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9篇

时间:2022-11-06 16:40:03 来源:网友投稿

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9篇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党组织的诞生和活动(!"#!·$—!"#$·$)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9篇,供大家参考。

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9篇

篇一: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党组织的诞生和活动(!"#! · $—!"#$ · $)余杭的前身为杭县和余杭两县。余杭县的建置从秦王政二十五年 (公元前 ### 年)

 设郡县制开始 (第一批县之一)

 至 !"%& 年 !’ 月, 除新王莽始建国元年 (公元 " 年)

 改名为进睦县至东汉建武元年 (公元 #%年)

 复名余杭这一年段外, 均无变动。钱唐县 (公元 (#! 年始改钱塘县)

 的建制自秦建第一批县以来, 几度变迁, 至 !"!! 年为钱塘县; 钱江县的建制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 (公元 "## 年)

 开始,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 "$" 年)

 改名为仁和县, 至 !"!! 年为仁和县, 钱塘、 仁和两县属钱塘道, 同在杭州城内设治。辛亥革命胜利后的 !"!# 年, 撤钱塘、 仁和两县, 合并建杭县, 县治设在杭州城区, 其辖区包括现杭州市区及原钱塘、 仁和两县城镇与农村, 杭州城既是省城又为县城。!"#$ 年 % 月, 从杭县划出城区、 西湖、 会堡、 湖墅、 皋塘、 江干等 ( 个区建立杭州市, 市、县开始分设, 此后杭县建置一直延续到 !"%& 年 ) 月止。!"!" 年, 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消息传到杭州, 人民纷起响应。% 月 !# 日, 成立了以宣中华为理事长的 “ 杭州学生联合会”,发出通电, 反对签订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所谓 “ 和平条约”, 要求废除日本灭亡中国的 “ 二十一条”, 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学生的爱国反帝行动, 得到城乡工农群众的广泛响应。除杭县县城杭州外, 集镇罢课、 罢市、 罢工活动风起云涌。% 月 #( 日, 瓶窑镇商界召开大会, 会长张炳熊登台讲演, 痛斥卖国的 “ 二十一条”, 呼吁抵制日货。( 月 ! 日, 临平、 乔司、 塘栖、 瓶窑等地学生罢课, 商店罢市, 延续 * 天。杭县铁路工人于 ( 月 $ 日举行大罢工, 接着, 全县其他行业工人也加入了罢工斗争行列。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和参加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提高了工农大众和知识分子的觉悟, 促进了工农革命斗争的进一步开展, 也使党组织的建立有了基础。杭县党组织的创建和活动杭县党组织的创建和活动!"#! 年 $ 月 #% 日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号 (现兴业路 $’ 号)

 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开幕, $ 月 %& 日后分批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 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久, 党即在杭县开展活动。!"## 年 ( 月, 受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指派, 俞秀松 (诸暨人, !"#& 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来到杭州, 于 (月 !" 日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有团员 #$ 名, 俞兼任书记。$ 月, 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改组为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 (简称上海地方兼区委)

 , 领导上海与江苏、 浙江两省的工作, 委员会由徐梅坤、 沈雁冰 (宣传委员)

 、俞秀松三人组成, 徐梅坤 (徐行之, 萧山人, !"## 年初入党)

 任委员长。)月底,徐梅坤专程到杭州开展建党工作。" 月, 在皮市巷 % 号创建了中共杭州小组, 隶属上海地方兼区委; 党员有于树德 (河北静海县人, !"## 年 ’ 月入党, 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学教员)

 、 金佛庄(东阳县人, !"## 年 ) 月入党, 浙江陆军二师陈仪部连副)

 、 沈干城 (沈敬贤, 上海浦东人, !"## 年 $ 月入党, 沪杭铁路闸口机修厂钳工)

 % 人, 于树德任组长。俞秀松徐梅坤!"#% 年初, 在党组织革命活动的影响下, 勾庄的贫苦农民不堪忍受地主阶级的·#·中共余杭简史

 残酷剥削和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 掀起 “ 免租缓赋” 的群众斗争。! 月 "日, #$%% 余农民在土谷祠集会, 议定向田主提出 & 条要求:

 (!)

 一律不完租;(#)

 已交租米要求田主交还;求田主代请官门蠲免钱粮。并决议如不达此 & 点要求, 就要按日聚众至大户轮流坐吃。此要求被田主拒绝。第二天 (!% 日)

 起, 千余农民聚集起来,开始 “ 吃大户”。农民至田主家, 自取粮食, 自炊自食, 吃完后对田主说:记在账上, 丰收时归还。

 ” 然后各自散去。这一举动, 使当地以丁文炳、 骆恒为首的土豪劣绅, 惊恐万状, 立即派专人进城向官府告状, 请求查办。杭县代知事庄纶仪闻报后, 立即派警察队下乡弹压。著名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领袖宣中华得知这一消息后, 满腔热情地支持农民, 他撰写了 《农民的生命发下命令来了》 一文, 在 《责任》 周刊第九期上发表, 上海 《民国日报》 、纸都发表了新闻和快讯, 说勾庄农民 “ 风潮”日渐扩大。在群众力量和各界舆论的压力下, 庄纶仪被迫邀集双方谈判, 和平解决, 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年 ! 月 ## 日, 杭县公民大会在省公众运动场召开, 揭发省议会贿选议员事件, 涉及省议长、 议员 !’% 人。!"#& 年春, 中共杭州小组吸收倪忧天、 徐白民、 唐公宪、 何赤华等为第一批党员后, 根据上海地方兼区委的指示, 将小组扩建为中共杭州支部, 于树德任书记。( 月, 中共上海地方兼区委决定, 于树德、 金佛庄去广州列席党的三大, 派安体诚 (安存增, 化名安灿真)

 接任杭州支部书记。以后一度因革命斗争的需要, 调离了部分党员, 支部实有党员只有 ( 名, 又改支部为区委第五组, 组长安体诚。!"#’ 年 ! 月, 上海地方兼区委先后批准宣中华 (钟华, 洪霖, 诸暨人)

 、 戴立夫 (戴仁)

 等入党, 又恢复了杭州支部, 书记由安体诚担任, 党(&)

 要“ 请于树德《申报》 等报·&·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党组织的诞生和活动

 员增加到 !! 人。" 月, 上海地方兼区委改为上海地委, 杭州党组织直属中央。"月 #$ 日, 国民党杭县临时县党部成立。后改为县党部, 中共党员汪性天 (江苏武进人, !%## 年入党)

 任常务委员。!%#&年 $ 月, 上海地委改组为上海区委, 杭州党组织又划归上海区委领导。% 月改杭州支部为独立支部, 由华林 (华挺生, 富阳人, !%#’ 年 # 月入党)

 任书记。独立支部建立后, 遵照上年 ( 月召开的党的三大精神和中央二号通告, 实行国共合作,全力推进浙江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支持以共产党人宣中华为代表的浙江国民党左派, 挫败了以沈定一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阴谋。党的队伍在反帝、 反军阀的群众运动和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迅速扩大, 全县党员发展到 ’) 余人。与此同时, 工人运动也风起云涌。!%#" 年 # 月, 全县铁路工人为纪念二七惨案一周年, 举行罢工, 机车停驶。( 月, 全县丝绸工人举行罢工。%月, 举行了反对曹锟贿选总统、 反对军阀统治的示威游行。!%#& 年 #月, 全县一万余名棉织业工人为反对资本家削减工资, 举行同盟大罢工, 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月 !$ 日, 杭县土地发照处塘栖分处胁迫农民溺死, 激起公愤。&)) 余农民捣毁发照处, 焚烧印花册据, 当局镇压,* 人被捕。!%#( 年 ! 月, 上海区委决定, 将独立支部扩建为中共杭州地方委员会, 派顾作之 (顾祖荫, 顾节安, 嘉兴人, !%## 年入党)

 任书记。地委建立后, 着重帮助国民党整理党务, 召开国民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在头发巷 !& 号正式成立国民党省党部, 并在国民党省党部中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当时, 浙江是直系军阀孙传芳部统治着, 共有军队 #)余万人。因此, 共产党和国民党组织都只能秘密地进行活动。中共中央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将国民革命推向全国, 于 !%#(年 # 月, 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从各方面安体诚·"·中共余杭简史

 顾作之准备革命势力向北发展, 并在北伐战争中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使国民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同年 !月, 由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担任北伐军的先锋队, 挺进湖南。同年 " 月 # 日, 广东革命政府在我党的影响和推动下, 在苏联帮助下,发表了 《北伐宣言》 , 开始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共有八个军, 以七个军的兵力约 #$ 万人, 分三路向北进军。国民革命军开始的北伐战争,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后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北伐战争和全国不断高涨的工农运动汇合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 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发起强烈冲击, 民心大振。各地农会、 工会等群众组织纷纷建立, 社会各阶层要求革命的情绪不断高涨。" 月, 上海区委改派贺威圣 (化名珊瑚, 吴威, 象山人, #%&’ 年入党)

 , 接任杭州地委书记。贺到任后, 一方面组织反军阀斗争, 另一方面策动浙江省省长夏超实行地方自治, 响应国民革命。#%&( 年 #$ 月 #( 日, 省长夏超宣告独立, 实行浙江自治, 并发兵上海。#$ 月 &) 日,夏超所率之部在嘉兴地区被孙传芳部的主力宋梅村旅所击败, 杭州重被孙传芳部占领。## 月) 日, 中共杭州地委书记贺威圣、 地委委员兼国民党杭县县党部常务委员汪性天不幸被捕, #) 日惨遭杀害。这是境内革命史上最早为国献身的党组织领导人。#%&" 年 # 月, 上海区委又派区委委员庄文恭 (原名韩春龄, 又名韩漫涛、 韩伯画, 绍兴县人, #%&& 年 ( 月入党)

 来杭州, 在平海街瓦灰弄重建地委, 任地委书记,领导群众进一步反抗封建军阀的野贺威圣·!·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党组织的诞生和活动

 庄文恭蛮统治; 组织秘密工人武装, 破坏敌军运输线; 积极策动浙军师长周凤歧、 陈仪反正, 接应北伐军。! 月 "# 日, 杭州人民热烈庆祝北伐军光复杭州。! 月,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同月, 国民党杭县县党部设农民部, 中共党员边更生任部长; 杭县、 余杭县均成立农民协会 (筹)

 ; 杭县还建立农民运动指导委员会, 中共党员江一天任主任; 良渚等地有农民协会 "# 个。! 月底,北伐军克复浙江全境。正当城乡群众沉浸在北伐胜利的欢乐之中时, 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却加紧策划反革命政变。

 根据蒋介石的部署, 省会警察局长章烈, 于 $ 月 "" 日清晨, 派军警武装包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 杭州总工会、 杭州市学联等机关, 在杭州发动清党、 反共的反革命政变。同日蒋介石发出密令:实行清党”。$ 月 "! 日凌晨,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以后一段时间内, 杭县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郑恻尘、何赤华、 宣中禅、 沈钧儒等 %& 余名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著名人士被捕, 基层工会多被捣毁, 许多共产党员、 革命群众被追捕而被迫隐离。"’!( 年 ) 月 "( 日, 市县分设。分设后的杭县县治未变, 但辖区全系农村; 此时未将市县党团组织分设。* 月, 根据中央指示, 杭州地委扩建为中共浙江省委, 书记庄文恭。杭州另建中心区委, 书记张崇文。( 月, 杭州分设上城、 中城、 下城、 江干、 西湖、 湖墅 * 个区委。# 月, 改变直属区建制, 建立党团合一的杭州支部指导委员会, 书记宋侃夫。“ 已克复的各省, 一致中共鸭兰村支部中共鸭兰村支部"’!$ 年, 马东林 (化名施仁, 嵊县人)

 参加了改组后的国民党, 担任了国民党西湖区直属党部委员、 杭县县党部农运主任。"’!* 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春, 杭县西镇区鸭兰村农民马国华,认识了共产党员马东·*·中共余杭简史

 马东林林。马东林就注重对马国华的培养教育。同年冬, 马国华在杭州由马东林、林庆增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 编入中共西湖区金沙港支部。!"#$ 年初, 马东林又指示马国华带着同村青年马云州、 马奎早、 马阿祥等人来杭州。马东林到他们所住的湖滨天然饭店去看望, 当大家互通姓名后, 他用通俗的语言向他们宣传马列主义, 对他们进行革命启蒙教育。马云州等人听了后,非常激动。马东林告诉他们, 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 组织农民协会, 对土豪劣绅开展斗争, 实行减租减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革命处于低潮, 杭州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重心移向农村。% 月 !& 日, 马东林和宣中华等人被通缉。中共杭州地委派马东林到杭县农村开辟党的工作。马东林常从拱宸桥乘轮船, 到王家庄上岸, 进入鸭兰村 (现属崇贤镇)

 , 住在马国华岳父马九成家里,与马国华一起, 找贫苦农民谈心交友, 秘密集会, 由浅入深地宣传革命道理, 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 从中培养积极分子, 然后发展党员, 建立组织。先后介绍马九成、 马云州、 马阿祥、 马来伯、 马幼良、 马有顺、 马春松、 姚培金等!’ 人入党。!"#$ 年 ( 月, 马东林在马九成家召开党员会, 宣布成立中共鸭兰村支部,由马国华任书记, 马九成任副书记, 委员有马云州、 马阿祥、 马幼良。这是余杭境内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党支部建立以后, 利用农民协会这一合法的组织形式, 发动群众,进行革马国华·$·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党组织的诞生和活动

 中共鸭兰村党支部旧址, 现为余杭区党史陈列室。命 活 动。马 九成和姚培金还到朱家墩去发动群众, 成立了朱家墩农民协会。一次, 农民协会正在西村坝头的相公殿开 大 会,潘 庆祥、 潘法祥前来向农会报告说,东塘葛墩土豪葛来生收了高租, 要求农会去处理。党支部商量后, 派姚培金、 马有顺、 马云州 ! 人去葛墩, 以农民协会的名义, 勒令葛来生退回多收租米。因葛来生当时违抗退租, 农会决定再罚款 "#$ 块大洋。葛只能老老实实执行农会的决定, 退回多收租金, 交清罚款。农会用这笔罚款, 购买了一盏汽灯, 做了一些桌椅板凳。事后, 附近群众看到农会能为农民撑腰, 纷纷要求建立农会。"%#& 年 & 月, 马东林任中共杭州西湖区委书记兼武装部长, 后任省委特派员、 省委农民部秘书。这个时期党组织领导的农民对土豪劣绅斗争, 大多依靠农民协会这一合法组织形式发动群众, 进行革命活动, 大多是不很激烈的减租减息斗争, 有相当多的成功范例, 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农民阶级的力量。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在杭州市区工人运动和党组织活动的影响下, 县境乡镇也建立起了基层工会, 尤以店员工会最为普遍。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 杭州城内工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殃及乡镇, 基层工会大多停止活动, 但一些原来基础较好的地方, 如乔司镇的工会仍继续进行斗争...

篇二: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革 命 紧 急 时 期 豫 互 党 的 建 设 上 的 重 大 举 措 及 其 历 史 意 义 ◇袁南生 .,/

 i

 大革命 紧急时期是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统治全党 、大 革命处在失败前 夕的非常时期 。在大革命紧急关头 ,陈独秀 主持召开了党的五大。这 次会议虽未能抵制陈独秀右倾机 会 主义在全党 的影 响,未 能挽救大革命的失败,但它通过的 决议 和在 它影 响下党采 取的一些举措 .在党的建设史上却 有非 常重 大的意义。以往的党史研究因大革命紧急时期陈 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统治了全党 ,并对 中国革命带来 了严重 危害,因而,对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上的重大举措 未能作 出应 有的积 极评 价,这是有采客观的。本文试 匿对此作 出新 的分 析与评价,敬 请学 界同仁批评指正。

 大革命 紧急时期党 的建设 上的重大举措主要表现在如 下方面:

 (1)第一次 明确 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卿。民主集 中制 是党的根本 组织 原则和组织制度。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对 民 主集中制的理解和贯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不断 完善的 过程。党在成立初期 ,为了保证在秘密状态 下活 动的党组织 能够具有战斗力,一度强谓必须 ”厉行 中央集权制”0。这说 明,当时的党对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尚缺乏辩证的理解 . 更多的是强调集权制。t922年、党的二大通过 的《中国共产 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明确宣布 :“完垒承认第三国际所 决议的加入条件 .其中第十三条即 加入共产 国际的党 ,应 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0 这样 ,虽然在党 的正式文献上出现丁 “民主集 中制 的字样 ,但毕 竟是 转 作者 系中共 胡南 太学衡 分 托党 委 *记 、副教 授 (衡 阳 邮 编 42110Il 述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的同接形式 出现 的。党 的二大制定 的第一个党章 ,作 出了党员服从组织 、党的下级胫从上级 、 党 内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的正确规定 ,这虽 然体现 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 神,但毕 竟没有出现民主集 中制的 概念 。直到 1925年,党的四大在《对于组织同题 的决议案) 中,才提出 :在党内,应当 实行 民主的集权主义~ 。这表明 . 党对 民主集中制的理解已进 了一 大步 。1926年 l2月,中央 局又提 出“在党和工会中试 行德 束克拉西 (有限制的),放任 同志们在工作中去学习 0,其本意是通过发扬 党内民主 ,调 动党员 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但也说明 当时的党对 “集 中” 主要理解为是某种“限制”,而不是集中大家的意见 ,集 中多 数^ 的意见 ,集中正确的意l见,同时尊 重少数人 的意见。

 根据五大的授权 .1927年 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 过 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 决案》首次增 写了 “党的建 设 ”一 章,在这一章 中,明确规定 “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 主集中制”0。强调要 按照 民主集 中制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 建立这一区域 内党的最高机关 ,管理这一区域内竞的部分 组织 ”0 至此 ,民主集中制原贝 正式写入 了中国共产党党 章,成 为党章上明文规定的党的根本 组织原 则。

 【2l第一次提 出了集体领导的原则。党的五大通过的 《组织问题决议案》第 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集体 领导 的原 则,指出“中央应该强毅地实行集体的领导 ,从中央 .省委 至支部 0 根据五大决议.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随后被写入 《中国共 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新的党章对党的集 体领导原则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要求 中央委员会除选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湖湘~la)2ooo年第 4期 一人为总书记外 .还应选举 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织中央 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中央政治局互推若干^ 组织中央常务委员会处理党的 日常事务 ”0。这就使党的集 体书i导原则在中央一级得到具体化。

 应该说 ,党在大革命紧急时期第一次提 出集体领导的 原则 ,同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对这个 问题 的重视是分不 开的。陈独秀谈 到这个同题的时候说 :中央委员本来只有 九人 ,人手过少 ,不足以应付各方面的工作 ,“中央工作更感 到困难的是 .甚至九个中央委员也不能经常在一起工作 .在 中央一起工作白匀只有两三个委员 ,有时 只有一个委员 ,这样 一来 ,中央 自然而然就产生 了独裁 。

 被普遍认为具有“家 长作风 的陈独秀 在党的代表大会公开承认有 “独裁 ”、并 公开作 自我批评 、这 在党 的历 史上恐怕 是第 一次,也恐怕是 唯一白匀一次。党的集体领导原则 的提 出同陈独秀的这一态 度肯定是分不开的。

 【3)第一 次选 举产生 了党的监察委员会 。党 的五大第 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央监察委员会正式委 员 7人 ,候补委员 3人。根据五大精神修改的新的党章 , 把在中央一级和省一级增设党 的监察委员会第一次写^了 党章 。

 大革命时的党 中央对加强党员白匀监督是重视的 。当大 革命突飞猛进的时候 .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就发出 了《坚决清 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 ,这是迄今发现 的以中共中央名义 发 出的第一个反对党内的贪污腐化行为 的文件 ,在党的反 腐倡廉的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形 势发展 的需要 .党 的五大决定 设立监察 委员 会 。根据五大决议修订的新 的党章指出 :设立党的监察委 员会 的目的是 为巩 固党 的一 致及威权起见 0。为了党 的监察委员会能有鼓工作 ,也为 了协诵好党委和党的监察 委员舍的关系 ,新的党章规定 :中央委员和省委委员不能 兼任监察委员会委员 ;监察委员会委员可以参加中央委员 会会议或省委会议 ,但只有发言权无表决权 ,必要时 ,可 “参加相当的党部之各种会议 :中央委员会和省委不能 取消 中央监察委员会或省嫱察委员会的决议 ,但中央监察 委员会或省监察委员舍必须获得 中央或省委的同意 ,才能 生效执行 :

 遇中央或省监察委员会与 中央或省委员会意 见不同时,则移交至中央或省监察委员会与中央或省委员 会联席会议 .如联席会议再不能解决时 、则移交省及全国 代表大会或移交于高级监察委员会解决之。” 这对于加 强 党的纪律幢查工作、完善党的监督机制 ,具有十分重大的 意义。

 【4)第一次在党章上明确规定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五大精神修订的新的党章首次专列“党的支部”一 章 .规定支部是 党的基率组织 .是 党与群众 直接 发生 关 系的组 织 。支部的任务是 :领导 该处群众的 日常斗争 , 大党的影响i在群众 中实行党 的口号 和决议 ;吸收新党 员:

 从事组织 和宣传 j.作:参加地方政治和经济斗争{尽 可能讨 论党的重大问题 这是第一 在党章上明确规定党 支部 的 地位和作用,对于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 党的建 设,具有重要 意义 陈独秀主持下 的中共 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非常 重视的.这表现在他代表党中央提出了 “一切工作归支部 的 口号 ,要 求全 党把 党的真正基础建筑在各个支部上面; 强调在农 民中发展党 员 ;决定 在反动军 队中建立党 的支 部 等等。

 (5)第一次把党与青年 团的关蔡列入党章。青年团是 党的助 手,加强党对青年团 的领导 ,是党的性质与使命的内 在要求 。大革命 紧急时期修订 的新的党章规定 :团中央应 派代表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 {党中央应派中央委员担任团 中央委员,各 级团委书记应为 当地党委委员 ;各级党部机关 应派代表出席各 级团部机关会议 、等等。

 陈独秀在党 的五大报告 中,专门讲到了青年运动。他 说 :“党 过去确实是很少注意青年团。这是党的过错 。”0他 提出 青年团应该在青年中开展工作。共青团必须青 年化 , 少 年先锋从也应如此。”大革命紧急时期的党中央 ,第 一次 把党与青年 团的关系写入党章 、充分说 明了对青年团的重 视.这一举措在 党的建设 的历史上 、在党的章程史上 、在青 年团的发展史上,都 是很有意义 的。

 那么,怎样看待太革命紧急时期党在党的建设上的这 些重大 举措 呢? 首 先,这些重大举措推动了党的组织的进一步扩大和 党员 队伍 的飞速发展。据统计 ,到 1927年 4月,直属中共 中 央的党组织 已有 9个区委 、5个地委,党员人数 由 1926年 12月汉 口特别会议前的 18500多人猛增到 57900多人 ,不 到半 年时 间、党员人教增加 3倍多。党员人弦的迅速增 长 壮大了党 的力量 ,扩大 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政治生活 中的 影 响。

 其次 、这些重大举措推动了中共中央机关建设 的明显 的进展 。正如沙健孙教授主编的《中国共产党通史)所指 出 的:“建党 以来 ,特别是大革命期间 ,党中央机 关的建设还是 取得过 明显 的进展的 中央领导机关的组织 结构 B趋台理 . 职权分工 、工作制度逐步明确;中央各职能部门也根据工作 需要逐 步建立并 日趋健全;中央与地方党组织的关 系进一 步确 定,并运步走 向髓度化 ,都是应当肯定的。”0 再次 .这些重大举措推动了党内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的 发扬 。应 当说 .大革命紧急时期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 民主 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决策和措施并不只是 一句空话 ,这些 策 和措施确实活跃 了党 内蚋 民主气氛 。实事求是地看 , 大革 命紧急时期既是大革命形势急剧恶 化的时期 ,也是党 内的民主气氛进~步高涨的时期。党的领导层内部.能指 名道姓地开展批评 ,包括对党的领袖的批评 。例如 ,邓中夏 所写的《我们的力量》一文,就是直接批评陈弦秀的i毛泽东 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之舌给中央写的报告 ,就对 中央的农 民政策提 出了明确的批评;任弼时代表团 中央所提的政治 意 见书 。尽管不旨陈独秀的意图 还是 一而再 、再而三地被 提到 了中央 :在党的五大上 几乎所有 的发言者都当面批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湖井且论坛》200o年第 4期 评 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胨独秀也作了 自我批评。在党的 代表大会上 ,与会者能当面批评大会的主持者 ,能当面批评 党的领抽的错误 .这在党的历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一次。

 复次 ,这些重大举措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长远的战略 意义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 历史说明 ,坚持和完善党内的监督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的 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和完善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不是 权 宜之计 ,而是 关系 到党 能否持续 发展 、壮大舶原则 问 题 。正因为如此 党在大革命紧急时期在党的建设问题上 的种种重大举措就具有长远舶战略意义 由于大苣命紧急 时期的客观环境迫使党中央把主要精力放在先是防止蒋介 石叛变 、后是防止汪精卫叛变上 ,由于宁汉台流菩原因掘 快使 中国共产党人遭遇了大革命的惨重戋败 ,因而犬革命 紧急时期党在加强党的建设上的重大举措有的在当时的实 践 中难以到位 .但这并不影响这些重大举措在党的建设史 上的重大意义。可以说 ,党的六太 后,党的建设方面的 许多重大发展都是在太革命紧急时期党在党建方面的这些 重大举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都是对这些重大举措坚持 和完善的结果。

 最后 .这些重大举措表明 、陈独秀对早期党的建设作出 了独到的贡献。在陈独秀主持党中央工作期间,党内民主 在总体上是不断得 l发扬的,这一点与罂秋 白、李 立三 王 明 、博古等人主持党中 央工作时.刚好形成鲜碉的对 比。从 1921年建党到 1927年陈独秀下 台,7年问召开了五 次党 的 全国代表大会 ,还召开了多次中央全会或扩大的中央全会 , “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经过集体讨论的 .是遵循 了民 主程序的。” 有人认为 .“在党的五大上,几乎所有 的发言 者都批评了陈独秀和党中央的右倾错误,党中央的许多领 导骨干的这种为了中国革命 的利益而勇于坚持 真理并 同错 误倾向(即使这种倾 向发生在 竞的主要 负责人 的身上 )作斗 争的精神.是可贵的。

 9这种看法不能说不对,但是.这只 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 面。笔 者认 为 几乎所有 的发言者 都当面批评陈独秀的错 误,同陈独秀 能倡导 民主集 中制 ,倡 导党的集体领导是分不 开的,同陈独 秀能 承认党 中央出现 了“独裁”.井作 自我 批评 ,在活跃党 内的民主气氛方面率先 垂范是分不开的.同陈独 秀主持工作期 间党 内民主机制逐 步加强是分 不开 的 不然 的话 ,叉怎么能解释在庐山会议 上,在竞 的几届 十一中垒会上 ,与会人员基本上一边倒 ,难 道能够说 当时竞中央的许多领导骨干不能够为 中国革命的 利益而坚持 真理 并同错误倾 向作斗争吗 ?其实 ,一个最明显 的原因就是 当时 党的民主集 中制 已遭到严重破坏 .而党的 五大时 几乎所有 的人都能 当面批评陈独秀 .恰恰说明了当 时党的民主集 中制 得到 了加强 ,具有 “家长作风”的陈独秀 尚未能凌驾于党 中央之 上。我们还应该看到 ,大革命时期 的党,毕竟是幼 年的党 ,作为妨年时期党的主要领导^ .陈 独秀能倡导 党的民主集 中制 ,其开创性的努力应该值得充 分 的肯定 。

 正确评价大革命时期党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重大举 措还需要 澄清认识方面的三个误区 :

 一是不应该因为陈独秀主持下的中共中央投有来得及 在实践上将这些加强党建的重大举措全部到位而低估这些 举措的重大意义。正如如何看待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 就西欧社会主义革命如何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十月革 命的道 路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一样 ,虽然他 自己井最有来得 及宴践就离开 了人世 但他毕竟为后来西方马克思 主义和 欧洲共 产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而在马克思 主 义 的发展史上赢得了 自己的独特地位。

 二是不应该因为菲独秀有所谓“家长作风”而低估这些 举措的重大意义。长期以来 ,有 这样 一种普遍 的看法 ,即陈 独秀存在着严重的 “...

篇三: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籍最早的共产党员———黄日葵的辉煌人生中共在广西的第一个支部的诞生  梧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传入广西的重要一站, 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第一个支部就在这里诞生。1925 年 7 月, 中共广东区委调派中共党员龙启炎到梧州担任《梧州民国日报》总编辑, 开展党的工作。

 8 月, 又派共青团员周济到梧州任《梧州民国日报》编辑和广西省立二中教师, 协助龙启炎工作。1925 年 9 月初, 以龙启炎任书记, 在梧州建立了共青团支部。

 通过报纸和开办劳工夜校等形式, 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宣传国民革命运动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

 梧州的工农革命运动由此蓬勃发展。1925 年秋, 中共广东区委执行委员兼军事部长周恩来秘密到梧州。

 当天下午, 召见了龙启炎、周济、李血泪和钟山等党团员, 并对建立广西地方组织问题作了具体的部署和指示。1925 年 10月 , 中共梧州支部在梧州马王街义路码头民国日报社内正式成立, 龙启炎任支部干事会书记。

 这是在广西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  黄日葵出生于广西桂平的一个书香家庭。

 在北大读书期间, 他先后参加“ 国民杂志社”、“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社团组织。在“ 五四”爱国运动中, 黄日葵成为闯将和组织者之一。1920 年 11月, 黄日葵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 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广西籍最早的共产党员。1923 年 12月, 黄日葵被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委委员长。1925 年秋, 黄日葵担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学委书记;1926 年 8 月, 被调回广西南宁, 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共南宁地委书记、中共广西区委筹备组负责人。1927 年, 黄日葵被任命为驻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

 同年 8 月 1日, 参加南昌起义, 担任起义时组织的革命委员会宣传委员。

 1928 年春, 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 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 ,于同年 5 月赴日本。1930 年春, 被日本当局勒令出境而回到上海。

 1930 年 12 月 20 日, 因病医治无效, 不幸在上海逝世, 时年 31 岁。(据《南国早报》2001.6.17)吴师光﹃七一﹄感言  中国共产党诞生 八十 年 了,全国各族人民热情歌 唱“ 没 有共产党, 就没 有新中国。” 我今年八十七 岁了, 新中国几十年来的巨变, 是 我亲 身耳闻目 睹的:一个人口 众多, 贫穷落后, 外敌入侵,军阀割据, 民不聊生, 满目疮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经过长期艰苦的奋斗, 最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现在人民安居乐业, 国家繁荣昌盛。

 歌唱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中国共产党, 歌唱领导国家民族走向更加美好强盛的中国共产党, 这是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烈深情。星星之火 , 可以燎原。

 我们的党经历 过长期艰苦卓绝的 斗争:英勇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和屠杀;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指挥下对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 胜利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 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三年解放战争, 用小米加步枪打垮用美帝国主义装备武装起来的八百多万国民党的反动 军队。

 得民心者 必胜, 失民心者必败。

 我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几千万人民的生命换来的, 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建国后二十多年, 进行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党也犯有不少错误:频繁的政治运动, 伤害了不少群众、知识分子和革命元勋。

 历史的教训, 我们千万 不能忘 记。我希望教育同仁, 在八十年新的党史未编印出来之前, 重温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对下一代青少年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种教育当前尤有必要。我 1929 年去 泰 国, 就是 在“ 九·一八”事变后, 在爱国主义的感召 下 回 祖 国 参 加 抗 日 救 亡的。

     我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六十多年了, 解放前当过十多年的中小学教师, 建国后在宜山县任三年县委书记兼县长, 1953 年春到教育厅工作, 直到 1984 年 12 月离休。

 我总觉得在建国后一段时间里, 党政部门有些领导同志对教育工作不很重视甚至 很不重视。记得 1951 年县委有一次开会讨论教育工作, 我说教育工作很重要, 能回学校当教师更好。  光辉历程1 0  

篇四: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11), 3125-3131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21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ss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11428

  文章引用: 张秀, 丁瑞云. 建党百年来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历史作用及当代启示[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11): 3125-3131. DOI: 10.12677/ass.2021.1011428

  建党百年来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历史作用及当代启示

 张 张

 秀 秀 , 丁瑞云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1年10月12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9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6日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也就是其基层党支部建设发展和不断优化的历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不同时期,基层党支部逐渐形成、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并在不同阶段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政治核心、桥梁纽带和先锋模范的作用。这启示我们,在新形势新实践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要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完善基层党支部的先进性建设。

 关键词

 基层党支部 , 发展历程 , 历史作用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istorical Role and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Past Century

 Xiu Zhang, Ruiyun Ding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Oct. 12 th , 2021; accepted: Nov. 9 th , 2021; published: Nov. 16 th , 2021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past century is als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

 张秀,丁瑞云

  DOI: 10.12677/ass.2021.1011428 3126 社会科学前沿

 ment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its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re the party’s fighting bastion in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of society, and are the foundation of all the party’s work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new era,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have grad-ually formed, developed and improved increasingly, and have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s a political core, bridge, and vanguard at different stages. This enlightens us tha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is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leadership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and improve the advanced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Keywords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Development Process, Historical Role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党自身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不同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始终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而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强化党支部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本文将在总结梳理百年来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基层党支部在各个历史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为我们在新形势新实践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启示。

 2. 百年来共产党的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也就是党支部建设发展和不断优化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不同时期,基层党支部逐渐形成、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

 2.1. 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 其一,革命时期的复杂困难的环境促使基层党支部理论创建的形成。建党初期,由于党员数量少,全国大多数地区是没有党员的,而且党中央并没有形成党支部的概念,所以一直认为“小组”是党的基层组织。随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对支部的认识更加清晰、对于支部的规律把握的更加准确,于是在中共四大上面明确了党的基本组织就是“支部”。随着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形式确立下来,中央局 1926 年在《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文章中明确了党支部在党内的定位、党支部的任务以及党支部建设的方法。由于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党面临的革命任务及环境发生了变化,于是陈云 1939 年在《党的支部》中总结了党支部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系统的回答了“为何建支部、如何建支部”的基本问题,这标志着党支部理论的形成与成熟[1]。

 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以及军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成革命任务的重要保证。三湾改编前,军队中党支部一般设在团一级。但是为了解决军队在战斗中经常出现溃散的问题,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Open Access

 张秀,丁瑞云

  DOI: 10.12677/ass.2021.1011428 3127 社会科学前沿

 这一原则在政治上保证了军队听党指挥,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和战士以及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得人民军队在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都能够绝处逢生。

 2.2. 拼搏奋进的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自身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党支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扩大党支部建设领域、丰富党支部建设理论。

 其一,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新中国成立之后,到 1949 年底,党支部的数量增加到了 20 万个,党员数量增加到 450 万,仅 1949 年就增加了 140 万。随着党支部和党员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共产党的队伍蓬勃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混入到党员队伍中的投机分子和坏分子。为了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中共中央在 1950 年的《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当前党的支部建设主要任务是进行整顿和巩固。

 其二,扩大党支部建设领域。由于革命任务和环境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也由夺取政权转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也就导致基层党支部建设由原来的集中于军队和党政机关中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党先后探索了政府机关、农村、国有企业中的党支部建设,这使得党能够带领各行各业的人民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潮流当中。

 其三,丰富党支部建设理论。通过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于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建设特点的把握,中共八大对党支部建设做出了重要规定。规定主要包括新形势下党支部的定位、党支部的规模以及党支部的任务。这些规定反映了党的执政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对党提的新要求。

 2.3. 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党的建设新形势,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建设,这使得党支部建设在新实际下具有新的特点和独特的运行轨迹。

 其一,基层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新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党组织“一肩挑”的局面。但是这种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现实,于是党中央及时将我国经济模式调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使得党支部建设面临着经济成分复杂的新情况。为了适应新情况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二,基层党支部建设具有的新特点。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基层党组织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改革开放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恢复发展、改革创新、巩固完善。恢复发展时期,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左”的问题,党中央及时地变革领导体制方面,改变了基层党组织由上级部门一肩挑的领导模式。改革创新时期,党中央面对着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国际共产主义陷入低潮的复杂国际形势,更加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党的战斗力建立在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之上。巩固完善时期,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加强和改进以党支部为重点的党的基层组织。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着干部理想信念缺乏、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弱化、政治生态退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

 张秀,丁瑞云

  DOI: 10.12677/ass.2021.1011428 3128 社会科学前沿

 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重强调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2]。因此,时代赋予党支部的任务和要求也要与时俱进,使新时代下基层党支部在党的带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一,明确了党支部的职责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界定党支部的职责任务是:“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对于基层党支部职责的明确,党支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党支部成员才能够更加明晰自身的职责所在,广大党员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二,规范了党支部工作遵循的原则。中共中央 2018 年 10 月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条例》为党支部在新时代的工作有了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践行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积极性。

 其三,充实了新时代党的基层建设的新内容。为了解决党员队伍结构单一,人员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在不断地优化,不断地增加党员中工人和农民所占的比例。为了适应新时代各种社会组织不断增加的新情况,基层党组织更加强调了其政治功能的实现。为了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基层党组织增加了党中央和党支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渠道。

 3. 百年间共产党基层党支部的历史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因此,这要求基层党支部不断提高其质量,充分认识和发挥其政治核心、桥梁纽带和先锋模范的作用,让党员更有归属感、群众更有获得感、推动党的事业有效发展。

 3.1. 举足轻重的政治核心作用

 党的政治属性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党的政治功能是党的首要功能,这一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党建理论中从来都是旗帜鲜明的。在党的建设历程当中,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提出的,但是这不能说明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不重要,更不能说明基层党组织没有政治功能的属性。虽然在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当中政治功能没有被明确提及,但是在党的建设历史中处处可以看到其身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革命任务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运动中,主要的任务是发动群众、夺取政权。因此,这个时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和土地革命与军事斗争联系起来的,基层党组织积极宣传党的思想,团结广大人民进行斗争是这个时期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任务是领导建设,面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阶段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强调党组织“一肩挑”的领导模式,并且展现出明显的行政化倾向。改革开放时期,为了适应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需要,基层党组织也在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培养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这一时期政治功能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被摆在突出位置,这将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巩固党的执政之基作出重要保证。

 3.2. 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我们党无论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积极与兄弟姐妹沟通情况,为兄弟姐妹解决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

 张秀,丁瑞云

  DOI: 10.12677/ass.2021.1011428 3129 社会科学前沿

 抗战路线。此时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了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积极的宣传、团结、组织、动员群众。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引下以及基层党支部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下,抗日战争才成为了全...

篇五: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34 卷第 3 期2021 年 7 月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Henan

 Radio

 &

 TV

 UniversityVol.

 34, No.3July.

 2021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的发展历程 、 经验和启示黄

 建( 河南开放大学 ,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 :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支部建设的发展史 。

 我们党支部建设发展史大

 体经历了制度确立 、 探索发展 、 调整加强和全面提升四个阶段 , 并形成了突出政治功能 、 注重

 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 确立 “ 一切工作归支部 ” 的工作理念 , 坚持支部建设与时俱进等经验 。

 以

 史为鉴 , 我们在新时代应努力把党支部打造成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战斗堡垒 、 落实主题教育

 的坚实阵地 , 在党支部建设中坚持 “ 三会一课 ” 等工作制度 , 实现党建工作和实际工作紧密

 结合 。关键词 :

 党支部 ; 政治建设 ; 战斗堡垒 ; "三会一课"中图分类号 :

 D909.1

 文献标识码 :

 A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的基层细胞 ,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 “ 最后一公里 ” , 是实现党的领

 导的战斗堡垒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始 , 就高度

 重视支部建设 , 把支部建设作为党领导人民取得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各项任务 、 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形成 、 稳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的重要法宝 , 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 , 对推动新时

 代党支部建设产生有益借鉴 。一 、 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的发展阶段支部建设可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组建共产

 主义同盟时制定的章程 , 该章程专列 “ 支部 ” 一

 章 , 规定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支部 , 支部组成区文章编号 :

 1671-2862 (

 2021

 )

 03-0049-07部 、 区部组成总区部 , 再组成中央委员会和代表

 大会 」 1

 ] 列宁把共产主义同盟的支部建设思想运

 用到俄国实际 , 以支部为基础单位加强党的组织

 体系建设 , 为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

 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 、

 建设和改革实际 , 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关于支部

 建设的思想,加强制度建设 , 进行实践探索,推动

 支部建设不断走向成熟 。( 一 )

 制度确立时期1921 年到 1949 年是我们党支部建设的制度

 确立时期 。

 这一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个阶段是党的一大到三大期间 。

 党的一大召开

 时 , 全国只有 50 多名党员 , 党代表是以各地共产收稿日期: 2021-04-23基金项目: 2021 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发展史研

 究 ” , 项目编号: 2021-JCZD-27 。作者简介:黄建 , 河南淮滨人 , 博士 , 河南开放大学教授 , 研究方向 :

 国家治理现代化 。•

 49

 •。

 。. .。

 。

 主义小组或马克思主义小组的身份参加会议 , 会

 议没有对党的基层组织做出规定 。

 党的二大通

 过的党章对 “ 组 ” 做出说明 , 规定凡有党员 3 到 5

 人的均得成立一组 , 这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最初类

 型 。

 党的三大把 “ 组 ” 改为 “ 小组 ” , 党员人数增

 加到 5 到 10 人 。

 把基层组织往下延伸到 “ 小组 ” ,

 为支部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

 党的四大明确把

 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 , “ 我们党的基本组织 , 应

 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 ” ⑵ 。

 第二个

 阶段是党的四大前后 。

 在三大对 “ 小组 ” 规定的

 基础上 , 四大提出 , 有 3 名以上党员的即可成立支

 部,并对支部的组织设立 、 职责任务 、 活动方式等

 做出规定 。

 大会明确了支部的组织制度和领导机

 构 , “ 每支部公推书记一人或推二人组织干事会,

 隶属于地方执行委员会 ” ⑵,支部干事会和书记

 任期为 3 个月 。

 大会还规定了支部的工作制度,

 要求 “ 各支部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 , 由支部书

 记召集之 ” ⑵,支部全体会议 , 每个月至少要开一

 次 , 对于分成小组的支部 , 要求小组每星期至少

 召开一次会议 , 小组组长负责召集 。

 1926 年 1 月 ,

 中央局发布 《 中央组织部通告第二号 》 , 对支部内

 部分工做了更加具体严密的规定 , 要求组织 、 宣

 传 、 会计 、 统计尽可能做到专人负责 , 支部要有工

 作计划 , 支部会议召开前干事会要做充分准备,

 这些规定标志着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初步

 形成 。

 第三个阶段是党的五大到七大期间 。

 党的

 五大时 , 党员的数量已经增长到 57967 人 , 加强党

 的组织建设尤为迫切 , 作为党的基本组织的支部

 重要性凸显 , 五大制定的党章第一次把 “ 党的支

 部 ” 单列一章 , 对支部的设置原则和任务做出了

 新的规定 。

 党的七大时 , 全国党员已经达 120 多

 万 ,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到重要议程 。

 七大

 制定的党章把支部一章改为 “ 党的基础组织 ” , 在

 第一条明确指出 , “ 党的基础组织 ” , 是党的支部 ,

 对支部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

 至此 , 支

 部建设制度基本确立 。( 二 )

 探索发展时期1949 年到 1978 年是我们党支部建设的探索

 发展时期 。

 新中国成立后 ,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

 转变为执政党 , 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 , 党的工作

 重点发生转移 , 支部建设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

 求 。

 当时的总体情况是 , 一方面 , 党员数量迅速

 增加;另一方面 , 地域和行业分布不平衡 , 党内

 投机分子 、 破坏分子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 针对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支部建设如何在既有经验和

 成效的基础上 , 探索前行 , 以紧跟社会发展要求 、

 适应当下需要 , 成为加强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工

 作 。

 党中央审时度势 , 提出了整顿和巩固的工作

 指导方针 。

 1951 年 3 月 ,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

 《 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 》 , 全党上下开展

 轰轰烈烈的整党运动 。

 三年左右的整党净化了党

 支部的党员队伍 , 支部战斗力得到巩固 , 服务社

 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能力大大提升 , 全国掀起了

 投身建设和发展的新高潮 。

 党的八大是这一阶段

 支部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其通过的党章把七大

 党章的 “ 党的基础组织 ” 一章改为 “ 党的基层组

 织 ” , 并沿用至今 。

 党章还在过去的基础上 , 把党

 支部的 4 项任务扩展到 8 项任务 , 回应了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建设对党支部的新

 要求 。( 三 )

 调整加强时期1978 年到 2012 年是我们党支部建设的调整

 加强时期 。

 党的八大对支部建设的正确认识和

 规定 , 由于后来形势的发展变化没有得到贯彻执

 行 , “ 文化大革命 ” 更是使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受

 到严重破坏 。

 改革开放后 , 支部建设首要的任务

 就是调整过去的错误路线 , 迅速恢复并发挥支部

 战斗堡垒作用 ,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 。

 这一时期 , 调整和加强支部建设主要结合社

 会发展新情况新任务开展 。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

 •

 50

 •。

 。. .。

 。

 心的基本路线推动了多种经济成分和经济形式

 发展 , 加强非公企业党支部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

 1986 年 9 月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颁发 《 中国共产党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 , 对企

 业党支部工作职责 、 工作方法进行规范 。

 1994 年

 2 月 , 中组部颁布 《 关于加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党

 的工作的几点意见 》 , 明确要求合资企业建立党

 组织 。

 二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人民公社的

 解体,农村的定位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 村党

 支部建设势在必行 。

 1986 年 2 月 , 中组部颁布 《 关

 于调整和改进农村中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意见 》 ,

 明确规定建立农村党支部 , 由过去按生产大队设

 置改为按行政村设置 。

 三是社会组织的日益增

 多 , 在社会组织内建立党支部日益重要 。

 1998 年

 2 月和 2000 年 7 月 , 中组部先后颁布 《 关于在社会

 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 X 关于加强

 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 , 对社团 、 民办非

 企业单位 、 基金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和社区社会

 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支部建设做了具体规定 。( 四 )

 全面提升时期2012 年以来是我们党支部建设的全面提升

 时期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加

 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支部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形象地把支部比喻为党的

 组织体系的 “ 最后一公里 ” , 用 “ 基础不牢 , 地动

 山摇 ” 来形容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

 只有支部强起

 来 , 党的组织体系经脉气血才能畅通起来 。

 支部

 建设要抓两头带中间 , 增加先进支部 、 提升中间

 支部 、 整顿落后支部 。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支部

 的职责任务做了明确表述 :

 “ 党支部要担负好直

 接教育党员 、 管理党员 、 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 、 宣

 传群众 、 凝聚群众 、 服务群众的职责 。

 ” ⑶这是我

 们党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论述这个问

 题 , 突出了党支部职责任务指向的两个群体:党

 员和群众 。

 2018 年 10 月 , 中共中央印发 《 中国共

 产党支部工作条例 ( 试行 )

 》 , 这是中国共产党百

 年历史上第一部以支部建设为主题的党内法规,

 是新时代全面提升支部建设质量的根本遵循 。

 党

 支部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党

 支部的政治功能 , 夯实党的组织体系战斗堡垒根

 基 。

 作为系统规范支部建设的工作条例, 《 中国共

 产党支部工作条例 ( 试行 )

 》 23 处出现 “ 政治 ” 这

 个关键词 , 要求支部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突出政治功能 , 强化政治教育 。

 ⑷二是加强制度

 建设 。

 “ 三会一课 ” 是加强支部建设的制度抓手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落实 “ 三

 会一课 ” 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 除了上述条例 , 《 关

 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 《 关于推

 进 “ 两学一做 ”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 》 ,

 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等都对增强 “ 三会一课 ” 的

 实效性 , 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做出规定 。

 三

 是注重支部带头人建设 。

 2018 年 10 月 , 习近平总

 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 , 明确提出加强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 要求培养选拔有干

 劲 、 会干事 、 作风正派 、 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

 记,农村党支部书记 “ 领头雁 ” 、 高校教师党支部

 书记 “ 双带头人 ” , 以及各行各业党支部带头人培

 育工程广泛开展 。二 、 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的基本经验支部建设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一

 条线索 。

 在我们党百年奋进的历史中 , 支部建设

 从无到有 、 从弱到强 , 成为党的组织体系的坚强

 战斗堡垒 , 在教育 、 管理 、 监督党员等自我管理,

 以及组织 、 宣传 、 凝聚 、 服务群众等联系群众工作

 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形成了我们党加强支

 部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遵循 。( 一 )

 突出支部的政治功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

 首位 , 是支部建设的根本经验 。

 在建党初期 , 支

 部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它的组织特性是政治组

 •

 51

 •。

 。. .。

 。

 织 , 而不是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 支部党员教育

 主要是政治教育 , 即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和党

 的上级组织保持一致 。

 1926 年 1 月 , “ 五卅惨案 ”

 后 , 上海区委根据党员迅速增加的情况 , 为了党

 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保持一致 , 对党员开展

 不同类型的培训班 , 其中的高级培训班就是向

 党员 “ 灌以政治的常识 ” ⑸ 。

 1926 年 5 月 , 中组

 部印发 《 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 》 , 在规定

 支部教育的标准时 , 第一个就是思想的政治化 。

 同年 7 月 ,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

 议 , 会议明确指出 , 支部工作不仅仅是开会 、 造

 表册 、 做统计这些技术性工作 , 支部根本上是政

 治性的 。

 ⑹三湾改编把 “ 支部建在连上 ” 、 古田会

 议把 “ 支部建在连上 ” 确立为建党建军的重要原

 则 , 突出支部的政治功能 , 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 , 使军队成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人民

 军队 。

 后来毛泽东评价这一原则 :

 “ 红军之所以

 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 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

 原因 。

 ” ⑺新中国成立 ,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 , 党中

 央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 , 不断强化支部

 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引领功能 , 通过支部强

 化了党对全社会的领导 。( 二 )

 注重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从党的四大把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以

 来 , 我们党开始关注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

 1926 年 1 月和 5 月 , 中央局分别发文 《 中央组织部

 通告第二号 X 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 》 规

 范党支部建设,后者从 8 个部分 、 54 条对支部的组

 织意义 、 支部教育和宣传的标准 、 支部发动群众

 的原则 、 支部会议的内容和要求 、 支部书记的责

 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

 1939 年 3

 月 , 时任中组部部长陈云发表文章 《 支部 》 , 对支

 部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支部核心

 堡垒地位,并从党员发展 、 党员教育 、 群众工作和

 领导工作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发挥支部作用 。

 1945

 年 5 月 , 党的七大 《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 总结了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

 经验,标志着支部建设在规范化制度化上趋于成

 熟 。

 新中国成立后 , 中国共产党继续加强支部规

 范化制度化建设 , 通过加强整顿 、 完善组织体系 ,

 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 , 最大程度调动了全国人

 ...

篇六: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究资 料大 革 命 时期 是 我 党 发 展 的 重要 时 期,这 一 时期 党 所 处 的环 境既 恶 劣且 复 杂,党 所 面 临 的 主 要任 务 是 发展 和 壮 大 组 织。党 支 部是 党 的 基 层 组 织,党 支 部 建 设 为党 的 发 展 壮 大 起 了 重 要 作 用。

 、一、将党 建 的 宜点 转 移到党支 部建设大 革 命 之 前,我 党 组 织 发 展一 直 十 分 缓 慢,北 洋 政府 把 共 产党 视 为“洪 水 猛菩”,时 共 产 党 百般 摧 残。党 处 于 非 法 状 态,组 织发 展 十 分 困 难。19 2 3年“二 七”大 吴工,.工 人 阶 级 第 一 次 显 示 了自 己 的力 蚤,但 不 久 遭 到 直 系 军阅吴 佩孚 残酷 镇 压。共 产 党 人 在总 结“二 七”斗 争 失 败 的 教 训 中,认 识 到 党 急 需壮 大 自 己 的 力 量。而 丢 壮 大 力 童,首先 必 须 寻 找到能 公 开 活 动 的 政 治 环 境,因 为 长期 的 秘 密 状 态 不 利 于 集聚 无 产 阶级力 1。是年 三 月,孙 中 山 在 南方 成 立 政权,他 领 导 下 的 国 民 党历 史 比 较 长,在全 国 有 公 开 活 动的 地位,影 响 也 比 较 大。在 国 共两 党 共 同 努 力 下,1 9 2 4年 建 立了 合作 关系。这 样,我 党 在 和 国民 党“党 内 合 作”的 形 式 下,取得了 有 利 的 组 织 发 展 环 境,这 为 我党 力 圣 的 大 发 展 提 供 了 良 好 的 时机。国 共 合作 的 建 立,大 大激 起了 中 国 共 产党 人 的 革 命 热 情。一开 始,中 国 共 产党人 以 全 部 精 力集 中 从 事 国 民 党 的 组 织 发 展。在国 共 合作前,国 民 党 的 工 作 大 多停 留 在 狭 小 的上 层 社会,缺 少 下层 的 群 众 工 作,国 民 党 的组 织 只在 广 东、上 海、四 川、山 东 等 少数 地 区 存 在,而 在 其 它广 大 地 区然 召 开 反共 的 西 山 会 议,气 焰 十分 嚣张。我 党 为 了 使 国 共 合 作 的联合 战 线 得 到 巩 固,尽 力 避免 与国 民 党 直 接 发 生 冲 突,确 定 了 扩大 国 民 党 左 派,反付 右 派 的 策 略方 针。为 了 落实 这 一 方 针,我 党努 力 使 国 民 党革 命 化,因 此,动员 全 党 大 力 介 绍 工 人、农 民 及 青年 学 生 加 入 国 民 党 组 织,以 扩 大左 派 力 量。但 是,在 同 国 民 党 右 派 的 十争 中 党 渐渐 发 现 国 民 党 左 派十 分软 弱,由 于 它 代 表 小 资 产 阶 级 利益,立 场 很 不 坚 定,难 以 担 负 革命 的 重任和 取得 反 时 右 派 斗 争 的胜 牙, l 。192 6年3 月 发 生 T反 共的“中 山 舰 事 件” 。原 来 带 有 左 派色 彩 的 广 州 政 府 渐 渐 被 右 派 把持,反 共 气 氛 日 增。所 有 这 些 充分 暴 露 了 左 派 的 软 弱 性,缺 乏 革命 的 基 本 理 论 等 根 本 弱 点,左 派时 于 任何 事情,如 果 没 有 共 产 党人 有 力 的 参 加,就 不 能独 立 工作。实 践 证 明,单 靠 扩 大左 派 决不 能 取 得 同 右 派 斗 争 的胜利。然而,我 党 建 党之 初 尚 未 建 立 党 支部,只 设 立 地 方 委 员 会和 执 行 委员 会。国 共 合 作 后 的 很 长 时 间内,党 由 于 把 工 作 重 点 放 在 帮 助国 民 党 建 党 上,自 身 组 织 发 展 十分 缓 慢,1 9 25 年 初 我 党党 员 人数 仍 不 足 千 人。党 自 身 的 发 展 远远 不 能 适 应 不 断 高 涨的 大 革 命 形势,不 能 满 足 开 展 同 国 民 党 右 派争 夺 革 命 领 导权斗 争 的 需 要。因此,1 9 2 5年l月 我 党 召 开 第 四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决 定工 作 重点由 帮 助 国 民 党 发 展 组 织 转 向 加 强自 身 的 组 织 建 设。与 此 同 时,我 党 开 始 将 党 建丫邵 政 裴 焕 宝冬大 革 命 时 期 的 党 支 部 建 设都 没 有建 立。经 过 共 产 党 人 的 努力,1 92 5年 底,国 民 党 已 有 正式省党部 1 2处,特 别 市 党 部4处,临 时 省 党 部 9 处,除 新 疆、云 南、贵 州 等 少 数 省 区 外,已 在全 国 建 立 起 党 的 组 织,这 些 省、市 党 部 大 都 是 以 共 产 党 员 为 骨 干建 立 起 来 的。但 是 国 共 合 作 不久,国 民 党 内 部 左 派和 右 派 开 始分化,国 共 关 系 也 复 杂 化,国 民党 右 派加 紧 了 对 共 产 党 的 进 攻,多 次 对 共 产 党进行“弹 幼” ,并 公令·46·

 丫亨梦重点 转 移到 党 支 部 建 设 上,即 将建 设重 点 从 地 方 委 员会 和 执 行 委员会 转 移到 党 的 支 部 建 设。党 成立 之 初,中 央 委 员会 和 各 地 方 委员会 组 织 的 健 全 一 度 成 为 党 建 的重点,党 的 建 设 的 成 效 是 十 分 明显 的,随 着 国 民 党 各 省 市党 部 的建 立,我 党 的 各 个省 市 的 党部 也建 立 了 起来。但 是,由 于 中 央 和地 方 党 组 织 都 不 同 程 度 地犯 有 重视 上 层工 作,忽 视 群 众 工 作;重视 个 人 的工 作,而 不 注 意 集 体 的工 作 的 错误,出 现“过 于 注 重 政治 的 势 力,甚 至 发 生 信 赖 现 实 政治 势 力 的 危 险。

 ”(中 国 人 民 解 放军 政 治 学 院 编:《 中 共 党 史教 学参 考 资料 》 第 1 3册,第193页 )过 于 重 视 上 层 党 部 建 设 而 忽 视 基层 支 部 建 设,严重 地影 响 了 党 的力 t 的 发 展。由 于 党 的力 童发 展 落 后 于 形势,党 在 制 定方 针 和 决 策 时 感 到缺 少 可 布 的、强 大 的 基 础 力 量 作后 质.为 了 改 变这 种 状 况,“四大”党 章第 一 次 明 确 规 定 以 支 部作 为 党 的 基 本 组 织,强 调 党 支 部建 设 应 当 引起 全 党 的 高度 重 视。中 共“四 大”开 始 实 现党 建 重 点 向基 础 建 设 的 战 略 转 移。二、结合 中 国国 悄,广泛地建 立 党支部“四 大”时 我 党 仍 足 一 个 人 数不 足 千 人 的 小 党,开 始 将 党 建 重点 向 支 部 建 设转 移 后,广 泛 地 建立 党 支 部 箱 发 展 支 部 是 党 所 面 临的首 要任 务,于 是 党 在 建 设支部方 面 展 开 了 积 极 的 探 索。首先,确 立 了“中 国 式”党 支部 建 立 原 则。在 革 命 实 践 中,我党 发 现 我 国 与 苏 联 等 欧洲 国 家 间存 在 着 巨 大 的 国 情 差 异。社 会政治、经 济 状 况 远 远 落 后 于 欧 洲,我 国 工 人 阶级 不 但 人数 少,集 中在 沿 海 和 大 城 市,而 且 文 化 素 质很低。我 国 由 于 长期 处 于 封 建 专制 主 义 统治 下,所 以 也 没 有 议 会制 民 主 的 基 础 和 传 统。我 国 虽 国土 辽 阔,但 政 治、经 济发 展 极 不平 衡,阶 级 关 系 极 为 复 杂。我 党在 这 样 的 国 情 中,自 身 力 量 小,但 遇 到 的 敌人 却 非 常 强 大,党肩负 着 民主 革 命 和 社会 主 义 革 命 的双 重 任 务。党 的 历 史 任 务 和 我 国 的 基本国 情 决 定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必 须 走 自己 的 基 层 建 设 路 子。由 于 工 人 阶级 人 数 少,因 此,党 员 的 大 量 发展 时 象 是 广 大 地 区 的 农 民、小 手工 业 者、工 商 业 中 的 办 事 人 员 以及 青 年 学 生。农 民 问 题 是 中 国 革命 的 中 心 问 题,党 支 部 不 仅要 在工矿 中 建 立,更 主 要 的 是 要 在 广大 农 村 建 立。但 是 这 些 人 都 处 于分 散 状 态,怎 样 把 党 支 部 建 立 到各 个 领 域、地 方 去 呢 ? 怎 样把 这些 人中 的 优 秀 分 子 吸 收 到 党 内进行 改 造 呢 ? 把 党 支 部 建 在 基 层 生产 单 位 上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建 党 的 根本 原 则之 一,也 是 无 产 阶 级 政 党同 资产 阶 级 议 会 制 党 团的 根 本 区别 之 一。我 党把 国 情 与 这 些 基 本原 则 结 合 起 来,形 成 了“中 国 式”支 部 建 立 原 则。党 的“四 大”规定: “我 们 党 的 基 本 组 织,应 是 以产 业 和 机 关为 单 位 的 支 部 组 织。

 ”同时 又 规 定: “至 于 在 小 手 工 业 者和 商 工 业 的 办 事 人 员 中”以 及 分散 的 农 民 中 等“不 能 以 机 关 为 单位 组 织 支 部 时,则可 以 以 地 域 为标 准”( 同 上,第3 册,第2 0 1页 ) 组 织 支 部。这 样 就 形 成 了 我党党 支 部 建 立 在基 层 生 产 单 位 上和“以 地域 为标 准”建 立 党 支 部 相结 合 的 原 则。这 一 原 则 的 确 立,说 明 党 的 作 用 不 仅 只 在 于工矿 企业,而 且 要 扩 大 到广 大 以 保 甲 制维 系 的 农 村 地 区 及其 它 分 散 的 行业 中 去,这就 大 大 地 扩 大 了 党 支部 发 展 的 前景,为 党 的 领 导 深 入到 每 个 地 方 提 供 了 理 论 指 导 原则。其 次,采 取 有 效 措施,广 总地 建 立 党 支 部。党 要 实现 时 群 众的 领 导,就 必 须 深 入 到 工 农群 众中 去,改 变 党 组 织 发 展 局 限 于 上海、广 州、北 京、武 汉 等 大 城 市和 少 数铁 路、煤 矿、纺 织 等 大 企业 中 的 状 况,在 广 大 城 乡 建 立 党支 部。为 此,我 党 采取 了 几 项 重大 措 施:第 一, “为 着 吸 收 工 人和 贫 农 一 般 的 革 命 分 子 入 党 起见” ,将“有 五 人 以 上 可 以 组 织 小组”的 规 定改为“有 三 人 以 上 即 可组 织 支 部。

 ”( 同 上,第3 册,第2 0 1页 ) 第 二,建 立 党 支 部 和 特别 支 部,以 使 党 的 影 响 和 作 用 扩大 到 一 切 社 会 群 体 中。

 “四 大”关于 组 织 问 题 决 议 案 指 出: “党 在 国民 党 及 其 它 有 政 治 性 质 的重 要 团体中 应 组 织 党 团,从 中 支 配该 党或 该 团 体 的 活 动” ,党 团的 作 用是“应 努 力 取得 指 导 的 地位”,成为 这 个 组 织 行 动“指 导 的 核 心” 。( 同 上,第4 册,第 7 7 页 ),在周 恩 来 的领 导 下,我 党 在 黄 埔 军校 中 成 立 了 特 别 支 部,黄 堵 支部在 同“孙 文主 义 学 会”等 右派组 织斗争 中 发 挥 了 巨 大 作 用,也 为 党时 军 队 的 政 治 领 导 的 实 现 进行 了有 益 的 探 索。我 党 的 党 团 建 设是十 分 成 功 的,因 此, “五 大”时 党明 确 指 示:“在 所 有 的 一 切 非 党群众 会议 及 执 行 的 机 关 ( 国 民 党、国 民 政 府、工 会、农 协 会 等等中 ) 有 党 员 三 人 以 上,均 须 组 织党 团。党 团的 目 的 是在 各 方 面 加4 7

 瞬 党 的 彩 响,而 实 行 党 的 政 策 于非 党 群 众 中”。( 同上,第4册,第4 1 5页 ) 第 三,把 党 支 部 建 成对 党员 进行 阶 级 教 育 和 党 的训 练的 基地。由 于 马 克 思主 义 传 入 我国 的时 间 不 长,掌 握 马列 主 义 理论 和 有 党 的 知 识 的 工 农群 众 不多。党 认 识 到“社 会 上 一 切 革 命分子,只 有 加 入 我 们 党 后,才 有受 到 党 的 训 练 及能 了 解党 的理 论的 机会,我 们 决 不 可 妄 想 在 中 国杜 会 能 够有 许 多 现 成 的 党 员” ,因 此 我 党 决 定“把有阶 级 觉 悟 的分 子,多应 该 直 接 加 入 本 党”,( 同 上,第 3 册,第 2 01 页 ) 采 用先入 党 尔 后 进行 党 的 训练 的办 法大 1 吸 收 优 秀 工 农 分 子 入 党。这些 人入党 后,在 支部 内 接受党 的教 育,改 造 思 想提 高党 性 修养。这 样,党支部 就是 党 员 训 练 的 基地。当 然 党并 不 是 单 纯为 了 扩 大组 织 而 滥 收 党负,“主 张 党员 数全 上 的 发 展,当 以 内 部 教 育 为限.”( 同 上,第 3 册,第 2 01 页 )支 部 吸收 党 员 的 多少,必 须 视 支部 教育、训 练 党员 的 能力 而 定.党 在 建 设 支部 方 面 的 艰 苦 探索,成 效 十 分 显 著,到 1 9 2 7 年我 党 发 展 成 为 有 近6 万 党 员 的党,党 支 部 在 全 国 各 工 农 运 动 发达 地 区 大 1 建 立 起来,党 的力 1明 显 增 长,能 有 效 地 领 导 相 当 多的工 农 群 众开 展 时敌斗 争。三、把 党 支部 建 成 一 切 工 作的 执 行机关 和 社会 组 织 中的核 心扩 大 党 的 组 织 和 广 泛 地 建 立党支 部并 不 是 党 支 部 建 设 的 根 本目 的,党 支部 建 设 的 目 标 是 把 党支 部 建 成 党 的 一 切工 作 的 执 行 机关和 社会 各 组 织 中 的核 心。大 革命 时 期,我 党 在 北 方 政 府 辖 区 处于 非 法 地 位,在 国 民 政 府 中,实际 上 处 于 与 国 民 党 不 平 等 的 合 作状 态,我 党 活 动 与 发 展受 到 国 民党 的 很 大约 束。因 此,党要 贯 彻自 己 的 路 线、方 针、政 策 没 有 别的 执 行 渠道,只 有 通 过 自 己 的 支部 去 执 行,党 支 部 是 党 的 工 作 的唯 一 执 行 机 关。“四 大”后 不 久,我 党 就 明 确提 出 了“一 切 工 作 归 支 部”的 口号。192 6 年 g 月 中 央 召 开 第 三次 扩 大 执行委 员 会,会 议 全 面 地总 结 了“四 大”以 来党 支 部 建 设 的经 验教 训.指 出 党 支部 建 设 的 主要 问 题是 全 党 同 志 还 没 有 真 正 理解“一 切 工 作 归 支 部”这 句 口 号 的真 正 意 义,许 多 地 方 的 党 组 织 犯有“党 的 基 础 仍 是 各 地 方 而 不 是各 支部,党 的 活 动工 作者 也 是 各地 方 而 不 是 各支 部”的严重 错 误。会议 强 调:“今 后 要把 党 的 真 正的基 础 建 筑 在 各支 部 上 面,要把 党的 基本 工 作 责 成党 支 部,建 立 每个 支部灼 活动 工 作,在每 个 支 部中 实 行 支 ...

篇七: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范谱 李进平 hegong315@163 tom 红 色基因代代传 访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 台城村 ■ 高宏然 黄靖童 弓仲韬回来了。

 在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 ,他站在昔 日弓家大院的 旧址上,化作了一座巍峨耸立的丰碑。前面是熊熊燃 烧的火炬,身后是鲜艳夺 目的党旗。

 其实对于台城村的老百姓来说 ,他从未离开过。

 这个出身富绅之家却倾尽家财支持革命 、用生命书写 忠诚的共产党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中共台城特别支部。台城星火在冀中大地燎原 ,台城 特支及 弓仲韬等老一辈革命家 “忧国忧民、信念坚 定 ,不怕牺牲 、勇于奉献 ,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的 精神,早 已成为安平党员群众不屈不挠 、团结一心、 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鲜花开遍了原野。5月 ,记者来到安平这块浸染了 英雄鲜血的土地 ,走进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 馆”,走进台城的昨天和今天。

 台城星火在冀中大地燎原 弓仲韬生于1886年,是安平县台城村人。弓家是 当地的富家大户 ,但接触过新文化运动、受进步书籍 影响的弓仲韬却看透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怀有 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1916年,已经30岁的弓仲韬不 顾妻儿的反对,赴京求学 ,考人北京法政大学。毕业 后到北京沙滩小学当了一名国文教员。

 在附近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看书时,弓仲韬认识了 当时北大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在李大钊 循循善诱地教导下 ,弓仲韬的思想觉悟和革命热情迅 速提高。1923年3月 ,经李大钊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同月,受李大钊的委派,弓仲韬回到了阔. ~l J7年 的家乡——安平县台城村。

 从豪门大户里走出来的 “少东家”,此时已成了 封建地主家庭的叛逆者,一个领时代风气之先的共产 党员 ,一个有着坚定信仰、敢于向封建家庭及整个旧 世界宣战的斗士。

 “弓家大少爷回来了,还办了个农 民夜校 !”消 息传开,当地很多无钱上学的贫苦农民纷纷走进 了课 堂。而弓仲韬为了筹集夜校的经费,卖掉了自家的20 多亩田产,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平民千字文。他以教书 苎 塞星 2017年 06月 (上) \9

 风 范谱 李进平h eg o ng 31 5@1 63

 c o r n 弓仲 韬铜像 为由,向乡邻灌输马列主义知识 ,不仅不收学费 ,所 有的学习用具和书本等也全部免费。与此同时,弓仲 韬还建起了专门为农民办事的群众组织——农会 。在 众多学员中,思想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弓凤洲 、弓 成山引起了弓仲韬的注意 ,并成为他重点培养的对 象。

 经过几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 ,经李大钊同志批 准,1923年8月的一个晚上 ,在台城村的平民夜校里, 弓凤洲 、弓成山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随后弓仲韬主持 召开 台城村共产 党员会议 。

 由弓仲 韬 、弓凤 洲 、弓成 山三人组成的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成立 ,支部设 在弓仲韬家里。弓仲韬任书记,受中共jE京区委直接 领导。弓凤洲的光荣入党 ,成为中共发展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 ,共产党员的队伍中破天荒第一次有了农 民, 弓凤洲也以中共第一个农民党员而载入史册。在台城 特支的影响下 ,安平县党组织迅速发展。到1927年年 底,全县已有台城、任庄 、彪冢 、齐侯町 、敬思、北 关高小和台城女支7个党支部 ,5个团支部 ,全县的党 团员总数已达百余人。如此数量的共产党员和共青 团员 ,在北方各省区的县域 中,实为罕见。当时仅 有十七八万人 口的小县 ,八年抗战期间共有8689人参 加了八路军或成为地方抗 日干部战士,有2269人光荣 牺牲 ,其 中共产党员470人。牺牲在本县境内的447人 中 ,县区干部59人 。

 中共台城特别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第 一个支部,它的建立不仅标志着安平人 民反封建 的革 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也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 村革命斗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中国农村党组织团 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抗击外来侵略 、反抗封建压迫和剥 削 、实现农 民的彻底解放 ,产生 了重要影 响。

 红色土地再 创新辉煌 94年过去了,曾经诞生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 涌现 -ttt,信仰坚定 、勇敢忠诚的优秀共产党人的台城 10,/2 。月 上 村如今怎样了? 平坦宽阔的水泥路 ,整齐划一的青砖房,翠绿挺 拔的龙爪槐 ,生动形象的文化墙⋯⋯走进台城村 ,宛 若走进了一幅美丽 乡村的图画。在这片拥有630户 、 2360人的红色土地上,84名党员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的 红色基因,以党建促发展,再创了台城新辉煌。全村 人均年收入达到1 1000多元 ,弓仲韬当年办 “农 民夜 校”的希冀已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在2000年前,台城村还是有名的穷村,家家户户 土里刨食 ,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 一身泥,村民住的大部分都是土坯房。村里的小伙子 说不上媳妇 ,村民干活提不起精神 ,整天为穷 日子发 愁 。

 为了让群众过上好 日子 ,台城村党总支改善党组 织设置形式,成立了丝网协会党支部、农业产业化党 支部、老党员党支部三个基层党支部,根据党员各 自 的专长 ,把他们分到不同的支部 ,使党员的模范作用 得到充分地发挥。

 老党员党支部负责为不能参加党员学习和会议的 老党员服务,为他们讲解当前党的政策,传达党的声 音,同时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丝网协会党支部主要 负责村里丝网产业 的发展 ,邀请技术人员培训 、外j}I

 开拓市场等;农业产业化党支部帮助村民联系农资、 播种、收割等事宜。

 丝网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到家家户户做T作 ,

 为他们讲发家致富的经验 ,带领村民到丝网产业发展 早的村子学习,并积极为大家解决原始资本,帮助购 置织网机。丝网协会党支部书记弓广茂有一手娴熟的 丝网制作技术。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不管白天还是晚 上,他都及时地上门指导。

 村 民杨彦杰就是在丝 网协会党支部的帮助下走 上致富道路的。他说 :

 “平时只要机器有点毛病 ,弓 广茂或者丝网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就会过来帮助我解决 问题。”而他的儿子杨桐没有像其他年轻人那样去城 里打工。因为家中的生意不错 ,除了帮助父亲打理门 店,他还尝试着开网店扩大销路。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台城村的丝网产业蓬勃发 展。全t, t80%以上的农户经营丝网,从业人员400多 人。还有许多农户在 自家开办家庭工厂 ,65户村 民外 出办厂开店。丝网业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富余劳 动力的就业,也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人。台城村 人富裕了,他们翻盖了新房,Et子越过越有劲 ,周边 的姑娘争着往民勤风正的台城村嫁。

 在大力发展丝网业的同时 ,村党总支带领村 民积 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化服务 、发展规模化

 经营,由单一粮食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经济向工副业经济转变,发 展了1000多亩经济林 ,形成了多元经济发展模式,促 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展经济的同时,台城村 “两委”班子以 “传承 红色文化基因、弘扬 ‘两个第一 ’精神、再造台城新 辉煌”为目标,先后投资500多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改造 提升。下一步,他们计划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修建星 火广场、仲韬故居 、老电影老唱片展览馆等设施,推 广 “农家乐”旅游 ,逐步把台城村打造成集革命传统 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胜地。

 追寻的脚步永不停歇 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党的 光荣传统,安平县于2002年兴建了 “全国第一个农村 党支部纪念馆”,2009年又斥巨资对纪念馆进行了大 规模扩建。

 新的纪念馆 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 ,主展馆面积 890平方米 ,展览面积607平方米 ,同时布设革命主题 广场、绿化景区和必要的附属设施。主展馆外观设计 由党徽图案引申而来 ,展览区域划分为五个展区,分 别为 “火种 ·觉醒”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成长 ·斗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砥 柱 ·抗战” (抗 日战争时期 )、 “燎原 ·解放” (解 放战争时期 )、 “执政 ·发展” (建设改革发展 时 期 ),展线长度210米 ,是旧展馆的4倍 ,展出图片资 料600多幅,实物200多件。室内展陈增设了电子播放 系统 、电子沙盘系统 、电子查询系统 、电子留言系 统,大量使用声 、光 、电、多媒体 、场景复原等现代 展陈手段,既提高了教育效果,又增强了互动功能。

 2016年 ,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安平县委 要求每个基层党组织到纪念馆重温一次入党誓词 ,进 行一次专题学习讨论,上一堂党课 ,开一次专题组织 生活会 ,激励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铭记责任,爱 党为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馆长王彦芹介绍 说 ,近年来 ,纪念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 “红色文 化进校园”爱国主题系列活动 ,并积极参 与 “中国 梦 ·赶考行”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 回演讲等多项 活动。2016年6月,纪念馆组织了 “党史专家安平行” 活动 ,邀请 中央 、省 、市党史研究室相关领导及中 国社科院 、中国人民大学等1 1个单位的30余名专家参 加 ,对台城历史及台城精神进行了交流座谈,进一步 确立 了台城特支的历史地位 ,肯定了台城精神的历史 价值。去年以来 ,安平县组织169名新党员到纪念馆 宣誓入党,1.4万名党员干部在这里重温历史。截至 目 前 ,纪念馆 已累计接待党员干部 、青少年学生和社会 各界学习参观者约100万人次。这里还先后承办和参与 了红色电影 《台城1923》的拍摄 ,出版了 《中共第一 个农村支部》红色图书,编排了现代评剧 《火种》。

 为了搜集和考证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珍贵史 料,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 ,安平县委从宣 传部、组织部、纪委 、党史办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 成工作小组,历时7个多月,先后到北京、天津、哈尔 滨、银川 、广州 、石家庄等134-省的89个市县 ,走访 了400多名党史专家 、老干部及家属,查阅档案资料、 历史书籍3000多份,搜集照片、信件 、书籍、生活用 品、自传材料 、原始档案、影视资料等共计1793件 ,

 整理出文字资料23万字 ,有不少内容过去鲜为人知。

 据安平县红 色文化研究会会长 、安平县委组织 部原副部长李建抓介绍,在搜集台城特支创始人之一 弓凤洲的资料时,先后采访了他的儿子和女儿 ,却怎 么也找不到弓凤洲的档案。在安平县档案馆、衡水市 档案馆查阅多次都没有找到。后来他们又到河北省档 案馆,得到的答复依然是 “没有弓凤洲这个人”。考 虑到弓凤洲是我党最早的农村党员 ,他们又到中央党 史研究室查找,结果还是没有。中央党史研究室档案 负责人解释说:

 “弓凤洲的档案如果有的话一定在河 北省档案馆,因为他在河北省工作 ,又是厅级以下干 部 ,他的档案属省里管。”于是他们再一次来到河北 省档案馆。这次他们开拓了思路,想到是否工作人员 在存档时把弓凤洲的 “凤”写成了 “风”?经查阅确 认,果然如此。这样几经周折才把弓凤洲沉寂多年的 档案找了出来 ,清楚地了解到当年弓仲韬介绍弓凤洲 入党和台城特支的组建过程。

 李建抓感慨地说 ,每次发掘台城特支的事迹,内 心都受到触动和激励。资料挖掘越深 ,触动越大。老 一辈革命家信仰坚定的精神,对当前有着巨大的教育 意义。自己2009年从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位置退下 来以后 ,就确立了今生都致力于挖掘和宣传台城精神 的 目标 。

 时光荏苒 ,岁月沧桑 ,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 力 ,早已使台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五月的 鲜花,依旧开遍了原野;红色的基因,依然在代代相 传。

 初夏的阳光照在宽阔平坦的 “仲韬路”上 ,沿路 走来93岁的老党员 白秀君 ,她依然像往常一样对行人 讲述着在这里发生过的光辉而悲壮的历史 ,弓仲韬最 后一次离开故土前送与她粮食的情景。此时,台城村 新一代的年轻人杨桐则走进村党总支,郑重地递交了 入党 申请 书⋯⋯ 2017 0 6共产" ~ 2017 06党员、\一I—I )\

篇八: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史鉴“ 打造基层战斗堡垒 ” :

 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概述•童科兰剑[ 摘

 要 〕 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

 自中共四大将 “ 支部 ” 确立为党的基本组

 织以来 , 中国共产党的支部建设理论日趋完善 , 水准不断提高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 , 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强化巩固.在这样的时代

 背景下 , 梳理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进程 , 总结支部建设的历史经验 , 对于加强当下

 的党支部建设 , 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 , 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 关键词 ] 党支部 ; 基层组织 ; 战斗堡垒 ; 历史进程[ 中图分类号 ] D26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9-928X

 (2020)

 01-0033-08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 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政

 治建设是其重要原因 ; 支部作为党组织开展工

 作的基本单元 ,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中发

 挥了

 “ 战斗堡垒 ” 的关键作用 。

 本文以中国共

 产党支部建设历程为研究内容 , 概述中国共产

 党支部建设的近百年历史 , 希望从党史中汲取

 智慧和经验 , 为当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添砖加

 瓦 。一 、 历史起点 :

 党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党的

 支部建设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 由于中国共产党

 紧紧抓住建立党的支部这个重要环节 , 推动党

 的力量迅速壮大 , 从一个只有 50 多名党员的小

 团体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 、 拥有 5.

 7 万余人的政

 党 。

 尽管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成熟 , 尚处在

 早期的探索中 , 但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

 得了很大成绩 , 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 奠定了革

 命胜利的组织基础 。( — ) 创建时期党支部建设的现实状况与

 面临问题.创建初期 , 由于对发展自身组织 、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还缺乏充分认

 识 ,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严重滞后 , 党的队

 伍发展相对缓慢 。

 1921 年 7 月 23S, 中共一大

 在上海召开 , 通过了 《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

 领 》。

 由于全党只有 50 多名党员 , 人数很少 ,

 党纲并没有规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

 ⑴ 1922 年

 7 月 , 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 通过了首部 《 中

 国共产党章程 》 , 规定 “ 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

 均得成立一组 ” 。

 “ 组 ” 是当时党的最基本单

 位 , 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最初形态 1923 年 6

 月 , 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 , 通过了 《 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修正章程 》 , 把党的基层组织由原来

 的组改为小组 , 人数由原来的 3 人至 5 人 , 改为

 5 人至 10 人 。

 ⑶由此可见 , 从中共一大至中共三

 大期间 , 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如何设置 , 中国共

 产党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 仍处于不断探索阶

 段 。

 中共三大后 , 中国共产党决定联合孙中山

 领导的国民党 , 建立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的联

 合战线 , 但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注重帮助国民党

 发展组织 , 而忽略了自身的组织发展 。

 从 1923

 年 6 月至 1924 年 6 月一年时间里 , 全国党员仅增

 长 200 余人 。

 上海 、 武汉 、 广州三个区委由于党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 年 1 月号

 史实研析 —员人数少 、 党组织分布地域有限 , 被中共中央

 改为 “ 地方委员会 ” 。

 ⑷随着国民党右派反对 、

 阻挠两党合作的浪潮不断高涨 , 中国共产党不

 得不重新思考和判断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运动

 中的地位与作用 , 并开始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

 发展问题 。( 二 )

 加强党的支部建设的主要措施.一

 是中共四大确定支部为党的基本组织。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H,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虹口举行第

 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

 大会指出 , 无产阶级 “ 不

 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 , 乃是以自己阶级独立

 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 ”

 [51 o 民主革命 “ 必须最

 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 , 并且取得领导的

 地位 , 才能够得到胜利 ”

 [6] o 为保证无产阶级领

 导权的取得与实现 , 大会通过的 《 对于组织问

 题之议决案 》 指出 “ 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

 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

 [7] ,要求在全国范围内

 建立发展党的组织 , 并将组织建设的重点转移

 到支部建设上来 ; 强调 “ 我们党的基本组织 ,

 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 ” , 将原

 来章程中的 “ 有五人以上可组织一小组 ” 改为

 “ 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 ” 中共四大还

 对支部建设提岀了具体要求 , 规定了支部的设

 置原则 、 工作任务和职责 、 组织制度 、 活动方

 式 。

 ⑼中共四大把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本组

 织 , 初步奠定了党的支部制度基础 , 由此成为

 党重视并加强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 , 这在党的

 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同时 , 对

 支部建设作出的具体规定 , 表明中国共产党开

 始了对支部建设理论的积极探索 。

 基层组织工

 作的改善和加强 , 为推进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

 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 党的自身力量迅速发展 ,

 开始走上群众型政党的道路 , 党领导革命群众

 运动的能力大为增强 。

 中共四大后 , 中国共产

 党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 。

 在这场全国性

 的反帝怒潮中 , 党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 , 发

 展健全了自身组织 , 党员数量增长到近万人 ,

 在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建立了党的组织 , 党的力

 量如星火燎原般发展起来 。二是 “ 一切工作归支部 ” 的提出 。

 1926 年

 初 , 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新右派篡夺革命领导

 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 同时工农群众运动和总的

 革命形势仍在继续发展 。

 1926 年 7 月 12 日至 18

 日 ,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第

 三次扩大会议 。

 会议认为 , 党只有扩大自身组

 织 、 加强对群众运动的领导 , 才能抑制新右派

 和反革命势力的日益增加 , 保证革命进程的顺

 利推进 。

 会议指出组织工作是 “ 党指挥群众运

 动的枢纽 ” , 指出支部是党在工厂 、 矿山 、 学

 校及某区域的核心 。

 为把党的基础真正建立在

 支部上面 , 会议提岀了

 “ 一切工作归支部 ” 的

 口号时任中共上海区委组织部部长赵世

 炎 , 对该口号作了详细解释 :

 “ 我们主要的目

 的 , 是要使支部成为社会之核心 ; 在支部中每

 一个同志所有的社会关系与工作 , 统统要聚集

 到支部里面来 , 由支部指挥之 , 这就叫做"一

 切工作归支部" 。

 ” 提岀 “ 一切工作归支

 部 ” 是党加强支部建设的一大举措 , 对于推进

 支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中共五大前后对党的支部建设认识的进

 一步深化 。

 在大革命洪流中 , 由于中国共产党

 高度重视自身组织建设 , 加强和改进党的支部

 工作 , 到 1927 年 4 月中共五大召开时 , 党员已超

 过 5.

 7 万 , 工人与农民已占全部党员的近 70%,

 成功实现了从宣传小团体到群众性政党转变的

 伟大跨越 。

 "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革命

 力量的发展 , 使国民党右派产生恐慌 , 他们加

 紧了反革命活动 。

 4 月 120,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反革命政变 , 大革命面临严重危机 。

 在革命生

 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 中国共产党于 1927 年 4 月 27

 日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会上通过

 的 《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 》 , 第一

 次在党章中把支部单列一章 , 对支部的组织设

 置进行了调整 , 并对支部的组织设置和工作任

 务作出了新规定 。二 、 支部建在连上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

 支部建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 , 在大革命时期党支部建设经验和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 年 1 月号

 史实研析教训的基础上 , 不懈地把支部工作和基层政治

 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 探索形成了

 “ 支部建在连

 上 ” 的重要经验 , 有力推动了党的支部建设 。( 一 )

 党支部建设面临的艰巨挑战.南昌起

 义成功之后 , 中国共产党虽然已经开始注意对

 国民革命军的影响和领导 , 但当时党的领导人

 对军队的领导还很生疏 。

 由于只是在团一级建

 立了党支部 , 而作为部队战斗力基础的连队没

 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 导致党的影响力较弱 ,

 支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 也使得工农革命军政

 治上不巩固 , 战斗力不强 , 经不起残酷战争的

 考验 。

 针对这些现象 , 党和军队领导人开始意

 识到 , 必须着手加强党对军队的控制能力 。( 二 )

 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举措 。

 一是

 确定 “ 支部建在连上 ” 重要原则 。1927 年八七

 会议后 , 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湖南组织秋

 收起义 。

 9 月 29B, 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永新县

 三湾村 。

 当晚 , 毛泽东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 ,

 对部队进行改编 , 在班 、 排设党小组 , 连建支

 部 , 团 、 营建立党委 , 全军由中共前敌委员会

 统一领导 。

 同时 , 连以上设立党代表 。

 在连一

 级 , 党代表由党的支部书记担任 。

 支部建在连

 上后 , 作为部队基层单位的连队直接处于党的

 领导之下 , 避免了因支部建在团上而造成的党

 的领导的断层现象 。

 同时 , 支部建在连上 , 小

 组设在班排 , 与士兵群众直接联系 , 因而使部

 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

 毛泽东说 :

 “ 红军所以

 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 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

 原因 。

 ” 三湾改编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

 绝对领导 , 从组织上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的基础 。

 1929 年 12月 28 日 、 29 日两天 , 红四军

 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 , 会议一

 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八个决议案 , 第一次将“ 支部建在连上 ” 规定为建党建军的一条重要

 原则 , 指岀 :

 “ 每连建设一个支部 , 每班建设

 一个小组 , 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

 一 。

 ” 「 ⑷红军建立后 , 如何使这支军队真正成

 为党绝对领导下的 、 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

 集团 , 这是当时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而

 “ 支部建在连上 ” 原则的确立 , 为中国共产党

 实现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

 古

 田会议解决了红四军中建党和建军的一系列重

 要问题 , 使红四军得以肃清一切旧军队的影响

 而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

 〔 旧二是以乡为单位建立党支部模式在中央苏区

 的推行 。

 古田会议后 , 红军的发展壮大为中央

 苏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1931 年 11 月 19B, 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

 成立 。

 中央苏区普遍建立了党的支部组织 , 基

 本上以乡为单位建立党支部 , 以村为单位建立

 党小组 。

 据苏区江西省委统计 , 1932 年 3 月底 ,

 全省共建有 998 个党支部 。

 〔 阎在中央苏区范围最

 大的时期 , 党员总数已超过 13 万人 , 约占全国

 党员总数的 44%, 占中央苏区人口总数的 3% o

 [171

 苏区中央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党的支部建

 设 :

 一是建立中心支部和模范支部 , 作为健全

 支部工作 、 加强支部领导力的一项主要任务 ;

 二是为了健全支部生活 , 开展支部改选活动 ;

 三是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支部工作的条例

 法规 ; 四是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 。

 党支部领导

 乡苏维埃 、 乡工会和乡贫民团的工作 , 积极开

 展经济动员 、 查田运动 、 宣传教育和文化运

 动 。

 在党支部领导和发动下 , “ 扩红 ” 工作成

 绩显著 , 并成立了赤卫军 、 救护排等 , 均能随

 时调动作战 。三 、 发展成熟 :

 全面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党

 的支部建设全面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 , 随着中国共产

 党取得合法政治地位 , 各地党支部逐步得到不

 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 党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

 显著提高 。

 尤其是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 , 标

 志着党的支部建设在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探索之

 后 , 在理论上也逐步趋于成熟 。( - )

 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 , 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

 步伐 , 使得国内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 。

 1937

 年七七事变后 ,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 这

 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

 境 。

 但在经过残酷的国内战争后 , 党的组织系

 上海党史党建 2020 年 1 月号

 党建史鉴 ・・l

 ■■ “统在长期的白色恐怖下 , 多数地区基层党组织

 基本处于瘫痪 、 半瘫痪状态 , 很难进行有组

 织 、 有领导的工作 。

 党的组织力量亟待增强 ,

 以成为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政党 。(二)全面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党支部建

 设的重要举措.一是明确建设 “ 全中国的广大

 群众性的布尔塞维克的政党 ” 目标 。

 为了进一

 步总结抗战以来党的工作的经验教训 , 确定即

 将转入新阶段的抗战方针和任务 , 1938 年 9 月 29

 日至 11 月 6 日 ,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

 会 , 张闻天作了 《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

 的组织问题 》 的报告 , 对党的支部建设作了全

 面部署 , 指出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和建立支部 ,

 使党成为全国性的党 , 这是党目前的中心任务

 之 — o

 [18]二是党的支部建设理论的形成 。

 全面抗战爆

 发后 ,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日益扩大 。

 如何

 加强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 已经成为当时

 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

 1939 年 3 月 , 时任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撰写了 《 怎样做一个

 共产党员 》 与 《 支部 》 两篇文章 。

 在 《 支部 》

 一文中 , 陈云着重阐述了支部的地位 、 设置

 原则 、 主要任务等支部工作的基本问题 , 指出

 “ 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 , 是党的力量增长的主

 要源泉 ”

 [19 \要从联系群众 、 发展党员 、 教育

 党员 、 领导工作四个方面切实发挥 “ 核心的堡

 垒的作用 ” 。...

篇九: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40 卷第 3 期 许昌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3 期Vol. 40 No. 3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No. 3,202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许昌地方党组织的历史沿革王 洋(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河南 许昌 461000)摘 要:从 1922 年至 1949 年,中共许昌地方党组织从只有 1 名党员开始,建立第一个党小组、党支部、县级委员会,建立和重建中共豫中特委,建立豫西和水西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建立豫皖苏五地委、豫西五地委和二地委,建立中共许昌地委。党组织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与帝官封三座大山展开顽强斗争,虽屡遭挫折,但仍不屈不挠,直到建立当家做主的人民政权。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许昌地方党组织;历史沿革中图分类号:K265;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9824(2021)030072 05一、许昌党组织的创建党在创立时期,共产主义小组就派人到许昌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讲述革命道理,成立工会组织,建立许昌第一个党小组、党支部和县级委员会。(一)许昌最早共产党员建立的工人组织1922 年许昌就有了党的活动。那年李大钊在河南发展 8 名党员,许昌火车站的崔某是其中之一[1]30 。时年春,崔某倡议许昌火车站学习长辛店铁路工人,以劳动补习学校为基础,筹建工人俱乐部。他以工人积极分子为骨干,宣传成立俱乐部的意义和作用。铁路工人踊跃参加,借助简单设备,建立工人俱乐部。经他举荐,大家选举 3 名委员。4 月 9 日,他派代表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第一次筹备会。8 月 10 日,他派代表参加在郑州召开的第二次筹备会。这次会议通过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章程(草案)》,规定每个火车站工人超过 100人就可以组建京汉铁路总工会分会,制定“保护劳工”条款,不得任意开除工人,工人死后发给家属抚恤金,每隔两年给工人增加工资 3 元,工人子弟乘车优先,成立工人纠察团等。同日以工人俱乐部为基础,建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许昌火车站分工会[2]3 。这是党领导下的许昌最早工人组织,也是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下辖的 16 个分工会之一。(二)许昌历史上第一个党小组的建立1924 年夏,中共北京区执委派王克新到许昌以教师身份做掩护,开展工农运动,筹建党组织。同年秋,省立开封一师的长葛籍学生党员霍树中和孟炳昌到家乡开展活动[1]45 。他们组织县高等小学和甲种农校进步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向导》《政治生活》等刊物,提高政治觉悟。届时霍树中发展黄梅岭、高玉杰等 10 多名学生入党,建立许昌历史上最早党组织中共长葛党小组,黄梅岭和高玉杰先后担任党小组长,隶属省立开封一师党团支部。(三)许昌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1925 年 10 月,中共豫陕区执委整顿各级党组织,壮大党的力量。区委书记王若飞派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党员郭安宇到长葛、禹县、许昌三县交界的石固从事农运工作[3]13 。他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党组织,发展戴善同、孙益三等人入党,交给每位党员一本《贫民》作凭证。建立许昌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石固南寨党支部,郭安宇任书记。后郭安宇指定戴善同任支部党小组长,开展党的活动。1926 年 1 月郭安宇到中共豫区委从事军运工作,孙益三到许昌县城西南郊碾上村工作,戴善同到许昌县县城西戴庄村发展党员,石固南寨党支部停止活动。· 2 7 ·收稿日期:2020 11 19作者简介:王洋(1971—)男,河南邓州人,长期从事中共许昌党史研究和宣传。

 (四)许昌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党组织的建立1925 年冬,中共豫陕区执委派肜德忱到许昌开展党的工作[1]46 。肜德忱派石固南寨党支部委员孙益三到碾上村发展党员。不久他发展吴忠甫、李文甫等入党。1926 年春肜德忱建立碾上村党支部,吴忠甫任书记。肜德忱派戴善同到戴庄村开展党的工作。其间,戴善同发展 22 人入党,建立中共戴庄支部,戴善同任书记。戴善同在省立许昌第十四中学发展丁明道加入共青团。丁明道发展张炳耀、薛朝立等加入团组织,建立共青团许昌第十四中学小组,丁明道任团小组长,团员 20 多名,团小组 2 个。1926 年 4 月建立许昌第十四中学团支部,丁明道任书记。不久肜德忱发展丁明道等入党,丁明道发展教师吴干卿等入党,党员团员共同活动,设立两个党团小组,张炳耀和张鸿镇任小组长。同年 11 月,中共豫陕区执委派组织委员张景曾到许昌,在许昌县城衙前街 9 号建立中共许昌县地方执委,肜德忱任书记,戴善同等 4 人为委员,党员 40 多人,办公地址在许昌县城西南郊碾上村吴忠甫家,下辖碾上村等 4 个党支部和石固南寨小组。二、土地革命时期的许昌党组织党在许昌建立中共河南省工委、省临时工委,两次建立豫中特委,建立豫中特别支部,举行司堂农民暴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一)许昌历史上第一个地级党组织的建立1927 年 9 月,在反抗国民党右派镇压中,中共河南省委成立豫南、豫中、豫北 3 个特委。豫中特委设在许昌,省委常委张景曾任书记,领导许昌、临颍、郾城、长葛、西华等县党组织,举行全省总暴动[1]86 。由于决议脱离实际,计划未能实现。1928年1 月下旬,豫中特委在许昌县召开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确定在许昌县司堂村发动暴动。2 月中旬,黎光霁接替张景曾任特委书记。豫中特委在许昌县召开苏维埃代表会议,选举李杜为许昌县苏维埃主席。2 月 12 日,豫中特委领导许昌县举行暴动。13 日他们建立指挥部,100 多名赤卫队员在司堂村集合。李杜等带领赤卫队员,扛起工农革命大旗,手持枪支、大刀和长矛,颈系红巾标志,向地主恶霸盘踞的据点猛烈进攻。农民协会会员从四面八方涌来,暴动农民四五千人。他们杀土豪、焚地契、分浮财,吓得大地主闻风逃窜。15 日国民党当局出动军队镇压,暴动失败。豫中特委转移到临颍、郾城一带。黎光霁回到开封,重建省委,豫中特委停止活动。(二)中共豫中特委的重建1928 年 4 月,省委派韩子文到许昌,重建许昌县委。年底被敌人发觉,韩子文被调走。1929 年春,省委派曹鼎新到许昌,建立许昌特别支部,曹鼎新任书记,负责许昌等 6 个县党的工作。4 月 18日,中央将河南省划分为 3 个中心区,分设中心县委,归中央直接领导。9 月,许昌特别支部改属郑州中心市委领导。1930 年 1 月 28 日,中央重建河南省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公开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4 月国民革命军宋天才部第 75 师驻扎许昌。该师参谋长、地下党员郑宝钟秘密发展连排级军官入党,部分下级军官和士兵掌握在党的手中。为此,省委决定策划 75 师兵变,组成工农红军第 15 军。5 月以许昌特别支部为基础,组建豫中特委,开封市委书记杨健民为书记。豫中特委以策划 75 师兵变为重点,同时负责领导许昌等 13 个县党的工作。成立由杨健民、郑宝钟等组成的军委,杨健民任书记和第 15 军政委,郑宝钟任军长。8 月杨健民、郑宝钟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兵变计划。由于参会人数多,会议时间长,不慎泄密。次日夜宋天才将郑宝钟和部分与会人员杀害。兵变未起事即遭镇压。豫中特委还领导许昌等县的穷人会、贫人会抗款抗粮。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计划没能实现。1931 年 3 月,省委撤销豫中特委,建立许昌中心县委,刘晋任书记。(三)中共河南省工委在许昌的建立1932 年 12 月,中央委派省委原军委书记张振亚到河南,与许昌中心县委取得联系,指示县委书记刘晋等赴上海汇报许昌及河南党组织的状况,参加短期训练。1933 年 1 月,刘晋等回到许昌,以中心县委为基础,组建河南省工委,吕文远任书记,刘晋等任部长,机关设在许昌[1]114 。许昌中心县委工作人员转隶为省工委工作人员。省工委以健全豫中工作为中心推动全省党的工作恢复。不久建立中共许昌城区委员会,王书祥任书记。区委机关设在许昌县福音堂小学党员教师艾伯良家里,下辖两个党支部。吕文远、刘晋等深入各县农村,了解情况,促进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派人到全省巡视,与党组织秘密接触,恢复党的活动。省工委恢复 12 个党组织。党的活动在各地开展起来。1933 年 2 月,省工委将海观澜等接到许昌,重建省工委印刷机关。后因叛徒出卖,印刷机关遭到破坏。6 月省工委迁往郑州。(四)中共河南省临时工委和省工委在许昌的建立1936 年 1 月,中央北方局派沈东平到许昌,与坚持斗争的郭晓棠等取得联系。他召集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形势,以许昌为中心,恢复全省党组织。成立党支部,沈东平任书记,将暴露身份的党· 3 7 ·

 员送到中央北方局。郭晓棠等离开许昌,留下的党员坚持斗争。7 月沈东平组建许昌中心县委,贺建华任书记。后因内部成员未能形成领导核心而解散。同月沈东平在许昌组建中共河南省临时工委,沈东平为负责人,机关设在许昌。省临时工委把恢复建立各级党组织作为迫切任务,派人到各地联络党组织和党员。经过9 个多月艰苦努力,恢复建立许昌县委等 8 个县级党组织。10 月省临时工委重新组建许昌县委,许昌简易师范学校校长蒋介民任书记,教师周之焕任委员。领导学生、工人和烟农举行抗日爱国游行,40 多名进步青年赴太原参加抗日同盟会。后蒋介民离开许昌,周之焕接任书记。周之焕调离后,许昌县委停止活动。1937 年 4 月,中央北方局派刘子久等到河南,以省临时工委为基础组建中共河南省工委,刘子久任书记,沈东平等任委员。省工委领导机关驻许昌。省工委把恢复发展全省党组织作为主要工作。刘子久和沈东平等不断到全省各地巡视,把分散的党组织和党员统一到省工委领导下,发展一批新的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三、抗日战争时期的许昌党组织党在许昌建立统一战线,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为抗日将士捐款捐物;开辟水西和豫西根据地,粉碎日伪联合进攻;建立党组织,成立民主政权,组织地方武装。当时许昌没有建立中共地方委员会,各县党组织互不隶属,个别时期甚至出现两个中共地方委员会在一个县内活动的现象。(一)中共鄢陵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937 年 4 月,在北平上学的鄢陵籍青年李爽在郑州遇到省临时工委的楚光甫 ① 。楚光甫动员他留下来抗日救亡,派他回鄢陵县开展党的工作。5 月李爽找到挚友程彦洛和郑祥勋,组织马列主义学习研究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月底楚光甫发展李爽入党,成立中共鄢陵县小组,隶属中共豫东特委,李爽任组长。1938 年 5 月,鄢陵县党小组发展6 名党员。豫东特委以鄢陵县党小组为基础,成立中共鄢陵县支部,李爽任书记,郑祥勋等人为委员。7 月鄢陵县党支部以鄢陵县民训工作团的名义,派党员田志高等 8 人到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同月豫东特委以鄢陵县党支部为基础,组建中共鄢陵县工委,书记、委员不变,党员 30 人。9月豫东特委改组中共鄢陵县工委为中共鄢陵县委,书记、委员不变。11 月中共鄢陵县委成立鄢陵县青年救国会,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2 月中共豫东特委更名为中共豫东地委,中共鄢陵县委隶属中共豫东地委。1939 年 3 月,中共鄢陵县委派孙子良等人到三民村学校任教,成立中共三民村学校支部,孙子良任书记。豫东地委派刘建吾到该校任教,指导学校党支部工作。1939 年夏,豫东地委在西华县西夏亭村召开豫东各县委书记会议,将中共鄢陵县委改组为中共鄢陵县中心县委,领导扶沟、临颍县委,在尉氏、洧川、中牟、许昌、长葛部分地区活动。1942 年冬国民党当局派特务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中共鄢陵中心县委将暴露身份的党员撤退到根据地,留下党员以合法职业做掩护,从事活动。1944 年 2 月,中共鄢陵中心县委改组为中共鄢陵县委,李爽任书记,后由程留宾代理。(二)中共许昌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938 年 2 月中共豫南特别区委员会 ② 下辖的中共舞阳县委派李持英等到许昌县,在民众教育馆小学任教。他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发展丁光裕、王石青、沈顺卿等入党,成立中共许昌县民众教育馆支部。4 月改建为中共许昌县中心支部,李持英任书记,丁光裕等任委员,下辖 3 个党支部、1个党小组,党员 26 人,隶属中共豫中特委所属的中共舞阳县委。1939 年 5 月,豫中地委书记张维桢到许昌县视察,要求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多吸收工人农民入党。同月中共豫中地委派王津忱到许昌县工作。7 月豫中地委派戴子侠等人到许昌县灞陵中学和繁城小学任教,开展党的活动。8 月张维桢召开会议,将中共许昌县中心支部改组为中共许昌县工委,王津忱、丁光裕、王石青、沈顺卿任部长,下辖 5 个党支部,党员 47 人,办公地点设在许昌县城内榆柳街丁光裕住处。后因王石青等 10 多人暴露身份,遂离开许昌到确山县竹沟工作,中共许昌县工委停止活动。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坚持革命活动。12 月由徐干青等负责,以从确山县竹沟 ③ 学习回到许昌的 9 名青年为骨干,举办县民众运动干部训练班。后因国民党县党部怀疑,训练班停办。1940 年 5 月,中共许昌县工委原书记王津忱组建中共许(昌)临(颍)县工委,王津忱任书记,丁光裕、戴子侠任委员,下辖 3 个党支部,隶属豫中地委。1941 年 1 月因叛变出卖,县党组织遭· 4 7 ·①②③李爽在开封济汴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介绍人。1937 年 12 月建立,又称中共鄂豫边特别区委员会。1938 年 5 月,开封形势严峻,中共河南省委迁到确山县竹沟。1939 年 11 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竹沟惨案,中共河南省委又迁到洛阳。

 到严重破坏,停止活动,直至抗战结束。(三)中共襄城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938 年 5 月,中共豫中特委派李彩珠等到襄城县,加强抗日宣传队的领导。6 月建立中共襄城县支部,李彩珠任书记,阎伯玉、杨战韬任委员,党员 20 多人。不久,李彩珠、阎伯玉前往省委所在地确山县竹沟,申请增派干部到襄城县工作。此时,省委正在召开青年工作会议,李彩珠、阎伯玉参加会议。会后,省委组织部同意派干部到襄城县帮助工作。7 月中旬,省委增派力量,加强...

推荐访问:革命时期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意义 党支部 第一个 时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