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产业转移中自主创新体系解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1-28 13: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产业转移是中原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应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区域协同创新联盟为网络,以科技服务平台为桥梁,以政府支持为保障的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战略体系。

关键词:产业转移 自主创新 中原经济区

0 引言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来看,迄今为止全球共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肇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此次产业转移为美国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横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国向亚洲的日本和欧洲的原联邦德国转移。美国借助于此轮产业转移顺利地完成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第三次产业转移进行在20世纪60-70年代,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德、日等国向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前者完成了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和转换,占据着世界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后者启动了现代经济增长,跃升为“亚洲四小龙”。第四次产业转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日、德和“亚洲四小龙”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转移。前者将产业结构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服务业方向发展,后者产业结构得到了升级,其工业化进程大大加速。值得注意的是,四次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无不是强调了技术转移中推进自主创新。

一方面,中国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规划》出笼并在紧锣密鼓地贯彻实施。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实际情况深刻剖析自主创新的体系要素与内在机理,以更好地支撑中原经济区承接来自国外和国内发达省市的产业转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自主创新主体——企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大多是由企业扮演,产业创新与竞争的主要研发活动是企业承担,尤其是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在中国,大约6000万个中小微企业完成了65%发明专利以及80%以上新产品开发。在江苏省,大约130万个小微企业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实现了75%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因此,企业(主要是中小微企业)是自主创新的承担主体,是引导技术创新的最直接力量源泉。因此,应当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意的孵化器,科技创新的温床,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资金的源泉,科技成果的产出地和吸纳者,知识产权的创造者、管理者和应用者,以及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具体策略如下:

1.1 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建立与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社会规范和刚性制度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从体制上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从机制上调动企业家、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确立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

1.2 构建科技人才体系

首先,重视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加强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技术骨干、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学源结构、专业结构与年龄结构,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健全企业科技人才使用机制,为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服务。其次,加强企业高管队伍建设。要建立与健全科技创新型企业家的选拔、培养与成长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家队伍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同步发展,更好地带领中原经济区企业进行不间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品牌创新,不断地向市场推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产品,并通过自主研发进入发达地区行列。

1.3 搭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要针对中原经济区各省原有的重点产业以及目前所承接的重点产业,创建数个技术创新平台,例如电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纺织产业技术中心等,使之成为技术、信息与人才的“蓄水池”和集散地。

1.4 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要联合中原经济区所辖的各级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研发实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彻底解决困扰所承接的重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难题。

1.5 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首先,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严格保护民营企业的各类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激发民营科技企业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增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动力。其次,政府要科学指导民营科技企业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合于本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和知识产权战略管理部门,有序培养和引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研发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实力。第三,政府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专利产业化、构建民营科技企业专利融资的协同体系、持续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专利信贷支持力度,以克服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并通过继续实施民营科技企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构筑供应链专利融资模式、推行大数据金融模式等,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2 自主创新载体——产业集群

从管理学视角分析,产业集群优势非常明显。首先,集群具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品牌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集群的协同和集成功能放大了知识技术溢出效应。第三,集群内部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的流动与融通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但是,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集群层次较低,创新性不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例如,囿于技术创新力度不够,菏泽纺织工业产品单一,大多是半成品,致使盈利空间狭小;菏泽特种玻璃产业无法消化过高的运输成本,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所以,中原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现有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培育创新型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将菏泽特种玻璃与安阳建筑陶瓷、邯郸铝型材、信阳保温材料打造成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具体策略如下:

2.1 加强分类指导

在中原经济区的转入产业和原传统产业中,存在着资本密集型产业集群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两种类型。对于前者而言,政府应当着重完善和创新资金投入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后者而言,政府应当侧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2.2 培育有效载体

在中原经济区的科技园区及其产业集群内部,进行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配套发展物流等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科技园区及其产业集群激励和支持创新活动的功能。

2.3 突出创新重点

在中原经济区中,集群内大型企业少而中小微企业多。对于前者应当侧重于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模仿后再创新为重点的自主创新活动,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专利创造能力。对于后者而言应当侧重于专利创造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特别是要注重协同攻关,以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协同创新水平。

2.4 面向高端演进

在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内部,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要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和产品升级、品牌创新和品牌升级等途径,实现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演进,站稳价值链的高端位置。

2.5 融入外部网络

中原经济区要促使本地产业集群融入外部先进产业网络、技术网络与营销网络,并与之建立纵向的贯穿上游、中游和下游全产业链的差异化分工与合作,进而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

3 自主创新网络——区域协同创新联盟

在区域协同创新联盟的背景下,联盟企业成员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共享,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对于特定区域而言,加强产学研(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构建自主创新的合作联络网络,可以协同、集成和整合本区域的技术创新资源、组织创新资源,建立和巩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目前,中亚经济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各自为政,少有往来。河南等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相脱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绝大部分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被系之高阁,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例如,郑州大学作为全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尽管其专利数量逐年递增,但是其专利转化率不到20%。可见,绝大多数专利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国务院《中原经济区规划》,必须通过自主创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具体策略如下:

3.1 组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

围绕中原经济区重大战略需求、重大产业技术和重大技术应用问题,发挥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和不同特色高校的优势,力争在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以及优质资源共享解决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的重大科技应用问题,切实为中原经济区培养和输送工程技术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

3.2 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中原经济区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结合区域产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特征,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按照“自愿平等、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解决区域转入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应用性、战略性和技术性重大问题,借助于区域协同创新联盟实施深度联合研发和开放式创新,借助于各类联盟的开放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凝聚中部、东部沿海乃至海外科技人才;促进区域人才、资金和技术共享,提升联盟自主创新能力,尽力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产业、行业、企业与高校专业建设的对接以及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研发的对接。

3.3 延长创新链条

中原经济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当将创新链向地方延伸,将创新资源向社会辐射,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所或者中心),积极参与区域创新实践,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双赢,形成多元互动的联合创新网络。

3.4 凸显正外部效应

中原经济区的产学研各单位应当协力破除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技术瓶颈与障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标准的名牌产品,从而实现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中原经济区的产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4 自主创新桥梁——科技服务平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第一资源,而科技信息则是科技人员从事研发活动的前提条件。科技服务平台有助于企业及时获取科技信息,优化创新决策,加速企业创新进程,为企业创新全过程提供包括文献服务、科技查新、专题咨询、竞争情报、政策辅导、产业分析及成果评价等综合信息服务,切实助推产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4.1 完善科技中介组织的政策法规体系

中原经济区要围绕技术咨询与服务、知识产权管理与利用、金融创新、网络信息和战略咨询等领域,逐步制定和实施系统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指南等,整合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资源与力量,从而创造和优化自主创新的生态环境。

4.2 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中原经济区要充分运用现代协同与集成技术,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最新的科技资源、实时的科学数据、不同学科的科技文献以及科普资源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分享,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中原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4.3 搭建专利质押融资平台

在中原经济区,银行可以与本区域的科技园区合作,搭建“智权贷”平台。企业可以凭借合法有效的专利质押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贷款资金用于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正常资金需求。银行还可以与本区域的文化创意园区合作,搭建“创意贷”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版权质押、打包贷款等多种组合担保方式,为园区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融资保障。

4.4 激活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首先,中原经济区要规范交易主体,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交易代理服务机构(包括资本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及其他科技服务机构)等交易主体的信用核查制度,提高各类知识产权与技术产权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其次,中原经济区要丰富交易品种,做大做强技术转移服务、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合同登记服务、政府委托服务和其他服务等,提高各类产权交易的广度与深度,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服务。

4.5 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中原经济区要积极培育和引进技术信息服务机构、成果评估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技型企业创业服务机构、风险投资咨询和管理机构,以及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规范化、市场化和规模化运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为区域创业集群创新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4.6 发挥行业协会功能作用

中原经济区要积极组织科技服务类行业协会成员开展知识产权沙龙、技术创新论坛、专利联盟推广等活动,提升科技中介服务类行业协会的市场影响力、行业凝聚力和客户服务的良好声誉,充分发挥科技服务类行业协会在促进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中的应有作用。

4.7 建设科技产业园区

中原经济区既要练好内功,完善本区域内科技园区的服务功能;也要练好外功,改善科技园区的外部环境,通过“内外两手抓”以增强科技园区的产出绩效,使得科技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从而在引导中原经济区产业升级、优化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整合中原经济区科技资源、转变中原经济区固有发展模式,切实形成规模效应、锁定效应与集聚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得科技产业园区成为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要素的密集区、自主创新成果的孕育地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输出地,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永续发展的有效动力。

4.8 强化科技孵化器功能

首先,中原经济区要加大对本区域科技孵化器的认定与考核工作。其次,中原经济区要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国际企业孵化器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功能。第三,中原经济区要积极引导国内外企业、个人及组织集成各种生产要素,创办科技孵化器。最后,中原经济区要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基于协同创新理念,联合共建中原经济区的科技孵化器,推动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

5 自主创新保障——政府支持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功能与价值的发挥有助于形成自主创新体系,营造自主创新氛围。税收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减少企业研发风险。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地资助和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减少盲目性和重复性工作。金融政策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减少企业融资难问题。产业政策可以鼓励本土的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助于顺利实现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知识产权政策可以保护自主创新成果及其运用,有助于形成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和标准市场化国际化的良好格局。

《中原经济区规划》是国务院批复的行政规划,所涉及的地方政府理应大力支持,从企业环境优化入手保障和落实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实现。具体策略如下:

5.1 实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

首先,推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园区和企业以及商标战略试点示范企业等探索如何提升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从而深化试点示范的内涵与模式,从更高层次促进区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其次,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商标注册逐步拥有知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乃至国际商标,逐步培育和积极打造地理标志品牌、省级名牌、中国名牌以及世界名牌。第三,引导与扶持中小微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乃至于国际标准,从而赢得国际市场竞争的话语权。

5.2 推行政府采购新政

首先,中原经济区各级政府应当对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开辟审批、核准与备案的绿色通道,大力扶持自主创新产品脱颖而出。其次,中原经济区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调控职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将重点新技术、新产品优先纳入本地政府的采购目录。政府通过采购拉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销售、研发和生产,也有助于将产业转移落到实处。

5.3 实施协同创新示范

首先,提供“一站式”服务。“管理即服务”。中原经济区各级政府要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分享和业务协同,为本区域内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地破解企业在贷款、招工、上市融资等方面的困境。其次,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政府要结合本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积极地实施内引外联协同工程,通过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引导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整体转入,加速本地产业结构升级。第三,支持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政府要从实施自主创新活动的视阈,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提供人才、金融、土地和财税等政策支持。

总之,国外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的自主创新体系庞大,内涵丰富。结合国家推行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中原经济区应当从企业、产业集群、区域协同创新联盟、科技服务平台以及政府支持等视角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推进计划,以从源头上增强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星.以市场为导向的专利与标准协同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0):43-47.

[2]李明星,Nelson Amoine,何娣,张慜.转型升级背景下小微企业专利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8):138-

142.

[3]魏纪林,李凤宁,李明星.湖北省科技园区投融资和税收政策、法规的创新与完善[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6):122-124.

[4]李明星,张同建,林昭文.知识转化、自主创新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广东省高技术风险企业的数据检验[J].科技管理研究,2010(23):14-18.

[5]戴庆华,牟永红.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技术学习及自主创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48-52.

[6]李明星.竞争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动态协同一体化模式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0(3):91-94.

[7]王泽强,杨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2(9):79-80.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

中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o.12240010007)。

推荐访问:解构 自主创新 产业转移 体系 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