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宗教美术与敬畏感

时间:2022-11-21 13: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西方宗教美术从原始社会开始,之后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有19世纪、20世纪美术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宗教题材也被世人反复运用。在西方,我们常常会被宗教大教堂建筑的磅礴气势所折服,深深地被宗教美术的敬畏感所吸引。在中国,也能感受到宗教美术带来的敬畏感。

关键词:宗教情感 敬畏心理 宗教美术与审美

西方宗教美术从原始社会开始,之后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有19世纪、20世纪美术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宗教题材也被世人反复运用。在西方,我们常常会被宗教大教堂建筑的磅礴气势所折服,深深地被宗教美术的敬畏感所吸引。在中国,也能感受到宗教美术带来的敬畏感。

一、敬畏感与宗教美术

(一)敬畏感的含义与起源

按照词典的意思,敬畏这个词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畏”是谨慎而不懈怠的意思。“我们在天上的父”是世界最出名的祈祷,我们只要抬头看看天,面对一望无际的苍穹,心中便会生出对天空神秘遥不可及的神圣和敬畏感。天空的微小动作比如冰雹、暴雪、暴雨等就可以轻易地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人类丧命。人们神经紧张又会引起生理能量消耗和流失,产生不快、不适的情感[1]。对事物的情感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宗教则利用我们情感上的激发,实现它的力量。

宗教美术,是指以宗教的传说、故事和教义为题材的美术形式。它以教育宗教信徒为目的。 敬畏感体现在建筑、雕塑在这些事物的造型、光影、结构、大小、心理空间等。以弥勒大佛为例,大佛高70多米,来到它的面前我们仰视它的面容,面对它的高大,心理上就会有一种压抑感,同时大佛面容又是那么安详、庄重。这种害怕加着敬重的感觉致使我们的嘻玩之心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二)美术传统图案、符号的含义

我们人类社会充满着各种符号。人类用符号来表达情感思想、传递信息、规定制度。从原始社会时期,石壁上的图案、象形文字,还有工具陶器及上面的各类纹饰,却始于符号类型。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习俗的变化和朝代的更替,符号的形态也随着变化,具有相应的民俗、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改变,符号总是继承着发展着,意指功能始终都保留着,这也是我们定义符号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朝代更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奴隶社会中,出现的生产生活器具总是装饰效果气象森严,各种纹饰严谨繁杂的交互组合,在我们心里映射出威严神秘的符号象征特点[2]。《左传》有记载饕餮的文字,说它:“贪于饮食,侵欲崇侈,……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3]与一般饕餮纹的森严气质不同,出土于四川的三星堆青铜器体现了诡异的气质。三星堆艺术造型手法大气、直观、简约、洗练。人面像一般是一字型嘴紧闭,神态肃穆庄严。以青铜纵目兽面具为例,兽面高82厘米、宽78厘米,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两眼球呈圆柱体凸出眼眶10余厘米,下颌前伸,嘴角上扬,口阔,大象耳,小牛鼻。把兽面与人面出其不意、和谐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出土的鸟脚人像,下身穿着紧身包裙,双腿粗壮有力,长着鹰爪一样的脚爪,钳住脚下的鸟头。“人神合体”的艺术造型极为抽象,变形加工表现出威赫的力量,体现出诡异、狞厉、原始的美。

(三)宗教美术图像、符号及其敬畏感

在祖国的西藏地区有着独特的宗教美术载体——唐卡艺术。唐卡艺术有着借助图像符号来阐述隐秘佛理的特征。唐卡中,诸佛菩萨持不同的法器,显示不同的法相。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4],每个佛陀形态颇有怪异。面相上,有的佛陀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可达发际;有的佛陀白毫少许在两眉之间,柔软如兜罗绵,做法时会放出万丈光芒,并变成一丈五尺长。形体上,有的佛陀筋骨奇异,身坚实如那罗延;有的佛陀面相神奇,耳轮垂埵,眉如初月,鼻高不现孔,使人对佛像产生无比的敬重之情。

雕塑艺术还可以为我们带来畏惧感。密宗经常出现的达玛茹是用人皮人骨做成的,嘎巴拉碗是用骷髅头做成的。四面十二臂胜乐金刚佛像造像精美,金水锃亮,虽然是乾隆年间仿造,但工艺卓越。四只头分别代表降服、敬爱、增益、息灾四德;每一个面目雕刻出微略不同的半忿怒表情,即寂忿相;脸上各有三个眼睛,表示可以看到现在、过去和未来;项挂五十骷髅磬,以虎皮为衣裳。这些宗教美术首先给人以畏惧感,逐步了解领悟其中要义,看似恐怖的器物,其含义却是对生死二元概念的超越,对死亡的体悟和对空性觉悟的尊敬。还有一些图像如斩断生死的板斧、身长六臂的白玛哈嘎拉、金刚双身像,也具有近乎于恐怖的感觉。

二、美术与宗教敬畏感的联系

(一)艺术表达的敬畏感在宗教传播中的作用

最初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都反对一切形式的偶像崇拜,即不可描绘出宗教故事、教义中的形象,比如对于佛教中表现佛陀,“十诵律”里就有“佛身不可造”的记载。后来佛教开始有了神灵形象或宗教形象,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形象这种传播形式有直观性、生动性、可感性,易为读者、听众接受。而且在信仰者中有部分知识水平有限,不懂得文字的含义,比如藏传佛教教徒中,很多文化素养不高,对于语言文字的了解甚少,其中很多人属于粗通文字,甚至文盲,并且各民族的语言不通用,思维方式也不同[5]。即使这样,在宗教生活中,也并不影响他们可以成为十分虔诚的信徒。生活在这个以人组成的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需要共有的根源。宗教美术提供了人与人最佳思维联系的基础。

(二)艺术形式表达的敬畏感

在作品中,题材、主体的造型、构图,人物的布局,作品的位置都能表达一定的敬畏感。在一幅图片中,巨大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一个渺小的人,足以使欣赏着在观察这幅画时,利用与画中人的共同点进入情境,面对如此浩瀚的画境自然产生敬畏感。

在建筑中,宗教建筑大都突出上升感觉,与光射相组合,使建筑弥漫非物质的心理感受。圣索菲亚教堂,拱形穹顶高达60米,直径33米,仰视其顶部,就像一个向上的通道,给人上升感觉,这种上升的力量悄悄地控制情感,有一种少有的角度,向上指向天空,不禁猜想那是什么地方。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总有种恐惧感,同时又被这种通道包围了整个躯体,通过通道正向那未知一步步靠近,不敢嬉戏。四十个采光窗口在圣索菲亚教堂的底部,透过窗口射进来的光,经过彩色玻璃使室内虚幻[6]。从建筑物的外面看,整个穹顶像是在空中飘浮。

在宗教艺术中,除了造型与光的组合之外,雕塑也是宗教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在雕塑中存在空间与空间感两种概念,一种是物理学中的名词,一种是心理学中的名词,空间感是物理空间之外的潜意识,是不被直接创造却是物质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在佛教寺庙中许多佛像实际尺寸并不大,却给人以庄严和敬畏的心理暗示,原因很简单,佛像的体积与庙堂的空间成对比,造成积压。这样的设计在我们心里空间上会感觉佛像比实际要大。人在佛像面前的一种仰视也会在心理上暗示人的渺小,使人对宗教的敬畏心油然而生。

三、敬畏感在20世纪后对绘画的影响

有人说文艺复兴之后,宗教美术解体,到了20世纪更是看不到宗教美术的踪迹。此说法有些片面。自从20世纪以来,人类的精神状态在美术上也有反映。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引导着美术的主流。纵观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上失去平衡,作者大多用抽象、寓意和荒诞的手法来表现心中的消极情绪、悲观失望,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7]。

但是,敬畏感是作用于心灵的。宗教敬畏感自始至终却与美术紧密结合。曾属于野兽派的画家鲁奥,结合了现代画派风格与中世纪绘画风格。他坦言他和梵·高、高更一样热爱描绘现实中的腐败,心中保持对天主教的敬畏,更希望通过复兴天主教信仰来获得精神世界的复苏。他和野兽派一样运用夸张的手法传达这种同情与愤慨。另外,20世纪的抽象派画家更多地借鉴了中世纪绘画在构图和绘画方面的“制幻功能”,更加发展了抽象化、象征化、平面化的中世纪绘画的审美倾向。

四、结 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宗教美术敬畏感。首先,从身边大量接触的宗教美术入手,从最基本的图像、符号来观察宗教的敬畏感。因为敬畏感对于宗教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敬畏感产生的原因和深刻感受,从起源、发展举例阐述。其次,了解了这些,本文又列举了其他艺术形式比如音乐、建筑的组合带来的敬畏感,从各方面来刺激读者的心理共鸣。最后,说明宗教美术从古至今在人心里占有重要地位,左右着人类的发展,而宗教美术的精髓即在于其敬畏感。

注释:

[1] 刘帅.论宗教情感-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J].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报,2010(06)

[2] 申伟国.从符号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J].科教文汇,2008(31)

[3] 王维堤.左传-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久美却吉多杰.藏传佛教神明大全[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8

[5] 蒋丽蕴.当代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宗教行为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1999(01)

[6] M·B·古巴料娃,A·尼左夫斯基.世界100座著名宗教建筑[M].任建华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7] 张卉.论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宗教化倾向[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1(03)

参考文献:

[1] 檀明山.象征学全书[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1

[2] 理查德·泰勒.发现教堂的艺术[J].李毓昭译.北京:三联书店,2010(04)

[3] 黄华新,陈宗明.符号学导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4] 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M].付芳秋译.北京:电子工程出版社,2009

[5] 赫伯特·西蒙.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6] 张浩达.基督教与社会生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 米特·佛沃德,李时芬.符号与象征:图解世界的秘密[M],北京:台湾出版社,2009

[10] 黄艳群,黎旭,李荣丽.设计-人机界面[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魏雪,江苏师范大学13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

推荐访问:敬畏 宗教 美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