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3-09 08:05:57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


      (一) 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目前仍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养猪发展速度在加快

  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三种:

  一、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饲养1或3-5头,作为家庭的副业,较为粗放。生产的猪肉偏脂肪型。猪肉主要供给广大农村、城镇及中小城市等。这种方式仍为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方式。

  二、专业户养猪,一般每户饲养规模从几十头到上百头,从数百头到上千头不等。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有一定的投入,建造专门的养猪场,有专人负责管理,利用混合或配合饲料饲养,饲养专门化的瘦肉型猪品种或其二元、三元杂交种,生产的猪肉偏瘦肉型。主要分布在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郊区等。生产的猪肉主要供应国内大中城市。

  三、工厂化养猪生产,一般每场年出栏几千头到上万头或一万头到几万头。这种生产方式专业性很强,投入也较大,要有一批专业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同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很高,饲养专门的洋二元、三元杂交种或专门化配套系。生产的猪肉为瘦肉型。主要作供港活猪和供国内大城市消费。

  随着养猪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有分散到集约、由专业化生产到专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养殖水平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国家统计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统计数据可知,2001年至今,我国养猪产业化程度逐年提高,特别是2007年后,呈加速增长趋势。

  (三)疫病复杂,连绵不断,难以有效控制

  疫情的净化和控制责任重大控制猪场疾病是养猪生产的保证。近年世界畜牧业的疾病流行情况令人堪忧,各地猪场近年疾病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传统的流行疾病依旧威胁猪场安全,今冬猪病流行形式依旧严峻:

  一、仔猪腹泻:或将大规模流行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规模化养猪场腹泻病的主要疾病之一。前几年主要是地方流行性发病,去年春季和冬季可以说是大流行。今年上半年,已经有流行,一些主场损失仔猪达几千头,并有反复爆发的情况发生。入秋以来,已经有多家猪场发病,今年冬季或将大规模流行。该病多发病于3-10日龄哺乳仔猪,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发病特征,死亡率达80%-100%。

  二、伪狂犬病:在一些猪场可能再发生

  猪伪狂犬病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先发病,几乎每窝都发病,发病率达100%。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在猪场中可通过猪多次传代,使毒力增强,患病母猪可以经乳汁传给仔猪,引起本病的暴发,临床上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生殖道感染。此病在过去防控比较好,但近几年又在北京到浙江区域内一些猪场再流行,且都发病于疫苗免疫猪群。发病猪群表现为母猪流产、仔猪和生长猪神经症状、仔猪死亡率高,流行过后,为狂犬病阴性场变成阳性场。

  三、蓝耳病:成散发,总体较平稳

  猪蓝耳病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及各种年龄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在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由于本病可以造成免疫抑制,因此本病也成为诱发猪高热病的重要原发性疾病。猪蓝耳病病毒高度变异,猪场常有多个菌株共存,且不同毒株疫苗相互之间不能完全保护。目前高致病性PRRSV仍是优势毒株,流行数年后其致病性和毒力仍未降低。在中小型猪场与散户多发。目前,猪蓝耳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综合性预防措施是减少蓝耳病发病的有效途径

  四、猪瘟:免疫防控不能松懈

  猪瘟在冬春季节多发,呈散发形势,但危害仍很大,并有新的发生形式,表现为:新生仔猪多发,非典型和繁殖障碍型猪瘟增多,以非典型猪瘟为主,混合感染严重,免疫失败现象严重。一旦疫苗免疫失败或不好,主场一定会发生猪瘟,病主要出现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

  五、口蹄疫成散发,应强化疫苗免疫接种

  冬春季节多发,成散发疫情或病例,主要发生于后背母猪和生长猪。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由于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和易感动物种类多,容易造成大流行等特点,在防治上,应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六、副猪嗜血病:猪群常发细菌性疾病

  冬春发病率高,发生于PRRSV、PCV2感染猪群,PRRSV活疫苗免疫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例增多,日常应强化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猪群的药物预防保健。

  (四)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药残问题无法解决

  食品安全问题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养殖环节中还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猪肉的卫生安全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和大幅度降价,不仅给相关产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由于猪肉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导致消费者对畜禽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养猪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影响我国猪肉食品安全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带来的猪肉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由于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方便化,容易出现如饲养空间狭小、饲养环境控制力不强、饲养空间卫生状况差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猪肉质量下降、激素残留等从而形成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二、饲料添加剂与兽药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猪肉生产在饲养过程中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由于饲养户星罗棋布,对其的管理和检测难以完全控制和监督。再加上猪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从促生长、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等目的出发,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造成排泄物矿物质含量超高,影响土壤生态;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耐药性、药物残留和过敏中毒等危害,给猪肉的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三、重金属和微生物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饲料和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猪体内,甚至在猪体内富集,使猪肉中的有毒金属超标。同时在生猪屠宰加工运输保藏批发零售过程中,可因为卫生管理不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导致猪肉的腐败从而引起中毒。

  这些现象造成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不信任,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行业发展。

  (五)环保压力加大,环保成本增加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小区不断增加,畜禽的粪便和污水排放剧增,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猪场污水不经处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将严重污染水源,进入土壤也将造成大量矿物质和营养素的富集,破坏土壤植被生存。同时猪场恶臭在空气中散发,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如何在合理发展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与布局的同时治理养殖污染,是各级主管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猪肉在我国人民食品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解决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既要发展经济,有保护好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

  (六)饲料资源紧张,成本上升

  目前原料价格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养猪业,高价格的原料限制了一部分人养猪。

  生产成本高企,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我国饲料原料市场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受自然灾害、资源减少和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这两年饲料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直接推动饲料产品进入高成本时代。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步入高劳动力成本时代,饲料行业的人工成本也逐年抬高。尤其是当下国内外通胀形式严峻,更助推了饲料企业的人力、原料、资金等一系列成本的全面上升。

  我国是饲料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豆粕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大豆,对进口的依存度达75%左右,鱼粉进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饲用玉米用量已超过1.1亿吨,占国内玉米年产量的64%,玉米供应日趋紧张。从长远来看,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持续发展,大宗饲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波动更加频繁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玉米-豆粕型为主的日粮结构,在玉米、豆粕价格高企和饲料产品利润率下降的形势下,正受到市场的冲击。

  (七)技术进步与创新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全国除发达地区和后来兴建的一些猪场设施较好以外,很多规模猪场的设备老化,结构不合理,无法提供现代猪所需的良好环境,更无法发挥其生长潜能。对养猪实用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欠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只能算是某些猪场的专利,不重视选种选育,不推广人工授精的比比皆是。农村养猪者对技术欠缺和渴求更是深有感受。科技推广还任重道远。

  (八)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养猪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先决绝目前这些困扰养猪业的难题,而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也决定了我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养殖模式”、“智能猪业”、“低碳排放”等。

  养殖模式

  规模饲养场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猪质量的必要基础。也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用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猪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已是大势所趋。

  发展规模养猪有2种方式:一是发展企业化规模养猪。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包括饲料加工、种畜禽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农户可以为企业打工,或者在企业统一管理指导下,从事商品猪的养殖。二是通过合作组织将家庭经营的小规模养猪组织起来,实行多项统一服务,与市场或加工企业建立产销联系,实现“小舢板组成大舰队”的效果。这2种方式各有长处,可互为补充。其中,企业化规模养猪,具有资金充足、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等优势,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优势。当市场供求出现变化时,企业化经营可以起到稳定供求的作用,家庭经营的小规模饲养可以起到补充需求或者减少供应的调节作用,从而实现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现象发生,可以预见,将来的生猪市场必然会形成企业化规模饲养为主、家庭化小规模经营为辅的养殖业发展模式。

  智能猪业

  未来养猪的科技含量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养猪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高,各种新技术将更普及的应用到猪场日常管理,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养猪方法,向高新技术要效益,如:

  1,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猪基因组计划、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技术。

  2,计算机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遗传评估系统、讨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的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3,系统工程理论的应用。

  ​低碳排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高安全性的猪肉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绿色养猪生产。同时,在猪遗传改良方案中,加强对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所有这些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生态畜牧业的基本要求与特征是:种养结合、健康养殖、资源循环、环境友好、节约高效。发展生态畜牧业,统筹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粪污治理,推进农牧结合,构筑循环产业,节约集约生产,提高生产效益,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是畜牧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九)结语

  目前我国养猪业在猪病、食品安全、环保、饲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但发展的势头还比较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抓准时机,迎势而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各种有效的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养猪大国、养猪强国。

 

推荐访问:养猪业 发展趋势 现状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