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时间:2022-11-24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按照国家、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参照国际先进的课程设置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与科研、教学与产业的联系,强调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创新型、工程化、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国际化;创新型;工程化;复合型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创建于2002年9月,是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批准成立的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02年3月招收第一批校内转专业学生,同年9月正式以软件工程为专业名,招收本科生。

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之初,软件学院就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由中爱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开展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每年从完成一年级基础课程学习的本科生中选拔50人进入联合培养班(1+3的框架结构),目前已有六届学生参与联合培养项目,其中三届已毕业,完成学业并取得规定学分的毕业生同时获得复旦大学和都柏林大学两校学位证书。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院逐渐形成了“以产业需求指引教学、以科研进展带动教学、以行业实践促进教学,培养富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软件人才”的办学思路。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申报中,软件工程专业的系统软件方向、企业信息化方向和数字媒体方向,被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制定与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相适应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复旦大学“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工程化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软件工程师。

软件学院根据国内外软件产业——系统软件、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媒体的发展迫切需要软件工程型人才的背景,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精神,以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作为专业基础,以新兴的软件工程课程作为专业建设核心,以行业实际应用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形成三个特色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系统软件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系统软件研发人才与产业工程师。

软件工程与企业信息化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业务、技术、管理三位一体,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能够针对各个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业务建模和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专业方向综合型人才。

数字媒体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知识和软件工程能力,熟悉数字媒体产业背景及其相关技术,具有较强的数字媒体系统实现和维护方面的工程实用型人才;同时也为计算机科学和数字媒体研究领域输送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研究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把工程化能力与基础理论和专业能力并重,既强调与企业的结合,又强调能够引领产业的发展;既强调工程应用能力,又强调创新能力,为不同特质的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二、面向产业需求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参照国际知名高校的教学培养方案,结合国内企业实际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精心设计教学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环境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改革尝试。

1.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开发的各方面有一个全面了解,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专业方向课程,是在特定专业方向上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选修其他专业方向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广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具有前瞻意识,注意及时把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热点的内容安排在课程教学中。从2004年开始,把多核技术和虚拟化技术放到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如“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扩展了多核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和多核缓存(Cache)研究的最新进展;“操作系统”课程,介绍多核领域虚拟化的研究原理和现状;“编译原理”课程,则扩展了多核程序设计语言和优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最新内容的扩充,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运用这些新技术来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2.教学方法

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能力培养展开教学,强调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原则,全面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经典计算机教学内容,不仅关注当前的社会需求,更注意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引领社会需求的责任。

3.课程环节

将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教育理念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注重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在广泛的国际合作背景下,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团队中的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系统调控能力,具备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对产业前沿问题的敏感性。

三、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特色

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环绕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和培养创新意识这一目标进行大胆的探索,在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研发人才与产业工程师方面,形成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独特的国际化、创新型、工程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

1.国际化办学方向及课程的本土化建设

(1)通过国际合作,吸收、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成系统的引入先进课程体系,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并有所创新。采用国外经典原版教材和现代教学技术,双语教学课程达到90%以上,部分课程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实行全英语教学。

(2)结合国内软件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特点,自编符合国情的教材和国外优秀教材的本土化工作,成系列的教材建设卓有成效。已经出版了专著《电子商务模式》,翻译出版了《设计模式初学者指南》和教材《应用系统开发导论》,此外《Java语法与网络应用开发》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由本专业教师发起,吸收八所高校联合编写,并与行业紧密结合,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重点推荐教材。《Web服务及其应用》与IBM紧密合作,成功申请IBM精品教材。各课程的实验讲义,也在教学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系列教材,为软件工程实践提供系统的指导。

(3)与国际知名企业和高校共建研究中心和开放实验室。如:与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共建“IBM亚太区零售创新中心”;与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共建“复旦一英特尔应用创新实验室”;与日本东京大学等共建“uID/RFID开放实验室”,这些共建实验室为学院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业界最新的思想、技术和软硬件设备。通过共建,以课程及项目为载体,设立学生研发基金,鼓励学生以跨学科、开

放实验室为平台——宽带网络与互动多媒体实验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交互式图形学实验室、密码与信息安全研究室和并行处理研究所等,开展创新性的研发工作。

2.高水平教学、科研带动创新能力培养

(1)强调创新与实践的教学体系,注重启发式学习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如“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编译原理”等课程都增加了研讨性内容,授课教师定期布置一些超出课堂知识范围的开放式问题。由于这些开放性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需要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设立科创活动项目,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空间。软件学院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科创行动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资助力度,建立健全创新鼓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的意识,体验创新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实践,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国际化研发人才和产业人才,为学生发展提供宽广的空间。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从工程角度、实验角度和理论研究角度申请学校的“ 政学者”、“望道学者”和“曦源计划”3个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项目。

(3)参加老师的科研应用项目开发,进行实际的项目研发活动。软件学院支持并鼓励本科学生加入科学研究和开发实践,由本科生参与开发的软件构件组装工具、配置管理工具和面向特征的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工具作为相应科研项目的主要成果,通过专家组验收,已进入企业试用阶段。

(4)邀请相关企业资深研究人员、国外高校著名学者来校开设多门面向本科生的课程,促进企业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

3.建立专业基础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

(1)把工程化素质培养作为学生培养期自始至终关注的主线。一方面设置多门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课程;另一方面对传统系统软件、软件工程基础和数字媒体方向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工程化改造,充实工程教学内容,建立一套“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有针对性的、高强度的project,在低年级强化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在高年级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分析、设计、实现的综合能力。

(2)产学研互动的工程化人才培养环境。软件学院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走顶天立地发展道路”为特色,强调科研所选项目既要能出高质量的论文,也要能得到实际应用。为教师创造产学互动机会,丰富教师队伍的产业经验,开展多项相关合作研发项目及多种类型交流项目,推动专业教学与产业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效带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学生培养,尤其是在面向服务流程建模电子商务测评信息集成与商务智能领域内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软件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和863子课题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专利多项。

在知名软件企业中设立实习基地。建立跨度为一年的企业实习制度,通过深化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

(3)把工程能力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评分中的比重。将企业反馈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引入教学评估体系,指导教学和课程设置,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形成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国际化、创新型、工程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教学为主、产学结合的课程,课程实践和企业实习,强化对产业前沿问题的敏感性,通过高水平教学、科研带动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天地,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与产业工程师。

由于实践教学环节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一体化、整体化培养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适应现代软件产业的需求。

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熟悉产业前沿,能运用国际上主流的系统工程技术解决产业中的问题体现了较高的工程素质、展现了管理能力及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的能力。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

由于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定位准确,软件学院所培养的学生无论在国内各高校攻读研究生、申请出国留学或进入IT、咨询、金融、通信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事软硬件研发、咨询、管理等工作,竞争优势明显,得到一致好评。

1.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能马上熟悉自己的工作,迅速结合企业信息化应用取得显著的成绩。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即成为企业项目骨干,创新地解决软件工程中所面临的高端问题,并取得了国外专利,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习期满前就获得了企业的聘用合同,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后,很快就升为资深员工、项目组长甚至项目经理,充分展现了国际化人才的素质。

2.科学研究和开发实践能力强。在各个实验室的科研活动中,高年级本科生参加多项应用工具开发,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由本科生为核心技术骨干之一的“多模型驱动的面向服务协同开发平台”,“基于数据挖掘和语义本体的商品编码知识库”等项目,在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中被认为在技术上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3.迄今为止已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在“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两项等多个奖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核心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飞利浦奖学金、陶氏化学奖学金等各项企业奖学金数十人次。

由于坚持高起点、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高质量的教学水平,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复旦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积极努力探索,锐意进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160多所设有软件工程专业的全国高校中,已连续两年列专业评估第三名,被评为A++级。

[责任编辑:文和平]

推荐访问:软件工程 国际化 特色 创新 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