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论蓝田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1-21 1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蓝田一直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勇于创新、多方投入、建设有序、成效显著,但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不容忽视,要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加大水利经费的投入,继续加强项目区建设,继续重视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推进蓝田水利再上新台阶,为蓝田县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蓝田县农田水利建设;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35-0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这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问题的深刻认识。蓝田领导一直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勇于创新、多方投入、建设有序、成效显著,但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不容忽视,要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加大水利经费的投入,继续加强项目区建设,继续重视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推进蓝田水利再上新台阶,为蓝田县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蓝田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现状

(一)领导重视 机构健全

“十一五”期间,蓝田县水利工作始终坚持“团结奋进,统一部署”的总体要求。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总指挥,各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县级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同时建立了指挥部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指挥部成员会议,研究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分工的工作机制。水务局党委坚持从领导班子建设入手,着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基本形成一心一意共谋水利发展、团结协作争创一流业绩的良好氛围。

(二)多方投入 勇于创新

大发展必须依靠大投入。蓝田县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开辟筹资渠道,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为全县水利建设项目提供坚实的保障。县政府建立了水利发展基金,并出台了《蓝田县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每年从全县土地出让金和城建维护税收入中以一定比例计征水利建设基金,作为县级财政用于水利建设的配套资金,实行统征统管、专款专用。2009以来,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同时组织项目区群众投资投劳,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机制。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投入资金4.2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为水利建设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截止2011年底,全县各类农业灌溉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8162万元,其中中央、省、市投资4550万元,县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达到3612万元。

(三)建设有序 成效明显

在省、市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十一五”末,全县共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860多处,其中包含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区改造工程。先后在普化镇楸树庙村、前卫镇王庄村、汤峪镇石佛寺村、泄湖镇泄湖村等村建设喷灌及微灌工程,灌溉面积0.35万亩;在泄湖镇西余家沟村、麻坡村、张村,华胥镇孟岩村,蓝关镇大寨村、陈何村、张寨村,焦岱镇佘家湾村水泉村及汤峪镇、前卫镇等13个乡镇建立农业灌溉工程,灌溉面积15.45万亩;在辋川乡、蓝桥乡、葛牌镇等山区乡镇购置喷灌机630台,进行农业灌溉,建成灌溉面积6.09万亩;在汤峪灌区、岱峪灌区和辋灞渠灌区三大灌区及其它小型灌区进行渠道灌溉共3.47万亩。全县共解决了25.01万亩的农田灌溉问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完善管理 务求实效

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管理水利工程质量和专项经费的规范管理。在工程管理上,县水利主管部门严格重点项目的建设施工管理程序和质量标准,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一系列制度,使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在工程建设管护上,针对渠道灌溉、低压暗管、微喷灌等不同的工程管护模式进行不同形式的管护,管护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管理规范,制度明确。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设立水利资金专户,确保水利专项资金及时拨到专户,并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审计工作,确保水利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到项目业主,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二、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蓝田县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与实际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一)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做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好了,可以促进粮食生产,还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惠民、富民工程。蓝田县对基本农田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一方面,因蓝田财政困难,自筹资金少,争取的资金大都投入到了大工程、重点工程,比如灞河综合治理工程,二水厂的建设等。“十一五”期间节水灌溉总投资2760万元,相对于二水厂建设的4900万元和灞河综合治理的投资1.85亿元,比重还是偏低。但对农民帮助最大的其实是“小农水”,大旱旱情不在县城,而在鹿塬,岭区,包括部分川道田地。目前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投入较为不足。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蓝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75%青壮年劳力都在外打工,村中大多老人妇女儿童,再加上粮食价格一直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设施需要集体行动,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做好的,即使做起来了,也不是一家一户去使用的。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自从分田到户以后,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就缺乏经常管护,尤其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就更是被荒废了,很多地方的水田自然退化为旱田。其次,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大,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激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的特点,并且我国农业收益低,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很难获得预期收益,尤其是像农田水利这样纯粹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基础设施更是如此。对于私营企业或民间资本来说,农村的投资环境远不如城市,融资渠道狭窄,相应的社会服务落后,在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成本高、效益低,对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放弃农村市场,把资金投在城市是一种理性的企业行为。

(二)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薄弱

解放后我国频繁受到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当时的决策层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通过各种努力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通过各种大江大河的治理与沟、塘、渠、堰的建设,浇灌面积大增,使粮食生产不管气候如何变幻都可以稳产高产。顺应时势蓝田县也兴修了一定数量的水库和堰渠,比如赛峪水库、岱峪水库、汤峪水库、南桥渠、辋灞渠等。当时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设备技术落后等,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都到了病险改造期。全县15座水库,14座都是病险水库,“十一五”期间政府争取资金2760万元,加固了6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各村集“两工”修了不少农田水利设施,为当时的粮食增收提供了保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民工进城工作,乡间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再加上农民种地积极性的降低,薄弱的水利基础设施再一次面临年久失修、利用效率不高的尴尬。蓝田县现有可耕地61.59万亩,水浇地17.40万亩,其中水田只有1.089万亩。近40%的水库病险严重,近45%的灌溉设施被破坏,近80%的灌溉地只能抵抗一般性干旱。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滞后

一方面,农民的需求存在差异,缺乏在组织和制度上与当地科学规划管理的一致性,农民和政府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意愿和农民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有效地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得不到较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导致出管理滞后。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粗放。责、权、利不明晰,理论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形成工程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管不好的局面,造成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降低。如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后,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仍把渠道管护和设备维护的责任压在政府身上,出现了工程建好后无人管理,使用周期缩短等现象。其次,水利管理服务体系不顺。这方面乡镇水利站表现较为突出,尤其在地方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再次,水利设施的数量、布局的科学化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想方设法争取和筹集资金打井建站,充分利用各种水源抗旱补灌,这些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地区由于抗旱时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在满足了部分农田灌溉的同时却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四)基层农田水利管理者素质亟待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专业人才缺乏

蓝田县水利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县水务局水利高级工程师仅1人,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29人。乡镇农业中心的水利技术人员力量较为薄弱,甚至最简单的测量施工也缺少专业人才。

三、几点对策

(一)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

一是宣传水资源法,不断增强农民的水忧患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旧的用水观念,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和解决好水利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二是宣传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宣传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改变群众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观念,增强保护农田水利设施意识。四是大力宣传《水法》,努力做到依法用水,依法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统一管理,防治水污染,加强监测,保证管好水、用好水。

(二)要多渠道加大水利经费的投入

一是要继续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好国家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政策,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对口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二是县财政在原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逐年增加投入,同时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城区防洪基金、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工作,把每年征收的防洪基金、水资源费按规定用于全县水利设施建设,特别要向农村偏远山区倾斜,解决好边远山区水利年久失修问题。要用好水利专项资金,县级投入水利资金也应相对集中,在投入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对重点水利工程和群众投资投劳积极性较高的村给予倾斜支持,逐年解决好水利工程的修复完善,充分发挥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三是要广泛宣传积极争取农民自发投工投劳,积极争取民间资金的参与。

(三)继续加强项目区建设

一是各级政府要想尽一切办法,动员各方力量积极争取水利项目,不断扩大农田水利项目区建设,增加高质量农田水利工程的覆盖面积。二是在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尽职尽责,实行项目责任制,严把质量关,切实把水利工程做成“民心工程”。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应坚持“一事一议”的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激发群众参与筹资筹劳的热情,以弥补和解决“两工”取消后建设匹配资金不足的问题。本着自愿原则,积极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推广。四是要科学规划、合理用水。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现实,水资源整体态势将更为严峻。在打井抗旱问题上,一要控制数量,二要科学布局,三要加强管理。要注意坚持短期行为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要重视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工作

水利工程的管理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发挥和安全问题。要把推进水利设施管理作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全县示范村依靠村组织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切实建立健全农村水利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经费,促进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更好的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为确保工程发挥效益,延长工程运行和使用寿命,一是要建立技术档案。包括各单项工程验收合格后,收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资料,建立技术档案,作为工程运行和维修依据。使用过程中,对每次灌水量、灌水时间、能量消耗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每年作为运行技术资料归档备查。二是要做好组织管理。各项工程建成后,各项目村组均推荐选举两名热爱水利事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能力培训后成为各项目区的工程专管人员,专门制订运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各自项目工程切实做到管好、用好。三是要做好运行管理。对水源、水泵管理,各项目村管理人员在水源(机井、池塘)和出现水质、水量、含沙量等异常现象明显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并请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检查,对水泵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对于管道,应经常对管道系统进行检查,如发现漏水、渗水现象及时进行修补。露出地面的管道要防止利物碰撞,破坏管道。对输水首部及各支管阀门定期刷漆保护,以防锈蚀。冬季灌水间隙期内,应排空管道积水,防止管道由于冻胀而遭到破坏。夏季灌水间隙期内,应排空管道积水,防止管道内有微长物生长。

(五)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土地流转

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使很多想脱离农村的农民有条件脱离农村,从而使土地集约化,便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土地流转,让在外务工人员安心在外,同时也可以推动土地集约化管理,是小块土地可以连缀成片,便于新的土地拥有者有积极性自发投工投劳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六)要不断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

水利干部专业性较强,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是搞好农村水利规划建设、做好项目前期基础工作、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的关键。我县应把解决基层水利技术弱化和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一要充实镇水利专业技术干部,特别要解决目前个别镇无水利专业技术干部问题。二要充实县水利工作站的技术力量,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县级小型水利工程无资质设计、无资格审批问题。三要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目前镇顶岗的水利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镇水利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强化水利干部的目标责任管理,统筹用好现有的水利技术干部,推进蓝田水利事业更好的发展。

推荐访问:蓝田 水利建设 农田 对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