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川中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土地整理问题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11-30 11: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基于特殊的国情背景和发展阶段,农地细碎化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探索合理的土地整理模式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以四川回春堂药业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探索四川中部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合理模式。

关键词:川中丘陵 土地整理 农业产业化 实证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持续进步,农地细碎化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益和效率的瓶颈,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土地整理来减少农场细碎地块数量,扩大农场规模,改变土地细碎化,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斯科勒瑟(Schlosser)在对乡村发展政策和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估的历史回顾中,通过对开展过土地整理的区域和未开展区域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土地整理与乡村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指出土地整理政策制定初期通常有明确的农业目标,但后来就逐步变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

基于特殊的国情背景和发展阶段,我国土地整理的内容更为复杂化和多样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土地整理的内容和重点也不一样。当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内容具体表现为:(1)增加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当前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现有耕地不能再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要占用部分耕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非常有限。因此,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上。(2)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我国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但土地利用方式却较为粗放。农村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耕地地块细碎、村落零散、农田基础设施功能减弱、耕地质量低下的现象。(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使得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整体化,可增加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持续提高与农业的持续发展。(4)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既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又包含农业人口生活条件的现代化,全面、持续的土地整理,不仅能够显著改善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而且可以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提高农民收入。(5)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我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严峻考验,农产品贸易受到巨大压力与冲击。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要求减少农业保护的呼声很高,使我国农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又受到了WTO规则的约束,因此积极拓展“绿色”保护空间,使农业保护达到一个合理水平,也是我国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个地方受到特殊人文、地理、经济、社会等约束条件的影响,采取的土地整理手段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以四川回春堂药业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例,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川中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遂宁市区域地理、经济、政策环境分析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纬30°10’.31°10.5’,东经105°3.26’.165°59.49’,东邻广安市,西接资阳市、德阳市,南靠重庆市,北临南充市和绵阳市,有“川中明珠”之美誉。全市幅员面积5320.42平方公里,下辖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

1、气候状况

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日照1376.6小时,年均辐射总量为90.67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17.2°C,年降雨量908-993毫米,无霜期238-300天。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四川粮食、棉花、油料、生猪、水果、蔬菜和中药材重要生产基地。

2、区域河流水系状况

遂宁市船山区境内江河溪流众多,尤以涪江、江、琼江等河流水量充足。涪江贯穿全境,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江河溪流呈树林状分布,供水资源丰富。全区人均水源占有量416立方米,全区无污染企业,灌溉水采用的是支流上流水源,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64万亩。

3、水文质量状况

该区水域上游无工业污染区,河流及地下水检测表明,其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毒有害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适合中药材种植和加工。

4、土壤质量状况

种植基地乡、镇属川中丘陵地区。该土地肥沃,各种养分含量较全,特别是钾、磷、微量元素等极为丰富,为中药材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市环保局、农业局、技监局和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的检测分析,土壤无超标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5、空气质量状况

种植区没有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物)的污染,也无城市生活污水、废弃物、污泥垃圾、粉尘的污染,同时也无酸雨的危害。经对项目区空气质量的检测,其空气质量良好。

6、原料资源状况(全国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区)

川中丘陵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2005年,遂宁市药材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8.69%,药材资源充足。四川回春堂药业的现代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带动4,000户农户种植规模达到年产中药材瓜萎3,900吨,金金银花、黄精及丹参等1,600吨。能够满足公司下属中药饮片加工厂年产1,000吨中药饮片对药材的需求。

7、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遂宁市交通方便快捷。国道318线、省道205线、成南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在此交汇,各乡镇均有高等级公路相通,县、乡镇等级公路通车率达100%,村道公路通车率达95%,交通运输便利。可利用公路、铁路、水路等多途径运输,年货运量达到1,213万吨,区域内货运能力能保证中药材原料及饮片的通畅运输。

8、社会经济状况

遂宁市幅员面积5,320.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15万亩,2005年全市人口380.71万人,农业人口302.38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国民生产总值206.59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9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4.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6.07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2亿元,增长26.0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78亿元,增长20.80%。农民人均纯收入2,828元,增收309元,增长12.3%。

9、政策环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抓住生物技术,发展中医药产业,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应该成为‘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川省和遂宁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现状,依据国家的宏观政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自始至终将发展农业,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首要工作来抓。四川省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发展,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高校、研究机构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格局。全省有16个市州、75个县成立了中药现代化发展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全国中药材品种为12,807种,四川省有5,042种,药材蕴藏量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重点普查的430种常用中药材中,四川有383种,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大宗药材90种,道地药材38种,居全国第一位。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中明确指出“将中药产业作为重大战略产业加以发展,支持中药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鼓励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促进中药材流通方式的改变。鼓励中药工商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性。”

遂宁市在《遂宁市十一五医药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中药材基地规划,依托回春堂、银发等中药饮片企业为龙头,以推动实施中药材GAP基地项目为载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高标准、规范化、规模化建设药材生产基地,打造‘川中药谷一。

二、四川回春堂药业现代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发展现状

四川回春堂药业成立于1989年,经过20年的发展,企业目前拥有四川回春堂中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药业连锁有限公司等四家子公司,已形成集药品连锁经营、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生产、中药产品、保健品开发、医药商贸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链。公司先后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四川省扶贫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

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回春堂药业已成功建立起两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500余亩,一个现代中药产业科技园1,000余亩,并带动和引导仁里、永兴、桂花、三凤等等7个乡镇发展种植中药材2万余亩。具体情况如下:

(一)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及现代中药产业园建设概况

1、船山区仁里镇中药材种示范基地

建于2005年,基地建在土地贫瘠,较为缺水的荒山坡上,通过耐旱中药材金银花套种菊花的“药药套种”模式,既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有较高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户种植金银花和菊花,使瓦店子村两个社形成观光农业带,有力的配合了灵泉风景旅游区的开发。

2、安居区玉丰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建于2005年,主要示范中药材种植的“庭院经济模式”和“粮药套种模式”。庭院经济模式主要以利用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立体种植,也可在路边,沟旁,空闲杂地发展瓜蒌的种植。粮药套种模式主要是在中药材吴茱萸行间种植花生等粮食作物,既能让农户收获粮食,还能让农户通过种植中药材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3、四川回春堂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园

位于船山区桂花镇,是公司于2007年投资1,140万元,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市药用植物种植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规划建设成的一个集产、学、研一条龙的现代中药产业科技园。公司在中药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中做到科学统筹,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近期目标立足于川中丘陵区特色中药材资源的收集、开发和研究,同时以遂宁地道中药材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为主,将园区建设成为遂宁地道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中心。

(二)积极探索中药材种植、管理模式的创新——扶持大户带散户,示范基地带动农户种植

通过示范基地,以“公司+基地+协会+大户+散户”为主要运营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大户,通过“龙头企业扶持大户,大户带散户”,引导农户科学、规范地种植中药材。同时,建立“统一提供优良种苗,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中药材的市场化动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绩效。

1、通过各种方式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主要体现在减免大户的种子种苗款、免费提供化肥、农药,定期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等。公司还建立种植大户、贫困示范户的档案,做到户户有人管,户户能成功。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经有数十户大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带动了广大农户种植中药材。

2、在船山区保升乡、船山区桂花镇、船山区永兴镇、大英县回马镇通过示范基地引导和带动5,300户农户按照吴茱萸与粮食作物套种的粮药套种模式种植吴茱萸8,500亩。吴茱萸为常用中药,每亩种植100株,亩产200公斤。据统计,近2年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吴茱萸价格走势为23-25元/公斤,市场最高价达120元/公斤。平均计算,每亩吴茱产值达6,000元以上。

公司在船山区仁里镇以金银花与菊花套种的药药套种模式引导和带动3,900户发展中药材6,000亩。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金银花新品种已获得国家专利,每亩可种植300株,产花0.5公斤/株,亩产可达150公斤。近年中药材市场价维持在25元/公斤左右,每亩金银花产值在3,750元以上。菊花每亩种植1,200株。亩产菊花干品208公斤,近年中药材市场菊花价格维持在22元/公斤左右,每亩菊花产值可达4,576元。采用金银花菊花套种模式,直接经济效益达8,326元/亩。

在蓬溪县金桥乡、蓬溪县三凤镇、船山区新桥乡发展2,800户农户种植以瓜蒌为主的庭院经济5,500亩。瓜萎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一年投入,多年受益,既可以利用屋前房后庭院立体种植,经济林幼林间套种,也可以利用沟边、路旁、零星杂地种植。亩产鲜瓜蒌1,500公斤,按2元/公斤计算,每亩收入超过3,000元。

重视与农户利益紧密连结。由公司投资为药农垫购中药材种子种苗,以保护价签订收购合同。药农除了领取公司优质种子种苗进行种植、享受公司免费技术指导培训外,还在药材销售上享受到二次返利的实惠。

公司承诺以保护价100%收购符合标准的原料;无偿向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每年拿出利润的3%用于奖励成绩优秀的农户和作为市场价格变化的调节基金。使农户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构建专业化的技术平台

公司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及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拥有实力较强的专家和自主研发队伍,队伍中涵盖:农学、药学、植物学等多学科专业技术人才。

1、专业技术研发机构。

(1)回春堂药业投入巨资,成立专门的技术中心,大力推进相关技术研究。从中药材GAP种植到中药饮片GMP加工生产,从保健品和生物技术开发到中药材资源研究

及中药产业开发,公司技术中心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四川回春堂药业技术中心已获市级技术中心认定,目前正在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中心技术人员利用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箱对川芎、泽泻、白芷等多个中药饮片的干燥加工工艺进行改进,解决传统中药饮片加工过程中的水分控制和包装贮藏等问题,实验效果较好,其工艺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已经通过省级科技创新鉴定并上报国家科技部。

(2)开展产学研合作。公司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重庆药用植物种植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对“金银花非试管苗快繁技术研究”、“半夏规范化栽培研究与示范研究”、“瓜萎功能性产品研发(含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包装设计)”等科研项目进行开发研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公司基地.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项目成果应用。为合理开发中药材种植资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引进“国家丰粮工程泽泻引种开发研究项目”,通过对遂宁地区的气候、土壤以及引种后的泽泻药材质量的研究,探索开发出了粮药种植模式,即利用水稻收获后种水生药材泽泻,泽泻收获后再种水稻,做到水稻药材种植两不误。

通过不懈努力,该项目在船山区桂花镇开展实施以来,引种后的泽泻每亩产鲜品1,300-1,400斤,直接经济效益可达1,100元/亩,切实帮助了地方农户增收致富。

2、建立专合组织,发展中药材种植协会作用

发展中药材种植协会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量,是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重要纽带。协会通过合理的运作方式,实现了土地、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了投入要素价值的充分转化和增值。

公司于2007年组建成立了遂宁市中药材种植协会,目前会员已经近千人。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帮助农户制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处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在三凤、金桥乡等地召开瓜萎种植座谈会、到西眉镇为半夏种植户张伟等人进行现场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强了与农户的联系.保证了以后的持续合作和共同发展。迄今为止,协会已经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0余次,培训人数达12,000余人次,接受会员咨询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和培训达40余次,真正为药农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川回春堂药业的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的主要业务范围,在合理的政策引导下,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推动技术创新,通过农业专合组织推动技术扩散,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等问题。

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土地整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据统计数据:我国农民人均耕地仅2.4亩,超小经营规模所造成的不经济问题普遍存在。然而,问题并不仅仅在于农户初始经营规模的超小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初始经营规模的长期凝固化,使农户的超小经营规模无法随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扩张。在农户超小经营规模的凝固状态下,农户对技术进步的理性选择必然倾向于劳动使用型,即优先追求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以粮食为例,目前我国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1,300多公斤,为世界农业劳均粮食产量的一半,仅为美国、加拿大的1%左右,但粮食亩产量却是逐步提高,并超过了世界中等水平。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呈逆向运动的关系,这种逆向关系不仅与特定的农业资源禀赋紧密相关,而且主要由于现阶段超小规模的经营模式凝固阻滞了农民对资本使用型技术进步的选择,这也是导致部分地区农业发展偏离了现代化基本方向的最直接原因。因此,由农业企业组织产业化生产经营,将有效解决超小经营规模所造成的不经济问题。

1、经济效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当前的家庭土地经营的分散化与农业经营的市场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市场化的农业是商品化的农业,受经营规模的制约,但家庭土地经营的分散化难以协调农户在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利益矛盾,难以克服分散经营在的各种局限。因此,有组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走规模经营道路是农村土地集约式经营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曾指出规模经济的观点,“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取决于生产规模”。西方经济学则认为,规模经济是由以技术进步为主体的生产诸要素的集中程度决定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必然导致农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一条重要途径,它通过社会化、专业化、一体化生产,不仅有利于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还有利于形成关联产业群体的优势。从理论上讲,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大致有两条途径:一是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等途径,逐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靠产业群体内各经济主体的联合来实现。这种联合,本身不一定是一个经济实体,而是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把众多农户连接起来。在其内部,尽管单个农户规模小,但由于他参加了整个组织或系统的分工与协作,避免了独立进入市场的许多障碍,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因而使整个产业系统获得系列效应或规模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扶贫效益

运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吸收农户成为农业产业工作,实行股份合作制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可大大激发广大农民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方法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社会效益极好。不仅帮助农民系统学习先进科学种植技术,而且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是既治标又治本的脱贫途径。

3、社会效益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出资组建的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有效的解决了资金和技术问题,直接引导贫困村开展科学种植,促进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高土地的种植经营效率,进而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将党和政府扶贫济困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

可以最大幅度地发掘和利用土地资源潜力,拓展农村经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够吸纳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直接参与建设,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直接增收致富。

4、生态效益

传统农业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规模小,随意性大,部分农民种植蔬菜粮食在短期内为追求高产,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减退。通过农业产业化企业科学的中药材栽培规程,组织农户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用集约化的生产种植方式,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开发“药药套种”、“粮药套种”等种植模式,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该模式也值得向相似地区推广和发展。

责任编辑:姚开建

推荐访问:丘陵 实证 农业产业化经营 整理 土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