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一个泥水工的文化情怀

时间:2022-11-29 11: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主任许世斌立即赶过来,先让推土机停下,接着自己也赶到现场。黄大树对市长说明这个明代的城隍庙影壁是临海兴旺时期的一座地标,保留下来很有历史文化价值,陈广建明白了,就对校长说,你贯彻以教育为本的方针是对的,但教学楼后退五米,同样可以教育好学生,仍旧可以贯彻以教育为本的精神的。校长只好答应,将这个明代影壁保存了下来。

还有一次是对金鸡岩头三间中津古渡老屋的保护。当时灵江边的江厦街失火,烧了一些房子,负责处理此事的一位书记,就把整条街都拆掉了。江厦街是临海有名的商业街,当初非常繁荣,临海外来的货物,都是从这条街进来的,现在拆掉非常可惜。黄大树很着急,就找这位书记辩论,说:“你是在搞建设性的破坏!”这位书记的母亲是黄大树同村人,大家都有点沾亲带故,黄大树说,我们不认你这门亲戚!大树不知道,当官的两只眼睛向上,哪里在乎你们这些穷百姓!所以江厦街照拆不误。最后拆得只剩下金鸡岩头三间茶馆了,黄大树要求他们留下这三间房子,还可以保留记忆。这位书记答应了,但黄大树不放心,第二天一大早又跑去看,工人却已经卸掉屋片了。黄大树急得只好再找市长。陈广建市长问他,这三间屋保留下来有什么意义?大树说,这三间屋本身并无什么重要价值,但这里是中津古渡,是临海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这三间屋留下来是临海历史上的一座地标,拆掉后就失去了研究临海古代交通史的一个实物例证。市长听他说得有理,就同意将金鸡岩头三间屋保留下来。

黄大树这几次保护古建筑的事之所以能够成功,全靠市长陈广建的支持。所以他对这位市长非常感激。大树说:“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能否得到保护,市长是关键人物。做市长的当然不可能样样都懂,只要他能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能倾听下面的意见,能虚心学习,就是一个好市长。”

类似这种保护古建筑的事,黄大树的确做了不少,但他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最大贡献,还在于重新认定了临海古城的价值。

临海台州府城保存的地段较多,市民们喜欢到城墙上游览和健身,但大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文化历史价值。要不然,在民国时代和共和国时代就不会两次拆除东面城墙,将它变作通衢。西面和南面城墙之所以保存得比较完好,是由于它还能起防洪的作用。黄大树也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临海城墙的文化历史价值,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的。

一九九五年,黄大树借国务院公布临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契机,向市委、市府提出了修复台州府城的建议,得到当时的临海市长蔡学武的支持。市政府发起了“我为名城献一砖,万众修复古城墙”的捐资活动,决定要修复台州府古城,建设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个修复工程,就落实到黄大树的头上。

为了确保修复规格符合古城墙的要求,黄大树专门到长城最有名的地段北京八达岭去参观学习。因为是带着考察的任务而来,当然不能像一般游客那样,登临远眺抒发一下豪情就完事,而要仔细研究它的结构、形制。他用职业的眼光一加考察,就发现八达岭长城的走向、形态和风格都同临海的台州府城非常相似。回来以后,市里准备开一个全市动员大会,市委书记要他在动员大会上作一个发言,起点鼓动作用。黄大树写了一个发言稿,题为“修复江南八达岭,弘扬临海精神”。但书记和市长都不同意“江南八达岭”这个提法,他们说,现在世界各国的人到中国来,都要登长城,不登长城就好像没有到过中国,登长城登的就是八达岭;再加上毛主席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是家喻户晓,八达岭就代表了中国长城,这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这个小府城,怎么好跟首都的八达岭相比呢!这样,就把黄大树的发言主题给否定掉了。

但黄大树并不服气。这时恰好省财政厅长翁礼华回到临海老家来过春节,他就去寻求翁的支持。翁礼华是回浦中学翁一仁老师的儿子,虽然当了官,但还很有书卷气。当初黄大树在宁波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打工时,他担任宁波市属鄞县县长,两人时有接触,很谈得来。翁礼华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思路新颖,而且对古建筑也很感兴趣,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书籍。他要黄大树陪他看城墙,边看边听大树的讲解,听后表示支持黄大树的意见,说今天晚上你们市领导要请我吃饭,你跟我一起去。市领导是聪明人,一看翁礼华带着黄大树一起来,就知道他们的意思了,话题自然转到“江南八达岭”这个题目上来。他们要黄大树谈他的理由,黄大树说,第一,修筑长城和修筑府城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而不是为了侵略别人,因为城墙只能用来防守,而不能用来进攻,只有爱好和平的人民才会修筑城墙,从这一点看,北京的长城与临海的府城在作用上没有什么不同;第二,北京八达岭和临海台州府城的形态和走势也是一样的,都是沿着山势走,非常险要,只不过八达岭大一点,台州府城小一点而已,而且下面都是砖石包城墙,上面都有多层敌台,也是一样的;还有第三,北京负责军事的,叫国防部长,我们市里、乡里负责军事的,叫人武部长,都是部长,也是一样的,无非也是官职大小不同罢了。说得大家都笑了。翁礼华表示支持黄大树的意见,认为把台州府城说成“江南八达岭”没有什么不好,它可以鼓励临海人的士气,提高临海人的自豪感,而且也符合实际情况。于是,市领导就同意黄大树用这个题目去发言。在发言时,黄大树又临时加了一层意思,说是要把台州府城修好,争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又引起一些人的嘲笑,因为当时临海古城什么级别的保护都没有,谈什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黄大树得了一个绰号,叫“江南八达岭”,意含讽刺,嫌他太夸大了。

其实,台州府城的文化历史价值,远不止黄大树当时所认识、所鼓吹的这些。其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

经过两年修复,地处灵江边的台州府城西北段城墙已初显雄姿。为了使修复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黄大树于一九九八年底再次到北京考察明长城。这一次,他想把考察的范围扩大一些,跑到北京东边密云水库这一段去看看,忽然在一处倒塌的敌台里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蓟辽总督谭纶和蓟州总兵戚继光负责修城的纪录。黄大树脑子里立即冒出了一个问题:“谭纶是台州知府,戚继光是宁绍台参将,他们在台州抗倭是有名的,台州府城也是他们督修的,而且也有两层敌台,他们怎么会跑到北京来修长城呢?没有听人说起过呀!”黄大树想,北京古建筑的事,应该找北京古建筑专家去咨询。他立即跑去找北京文物局古建筑研究所所长王世仁。王世仁对他说:“北京的明长城是戚继光所造,我只知道他来自南方,但不知道具体的地方。关于城墙研究,你应该去找罗哲文先生,他是中国长城保护第一人,对城墙有全面研究。”临别时,王世仁送黄大树一本他自己与晋宏逵合编的书《司马台长城》,供他参考。黄大树于是又匆匆赶到罗哲文家,这时天色已暗,罗哲文正在吃晚饭,见黄大树来了,很高兴,忙放下饭碗来接待。黄大树向他介绍了今天在长城敌台上的发现,并告诉他临海的台州府城在宋朝庆历年间就用砖石包墙了,到明代戚继光抗倭,又在城墙上建造了双层空心敌台。罗哲文听了,非常高兴地说:“北京明长城,是谭纶总负责,戚继光具体指挥修造的,他建了很多‘多层空心敌台’,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以前士兵们在城墙上防守,日晒雨淋,非常疲劳,缺乏战斗力,有了这个多层敌台,底层能储存粮食武器,并供将士休息,只要一两个士兵在上层瞭望就可以了,一有敌情,在下层休息的兵将马上就可以上来战斗,极大地提高了作战能力。如果戚继光在临海创建了双层敌台,然后应用到北京长城上,那临海城墙是对中国长城军事史的重大贡献。临海的历史地位就不得了。但是,你要拿出证据来才能说服人呀!”黄大树说:“我看见过何宠写的《敌台碑记》,专门记载这件事的。何宠是我们台州仙居人,当时做刑部郎中,他回家时路过临海,看到这种敌台,认为很重要,就写了这个碑记。”罗哲文说:“要是你能找到这个碑记来证明,那么临海城墙的价值就不得了,临海的历史地位就将大为提高。”临别时罗哲文也送给黄大树一本书,他自己编写的《长城》,并叮嘱他尽快提供戚继光在临海筑城的碑记材料

黄大树听了很兴奋。回到临海之后,他进一步查阅台州府城的史料,结合《长城》和《司马台长城》两书以及其他有关戚继光在北方建造长城的资料,写出了一篇论文《姐妹城墙“八达岭”—临海台州府城墙与北京明长城同出一脉》,请朋友周桂林加以文字上的润饰,投给《临海日报》,但《临海日报》说他将临海城墙与八达岭相比,牛皮吹得太大,不给登。周桂林就把文章送到一家新办的小报《台州商报》去,《台州商报》马上就刊出了,登了两大版。

接着,黄大树就将文章送到罗哲文手中,同时送去的,还有何宠所写的《敌台碑记》拓本。碑记中明确写到“城上有台,台上有楼”的结构特点。罗哲文看了很高兴,他对黄大树说:“你的文章,证据很充足。根据戚继光南北两座城墙的修筑时间上看,临海台州府城与北京明长城的关系,不是姐妹城墙,应该说,台州府城是北京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他将黄大树的文章题目改为“临海长城是北京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这使黄大树大为惊喜!

但罗哲文是个严谨的学者,他看了文字资料之后,还想到临海实地考察一下。一九九九年四月,黄大树将他迎到临海,陪他实地考察了台州府城和桃渚城。罗哲文对府城后山段的双层空心敌台,从台基到上层的每一个细节,都细心地查看了,连声说:“多层空心敌台确是戚继光在临海首创,真是江南八达岭!”他还考察了沿江城墙的敌台,肯定了台州府城马面的创造性。他说:“平地沿江地带靠城墙凸出而建的敌台,叫马面或墩台,是侧击攻城之敌的工事,各地马面有方的或圆的,但临海江边是上边半圆、下边方形的马面,也是因地制宜结合防洪的创造。”

罗哲文后来又多次考察临海古城和老街,对临海的历史文化赞不绝口,还为临海题了两幅字:“北有平遥,南有临海”;“江南八达岭,巍巍临海城”。他并且为临海学者编写的《江南长城》一书写了序言,文中明确提出:“临海古城墙堪称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有了专家学者的肯定,临海市的领导觉得底气足了,加强了宣传力度,在一九九九年和二○○○年连续举办了两次全国性会议:中国古城会和中国江南长城节。二○○一年六月,临海的台州古城连同桃渚城一起,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海人觉得很高兴。

但黄大树又有了进一步的想法。他认为台州府城应该争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过打听下来,知道此事非常困难。因为听说每年只能通过一个,而申请者已有百余个,这就是说,要等一百多年。但罗哲文告诉他,现在有一个通融办法,即可以几个点合在一起,叫作“捆绑申报”。二○○七年十月,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古都学会暨城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通过了《保护中国古城墙南京宣言》,黄大树应邀参加会议,并在宣言上签名。在这个会议上,他获悉江苏南京、陕西西安、湖北荆州和辽宁兴城四个城市准备捆绑申报“世遗”,就向南京文物局杨局长请求,能否把临海的城墙也捆绑进去?杨局长答应可以考虑。他回到临海后,即向市委、市府领导汇报。这一次,临海市领导倒很支持,但消息传出,又是议论纷纷。有人说,临海城墙去申报世界遗产,有点不自量力;还有人说,黄大树是在造谣惑众。

黄大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此事还得请有地位的专家、院士出来说话才行。于是他又跑到北京去找罗哲文老先生。罗哲文一口断定:“临海城完全有资格参与!”他马上给南京文物局打电话,说:“临海的城墙价值极高,内涵丰富,结构特别,联合进去能增加很多内涵与分量。”于是,在二○○九年十一月,临海市举办了江南长城节暨“明长城寻根研讨会”,与会的中国长城学会的领导和专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和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长杨鸿勋等,一致同意支持将南京、西安、荆州、兴城和临海的古城捆绑在一起,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的代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二○一二年九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五城联合申遗排在了第十位。

黄大树本乃一介布衣,小小的泥水匠,后来古建筑修建事业做得大了,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都提高了,做了董事长和高级工程师,还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成为中国有名的古建筑专家。大概因为他维修古城古街,宣扬临海历史文化有功,又先后做了临海市政协常委、临海市人大常委,还当选八、九、十届省人大代表。黄大树无意做官,也不想介入政治,他所感兴趣的,还是修复古建筑,保护古文物,市政协和市人大,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个讲台,使他便于呼吁和争取,为更好地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作贡献。

但是,要呼吁得人们重视历史文化,争取得立法保护历史建筑,却也并非易事。离黄大树老家不远的地方有个下沙屠村,下沙屠村有个马氏庄园,整个院子比一般建筑群要大得多,梁柱上的雕刻也很精致,而且还有几座附屋,也是一座座小院,在临海甚至整个台州地区都属少见。土地改革时分给许多家农民,住得很杂,现在房子都破落了,但屋架尚在,还可维修。黄大树认为它有文物价值,应该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它保存下来,维修起来。这事,几任市长都是支持的,但在征求意见的会议上却通不过,因为一些老同志说,马氏庄园主人是恶霸地主,土改运动时被镇压了的,阶级敌人的房子怎么可以保护呢?黄大树不服气,说,皇帝老倌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恶霸,但他住的故宫为什么要保留下来呢?这都是劳动人民的创造,保存下来是因为它们有文化历史价值。黄大树的意见很对,无可反驳。但一些老同志的感情就是转不过弯来,黄大树的建议还是被否决了。而黄大树这个人也很有韧性战斗精神,他不肯轻易放弃,就自己跑到下沙屠村去调查,看看马氏庄园主人马韩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问了一些老人,都说这个马韩庆是个好人,他是在外面做生意赚的钱,回来买了田,所以成为地主。造房子的钱也是做生意赚的。大概钱也赚得不够多,所以为造这个庄园,今年买一些木料,明年买一些砖瓦,积累了多年还没有动工。那一年,临海大旱,农民没有饭吃,他才决定提前造屋,把近乡的饥民招来做工,不但让他们吃饱饭,而且还有猪肉吃,但为了使更多的人有吃饭、吃肉和赚钱的机会,还规定大家轮流做工,除了造屋师傅之外,打零工的都不得连做三天,以后可以再轮。马家当时造了这座庄园,不知救活了多少乡亲呀,大恩大德,土改时镇压他真不应该。

黄大树将他的调查结果向新任的市长李志坚反映,李市长很重视,自己再下去调查,终于为马氏庄园争取到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义。我去马家庄园参观时,只见那块临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在院子里的荒草丛中,房屋依然破破烂烂,有待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不过在各种困难面前,黄大树的锐气并没有受到挫折。他还是兴冲冲地到处修理古建筑,到处呼吁保护古文物。不但吁请政府保护,他自己赚了钱,也大把用来收购和保护文物。作为一个在全国古建筑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工程公司董事长,经济上已有相当的实力,但生活上却还是那样朴素。他不摆阔炫富,不追求豪华,穿的是普通的衣服,吃的是普通的饭食,住的是普通的房子,用的是普通的办公室,却自费建立了三个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古服饰、古婚床)、农耕文化博物馆和古灯具博物馆。单是古婚床,就收藏了两百多张,许多特殊样式或者别有来历的古床,都是高价收购来的。他每到一地,开会工作之余,就喜欢寻访古迹、收购古物,一心想保存和传播历史文化,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推荐访问:情怀 文化 泥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