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林凡与齐己的诗缘

时间:2022-11-18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iMMM6ii}i}iii}iii饨ky人物。志溪河西岸的新市渡有文艺理论家周扬,西岸的株木潭乡有作家莫应丰,东岸的邓石桥乡有当代作家周立波。这些人物都出生在以志溪河为轴心的半径10华里地面以内。

志溪河溯流而上,源头竟然在沩山下。沩山是齐己出家落发之地,又是佛教禅宗沩仰宗开宗立派的山门所在。

没有想到志溪河溯源,竟然寻到了齐己。难怪林凡齐己有缘,一个江之头,一个江之尾。千年诗脉,一水相牵。

益阳这个地资水方很怪,资水这条江很特别,在湖南湘资沅澧四水中,数资水最为险峻秀丽,终年清澈碧绿。益阳地处资水尾闾,紧依洞庭湖,是一个容纳百川汇接湖海的去处。洞庭湖是神话的故乡,是以楚辞为代表的中国南方文学的发源地,益阳既是洞庭湖神话之乡同时又受资水上游梅山神秘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楚地巫文化影响的地域。

在益阳这块浓厚楚文化传统下成长起来的林凡,有一种故乡情结,这情结一直缠绕于他的情绪与创作被称为他创作的契机。尽管林凡18岁离乡,在北方几十年,但是故乡的山水人文对他的滋养是他永远也享用不完的盛宴,也是其他任何地方对他的影响所不能取代的。

一个禅房花木深的日子,在益阳白鹿古寺一间寂静的禅房读林凡所书齐己诗碑。

近百件诗碑与诗联,全都是齐己的诗。

林凡先生的墨迹与齐己的诗一起跳出宣纸镌入木石肌理之中。于是读这些诗碑诗联有了一种与在宣纸上读的不同感觉。木刻楹联,庄重古朴,一股书香扑鼻而来。刻入木纹深处的字被填上荧色的颜料仿佛字字晶莹剔透,感觉似乎要从木板上跃出来。

花岗石诗碑,整个一块平滑如镜的墨玉,字痕呈现花岗石断面的灰色。不需仔细辨认诗碑上的诗句,只消瞥一眼石板上的字迹线条,便会获得一种通体透凉的感觉。读诗碑不需用眼,只消用手一摸,即可悟出诗味禅意。

因了这诗这字,没有生命的木石都有了灵魂。看看这诗碑木联,望着禅房外葳蕤的草木,我突然想起齐己的一句诗:

“云天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我突然意识到一种永恒:不要多久,我将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然而这禅房外的树木山石、禅房内的石碑木联,将永远存在下去,我只一瞬,木石则永恒。面对这样一批具有灵魂的木石,仿佛与诗僧对坐,不由人不生感动。

我无法想像若请另外的书家来书齐己的诗,效果会怎样。我以为林凡书齐己诗,是心灵与艺术的双重融汇上达到一种极致,就像树上的果、藤上的叶那样天成,是林凡与齐己跨越千年的联手创造。

偶尔翻开《白莲集》果然感到一种惊讶,齐己诗对宏观的把握、对生命的穷诘,处处显露禅者的智慧。他把他的困惑与思考以清润平淡高远冷峭的诗风来表现。东坡曰:“笔势峥嵘,文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诗书画文,艺同一理。“淡胜工”,殊知要达到这种淡是何等不易!

林凡的书法和齐己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的共同点是:平淡简约、自然清新。

我曾经看林凡写字,不拿架势,没有提按起伏的夸张之态。一管在手,垂直于纸面。令笔画在点划中行走,横竖撇捺,竟然是笔笔中锋,运笔扭翻返转都只在瞬间,其娴熟快捷的书写过程便能给人一种畅达的快感。那些看似轻松写下的字,竟然藏头护尾,力在字中。圆融处如滋滋蔓草,遒劲处如苍苍古藤,淡雅宁静,一如齐己的诗。

林凡擅写联。读林凡书齐己诗联,不得不叹服,上联下联之间,轻重协衡,阴阳相扶,刚柔相济,给人一种强烈的匀称匀衡的形式之美。

林凡写字,全仗一支魔笔。这是一支特制的羊毫长锋,这笔看起来粗糙简陋,笔杆是一截未经过加工的竹,但用手一摸那些毫,柔软光滑富有弹力,使人想到华贵的皮毛,给人一种触觉的奇美感觉。有了这样一支笔,林凡作书更加潇洒自如,左右逢源,轻而易举地进入自由之境。

齐己是僧,但内心是儒。

林凡虽然是画家书家,但内心却是诗人。林凡写诗作画,仰仗他的是深厚的综合文化功底。先文而后墨。林凡出生书香世家,祖父是前清秀才,祖母是前清廪生之女,和作家周立波的母亲是同胞姐妹。林凡父亲林岳皋则是本地信义女中校长。林凡对于书法的爱好最早源于祖父乡试考卷副本上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曾经听林凡讲过一个故事,林凡幼年时曾经住益阳古城东门。住处隔壁有葛公庙,庙门口挂有木刻楹联:“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林凡特别喜欢这副对联。这个庙宇被烧毁,对联被保存下来了,但是女尼要将对联卖与别人。林凡听说便着急了,回家拿来纸和铅笔,赶紧拓起来。还没有等他拓完,对联就被运走了。这个遗憾给林凡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现在看来,童年的记忆已经影响到林凡的一生。他书写齐己诗,或碑或联都是在圆梦。

林凡与齐己有缘,不如说与佛有缘。

林凡二字叠加就是一个梵字。

推荐访问:的诗 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