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泉州市积极探索“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

时间:2022-11-28 18:05:04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为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推动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泉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省上对泉州“建设民营企业聚集区,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定位,探索提出“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民营企业对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各类人才队伍的需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六个环节的具体举措,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高层次人才等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有效引导人才向民营企业集聚,推动民营企业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一、通过调查需求、评估论证、确定目标

“三步工作法”确定人才需求

1.调查需求。党政涉才职能部门、行业组织、民营企业等不同主体分别根据经济社会、行业、民营企业等发展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人才队伍建设的内部、外部环境,根据民营企业发展态势,初步提出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四支队伍为重点的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2.评估论证。党政涉才职能部门、行业组织、群团组织、中介组织织、民营企业不同主体,以提高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为目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或人才咨询机构对初步提出的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标进行评估论证。

3.确定目标。党政涉才职能部门、行业组织、民营企业分别根据职能权限和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对经过评估的人才需求目标进行审核把关,并以适当形式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布,形成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性意见。

二、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六项工作举措

1.人才引进共推。重点以“柔性”引才方式壮大高端人才总量。围绕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加大力度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高端人才载体以引进院士专家、博士后研究人员等实用型高层次科研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织企业赴省外、境外、国外考察招聘高端人才,广泛聚集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重点以“刚性”引才方式基础性人才。围绕企业长远发展,为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技术熟练工人、经营管理人员等创造条件。坚持“刚柔并济引才”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通过引进大央企、大国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等项目引进产业急需紧缺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支持带动民营企业人才链薄弱环节的发展。

2.人才培育共举。创新“企业+院校”培养模式,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合作建设实训室、实习基地、人才学院,为企业“量身”培养人才。完善“政府+基地+企业”培养模式,由政府牵头建立或与高等院校联合建立人才培训、鉴定、考核基地,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育服务。重点抓好“特色产业+领军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当地资源优势或传统技艺优势,支持特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形成“名师带徒”特色产业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3.人才使用共抓。构建创业孵化平台,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吸引广大科技人员和留学人员到民营企业创业。完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政府集中力量建设科技园、软件园、产业园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组建企业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一批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引导企业强化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在人才使用中实现人才素质能力与岗位需要的有机结合,积极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环境,让人才在企业能心无旁骛地“尽其能”。

4.人才评价共研。按照“突出高端与实用,尊重业绩与能力,体现文凭与职称”的原则,制定民营企业多元化、多层次人才评价标准。深化非公有制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组织推动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陶瓷工艺、石雕工艺、茶叶制作、服装鞋帽等不同专业的社会化职称评审,促进民营企业人才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化人才评价机构作用,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评价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水平。

5.人才激励共促。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基本薪酬工资制度的监督与管理,鼓励采用股权期权激励等方式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薪酬在引才、留才、聚才中的积极效应。建立荣誉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在民营企业中进一步营造鼓励人才创先争优的氛围,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安排进入当地的人大、政协组织,发挥高端人才的参政议政作用。健全成长激励机制,鼓励支持人才参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民营企业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促进人才价值的实现。

6.人才服务共管。完善人才服务政策,立足于提升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出台政策文件,集中解决人才重点关注的住房、医疗、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建设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拓宽服务对象范围,提高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进人才服务平台创新。创新人才服务手段,建立人才工作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推广“一事一议”服务方式,协助企业做好人才优惠政策宣传、人才困难问题帮解、企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等服务。

三、发挥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高层次人才五个方面作用

1.党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围绕发挥把方向、谋大局、管大事的核心领导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专项工作办公会议、定期协调会议、人才工作例会等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工作协作机制。依托非公党建网络和人才工作网络体系,构建人才工作职能部门服务联系企业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考评制度,重点督查人才工作服务企业、推动产业发展的落实情况。

2.政府发挥引导服务作用。着眼于为人才解决资金资助、住房保障、职称评聘、工资薪金、户籍办理、学习培训、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问题,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逐年增加人才经费的财政投入,满足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需要。积极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集中力量建设好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工作网站,提供“一站式”、“一网式”服务,为人才政策落实和人才服务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3.企业发挥用才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做到用其所长、用人适岗、用当其时,通过重用高层次人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强化培训提高人才素质,积极参与政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产业资源、教育资源、科研资源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优化环境储备人才队伍,牢固确立人才投资是企业效益最大的投资的观念,不断加大人才投资在企业投资中所占比重,努力创造良好的留才环境,储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4.社会力量发挥辅助共推作用。中介组织发挥市场配置作用,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引导人才向重点扶持产业集聚,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人才资源高效配置。行业协会、工商联、商会社会组织积极配合政府落实引才、育才、留才、聚才优惠政策,为人才提供配套服务与专业支持,增强各类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和各民主党派、人才协会、留学生联谊会等各方面力量,发挥联络联谊作用,积极为企业联系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

5.高层次人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踊跃参与企业议事决策活动,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主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主动推进团队建设,深入开展人才传、帮、带活动,引领企业人才资源有序高效开发。

试点情况:

晋江市创新试行“365”机制

全力推进民营企业人才工作

2014年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民营企业人才特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泉州市“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试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需求目标化、人才引育项目化、人才评价科学化、人才使用多元化和人才激励常态化,为晋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分层推进,促体系完善。晋江市充分发挥非公党建工作网络比较健全的优势,在各镇街、开发区设立人才办,在198家行业协会和核心企业设立联系点(员),构筑起市、镇、企三级人才工作网络。试点以来,晋江围绕 “5541”现代产业体系需要,通过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月”活动,形成《晋江市主导产业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2013-2014年度)》,有效把握民营企业人才需求脉搏和需求目标。

分类激活,促项目实施。被确定为试点后,晋江迅速制定《晋江市推行“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将试点工作任务细分为人才载体建设、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公共服务机制构建等14类、37个重点项目,并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的办法,将具体任务逐个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纺织鞋服产业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中心、中国海峡(晋江)人才市场等人才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力支持了企业创新发展。

分点试验,促机制见效。围绕试行 “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晋江在每个镇、街道择选一个重点企业先行先试,努力以点的突破实现面上创新。如安踏公司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形成“四三”人才工作模式(即三个步骤着力引才、三大环节接力育才、三种方式全力用力和三项保障给力留才),有效推动了人才的集聚。截止目前,公司共有科技研发人才400多人、中高级管理人才84人,有力地引领公司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 。

分级保障,促高效运行。建立市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汇报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季度督查通报制度,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试点以来,先后听取3次试点工作情况汇报,按季度开展3次专项督查。市财政设立1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单列管理。镇街一级设立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企业对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推荐企业优秀人才参选参评“两代表一委员”,评选表彰一批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优秀人才、创新团队,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典型案例:

安踏公司“四三”人才工作模式

——基于泉州市“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最大的综合体育用品公司之一,连续12年成为国内旅游运动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的体育用品品牌,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殊荣。近年来,安踏以泉州市“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创新探索实践“四三”人才工作模式,有力地引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化。

一、三个步骤着力引才

1.盘点需求,制定规划。坚持以用为本、适岗为先,每年年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运用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以能力评估、绩效考评、企业文化认同度三方面对公司全体人员进行岗位胜任情况和需求盘点。对胜任的,给予晋升与调薪;对基本胜任的,针对能力短板开展培训;对不胜任的,进行调岗培训。梳理出的紧缺人才数量、要求和紧缺度,使公司招聘工作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对今后1~2年内人员引进、晋升、激励等做出相应规划。

2.校园招聘,激发活力。每年公司根据盘点出的需求情况,以校园招聘为主,分别确定计划数、专业倾向和目标学校,定期主要在全国“211”和“985”重点院校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吸收各地高校优秀人才来安踏建功立业。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被安排到门店终端进行学习,接收岗前培训和技能演练,直至符合高级导购要求后,再安排到业务部门上岗试用,有效提升了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岗位能力。

3.应势而行,广招贤才。立足公司战略需求,积极吸纳符合开拓新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合理搭建人才梯队,特别关注高层次人才、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招聘。积极参加市政府举办的“百家知名企业跨省联合招聘”、海峡人才市场等专场招聘会,并通过网站招聘、猎头公司、亲赴东莞招聘稀缺人才、内部人员举荐、政府部门推荐等各种方式引进人才。2012年以来,公司先后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人才32人,研发技术类人才12人,其中,本科以上21人。

二、三大环节接力育才

1.职业晋升。建立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两种成长通道,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职业晋升成长阶梯,每年每名员工都有两次晋升机会,分别为职位晋升与职等晋升(调薪),员工晋升通道由“h”型变成“H”型,有助于吸纳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广泛开展新入司员工、转岗员工“师带徒”活动,积极帮助各类人才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员工根据自身特长设计自己的成长模式和成才方向,营造了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2.培训提升。公司建立了一支近百名的专兼职内训师队伍,为40名内训师颁发企业认证证书,开设制鞋流程、高效团队、高效沟通、电子商务、品牌战略等课程,对员工实施岗前、岗位和专业技能培训教育,有效提高员工综合能力。同时,高度关注员工学历再造,积极联系泉州轻工学院等相关机构创办在职大专班、安踏学院,帮助员工进行学历提升,目前公司大专以上学历占63%以上,其中博士2人、硕士48人、本科602人、大专510人。

3.轮岗竞升。为提高员工综合能力,培养一岗多能人才,公司每年组织一定比例的员工到工作性质相近或有关联的岗位上进行轮岗,由轮岗人员所在部门制订培训计划,不定期对其进行考察,确保轮岗培训质量。参加轮岗的人员经鉴定合格后,回到原岗位,享有职务晋升的优先权。此举在促进员工掌握多项技能、提高工种间协调配合能力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三种方式全力用才

1.建设一流技术中心。为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推进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平台,2005年公司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面积约8000㎡的技术中心,内含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年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由高级工程师李苏任技术中心主任,由中国皮革与制鞋工业研究院副院长钟宁庆教授任技术总顾问,现有科技人员400多人,其中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100多人。实验室科研成绩斐然,先后建立起同行业最大最全的中国人群脚型数据库和首个中国专业运动员脚型数据库,研发出符合中国人脚型的舒适运动鞋,参与或主导了安踏足弓跑鞋、柔软柱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作。

2.打造核心领先科技。公司以人才催化先进生产力,自主研发出“A-form足弓减震技术”、“A-Core芯技术”等多项前沿技术,领跑在行业前端。2010年,安踏在鞋商品管理中心总监王有承的带领下,研发出独特的“A-JELLY弹力胶科技”,采用独特的环保材料,应用于运动鞋中底及后跟减震,其优良的反弹性在提升鞋的缓冲性能的同时,又能提升运动鞋的能量回归效果。该技术荣获201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基于该技术的跑鞋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直接经济效益已超过1亿元。

3.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安踏同步发展与著名的运动鞋研发机构比利时Rsscan公司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宁波大学体育学院的合作,与国家鞋类检测中心、陕西科技大学共同开展了鞋类舒适性评价的研究项目,与中国皮革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成立了运动鞋技术中心,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达成了在安踏设立研究生工作站的协议。安踏产学研供应链的不断完善,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研发的“中国人群脚型数据”和“篮球运动鞋楦技术”项目,近三年来累计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以上。

四、三项保障给力留才

1.生活保障。公司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寓、住房补贴、子女就学、社会保险、医疗救助等服务,配套建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职工活动中心等文体娱乐设施,在节假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另外,公司还建立了1亿元的“和木”基金及推行“三必访、三慰问”制度(职工生病必访、职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访、党员发生困难必访;员工生日慰问、员工父母春节慰问、双职工慰问),通过开展挂钩联系、捐款等活动,为突发变故、生病住院、生活困难的员工送去“及时雨”。近三年来,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慰问支持210名困难员工。

2.荣誉表彰。为更好地留住高级人才,公司针对能力胜任且表现优秀的经理级别以上人员进行股权激励。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和节能降耗工作,出台奖惩制度,鼓励公司员工立足岗位创业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每年评选优秀员工、优秀团队,并独创具有安踏特色的“十大草根英雄”评选活动,对获奖员工进行奖励,并邀请员工及其家属来司参观、免费旅游等,有效栓心留人。

3.政策激励。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参加上级人才工作会议,建立高级联络员制度,主动衔接落实各级人才政策,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参评高层次人才以及各项职称评定,先后共有21人被认定为“晋江市优秀人才”,享有晋江市委市政府提供的人才津贴、经济保障房等优厚待遇。同时,公司还积极推荐32名优秀人才入党,4名管理人才到公司党委任职,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为留住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辉煌水暖集团探索形成 “1135”人才工作模式

在泉州市、南安市委组织部指导下,辉煌水暖集团任命本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为人才工作高级联络员,配合人才工作特派员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了具有公司特色的“1135”人才工作模式,为实现国际名牌和“全球卫浴领先者”的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种理念引领发展。树立“人才是公司发展第一战略资源”理念,围绕打造“辉煌之家”宗旨,把公司建成人才“成长之家、温馨之家、智造之家”。

一项规划明确思路。发挥公司党委领导作用,牵头制定《辉煌水暖集团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设立500万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提出引进1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建设福建省产业人才高地目标,为公司上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条原则保障运行。提出“人本、效益、适岗”三大人才工作原则,营造“四尊”氛围,让人才如沐春风,如鱼得水,实现人才和企业共赢。

五种方式聚集人才。一是巧用资源搭平台。建立人才工作高级联络员制度,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二是广拓渠道引良才。科学制定招聘计划,通过“春风行动”专场招聘、巡回招聘、校园招聘等渠道引进紧缺人才167人。三是立体培养促提升。组织企业高管前往国外考察学习46人次,参加各类总裁高级研修班30人次。联合天津大学创办“辉煌学院”, 定期举办产业专题讲座,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对获得大专、本科学历的给予50%学费补助。建立水暖厨卫产业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公司乃至南安市域内企业培训实用型技能人才。四是全面激励重保障。营造舒适化工作、生活环境,发挥公司党委组织优势,设立党员示范车间、党员示范岗;建设荣升大厦、幼儿园、卫生所、空中花园、小型电影院;定期组织文娱活动,丰富员工精神生活;提升公司优秀人才政治待遇,举办“七一”表彰会,表彰企业优秀党员;积极推荐公司优秀人才入党、到公司党委任职、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五是重在效能聚合力。引进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推进《人才异动管理办法》,激发人才工作活力。设立研发中心,与专业设计机构合作,累计获得中国红棉奖2个,金勾奖2个,创新红星奖8个。目前,辉煌水暖集团成功引进中高级管理人才150多名,获发明专利210多项,受到南安市级以上表彰32人次,纳税连续两年达到1亿元以上,“辉煌水暖”“HHSN”等商标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卫浴十大品牌,公司先后被评为第五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

(中共泉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推荐访问:泉州市 积极探索 民营企业 工作机制 人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