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7篇

时间:2022-12-03 14: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7篇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作者:徐天宇来源:《科学与财富》2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7篇,供大家参考。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7篇

篇一: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作者:徐天宇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1期

  摘要: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在该国的GDP总量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如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产业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动漫产业,带动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接纳和认同,在文化产业外包输出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引导他国认同日本国民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观,促使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得到加强,在世界文化号召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策略

  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此强势,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日本在世界上作为文化强国被认同?为什么日本的卡通普及到整个全球?为什么日本的游戏机风靡世界?为什么日本的茶道、花道受欧美的欢迎?为什么日本的电影频频在国际电影节得奖?为什么日本的图书在中国如此受欢迎?为什么在中国自去年全国书展后形成日本文化热?为什么日本所到之处都有其民间舞蹈和风俗文化?为什么到日本每一个村町都有它独特的庆祝节日活动?

  日本文化产业的现状

  文化产业统称为娱乐观光业,并且已经逐渐成为日本经济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它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电影制作及放映、展览、音乐及戏剧演出等文化艺术业;(2)报纸、杂志与图书出版、电视与广告、网络等信息传播业;(3)体育与健身业;(4)休闲娱乐业;(5)旅游观光业。日本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而文化产业则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日本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6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同时也确保了日本的"文化大国"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将文化经济提升到战略目标层次上,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产业。日本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走在了世界前列。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就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方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日本文化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据《文化软实力蓝皮书(2010)》的调查结果,日本2010年市场规模为12.641万亿日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仅次于美国,而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国,其文化市场规模则只占3%。以日本的动漫、唱片、电影及报纸为例。日本一直享有"世界动漫王国"之誉,其经典之作享誉世界。近十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平均每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日元,全球播放的动漫节目60%来自于日本,动漫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已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每年创造出近三十亿美元的产值,2006年,日本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唱片产值达到4619亿日元,占全球市场的17%,占亚洲市场85%以上,2010年市场规模则达到了5307亿日元。

  日本对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对我国的启示

  1.国家战略上重视和支持。

  日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首先体现在将其意义定位于立国、强国之高度。这样一来,发展文化产业,就不是一般的产业选择,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战略举措,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这就为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促进产业政策的制定在更高的层面形成政府与民间的共识,有利于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日本认为,21世纪是文化力的时代。为了使日本在21世纪成为受到世界喜爱和尊敬的国家,必须借助被称之为文化力的"日本的魅力"提升日本的软实力。在进一步提升文化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力的同时,通过确立强化具有魅力的"日本品牌",不断发展日本的经济力。

  2.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相辅相成。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力的提升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产业借助文化力的提升而获得不竭的源泉,从而促进了经济力的发展;反过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着文化的影响力,展示着"日本的魅力",促进了文化力的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文化产业构成了文化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提升综合国力,无论是从目的的视角看,还是从手段的视角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将文化产业定位于立国、强国之重要位置正基于此。

  虽然着眼于提升国民对精神价值的关心,但日本文化产业一开始就具有产业指向性,也就是说具有经济性。这是因为其提出本身不仅如上所述包含了对精神价值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一些具有远见者还在物质产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就预见到了文化产业未来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对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越来越显现。在先进科技和制造业的支持下,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日本在二战后成功地实施了"经济立国"战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日本奇迹"。从"制造"到"文化"的产业升级理念,反映了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着眼于提升其产业整体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思想。

  3.重视文化法律健全,激发文化创新。

  作为"文化立国"战略的延伸与深化,2001年日本出台了全力打造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的目标。2003年月日本政府根据《信息技术基本法》成立了"知识产权战略本部",明确将音乐、电影等文化产业与技术、工艺、名牌产品等并列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致力于发展内容产业。进入21世纪,日本文化产业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完成了从早期文化产业向现代文化产业的转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了配合实施"文化立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加快了有关文化产业法律法规的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完善。

  同样作为亚洲国家,中日两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着相似的文化历史背景,同时,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又促使两国呈现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因此在扩大文化消费的历史背景下,了解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并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经济,探寻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产业创新要寻求最佳契合点,打造民族品牌。我国要借鉴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的经验和启示,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继续推进深层次改革,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投融资渠道,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深入规划,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同时加强保护原创版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营造公平正公正的创意生产和经营平台,促进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篇二: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研究工作方面日本成立了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和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还有许多民间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大学和图书馆它们除了做有形文化财产和无形文化财文献资料的保管工作外还做一些启蒙和推广活动成为日本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一系列关于抢救、发掘与保护的活动也全面展开。通过对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究,期望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所借鉴。

  标签:《文化财保护法》;无形文化遗产;人间国宝

  1日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1.1人间国宝的认定

  在日本,“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保持者”被国民称为“人间国宝”。法律规定,如果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就有义务将其技艺、技能及其作品等进行公开和传承给后世,如果拒不外传,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传承其技能,将被解除或者取消其资格。对“人间国宝”的认定,必须依据《文化财保护法》所规定法定程序展开。指定及认定工作通常是不定期地在文部科学省下面的文化厅组织进行的;由数十位专家和有识之士组成的文化审议会就“人间国宝”因死亡等原因而解除认定的情形,就其艺能和工艺技术领域的发展状态等,进行专业性的调查与研讨,其结论将最终成为文部科学大臣认定人间国宝或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保持团体的基本依据。上述指定程序一经完成,国家就会依据《文化财保护法》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对文化遗产实施保护。

  1.2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录制度

  在日本,对历史文化遗产实行保护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多年来,日本保护文化遗产一直采用的都是指定制度。这种制度实行的是有局限的重点保护政策。2004年,日本《文化财保护法》通过新的改订,进一步扩充了保护非物文化遗产的登录制度。所谓登录制度就是将文化遗产进行注册和登记,以此来认定其资格,确定历史文化价值,然后用一定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并通过媒介公布于众,进行大量的舆论宣传,来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日本正在积极推进“文化财登录制度”,通过这种新的“文化财登录制度”,它有“保护10万件历史遗产”的决心。现在,登录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实践证明,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采用的也是登录制度。

  1.3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经过几次重大修订,逐渐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文部省在1950年组建“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并任命5位国内一流的文

  化专家担任委员。委员会之下设有四个文化财保护审议会,专职负责文化财保护的技术咨询、专业指导、调查审议和相关的事务性工作。日本在1954年,又明确规定各地方必须组建“地方公共团体及教育委员会”,来负责地方的文化财保护工作。1986年,日本将“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废除,其承担的指定与解除国宝的工作由文部大臣直接担任,文化厅长官决定其他事务性工作。地方政府亦设置“文化财保护审议会”,和民间团体共同保护本地的文化财产。研究工作方面,日本成立了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和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还有许多民间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大学和图书馆,它们除了做有形文化财产和无形文化财文献资料的保管工作外,还做一些启蒙和推广活动,成为日本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2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泱泱中华,拥有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所以对其保护的任务也十分艰巨。笔者认为,在学习与借鉴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上,主要是逐渐将保护法制化,通过法律来确定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创建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制度。考虑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传承人的法律地位,并对传承人的各种传承活动给予支持。每年支付其“特别助成金”以改善其生活和培养后继传人的条件,支持其保持和提高专业技能或培养传承者的各种努力。对于由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持者团体或地方公共团体所进行的旨在培养无形文化遗产后继者的事业,或有关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公开表演等事业给予部分经济资助。

  (2)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录制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注册、登记;通过登录,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确定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条例加以约束。

  (3)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研究教育基地,在中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指导委员会,地方建立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来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应当以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标志,法律制度的不断深化、调整和完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功必备的基础。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并使之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是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稳定、持续和顺利开展的必然选择。

  

  

篇三: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战后日本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体系探析

  中文摘要:冷战后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突出,日本适时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龙头,不断拓展其国家利益。在“文化立国”战略的引领下,日本以中央、地方、民间为三个主体,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成熟完善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体系,增强了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体系基本保持了稳定。

  关键词:日本文化立国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战略

  战后日本在维护文化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日本较好地维护了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生活方式的安全,价值观念方面实现了国家主流意识态的统一。冷战后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突出,日本适时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龙头,不断拓展日本的国家利益。在“文化立国”战略的引领下,日本从理念、法律、制度三个方面,以中央、地方、民间为三个主体,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成熟完善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体系。

  1.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经历了从地方到国家、从局部到整体、从行政支持到立法维护的过程后,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即使是在日本经济整体状况不景气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仍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始终占据着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动漫帝国”。据统计,全世界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电视动画、40个国家上映日本动画电影、在播动画片中的60%是日本出品。日本动漫产业除了在传统的动画市场上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其在漫画、电子游戏行业的成绩和地位同样令人瞩目,在游戏行业方面,日本不仅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基地,占据了全球电子游戏市场90%以上的硬件份额和一半以上的软件份额,而且同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日本整个游戏产业的市场总规模最高达到了4143亿日元。

  相对于动漫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日本文化产业中“文学产业”的发展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相关文学类的产品无论是在竞争力还是全球影响力上都还较为薄弱。为此,日本政府于2002年启动了文学作品出口计划——“现代日本文学翻译普在及事业”(JapaneseLiteraturePublishingProject:JLPP)。整个计划的实施经费预算约为3亿日元,主要用于推进文学产品的翻译普及和对外输出,重点是翻译并推出日本文学作品的英文、法文、俄文、德文等版本,通过引荐海外出版社出版、向国外大学及图书馆赠送等方式进行推广,力图拓展日本文学作品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批出口计划中,共推出了包括山田太一、梦野久作、山田美的在内的20余位日本知名作家的文字作品,作品类型主要以通俗文学作品为主,细分领域丰富多样,涉及到侦探小说、恐怖小说、魔幻小说、犯罪心理小说、大众娱乐小说等多个细分领域,首期作品的质量也保持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其中不乏许多已在日本国内取得极大成功的作品,比如山田太一的《遭遇异人的夏天》、曾野良子的《天上之青》、林芙美子的《浮云》、山田美的的《睡眠时间的暗示》等等。

  2.“文化立国”战略的意义

  日本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提升日本对外交往影响方面的巨大作用和价值。2003年,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在国际影坛获得了极大成功,有力的提升了日本动漫产业及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影响,时任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就这一现象指出:要善于发现日本的“潜在力”,要在国家层面予以支持。前外相麻生太郎,本人也是日本漫画迷,针对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影响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已经深入包括中国、韩国以及全球许多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产生了较大的无形影响,这些效果是日本政府包括外务省在内的各个职能部门“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这些都反映出日本领导人试图以日本“文化力“来提高日本的影响力,构建日本新的国家形象。

  由此可见,日本“文化立国”战略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发展文化产业、创造经济价值,还具有另一种明显的政治外交目的,即以“文化外交”的方式不断扩大日本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向外输出“日本梦”,重新构建日本的大国形象。如今,日本政府“文化立国”战略的最有力和最直接的抓手就是其闻名于世

  的动漫产业,开展所谓的“动漫外交”,以动漫产品的出口和动漫艺术形象的塑造,为日本文化和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人打上类似“纯真”、“健康”、“明快”、“温馨”、“勇敢”、“漂亮”、“梦想”、“Cool”等等在内的正面标签,从而不断提升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及影响力,输出有利于日本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营造有利于提升日本国际地位的文化氛围。

  3.对外的日本文化传播

  按照“文化立国”战略的总体构想,日本政府围绕语言文字本身、人的对象作用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致力于拓展文化利益、扩大对外影响的探索与实践,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1.基于日语推广的文化传播

  通过对外普及日语,促进外国认识日本,有利于日本文化向世界传播。“全球化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对话。由于日语并不是通用性强的语言,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应该是人民广泛参与的双向性交流,所以日本人学好外语以及教外国人学日语,都是日本拓展文化利益的一个关键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将推广日语纳入了政府开发援助计划(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ODA),极大促进了日语的对外普及与推广进度:1984年,日本文部省和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实施的“日语能力测试”启动,参加该测试的外国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测试人数迅速攀升;1989年,国际交流基金会专门设立了“浦和日语国际中心”,将其作为日语教育国际化和对外推广普及的基地。

  正是由于日语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在对国外的影响层面,进一步规范了日语教育的全球推广,丰富了外国人深入了解日本的方式方法,为外国人更加深入日本社会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途径,加快了日本文化对外的输出和影响,另一方面,在对国内的影响层面,日语教育国际化也同时推动了了整个日本社会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对日本本国的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2.以留学生为主要媒介的文化输出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文化利益,人是发挥根本性作用的主体。留学生通过在对象国家的长期学习生活,不仅能够学习各类学科知识、掌握具体专业技能,同时在耳濡目染下无疑会对留学国家的文化习俗具有很高的接纳性、包容性,会在无形之中或多或少的成为对象国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因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外国留学生工作,力图通过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培养各国的知日派”、“亲日派”,把留学生看作是日本向世界发出声音并传播日本文化的使者,是实现日本文化走向世界较为有效、便捷的桥梁,是日本欲圆“文化大国”梦想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1954年,日本政府在完成经济秩序恢复和经济战后重建不久,就面向东南亚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并由文部省牵头制定了招收公费外国留学生的相关制度。1983年,日本文部大臣的私人咨询机构(“面向21世纪留学生政策恳谈会”)在提交的书面报告中,建议日本政府应综合性地、结构性地增加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并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重视。1988年,日本又成立了“促进留学生交流内阁成员恳谈会”的咨询机构,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接收留学生的体制机制。在这种持续的留学生政策支持下,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5月全日本的大学和语言学校的在籍外国留学生人数总人数已达到约30万人。

  留学生政策之外,日本政府还实施了“JET”国际交流事业项目(TheJapanExchangeandTeachingProgramme),即日本政府聘用外国青年从事外语指导等工作的项目。在该项目实施的同时,不仅能够完成项目本身的文化交流工作,使日本人更多地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更是可以通过这些优秀的外国青年走进普通日本人生活的切身经历,对外传播日本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传统习惯等文化要素。项目自80年代末实施以来,招募对象国已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了40个,每年的参与人数也从800多人大幅增加到了5000余人,接纳的地方政府或者团体已扩大到日本45个都道府县约1000个地方公共团体。

  3.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大国形象

  通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树立良好形象,掌握保护文化遗产主动权。日本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也是传统的经济大国、强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日本在推进“文化立国”发展战略的同时,十分注重发挥这种经济上的优势,日本政

  府在强大的经济支撑下,采取双边或多边的方式,热衷于各类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建设开展援助等。1989年,日本政府出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设立了“日本信托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日本还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与援助活动,从1994年开始,日本一直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女性识字教育推动计划”,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文化教育与普及工作。

  正是由于日本政府对类似国际文化事业给予的积极支持,有效促进了各国对日本从了解到理解到认同直到产生好感等等态度上的变化,对日本政府一直努力塑造“文化大国”形象树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4.多样化交流活动推动的地位提升

  日本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学术交流看作是发挥大国作用的一个重要形式,甚至认为它体现着国际贡献的程度。战后实现经济腾飞前的日本,在各种交流活动中主要是一种谦虚好学、大量地吸收先进国家的学术成果、为我所用的“汲取型”特点。而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追求大国战略步伐的加快,其国际学术交流的指导方针也发生了转变,强调从各种学术和文化的角度为世界做贡献,即由原来的“汲取型”向“输出型”转变。同样在日本政府围绕“文化立国”战略开展的各项工作中,这种国际性的交流合作也占了十分大的分量和比重。

  日本政府鼓励地方和各类团体开展多样性的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以促进民间与个人层面的文化外交。如,日本文部省于1987年在京都设立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以此吸引了大批外国学者进入中心开展日本文化综合研究。对于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举办的国际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美术展览等,日本政府始终积极地予以各类政策支持和经费赞助,并引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主动在世界各地频繁地举行各种形式的介绍日本文化的活动。在与各国开展艺术、体育等文化交流活动中,除了介绍和宣传对方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以外,日本特别重视介绍和传播本国文化,即输出各种文化习惯和价值取向,推动“文化大国”地位提升。通过开展一系列国际文化活动,确有实效地推动了日本文化外交的开展,更

  重要的是日本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打造世界“文化大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4.小结

  日本重视文化安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以此提高日本的国际影响力。以彰显日本传统文化的动漫就是以此吸引全世界的“眼球”的。日本从来都是一个重视汲取外来文化的国家,在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结合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日本鲜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争论,保护传统文化,以不变应万变,反倒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体系基本保持了稳定,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高了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这是日本维护文化安全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高增杰:日本的社会思潮与国民情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李国庆:日本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3.骆莉: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

  4.李哲: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对外经贸,2015年2月

  5.周永生:冷战后的日本文化外交,日本学刊,1998年11月

  

  

篇四: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对国产动漫产业的启示

  作者:吴雅洁来源:《大经贸》2019年第2期

  吴雅洁

  【摘要】日本的动漫产业较为发达,依托动漫产业,形成了完成的产业链,促进了本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就业人员参与其中。动漫产业的高速发展不仅让日本经济受益,而且通过动漫影片的出口,也带动了日本文化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塑造了日本良好的国家和国民形象,政府的干预,法制的健全,以及精良的制作团队及公司,都是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及学习。

  【关键词】日本动漫产业国产启示发展经济

  日本动画产业(Anime),是动漫产业中较大的一部分,概括的说,它是指围绕着动画这个价值中心,由各个产业部门本身以及产业部门的各个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领域。日本被誉为“动漫王国”,其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根据2018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日本的动画年营业额达惊人230万亿日元。不仅如此,目前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动漫作品出口国,占据国际市场的6成,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根据日本动画协会,2016年日本广义动画市场已突破2万亿日元,协议动画市场规模也已达2301亿日元;2017年则达到约2.03万亿,同比增长约2%。同时,2016年日本动画全年票房663亿日元,创造了史上最高的票房收入纪录,日本动画票房占到了当年日本国产电影票房的44.3%,占比份额仅次于2001年。2017年日本动画电影前十名票房总和已超过300亿元,动画电影占比持续增长至46.88%。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的动画产业经济总量较大,且在国家市场上,其动画出口营业额占了国家市场的一大半;该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受到欧美市场一直的青睐有加,欧美市场占有率达到八成。取得如此的成绩,确实让我们震惊,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日本动画产业的经验。日本动漫产业取得去次优异的成绩,固然与各种因素分不开的。简单的说,就是简单通俗的来说,就是:时间+政策+体系,这三个词的关系是,时间是底盘,政策是引擎,体系是轮胎。日本动漫产业就是靠着三大马车拉走的。

  时间是底盘,正式得益于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日本的动漫制作才日显细腻和精良,动漫制作的工匠精神和价值认同也渗透到日本国民的心中,得到了本国国民的认可和肯定。从日本的动漫产业发展时间上看,动漫产业的萌芽早于1917年,可以说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已经达百年历史。虽然我们国家的动画发展史也很长,但其中有许多时间是无效的。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我们的动画发展,很多时候因为战乱,政局动荡,根本得不到发展。就算没有这些,人民一直处在温饱边缘,根本没有消费能力去消费动画。并且,我国动画和漫画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去创造数量众多的作品。而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时间长,而且这100多年的长度中,不断有创作者添补市场的空缺。如果要比喻两个国家的产业,就好像两个工人。一个在持续不断地做工,另一个则时常因为某些事情耽误工作。虽然两个人工作时间差不多,但那个不断工作的工人早就升职加薪了。

  国家政策的助推极为重要,对于动漫产业发展助推作用不可估量。政策作为一个国家意志的体现,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政策扶持和没有政策扶持就好像飞机与马车的差距。是的,一个政策的作用就有这么大。

  而日本的动漫产业,我们可以分开成三个词组,日本,动漫,产业。而其中,政府的目的就是把动漫作为产业发展。现在的话,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动漫产业成为了日本第三大经济增长点占了整个国家的10%左右的GDP。

  完整的动漫产业体系,也是助力其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力量,动漫产业体系有利于将动漫作者的理念付诸实践,将个人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继而向市场推广,推动产业盈利和形成生产力。日本动漫现在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政策扶持是必然离不开的。在政策扶持下,无论是之前攒下来的创作素材还是之后不断出现的作品,全都得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刻,而创作者也能依靠作品吃饭。原本只是个人爱好的兴趣。慢慢变成了制度规范,流程完备的行业。一部文字作品在日本可以先后漫画化,动画化,周边化。丰富的题材和作品数量,广博的创意人群,都是良好的助推力量。

  我们科学的总结日本动漫产业成功发展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启示,产业定位,政策导向极为重要。日本对动漫产业从概念到形成影片及出口,有着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扶持机制,鼓励本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而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壮大,一定要靠国家对于著作权的保护才能实现。现在动画上映需要广电的审批,衍生商品的发售需要工商部门的审批,漫画等书籍又需要出版部门的审批,而这些部门间又各自独立,导致一个动漫作品想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极为困难。我们亟需打破一些各自为战的政策部门,打通政策壁垒,真正的促进我国的动漫产业在政策上走绿色通道。日本动漫产业的崛起,正是政府对其充分重视、运用政策杠杆调控布局的结果。其做法首先就是根据国情对动漫产业进行定位,从国家政策的高度确立了动漫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2004年6月4日,日本正式公布了《内容产业促进法》,同时内阁会议还决定将内容产业划入《创造新产业战略》,日本政府冀望通过文化的产业化,实现经济结构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使产业重心从GDP转向GNC(意译为“国民幸福总值”),从硬力量(经济和军事)转向软力量(文化价值观和品牌)。从实际效果来看,日本动漫产业不仅在该国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还利用动漫文化和动漫品牌的无国籍性,扩大了日本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而这个动漫产业,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动画碟片和漫画杂志。而是以动画和漫画为轴心,一切和动漫相关的产业给囊括进去。日本为了扶植本国动漫产业,还有购买本国动漫版权,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产业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产业辅导,还加强动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篇五: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近代日本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日本,一个岛国。从明治维新开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日本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许多奇迹,也遇到了诸多问题,透过日本的经济发历程,我们中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关键词:日本、经济发展、经验、教训日本,与中国衣衫带水的国家,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在,中国的发展与崛起都绕不过日本这个国家。日本,作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自然非同一般,其经济的发展历程更是与一般的欧美发达国家与众不同。中国与日本在19世纪与中国一样都受到了欧美列强的入侵,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而日本却在列强的坚船大炮下,打开了国门,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日本,自此走上了强兵富国的道路。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成长为世界上的大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受到诸多限制,但是日本仅仅30年的时间又一次跻身世界大国之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有一个奇迹,被西方国家视作经济发展的典范。但是到了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大萧条之中,直至今日仍然没有走出泥潭。研究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发掘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衰落的原因,以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渐暴漏出来,这些问题急须解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而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都极为近似,其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的历程都值得中国借鉴。明治初期,日本在天皇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稳固新生的政权。另一方面,明治政府派遣以岩仓具视为首的使节团出访欧美,以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发展经验。岩仓具视等人在考察德国时,拜会了德国首相俾斯麦,俾斯麦的谈话给使节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大久保力通在给西乡隆盛的心中写到:“听了俾斯麦的一席话,开始感到日本的前途大有希望了”。使节团回国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明治政府专门设立了以大久保为首的内务省,具体承担改革日本的内政、发展资本主义的任务。在政治方面,改组了政府参议及政府各行政机构的负责人,并于1875年撤销了左院和右院,大大加强了内阁的权力。在经济方面,明治政府在破坏和改造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的同时,自上而下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明治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以此来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另外,在文化教育方面,1872年明治政府办颁布了学制,制定了强行普及全民教育的规划,要求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不到半个世纪,日本就是实现了教育的普及,这个速度超过了当时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近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经过诸多方面的改革,日本完成了国家的改造,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从日本明治维新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改革。日本为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社会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虽然触动了社会上

  士族的利益,但是明治政府把改革推行了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启示我们: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因为触动了某些人某些集团的利益,而就此止步。改革必须以更大的魄力进行下去,只有这样中国的这步棋才能走活。当然,也告诉我们政府要在改革中起主导作用,如果由民众逼着改革,即有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政府的改革必须以发展国家的实力、改善民生为目的。

  日本二战后经济的复苏和90年代经济的衰条更是值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学习借鉴。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战胜国美国的严格管控。为了防止日本再次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美国在日本实行了非军事化的政治改革。但是到了50年代,出于与社会主义阵营的抗衡,围堵中国、苏联的考量,美国在日本基本上停止了非军事化的改革。战后日本国内满目疮痍,经济更是严重受挫,国内的经济总量只有战前的20%左右。但是日本在一系列的改革下经济重新崛起,再一次腾飞。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地震多发深受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日本人的忧患意识非常强;日本人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怀着一种“饥饿感”,不断进行学习与创新;日本的社会组织以纵式社会为主,国家观念极强,等级制度相当严密,人际关系也强调和谐。日本民族对恩情债务的重视程度在世界各民族都是罕见的,因此日本人非常讲究“恩情难报”与忠诚之道;此外,日本人还非常注重“团队精神”。“团队精神”、集体意识是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日本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国但是的大国意识存在于日本国民心中由来已久;②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好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骨子里“赶英超美”的意识与愿望非常强烈。明治维新所倡导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赶超欧美”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日本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强,战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就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日本经济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但是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其国民生产总值在1952年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实现了自由党和民主党的合并,形成了战后日本政治的“1955年体制”,政局稳定。战后日本国内的超强投资需求吸引了大规模的投资。日本充分发挥了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日本新建大型工业基地,挖筑深水港,广建商业码头,为输出工业制品提供了方便条件。③国外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条件给了日本发展的机遇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了转变,日本逐渐重新回归国际社会,加入了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使日本可以平等的多边的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上进行经济往来和交流,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日本得到了美国大量的援助和贷款,这些是日本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当时正逢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

  命,日本积极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迅速更新设备,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新兴独立的国际急须从国外进口商品等物资,这位日本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④日本政府对教育的大量投入得到了回报教育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也为日本培养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劳动力、优秀的管理人才、高质量的多层次的技术人才。教育培养了日本国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又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趋同化,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导致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化。日本在国际上的形象也被人形容为“经济动物化”。日本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内民众生活的改变导致了日本国民人生价值观的颓废化。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在20世纪90年代戛然而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日本经济体制本身的原因日本独具特色的法人垄断型经济体制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体制因素,但是又是90年代经济萧条的重要的体制原因。日本的法人垄断性经济体制的形和高效作用依赖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有性质和水平决定的基本经济条件,主要的是:后发追赶型发展模式、规模化扩张型增长模式、重化工业型产业结构、引进吸收型技术系统、供给不足型市场体系和相对封闭型经济循环。但是在90年代这一基础经济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模式转变为超越领先型,增长方式转变成质量效益型,产业结构调整为信息服务型,技术系统发展为自主开发型,市场演变为需求不足型,经济循环发展为全面开放型。这些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改变后,日本的经济体制却并未做出适当及时的调整。②战后发展效应逐渐消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度。③经济的发展是日本的大国心态逐渐膨胀,错估了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广场协议”的签订使日元大幅度的升值,产生了长期持续的恶劣的影响。日元的升值使日本的出口和经济增速放缓。④日本国内的保守意识阻挡了适时的经济变革。从日本经济发展的昌盛和经济的萧条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经验和启示。首先,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教育是国家长久兴盛发展的根本。教育既能提高国民素质,又能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教育史国家持续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打开国门学习、借鉴和吸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发挥后发展效应成为可能。发挥好后发展优势,注意发展阶段的衔接。把握好追赶型经济发展阶段与自主开拓型经济发展阶段的衔接。必须是两个阶段很好的衔接起来,否则及其容易重蹈日本经济发展的覆辙。为此,我们要在后发展效应消失之前就要做出相应

  的调整和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机制,确保两个阶段的合理衔接。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优势已经逐渐消失,后发展效应也在减弱,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有必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经济增长模式。欣慰的是,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已经着手做这些事情了。政府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产业机构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日本的工业化道路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中国选择走工业化道路是立足世界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后发展的优势。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国有企业作为一短时期内国家经济运转的支柱,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在国有企业往往是作为行业的垄断巨头存在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这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尤其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制。与其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前提。

  从日本的发展来看,中国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打开产品外销的大门。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打出自己的个性,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日本的经济发展是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因此中国要发展必须维持国内的持久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外部来看,中国要处理好与日本的“钓鱼岛”问题,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因为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势必影响两国的经贸往来。中国要加紧与南海诸国的谈判,尽早解决南海问题,长期搁置南海争议事实上是不利于地区形势的稳定的。南海问题时常被某些国家拿出来牵制中国,这是不利于中国的发展的。在内部来说,要处理好台湾问题,台湾一天不回归祖国,台海问题就的不到实质性的解决。中国的安全就很难得到长久的保障。事实上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要维护国内的稳定局面,因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暴漏了出来,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诸如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政府必须重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否则国内的稳定很难长久的维持下去。要发展,就必须又稳定的内外部环境,这对中国来说很不容易。因为中国的周边并不安稳,国内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改造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日本企业的精神很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中国现在的企业成长的时间比较短,因此企业文化并不是很完善,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员工的激情,也不能够很好的展示企业形象。塑造中国企业精神,展示中国企业的新形象,是有利于中国企业的长久发展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在中国已经开始显现。例如:企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国民价值观的颓废;这些问题都是函待解决的,而且这些问题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都要尽快想法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日本经济的萧条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萧条期。反观经济萧条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要慎重制定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全面考虑其影响。日本签署的“广场协议”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了超出想象的影响。这不这得不让我们反省。

  要警惕人民币的被迫升值。有经济学家指出日本经济的萧条源于日元的升值。不管这个观点正确与否,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警惕人民币的升值。人民币的升值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现在人民币的升值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国政府的压力和美国财团和政府的操控,中国政府对此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经济体制的改革不能停顿,要持续不断的推行下去。总观日本经济的萧条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经济体制的不适应,因此我们要吸取日本的教训。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发展程度不同,所需要的经济体制自然不同,因此我们要不断进行改革,以完善机制,是经济体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推行下去,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反对就停止,也不能因为改革初期的阵痛就因噎废食。

  面对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自信心膨胀,盲目的自大。虽然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然很低,而且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机构有待升级改造,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认为“世界第二”是很了不起,我们压迫清楚经济总量的第二并不代表我们的真正的经济实力。我们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然很脆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的过程还很艰辛。我们一定要清醒的面对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的“赞誉”。

  历史总是有很多相似性,我们有一日本为鉴,纵使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尽相同,但日本的经济发展史已然为中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希望中国能过借鉴吸收有用的东西,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1】

  【2】【3】【4】

  【5】

  杨栋梁江瑞平.近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冬伯文.战后日本经济的启示【J】.经济论坛,2003,(23).尹小平.日本经济发展的得与失【J】.现代日本经济,2007,(01).[6]孙凤杰.试论教育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王梦立.日本民族精神之剖析[J].日本问题研究,1994,(04).

  

  

篇六: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在遭到严重战争破坏,陷于瘫痪边缘的基础上,迅速恢复和发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实现了经济的崛起。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本文主要从产业政策和企业制度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日本经济产业政策企业制度启示

  一、引言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

  短二三十年的时问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横扫英国摩托产业.超越了汽车大国美国。在钟表、摄像机、光学仪器行业抢夺了钟表王国瑞士的市场。总之,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很多人一直在思索日本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腾飞的。今天,我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期,研究战后日本发展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诚然,日本经济的腾飞发展与二战后欧美各国对其提供的各种援助是密不可分的,亚洲两场局部战争的爆发也促进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步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对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

  二、超赶型的产业政策(一)日本产业政策的特点以产业政策为中心,运用各种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全力扶植战略产业和

  大企业的发展,使之以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大国的长远战略,这是日本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战后日本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通过全力扶植各个时期战略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享用后发利益,一举实现百年来赶超欧美工业大国战略目标的根本手段。

  在战略产业选择方面,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原理,依照比较收入弹性值、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率三大基准,优先确定扶植钢铁、石油化学、合成纤维、汽车、产业机械、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等重化工业。

  sofrualdinkgwtec,pbyhm

  日本产业政策的核心是在充分调动企业竞争活力的基础上,坚持官民协调,“活力活用”为保证战略产业的发展而由政府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因此它是对国民经济实行间接管理的有效手段。以素质优秀的经济官僚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审议会,坚持官、产、学三结合,在充分交换信息和协调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决策,是日本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方式。“政策金融”是贯彻日本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产业政策的核心是把有限的资金和外汇优先分配给战略产业,以求保证发展重点。这项工作主要通过日本开发银行和民间银行进行协调贷款而实施的,这种方式日本称之为“政策金融”。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国家过渡时期的赶超政策。这种政策既重点突出,又在总体上比较协调,照顾到了各个时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既立足国际观点,又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既有连续性,又对围民有较强的说服力。(二)对我国的启示1、实现内需和外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战至今50年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80年代以来,日本主要依靠内需来托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进口,目前净出口对GDP贡献率达5l%,对外依存度超过70%。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将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居民消费的经济政策,积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培育农村的潜在消费市场。2、实行分阶段产业保护政策

  目前对我国来说,政府执行一种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政策是必要的。我国应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协议的相关规定和例外条款,根据产业发展状况拟定时间表,逐步分阶段地开放我国市场。政府的调控职能一是体现在对产业保护的选择范围方面,应重点保护汽车、机电等国家支柱产业以及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电信、金融等幼稚产业;二是体现在对产业保护手段的运用方面,应充分运用WTO对发展中同家实行的例外条款等一系列不违背WTO规则的保护措施;三是体现在对产业保护程度的控制方面,变以往的过度保护为适度保护,给予相关产业以引导和支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逐步实行市场的自由化。3、实行产业倾斜政策

  后起国家在资金、熟练劳动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差距,因

  ofrualdinkgwtesc,pbyhm

  此,在技术引进时,要从总体上对自己国家的生产要素现状、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吸收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突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要明确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标,根据本国同情和社会经济条件,全方位地选择适用的关键技术。一般来说,后起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资源是非常稀缺的,所以采取倾斜式不平衡的发展战略,重点选择先进适

  用的技术,优先发展某些产业,就能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引诱其他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以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目标的最佳综合效益。”4、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

  日本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只是提出设想,保护和扶植幼稚产业,维持产业秩序,完善市场机制。日本主导产业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形成,这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实施产业政策必须与利用市场机制相结合,而且只能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今后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国家应加速经济立法,尤其是应尽快制定反垄断法,产业振兴法;打破市场割据,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体系。5、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调节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有过热迹象,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切实发挥产业政策的调节作用。对供求失衡的行业应该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来加强调节,对投资过热的行为要促进供给增长与需求增长相互适应。对投资严重过热行业的投资规模一定要严加控制,以保持宏观经济的良好局面。

  三、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一)、日本企业制度特点

  日本企业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来自其特有的企业制度,即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

  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亦即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这里所说的工龄,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内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

  ofrualdinkgwtesc,pbyhm

  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

  在日本,终身雇佣制度使得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导致双方行为的长期化,这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化了企业的生存条件。这种制度使得人容易与企业相处,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开发又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积累。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对企业人才的蓄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日本所有的企业都实行终身雇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企业制度成了日本企业精神的形成根源。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日本特定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在日本企业的内部又变成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在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在这种特定企业制度中形成的以“忠诚”为核心价值的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正是这种日本精神与市场竞争相结合,才使日本的“企业系列制度”、“主银行制度”“终身制”“、年功系列制”等制度,变成了使内部的摩擦内耗降低到最小程度,使整体的团队作用充分发挥的优势。特别是在企业内部,正是这种敬业精神与日本一流工程技术相结合才创造了风靡世界市场的一流的日本产品。(二)、日本式企业制度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和日本在传统文化上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又同属东方的后发展类型国家,加上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又是建立在东方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可以观察到许多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的共同的或趋同的发展轨迹。笔者认为以终身企业雇佣制度及年功序列制为主要特征的日本企业员工管理模式对我国的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作用。

  第一,重视人力资源的灵活运用。日本企业广泛采取继续教育、岗位轮换、情报共享、职工参与管理等制度措施,不断向企业员工输送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让他们参与各种不同工作岗位的实践,不断得到锻炼,使之成为能够高度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需要的人才。这正是日本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转变经营方向,采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赢得市场主动权的奥

  ofrualdinkgwtesc,pbyhm

  秘所在。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调配方面的灵活运用,提高其市场适应性是我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

  第二,重视经营的民主。在日本企业中广泛实行的提案制度、自主管理制度、劳资协议制度,以及内部工会制度等,旨在提高经营民主化.从而调动了企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笔者认为我国企业也应重视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这是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本方式,也是建立高度的企业向心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日本企业之所以在战后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壮大,在世界市场上取得巨大优势.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日本企业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经营民主化管理方式。普遍具有很强的向心力。无论从其稳定的雇佣制度、内部晋升制度、年功升薪制度、内部福利制度等,还是从情报共享制度、经营参与制度等,一切旨在尽力满足企业员工需求.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的内部向心力。

  第三,重视集体主义与协作精神,日本企业内的各种观念、制度和方法,会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保留大量不确定的责任界限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加以灵活确定责任的工作区域,是建立集体观念和强化协作精神的基本条件。终身雇佣制、企业内部福利制度、情报共享制度旨在加强企业劳动市场内部化的措施,都会极大地提高企业凝聚力,促进集体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就业人员合理晋升的内部开放。晋升制度能更好地将组织成员吸引在组织内部。资源均等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集体观念和增强协作精神,这些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基础。

  参考文献:陈淮《日本产业政策研究》1991苗志葆《中日产业结构比较研究——对日本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借鉴》耿欣《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剖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41)

  ofrualdinkgwtesc,pbyhm

  

  

篇七: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日本流行文化传播及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宋冠纯刘琳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6年第13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动漫为主的日本流行文化迅速在海外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亚洲是受日本流行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区,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喜爱日本流行文化的人被称为“哈日族”,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本的流行文化加速了在中国的传播和渗透,受到了更多的年青一代的欢迎。本文拟从分析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入手,进而探究日本流行文化成功走向世界的原因,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为中国流行文化“走出去”提出几点拙见。

  一、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日之间展开了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并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日本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期(70年代末——80年代)

  这一时期日本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主要是通过动漫和电视剧来完成的。中国政府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大量引入了以电影、动漫为首的日本文化。尤其是在作为两国政府间文化交流重要一环的日本电影周上,《追捕》、《望乡》等日本电影的放映,更是在中国民众中掀起了一股日本热,高仓健、栗原小卷等也成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

  2.第二期(80年代末——90年代)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期,中日关系也持续升温,大量日本漫画登陆中国,取代了中国连环画的位置。尤其是90年代初期引入的《机器猫》,传递了日本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吸引了众多中国人的目光。除此之外,圣斗士星矢、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等卡通形象,也由于其想象力丰富、能够充分反映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精神世界等特征而备受倍受年轻人的喜爱。

  3.第三期(90年代——现在)

  这一时期日本流行文化以更成熟的消费文化的形式进一步渗透进来,在中国社会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子。由于新兴科技的诞生,时代发展变化的同时,日本的音乐、动漫、电脑游戏、电影电视剧等将大量现代最新技术应用于作品制作,水准大幅提高的同时产量也有所增加,漫画和动漫在中国的年轻人中仍保持有较高的人气,甚至涌现出大量热衷且博精于动漫及电脑游戏的“御宅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日本流行文化成功走向世界的原因

  日本的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一是由于其经济发达,制作水准高,市场规模相对较大,在文化产业方面占据优势,二是信息化对外来文化的流入有着直接的影响。卫星传播、互联网的发达使得由音乐、游戏、动画等要素构成的信息产物的获得变得更加容易起来,多元化的进展使得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仅依靠国内势必会出现不足,这样一来海外的信息自然就会补充进来。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日本为推动流行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2009年3月日本政府发表《日本品牌战略——让软实力成为经济增长动力》报告,把动漫、电影、电视剧、音乐等流行文化产业定位为“软实力产业”,将综合性推进这些产业的振兴和海外拓展作为一项国策。2011年6月经济产业省确定了日本內容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措施,同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也确定了今后5年为实现“文化艺术立国”的六项重点战略。2013年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开始正式推进旨在向海外推介日本食品、动漫及地方产品的“酷日本战略”,希望通过向全球展现日本的软实力来提升对外形象,帮助“重拾日本人的骄傲和自信”。由此可见,在日本,“内容产业”、“品牌战略”、“创意产业”、“酷日本”等词汇的使用概率多于“文化产业”。虽然主打词汇不断变化,但日本文化产业战略的内涵逐步厘清,领域逐步增加,意图更加明确,目标更加细化,通过国家整体自上而下,多部门联合切实践行各项战略政策,不仅增强了“硬实力”,文化联手产业,扩大海外出口,获取经济利益,同时也提高了“软实力”,文化传播世界,配合外交战略,大幅提升了国家形象。

  三、对中国的启示

  相对于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流行文化在日本也很受欢迎。自从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乐队在日本获得巨大成功以来,日本的中国音乐迷剧增,中国一些民族乐器演奏家也在日本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为使中国流行文化走出国门建立了不少平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为了能更进一步地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我们还应该深层分析和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使一些好的中国文化符号和元素能与流行文化艺术地结合,扩大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例如:

  1.推进文化整合,即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文化的有机结合,高位策划,智慧传播,优化传播内容,注重主流人群,善于运用多主体方式切入、多元化模式组建、多样化机制运作的传播方式。

  2.将文化与产业相结合,通过推进品牌战略,扩大相关产业的海外出口和产业规模。

  3.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对内用于支援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人才培养,对外用于推进文化艺术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个屹立于世界的完整的中国形象,应该是一个经济、文化的复合体,只有中国文化真正的“走出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和谐共处。

  (通信地址:050000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推荐访问: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产业政策 启示 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