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演唱与演奏相结合的方法

时间:2022-11-28 11:25: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饨ky学习兴趣,再则有利于推动器乐教学。这就要求“唱奏结合”的编配必须符合浅易、可行、好听、有趣的要求,在日常课堂教学(不是为了表演的教学)中,学生们能够喜欢而且觉得不难,不至出现“望而却步”或因声音杂乱成为歌唱的“干扰”。

当前适用中小学音乐课的“唱奏曲”尚不多见,笔者为此研究了国内外教材中唱奏结合的曲例(以国外教材曲例为主),将编配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1.歌唱与打击乐相结合;2.为歌曲配以简单的和声声部;3.另编器乐演奏乐段与歌曲相配合。这三类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其中以“歌曲配以简单和声声部”为常用的主要方法,这种编配方法实际上就是为歌曲配以适应儿童年龄特点、适合教学需要的器乐伴奏。

本文结合曲例对这三类编配方法略加说明,以供老师们参考。

方法一:歌曲演唱与打击乐器演奏相结合

当前中小学器乐教学常用的乐器有:打击乐器和竖笛、口琴、口风琴等。打击乐器包括节奏乐器和音条乐器。节奏乐器有:小响板、串铃、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小锣、小鼓、小钹、小军鼓、大军鼓等;音条乐器有:木琴、铝板琴和奥尔夫乐器等。

打击乐器与歌曲相结合是小学低年级唱奏结合的主要形式(口风琴和音条乐器在低年级也可适当采用)。为歌曲配以简单的节奏型,选择适合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个做法在现行教材和实际教学中经常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适合编配的歌曲,并采用恰当的编配方法,要根据歌曲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节奏型,选择适合的一两种乐器与歌曲相配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唱奏结合的理想效果。

小学低年级宜采用最简单的固定节奏型与歌曲相配合(如例1-a、d、e)。从单声部节奏(例1-a至d)开始,逐步发展到两个声部节奏(例1-e至f)。要尽量选用容易演奏的节奏乐器,如小响板、串铃、铃鼓和三角铁等。

下面是最简单的歌曲伴奏节奏型举例:

例1

随着年级的增高,节奏型的设计和乐器的选用可逐步趋于复杂多变。一首歌曲可以根据歌曲的情绪、风格设计不同的节奏型,采用不同的乐器及其搭配,可以提供几种节奏型供学生选择(如从例2-a、b、c中选一,从例2-d、e中选一),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节奏型。但要注意,配合歌唱的节奏声部不宜过多,一般只需一两个声部,一首歌曲的节奏变化也不要过多,转换不要过于频繁。以下为稍复杂的两个声部节奏型。

例2

歌曲配以打击乐可以是歌曲的“全曲”伴奏,也可以用在歌曲的部分乐段、乐句,还可在突出段落、乐句或高潮处配以打击乐器。这种乐器的“片段加入”更显生动活泼。

为歌曲配以打击乐是为了使歌曲更具丰富表现力,因此,编配时要充分考虑歌曲的特点风格。比如,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配以小军鼓演奏 的行进节奏;新疆少数民族舞曲风格的歌曲常配以手鼓演奏的切分节奏;蒙古族风格的歌曲常配以串铃和双响筒的连续演奏;抒情宁静风格的歌曲常配以三角铁演奏的弱长音等。这些编配方法不仅常用于小学低年级,中年级以上也可使用。

随着年级递增,除使用打击乐器外逐步增加旋律乐器。打击乐器除与歌唱相结合外 ,更多应用于“为歌曲编配旋律乐器”的“唱奏曲”。歌曲配以竖笛、口琴或口风琴等和声声部,再配以打击乐器声部,构成另一种更为丰富的“唱奏曲”。本文下面的曲例(从例3至14)中有多首“歌曲配以旋律器乐再加打击乐器”的实例。

方法二:为歌曲配以简单的和声声部

为歌曲配以简单的器乐演奏的“副旋律”声部,使演唱与演奏相互烘托,既丰富了和声效果,又可以降低乐器演奏的难度。这种方法较之用竖笛、口琴等吹奏歌曲曲调配合歌唱具有明显的优点,虽然用乐器与歌曲“齐奏”有时也是可以的,但是这种“齐奏”的和声效果显得单薄,另外还常受到曲调和演奏难度的限制,效果不够理想,而配以简单和声声部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编配要考虑歌曲的定调、风格和难度,还要考虑选用适合的乐器(包括乐器的调子、搭配和演奏技巧)。当然还要注意声部的和声效果以及副旋律的流畅性等。

目前课堂器乐教学的旋律乐器有竖笛、口琴、口风琴和音条乐器。竖笛、口琴和口风琴一般为学生自备(其他课堂乐器由学校提供),口风琴以其诸多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从课堂教学考虑,竖笛和口琴两者并用不如口风琴与两者之一配合使用。

例3

例4

《勇敢的鄂伦春》和《拉库卡拉查》两首歌曲均选自现行教科书,配以竖笛或口琴的和声声部,并辅以简单的打击乐器。器乐声部十分简单,演奏起来比较容易,重点在于唱和奏的配合,发挥歌唱和乐器演奏相互补充的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小学的各个学段。

例5-a

例5-b

《雪绒花》 (例5-a、b)有两种不同的编配。例5-a的第一部分为歌唱部分,第二部分配以竖笛或口琴的和声声部。其编配的方法与例1、2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为歌曲编配器乐声部可以是“部分或片段”加入,可以加在歌曲突出部分或比较容易部分,可以加在开始或结尾。

例5-b中将歌唱声部作为一个器乐声部(竖笛Ⅰ),唱奏同时进行,另编一个器乐声部(竖笛Ⅱ)与歌唱相配合。另编声部的第一乐段两句基本相同(仅在结尾加以变化)。全曲两个声部的节奏基本相同(仅在第二乐段第二乐句的第2、4小节出现下行级进变化),这种编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果。

也可以为歌曲编配三个声部的器乐演奏,其中一个声部与歌唱声部唱奏并用,其前提是歌曲要短小、规整、浅易。此外,还可以考虑与前述“部分编配”方法(见例5-a)结合使用。

例6

例7

《送别》和《红河谷》均选自初中教材,配以竖笛声部和钢琴伴奏。《送别》中竖笛声部与歌唱声部在曲调和节奏上相互交织映衬;《红河谷》竖笛为两个声部,两声部在节奏上基本相同、稍有变化,衬托歌曲曲调。两首歌曲钢琴部分多采用分解和弦,起到丰富的烘托作用,使歌唱、竖笛与钢琴浑然一体,达到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歌唱、竖笛与钢琴三者的组合显现出优美、典雅的风格,适合表现抒情风格的歌曲,一般无须添加打击乐器。竖笛声部和钢琴声部的编配一定要适应歌曲表现的需要,竖笛声部的编配还要考虑学生竖笛演奏的能力,尤其竖笛两个声部要有比较娴熟的演奏技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常采用这种编配方法。

例8

例9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和《马萨在冰冷的黄土中》均配以长音奏出的“和弦”声部。《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用口琴或竖笛分别演奏三个声部;《马萨在冰冷的黄土中》用键盘乐器(风琴或口风琴)演奏和弦声部和低音声部。第一首用Ⅰ、Ⅵ、Ⅳ、Ⅴ和弦;第二首仅用Ⅰ、Ⅳ、Ⅴ和弦。这种编配对于学生感受、认知和弦及色彩效果很有帮助。

如果歌曲曲调比较简单且适合学生演奏,也可以将歌曲曲调做一个乐器声部(即唱奏并用),另再配乐器演奏的“和弦”声部,这种“和弦衬托”的编配方法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段。

例10

对于旋律性较强、曲调婉转的民歌风格歌曲,可采用复调手法进行编配。《小黄鹂鸟》配以复调性的口琴或口风琴演奏声部。如果歌唱曲调适合乐器演奏,也可以用乐器演奏歌曲曲调,形成“唱奏并用”声部与器乐声部的配合。当然还可以加上一两件打击乐伴奏,这种编配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段。

例11

例12

《冬天的歌》和《山那边》是国外小学四年级的“唱奏曲”,歌曲短小规整,器乐部分变化多样。竖笛和口风琴声部的编配方法与前述曲例大体相同,而打击器乐部分显得新颖别致。《冬天的歌》用木琴、铃鼓、串铃和大鼓;《山那边》用串铃、铃鼓、木琴、铁琴(类似铝板琴)、小鼓、大鼓和吊镲。请注意,使用多种乐器是先后演奏并非同时演奏(打击乐器不超三个声部)。两首均采用了音条乐器(木琴、铁琴)。音条乐器的特点是音高准确、音色清脆、拍点清晰、易于演奏,合奏时可起到控制节奏和速度的作用。音条乐器的演奏方法可用“单击”(单手敲击),也可用“双击”(双手敲击);“双击”可用“齐击”( ),也可用“分击”(),乐曲中木琴用分击法,铁琴用单击法。

编配歌曲的器乐声部,除学生自备的竖笛、口琴、口风琴外,打击乐器、音条乐器和键盘乐器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编配时要注意各类乐器的高中低不同音区和不同音色的搭配,有些音色相近的乐器可相互替代,或者使用自制乐器及“代用乐器”。钢琴等键盘乐器音域宽广,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可充分加以运用。

方法三:编配乐器演奏的乐段、乐句,与歌曲相配合

在歌曲之外另编一段与歌曲相应的器乐合奏片段,将该器乐片段插入歌曲当中或将歌曲插入器乐合奏当中,将歌唱与器乐合奏构成类似三段体“ABA”或回旋曲“ABACA”形式。这种方法不是唱和奏的重叠,而是唱和奏的先后组合,这种“对答式”的唱奏结合同样生动活泼、饶有兴趣。

另编器乐片段应注意与歌曲相适应,可以用歌曲曲调的重复或扩展,可以与歌曲的情绪相仿或形成对比,器乐片段的长度一般与歌曲相当,可以是打击乐合奏,也可以是旋律乐器合奏。

另外,还可以为歌曲添加乐器演奏的前奏、间奏或尾奏。使用课堂乐器演奏作为教材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对教师来说虽然没有使用钢琴伴奏那样“得心应手”,但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歌曲表现。编配器乐演奏的歌曲前奏、间奏、尾奏,可参考一般钢琴伴奏和器乐合奏的编配方法。

例13

例14

《龙咚锵》和《我的家在日喀则》是小学低年级教材歌曲均编配了与歌曲相应的器乐合奏曲,将演奏夹在演唱中间(单段歌词重复演唱,多段歌词插入其中),或者在演奏中间(重复演奏)插入演唱,如“歌唱—演奏—歌唱”或“演奏—歌唱—演奏”。

如果将歌唱与器乐演奏稍加变化,如男女分唱、增减乐器等,器乐演奏和歌曲演唱相间进行,如“歌唱Ⅰ—演奏—歌唱Ⅱ—演奏……” 或“歌唱—演奏Ⅰ—歌唱—演奏Ⅱ……”此外,还可以作其他形式的组合,如“歌唱—演奏—歌唱+演奏(唱奏重叠)”,等等。

综上所述,编配歌曲和器乐相结合的唱奏曲,器乐部分要尽可能做到简易、简洁,形式可以多样,声部不要过多,多用短句、乐句的重复,注重歌唱和器乐各个声部的配合,以发挥歌唱和器乐相配合的丰富音响效果。这样的唱奏结合既浅易又有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应是比较理想、可行的编配方法,教师们不妨一试。建议每册选择一两首歌曲,参照本文曲例编配并做“唱奏结合”练习,定能使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本文撰写得到王珏老师指教,特致谢意。)

缪裴言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教研室

推荐访问:相结合 演奏 演唱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