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 (范例推荐)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时间:2023-04-25 09:25:02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摘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 ,供大家参考。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

  摘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但目前有很大一部份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生存难”等问题,离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尚有很大距离。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很多中职学校仍然没有走出以前的招生、教学和管理模式;对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做得很不够;中职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大等等。这些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面对中职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职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有偿招生、随行就市、顶岗实、信任危机、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创新精神、录取流失率、复合型人才

  中职教育是对中国历年来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和改革,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中职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学徒制度;使培养大批有技术的劳动者有了可能。而且中职教育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然而,当前

  却存在着制约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必须有针对地从多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一、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近况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研究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的中职学校的兴起与发展;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红火了一阵子的中职学校因普高扩招、毕业生就业安置等问题而出现了招生难,生存难和持续滑坡的局面;甚至,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因此而纷纷面临关门。尽管当前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教职工全员招生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以解决生源难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勉强维持运转;但生源的“录取流失率”高达30%以上,且居高不下;招生成本极高,而且教师们为此也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包袱。尤其是许多刚毕业新分配来的年轻专业老师,因每年无法完成招生任务而工资奖金被扣罚(待遇变相降低);工作一般不到3~5年,刚刚积累了一点中职教学经验,就纷纷“跳槽”离开了原所在的中职学校(每年无法完成招生任务而工资奖金被扣罚是其主要原因)。这就加速了中职学校的师生人数比例的降低,造成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形成了恶性循环。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差强人意的缺陷和不足,学生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地看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革新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肯定技术实际的新型员工。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学校的招生、教育和管理需要加大革新的力度。

  二、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三大问题。1、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具进;缺乏吸引力,硬

  件办法也跟不上。学生的实尝试条件差,实训设备陈腐简陋;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2、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有很多中职专业word可编辑

  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有些学生在一些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的名义去工作了;但为了那张毕业证却还得要交六个学期的学费。由于没有受到很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也很难适应其所在的工作岗位;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信任危机。3、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也缺乏创新精神。仍采用自己十几年前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方式;用“有偿招生”的手段等来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如此的中专招生方案,早已落后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早已知道:原初中班主任力劝并亲自带送初中生去读中专的“猫腻”。而中学老师推荐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也是“随行就市”;把学生推荐给回扣高的中职学校,而不是考虑这些中职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二)学生方面:一般来讲,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1、中职学校门坎低,入学简单。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岁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现在,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局部是思想品德和研究表现比较落伍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露出出各类百般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稀薄,常常迟到,早退;由于研究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功课不会做,研究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行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气,经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相,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2、现在的中职学生惯于原来的保母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研究、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非常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研究环境。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情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他们认为只需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便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研究上缺乏客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凸起,怕苦怕累;遇到艰巨,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三)课本方面:凸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职学生现用课本多数内容比

  较陈腐,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专业课本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课本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2、有些课本与初中课本衔接不连接,有些知识脱节,中职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艰巨;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研究确实强人所难;3、课本的实用性不强,实际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尝试课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四)师资方面:1、从质量上来看: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很难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况且就是这样的改行教师也不能满足现有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教师。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2、从数量上看:加上中职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法革新方面: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肠位,教师的作用是批示、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革新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1、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实际研究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2)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可见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的现象。2、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合理的分类是构建、完善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方针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实时更新,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腐。3、我国中职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革新。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专业word可编辑

  如何解决上述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摆在中职教育面前的最浩劫题,也是解决中职学校保存危机的关键所在。

  三、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中职学校的教育如何以质量、效益、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教育革新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其造就方针,构建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制订中专招生方案;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革新的重要课题,亟待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如何办好中职教育,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中职教育造就方针的定位要准确

  中职学校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要

  发挥中职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确保“基础牢,后劲足”的优势。只有这样,中职生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构建的中职教育模式要科学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具体的措施如下:1.活化办学机制,因材施教,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中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同门进、多门出、多层次、多规格、上下分流的三级(普高专业word可编辑

  类、中职类、高职类)的“双学籍、双文凭”培养模式。应在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同门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既可按普高模式培养,也可按中职模式培养。按普高模式培养学生,在前两年的普高课程研究结束后,又可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次分流。不愿意参加高考或高考未被录取却又

  想读中专的,根据个性特长选定专业,再按中职模式培养。继续中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研究,考核合格后拿中专文凭;成绩优秀的,按高职模式培养;进入第四年的高职课程研究,考核合格的拿高职文凭(多门出)。这种因材施教的三级培养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人尽其才,智尽其用的目的。另外,也能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

  2.中职造就模式的构建,应容身于“前一年打基础,后两年育特长”。中职前一年按“必需”、“够用”原则,依专业大类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使中职学生具备“宽专业、厚基础”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尤其要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造就,以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后两年根据市场经济人才需求预测提供的信息,确定专业方向;按需增设专门化及新技术的选修课程。精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造就要加强实际环节的教学;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择业的可能性,进行专门化方向的岗位实,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提倡“一个文凭多个证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操训练,使中职学生具备专业大类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3.中职学校的教育必须综合考虑学生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处于新世纪的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新世纪人才;而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应是全方位、立体的;应把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即做人重人格,做事重效能。

  三)、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合理

  发展是硬道理”,“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从这意义上来说,专业建设的优劣决定了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1.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专业设置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

  2.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

  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中职学校各有本人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辟、派生与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现在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4.专业建设应“是非结合,软硬兼施”。长线专业建设必须以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依托,短线专业应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而开设。长线专业建设要容身于“基础牢,信誉好”,即应拥有先进的尝试、实设备办法基础,合理的师资结构基础,宽厚的课程体系和优化的课程结构基础,以及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基础,且在社会上要有“拳头”专业的优秀信誉。短线专业建设要容身于“灵活、适用”,即办学灵活,能依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能起到补充、辅助“长线”专业的作用。另外,专业建设还要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

  投资。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部队建设和学风、师德建设方面要舍得费钱,要放宽眼量,制止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这些“隐性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发挥“一流硬件”作用,培专业word可编辑

  养出“一流”人才。

  四)、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要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是以市场需要为中心。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围绕市场旋转。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职学校教育应把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做为己任,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教法革新——凸起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近况,采用吻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中职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勉力方针,分别进行“研究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造就。“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

  可以“实事求是”,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研究方针,挖掘中职学生潜在能力,提高研究客观能动性。

  对“研究型”,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中职学生升高职打基础。对“技能型”,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强调了职业技能的培训。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在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中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这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只有当中职教育满足了地方和企业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职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中职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中职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

  帮助。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和组织劳动的变化,这要求劳动者能独立地进行研究、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其他多种能力,如自主研究的能力、社交能力、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等。教学过程中,惟有这样,中职学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当中职学校受到欢迎时,中职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3、师资部队建设革新——在教师部队建设方面应该凸起以下几点:1、提高教师素质,要讨教师具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2、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永久保持与企业之间的亲昵联系。3、凸起“双师型”教师部队建设。社会发展不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基础已成了求学主要目的。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可以进行实际教学还要能进行实际指导。1998年,原国度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革新的看法》中,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部队建设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技术业务的培训。学校

  应该建立起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和工作实际;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去企业实地查询拜访、研究,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资料;重点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进修教师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现有课本、尤其是实训课本的编写,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研究,都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同时可以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指导教师部队建设;勉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部队,为造就出市场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建设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专业word可编辑

  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介入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和实。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艰巨,又为帮助学生完成由实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学校要依赖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实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造就方针、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基地的建设力度;勉励毕业生到校外实基地参加“顶岗实”,使校外实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为了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更好地接轨,学校还可以引导局部优秀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班;这些企业在取得毕业生优先招聘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如为冠名班学生提供下厂实机会,提供有实际经验的兼职教师;为冠名班提供肯定数量的奖学金等。现在XXX已成功地与XXX合作,由企业提供200多万元的设备,建立了XXX实训基地,并由企业直接口试挑选学生冠名成立了3个锦盟班,为校企合作开辟了新路。

  5、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对中职教育教学方法革新进行监控和统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早把教学方法革新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课本建设一同纳入中职教育教学革新的轨道,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为革新试点提供倾斜政策,勉励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法。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开辟研制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革新纳入职业教育教学革新的轨道,以巩固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革新成果。

  五)、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要切合实际

  生源就是财源,这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共识。中职招生问题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广纳生源,中职学校可通过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周边学校保持联系和接触。通过当地力支持,不断拓展办学的新思路、新时空,使中职教育的办学走出窘迫的困境。实现多层次、多规格办学,搞活招生机制,面向社会服务。总之,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办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并逐渐向终身研究体系发展;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此外,目前正在试办的综合高中所采取的“延后分流”的办法也很值得中职学校借鉴。其做法是: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可以满足上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的意愿,融通普高和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互补,让学生在高中的二、三年级根据志向和个人素质自由选择普教课程或职教课程,逐渐由学校分流过渡到课程分流。有些中职学校也有自己的初中部,其初中毕业生,完全可以参照上述做法广纳生源。

  不可取的是:有些中职学校为了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把“招生回扣”当成了自己抢夺生源的杀手锏。因此仍采用十几年前自己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中专招生方案。这种

  用“有偿招生”的做法,不仅无法降低生源的“录取流失率”和年轻专业老师的纷纷“跳槽”离开率;而且还会降低中职教育的公信力,影响中职教育的长远发展。XXX也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6年并没有采取“有偿招生”的措施,而前往该学校报到的初中毕业生已经达到2100人(新华网南宁8月24日电)。XXX2006年不给向学校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一分钱回扣的办学理念和做法,很值得其他中职学校借鉴和研究。

  中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要根据本校的优势,依据专业设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办出特色”的原则,确定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中职学校也只有靠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才能吸引和留住学生。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 对策 中职 现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