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18篇

时间:2022-12-05 08: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18篇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基于此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积极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不仅能够在课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18篇,供大家参考。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18篇

篇一: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基于此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积极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不仅能够在课堂导入环节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在充分调动其视觉听觉器官的基础上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作者:袁安友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还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从而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语文除了属于一门课程,还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广泛应用的工具。为此,要想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该通过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应用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另外,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其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一种必备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思维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全面贯彻落实素质化教育要求

  要想确保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获取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就应该将素质化的教育要求全面落实。素质化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考虑当下,而且还要对未来进行策划。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整个学科体系的构建,从整体上把握与梳理《大纲》以及选用的课本;其次,对于一般学科能力的掌握,这是基于学科体系而提出的基本要求,就语文学科而言,要求学生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对汉字进行规范书写。另外,还要求他们能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灵活应用;最后,针对学生开展情商教育,让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就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而言,应该让其意识到学习此类知识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塑造正确的人格。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积极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不仅能够在课堂导入环节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在充分调动其视觉、听觉器官的基础上,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另外,还为学生创建了生动有趣的语文阅读情境。除此之外,基于多媒体课件的引领,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章,培養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与分析能力,最终使其语文核心素养获得了提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长城》这篇课文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雄伟壮观的长城场景呈现给他们。另外,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还能够让其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向往的感觉,一定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课文内容的阅读中。不仅如此,基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学生还意识到了长城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文化遗迹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既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也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法来开展阅读教学,并引导学生基于问题的驱动与引领来展开主动思考与探究,然后,再以独立思考或者是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来找出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帮助他们全面把握与理解阅读内容,培养其阅读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在大自然中,鸟飞、云飘均属于自然现象,为何使得作者倍感孤独呢?此时,学生就会基于问题的引领对古诗进行阅读,并展开小组合作交流,从而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此首古诗的内涵,同时还懂得了一些浅显的道理。

  三、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立足于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层面来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现如今,我国教育部已经明确规定,坚决不允许对小学的常规教学课程进行补习,从而为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基于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学校与家庭也应该为学生创建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立足于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方说,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课堂综合实践教学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基于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导,加强提升本身的思想认识与业务技能。另外,还应该做到刻苦钻研,积极创新,尊重每名学生,从而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全面落实到课堂综合教学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60…61.

  [2]王凯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J].教育现代化,2017(36):234.

  

  

篇二: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教学要求中,要始终坚持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初期,更要完成正确价值观的渗透。要充分发挥出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保证学生的良好成长。对此,本文也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找寻具体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从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思维的守旧、教学方法的单一以及教学效果不明显等方面。需要教师团队不断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要立足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一、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投入力度。同时,也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生最开始接触语文知识,大都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而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所设置的阅读文化往往也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展开的。小学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是,要在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学生既要学习知识,也要收获正确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在以上正确内容的导向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养成正确的品格。那么,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小学生的经历是有限的,成长是需要阅历来支撑的。对此,在缺少经历与阅历的前提下,阅读便能够达到有效的补充作用。通过阅读去看人、看事,通过阅读去理解生活,去感悟道理。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文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文的整体内容。《火烧云》一文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但若是仅从《火烧云》这一小节

  来看,它所呈现出的外貌更多是温暖的,是充满希望的,是太阳余晖下呼兰河县人们的安逸生活。可是若从《呼兰河传》整本书的视角出发,本小节的意义好像又变了。《呼兰河传》是萧红对自己生活的描写,是对这片土地的描写,同时也是对底层人民的描写。那么,在这些描写中,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内容却不是希望,而是绝望,《火烧云》则更像是无尽绝望中转瞬即逝的希望。人们是看到了希望,但却不知如何获得希望,不知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处于希望中。所以火烧云是美的,但也是短暂的。当太阳褪去,云彩不在通红光亮,天空又将是一片漆黑。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之所以单独把《火烧云》这一段节选出来,相信更多是希望学生能够看到希望,即便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苦痛、遇到灰暗,也要有一双看到希望的眼睛。并且要不同于文中的人们,要敢于去追求希望。教师通过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同时延伸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以及树立面对挫折时的勇气,永远以坚强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从而发挥出核心素养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二、通过有效的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写作教学同样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写作则更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次总结,是对学生全面的检验。学生既要能够正确理解事物,看到事物中值得学习的部分,也要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并通过文字将其体现出来。那么,教师便要充分利用好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际案例来选材,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念。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一段消防员救火的视频、播放一段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视频、播放一段环卫工人辛勤工作的视频。然后让学生们去思考,从这些视频中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其实无论是以上哪一段视频,我们都能看到平凡的人物在尽着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去回馈社会。在这些人的身上,有着学生们可以学习的太多东西。对此,教师要加强这些正面内容的引导。并以此为命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未经筛选的内容大量进入到学生的视野中。又因为小学生尚不具备成熟

  的判断能力,因此也很容易受到这些来自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那么,在教学中教师便要发挥出正面内容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帮助学生收获更好的成长。

  三、通过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从来都有着重要意义。中华文化传承千年,在这千年的发展中有着太多古人的智慧与古人的为人处世之道。那么,这些内容中透露出的正确价值观,也是学生在自身成长中需要不断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意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悯农》这首古诗词时,诗中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一首诗词是对农民播种辛苦的反映,也是对粮食珍贵的反映。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诗词中的意义,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粒粮食。此外,从当前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来看,大都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处境。他们更多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后所精心呵护的一代。那么,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学生也容易形成不正确的观念,常常出现挑食、剩饭等问题。对此,教师在教学完诗词后,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农民伯伯辛勤播种的视频,以及老一辈革命工作者为了革命所处的严峻环境。通过这些真实的视频内容来帮助学生认识粮食的播种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要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际带领学生们进行一次“忆苦饭”活动,进行一次“光盘活动”。通过这些实践内容,让学生更直观、更直接地感受到粮食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中向来存在着对粮食的敬畏,“民以食为天”,人之生存离不开粮食,而粮食又来之不易。我们在受到了粮食的馈赠后,也要学会感恩,学生去珍惜粮食。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关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有效的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通过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

  从多个角度出发,了解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核心素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有效的核心素养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与正确品行,为学生今后的更好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17-19.

  [2]陈海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赤子,2016,000(011):255.

  [3]辛竹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J].神州,2017(9):171171.

  [4]王力.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中外交流,2018,000(025):270.

  [5]张照清.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成功之路:教育前沿(上),2016(8):47-47,共1页.

  [J].作文

  [6]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v.20;No.101(06):96-99.

  

  

篇三: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落

  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

  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的作用。随着当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的落实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对其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简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以及直观想象等方面得以呈现。对于数学的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概念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且可以在实际的情境之中应用。因此在对问题的分析时,应该系统地、有条理地进行,再逐渐深入。在人们实际的生活之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也有着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对问题实现更好的思考。数学的建模就是对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作用。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运算和分析是基本的素养,就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而言,运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良好的帮助作用[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核心素养并不是十分复杂,主要体现在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化以及自主操作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趋于表象,没有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有效的策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深受国内外教育行业的高度重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才质量标准的重新定位,这也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的教学和学习,是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数学核心素养加以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落实

  自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范畴内被提出,对于我国的素质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有机遇的同时,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主要是以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这一举措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过程。

  (一)重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数学建模对于很多的高等数学和物理等的学科来讲,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它可以将问题以直观方便的形式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线段的方式对问题实现更好的解答。采用图形对公式进行表达,这就是简单的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对数学建模实现有效的落实,长久以来就会使学生养成应用符号的语言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习惯,落实数学的素养,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推理能力

  对于任何的事情而言,都不应该仅仅注重结果,过程同样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过程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体现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能说出答案,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解题的过程,明白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答案。很多学生可能都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对于过程却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解题的过程完整表述。

  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有效的检测,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对解题的过程连贯充分表述的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训练。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其养成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整个解题过程的思路通过语言的形式加以展现[2]。这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将数学的核心素养实现有效的落实。

  1.借助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而数学的知识又有着很强的抽象性,尤其是一些几何知识,学生如果只对概念进行学习,就很难对这些知识实现有效的理解,在小学生的头脑之中也就不会形成直观真实的图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借助有关的教学工具或者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实现有效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图像,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能力的良好培养[3]。

  例如:教师可以用粉笔盒对正方体的结构向学生展示,使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形状以及其他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身边寻找一些物体,在对其他的形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进而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使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1.

  采用数学文化知识创新教学的策略

  数学这一学科并不仅仅与数字以及图形相关,它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有趣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数学的文化知识向学生讲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进一步增强,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数学教学模式,用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没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方法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发以及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将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进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实现有效的落实,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良好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学习中互动合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主要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关系,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在此基础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由此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从不同程度和角度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发展个性思维品质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不善于选择或羞于选择,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并对问题进行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针对不同问题和知识点,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秀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概论[J].考试周刊,2018(83):68

  [2]李新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设[J].读与写,2018(27):128

  [3]王宇.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8(68):90

  

  

篇四: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

  摘要: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形成学科意识、实现能力综合发展,在“理”、“实”结合中学以致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将教学重点放在核心素养培养上。力求在深入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方向,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体对策。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数学课堂“与时俱进”,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对策

  核心素养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重点。它将教育教学聚焦在了“人”身上,关注“人”综合能力的发展。突出数学学科工具性的同时突出人文性、科学性,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为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小学数学课堂,在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功能的同时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深入领悟核心素养内涵,立足核心素养,探析教学方向。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这一词并不陌生,是近年来教育行业中的“热词”。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界定。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具备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将其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其具体为如下几个内容:

  图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内涵组成

  具体分析不难发现,其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从能力、情感、思想等方面,对数学学科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1.核心素养“落地”小学数学课堂具体对策

  在深入把握核心素养具体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让核心素养“落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1.更新理念,提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数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关系着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形成。作为教育教学的“执行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自身层面充分认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跳出原有教育教学模式束缚。

  一方面,教师必须做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深度剖析核心素养,审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做改革的教育先锋者。要乘风破浪,在认知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落实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出发优化数学教学全过程,落实教学改革;

  此外,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多元化的培训工作。要在参与培训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自身教育教学认知,以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为核心素养落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1.科学设计,优化教学,关注学生能力提升

  教师不易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科学设计”,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可以采用现代教育下备受推崇的多种新式教法,譬如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要确保教法与教学内容之间能够达到“统一”关系,即“1+1>2”的效果。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教法的独特作用,利用新式教法,激活小学数学课堂,实现学生能力培养。

  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等,教师可以把握该知识“可探究性”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在合作中探究不同情境的植树问题里两个关键量(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够将数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也能够促使学生从多视角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探究;

  无论采用何种教法,数学教师都必须贯彻落实“分层理念”,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从分层角度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素养发展。分层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已有水平进行划分A、B、C三个层次,按照不同的层次,设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进而满足每个阶段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提升。

  1.多元练习,延伸拓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题目变化多样,题型丰富多彩。有效的数学练习,能够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样也能够让学生形成“数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数学题目练习形式,即“题海战术式”。要精选题目,多元练习。目的是通过数学题目练习,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多元思考、多元理解、多元感知中,实现有效学习,进而以数学练习促能力发展。

  当然,练习题目的不同,对学生数学能力锻炼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思想,选择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数形结合型的题目,作为学生数学练习的重点题目。学生在解答该类题目时能够“潜移默化”的形成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自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计划修一条长120千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这条马路的20%,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条公路需要多少天?

  学生们的思考角度不同,班上竟然出现了5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法1:120÷(120×20%÷5)-5

  解法2:(120-120×20%)÷(120×20%÷5)

  解法3:1÷(20%÷5)-5

  解法4:(1-20%)÷(20%÷5)

  解法5:5÷20%-5

  不同的解法,展现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和思考的方向是不同。我带领学生分析每一种解题方法,并探析最优解法。“一题多解”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1.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建构数学第二课堂

  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当学会“延伸拓展”,不要将课堂教学完全局限在课堂40分钟。开辟数学教学的新天地,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数学教师开辟建立第二数学课堂提供了有利契机。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学云课堂”,将数学资料、数学练习、数学讨论等多个模块开设在云课堂之中。让学生能够课下根据移动客户端登录的方式进行平台登录,自主学习。

  当然,“云课堂”为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充分把握“云课堂”的交互互动功能,在线下为学生答疑解惑,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并对学生的线上学习做及时监控。这样能够延伸拓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能够让学生在“云课堂”空间中主动学习、参与交流,进而实现能力发展。

  1.多元评价,针对指导,落实因材施教理念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作为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冲破原有的“分值化”模式评价标准,从全面的角度审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这与新课程强调的“改变过分注重分值评价”的教学模式理念相契合,能够从全过程动态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且这样的教学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够让学生对自我的数学学习产生清晰而又明确的认知。这有助于学生不断的改变自我、扬长避短,也弱化了学生在原有分值评价下产生的自卑情绪,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可以针对多元评价过程中获取的评价信息,发挥自身的教学介入作用,与学生沟通交流,落实针对指导与针对点拨。这样能够将因材施教真正贯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也能够重获数学学习信心,体验数学学习成功感。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中心线”。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都与“中心线”紧紧相连。这样才能够确保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才能够在“深度学习”中感知数学魅力、实现能力发展,进而走入数学世界,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林梅.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0(02):62-62.

  [2]主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科的实施建议[J].赢未来,2017(25):131-131.

  [3]李俠.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途径[J].文学少年,2020(01):127-127.

  [4]赵俊平.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学少年,2019(08):265265.

  

  

篇五: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因此通过诵读开展深度学习不仅仅停留于字词句的理解重点在于文章的神的把握重在意境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实现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对文字的体验与认识情感的陶冶品格的塑造实现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二鼓励学生表达促进学生交流提升语言应用能力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语言交流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

  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落地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各个学科的学习目标,培养目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重在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共同提升,实现学生综合方面共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素养之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19501

  一、整体把握语言,感知語言节奏,提升语文

  素养

  在课堂教学时,如何引领学生对整体进行感知,关系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成败。教师可以从用词与句式以及语气等进行调整,进而对语言节奏进行把握,以此充分感受语言的运用特征。为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产生语感,体验文字美,语言美,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感觉与素养。

  《对韵歌》是一篇韵文,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韵文的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从中体会到汉语言的音律节奏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产生学习语文的渴望与激情。文章重点除了生字词的讲解之外,主要在于教师对于课文诵读的引导,让学生反复诵读这首《对韵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韵律,只有体会到了韵律感、美感,文字的意境才能体会出来。因此,通过诵读开展深度学习,不仅仅停留于字词句的理解,重点在于文章的“神”的把握,重在意境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实现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对文字的体验与认识,情感的陶冶,品格的塑造,实现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

  二、鼓励学生表达,促进学生交流,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语言交流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交流表达能力是每一个学生生存与发展必备的能力,也是每一位学生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根本,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其社会性也能获得提升。

  因此,语文课堂中,势必要加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实施,促进学生语文语言素养的提升,达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树和喜鹊》这篇文章从一棵树与一只鸟的“孤单”,再到许多树与许多鸟的“快乐”,让学生懂得了什么叫“孤单”,什么叫“快乐”。但是让学生从文字上了解“孤单”

  与“快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在此处插入活动,相互交流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有了朋友,有了同学,有了老师,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一起享受快乐的日子,内心充满了喜悦,用这些经验作为交流活动的素材,让学生讲一讲,说一说。师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感激生命中出现的人与物,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实现了语言交流表达的锻炼效果,促进学生语言交流素养的提升。

  三、注重文化品位,实现文化传承,提高语文文化的素养语文是一种文字的学习,也是文化的传承。文化是语文的精髓,也是我们民族的根本,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注重文化的渗透,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传承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通过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端午粽》一文不仅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爱国故事,同时还体验老人渴望亲人团聚的期盼。因此,语文的学习从文本到思想,到情怀,再到民族文化,逐层提升,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包粽子的过程,了解屈原的故事,体验感受老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的一些视频或者图片进一步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神,从而在有形的粽子中,屈原的故事中,爱国的情感中获得更深的民族情感、文化。从文字中逐渐地体验,从具体的形象中逐渐感受,循序渐进地让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思想,逐渐影响学生的言行与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而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具体的学情,明确学习内容,从学生语言的感知、文本的品味、语言的应用、思维的培养、文化的渗透等几个方面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品质化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所提出来的一个新名词。但是,我们却必须承认,核心素养对发展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简单介绍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2014年3月30日,由我国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水平”。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也指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为主要内容。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就能够看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任务了。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发体现状研究小学科学课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探究水平。正如新课改中指出的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相关的科学知识”等。但是,通过度析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现状,我们能够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采取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以课本上的内容为主,而没有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行一定的联系,所以在一定水准上打击了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水平及实践创新的水平等的培养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终就会影响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具体来说,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核心素养符合小学科学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从新课标的相关内容中我们就能够看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完全符合小学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核心素养能促动小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从教育部印发的相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我们能够知道:核心素养主要能够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大主要内容。而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会对促动个体综合水平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动作用。对小学科学课程来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使得他们学会科学的探究问题,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等,从而有助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第三,核心素养能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知道,小学科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小学生科学精神或者是科学探究水平的培养。而通过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综合水平就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在一定水准上有助于提升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三、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一,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就要注重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些更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的教学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的时候,学生才能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实行思考,并进一步发展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而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水平的发展,在一定水准上又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水平及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前提。

  第二,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就要将课本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小学科学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而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以小学课本的相关内容为教学内容,而没有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引入一定的教学内容。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就会认为学习科学没有用,和日常生活又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科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融入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多多观察、多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第三,想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

  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或者是发展更多依赖的是个体的实际操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某一教学知识点,设计出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个教学情境中能够实行一定的思考,并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小学生科学素养或者说是核心素养养成的一个过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知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但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综合水平,而且还能在一定水准上提升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就能够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策略,来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七: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具体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抓住数学本质,弄清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尝试主题(单元)教学。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

  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

  三、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不仅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项目)中认为:面向未来而化解问题的创新能力远比复制既往的知识更具建设性价值,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复杂情境时,灵活“分析、推断和沟通”的创意能力,特别是基于独立人格、自由思考而做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发展性探究能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数学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时联系。如果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情境中,将更有利于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适当增加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教学。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教学,对老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需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数学文化与数学建模的教育不可能真正有效。

  六、要加强对学生的“会学”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

  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

  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会学”要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

  分享:

  

  

篇八: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三年级数学组高雪梅一、重视探究活动,发展关键能力,渗透核心素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探究、创造并应用数学的过程,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特别是现实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真正面对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提出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关键能力。让学生不仅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二、合理提出猜想,培养创新精神,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是什么的环节中,一般都先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不满一格的迁移合成一格,再经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是怎样的,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验证猜想的结果。但我想其实猜想可以更大胆一点,课前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紧接着就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阐述猜想的理由,一定会有学生猜它的面积计算是邻边相乘,但肯定有聪明的孩子反驳,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可以从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想起,可以由此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底乘高,接着去验证。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会更灿烂地绽放三、进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

  2022年3月23日;

  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四、强化推理意识,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运用数形结合,培养数感,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数形结合也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图形的一些性质,借助于数量的计量和分析,得以严谨化。使抽象的数概念形象化,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的映象就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形成数学的模型,建构数学知识网链,发展数感。

  六、关注情感体验,培养自信心,渗透核心素养苏霍姆林斯基常说:“给儿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

  感、自尊感,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成功的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动机,而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养成他们健康的人格。开放的课堂教学就要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尤其是对那些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的学生,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条件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理想的发展。

  总之,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重点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习习惯;重点不是强调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不是简单重复再现,而是引导归纳总结;重点不是采用题海战术,而是实施变式训练;重点不是肤浅复制教材,而是注重思维训练;重点不是学生语言表述,而是加强能力培养。每位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2年3月23日;

  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砥砺前行!2022年3月23日;

  

  

篇九: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谈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作者:曾万强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7期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马云鹏教授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一书中指出,“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时,应达到的综合性能力,是数学教与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

  一、践行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四个方面,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的本质。

  二、积极备课,为核心素养的落实作铺垫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用较高层次的数学观念去审视和处理教学资源,解读并挖掘教材中要向学生传递的数学思想,用足、用好教材。

  1.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可见,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教材的潜力,读懂教材,科学、整体地把握教材,抓住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2.精心选择典型例子,理解教学内容中凸显的核心素养。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除了利用好教材外,更应该要精心选择可以呈现教学内容的典型例子。因此,典型例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水平和活动经验,要能够反映数学本质。教学中典型例子的选择,图片、情境、案例与活动等的设置,拓展内容的编写,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应当与所安排的数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能更好地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在设计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时,选择典型例子表示位置时,第一次用本班学生站成排的照片做引入,这样的典型例子对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造成了负迁移,让学生回归到了生活中的“第几排第几个”的表达习惯,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第几列第几行”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经过探讨,结合教材,我们把照片换成在操场上排队做操的方式,让生活中的“第几竖第几个”的习惯运用于本课教学中,加深了学生对“第几列第几行”的理解与运用,实现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

  3.适切运用信息技术,探究教学内容中展现的核心素养。随着现代化的脚步,社会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切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复杂数据和图形中发现数学规律,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直观背景,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如在教《分数除以整数》时,结合分数的意义制作课件,通过课件演示沟通了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联系,解释了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同时得出算法。在课件的演

  示下,学生手脑并用,有意识地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建立图形语言和数字语言的联系。在课件演示中学生能很清晰地看到哪一部分表示的是4/5,哪一部分是4/5的1/2。利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实现“4/5÷2”到“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再到“4/5×1/2”的顺利过渡,使学生形象而深刻地理解数量关系,同时也使学生养成画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习惯,提升学生看图、理解图的能力。

  三、构建教学过程,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是实现课程总体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经验,逐步感悟数学思想。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这一目标的落实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1.情境设置,紧扣核心素养。郑毓信教授说:“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满足一个基本的要求:就相关内容而言,特定的设置不应该仅仅起到一个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情境的选材与呈现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将学生引向数学知识的实质。

  2.自主探究,生成核心素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通过设计良好的问题,组织开放的课堂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表达、交流,从而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探索,生成核心素养。

  3.练习设计,养成核心素养。有效的练习能让学生主动探知、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探究学习的效率。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针对教学目标,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精心地进行设计,预设学生会碰到的问题,不断增加教学的厚度,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入深处,最终促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通过练习并反馈矫正,帮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重点以及与以前知识的不同,以突破难点。第1小题中的34×2的积的十位上是“3×2=6”,十位上写“6”,而“27×2”的积的十位上却不是“2×2=4”。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进位乘法与不进位乘法的不同。第1、2题这两道题的积是两位数,而第3题的积却是三位数,这样迫使学生思考连续进位的问题,同时也体会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时两位数也可能时三位数,从而使学生积累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

  4.拓展延伸,落实核心素养。“拓展延伸”是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加强“拓展延伸”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把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推动核心素养在生活中的落实。

  

篇十: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1、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

  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

  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2、问题化学习方式

  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3、教学模式的变革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4、学科和跨学科课程的整合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

  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篇十一: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

  养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之一,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策略优化也逐渐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引言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开展,教师不仅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本质,更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积极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构建更加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让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价值得到全面发挥,实现学生思想、言行举止、价值观念等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对道德与法治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提问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针对性和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提问。具体而言,教师应优化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时机、拓展提问深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启发学生的思辨思维、建构学生的价值取向,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落实核心素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以知识目标主导课堂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向小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知识,以学生掌握知识为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是以价值引领、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观念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知识传授完成的,知识只是小学生道德和法治素养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当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时,知识也就变成了空洞、毫无意义的符号。小学生必须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会产生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主动构建道德和法治观念。

  (二)理论和实践不符

  当前,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在讲述课本知识过程中,不仅无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还无法让学生放松心情、交流探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此外,教师在设计日常实践活动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内容设计,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获得情感体验,也无法有效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最终导致活动任务和目标无法完成。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认知能力和心智水平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促使其实现主动学习的关键,同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内驱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若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深入与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结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转变与改革教学观念,合理、科学地创新教学形式,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和束缚,从而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在环境和氛围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下自觉产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发散小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生成,同样也能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把握提问时机,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前提。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提问的精准性,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训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如在执教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时,学生难以了解“小水滴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对此,教师先设疑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喝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而后随机出示受污染的水的示意图,并进行质疑:“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最后进行实验演示性提问:“喝了这样的水会怎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这样的水是不能喝的,喝了会生病等等。由此,学生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得以萌发。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从质疑到头脑风暴,再到强化提高,其思维得到了激活。通过探究,学生加深了“污染水资源就是人类的不幸”的认识,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师—教材—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善了课堂教学的面貌,增强了课堂教学互动效果,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备课环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扩充教学内容,突出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发挥图文结合、动静结合的优势,有助于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将课件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供小学生课后学习和观看,帮助小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深化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搜索引擎和关键词等,让小学生在网上自主探索,拓宽小学生的视野,正确使用网络辅助学习,体现教学改革的特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交互式教学,通过交互一体机对小学生进行课堂训练,让小学生在一体机上答题,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引导和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利用录像设备将小学生的课堂表现录下来,然后制

  作成微课视频,带领小学生共同观看视频,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促进小学生正视自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以生活化实践活动为主,强化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小学生虽然学习思维不够全面,但是其优点是好奇心比高年级学生强,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优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教室外的活动或者课堂游戏等,鼓励学生自行组织、自由参与。对于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需要根据素质教育基本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科学进行,以生活为场地、内容,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中,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课本中的专业知识都是以鲜明的生活场景、案例、事件等来展现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挖掘这些知识,以此拓宽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见解,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掌握生活技能,学会独立解决生活难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合格优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针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的学习特点对教学形式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改革,从而在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更加综合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措施分析[J].新课程,2021(13):78.

  [2]刘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05):27-28.

  [3]葛正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时代,2019(33):32-33.

  [4]姜明葵.浅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2019(31):284-285.

  [5]刘艳侠.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248.

  

  

篇十二: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也只有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为例,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落实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的重要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为了实现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要加强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层次研究,善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效果。

  1.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是学生初接触科学课程的关键时期,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初步培养。新课改中指出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好奇心的呵护,要对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培养,以便于他们对生活中有关科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但就目前小学科学老师的教学而言,很多老师仍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单向灌输的教学,既没有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学习空间,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往,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都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这将会影响科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1.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小学科学老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对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做好具体的培养计划,这样才可以在有序的培养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于实

  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下面笔者将对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策略进行介绍。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就需要老师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逐渐对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进行培养。也只有在此种教育背景下,学生才会在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促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科学探究精神。比如在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在不同烧杯鸡蛋下沉和鸡蛋上浮的视频,学生在观看中会被此神奇的现象所吸引,并产生好奇心,师生共同进入到对此神奇现象背后秘密的探究中。

  1.借助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索机会

  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十分重要,老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其充分的自主探索机会,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就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而言,老师过于看重课内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课外实践教学,这将会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课外实践活动精心设计。比如在教学《我从哪里来》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母亲孕育生命的不易,老师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开展护蛋行动和负重体验等游戏,对于护蛋行动,可以要求学生带一颗生蛋一整天,并要确保所带生蛋不受到任何的伤害;对于负重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要不捆绑4斤左右的沙袋,持续时间为一个小时,让学生对孕妇的生活进行体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能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会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让其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并更加感恩自己的父母。再如老师可以设计《调查生活中的伪科学》的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阅读材料、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

  多种形式,从而对生活中的伪科学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些伪科学现象进行正确的解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对伪科学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进行了解,并会养成生活中识别科技真伪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观,端正科学学习态度。

  1.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老师从不同途径入手。首先,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创新思维产生的源泉。比如在教学《四季星空》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给学生营造逼真的学习环境,这样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积极想象,促使其想象能力的发展。其次,老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持续发散状态,让学生保持创新的动力。比如在教学《滑轮》内容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模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存在的动定滑轮的应用和原理进行寻找和分析,并对记录单进行填写,之后进行组间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总结】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因此,老师要运用多样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让其保持探究和思考学习的热情,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促使其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立东.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培养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03).

  [2]林云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态度养成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篇十三: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

  作者:何建芳来源:《广西教育·A版义务教育》2018年第10期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何建芳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提出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学会智慧性学习,运用全面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情智”和谐发展,科学合理地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心理调节智慧性学习评价手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A-0030-02

  “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术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作为社会化的人应该具备的基础性品质;二是作为个性化的人适应不同情境的关键性能力。前者是“根”,是内隐的,决定着一个人的方向;后者是外显的,影响着一个人的状态。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结合核心素养的界定及语文课程标准,笔者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思维品质与审美情趣的发展水平。重点包括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文化理解与价值观判断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呢?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教师可以重点从学习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方面,促成小学生的学习动因由外压式变为内驱式,具备“应学”的动力和“能学”的可能性。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小学生只有先注意到某一学习内容,才可能进一步记忆和思考。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展学生的注意力。①课始调整,让学生静下心来。如,预备铃响后迅速入座,深呼吸三次,静候上课。(前堂课后放置好本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②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如,教师向学生明确整堂课、某个教学环节的学习目的、任务。学生有了清晰的了解,就会提高自觉性,增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③训练学生克服内外干扰。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手脑并用、劳逸结合,克服用脑疲劳;克服外部干扰,教育学生尽量避开影响注意力的外界刺激,如课上收起与上课无关的物品。④训练学生学会聆听,边听边想。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教师的话或同学的发言。⑤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提问。为求答案,要积极思考;出现“走神儿”时,要会“自我暗示”;学习临近结束,保持紧张状态,决不虎头蛇尾。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重要的学习素养,是学生摄取知识的有效保证。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①听后复述,提高倾听的完整性。如:“刚才同学说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或

  者教师说一道题,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哪几点。②听答训练,提高倾听思辨能力。如教师口述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判断或选择。③听记训练,提高倾听接受力。如让学生记录阅读要点,口头布置作业等。④听辩训练,提高倾听敏锐度,学会在听中思考。再开展一些“优秀听众”“金耳朵”之类的评选活动,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认真倾听教师讲解、悉心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行智慧性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促使学生把握和领悟凝聚在知识中的智慧,提高其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具备“能学”的力量。

  (一)倡导理解性教学

  理解性教学是基于学生对知识、他人和自我关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意义、丰富自我世界,实现学生精神成长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性处理(理解事物的本质、逻辑、关系、规律及意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事实的表达、逻辑的表达、思想的表达、关系的表达与意义的表达。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从船的大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势和乘船感觉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孔隙窄、矮、短的特点,学生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学生结合自身生活证明观点:“我平时看到的孔隙就是一点儿的裂缝,如门上的那条裂缝(教室门刚好有一条缝),我们就可以说门上有孔隙了。”有的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证明观点:“我也认为这个孔隙很小,因为它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而且是‘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由容下的小船很小,我知道了孔隙很小。”有的则结合自己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来证明观点。有的学生在互动中还能主动及时地查阅工具书。

  (二)提倡问题导向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的师生交往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使学生进行阅读思考的直接动力。首先,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体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以课文知识为媒介,对知识进行问题转化性处理。问题转化性处理是开展问题导向教学的前提。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灵活机动地呈现学习问题,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逻辑性,将问题呈现贯穿于整个课堂,成为课堂主线索。如,教学《爱之链》最后一段,教师可以这样来呈现学习问题:“文章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作者想要说明什么?这样的故事还会以‘爱之链’的形式传递下去吗?以‘乔恩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呈现此类问题,由校内引向校外,由课本引向生活,甚至由语文学科引向其他学科,让学生激活大脑,拓展思路,展开想象,充分享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

  

篇十四: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

  法

  内容摘要: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求日愈凸显。本文列举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路径;方法

  著名语文大师于永正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掌握适应生活关键的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但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长期担任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根据语文新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没得到有效落实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因为担心小学生年纪较小,思维方式简单,所以绝大部分的时间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用老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思考以及实践等。导致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及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培养。

  (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扎实

  语文课堂应把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学科基本的教学目标。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发现,不少老师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及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训练的意识,依然习惯

  采用“填鸭式”方法进行教学。此外,部分老师习惯将知识点切得七零八碎地进行教学,学生被老师的串讲串问牵着走,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没有整体的识记,学生没有真正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深度学,更谈不上能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一)注重教材的深度挖掘,做好培养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编排的,明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语用目标。我们老师就要认真地研讨教材的内容,明确每个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哪方面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要在意识地落实好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天地人》,这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的三大组成因素,学习要做一个顶人立地的人。同时还安排了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培养的识字课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识字,同时还教会学生要养成各种各样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行为习惯站如松,坐如钟。如学习习惯:看书、写字、听课等。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结合相应地内容,落实学生的素心素养。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中,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应要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以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如在教学理解课文内容时,不要再串讲串问,而是给学生一个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带问题去读文,在文中提取相关的显性信息,借助这些信息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利用显性信息来感情文字背后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等。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核心素养就会得到更有效地落实。

  (三)善于利用拓展环节,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强,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更应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拓展活动要求,让学生多在阅读、交流中应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更多的语境中去实践体验,增强自身的语文学习素

  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段落或者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后,就链接相关的阅读文章,让学生人人动嘴阅读,人人动脑思考。再比如,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的古诗文,设计古诗词填写竞赛,这样学生在准备竞赛时能对所有的古诗词进行记忆背诵,长期通过这样的主题阅读相关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使其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有着重要的教学作用。

  (四)增强课堂激励意识,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学习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这其中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做到乐学、好学、善学,才能扎实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地运用表扬激励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良好氛围。例如在课堂中,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很清楚很完整的,要及时地表扬,并以此为契机激励其他学生学习如何能向别人表达完整的意思,能让人听得明白,听得清楚。再如,有学生能在课堂中拓展课外的知识,要及时进行正面肯定、激励,同时也可以达到激励、引导其他学生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并进行拓展运用的目的。对受表扬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就会对学习有更多的兴趣和信心,能够更积极更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在充分地学习中就能够不断地培养了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结论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落实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从而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兰红娟.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81):41-42.

  [2]牛安生.探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79-180.

  [3]王亚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1):26.

  

  

篇十五: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如何开展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与其它学科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阶段又是所有学科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相比其他学科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重视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通过日常生活来进行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去通过增加数学综合实践的活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如何能够更好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教学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效的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有效的利用现如今的教学资源,通过细心观察和具体的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数学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在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的思想固化,没有办法去紧跟时代化进步,在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述,没有跟随现如今新课改的要求,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直线式下降,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多数教学方法都喜欢用习题来让学生去理解学习,大量的习题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重并且起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在很多重难点上学生依旧理解不了知识点,大量的联系依旧没有办法让学生去理解和吸收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目标完全偏离。

  二、核心素养

  学校和教师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为了学生以后走出校门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研究学会的核心素养发展是

  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教学的国际竞争力。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们检查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质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去提升学生们的身心全方面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理解新时代的人才要求,努力让自己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让自己的发展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发扬人和继承人。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根据学生的培养来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从而让学生以后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想结合

  想要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有效的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阶段性学习需求。可以从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听到的话题进行教学带入,就比如说吃饭问题、帮家长买菜买菜以及租车买票等生活中常识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知识有效的与数学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常见的动植物繁殖以及植物等与数量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表格等形式呈现,然后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相关图片和表格的认识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针对学生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相关部分问题的提问,然后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与同学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问题提思考上更加的独立,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1]。(二)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协作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文化,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以后面对问题时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形成一种数学思维。例如,在数学倍数学习的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先给与学生自

  我思考探究的时间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一个学生对待相同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从交流中发现同学的优点然后取长补短,最后探讨问题的总结,最后每一个小组都派代表进行发表观点。在讨论和交流的同时教师进行引导和观察,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更好的去改进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

  (三)改进数学教学评价机制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大多数教师都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书面考试内容上,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考试中,教师应该摆脱自己的传统思想,有效的利用当下的教学条件,在基础知识的考核上增加实践的教学考核,更好的去检验学生对数学认知的情况,从而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有效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合理的利用先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才能够使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进行和完善,进而更好的去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讨[J].郑清晖.课程教育研究.2020(06)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顾道伟.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

  

  

篇十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如何落实?要点有三。其一,教育目标需要升级并进行结构性调整。核心素养不是基础素养,是高级素养。我们应在抓好基础素养培养的同时,重点提升学生的高级素养。当前存在一个普遍性的误解,认为重要的素养就是核心素养,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基础素养如基本的读写算、开车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都是非常重要的素养,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这些并不是高级素养,不属于核心素养。要应对21世纪的复杂、多变与不确定性,人只具备基础素养是不够的,需要拥有高级素养即核心素养。当下,一些地区与学校主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应试技能的核心是记忆能力。在“认知能力”的谱系中,记忆能力排在最低端,属于低级认知能力;而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排在高端,属于“高阶认知能力”。以记忆力为核心的应试技能,对于增进国际竞争力没有实质价值,因为记忆只能“记已有的知识”,而各国竞争拼的是“谁先拥有新的知识和技术”,拼的是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教育目标升级,不是说要弱化基础素养,而是说要强化高级素养。要把教育目标升级落到实处,需要改变评价和考试方式,把核心素养特别是其中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与考试内容,发挥“指挥棒”的引导作用,让学与教更多关注高

  级素养的培育。其二,课程内容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教育目标升级必然要求课程内容结构调整。当前中小学的课程内容的关键问题,不是内容本身“多与少”的问题,而是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即教育重点目标)的联系程度“紧与松”的问题。课程内容即便很多,如果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缺失或者严重不足,甚至充斥的都是应试的内容,那么这种课程结构也显然是不合理的。课程内容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是培养目标的分解与细化。当前的中小学课程内容偏多,需要瘦身,更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对高级素养的强调,进行课程内容的结构性调整。课程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越好。求“量少而精准”比“量大而杂乱”,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更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其三,“教与学”的方式要与核心素养精准对接。当前落实核心素养时一个最大的误区是忽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性。实际上,落实核心素养,教法、学法比教材更重要。培育核心素养,在教学方式上,需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在学习方式上,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核心素养中有两大超级素养,一是创新能力,体现聪明的脑;一为合作能力,体现温暖的心。教学方式中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主要对应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主要

  对应的是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学习方式中的发现学习直接对应创新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直接对应合作能力的培养。上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采纳的,是跨学科的,具有更强的普适性。核心素养的培育,只有落实到教与学的每一个细节中,才算真正落实到位。如果教师用压制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冷酷的方式去培养学生温暖的心、用专断的方式去给学生讲关于民主的知识,那么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教法比教材更重要。(作者系本刊编委、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篇十七: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样落实李科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布局的“总开关”,也是后《纲要》时代对课程“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预示着国家对教育指导思想从教书向育人方面的倾斜和迈进。

  传统课程目标的3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许多学校更关注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容易被忽视。但是,从人的成长与发展来看,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是对人的成长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目标方面“三位一体”的回归。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它同学科

  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

  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认为,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如有责任能担当、有判断会选择、有理解会反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是指导学科一切教学活动的按钮,也是转化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所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切教育活动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素养成为“人的素质”的关键“酵母”。我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地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

  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素质强调的是人的“质”,侧重的是人的质量;素养强调的是人的“养”,侧重的是人的能力。这里还共同突出了一个“素”字,意为“本来的”,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一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反映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与过程中,反映在课程、教学、课堂、活动、文化中,进行系统的链式设计。二是增加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多样化供给,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核心素养转化成基本素质提速增效。三是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成的“立交桥”和“结构模”。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基础教育,还要解决两个问题,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就在“关键”和“必备”上。基础教育重新定位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核心也指向了素养的交集,解决“和而不同”中的“和”即“共同”问题。只要学校有效解决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此基础上腾出的大量课程时间和精力,必然促使多元教育需求的供给与满足,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使基础教育百花齐放。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会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新的课

  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程标准,并据此编制新教材、实施新课程,学校、教师再据此组织教学、实施与评价。可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源头”,是中高考评价的“核心”,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和课程改革的核心。

  一.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二.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

  4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

  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三.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四.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

  5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总之,我们必须做到:一、少墨守多创意

  教授鲍建生作学术演讲;特级教师朱乐平、吴正宪、张齐华作示范课;教授孔企平作课堂评论。实现课堂结构、教学策略、导学方式创新发展,将“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二、少独立多交互特级教师华应龙,名师刘伟男、谭青秀作同课异构示范课;教授孔凡哲作课堂评论。呈现合作、探究的课堂环节,突出同伴间的交互及共享作用。三、少抽象多体验特级教师刘德武、徐长青,福建省教研员罗鸣亮作示范课;特级教师曹培英、福建教研员彭晓玫作课堂评论。将学习材料情景化、生活化,让亲身参与学习历程,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四、少平面多空间浙江名师杨梅、吴慧婷,特级教师袁晓萍作课程拓展与

  6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融合的另类课堂示范课;浙江省教研员斯苗儿作课堂评论。呵护的思维空间,认同多样性,尊重差异性。

  五、少服从多质疑特级教师朱德江、俞正强、黄爱华作示范课;上海教研员姚剑强、《小学教学》殷现宾作课堂评论。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培育好奇心和想象力。

  六、少限制多连接特级教师贲友林、全国赛课一等奖强震球作示范课;杭州教研员平国强、江西教研员宋显庆作课堂评论。适应互联网时代,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数学生存能力。

  因此,我们发出以下倡议: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7

  

  

篇十八: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任何学科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那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指标,十八个基本点如何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哪些是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全体体现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词,即:创新意识、模型思想、数据分析意识、应用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当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线的教师才有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

  接下来,我们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注重课程开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本着渗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就能开发出保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课程。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抓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任何教育理念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践。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词的内涵。二是分析教材,了解到各册教材内容有哪些,甚至每册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中渗透了什么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导。三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探寻一种适应自己、适应学生,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有思维含量的,有生长点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多元评价,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讲,评价是行为的指挥棒。评价的指向直接会影响行为的改变。目前,我国高考制度发生了变化,随之我们的义务教育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方式就不可忽视。首先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教育形式。那么,我们在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而是要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客观、科学、激励性的评价。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只指向结果,还应该重视其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等。评价的方式必须是多元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家长评、自己评、小组评、老师评,多方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落实。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的倾心、热心、尽心和责任心!

  教学

  赠送以下资料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选取动人情景,生动描写人物,以情感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感受作者朴实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懂得感受爱,也懂得回报爱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方法。2、儿子对父亲的关心的不解、顿悟、感念的过程。

  【预习设计】

  1、学生需认真朗读全文,弄懂重点词语的音、形、义;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注意事件发生的背景;3、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父亲和儿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并欣赏一首小诗。

  “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父爱是良言,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

  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背影》,看看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二、检查预习(小组之内检查)

  1、正音练习:给加粗的词注音。

  变卖典质(diǎnzhì)颓唐(tuí)

  狼藉(jí)

  交卸(xiè)

  奔丧(bènsāng)簌簌(sù)

  晶莹(yíng)

  迂腐(yū)

  琐屑(suǒxiè)

  栅栏(zhà)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妥帖(tuǒ)

  蹒跚(pánshān)

  踌躇(chóuchú)

  2、根据解释填词语。

  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

  失业在家。赋闲

  凄惨暗淡,不景气。惨淡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迂腐

  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祸不单行

  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变卖典质

  精神不振作。颓唐

  三、朗读课文,交流探讨

  1、刚才我已经说过,《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为人们所传诵,这说明

  大家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肯定给大家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或者产生了某方面的疑惑,那么

  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或疑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把自

  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画下来,然后用“我觉得。”的句式来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篇文章的。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朴实特点,通过读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虽然平

  实,但是却很感人。(2)引导体会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文中写了几次“背影”?那一次写的最详细?

  作者是如何来详细刻画“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的?(播放电视散文《背影》片段)边引导,边朗读,边体会,重点解决:A、“背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第四次是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写得最详细。B、在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时,引导学生从动作描写入手,细致入微的刻画。

  如:“蹒跚”、“探”、“爬”、“攀”、“缩”、“微倾”等词语中体会父爱。C、从父亲的衣着上来体会、父子衣服的对比(他给儿子做了紫毛大衣)及营造的氛围和

  心情(悲凉、沉重),帮助学生分析特定背景(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等等)。

  教师总结:作者刻画的这个背影,是自己终生难忘的父亲的背影,他通过写父亲的体态动作、穿着打扮,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在奔波劳累中,依然为儿子尽心尽力的伟大的父亲,这也是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我们感受到了博大深沉的父爱。(3)在送行中,父亲除了为儿子买橘子外,还用什么来表达对儿子的关爱?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八年以后,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怀的是怎样感情?教师总结:浦口送别的时候朱自清才20岁,因为年轻,所以他当时也会对父亲的琐碎的表达爱的方式表示不满,可是当他在八年后,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对父爱的感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当时的自以为是也感到非常的后悔,自责。他把自己这种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勇敢的展现在了众人面前,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地方。(4)面对父亲,作者当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的?教师总结:觉得父亲迂腐、令人讨厌。四、引深拓展1、同学们,看到20岁的朱自清,你是否想到了自己。你是否也有一些对父母、老师、长辈的关心的不耐烦,是否在有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某些言语和举动太过多余,是否有过觉得

  自己要比他们聪明得多想法?那现在呢?你又怎样看待这些事情呢?学生讲述感人的故事。2、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一篇流传很广的小文章。看完后,说说

  你的感受。(多媒体展示)《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五、情感迁移,感受深情。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误解过.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

  你的亲人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学生写作练习,朗读展示。)六、结束语:(播放歌曲《懂你》)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

  的。同学们,不要再把年少无知当作我们可以对爱麻木不仁的理由,不要等到我们失去了爱

  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既然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爱,我们就应该有责任读懂爱、感受爱、回报爱。

  

  

推荐访问: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 素养 小学生 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