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研究综述

时间:2022-11-20 11:55:0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Kvii߮um?v_{_|37ڽxEui37xەuy9׍xW^5OͶN}٨ky总结出春小麦干热风和青干的3级气象指标(见表2);此外,刘静等利用20年小麦干热风观测资料和50年产量统计资料,结合民政部门50年灾害历史资料,运用产量逐级分离模拟和给定初始聚类中心的逐步筛选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干热风、青干灾害等级判别指标,对春小麦生长后期不同发育阶段给出不同的干热风判别指标,对干热风气象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细化(见表3)。

2.2 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

多位学者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气候暖干化使北方地区干热风发生区域扩大、次数增多、强度增强、危害加重。刘德祥等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发现甘肃省干热风存在准6 年周期演变,干热风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同样存在气候暖干时期干热风强度强、次数多、危害重等特征,全省和河西的干热风次数随时间的变化呈增加趋势。武万里等对宁夏灌区小麦干热风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也发现其次数呈增加趋势、发生区域呈扩大趋势,造成干热风次数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虽然赵俊芳等的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与过程次数表现为总体减少趋势,但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匹配组合存在差异,造成干热风灾害的年际变化很大,地区间差异显著。史定珊等研究所得的干热风指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方法分析了河南省热干风发生规律,发现热干风主要呈“南少北多”空间分布型,随时间推移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呈减少趋势;对时间系数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具有准6年和准3年周期。成林等的研究表明,在1961~2007年间,河南各等级干热风灾害的频率总体上是降低的,但是最近30年又有反弹趋势,如1976~2005、1977~2006、1978~2007年间干热风频率呈增高趋势。戚尚恩等通过周期性分析、多年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对1957~2010年宿州市近54年重干热风天气过程及轻干热风年型变化开展了研究,发现干热风发生周期较为明显,干热风日数呈总体减少趋势,从变化周期上看目前处于谷底,未来5~7年内似乎会呈现总体上升态势。王明涛等对山东省滨州市干热风气候特征研究表明,干热风日数、干热风天气过程等级和干热风年型等级的年平均发生日数自北向南逐渐增加,干热风日数存在6、16年左右的周期,轻干热风年型13年周期和重干熱风年型6年周期也较显著,年代际变化总体是下降趋势,但2OOO~20O9年出现次数比90年代略有上升。胡园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小麦干热风日数随着年代变化具有阶段性,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干热风日数偏多,20世纪90年代偏少,从2005年后又有增多的趋势。

2.3 气候成因及预报预测

许多学者在小麦干热风成因、预报预测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河北省冬麦区干热风偏多、偏少,除与同期气温、降水有关外,还与同期500 hPa环流形势场关系密切。曹玲等应用张掖气温、气压及24小时变温、变压和高度场、温度场等要素,通过模糊多元回归方法给出了干热风天气的中期预报方法。张翠英应用地面前期温度、湿度、风速的平均值作为预报因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干热风发生日数预报方程,拟合效果较好。王正旺等在长治地区从500hPa天气环流形势、850hPa温度场与湿度场的配置及地面气压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造成干热风天气过程的500hPa标志型天气模型、850hPa干暖区配置标准及地面气压场特征,进而给出小麦干热风的预报方法。刘玲等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生成的高排放A2和中排放B2情景下华北地区的逐日气象数据,预估了2011~2050年共40a的干热风日数及分异规律。

3 讨论

(1)多位学者对小麦干热风指标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小麦干热风指标的认识,对指导小麦高产稳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结合各地气候和春小麦生长发育的特点,又能便于进一步研究干热风的气候特点及变化规律,对比选取一套干热风的气象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2)以上研究成果对小麦干热风气象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贡献作用,同时可以看出,目前干热风发生次数处于增长趋势,范围处于扩大趋势。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利用近期最新的气象资料,在区域范围内小麦干热风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十分必要。

(3)以上研究成果,提高了人们对干热风气象灾害预报预测的认识,也对农业防灾减灾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但是,结合当地气候特征针对性地对干热风异常时空特征的成因分析不够。只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后,才能找出干热风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准确、更有效气象预报服务。

4 展望

(1)小麦干热风的气象指标与小麦的品种、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局地气候都有一定的关系,应当考虑以上因素确定适应各地干热风气象指标。

(2)研究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均未考虑气象资料获取设备的更新、探测环境的改变等原因造成数据不一致性,应当均一化处理。

(3)干热风气候特征分析表明,干热风发生具有一定周期或年代际多与少等特征,造成其特征的原因分析存在欠缺。

[参考文献]

[1]陈晓光,苏占胜,郑广芬,等.宁夏气候变化的事实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6).

[2]秦大河.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J].科技导报,2004(7).

[3]秦大河,陈宜瑜,李学勇.中困气候与环境演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翟盘茂,任福民.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J].气象学报,1997,55(4).

[5]于淑秋,林学椿,徐祥德.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J].气候与环境研究进展,2003,8(1).

[6]陈晓光,郑广芬,陈晓娟,等.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暴雨日数的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2).

[7]丁一汇.中国气象灾害大典[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8]北方小麦干热风科研协作组.小麦干热风[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

[9]霍治国,姜燕,李世奎,等.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0]史定珊,毛留喜.冬小麦生产气象保障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11]牛晋源,石兰瑛,王密凤.晋城小麦热干风灾害分析[J].山西气象,1996 (3).

[12]董永祥,周仲显.宁夏气候与农业[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

[13]刘静,马力文,张晓煜,等.春小麦干热风灾害监测指标与损失评估模型方法探讨一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J].应用气象学报,2004,15(2).

[14]刘静,马力文,张晓煜,等.宁夏引黄灌区小麦青干指标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3,23(2).

[15]刘静,马力文,张晓煜,等.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干熟风监测指标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3).

[16]邓振镛,张强,倾继祖,等.气候暖干化对中国北方干热风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9,31(4).

[17]刘德祥,孙兰东,宁惠芳.甘肃省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8,30(1).

[18]武万里,韩世涛.气候变暖对宁夏小麦干热风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07(1).

[19]赵俊芳,赵艳霞,郭建平,等.过去5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

[20]陈怀亮,邹春辉,付祥建,等.河南省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l6(1).

[21]史定珊,毛留喜.冬小麦生产气象保障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22]成林,张志红,常军.近47年来河南省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变化分析[J].中國农业气象,2011,32(3).

[23]戚尚恩,杨太明,孙有丰,等.淮北地区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

[24]王明涛,马焕香,翟贵明,等.山东省滨州市干热风气候特征及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

[25]胡園春.枣庄市峄城区1977—201 1年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2,2(05).

[26]尤风春,郝立生,史印山,等.河北省冬麦区干热风成因分析[J].气象,2007,33(3).

[27]曹玲,窦永祥.河西走廊中部干热风气候特征分析及其预报方法[J].干早地区农业研究,1997,15(3).

[28]张翠英.菏泽市小麦干热风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J].山东气象,2004,24(2).

[29]王正旺,苗爱梅,李毓富,等.长治小麦干热风预报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4).

[30]刘玲,刘建栋,邬定荣,等.气候变化情景下华北地区干热风的时空分布特征[J].科技导报,2012,30(19).

推荐访问:干热风 灾害 小麦 综述 气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