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要闻摘编

时间:2022-11-27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全国“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1月17日,第21次全国“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部署2008年“扫黄打非”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扫黄打非”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保护知识产权,坚决打击各种非法出版活动,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社会风尚,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刘云山指出,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风气,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护知识产权的迫切需要。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扫黄打非”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扫黄打非”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刘云山强调,当前“扫黄打非”工作要把打击非法出版、侵权盗版、网络淫秽色情活动和查处各类非法报刊作为重点。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上下一体、区域联动、部门互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步伐,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日常监管。要坚持改革创新,把“扫黄打非”工作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市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水平。

会议表彰了2007年“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有功集体、有功个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近日,记者从全国“扫黄打非”办了解到:2007年,全国“扫黄打非”战线高举保护知识产权旗帜,利用“反盗版天天行动”和“文化环保工程”和网络专项治理等平台,不间断地开展专项治理和集中行动,保持日常监管的高压态势。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49亿件,其中淫秽色情出版物371.5万件、非法报纸期刊319.9万份、走私光盘335.9万张、盗版出版物1.36亿件。全国共查办案件3.1万余起,其中行政处罚案件3万多起,刑事处理案件667起。

2007年,各地坚决清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及网上有害信息,取得“网上扫黄打非”重大突破。2007年由公安部等中央十部门组织开展的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破获网络淫秽色情刑事案件226起,关闭、清理境内淫秽色情网站、网页4.4万个,封堵境外淫秽色情网站1.4万个,删除网上淫秽色情信息45万条。此外,各级“扫黄打非”工作部门也查处了网络“扫黄打非”案件1079起。新闻出版总署先后封堵、查禁淫秽电子书刊、手机小说、网络游戏150余部(种),严厉查处登载淫秽色情小说、手机小说、网络游戏的非法网站4700多个,删除网页链接7万余个,建立了发现、举报、审核、专家审读、查处和监管的长效机制。 据统计,2007年共查处淫秽色情出版物案件2581起。

1月22日,公安部、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银监会、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等13个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08年1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专项行动。

(据1月15、18、23日《人民日报》)

李长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国家京剧院调研

1月1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国家京剧院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李长春首先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工地,了解建设情况,看望工程建设者,并向他们致以新春的问候。李长春强调,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是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是关系百年大计的文化工程,要坚持质量第一,努力建设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博物馆,充分发挥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随后,李长春来到国家京剧院,考察了国家京剧院综合办公楼和梅兰芳大剧院的管理使用情况,与部分京剧艺术家座谈,共商进一步繁荣发展京剧艺术的大计。李长春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京剧的繁荣发展既是巨大鼓舞也是极大鞭策。国家京剧院是京剧艺术的最高殿堂,肩负着引导和推动京剧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要在各方面走在前列,为全国创造新鲜经验。要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演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大力推进艺术创新,建立以院团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艺术创新体系。要强化经营意识,增强应对市场、开发市场的能力,拓宽对外演出的渠道,在开展商业演出和开发衍生产品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名角是剧团第一品牌的观念,高度重视京剧人才特别是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加强京剧的推广普及,拓展京剧传播渠道,加强对创新剧目和名演员的宣传,扩大京剧艺术的影响。

国务委员陈至立一同参加调研。

(据1月16日《光明日报》)

吴仪在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讲话

1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并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

吴仪强调,中医药是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自主创新潜力,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一要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充分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二要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三要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四要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着力提高中药产业水平。五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切实巩固和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基础,推动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说,今年将全面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提高农村、社区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服务水平。

该工程将围绕具有中医优势的重点病种,进行临床研究,优化诊疗方案和规范,开发院内中药制剂。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重大疑难疾病方面独具疗效,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名科”,带动“名医”培养,推动“名院”建设,开展首届“国医大师”、“国家名中医”评选。

1月25日下午,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京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同时举行。吴仪出席。

从今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探索构建融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从而与已有的医疗体系构成完整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治未病”健康工程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确定的试点单位为主体,探索和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创新“治未病”服务内容和方法以及规范技术方案,完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指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等。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5个省市确定了13家中医院为第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还确定了中医“治未病”研究专项第一批21个课题。

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卫生部部长陈竺也参加了论坛和启动仪式。(据1月25、26日《人民日报》)

河南许昌发现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1月22日,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首次向外宣布:河南许昌发现距今约8万—10万年的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根据惯例,此次发掘出的人类被命名为“许昌人”。

“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地点,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196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曾在当地采集到一批动物化石、细石器及打制石器,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视。2005年6月,为防止遗址遭受煤矿透水侵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至今,共揭露遗址面积26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时代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3万余件。

2007年12月17日,在9号探方深5米处,考古人员发现一块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顶骨和顶骨、枕骨、颞骨的断片共计16块,复原后可成为一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其眉脊较突、前额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较厚,保存和石化程度较好,未见变形。考古人员现场将头盖骨化石整体提取,迅速运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进行了室内清理。同时,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同层取样,进行光释光测年实验。经过科学严谨的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是中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领域的一次重大发现。

(据1月23日《光明日报》)

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光明日报北京2月11日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员和巴西科学院的两位科学家凯尔勒、坎普斯博士通过对热河生物群的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隐居森林翼龙(Nemicolopterus crypticus),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2月1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登了相关论文,报道了这一重要成果。

此次发现的化石几乎为一完整的骨架,保存非常精美。它的嘴巴尖长,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属于无齿的翼龙。森林翼龙的体型娇小,翼展仅25厘米,大致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科学家认为,森林翼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翼龙,也是白垩纪最小的翼龙。从个体发育年龄来推断,森林翼龙很可能是已知最小的翼龙。

虽然森林翼龙看上去如此弱小,但科学家却认为,它们是那些体型巨大的进步的鸟掌翼龙类的祖先类群。科学家们认为,森林翼龙等化石的发现,证明辽西地区在包括鸟掌翼龙类在内的进步翼龙的进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些主要翼龙类群的起源中心。(据2月12日《光明日报》)

我国首次发现早期震旦纪八臂仙母虫化石

光明日报北京2月13日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新元古代研究组在震旦纪多细胞动物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震旦纪在国际上称为伊迪卡拉纪,我国研究人员在贵州江口县翁会村的一个小山坡上,发现了大约5.8亿年前的伊迪卡拉纪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螺旋辐射动物实体化石。科学家将其定名为“八臂仙母虫”,是新属、新种。由于具有辐射对称的属性,科学家认为其可能为腔肠动物和螺旋动物的共同祖先。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悉的。

该研究小组于2004年在贵州江口县翁会村的陡山沱组上部页岩段发现大量宏体化石,其中包括八辐射螺旋的碳质压膜化石。之后经过数次详细野外发掘,终于发现了直径近3厘米,保存完好的实体标本。研究小组经与瑞典国家自然博物馆早期动物专家本格森院士进一步合作研究,最终确定其为八辐射螺旋动物。

我国对震旦系的研究历史悠久,地层出露齐全,化石丰富,与国际地层表伊迪卡拉系吻合。近年来在震旦系陡山沱组相继发现了“瓮安生物群”、“庙河生物群”等重要化石群,也发现过辐射对称生物的印模化石。但是,上述生物群中一直未发现典型的伊迪卡拉型生物化石。这次八辐射螺旋动物实体化石在相当于“庙河生物群”的层位首次发现,不仅重新认定了“庙河生物群”中的八旋痕迹化石为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的真实属性,而且由于辐射对称动物为典型伊迪卡拉动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从而为我国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出现的生物群与国际公认的澳大利亚典型伊迪卡拉生物群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2月14日《光明日报》)

【本栏责任编辑 蒋星萍】

推荐访问:摘编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