仍然散发着持久的墨香,历久弥新。

 记忆中的 1907 ,百年老校,所有一切的开始。

 二、承

 百年的荣辱沉浮,时间作证、历史铭记,这里曾经人杰地灵:张闻天、蒋经国、蒋纬国、潘序伦、范文澜、罗尔纲、王淦昌、陈芳允、闻一多、叶君健、马识途、谢晋……那么多那么多的人,似乎都已经成为一个个神话,在浦中 100 年来的历史中添上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注脚这是基础教育史上的奇迹。

 而 100 年后的今天,"杨斯盛故居"、"革命烈士纪念碑"、"杨公斯盛造像"、"炎培亭"等人文景观掩映在和谐的绿意中,也无不透示着历史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

 100 年,她诉说着传承。

 三、转

 已经是果实累累的金秋。

 去年还歪歪斜斜的枝丫也有了一些挺拔的力度。

 我们一年前稚气天真的脸庞仿佛也在不经意间多了些许的棱角分明。

 立足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我们,也在为了做出个完美的转折而努力着。

 我仿佛可以看到,那些青葱的年华在时光悄悄地流逝中愈发地光芒四射。

 100 年,她孕育着新的转机。

 四、合

 合,它意味着"共同".

 100 年前的今天,学子们带着炽热的爱国热情奔波于腥风血雨。

 100 年后的今天,我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奔走于学术的殿堂;

 100 年前的今天,黄炎培校长呕心沥血地播洒着革命的种子。

 100 年后的今天,浦中的老师们继承了先辈的精魂孜孜不倦地培育着新一代的希望;

 100 年,它既有不同又完全相同。

 五、

 起、承、转、合,谨记"勤、朴"的校训,无须说什么堂皇的话语,我们所有浦中的学子,都深藏着一份真挚的情感,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让我们都在心里默默说一句"我爱你,浦中。"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真想重返我的母校,再一次体验那三年充满诗意的校园生活。如果时间、身体条件允许,我真想常常回“家”看看那教学大楼的灯火,那草坪、球场上活跃的身影,那尊敬的老师们的慈祥面容,都是我魂牵梦萦、日夜思念的啊!

 岁月匆匆,往事历历。转眼之间,离别母校已有四十四个年头。我在母校那三年,是刻骨铭心的三年,是磨练意志

 的三年,更是受益终生的三年。每忆及此,感慨万千!

 我是 1962 年高中毕业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头两年,是我们共和国历史上极其困难的时期,天灾人祸一齐向我们袭来。没有粮食,没有蔬菜,更没有肉类。每个同学每月仅供应 19 斤口粮。说是粮食,其实大多数是山芋,或是霉变的山芋干,有时甚至用脱去玉米的玉米棒芯碾碎熬粥充饥。那几年,同学们个个都是饥肠辘辘。尽管环境极其艰苦,但每个同学都有一种不畏艰苦、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硬是顽强地完成了三年的学业。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或许难以置信!

 在最困难的时候,鹿钟毓校长、洪京林副校长率领全校师生,一面坚持正常教学,一面采取许多办法,创造条件,度过难关。每逢周末,全校师生都轮流到西郊区二里半农场上种粮、种菜,有时用自制的渔具在长江里捕捞鱼虾,用来改善生活、补充营养。

 三载寒窗,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终于战胜了困难,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我们那一届同学离开母校已经四十四年。四十多年来,许多人至今仍保持着联系和交往,这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在逆境中患难与共地共同生活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母校对于我来说,更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959 年秋天,

 当我跨入一中大门的时候,是一个无父无母、家境贫寒的孤儿。那时的我,正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董永,“上无片瓦遮身体,下无寸土立足基”。是母校用母亲般的襟怀养育了我,给予了我无微不至地关怀,给予了我战胜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力量。三年中,学校免收我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我以校为家,就连寒暑假也在学校度过。1961 年,经程玉衡、郑立冬两位老师介绍,我在母校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担任了三年学生会主席。

 母校三年,不仅教我学习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我学会怎样做人。至今我还清楚记得,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刘鉴新,在向同学们讲授《岳阳楼记》时,用他那独有的望江普通话充满激情地朗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艰苦环境中凝成的师生情谊终生难以忘怀。我和刘老师至今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几十年来,每当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用在母校的这一段经历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我曾保存一枚当年安庆一中的校徽,四十多年来,尽管历经沧桑,但一直把他珍藏在身边,用以表达我对母校无尽的思念!

推荐访问:百年校庆征文 校庆 征文 完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