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动物行为生态学中观鸟训练的教学方法探索

时间:2022-11-17 12: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观鸟是动物行为生态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鸟进行行为观察训练,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均有明显提高,从而证明了观鸟训练在行为生态学中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观鸟 行为生态学 行为观察 武汉大学 校园鸟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b)-0209-02

自从生态学被列入我国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以来,培养具有现代生态学理念的本科生即成为了此专业的最终目标。生态学尤其是其中的分支之一——动物行为生态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同时熟练掌握在野外生境中观察、记录和分析野生动物行为的能力[1]。因此,为促进高校生态学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将野外观鸟训练引入到生态学的理论学习中,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观鸟一般是指利用望远镜等光学设备,在尽可能避免惊扰鸟类的情况下,对野生鸟类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观察和纪录的活动[2]。在高校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学的野外实习教学活动中,观鸟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环节。此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辨识鸟种、观察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了解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以及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而在行为生态学的学习中,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对鸟类常见行为的熟悉和识别,通过观鸟,使学生对认识鸟类这一重要的动物类群的同时,记录和分析鸟类行为,进一步与动物行为学的理论体系联系起来,以达到深刻理解此课程知识的目的。这种效果是单靠课堂传授和观看图片和影视等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武汉大学校园的占地面积广阔,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且原始植被状况保存较好,鸟类种群数量丰富,以观察校园分布的鸟类为主的观鸟活动已兴起有十余年,已观测并确切记录的鸟类有120余种,并出版有相关的《珞珈山观鸟手册》等工具书,鸟况和观鸟路线等条件均较成熟,十分适合初学者进行观鸟训练。因此,笔者从培养学生鸟类行为的基础观察能力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观鸟训练,并获得了初步的探索结果。

1 鸟类行为观察的训练方法

1.1 鸟种的辨识训练

观鸟的第一步首先是认鸟,这要求学生先学会辨别武大校园内的常见鸟类,并记录下鸟种和数量。调查前需要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备齐观鸟所需的工具,如望远镜(单筒或双筒望远镜)、相机、野生鸟类图鉴、记录本等。

(2) 通过查阅图鉴或照片等方式,熟悉本地常见鸟类的形态。

(3) 设计便于汇总、统计的表格,供之后的行为数据整理。

1.2 鸟类活动规律的观察

观鸟开始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观察鸟类活动的时空规律,可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提示。

1.2.1 调查生境的确定

根据生境的不同类型,在整个校园范围内确定数个观察点。应引导学生主动讨论如何选择观察点(观察点生境可根据植被种类等特征,以及不同鸟类的分布特点来选择),观察点的生境类型应多样化,覆盖到校园的各个方位;

1.2.2 观察时间的确定

鸟类的活动能力强,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可在白天进行全天观察和特定时间点观察,记录它们的日活动规律。通常在休息日进行全天观察。

1.2.3 组织学生分析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应包括观察点的生境类型、记录到的鸟种和数量。最后将各小组的结果汇总,结合讨论,得出不同鸟类的活动规律,并据此制定下一步的行为观察方案。

1.3 鸟类行为记录

在各种生境类型的观察点,各小组在不同鸟类的行为活躍时间段内集中观察,对所有行为类型进行描述和记录,具体过程如下。

(1)定义每一种行为,如取食、运动、警戒等。

(2) 对照行为谱,辨认每一种行为并记录下行为的发生时间。

(3) 在鸟类繁殖期(1~5月)和非繁殖期(6~12月)至少各自进行3天的持续观察,整理并分析所有行为数据,最后提出问题。行为学问题的提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地,我们常组织学生从几个方面思考。

鸟类在繁殖期的行为与非繁殖期相比有何区别?

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某种鸟某种行为的发生有什么变化?可能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如光照,降水,食物量等)?

通过观察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鸟种变化,确定哪些种类是武汉地区的候鸟、留鸟以及旅鸟(鸟类中一年四季都可观察到的可能是留鸟,只在固定季节才可观察到的是候鸟,在固定季节的某段很短时间才可观察到的是旅鸟)。

在鸟类行为学观察训练的最后,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把观鸟活动拓展到整个武汉地区(市区和市郊),进一步获得更为丰富的行为数据,提出更多的行为学问题,并以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学术汇报的形式展示成果。

2 鸟类行为观察的训练结果

2.1 枯燥的行为学变得直观生动

校园观鸟活动的开展,为生态学专业的教学开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例。在成功组织了数次行为观察训练之后,本科生们辨别鸟种和统计鸟体数量等基础能力迅速提高,相比起教材中枯燥刻板的理论概念,生动的行为观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他们的理解。例如,动物生态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行为节律现象,学生们结合对校园内灰喜鹊的行为观察,发现它们的取食高峰出现在上午9点至11点,表现出进食行为显著的日节律;但在阴雨天,这一行为会延续到下午,说明生态因素对动物行为的重要影响。整体上,观鸟训练起到了融乐于学的作用。

2.2 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

细致的观察力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必需技能之一,而系统的行为观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由于野生鸟类的活动状态是不可控制的,为了在目击的有限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行为信息,必须对观察速度加以训练,提高观察效率。经过数次观察,学生们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定义各种鸟类行为和记录行为持续时间,后整理成为样表(见表1和表2,均来自学生的原始数据)。

3 讨论

根据学生训练的反馈结果,观鸟及行为观察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不但增强了学生保护鸟类的意识,也初步提高了其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再次证明了观鸟在动物学、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环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3-4]。为了进一步发挥其功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观鸟兴趣,今后我们将在课余时间邀请观鸟爱好者,为学生们开展观鸟主题讲座,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丰富学生的鸟类学知识和观鸟技能。

此外,观鸟是一项实践性强的活动,要求指导的教师首先具备全面的野外实践能力,如对观鸟地点、路线等状况有充分了解,正确地辨识鸟种,以及组织户外活动的能力等。也由于这些原因,一个合适的教师来指导这项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了两种途径:一是邀请武汉观鸟协会的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一同参与校园观鸟活动;二是有几次观鸟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观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野外作业建议,对学生们的能力提高帮助很大(2015年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站站长在冬季水鸟行为观察和数量统计上给予了指导)。以上这些措施都很好地推动了观鸟训练的完善。

总之,观鸟以及鸟类行为观察训练的开展,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动物生态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令这门课程变得鲜活而生动,学习过程中也充满了乐趣。接下来,我们将在观鸟和行为观察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训练内容,如引导学生设计鸟类行为学实验,以期进一步培养其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建立严谨的科学理念,从而逐步将鸟类行为学实习作为动物生态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固定下来。

参考文献

[1]丁平.中国鸟类生态学的发展与现状[J].动物学杂志,2002,37(3):72-74.

[2]黄倞朗,巫晨昕,郑华,等.浅谈观鸟活动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7):108.

[3]邵明勤,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高行宜,等.鸟类行为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02,19(2):76-79.

[4]蒋志刚,王祖望.行为生态学的起源、发展和前景[J].生物科学,1996,19(1):43-45.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学中 探索 生态 训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