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猪螨虫病与副嗜血杆菌病防治方法

时间:2022-11-23 17:45:03 来源:网友投稿

螨病俗称疥廯、癞,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等而引起感染,而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猪的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为主要病症的传染病。

一、猪螨虫病

1、传播途径

猪疥螨虫肉眼不易看见,虫体钻入猪皮肤表皮挖凿隧道,并在其内发育繁殖。猪疥螨虫病主要是由于患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虫及其虫卵感染的圈舍、用具等间接接触传播而引起感染,也可能会由饲养人员的工作服及手传播病原。螨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及秋末冬初,此时,阳光照射不足,猪被毛长而密,特别是在圈舍潮湿、猪体卫生状况不良、皮肤表面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最适合螨虫的发育及繁殖。选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治疗发病猪。其药理作用为通过促进虫体的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以及打开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的通道,增强神经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导致虫体死亡。伊维菌素主要作用于线虫和体外寄生虫。为有效防治猪疥螨虫的发生,平时猪圈应保持干燥,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经常刷拭猪体,猪群不可拥挤,并定期消毒栏舍。新购进的猪应仔细检查,经鉴定无病时,方可合群饲养,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猪疥螨病对猪场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对仔猪,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在出现螨虫后,用一些普通驱虫药效果都不会太理想。种猪是猪场寄生虫病的带虫者和重要的传染源,该病可以通过精液传播给所有与其交配的母猪,然后母猪通过胎盘传播给仔猪。因此,应该在种猪配种前15 d对其进行投药预防或治疗,以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不如一般病明显,主要是生产性能上的损失,如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但隐性的损失较为惊人,如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传播血液感染性疾病,尤其还可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驱虫是提高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的重要措施,在目前猪场使用效果较好的药物有:伊维菌素及新型的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复方驱虫药(如威远金伊维),猪场应该选用新型、广谱、高效、低毒,且同时可以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在治疗疥螨病时,除了用以上药物外,还应在猪的体表喷一些药物。母猪应在配种前、产前15 d各驱虫1次,连用7 d。也可以皮下注射金伊维或爱普利(国家二类新兽药)。驱虫药对疥螨并非立即见效,一般在驱虫后15 d能够看到明显的效果。在驱虫的同时一定要对猪群和猪舍的内外进行消毒,减少该病发生的诱因。

2、防治方法

2.1用西药除嫩灵(中德合资)每10 mL加水3~5 kg,喷雾或药浴,每日1次或隔日1次,连用3~7次可治愈。对严重病例及发热的猪,要给予配合抗生素治疗(青霉素、地塞米松)。同时,用5%的烧碱彻底消毒圈舍,1次/d。这些措施均能有效防治猪螨虫病。

2.1.1用见虫净(阿维菌素)0.3 mg/kg体重,7 d后再用1次。

二、猪副嗜血杆菌病

1、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不运动、多形态、单个的球杆菌或长的、细长的以至丝状的菌体,通常可见荚膜。

2、诊断

一般依据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无菌抽取关节液、脑脊液或未经治疗的病猪心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诊断过程中应与一些败血性细菌感染进行区别,如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猪丹毒、喘气病、流感等。另外,该病常与喘气病、兰耳病等混合感染,症状更严重,临床上应加以注意。

3、防治方法

3.1药物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未发生明显症状时,用5.1推荐药物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进行预防有一定的效果,但发病以后,通过注射给药疗效较好。可选用上述药物进行注射,尽量选用长效制剂,同时对未发病的猪进行隔离,并添加敏感的抗菌素和抗应激药物,优先选择饮水给药。

3.2改善饲养管理

分娩舍和保育舍应严格实施全进全出,避免不同年龄猪只混养。保育舍密度不宜过大,保证每头猪在猪舍中所占面积不少于0.4 m2,加强通风换气和消毒;尽量避免在此期间注射疫苗,特别是口蹄疫苗,适当延迟到60日龄以后。加强对喘气病及兰耳病的预防控制,可采取注射疫苗。

(作者单位:155802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二管理区)

推荐访问:杆菌 嗜血 病防治 螨虫 方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