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问题研究

时间:2022-11-30 11: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二十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但是随着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建立及推广,水产养殖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病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预。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总体情况、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病害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对策

0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经营者多以追求产量和近期经济效益为目标,养殖密度过高,加上保护养殖环境意识淡薄,养殖病害呈逐年加重之势,随之而来的是药物滥用现象较为普遍,以至于水域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研究解决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难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1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总体情况

1.1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种类及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据对我国30个省(市、区)74个养殖品种全年病害测报显示,2004年我国监测到的水产养殖病害有126种,病害损失151亿元,其中鱼类损失占54.8%(83亿元),甲壳类27.5%(41.63亿元),贝类15.8%(2 3.9 2亿元)。

1.2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及趋势

(1)发病品种多:病害测报资料显示,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几乎所有观察到的水产养殖和野生鱼、虾,蟹、贝、鳖类均有病害发生。

(2)疾病种类较多;监测结果表明有126种病害,其中病毒性疾病17种,细菌性疾病61种,真菌性疾病4种,寄生虫疾病28种,藻类性疾病6种,其它病害3种,不明病因的疾病有9种,较前几年的发病种类有所增加。

(3)综合发病呈普遍趋势:连续五年的全国水产养:埴病害监测结果表明,水生动物病害已由单一病原向多病原综合发病演化,并与目前的养殖方式、养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4)疾病发病时间长,涉及面广:水生动物疾病发病时间由传统的春夏或夏秋两季发病高峰逐步向全年发病过渡,发病区域几乎涵盖所有养殖水域。

(5)水生动物重大疫病有爆发流行的趋势。

2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养殖品种不断增加,养殖规模的无序化发展,加上宏观控制不力,导致环境与生态负荷增强,养殖的“二次污染”又造成养殖环境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以珠江三角州为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养殖的水产品仅七、八种。现在养殖的已形成规模的就有60多种,尤其是名特优水产品种。在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名特优水产动物的养殖过程中,有的单位片面追求一个“新”字,不注意病害的防治,缺乏必要的动物检疫行为,在引种的同时亦将病害带人本地区,给该地区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后果就欧鳗而言。在引进欧鳗养殖时就将许多欧洲鳗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带入国内,给我国养鳗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又如,1986、1987年我国从日本引进虹鳟发眼卯时,也将病原体IPN、IHN带进国内,北京、山西、甘肃等地先后暴发急性死亡。同样,从台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走私人境甲鱼也存在这一问题。

近年来,由于两岸渔民常常通过海上走私苗种,因而每当台湾水产养殖流行什么病,我国南方的福建、广东一带也会在随后的一、二年内出现此病。养殖规模的无序化发展,加上个别业务主管部门宏观控制不力,因此,因技术问题失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事例不少。据全国的初步统计,甲鱼疾病损失率全国的平均水平是30%,而高发区大约在50%-70%,我国湖北是甲鱼养殖大区,以近两年的发病损失率来看,大约在25%左右,每年损失的产值约在4亿元左右。

2.2饲养管理不善,养殖水体环境恶化,滥用、乱用药十分普遍。

1993年lO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洲水产养殖病害会议上,与会知名专家提出了“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问题。把病害的控制与环境的改善紧密联系起来。但在我国有些地区的养殖户为了追求高效益,盲目增加放养密度和随意调整混养比例,导致养殖水体生态负荷增强。加上饲养管理不善,不严格执行“四消”、“四定”的科学养殖方法,致使养殖水体环境卫生恶化,水底淤泥过厚。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发病率高的养殖水体绝大多数是长期:清淤泥和不晒塘底的。此外,滥用药物的现象在特种水产养殖中特别普遍,许多养殖者一见鱼发病,不分清症状、病因,或借用他人的经验,大量使用化学性药品,如抗生素等,进一步污染了水域环境,加大了病菌的抗药性,残留在鱼体内的药物降低了鱼产品的品质,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质粒又可在人和动物的细菌中相互传播,对人类也造成潜在的威胁。

2.3现有的鱼病防治体系不合理,科学研究和养殖生产相脱节。

目前,由于鱼病防治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致使鱼病研究工作往往是出现了什么病,才立什么研究课题,科研滞后于生产,出现我们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据统计,近年来,在鱼病研究中,搞病因学研究的占50%以上,病理研究的占40%以上,流行病学研究的占不到10%,鱼药研制的不足l%,因而,对一些疾病就无法进行预测、预报,无法做到以防为主。另外,鱼病防治技术的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由于国家和地方在鱼病防治技术的普及推广方面的经费有限,加上一些养殖生产单位急功近利,科研单位的许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基本思路及对策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议我国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保持优良养殖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重点加强病原监测工作,突出重点疫病管理,以生态、免疫防控为主导,免疫、药物和生态防控相结合的疾病防控技术路线,并积极探索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的有效模式。

3.1加快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相关技术研发和设施配套。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加速水生动物疾病快速诊断技术产品和渔药研发进程。

3.2以生态、免疫预防为重点,大力推进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

一是要大力宣传养鱼就是养水的理念,加强健康养殖技术培训;二是以规模化对虾养殖为重点,通过财政补贴方式积极推广应用芽孢杆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以乳酸菌为主导菌的EM菌剂等微生态制剂,形成以微生态制剂为主体调控养殖生态的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逐步淘汰以化学品为主要成分的水质净化消毒剂;三是以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为重点,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开展草鱼免疫预防试点、推广和普及工侑四是以水产品出口基地为重点,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全面提高出口水产品的养殖技术水平。

3.3完善水生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强化疫情测报工作。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30个省(区、市)参加、由近3000个测报点、3万测报员组成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体系,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的病害测报网络。当前及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继续开展重点疫病专项监测。二是要求国家和省一级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重大水生动物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监测,准确分析评估疫情发生发展的趋势,科学指导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三是逐步引导各级水产技术推广和病害防治部门积极向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方向转变,同时还要吸纳相关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疫情监测,多方面汇总疫情情况。

3.4以《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颁布为契机,突出重点,狠抓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管理。

3.5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的监管和指导。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病害 水产养殖 我国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