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1-23 15: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生存与发展成为地方高校思考的第一课题。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特色学科建设便成为高校之间博弈的焦点。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特色学科建设的实践过程为个案进行分析,围绕特色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特色学科 实践与探索

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学校人长期探索、不断凝炼的智慧结晶,而特色既是大学规避生存危机的手段,更是大学发展至高的价值理性体现。对于行业高校而言,特色发展是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上海海洋大学特色学科建设的经验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目前上海海洋大学特色学科优势突出,形成了一批国内优势特色学科,学科综合实力居上海高校前列,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1、依托行业特色,坚持内涵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原名“上海水产大学”,原为农业部部属高校,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水产学府,被誉为中国现代水产教育的摇篮。学校具有明显的办学特色和相对优势,依托原行业特色、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学科内涵型发展不失为有效的策略。但自从归入上海管理之后,学校面对办学环境的变化,仍确立了以“海洋渔业”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定位,本着“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坚持走以特色求发展的学科建设之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特色学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一致的专业布局,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2、坚持优势原则,夯实学科基础

新办专业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社会需求、学科基础和与学校发展定位的吻合度通常被视为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前者决定学生去向,后两者决定培养质量和特色,一些高校在专业选择时更看重前者,忽视后者,结果是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特色难以保证,就业竞争力不足。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在新办专业的规划、论证和选择上,主要考察专业与学校发展的定位吻合度如何、是否可以依托的特色学科基础等等,并通过综合评价得出的比较优势大小进行选择。同时,在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上,坚持以学科建设先行的原则,结合硕士学位点建设,为计划新办专业打好学科基础。

3、以继承为基础,培育学科特色

特色学科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伴随着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其模式从模仿到创新,建设经验不断积淀,学科特色不断强化并最终被社会充分认可的过程。特色学科需要以对应的优势学科为支撑,并融入学校的其他办学特色要素。但其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加快特色学科形成的途径,显然不能从头开始,必须以继承为基础,通过注入核心要素,形成学科特色,最终形成特色学科。1998年国家调整本科专业目录以后,上海海洋大学在积极重组老专业和增设新专业、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专业布局的同时,下大力气培育专业特色、建设特色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特色学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4、以特色课程为落脚点,推动特色学科建设

特色学科建设的效果最终体现在特色人才培养上,需要通过将学校的办学特色核心要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有效的组织实施来实现,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最终落脚点。为了妥善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学校始终把“挖掘优势,体现特色”作为重要原则,注重将专业特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特色课程体系,推进特色学科建设。多年来,学校以“特色求发展”的学科建设理念与实践取得了人才培养工作效果,生源质量和就业率排名始终保持在上海高校前列,大部分毕业生均在行业系统内或与之相关的岗位上工作,直接服务于国家的海洋渔业经济振兴事业。

二、上海海洋大学特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科的发展与壮大,是一个逐步积淀、逐步提高的过程,尽管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建成一所特色明显、优势学科国内领先、国际同领域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学科定位不当,优势特色不明显

对于上海海洋大学来说,重点发展的学科应建立在合理的学科布局基础上,应是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当前,制约学校特色学科发展的因素主要源于两种思想:一是急功近利,一味利益所趋,只要有利可图,不管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东拼西打,缺乏主战场,很难形成规模和长远效益;二是科研浮躁,为了利益与荣誉,张扬“拿来主义”,不注意通过创新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甚至投机取巧,盗用既有成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学科定位,以至于很难集中精力建设好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甚至有可能逐渐丧失自己原有的优势和特色。

2、学科带头人衡量标准不当,导致团队精神缺失

上海海洋大学特色学科带头人队伍出现比较严重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科带头人的认识和选拔上有偏差,对学科带头人的衡量更多地考虑其学术水平,而对其作为一个学科“将帅”应具备的领导能力与协调能力却忽略了。二是人才结构性短缺,以至于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应用性人才断档现象十分突出,优秀人才难以引进。三是团队精神缺乏。由于学科缺少位居学术权威地位的资深学者,致使学科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科成员之间不愿合作,甚至出现人员不团结引起的“内耗”。

3、学科平台不到位,限制了学科的发展

特色学科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主要是“旧、同、活、散、窄”。所谓“旧”,是指研究方向陈旧,与本学科领域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脱节,缺乏新意和前沿性。“同”是指不同单位学科研究方向的内容互相雷同,缺乏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活”是指有的研究方向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变化快,缺乏相对稳定性,难以形成这一研究方向的优势。“散”是指有些确立的研究方向没有很好地形成学科点全体人员一致的主攻目标,致使研究力量分散,制约了优势特色学科的稳步发展。“窄”是学科面偏窄导致原创性不足,很难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整体化发展的趋势。

4、管理体制不完善,影响学科的发展

每一位学科带头人都想把所在学科办成一流的学科,这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进取心理,是一种动力。但近年来,在营造学科建设良好的氛围时,这种动力往往受到忽视,主要表现为:一是管理机构庞大而僵化,缺乏良好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这也是决定学科能否成长或成长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任何激励手段都必须以切合实际的考核评价、绩效分析为依据,但由于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在进行考核评价和绩效分析的时候人为因素过多,即使制定了标准,执行的时候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来评价,导致工作多的人在考评中反而落后的现象,大大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5、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学科建设难以为继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当地高校学科建设的财政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多;而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支付能力不足,很难对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有较大的投入,因而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因经费短缺而难以启动或难以为继。可见,经费不足在根本上制约着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上海海洋大学作为地方高校,又因其鲜明的行业背景和行业特色,其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地处上海这一缺少较多行业元素的地域,更是很难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优势,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

三、推动上海海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的探索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当前,通过学科建设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进而向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大学迈进,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在吸收、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对上海海洋大学的特色学科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学科定位,选择最佳模式

学科发展受到地方政府投资力度、学科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首先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对上海海洋大学而言,必须采用与其他学校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确定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实现国内先进、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其次要优化结构,梯度发展。针对学科类型和特点,应注重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协同发展,鼓励基础学科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应用学科发展提供支撑;大力扶植和支持传统学科的发展,体现不同学科发展层次性要求。最后是交叉发展,互动共生。新兴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生命力和竞争力,应构筑互动共生的发展机制,保持特色学科和学科特色的发展张力。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只要选择正确,下定决心一抓到底,若干年后必然会有所建树。

2、创新团队建设,凝聚集体力量

学术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特色学科建设要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是领军人物选拔培养。学校应制定“筑 巢引凤”的优惠政策,组织专人定向跟踪,集中资金重点投入,引进高层次领军人物,发挥其把握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带领创新团队占领学科制高点。二是创新人才培养。要将学术骨干输送到国内外名校从事课题研究、攻读博士学位、进行学术交流,跟踪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并保持研究方向的一致性。三是注重创新团队建设。要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定位,遵循“最佳效益、适才适位、相容互补”三项原则,按照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打破院系结构的固定框架,构建跨学科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建设是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也是特色学科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3、夯实学科基础,拓展研究领域

特色学科要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建设平台。首先,要以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规划为指导,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计划,整合、建设一批接近“985工程”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有机衔接。其次,要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促进学科交叉,推进资源共享,建立开放、共享、竞争、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改善平台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最后,要整合资源积极申报高层次、高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鼓励与企业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为学科提升水平和创建特色提供重要的支撑。通过平台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竞争实力,促进学科优化和交叉。

4、完善管理体制,营造良好氛围

改革现行的特色学科运行模式,主要措施包括:首先,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制度。要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坚持以学术大师为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形成结构优势,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催生创新团队。其次,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要对优秀人才进行选拔、培养,给予资金资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用政策留住人才;及时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绩效与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最后,要对特色学科建设评价体系进行制度创新。学科制度成熟与否和学科水平高低关系紧密,灵活健全的学科组织、充分有效的学术权力是发展学术生产力的重要制度保证。同时,优化学术管理制度,用学术标准来衡量、解决学术问题,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各类优秀人才尽快成长。

5、突出服务功能,注重人才培养

高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既要满足、服从于社会现实需要,但又要超越其现实需要。上海海洋大学特别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应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通过这种政府、大学和科技企业三者的交汇,真正使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推进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同时,把教师个人科研兴趣主动融人到服务社会之中,从而使特色学科逐渐形成学科特色和科研亮点,并快速提高特色学科的建设水平。二是坚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要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强化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意识,以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把科学研究引进整个教学过程,把前沿学科课程及学生的科研训练纳入教学计划,把最新科技动态、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注重创新人才培养。

四、结语

众所周知,作为一所行业院校,其特色学科不仅是积聚各种战略性资源,而且其本身就是学校众多战略性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综合实力、地位和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科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甚至可以说,判断一所行业院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标志是看它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科,在行业院校纷纷向综合大学看齐的今天,谁能继续把握好特色学科的发展,谁就能保持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面对国家、地方赋予大学的重任,地方大学竞争十分激烈,特色学科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地方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如何获得更好更快地发展,值得我国高校决策者们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孙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7.

[2] 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3] 余为、郭海敏:以优势学科为着力点全面推进高校产学研一体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5).

[4] 余为、李志:基于学科优势的高校核心竞争力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责任编辑:胡婉君)

推荐访问:学科建设 探索 实践 特色 高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