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欧洲人的土豆情怀

时间:2022-11-24 14:35:02 来源:网友投稿

早春二月,笔者去了趟柏林。柏林总让人想回去,回去看历史的影子和今日的形象。那天,在柏林的春寒里逛街,路过一处露天市场。市场位于圣马蒂斯教堂前,属于典型的传统农民摊子,散发着田野的土香。欧洲老城的农民市场,老滋老味,朴实无华,如一颗颗温润的珍珠,折射出欧洲百年前的风情。

其实,搏动于城市心脏的农民市场,不仅是一道城乡结合的美景,也呈展着一种经济方式,同时彰显出欧洲人的城市理念。18世纪以来,农民市场一直是欧洲各国政府为确保城市口粮,倾力打造的輔助经济手段。三百年过去了,它们见证了人间的战火与和平,沉浮起落,却得以传承下来。

人们都知道欧洲城市的魅力,在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欧洲城市的大街小巷,可谓人类文明博大精深、温婉典雅的大观园。瑰丽的古建筑,精致的老店面,不乏文艺风范的基建设施,都是人类生活和自然景观的完美互动。点缀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农民市场,其初始原貌、地域色彩和历史印记等特点,更是当地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每每路过,都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行注目礼。

在柏林溜达时,见那处露天市场的摊位井然有序,瓜果飘香,鲜花盛开,农家自产自销的蔬菜、奶制品和香肠等,琳琅满目,于是联想到维也纳的农民市场。维也纳大大小小的农民市场不下五六十家,其中,位于六区的纳什马克(Naschmarkt)很有气势,连绵1.5公里之长,规模宏大,历史悠久,16世纪便初具雏形。正如各地的农民市场,纳什马克是维也纳人购买新鲜食材和休闲的好去处,当地农民的山货、时蔬和果酒,前南斯拉夫国家的特产,土耳其的肉食和甜点,希腊的奶酪和橄榄,东南亚的奇花异果,印度的调味品,阿拉伯的香料等,看得人垂涎欲滴,心醉神迷,有种天马行空、四海徜徉的美妙。

民以食为天,农民市场反映出的社会变迁往往最为鲜活。以维也纳这个曾经的帝都为例。德国16世纪的著名诗人和戏剧家汉斯·萨克斯曾言:“维也纳这座城市啊,人口稠密。最令人眼花缭乱的,是他们每日的大餐,从五谷杂粮到山珍海味,从空中的鸟儿到地上的禽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失去了欧洲霸主地位,也失去了大海,变成山地小国。一向热衷于饕餮美食的维也纳人,也从此与海鲜无缘。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维也纳市场上的水产,顶多就几条鳟鱼。

那些岁月里,维也纳人习惯了吃土豆、玉米,萝卜、白菜,黄瓜、番茄,肉类也无非猪肉、牛肉、鸡肉,外加偶尔可见的羊肉。21世纪伊始,欧盟的经济一体化改变了维也纳人的食物结构。边境的开放和免税政策,让意大利等国价廉物美的海鲜得以长驱直入,走进维也纳的传统市场和各大超市。如今的纳什马克仿佛海货充足的天堂,海鲜馆更是生意红火,维也纳人又可以大快朵颐了。

若说维也纳的农民市场折射着当年的帝国霸气,柏林的农民市场,则留下了东西柏林分家时的印记。前东德受到的俄罗斯食品影响,雁过留声,如今还能在统一后的柏林感受到。比如圣马蒂斯教堂前的那处农民市场,有个摊位在卖俄式水饺Plemeni。包着各种肉馅和蔬菜馅的俄式饺子,模样长得很中国。都说Tortellini是意大利饺子,其实它的经典形状更像上海馄饨,而俄罗斯饺子却如端正的北京饺子。

记得那天在柏林,初春的阳光不甚温暖,寒风从没有绿叶的树丫间吹来,让人不禁要打个战儿。面对俄式水饺,笔者想到一碗热汤的美妙,于是动心地对煮水饺的大娘说:“来份水饺吧,土豆馅儿的和蘑菇馅儿的。”“好嘞!”大娘一副憨憨的模样,说话的口音带点儿东德遗风。她缓缓地把饺子放进开水中,又很快捞出来,倒进带汤汁的陶瓷碗里,汤上飘着切碎的芫荽叶和一小撮番茄酱。于是,笔者站在高脚小圆桌边,拿着碗里的勺儿舀饺子,连汤带汁,一口咬下去,天哪,那鲜美简直无敌!

一碗俄罗斯水饺驱散了春寒,连天色都明朗了很多。精神抖擞的笔者在旁边的一个摊位买了瓶野莓果汁。摊主介绍说,果汁是采自下萨克森山区的十来种莓子现榨的,喝一口,神清气爽!就这样,抱着果汁瓶的笔者,仔细浏览起各家摊位上的货物。这时才发现,那个市场上最迷人的,还是大小、形状和色泽不一的各种土豆。

不管何地,也无论如何各具特色,欧洲的农民市场总少不了一样食品:土豆。土豆之于欧洲人,好比米饭之于中国人,最大众,最普通,是欧洲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主食。不同形状和色泽的土豆,早熟与晚熟的土豆,口感也各不相同,有些甜美,有些清爽,有些面面的,有些脆脆的,有些可以连皮食用,有些最好切片处理。土豆食谱更是五花八门,让靠土豆过日子的欧洲老百姓乐在其中。盐煮土豆、土豆泥、土豆沙拉、土豆饼、炸土豆条、椒盐土豆片、土豆丸子、奶油土豆、熏肉炒土豆、德式烤土豆,还有土豆牛肉汤等,都是司空见惯的家常菜。

市场上,土豆的身价以公斤或大麻袋而论,低廉至极,低廉到由着人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的程度。欧洲人拿土豆开心的比喻不胜枚举,其中毫不掩饰一份善意的嘲弄。诸如“吃土豆让人愚笨”“你这下子得靠土豆度日了”“他会像扔掉烫手土豆那样抛弃你的”等说法,都是人们信手拈来的谚语。

连画家笔下的土豆也显得下里巴人,绝不阳春白雪。土豆在昂贵的油画颜料里,带着大自然的土腥味儿,波澜不惊地映射出底层老百姓的平凡生活。看看梵高画的土豆系列吧:《种土豆的农妇》《挖土豆的农家夫妇》《装土豆的男子》《削土豆皮的女子》《吃土豆的人》《沙丘后的土豆田》《黄碟中的土豆》……每一幅画的名字,都那么接地气。

在柏林的那个农民市场上,土豆们被冠以非常漂亮的名字,如阿娜贝尔、齐娜、龚达和斑伯格小喇叭等,一筐筐的土豆旁边是青红紫白的萝卜芹菜,相映成趣。笔者看着看着,脑子回到了18世纪。那些美丽的土豆们,仿佛正在开出朵朵白色的土豆花,风光无限地开到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云鬓之上。

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将土豆花当作她的贵重头饰。这位来自奥地利的娇贵女子,是个时髦而奢华的尤物。当年,她奉土豆花为珍奇之物,在宫廷舞会上戴着它闪亮登场。

土豆原产地不在欧洲。16世紀中叶,西班牙探险家在南美秘鲁发现了土豆,将之带回欧洲。很快,土豆受到西班牙、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贵族的青睐。那时候的土豆身价不菲,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事实上,那时候的土豆是贵族花园里的稀有珍品,是皇家餐桌上的高贵水果。

17世纪初,爱尔兰政府面对经济窘况,发现土豆有解决民生的大作用,开始大面积培植土豆。相对于小麦,土豆的食用简便得多,前者需要从麦粒到面粉,从面粉到面包的复杂过程,后者只需要刨地取出,煮熟即食。关于煮熟即食,还是欧洲人后来才悟出的。土豆初到欧洲时被认定为毒果子。当初,德、奥、法等国的一些贵族把玩土豆时,把它们当作珍贵水果生吃,于是常犯肚子痛。即便这样,贵族们还是对土豆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其实,早在1553年,欧洲探险家佩德罗·里昂(Pedro Cieza de Leon)便在其专著《秘鲁通史》里,阐明了南美印第安人如何煮食土豆。1601年,卡斯特拉诺斯(Juan de Castellanos)又在手稿里阐述了土豆的生物特性。但前者的描述似乎未被人留意,后者的书写直到19世纪才见天光。在欧洲本土,1627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塞腾施特腾修道院(Kloster Seitenstetten)院长卡斯帕·普劳茨(Caspar Plautz),于林茨出版了一本自己研究出的土豆食谱,够早的。

回到爱尔兰的土豆田。起初水土不服,但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南美土豆们在爱尔兰的新家园茁壮成长。到了17世纪中叶,因惨烈的“三十年战争”而贫瘠一片的欧洲将土豆视为救命稻草,开始大量种植。土豆在欧洲各国安家落户,并成为老百姓赖以为生的主食,甚至是唯一的主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世纪初,美洲的土豆生病了。病菌竟在19世纪中叶蔓延到了欧洲。土豆的基因十分单一,一种土豆生病了,就会株连九族。灾难因此降临。连年的土豆歉收导致数百万欧洲人饥饿而死。尤其是1845至1852年间的爱尔兰大饥荒,使仅靠土豆为生的人们完全失去了口粮。两年之内,饥荒夺去了一百万爱尔兰人的生命。

这是欧洲曾经的土豆之殇。

午后,柏林的阳光渐渐明媚起来。农民市场上的土豆们,在21世纪的光照下,显得玲珑可人。不知如今五花八门的土豆种类,在基因上是否有所改变,但它们在欧洲的几个世纪里,想必经历过不少技术改良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继续大面积种植土豆,土豆依旧是欧洲老百姓最为信赖的主食,依旧是农民市场上最让人踏实的产品,也依旧是笔者心爱的一道美味。

推荐访问:欧洲人 情怀 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