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如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22 10:35:2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如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文完整)

 

 如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早在 1997 年国务院在终结福利分房时, 就已将住房保障体系规定为城镇住房市场的主体。

 然而, 房改距今近十年, 住房保障体系却还只是人们口中解决房产市场各种问题的镇痛剂, 政府部门更是把住房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作为解释房地产出现的利益冲突、 房价冲突的理由。

  住房保障体系走过的十年却只用一句“不健全” 来终结,这个本该是房 产舞台上最璀璨的明星却委屈的当了十年配角。随着近日 24 号文的出台, 住房保障体系被重新推到聚光灯下, 人们又得以重新认识这位“老朋友”, 感慨万分。

  住房保障是全社会的事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 二三线城市时代的到来,房价高涨等已逐渐成为全国性普遍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 房地产市场对整个社会领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解决房地产市场中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不仅是解决房产领域诸多问题的关键, 更是稳定社会领域各方利益的要求。

  首先, 从政府职能角度来看, 宏观调控中对住房保障体系的高度关注是毋庸置疑的。

 从 06 年开展宏观调控以来, 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

 以廉租住房救济最低收入人群; 用“90/70”标准严格限定中低价位、 中小套型普遍商品住房; 还运用土地、 信贷等手段, 以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 这些举动不仅表明了政府调控

 房地产市场、 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决心, 同时也体现出政府对住房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同。

  其次, 从新出台的 24 号文件可以看出, 政府重新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得原因绝非单考虑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防止社会不公衍生出的各种问题, 这一举措充分考虑到了对大局的影响。在 24 号文中明确规定了“全国要逐步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 如此做最直接的效用是为低收入者提供了住房的可能, 但从本质上来说, 则是从根本上缓解了购房需求, 进而缓解了因利益冲突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对于整个社会稳定的意义更加重大。

  可以说, 对于住房保障体系, 政府所下的决心是人人都能看到的, 调控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希望通过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的住房问题来缓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要知道, 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房地产持久繁荣的基础, 更是维护社会整体稳定的有效方法。

  十年艰苦背后的原因

 从 97 年的房改至今, 住房保障体系经过了十年的艰苦磨练, 虽然它对于房产市场乃至整个社会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为何如此长的时间里都没有使其真正发展起来? 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 最初的执行偏离导致了现在的问题重重。

 从 97 年房改时就曾强调住房保障体系是城镇住房市场的主体, 在随后的发展中更是提出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第一层级是不足 10%的极低收入的家庭、 老人、 病人等进入政府提供的廉租屋或

 公屋, 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最弱势民众的居住生存权。

 第二层级是20-80%的中低收入民众, 在政府住房货币化补助、 优惠利率、 优惠税收等优惠条件下通过住房市场来解决。

 第三层级是 20%以上中高收入者, 他们的住房完全由市场决定, 不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当时, 由于人们对市场经济热潮的不理解以及盲目追求市场利益, 而将所有的目光都关注与这 20%的市场反应之上, 随着它的不断发展, 其中的弊病和矛盾就逐渐暴露。

 由于第一层次人群根本无力承担巨大的房价压力而最早被市场抛弃, 而第二层次民众也随着房价的不断高涨而最终脱离市场。

 这样主导市场走向的就只剩下 20%的力量, 因此, 市场结构出现失衡, 问题频出, 此时, 住房保障体系不得不登台解围。

 其次, 保障性住房本身在内容设置上存在问题。

 例如, 在 24号文件中重点强调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界定在城市低收入居民, 尽管从政府的文件说城市低收入居民的范围有所扩大, 但这种扩大只是相对以往城市低保居民的范围而言的, 而城市低保收入的居民占整个城市居民的比重有些城市不足 1%。

 这样一来, 更大比例的中等收入人群根本无法进入这个住房保障体系, 他们就会成为既被市场抛弃又被保障体系遗忘的一个群体, 既无力买房又得不到保障性住房, 这不能不算是住房保障体系的一大漏洞。

  再次, 住房保障体系在执行过程中的大打折扣也是造成其一直以来不得宠的原因。

 拿上海来说, 从目前情况看, 上海市的规划中, 经济适用房仍然难以成为中低收入者短期内实现的期待。

 自 24号文公布之后, 上海政府更是始终不采取行动, 对于强化 24 号文上海

 不会抢先出台细则。

 看来, 这个一直引领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 的城市, 在其他同等城市均已高度关注的住房保障领域, 依然表现暧昧。

 在改变中求发展

 解决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是保证房地产市场持久有序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是平衡社会多方利益的有力杠杆。

  首先, 从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角度出发, 住房保障体

  [1] [2] 系的加强一定要站在市场供需的基础之上。

 由于房子是一种具有商品和保障双重属性的东西, 因此应该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参与、 相互角力下发展。

 就目前而言,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亟需这样一种双方互制的动态机制, 以此避免出现以往的偏离行为。

 在房地产市场, 保障对象应该是随着价格和收入对比度不断变化的, 房价高了, 保障的对象自然要增多, 房价降了, 保障的对 象就应相应减少。

 这种动态机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时刻平衡市场与政府的影响力。

 焦点宁波房地产网

 其次, 从社会整体利益角度出发, 住房保障体系的加强更应被赋予一种社会责任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政府不能直接出面干预市场走势, 但应注重运用特权, 通过建立房地产保障基金之类的机制, 不断地将房价高涨获得的超额收益转移到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上来。

 把以往任务式的完成转变成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通过兴建保障性住宅, 扩大保障范围, 化解市场矛盾, 从而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平衡起来, 使住房保障体系发挥出真正的效用,以此提供一个健康、 有序的环境, 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推荐访问:如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 住房 保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