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4篇

时间:2022-10-16 10:10:02 来源:网友投稿

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4篇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 落实“双减”坚守育人初心 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刘吉忠(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周庄小学 甘肃 民乐 734506)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

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4篇

篇一: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

“双减”坚守育人初心 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刘吉忠(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周庄小学 甘肃 民乐 734506)摘要:落实“双减”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教学工作围绕学生开展,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呈现出良好的育人效果,才能带领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依据五育并举开展教学活动,将立德树人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思政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创新并突破教学的限制,有助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不同方面、不同主体的高效性课堂,不仅成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依据,还能体现出“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学目标,为此在双减政策下坚守育人初心,寻找出立德树人的切入点,才会将丰富优秀的内容呈现出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品德修养、良好习惯等,从而为学生后续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双减;小学道德与法治;育人初心;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2)14-0018-03  引言现如今,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方向,应当沿着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同时也要结合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要求,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构建出全新的教学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丰富学科课程资源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树立教师育人初心的观念,成为了推动教与学方式深度变革的主体群体,也将是学生学习发展良好的引导者。所以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形成育人网络,明确养成目标,真正突显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的教学优势,才会将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以此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明确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主要是突显德育教学的价值与魅力,并侧重于学生学习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为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领悟到知识学习并利用的精髓,才能真正寻找出道德与法治的关键点,促使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也进一步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确保德育知识内容的多层面教学,以及提升学生获得真实学习体验的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教师将实际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搭建不同类型的教学体系,给予学生真实、丰富的学习感悟和理解,不仅能保证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提升,还能带给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引导,促使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才是学生今后深度学习进步的教学方案和体系 [1] 。2.突出“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育内容的作用突出“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育主要内容,是教育归于功利的纠正方式,也是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为此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正本清源的主要导向,“双减”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重点,从这个层面来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教育改革的原则,并在围绕“双减”政策和育人初心的教学理念,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才是学生自身思想品质、行为举止得到提升的关键因素,也将进一步帮助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因此,针对“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育内容的作用,可以从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意识出发。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中的家国情怀培养,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责任,以此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式,确保小学生民族意识、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等方面。其次,学生良好品德思想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轻松学习和深度理解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一来,拓展“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学载体,实现教育教学作用的协同推进,有助于牢固树立全方位育人观念,将其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 [2] 。3.确保双减政策下五育并举的基本要求3.1 减纸上谈兵,增实践操练。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小学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其中针对五育并举的基本要求而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避免过多的纸上谈兵,只会重视教学理念的提出,忽视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效果。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提升,就需要教师侧重于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以此使教师获得丰富多彩的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理论实践中,既能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更具挑战的教学方案,还能实现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因此,针对双减政策下五育并举的教学要求,应当侧重于课前教师们的理论探究,并在课间进行教学实践时,侧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奠定基础,最后在课后对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时,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获取更具高效益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安全护我成长》时,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当侧— 8 1 — 本文系甘肃省张掖市 2021年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以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研究》(ZYLX[2021]107)研究成果之一。万方数据

 重于理论知识的充分讲解,以及实践操练的增加。比如,教师对“生命最宝贵”有关内容进行设计时,应当确定生命来之不易、体会生命的可贵,以及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突显出这一节课的重点理论知识,也正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才会将理论知识赋予实践性的特点,促使学生既能理解生命最可贵的道理,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通过将理论知识设计成具有实践操作性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再比如,教师结合课本的知识内容,构建实践操练的活动时,就可以从爱护身体,珍惜生命角度出发、如教师引出健康成长离不开家人的爱护,以及自身爱惜身体意识提升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爱护身体方面做得最好的地方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有哪些?并进行积极深入的反思。为此学生相互交流的方面不断地提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交流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感悟。3.2 减被动灌输,增主动探究。由于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夯实课堂教学的时间,既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需要聚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就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而言,教师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需要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内容,才能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内容,并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正也是在双减政策下,开展轻松性、快乐性教学的要求,所以“双减”下课堂教学方式的呈现,需要围绕教师被动灌输讲解减少,增加学生主动探究为主导方向,才会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出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形成当堂讲、当堂练、当堂会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这种高效的课堂体系构建,有助于实现课后减负的最终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时,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当侧重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并依据全新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内容。比如,教师以“万里一线牵”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讲解时,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以此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师将了解现代通信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形式了解现代通信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在具有探究性的资料中,寻找出现代通信技术运用的优势,以及通信技术带给生活层面的改变。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主学习收获知识的乐趣,以及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针对问题形成多角度的思维,提出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看法,才是学生个人学习经验与信息获取能力提升的关键。3.3 减单一形式,增弹性分层。在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制定,应当形成多种多样的形式,避免单一形式无法推进学科融合,造成学生学习难度提升,无法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内容,以此也就难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后引导功能失去真正的价值。因此,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需要侧重教学形式和作业布置的分层,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规划教学计划,真正实现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减量提质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高效教研活动的开展,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也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呈现出减去累赘,留下精髓的教学形式。3.4 减校外依赖,增校内主导。针对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工作方面的探究,学校教育教学层面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成为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科教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其中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体现出校内教学模块的创新与完善,实现学生在校内学习获得充足的知识内容,不必在校外再一次进行知识的学习。为此校内主导作用的价值发挥出来,可以就自主学习模块、独立思考模块、探索发现模块、实践操作模块等进行重点利用,既能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还需要侧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发挥出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场所的优势。通过学校课程设置本身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具有灵活生动的特点,有助于在学校内部保障“双减”落地。3.5 减象牙塔效应,增家校社协同。由于“双减”的最大的目标是合力育人,为此如何保障“双减”落地,成为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关键。在学校内部的学科课程设置与实施,就是将课内和课外进行统筹,实现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协作发展,既保证学生稳步向前,又能提升育人实效。因此,针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合作的教育体系,学校在其中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功能,将其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促进的教育结构,有助于各个教育阶段效果的提升。比如,学校方面通过家长会、班级群进行沟通交流时,就能引导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出现家长对双减政策产生盲目焦虑。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之后,整体育人实效将会持续性地提升。4.落实“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立德树人教学的策略4.1 深度挖掘德育素材,完善教学指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知识内容的深度讲解,需要深度挖掘德育素材,并在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中,教师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帮助,才是学生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途径。所以小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洗礼,不仅是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学习内容的方法,也是学生自身思考和认识升华的体现。因此,深度挖掘德育素材,并在整合德育教育素材的情况下,进行立德树人的教学指导方式,有助于学生自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 9 1 —万方数据

 知识学习的精髓,同时也将充分掌握更加丰富的重点知识,以此为基础拓展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将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保证 [3]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同伴》时,为了寻找出真实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促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不一样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与行为举止,比如,教师实际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规划,教师可以依据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不同,构建成不同类型的教学体系,并在挖掘德育素材的同时,针对性延伸道德与法治知识,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在延伸的德育素材中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和自我认同。如教师教学“我是独特的”这一节课时,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立,需要教师通过挖掘德育素材,利用“不倒翁先生”故事会这种教学形式,促使学生能接纳缺点,发扬优点,逐渐形成自信心和上进心,学生才会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改正。通过故事内容的德育素材拓展,以及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故事内容与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正确对待自己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从而相信自己变得更好。4.2 制定合理德育情境,落实立德树人。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环境的优质,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制定合理的德育情境,以此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支撑。所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为学生构建轻松学习的氛围和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放松学习压力,还可以沉浸在优质的学习情境中,这样一来,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能进一步实现学生德育知识深度的学习。因此,针对制定合理德育情境,不断诠释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基础得到充分的保证。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时,针对这一单元中“父母多爱我”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从家庭中重要的亲子关系入手,帮助学生对家庭概念形成深刻的认知,以此带领学生全面体会父母的关心和爱,促使学生也能站在另外一种角度,形成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所以课堂教学中制定合理德育情境,教师可以播放有关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歌曲和视频,通过这种有感情渲染的歌曲播放,学生聆听感受也会更加深刻。为此教...

篇二: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

06-2019 年第 46 期︵总第 194 期︶求知论坛QIUZHILUNTAN引 言2018 年,学校借着教育局实施品质学校联盟、打造品质课程的东风,强化课程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发展校园文化,围绕核心素养,提出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让新中学子健康成长。一、文化奠基:让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基因什么是文化?著名学者余秋雨老师认为:“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什么是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孕育,积淀,发展的,师生共同创造的、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一个充满理想、富有特色、洋溢着人文气息的学校,应该是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绿色空间、关注师生和谐发展的民主舞台、关注师生生命质量的精神港湾,这样的文化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 文明风尚 ― 铺设成长底色新镇中学地处昆山城区东北部,曾经属于昆山经济“洼地”,如今是全国千强镇28位的重镇(周市)。“活力传承、进取奉献”的周市品质,“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昆山之路精神,孕育着新中的成长底色。勤奋、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在这里形成,走进新中,一个个幸福的微笑,一句句礼貌的问候,蓬勃生长、积极向善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1995 年,学校成为初中首批“江苏省德育示范学校”,文明精神传承至今,学校刚通过“江苏省文明校园”初审。2. 天天向上 ― 凸显成长内核学校始终坚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信念,秉承“天天向上”的校训。《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两者含义是一致的。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实现对自身的超越,朝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我校选取“天天向上”作为校训,“向上”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表达方式;“天天”则阐明了“日新”的内涵。我们希望在这一校训的鼓舞下,全体师生能奋勇向前、提升健康、完善德性、增长智慧、激活灵性,做更好的自己,让优秀的学生走向卓越 , 让平凡的学生不平凡。3. 文蕴校园 ― 涵养成长生态校园文化体现在自然环境中,更体现在校训三风等人文环境中。“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美化校园的颜色,是陶冶情趣的颜色。我校精心布置校园绿化,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 成为昆山市首批“优美校园”之一。走进校园,首先看到的是学校大平层正面的“天天向上”校训,背面印有三风,特色鲜明的校训三风对在校师生来说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昆山市“书香校园”,学校打造的户外书香角和班级书香角,让校园有一个温馨的角落,散发着知识的芬芳。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推行一班一特色的理念,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各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设有红十字示范区、博爱园,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今年参评为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学校创设“我型我秀”小舞台,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诠释新中学生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优美儒雅的校园环境,让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育人功能,涵养学生成长生态,成为构筑校园文化的外在因素。二、课程育人:让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营养学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基。提出“课程即活动”观念的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全国优秀教师李希贵认为,学校是孩子走上社会之前的社会,课程是社会生活的经典浓缩。北师大教育学部顾明远教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鲜活载体,学校的课程观体现了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1] 。图 11. 学校五育课程架构学校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目标,关注六个维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让新中学子健康成长郁剑伟(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学,江苏昆山 215300)摘 要:新镇中学建校四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师生精神面貌振奋,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队伍素质优良。学校践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保持一流水平,是昆山市窗口学校之一。关键词:学校文化 ;特色课程 ;实践推助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6-0006-03

 -007-2019 年第 46 期︵总第 194 期︶求知论坛QIUZHILUNTAN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开启国家课程,努力开发地方特色课程,不断丰富校本精品课程,致力于打造立德、启智、健体、尚美、爱劳“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见图 1)。2. 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将“棒垒球”这一特色项目列为精品校本课程,逐渐形成初一必修课程、社团课程、竞技性课程三级课程体系。遵循:以球健体、以球养德、以球启智、以球塑美、以球促劳的“五育互育”原则。在 2018 年获全国最佳棒垒球实验学校,棒垒球社团刚刚荣获“苏州市十佳社团”称号。在暑假,《垒球:让女生焕发自信和魅力》一文被人民网、《视觉苏州》《苏州日报》报道。3. 节日课程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笔者认为,每一个节日的背后,是一所学校的一种传统,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让节日成为学校文化的“节气”。我们认为艺术节、体育节、阅读节、科技节等多彩的节日课程,才是教育生活中重大的日子。就笔者个人求学经历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几个场景至今难以忘怀:小学时代表学校参加跳绳比赛获奖时的自豪感 ; 初中时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 1500 米,跑到最后想要放弃时,为了班级和自己的荣誉咬牙坚持,再坚持,最后得了第二名;参加书法比赛获奖,作品在青少年宫展示一个月,每次经过都要去看看 , 那种感觉真的很好。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相反,当时成绩一般的笔者,哪门功课考了优秀,或者哪里受到表扬的场景,真的没有一丝印象。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教育 , 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对笔者而言,那些活动告诉我们:责任、坚持、荣耀、自豪。学校自 1997 开始举办的艺术节,持续到现在已经 22届,学校建校 42 年,体育节坚持了 39 年。节日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谱写学生成长的旋律,绘制学生成长的画卷,编织学生成长的梦想。

 4. 仪式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 是传统价值的核心,它对现今学校德育起到指导作用,是被赋予时代新特点的审美教育新课题。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修养道德、健全人格的教育。学校重视学生每个阶段的重要仪式,入学仪式、青春仪式、入团仪式、毕业仪式勾勒出了学生初中阶段的成长轨迹。5. 传统文化课程促进学生内涵发展昆曲六百年,传唱的是古往今来的真善美。学生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周市舞狮是周市镇传统文化的招牌,学生学习龙狮精神,既能磨炼意志,又能激励自身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学校开设舞狮文化校本课程,运动会上,也会由学校体育教师和周市舞狮文化爱好者为三千师生展示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学校开设振东侨乡校本课程,探寻侨乡历史和文化渊源,历史课堂中融入乡土历史的成分,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让家国情怀落地课堂。实践表明,品质课程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它求真,尊重课程发展的规律;它崇善,彰显学生第一的立场;它尚美,凸显课程建设的人学要求。三、实践助推:让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能量1. 德育:立德树人,做最好的自己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成功,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品德修养等非智力因素。”学校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构建“知、情、意、行”的德育体系、打造一班一特色文化的班级文化发展模式、实施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课程。(1)学校“知、情、意、行”的德育体系(见图 2)图 2(2)一班一特色文化我们要让班级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地带,打造文明、卫生、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六大策略,分别是关注养成过程化、鼓励创新特色化、基于班情个性化、尊重学生人文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依托活动体验化。2. 智育:练就本领,做智慧的自己打造智慧校园,首先要有智慧的老师。习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时代重任。因此,提升教师素养是实现智育的根本前提。

 (1)学校坚守传承的同时开拓创新,在初级中学中率先成立师资处,全程负责教师培养。学校教研氛围浓厚,以慧教促慧学,实现轻负高效,启迪学生智慧。青年教师培养成绩突出,去年工作四年的青年教师荣获省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刚结束的青年教师大比武中,学校参加了十个学科,获得了八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依托苏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和苏州“新时代有效教学”教学实践联盟活动两大活动抓手,让广大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慧教和慧学。(3)学校前瞻性地开设了以培养学生领导力为核心的活动课程,班干部领导力、学生会干部、文艺宣传劳动体育生活委员培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管理智慧、情商和综合能力。3. 体育:强身健体,做最强的自己新中人始终坚信: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学校开设体育课,打造精品课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扎实高效的课堂,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增强健康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是打造非智力因素的最佳课程)。学校的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工作成效显著,打造出了田径、冬季三项、自行车、棒垒球、篮球等优势体育项目品牌,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捷报频传。

 -008-2019 年第 46 期︵总第 194 期︶求知论坛QIUZHILUNTAN4. 美育:以美育人,做最美的自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打造有新中特色的陶艺、泥塑、书法课程,以发展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怡养学生品性。5. 劳动:以劳育德,做真实的自己习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校秉承从问题抓起、从生活入手、从小事引领的原则,在家里 ― 自己事自己做,暑假、寒假、节假日定期布置劳动作业;在学校 ― 我的校园我清洁,卫生区包干到班,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基地 ― 学农不易我珍惜;在社会 ― 志愿服务入我心;在课程 ― 生涯规划树理想。结 语品质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忆往昔,我们发扬传统;看未来,我们砥砺前行。我们将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坚守“立德树人”教育初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围绕品质课程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力争“建有品味的校园,塑有品德的教师,育有品格的学生,办有品牌的学校”,提升新镇中学优质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 李庆九 . 落实“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兼谈高品质学校的核心指向及其行动方略 [J].教育科学论坛,2019(29):8-13.作者简介:郁剑伟(1977.10—),男,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昆山市新镇中学校长,昆山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引 言《花婆婆》的作者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说过:“绘本就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 , 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1] ”这就形象地表达了绘本中图画与文字“相互依存”“交织表达”“共同叙事”的关系,那么如何挖掘与利用绘本中的丰厚价值?为此,我们展开了绘本“1+N”微课程研究。绘本“1+N”拓展指幼儿充分自主阅读讨论一本绘本,师幼共同解析绘本,收集幼儿的兴趣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领域发展目标建议和幼儿的新经验,做出一定价值的判断,并提供多方支持,满足幼儿从一本绘本展开的多元探索活动。“N”是指多领域拓展,如进行与文本相关的音乐、美术、科学、建构等活动,来拓展幼儿的思维,从而丰富并升华幼儿的体验。在此,笔者将本园的阶段性研究感悟与大家分享。一、绘本“1+N”微课程研究背景1. 源于教育理论的专业引领《指南》将 3 ~ 6 岁幼儿在语言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子领域。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课程游戏化要求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而我园绘本“1+N”课程拓展研究活动正是践行了《指南》《纲要》及课程游戏化的精神要求。2. 源于幼儿园前期阅读文化的积淀我园已连续成功开展了十二届“校园书香阅读节”,采用幼儿、家长、教师三位一体互动的方式将阅读文化渗透进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及家庭中,为幼儿播种阅读的种让“1+N”美绘幼儿的童年——关于绘本“1+N”微课程的探索实践蒋为霞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中心幼儿园,江苏盐城 224700)

  摘 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 3 ~ 6 岁幼儿在语言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子领域;“课程游戏化第二部支架”中指出“每所幼儿园在专家推荐的书目中选择,先通读浏览,然后精读实践,尽可能将儿童发展、行为观察与分析同幼儿园的课程实践结合起来,个人阅读—集体研讨—亲身实践—再次集体研讨—再次实践调整…… 重复这一过程,直至透彻理解”;而我园绘本“1+N”课程拓展研究活动正是践行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课程游戏化的精神要求。关键词:绘本“1+N”;微课程;美绘;童年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6-0008-02

篇三: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四: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

“五育”并举与“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 张志奎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七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要“树什么人”?怎样“树人”等,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学生要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

 新的历史大背景 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目前的教育现状,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初中各年级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目标 1. 七年级 初中各年级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目标 1. 七年级

 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注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

 2. 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

 中国现代史。突出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3. 九年级 世界古代史。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在欧、亚、非洲之间不断进行的交往。

 世界近代史。注重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诞生和殖民地人民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反抗,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

 世界现代史。注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新型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

 部编历史教材的修订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历史教材承载着比其他学科更多的思想教育功能,只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和职责,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达到“立

 德树人”之根本,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目标的做法 1. 落实“立德树人”前提与基础 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目标的做法 1. 落实“立德树人”前提与基础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意识,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修身立德。既要有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要在言论上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以德服人。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以上诸多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2. 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目标的重要内容 让学生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培养对党的感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家国情怀;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例如:在 6 册教材中集中 2 册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

 战、全民族抗战到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历经 14 年的史实,客观讲述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历史,特别强调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 41位老一辈革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有了系统的了解,对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有效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日本士兵杀害中国人民的血腥残暴的图片;当讲到日军在一个月左右杀害中国人民达“三十万”——这个惊人的数字时,教师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变化,如声音颤抖不已,腿脚酸软无力,低下头,极力控制将要夺眶而出的泪水的情景状态,使学生淋漓尽致地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历史的情感,从而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推向高潮。

 历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历史,进而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家国情怀。教学中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目标的重要手段 其一,目前广播、影视资源是鲜活生动而又丰富的教学资源。文

 献记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还有一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要其违背史实不多不远,也可以有选择的利用,因为它们或多或少的提供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以增强其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

 其二,信息、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如: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初中历史教学网等网站。

 其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因为它可以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场景与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在清静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以达“触景生情”之功效。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播放了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疯狂抢劫的纪录片,学生很投入,个个义愤填膺⋯⋯ 巧用这类资源,为学生学习动起来,让历史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们爱国情感,使其对史实具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目标有效资源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由于涉及到自己家乡的人、事、物,所以学生易产生亲切感,可信度高,易于接受,而且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历史与现实、祖国与家乡融合在一起,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着学生,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学习家乡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利用历史教学丰富的素材,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连续的,不间断的,科学的施加正能量的影响,落实“五育”并举,重视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强化“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只要我们时刻不忘一名教师的责任,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途径,搞好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工作,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推荐访问: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作文 树人 作文 并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