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现代社会风险的复合性特征与综合治理

时间:2022-11-20 12:2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风险社会不仅代表了一种可能的“未来社会”的觉醒,而且意味着现代社会的某种客观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越来越具有风险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风险区别于传统社会风险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具有复合性特征。现代社会风险的复合性特点启示我们,应对现代社会风险必须走综合治理的路子。

关键词:风险社会;复合性特征;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D66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9—0091—03

西方学界一般将风险社会看作是一个未来社会的可能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其实,风险社会不仅代表了一种可能的“未来社会”的觉醒,而且意味着现代社会的某种客观存在。随着现代社会各种风险的不断发生,现代社会风险的特点日渐明晰。复合性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代社会风险的复合性特点启示我们,应对当今社会风险必须走综合性治理的路子。

一、现代风险社会的复合性特征

现代社会风险是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主要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这也就决定了复合性是现代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这种复合性具体体现在风险的存在形式、发生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

1.从风险的存在形式看。首先,现代社会风险是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复合而成的。自然风险是传统社会风险的主要形式,现代社会自然风险从形式看,与传统社会自然风险形式并无二致,如地震、火山、泥石流、水旱灾害、台风、冰灾、海啸、太阳黑子等,但有些自然风险在过去不被人们所认知,或认知得不如现代社会深刻,如冰灾、太阳黑子等;有的发生的不像现代社会这样频繁,如水旱灾害、海啸等;还有的属于现代社会才出现的自然灾害,如气候变暖等。其中,后二者往往与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副作用与负面效应相关,特别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和负面效应。自然风险涉及陆地、海洋和太空,基本覆盖了整个自然领域。社会风险更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现代社会风险就是以这样一种囊括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方式影响人类的,将全球人类置于一个存在多种风险的社会中。现代社会中,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自然风险可以诱发社会风险,社会风险也有可能引发自然风险。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二○○六》表明,中国目前是一个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并存的三元社会。这一社会结构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也更容易从可能转化为现实,成为灾难,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公共安全问题[1]。其次,从现代社会风险存在的区域看,现代风险社会是由国内领域风险和国际领域风险复合而成的。现代社会风险有的存在于特定地域,有的不受地域限制而扩展成全球化的风险。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导致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导致各国国情具有特殊性。所以各国就存在着有地域特色的风险,如伊斯兰国家存在的宗教风险,中东地区存在的石油危机等等。但是由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当今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经济、科技的全球化,人员交往的全球化,资源配置的全球化,等等,为我们带来了风险的全球化存在趋势。以金融风暴为例,全球资金一体化加上交易电子化,在很短时间内资金就可以做快速的流动,在极短的时间内,金融风暴可以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区域传到另一个区域,从而使一国存在的风险发展成国际性、世界性存在的风险。最有说服力的是美国2008年出现的危机,现在已经转化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再次,从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来看,现代风险社会是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的复合而形成的。由于现代社会处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阶段,传统社会的已知风险继续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与传统社会中的风险相比,现代社会中的风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迅速扩散性都日益增强。此外,它还不同于工业化时期以前人类所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因为那些自然灾害是由外在因素而非人为因素导致的,而现代社会中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的认识和决断失误导致的,也就是说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生态风险、核风险、化学风险、基因风险等新风险以及由传统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现代社会还为人类带来了众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它们会在不经意间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

2.从风险的发生方式看。首先,现代社会的风险在发生时间上周期性与突发性并存。现代社会的风险在发生时间上来看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受季风气候影响,在我国很多地区会发生季节性的气象灾害,如水旱灾害;还有南方的水灾,多发生在每年夏季多雨季节,有时会遇上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这说明自然风险在发生时间上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它们有一定的周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险的发生都有规律,并且有时候周期性的风险也有反周期性的突发性。有的风险会在突然之间发生,不给人类任何反应时间,给人类在瞬时造成巨大灾难。如2008年5月发生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的大地震,2003年在我国南方爆发的禽流感,美国“9·11”事件等。其次,现代社会的风险在发生地点上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同在。这里所说的稳定性,是在风险的发生相对稳定于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区域,不具有扩散性。所谓动态性,是指风险的发生具有动态的扩散性。现代社会,有一些风险,如地震、特定地区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或者局部地区性冲突等,可以说是静态的社会风险。而有一些风险则具有动态性,如金融危机、各种传染性疾病或热点地区性冲突等。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10点35分,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参战的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参与战后维持社会治安的国家很多,如: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等等。这场发生在阿拉伯半岛的战争牵动了几大洲主要国家的神经,几欲酿成世界性战争,就属于典型的动态性社会风险。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世界正在联系为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整体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任何单纯的社会风险都有可能诱发其他领域的新风险。

3.从风险产生的影响看。首先,风险发生后,由风险所造成的当下影响与长远后果相交织。1986年4月26日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来说是悲剧开始的日子。事故发生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这3天的时间已使很多人饱受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场事故中当场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700O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除此类情况外,还有像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气候变暖以及资源匮乏等,不仅造成了当下的社会影响和社会风险,而且将产生更为严重的长远后果,甚至危及子孙后代。现代社会风险的新特点提醒我们现代社会的风险带给我们的远不只是切身感受到的当下影响,其真正能够让我们恐慌的是无止境的长远影响。同时,当下影响与长远影响又是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的,这样就使风险产生的影响更加复杂,应对风险更加困难。其次,现代社会发生的任何风险,往往都是国内影响与国际影响相联结。传统风险具有地域性,其影响只涉及一定地域内一定的群体。而现代风险反映的不只是某个地区、某个领域发生的问题,也不只是某些人群的个别感受,它是人类在走向全球化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共同问题,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于传统的地域性风险变为全球性风险了,也即风险已具有了世界性。所以,现代风险“既是本土的,又是全球的,或者说是‘全球本土的’”,这种本土和全球危险选择上的“时空压缩”进一步证实了乌尔里希·贝克的世界风险社会的诊断[2]。2008年5月2日,缅甸遭遇飓风袭击,导致15万人丧生。缅甸是世界主要稻米出口大国,而这次风暴袭击的区域是缅甸稻米主要产区,灾情可能影响缅甸稻米出口。灾害发生后,仰光市内的米价大幅度飙升,专家对本已很高的世界粮食价格也表示担忧。路透社分析说,一旦缅甸需要从国外进口粮食紧急救灾,那世界粮食危机无异于“雪上加霜”。再次,现代社会风险的社会影响与自然影响相作用。现代社会在社会领域发生的危机、风险,其影响和作用有的不限于社会领域,而能对自然领域造成影响;同样,现代社会面临的自然领域的危机、风险,其影响和作用有的不限于自然领域,而能对社会领域造成的影响。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整体。一种重大自然灾害如洪涝灾害、地震等所造成的影响决不仅仅限于对自然领域,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社会影响;一种重大社会风险如核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吉林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等事件对自然领域产生的影响绝不亚于其对当下造成的社会影响。2008年1月,中国南方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由于正逢春运期间,大量旅客滞留在车站,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给正准备回家过年的人们心中烙下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

二、应对现代社会风险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现代社会风险的复合性特点启示我们,有效应对现代社会风险必须走综合性、复合治理的路子。

首先,风险存在的复合性要求我们加强对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风险、国内领域与国际领域风险、可知领域与不可知领域风险的防范与监控。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监控,能够在最大限度地防止、控制风险的发生,或者说尽量避免更大的危害。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风险的发生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尽管其间存在着发生的突然性、偶然性和预测控制的复杂性,但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还是可以建立起来并发挥重要作用的。这种预警机制的建立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应对风险的管理机制,包括组织决策和指挥系统,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人员培训和技术系统,并先行开展反危机理论研究、经验学习和方案设计。二是要提高行政机制的效率,公共机构应该在风险应对过程中承担和履行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我们在非典期间曾经有过沉痛的教训。三是要科学合理地控制预警的成本。在建立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建立中长期的预防工程,这样可以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四是公民要转换角色。公民要转换在风险中是被动受害者、是受动客体的角色,要建立起科学的风险意识和健康的社会心理,使普通民众能够积极地应对风险,增强在风险应对中的主人翁意识。在非典事件中,民众从逃避隔离、疯狂抢购等一系列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灾难的受害者却又在制造新的灾难。尽管有法律可以约束民众不理智的行为,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普遍的心理问题。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是受害者,但我们更应当是与灾难进行有序斗争的战士。因此,转换社会角色,建立起风险意识,积极地应对风险是预警机制建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3]。

其次,风险发生的复合性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常规风险规避与突发风险应对的体制机制,对传统的、可预知的常规风险加强科学预测、预警、预报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可控性,尤其要建立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制;对非常规的、不可控的的风险加强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风险管理中枢决策机构,加强对突发风险的科学知识教育、健全快速、准确、科学的风险信息发布制度。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些特定的社会领域,风险仍然具有一定的可控制性,“通过风险的精确推算,通过一系列的信号灯和指示器,我们现在就可以对未来的灾难未雨绸缪,制定出关于预防预警、事故赔偿、善后处理等一系列预案,从而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4]实际上,建立一套与风险社会相对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系统,是预防和应对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我国而言,关键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政府再造来建构和健全危机管理体制。我们还可以通过设定一系列指数来建立社会风险预警系统。这些指数包括“痛苦指数”、“贫富指数”、“不安指数”、“腐败观察指数”等。根据对这些指数的计算,及时向社会发出预警信号,使人们对风险有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及时调动人力、财力、物力,重点防范灾难性风险的发生,减少对社会的破坏程度也有利于公民提早了解风险的基本情况,充分做好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再次,风险后果造成影响的复合性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标本兼治的教育、防范、救助和恢复重建体系,把当下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努力消除长期性后果;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预防、应对带有全局性的各种社会风险,防止风险和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发挥政府在风险治理主导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公民社会在风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公共安全治理结构中能够利用科层制的权力结构动员一切力量来实现特定的目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政府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结构,能有效地动员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实行严密的控制,并将这种动员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实践证明,政府主导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面临特大灾难之时,市场在现代社会已经发展成为配置资源的核心机制。在公共安全物品的生产过程中,政府作为提供公共安全的责任主体可以运用市场机制,以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等方式利用多元主体间的竞争提高公共安全物品的生产效率诸如生态环境治理、减灾防灾、公共设施维护等领域。复合治理强调政府、市场及公民社会这三大现代治理机制的合作互补而政府、市场、公民社会构成复合治理的基本结构;强调政府在提供公共安全物品中的主导作用和责任,政府与市场、公民社会的合作互补关系;强调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在生产——供给公共安全物品中的监督制约,既要提高政府对市场和公民社会的监管能力,又要对政府权力的过度扩张进行约束,也要对市场过度扩张进行有力制约;强调公民社会的信任与合作,培育积极的社会资本,克服消极的社会资本,从而化解公共安全的治理困境,建构一个安全的社会[5]。

参考文献:

[1][5]陈道银.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治理[J].学术论坛,2007,(4). [2]冯志宏.全球化境域中的风险社会[J].学术论坛,2008,(2).

[3]陈磊.“风险社会”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2005,(2).

[4]徐瑞萍.科技时代的社会风险和政府管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4).

(责任编辑/田苗)

推荐访问:综合治理 现代社会 复合 特征 风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