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议权力监督与反腐败

时间:2022-08-29 11: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议权力监督与反腐败,供大家参考。

浅议权力监督与反腐败

 

 浅议权力监督与反腐败

 摘要:加强权力监督,坚定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是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腐败的源头是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缺失因此,从体制机制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形成健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论文关键词:权力,监督,反腐败 一、加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 为政以廉,洁身自好,是为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清正廉洁始终作为主流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大众所认可,是为官的一项重要的职业道德标准。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美德。”廉洁从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历史经验表明,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赢得群众支持以及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然而,消极腐败的危险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保持官员的清正廉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甘守清廉保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各级官员一定要坚持清正廉洁这一价值取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当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致使不规范的权力运作进入不规范的市场的余地很大。用计划经济的权力发市场经济的“洋财”,权

 力支配资源的“职权经济”残余,诱发用政治权力换取金钱,用金钱换取政治权力,给腐败带来少有的滋生条件。

 因此,腐败也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严重地损害了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

 二、腐败的源头是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缺失 权力本质上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是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也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所以,权力应由人民来掌握和行使。然而,权力从来就是一柄双刃剑,权力行使者既可以运用它治国安邦,又可用它祸国殃民。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大搞权钱交易,并恬不知耻地说:“现在我花你们几个钱,今后等我当了大官,只要写个字条,打个电话,你们就会几百万、几千万地赚。”由此可见,腐败的本质就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的要害是滥用权力。权力一旦掌握在腐败分子的手中,就会变成祸国殃民的“资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资本,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这就是权力的异化。权力的异化不是形式上的“命令—服从”关系的改变,而是权力的本质—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践踏和摧残。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在当代社会,以公共权力的寻租为基本特征的腐败现象成为一个困扰世界各国的共同问题。腐败像一个个毒瘤,侵蚀着社会的肌体,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引发了一系列

 的社会和政治动荡问题。东欧巨变,前苏联的解体等等,虽然是社会矛盾和问题恶性发展等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跨越腐败的陷阱,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从而导致权力发生异化。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权力监督方面出现了许多“真空”地带,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际与规定不符,科学的理论与法律的规定在许多方面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形成有力的监督监察制度,人民群众对权力行使者的监督十分乏力,对权力的制约作用也十分有限,目前我国的监督检查制度也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一般来说,比较重视事前防范性宣传教育和事后惩处性监督的被动制约,而往往忽略对监督对象的事中控制性监督,对事件始终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即使进行检查监督,也往往有流于形式,制裁不力的现象发生。同时,腐败现象的干扰、权力的干预和金钱的腐蚀,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级监督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而没有足以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导致权力腐败现象的严重存在。

 当今世界反腐大潮汇成了一种共识:有效地惩治和克服腐败,除了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约,从主观方面强化道德自律,清除或减少产生腐败的心理冲动以外,最有效的物质手段和保障是健全的、有力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建章立制,加强监督制约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后的各个不同时期,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政策、法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

 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和制度;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机关各部委相应制定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规章制度等等。对于规范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增强领导干部的纪律观念,对防止权力异化、预防腐败、严惩腐败起了积极的规范和警示作用。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和健全防范干部滥用职权的监督机制。十五大总结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强调“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又强调指出:监督和制约权力,反对腐败,必须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具体提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等等。这是因为:建立完善的党内外监督机制,是对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 。社会普遍参与管理、人民具有广泛的监督权力,是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条件。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监察监督工作者,是确保党的监督检

 查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组织保证。建立明确的赏罚分明的检查制度,是实施有效监督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一方面,建立和健全权力运作程序的规则,进一步规范领导行为和行政行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另一方面,要树立监督机关的最高权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监督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坚持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从而创造出防范于未然,禁止于未果的最佳监督功效。

 总之,只有做到从体制机制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形成健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才能真正做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参考文献:[1]戴维新,戴芳.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杜力夫.权力监督与制约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3]朱颖.新闻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运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浅议权力监督与反腐败 反腐败 权力 监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