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7篇

时间:2022-11-11 15: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7篇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普及全民健身运动 筑牢健康中国根基 目录: 1.健身吧!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55年计划 2.人民论坛网评 |全民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7篇

篇一: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素材之时事热评:

 普及全民健身运动

 筑牢健康中国根基

 目录:

 1. 健身吧!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 5 5 年计划

 2. 人民论坛网评

 | 全民健身,全民幸福

 3. 太阳鸟时评:以全民健身增强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感

 4. 圆桌快评

 | 筑好通往健康中国的全民健身之路

 5. 关注争金夺银,勿忘全民健身

 6. 荔枝网评:普及全民健身运动

 筑牢健康中国根基

 正文:

 健身吧!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 5 5 年计划

  2021 08/04

 20:28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作出部署。今后五年,健身活动如何开展?活动赛事怎样举办?体育产业怎么发展?一起来看——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38.5%。

 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2.16 名。

 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5 万亿元。

 设施供给 新建或改扩建 2000 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地设施。

 补齐 5000 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配建一批群众滑冰场,数字化升级改造 1000 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

 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加大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

 赛事活动 开展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举办全民健身大会、全国社区运动会。

 持续开展全国新年登高、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中国农民丰收节、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等主题活动。

 巩固拓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

 政府支持 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跑步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

 重点人群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合理调整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

 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

 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推动农民、妇女等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体育产业 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促进体育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在健身设施供给、赛事活动组织、健身器材研发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鼓励有条件企业以单项冠军企业为目标做强做优做大。

 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

 促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冰雪、山地户外、航空、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社会氛围 强化全民健身激励,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运动银行”制度和个人运动码,开发标准统一的科学运动积分体系,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鼓励向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

 人民论坛网评

 | 全民健身,全民幸福

 来源:人民论坛网 丨 作者:淦宇 丨 时间:2021-08-05 丨 责编:唐华

 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也随之加大,“亚健康”这个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学会自我心态调节和工作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外,加强全民建身成为人民群众增强体魄和提升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式。全民健身应运而生,有力推动着健康中国建设,筑起民族强健的基石。

 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

 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计划》提出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等 8 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从蓝图变为现实,不仅关系到个人身体健康,还有效确保全民健身在国民日常生活中“细水长流”。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 1,其他是后面的 0,没有 1,再多的 0也没有意义。人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群众越来越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和需求,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目前,我国人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37.2%,越来越的人加入到每天锻炼 1 小时。从“不运动”到“爱运动”,健身运动不断激发人民群众锻炼热情,释放的强大正能量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我国不断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健康是己任,全民健身是大任。随着主动健身、科学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自觉选择,全民健身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创造满足更多人的健身需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加大全民健身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完善和细化地方全民健身配套政策文件和规划措施,进一步降低参与建设、运营和改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制度性准入门槛,提升健身场所使用效益,真正做到夯实全民健身根基。另一方面,要将全民健身纳入地方政策内容。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会商研究发展全民健身计划,将全民健身和体育发展规划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方丰富健身赛事活动,积极推动“互联网+健身”、居家健身等内容,全面拓展全民健身发展模式。

 人人共享体育,体育造福人人。奔跑追梦之路,需要全民健康作为有力支撑,在全民战疫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加强全民健身,更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者:淦宇)

 太阳鸟时评:以全民健身增强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感

 2021 年 08 月 05 日 09:42:42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向秋 编辑:李雪艳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运动是良医”。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更要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感。

  运动健身是主动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和基础。经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对健康体魄的追求、对生命质量的渴求更加强烈,更深刻地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健身馆,勤奋运动、挥汗如雨的矫健身姿;小区内,健身器材间穿梭嬉戏的稚嫩童颜;公园里,太极拳、功夫扇勾勒出和谐美景;大街上,广场舞、健身操引领火热健身时尚;城市间,马拉松、万人健步走燃爆运动激情……主动健身、科学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自觉选择,全民健身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今年的东京奥运会是历史上首次空场进行的奥运会,但场外关注热度并不低。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跳水、体操等中国队优势项目备受人们关注。这些全民运动项目受热捧,与中国全民健身的普及息息相关。在中国,健身操、瑜伽等项目成为时尚,跑步、健步走阵营日益壮大,太极拳、八段锦方兴未艾,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运动如火如荼……参与人群与日俱增,活动项目逐步拓展,投入热情日益高涨,充分彰显了全民健身的强大魅力。

 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育运动不断激发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强大正能量。《计划》提出到 2025 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更加便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 38.5%。全民健身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层次将不断提升,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推进这项千秋大业的决心和魄力。随着《计划》提出的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等 8 个方面主要任务的实施,全民健身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民之所想、办民之所需,激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升群众参与健身的水平,以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抓落实,将全民健身事业进行到底。展望未来,国家富强、生活幸福、人民健康,必将为中国发展注入更多强劲力量!(向秋)

 圆桌快评

 | 筑好通往健康中国的全民健身之路

 来源:引力播 | 2021 年 08 月 04 日 18:56:52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计划》明确,到 2025 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2.16 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5 万亿元。

  对于公众而言,健身是健康中国的便捷“打开方式”之一。通过健身增强体魄,不仅能消除疲劳、预防疾病,而且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在全社会形成更加

 良好和谐的氛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这句新口号的流行,反映了如今全民健身的热度,也体现出运动健身已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大妈跳广场舞,还是“白领”相约踢球,无不说明人们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更高追求。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勾画出一幅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健康中国的宏阔图景。今年 2 月,江苏省体育局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的通知》,明确 2021 年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建设目标任务。2021 年,江苏全省要新建改建体育公园 100 个,健身步道 500 公里。“十四五”期间,浙江省重大体育项目将投入 422 亿元;河北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22 ㎡;2035 年西安将全面建成世界赛事名城……无论是健身的“小步道”,还是体育的大项目,都是筑起通往健康中国的全民健身之路。

  如果说竞技体育是体育的“塔尖”,那么全民健身则是更为庞大的“塔基”。但这“塔基”仅仅靠市民的热情还完成不了,需要政府去不断推动。苏州金鸡湖环湖步道,内环为步行道,以混合步行道为主,兼顾步行及缓跑,步道总长大约有 16 千米,利用开放式景区,将“景”与“健”融合在一起,既提升了城市颜值,也增加了市民活动场地;上海从云岭西路至苏州河一段,长达 400米的中环桥下空间,建造了 16 片标准篮球半场,3 片五人制足球场、两片标准网球场,这个运动空间里还设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健身步道,这是上海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破解老百姓“健身去哪儿”难题的缩影。更有城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以不同的方式打造“15 分钟健身圈”,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必将带来健身的火热激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筑好通往健康中国的全民健身之路,每个人的体魄更强健,中国这个“巨人”的体魄就会更强健,一个健康、活力四射的中国,就在不远处。

 关注争金夺银,勿忘全民健身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21 年 08 月 04 日作者:朱昌俊(媒体评论员)

 东京奥运会是历史上首次空场进行的奥运会,但场外关注热度并不低。具体到一些体育项目,排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

篇二: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20 年 2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说: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1]“疾风知劲草”,全国人民以超强的凝聚力共克时艰、各省市医务人员勇敢逆行奔赴“战场”、各党政机关、党员和广大群众积极投入防疫工作,彰显了时代英雄本色。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围绕健康问题发表了多次讲话,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此次疫情考验之下,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厚度又得以丰富。一、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的形成(一)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提出人民群众的健康不仅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经济上更是衍生社会生产力的生理基础。建国初期,面对国力积贫积弱,人民身体孱弱的国情,毛泽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健康事业就是人民事业的论断。邓小平认为人民健康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经济发展会反哺健康事业发展。江泽民进一步细化了健康工作,把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之中。胡锦涛表示要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民健康问题发表了多次讲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对人民健康的理论阐述是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形成的理论来源。(二)健康供给结构矛盾和健康安全风险凸显的现实导向[收稿日期]2020-04-15[作者简介]何青青(1996-),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的理论意蕴及其实践理路何青青(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 要]全民健康是助推全面小康之基,是强国建设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系列讲话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以健康中国建设为中心的奋斗目标,在实现全面小康、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以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征途中具有指导意义。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习近平总书记字字珠玑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的理论意蕴。[关键词]习近平;全民健康;健康中国;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341(2020)03-0010-042020 年 6 月总第 220 期第 3 期大 庆 社 会 科 学DaQing Social SciencesJun.,2020Serial No.220 No.310 窑 窑万方数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健康工作还呈现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矛盾。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由于城镇化进程而导致的城市“虹吸”效应促成了医疗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局面,加剧了城乡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同时, “新医改”推行之下,看病难与贵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中西医结合发展方式有待提高,药品与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经济、社会和生态宏观大环境下,人民健康发展问题较多。疾病谱不断更迭、生活方式亚健康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威胁着人民健康。综上,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瓶颈和多维度的健康风险因素不仅引发公众对健康问题的担忧,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人民健康问题发表多次讲话的现实依据。二、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的基本内涵(一)聚焦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赢医改攻坚战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聚焦医改问题,进行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实现到 2020 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 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要落实分级诊断制度,建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打造适应新时代新需求的高科技、人性化的医院。为活络医护人员积极性,要提升其工资待遇、改善流动性弱的现状。第二,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异地就诊困难、大病致贫、农村医疗资源差等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而推动异地参保、实现城乡医保资源优化整合,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则是去除人民就医之困、实现就医公平的关键之举。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及中医药,不同于西医的察之细微,中医更擅于宏观辨病,中医药是中华之瑰宝,须促进中西医创新结合,引领中医走向世界。(二)提供全面卫生健康服务,关注群众健康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论述的旨归在于“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3] 全民健康的关键在于受众的广泛性,政府要着重关注妇幼、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贫困人口的健康需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4] 因此,政府、市场与居民要形成合作机制,着重解决水、空气和土壤污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示要以刮骨去毒的决心整治医药和食品行业。第一,要层层管控,严格把控食品药品生产的每个环节。第二,要严格处罚危害人民健康、利益至上的违规行为以正本清源。第三,要贯彻药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法律重拳出击方可安稳民心。第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强度的精神压力催生了各种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疏导机构的发展、提升心理疾病研究水平也必不可少。(三)打造特色健康产业,释放健康生产活力调整办医格局、吸引多元办医主体是发展健康产业的举措之一。政府要放宽政策壁垒、简化政策审批流程、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非基础医疗领域。创新医药研制技术、接轨国际质量标准是发展健康产业的举措之二。对于创新医疗产业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财政要加大资金支持,稳定且持续推进健康科技创新,使医药“中国智造”屹立于世界医药行业之11 窑 窑万方数据

 林。开拓健康服务新业态、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是发展健康产业举措之三。突破传统思维局限,细分健康市场需求,将健康与养老、互联网、食品、健身服务等领域有机衔接。此外,政府要支持公共体育场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鼓励市场作为经营主体,合理开发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公益效益与商业效益双丰收。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盼,伴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健康产业一定能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三、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的实践价值(一)全民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阐述了全民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充分条件。生理和心理健康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西方国家讽我中华为“病夫”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我们仅花了不太长的时间便实现了华丽蜕变。全民健康是促进经济发展、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如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个国家经济受到大幅波动,金融市场遭受打击、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尖锐,可见全民健康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一脉相连。(二)健康治理是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国通过“G20”峰会、 “一带一路”倡议等渠道积极履行国际健康援助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致力于构筑“生命共同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的时代背景之下, “蝴蝶效应”更为明显,增加了各种传染性疾病扩散至全球的可能性。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具有大流行特征,全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无一幸免。中国人民在众志成城、攻坚战“疫情”之余还积极向世界介绍病毒预防和医务救治的“中国方案”。需看到,传染病的全球化之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是建立健康屏障、隔离疾病的重要手段。健康治理是一个有产出有收获的双向互利过程,自 1963 年中国首次实施境外医疗援助至今,中国已树立了健康治理的国际典范、彰显了大国自信和风范,也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掌握话语权夯实了基础。(三)保障健康是党对人民的重要承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3]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全民健康工作,原因在于健康保障与否是人民衡量党和政府工作的标准之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敦促各部门要落实好健康资源下沉、健康宣传工作,党和政府要开展多维度健康工作,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倡导全民健身、跻身全球健康治理重要席位、开展全方位的卫生健康工作,将人民健康摆在首要位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防控工作中,党和政府及时实行了封闭武汉、全国停工停学、暂停公共交通等决策,事实证明这些决策极具决断力,有效地阻隔了疫情大范围的扩散,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拉近了党和人民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赖感。四、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的实践理路(一)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观得以贯彻,必须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健康理12 窑 窑万方数据

 念。第一,关注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需以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来约束过激行为,做好环境勘测、监督和评估工作,聚焦水污染、空气污染,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等问题。第二,健康扶贫,保障民生。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原因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为此须展开健康扶贫工作以保障民生。要打破信息交换壁垒,共享健康扶贫信息,改变主体碎片化的状态,促进各主体有机衔接。第三,全民健身,走向全民。需看到,仅依靠医疗卫生体系很难确保全民健康,为此,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倡导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二)从政策层面保障全民健康党政机关精准施策,从政策层面保障全民健康,不仅为人民群众追求健康注入了力量,也铸就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的实践理路。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考验,司法部门要及时制定公共安全事件相关的准则和法律、针对瞒报出入轨迹、身体状况和不配合防疫工作、产生危害公众安全的行为需依法追究其责任;各省市教育部门根据具体的疫情决定开学时间、做好学生返校检疫工作,创建安全的校园环境,最大程度给予学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防控疫情的坚强堡垒,是与病毒搏杀的重要“战场”。为此,必须借助制度力量,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以社区为主体、多种社会力量联防联控的防控格局。(三)秉承共建共享原则“健康中国”伟大战略构想的实现要秉承共建共享原则。没有党政机关、人民群众和社会群体共建良好健康大环境的社会基础,人民共享健康福利的构想就是空想。各级党政机关作为共建工作中的“第一棒”,要完善健康运行和保障机制、落实并创新健康服务工作、推进健康规划有序开展。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参与者,是构建健康中国的主力军。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之下,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精神令世界敬仰,不仅做到服从政府的防疫安排,做到自觉宅家隔离、竭力捐献物资,医务人员更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要而言之,习近平新时代健康观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其现实价值也非常重大,尤其在全球共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殊背景之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贯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观。〔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北京人大,2020, (2):4-8.[2]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并表示应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9):1157.[3]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01).[4]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5-20(01)

 .〔责任编辑:李敬晶〕13 窑 窑万方数据

篇三: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2022 年高考作文最新健康类 素材 --- 见证中国健康事业的力量

 目录:

 1 01 见证中国健康事业的力量

 2 02 一切为了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

 3 03 数说巨变

 4 04 保障人民健康

 建设健康中国

 正文:

 1 01 见证中国健康事业的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雄《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8 日 11 版)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着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人民身体素质日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从 1949 年的 35 岁,提高到 2019 年的 77.3 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见证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提升。

  2009 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向所有公民提供公共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进一步增加政府在健康方面的支出等措施,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从全球来看,我国婴儿和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远低于全球 10 万分之 53的中位数水平,也远低于中高收入国家 10 万分之 43 的中位数水平。

  几十年来,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疾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亮眼的数字之外,是人们满满的获得感。

  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现在,很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科技在推动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快速部署研发的五条技术路线的疫苗,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希望、增添信心。

  在一次次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华儿女团结一心。

  从爱国卫生运动到“健康中国”行动;从 1955 年我国微生物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分离出沙眼致病原,找到治疗沙眼的敏感抗生素,到 2020 年 2 月 12 日世卫组织函告沙眼在中国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被消除;从屠呦呦在科研攻关中发现青蒿素进而拯救万千生命,到今天中国负责任地将新冠病毒疫苗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产品予以提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早已在实践中被多次证明。这样的大爱,早已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正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周期里呈现。

  2 02 一切为了增进人民 的健康福祉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8 日 09 版)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建党百年的恢宏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书写了一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画卷。

  人均预期寿命从 5 35 岁增至 3 77.3 岁 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从那一天起,党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922 年 7 月,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保护劳动者健康和福利被写入党的纲领。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彼时,医疗机构、医疗设施设备以及医疗技术人员都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天花、霍乱、鼠疫等多种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 35 岁。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1950 年 8 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卫生工作方针。

  1952 年,中国共产党发起爱国卫生运动。2017 年,世卫组织颁发给中国政府“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颁奖词中写道,早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界的口号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历经 70 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我国仅有 2600 家医院。截至 2019 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1007545 个。

  仅在“十三五”期间,从 2015 年到 2019 年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 76.3 岁提高到 77.3 岁,4 年提高了 1 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 万、8.1‰、10.7‰降至 17.8/10 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 35 岁到 77.3 岁,这部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史,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见证。

  医保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 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公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将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列上议事日程。健康优先,历来是党和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基点。

  为了百姓就医用药有保障,我国多年来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2020 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 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36131 万人,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

  与参保人数同时增加的,还有参保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2020 年,参加职工医保34455 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 85.2%;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101676 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达 70.0%。

  健康是幸福之基。只有人人健康,才能全民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

  聚焦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任务目标,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公平,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发挥了最大范围的防贫减贫作用。2018 年以来,各项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就医 5.3 亿人次,助力近 1000 万户因病致贫家庭精准脱贫;2020 年,全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 99.9%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推进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同时实行大病保险倾斜,对贫困人口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取消封顶线,还实施了托底的医疗救助保障。

  2020 年初,面对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上至年逾百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不久的婴儿,没有一个患者被放弃。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 8 1292.8 万人 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健康是幸福之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缘于此,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持续提升。2018 年,国际医学界权威刊物《柳叶刀》对全球 195 个国家的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情况做了梳理和排名——中国 2016 年平均得分 77.9 分,位列全球第 48 名,而这一排名在 2015 年是第 60 位。

  能够取得上述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有一支优秀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仅在2000 年至 2017 年间,医学科研共获得 597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其中吴孟超、王忠诚、王振义、屠呦呦和侯云德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不仅如此,哪怕和肆虐的传染病正面交锋,这支队伍也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2020 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346 支国家医疗队、4 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在“生死较量”中拼尽全力。他们中,既有钟南山、张伯礼、乔杰、陈薇等领衔的多支院士团队,也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倾力派出的“四大天团”……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比例达到 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 90%。

  在中国快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社区防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 年 5 月28 日,世卫组织授予中国基层防疫专家吴浩教授世川卫生奖。吴浩是成千上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中国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主编主审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防治社区手册》已被译成英文,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社区防控样本。

  名医大家,灿若星河。《2019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 1292.8 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2.77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 3.18 人。

  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预防为中心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工作重点逐渐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转向管健康、促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运而生。

  2016 年 8 月 19 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卫生与健康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站在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自此,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战略方针,从以治病为中心开始向以预防为中心的转变。201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描绘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到 2030 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9岁;到 2050 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2020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23.15%,比 2019 年提升 3.98 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一道重大民生课题,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医改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 5 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人民健康水平总体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投入取得较高健康绩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如是评价,来自世界银行、世卫组织等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医改调研报告。

  百年历程,初心不变;知往鉴今,述往思来。为了 14 亿人民的健康福祉,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铺就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之路”。

  (本报记者

 金振娅)

 3 03 数说巨变

 作者:《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8 日 09 版)

 人均预期寿命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 1949 年的 35 岁提高到 2019 年的 77.3 岁。

 医疗卫生费用

  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个人负担相对减轻,2019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 65195.9 亿元,个人卫生支出 18489.5 亿元,占 28.4%。较上年下降 0.25 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增长 0.15 个百分点。

 公共卫生服务

  2019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从 2018 年的55 元提高至 69 元。

 线上诊疗服务

  截至 2020 年年底,全国共有 1100 余家互联网医院,7700 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已达 50%以上。

 4 04 保障人民健康

 建设健康中国

 作者:刘国恩《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8 日 09 版)

  【奋斗者说】

  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 1978 年上大学,继而于 1986 年前往美国留学攻读经济学博士。2006 年,我辞去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终生教职,全职回国并一直在北京大学执教至今。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成长并受惠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参与和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正在崛起的中国成为全球瞩目的东方快车,其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医疗卫生等都在发生着巨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康是幸福之基。2009 年,国家启动规模空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于长期关注医疗卫生领域,我深度参与了国家医改研究工作。2011 年,我有幸入选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成立的第一届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相关部门一起,针对卫生体系的医疗、医药、医保等三大领域展开了系统的改革研究,一系列改革举措后来陆续推出。

 医疗服务方面,重在供给侧改革,包括分级诊疗、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等重要部分。医药方面,推出了包括基本药物制度、“零加成”政策、集中招标采购等举措。医保制度方面,2019 年完成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并轨,终结了医疗保障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起现代全民医保制度。除此之外,全民医保制度还包括不断完善基本医保目录、探索不同支付模式,以及加强卫生技术评估和药物经济学等在国家医保决策的关键作用。

  2016 年 8 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10 月,《“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出台,绘制了新时期以健康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把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国家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更好地推动高效、公平的全民健康转型,包括转向三“全”健康管理模式: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人群健康管理、全社会健康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发展新兴健康产业,包括健康大数据、健康人工智能、健康远程服务、健康机器学习等。

  2020 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球,中国经历了第...

篇四: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文章编号:1000-0000(2018)05-0025-15 DOI:10.16469/j.css.201805003

 体育科学 2018年(第38卷)第5期 CHINA SPORT SCIENCE Vol.38,No.5,25-39,2018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的内涵、路径与体制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Connotation, Path, Institution

 and Mechanism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卢文云,陈佩杰

 LU Wen-yun, CHEN Pei-jie 摘

 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本质是探索一条运动促进健康之路,最终目的是解决我国面临的健康问题,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要综合考虑历史、现实和国际经验等各方面的因素,在具体路径的选择上要理念先行,解决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认识障碍;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破除制约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共建共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建立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法规;实施系列工程,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到实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由长期的分离状态向深度融合转变,需要构建相应的体制与机制,实现由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换。

 关键词: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路径;体制;机制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is to explore a road to promote health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y, aim to solve these big problems relate to health in the long run and realize the target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of these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including theory logic, historical logic, reality logic and extraterritorial experiences logic. In terms of path selection to promoting deep fusion between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specifically, we should give priority on concept to solve the cognitive obstacles, deepen reform comprehensively to break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 and mechanic obstacles, Co-construct and share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system to supply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 precisely, establish regulations to benefit maint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confusion, and implement a series of projects to practice the confusion.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institution and mechanism for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to transform from long term discrete state to deep fusion state, so as to realize the change from compulsive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to induced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national fitness; national health; deep integration; path; institu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如何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解析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内涵的基础上,综合学理、历史、现实和国际经验几个方面的逻辑因素,提出我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及体制机制保障,以为国家的相关政策提供咨询。

 1

  关键概念厘定

  1.1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 要厘定“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首

  收稿日期:2017-07-28;修订日期:2018-05-04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重大项目(2017-A-06)

 作者简介:卢文云,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Email:lwy807@126.com; 陈佩杰,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健康促进学,Email: chenpeijie@sus.edu.cn。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体育科学 2018 年(第 38 卷)第 5 期 26 先要明确“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各自的概念定义。目前对于“全民健身”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做出统一的规范,比较权威的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定义:“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20] 这只能说是对全民健身字面上的解释。董新光(2003)认为:“全民健身”对于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词汇,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事业和亿万人民的体育实践,是20世纪末期体育的热点和独具特色的社会现象;人们所使用的“全民健身”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全国人民来健身的字面意义了,而是“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战略”、“全民健身工作”等的代名词[2] 。从这个角度,本研究认为:“全民健身是一项由体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覆盖全体公民的大型社会民生工程,它以贯彻和落实国家全民健身相关政策法规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构建满足群众需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大众科学地参与运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这一定义阐明了以下几个要点:1)全民健身作为民生工作,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2)体育行政部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实施主体;3)构建满足群众需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4)全民健身的终极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其关键是要引导群众形成科学的健身行为。

 关于“全民健康”的定义,目前也无比较权威的解释。但关于健康的定义,却是自古以来一直都有,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其定义也随之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健康”一般被定义为机体没有疾病,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无病即健康”。《辞海》对健康的解释为:“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人体各功能正常、器官系统发育良好、精力充沛、体质健壮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3]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现代的健康观是一个整体健康,包括社会适应良好、躯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而不是单纯的指病弱或疾病。这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解释。因此,“全民健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在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从实践上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为全面提高我国的全民健康水平,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正式提出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使得健康不再停留于卫计委层面,而是上升到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作为治国理念融入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纲要》中明确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9] 。综合全民健康的字面意思和实践表现,本研究把全民健康定义为:是由卫生部主导的、覆盖全体公民的大型社会民生工程,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它以贯彻和落实国家相关健康政策、法规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路径,通过合理地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在生命全周期过程中实现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在内的全身心健康,最终实现全民幸福。这一定义阐明的要点包括:1)全民健康是国家战略,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2)卫生部门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实施主体;3)全民健康的基本路径是共建共享,要求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3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4)全民健康的终极目标是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重点要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实现健康公平;要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

 融合的基本解释为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21] 与“融合”相近的词有“整合”或者“合并”,它们之间的区别犹如物质形态的化学变化之于物理变化,“整合”或者“合并”只是事物之间的物理相加,“融合”则是事物之间发生的化学聚变。青木昌彦(2003)认为,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汇合,或者是向着一个点的运动,或者是几种不同事物合为一体。综上,融合是指事物(系统)之间的联系由联合或合并,向相互渗透、互为一体的方向和趋势发展的化学反应。其中,事物(系统)之间相互渗透、互为一体是融合的核心,本质是事物(系统)之间显现出某种“化学反应”,也就是融合效应。结合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定义,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大民生工程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相互渗透、互为一体的过程;其中,全民健身要以全民健康为目标和指向,全民健康要以全民健身为重要途径和手段,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本质是探索一条运动促进健康之路,最终目的是解决我国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两者的融合具体阶段如图1所示。全民健身侧重健康的前端,即A、B和B/C段,涵盖体育锻炼、保健、养生等工作;全民健康侧重后端,即C、D段,涵盖疾病治疗、康复等工作;其中B/C段是两者融合的重点。

 从地域范围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两个系统要素间相互协同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资源在两个系统间的优化配置。从融合的具体内容看,包括宏观的决策层融合,主要指两个系统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厘定、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要融合;中观层面的管理层融合,包括资源配置、绩效评估、设施、组织、活动、人才、宣传、科技等方面要统筹;微观层面的操作层融合,包括运

 卢文云,等: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路径与体制机制研究 27 动促进健康的具体方案、手段和方法上的融合和平台的建立,健身和健康行为干预计划、手段、方法上的融合和平台的建立。

  图1

  不同健康阶段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特征 Figure1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Integration at Different Health Stages

 1.2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体制与机制界定 “体制”(institution)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的总称[4] 。机制(mechanism)的概念源于机械工程学科,现广泛用于社会领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机制”有4层含义:1)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3)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也叫机理;4)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7]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机制是与实现一个系统运行有关的一切组织结构、方法、制度、规章、习惯等体系。理解“机制”的概念需把握两个方面的要义,一是构成系统各个部分的存在是前提,只要系统存在不同的部分,就需要协调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二是协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需要一定的运作方式。机制实质上就是联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运作方式,它或有形或无形,贯穿于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使它们协调运作而发挥作用,对实现系统目标起决定性的作用。从体制与机制的关系看,体制指系统的结构方面,机制指系统的功能方面,体制决定机制,机制为体制服务。因此,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体制就是指有利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它主要回答谁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工作,如果有多个主体,它们之间内在关系如何,怎样把多个主体搭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机制是指把涉及融合的不同主体之间联系起来的方式,使它们协调运作而发挥作用,实现融合目标和效应。它主要回答如何才能实现融合,是一种动态的方式。

 2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逻辑 2.1

  路径选择的学理逻辑 从学理上讲,选择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路径,首先要选择两者之间融合的关键出发点,进行以点带面的推进;其次要通过控制影响两者融合的关键要素,使融合过程不偏离应有的轨迹。在融合的关键出发点选择上要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者之间的关联出发考虑。首先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同一性,都是服务全体中国人民,都要求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覆盖。其次,两者的目标趋同,全民健身不排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目标,但其核心目标还是增强体质,维护国民健康;全民健康的根本更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保证健康公平、实现全民幸福。最后,两者在手段和方法上部分重叠,全民健身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民众形成科学的健身行为、提高科学健身水平来实现;而全民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更为广泛,包括医疗干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健康环境创造等方面,特别是随着人类疾病病谱的变化,以及健康干预模式从“疾病治疗”到“疾病预防”的转变,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

篇五: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其它相关论文-浅析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与实施措施

  【摘 要】

 全民健身计划是党中央、 国务院在关键时期提出的以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为中心的战略性决策,是一项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 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大事的伟大系统工程。

 全民健身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其有效实施。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意义 措施

 在我国跨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调动社会各界关心、 支持、 参与群众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全民体育意识,普及群众性体育,增强国民体质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群众体育工作的体质,国家体育总局做出了“全民健身计划” 和“奥运争光计划” 并重的两大战略决策,并把“全民健身” 提到“全社会全民族的事业” 的高度来抓。

  “全民健身计划” 的提出和实施,对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它还指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对指导我国群众体育实践,促进体育理论建设,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全民健身的健康促进作用对维系社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我国已进入总体小康阶段,但因病致贫,因亚健康引起的工作、学习、家庭问题频频发生,因此,在新形势下,对曾经流行过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有必要赋予新的内涵,因为健康的身体不仅关系个人发展、 家庭幸福,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其次,全民健身的“安全阀” 作用对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

 竞争激烈、生活紧张,造成精神压力很大。如不及时释放压力,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起社会矛盾。

 健身活动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因得到充分供血及适宜刺激,产生舒适感,加上体育具有的轻松愉快氛围,人们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因此健身运动被称作调节身心健康的“安全阀” 。

  第三,全民健身的陶冶情操作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活动因其有严格的秩序规则和文明礼貌要求,一直被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手段。

 目前,社区精神文明先进评比内容中就有全民健身发展指标。

 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休闲体育活动,因其积极向上、 健康活泼、 修身养性的性质特征,对提高市民修养水平也有积极的作用。

  第四,全民健身的互动与合作对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体育、 社区体育、 企事业单位体育、 学校体育、 俱乐部体育等。几乎包含了人们的所有人际关系。

 由于健身活动时的组织形式有别于正式组织的结构形式,组织氛围比较轻松,人际关系比较平等,情感比较融洽。

 因此,活动时人们比较容易交流、 沟通、 合作,对改善亲子关系、 邻里关系、 同事同学关系、 同志关系都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全民健身活动顺利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开展。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力度

 政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更加重视全民健身工作,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特别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出成效。

 要把开展群众体育工作、 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人民群众的体质与健康等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体育工作

 状况的重要标准,把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的情况作为评价考核体育行政部门的主要业绩。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体育、 办体育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树立服从和服务于大局的观念,增强市场意识,以社会化为突破口,进一步协调好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精心打造群体活动品牌,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实际需要。

  第二,重视传统体育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整体素质

 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重视传统特色项目的开展,又要注重引进符合时代特征、 适合本地群众开展的新的体育健身项目,努力做到每个学校、 每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每个社区都有一项以上特色体育健身项目,从而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健身运动。

 要进一步重视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扶持,加强财力、 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并通过竞赛、奖励等手段提高各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

 要进一步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动员组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因人、 因时、 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 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要进一步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社区特色团队建设,正常开展活动。

  第三,以体育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努力优化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条件

 目前个地的体育设施总量还不足、 分布也不平衡,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各地各部门要从转变政府职能、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整体发展规划,真正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加大对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要完善布局,建立公共场馆与社区体育设施互为依托、 互动发展的体育设施新格局,为群众提供方便、 多样的健身设施。

 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并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要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 健身娱乐、 体育咨询、 体育培训等体育市场。

  参考文献:

 [1]黄聚云. 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若干人口问题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1).

 [2]胡红权. 制约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和谐推进的若干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7).

 《学霸文档》

篇六: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包府办发〔2020〕69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 10 月 26日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9〕3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精神,以提高全市各族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努力方向,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发展目标,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运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释放体育在强身健体、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多元功能,构建改革创新、体医融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建设健康包头、活力鹿城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健康优先、协同推进。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包头市健康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推进体育、医疗、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提升举全市之力办大事的工作效率。

  (二)突出重点、共建共享。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和健康服务的短板问题为工作导向,统筹健康与健身领域指导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突出重点,提升服务质量。

  (三)培育人才、助力科技。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队伍建设作为“大体育”“大健康”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体医融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推进互联网+体育、医疗、康复、教育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提高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驱动力。

  (四)跨界融合、集聚发展。推动全民健康与体育、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康体、养生和养老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改造升级传统健身、健康业态,延长产业链,提高健康产业的辐射能力。

  三、主要目标

  到 2030年,全市基本形成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全民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全民健身在“大健康”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实现大众健康管理服务从单纯依靠医疗卫生“被动、后端的健康干预”到体育健身“主动、前端的健康干预”的发展。全民健康意识明显提升,健身习惯逐步养成,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覆盖面更为广泛,体育人口不断扩大,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等社会事业融合发展。

  到 2030年,旗县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 15个以上,苏木乡镇以上地区体育总会覆盖率达到 100%。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覆盖率达到 100%,老年人体育协会覆盖率达到 100%。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站点人数比例达到 1‰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城乡人数比例达到 93%以上。推动建立体医融合医院示范点,城乡慢性病发生率明显下降,医疗支出费用明显降低。

  市、旗县区每两年举办 1次不少于 5个项目的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年开展的全民健身赛事不少于 15次,实现公众就近参与健身活动。全市人均体育

 场地面积达到 2.7平方米以上。打造 1 个全民健身健康人才培养基地,体医融合等类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人数力争达到 5000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 46%以上,每周参加 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 56%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 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各部门各行业沟通协作,优先推进体医融合和健身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坚持“健康优先”原则,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理念,建立重点突出、多元治理、跨界融合的健康促进模式。以体医融合实践为突破口,推动健身与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

  学习国家体育总局与北大附属医院合作、内蒙古体育局成立体育医院、市体育局与云龙骨科医院开展体医融合的经验做法,推进国民体质监测项目融入健康体检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大型综合医院设置运动康复专科门诊,建立城乡居民日常体质监测、运动能力评定、身体素质评估健康档案数据库,为医生诊断和开具“运动处方”、指导科学健身提供依据。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探索组织医疗专家定期走出“大医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设置专家服务流动岗,为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咨询、健康干预和慢性病防控等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开办康体、健康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健身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性健康服务。鼓励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益性活动。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授权委托、购买服务、提供设备、改革试点等方式,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能力和质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

  (二)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规划健身健康场地设施布局。

  因地制宜,新建或改建一批体育、健康主题公园、室内多功能健身馆、城市健

 身骑行绿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鼓励各地区在城市社区、体育公园、文化广场、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旅游景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增设贴近百姓需求、智能化、高品质的健身健康设施。

  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功能。按照科学便民的原则,在健身场馆设施周边醒目位置放置科学健身指南、注意事项等指示牌,指导群众科学安全健身。

  盘活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兴建的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本校师生开放,力争开放率达到 90%。

  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 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 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老旧小区因地制宜增设体育设施。(各旗县区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质量。

  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号召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大中小学校学生,老年人、妇女、农牧民、残疾人等全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体育、教育、民委、工会、团委、妇联等单位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适合不同人群健身的全民健身活动。

  发挥医疗机构的人才优势,为群众提供健身前端指导,适时科学干预,研究制定健身、健康、科学饮食指南,减少因健身饮食而致伤致病的问题发生。

  推广普及示范性品牌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健身健康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引领科学健身、健康生活向纵深发展。(市体育局、市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

  (四)加强健身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提供人力保障。

  探索建立体育与科技、卫生健康、教育、养老等人才融合机制,成立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加强健身与健康基础研究工作。把健身与健康人才培养纳入包

 头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鼓励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师范类、医学类和体育类院校开设具有体医融合特色的专业课程,大力培养掌握体育学和医学两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

  探索建立全民健身健康人才培养基地,以大型体育场馆为依托,引入医疗康复专家,参加各级各类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融入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康复医学、科学饮食、亚健康改善等知识,提升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健身健康能力水平。引入体育健身专家,培训医院康复门诊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扩大“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在高等院校开设体医融合特色专业,鼓励运动人体科学及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全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红十字会,各高等院校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

  (五)加强健身健康产业市场培育,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健康产业促进政策,公立和非公医疗事业享受同等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健康资源的重要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短缺的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健康医疗机构,研发健康食品、健康医药等。

  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推进体育旅游业、体育文化业、体育培训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有条件的旗县区、乡镇苏木建设一批集旅游、健身、休闲为一体的重点项目,向市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运动健康产品。

  探索在社区开展健身健康融合中心建设试点,评估遴选一批医疗、疗养、养老、医疗器材生产销售、健身等领域的代表单位作为健身健康融合中心示范试点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国民体质综合测试、体育健身、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康复疗养、文化活动等健康活动,着力构建“一站式”健康服务模式。(各旗县区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文旅广电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

  (六)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理念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建设的良好氛围。

  将“体育促进健康”“运动是良医”等理念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健康教育体系,引导公众树立体育健康观,不断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方式,实现从单纯

 后端健康干预向主动健身前端健康预防转变。

  鼓励各级新闻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媒介,通过“互联网+全民健身”“互联网+全民健康”等方式,大力弘扬健身健康文化,讲好健身健康故事,提高公众对健身健康的知晓率、参与率。

  鼓励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结合德育课、体育课开展健康知识普及,从小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医疗机构医疗救治过程中,开具“运动处方”,宣传健身防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从事体育健身服务的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结合体育赛事活动、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普及健身健康知识,推广健身健康方法,树立健身健康榜样。

  全社会形成全民健身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最积极、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的共识,营造体育生活化良好氛围。(市委网信办、市广播电视台、包头日报社、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融合工作“三纳入”制度(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建立由各级体育、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指挥调度全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理念,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与创建文明城镇和卫生(健康)城镇以及建设慢病示范区、健康促进示范区、全民健身示范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美丽宜居乡村相结合,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二)建立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本方案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部门、人员和完成时限,与“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规划、同落实。体育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解决好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发改、财政、住建、自然资源、体育、卫健等部门要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项目融入现有规章、政策中,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

 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形成部门联动、共促融合的工作格局。

  (三)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各地区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依法强化体育、卫生健康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确保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顺利实施。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进行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各级体育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对本级和下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并分别于 2025年和 2030年对本地区实施成效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汇总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体育部门。

  (四)健全健身健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内蒙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增加公民个人健康数据等模块信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大数据,为应用和推广健康指导运动处方提供精准科学的大数据分析预测支持。大力培训体育专业人员、体育骨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体育锻炼测验队伍,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并颁发达标证书、证章,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鼓励有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开办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经营实体,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健身健康咨询等服务。

  (五)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先进地区统筹项目资金予以支持,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作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篇七: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21 观看人民的小康观后感 5 篇 人民的小康观后感 1

  飞越实干“三重山”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形容练习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其蕴含着中华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深刻内涵。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治学”的三种境界,更像是求学路上必须跨过的“三重山”。对于年轻干部来说,真抓实干是“必修课”,要想成为一名得力的“实干家”,还需飞越实干“三重山”。

  第一重山:“做得到”,稳扎稳打、持之以恒。年轻干部是党政机关重要的生力军,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被寄予厚望、视为希望。但部分年轻干部在落实各项工作时性子急、沉不住气、性情焦躁,存在“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良习惯。“实干贵在恒”,年轻干部做事要有恒心,要有一股子韧劲,思想绝不能松懈,脚步绝不能停滞,步骤绝不能搞混,一定要一步步展开,一项项分解,一件件落实,一年年见效。要认准前行方向,预见落实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坚定“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实干思想。“风雨不动安如山”,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民定力,不惧路途上的艰难险阻,摸清事情脉络,找到“主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工作落实,让事儿不悬在空中,真正落地、落实,把事儿做到位。

 第二重山:“做得细”,周密细致、心思细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年轻干部干事不仅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还要注重从细处着手,小处着眼,关注细节、把握细节。要从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做起,把每一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出特色。对领导交办的事情,要领会到位,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细枝末节,坚决杜绝政治性差错,不出常识性差错,力争零差错;对群众反映的事情,要放在心上,深入分析、多方考量,踏踏实实、慎终如始地完成好每一件事情。要想工作做得细,还必须对这份工作的整体性、复杂性有一个全面地、清晰地了解,既要能够胸怀全局、眼观大局,把整个事情的框架了然于心,又要善于捕捉“小细节”,一步一脚印做细每份工作。

  第三重山:“做得妙”,创新思路、顺势而为。同样的事情,有人一天完成,并且干得出色,也有人半个月完成,干得差强人意,有人干工作用老办法,费时费力还费财,有人干工作用新点子,省时省力还省心。年轻干部干工作不仅要“做得到”“做得细”,还要“做得妙”,妙在方式方法,妙在思维角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标尺,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年轻干部在落实工作时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拘泥于过往形式,不照抄照搬他人做法经验,有选择性地借鉴他人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富有闯劲,结合事情的实际情况,既立足眼下,又放眼未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才能谋势而动顺势而为。

  人民的小康观后感 2

  @党员干部为“十四五”蓝图添一抹色彩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党的十九届*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党员干部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决策者,也应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十四五”蓝图添上一抹色彩。

  添一抹“念兹在兹,人民至上”的信念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7 月以来,总书记先后前往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公司企业,从田间地头查看粮食生产及土地保护利用到防汛救灾现场恢复生产,从“半条被子”红色教育基地及文旅资源开发到企业自主创新。这充分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共产党员的政治信条。党员干部要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十四五”时期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添一抹“远方有诗,美丽乡村”的和谐绿。回眸“十三五”,现代化农业之路,不仅让人民群众的收入提升了,更让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实现稳产粮、稳增收。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绿色,不仅仅在山川大地蔓延,更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延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继续擦亮绿色生态名片,走现代化农业之路。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健康、文艺等深度融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寻找平衡发展之道。

  添一抹“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智慧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十四五”规划涉及方方面面,民主法治、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如何更好地制定和落实,党中央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为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党员干部要坚持顶层设计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相统一的好传统,善于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发挥“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的作用,推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在“十四五”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党员干部要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做好自己的事,沉下心来抓落实,共同谱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人民的小康观后感 3

  以“四支笔”谱写“后小康时代”华丽篇章

  2020 年,***亿中国人策马扬鞭,携手共进,决胜全面小康,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小康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中国青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当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以“四支笔”书写使命担当,谱写“后小康时代”的华丽篇章。

  毛笔定方向,当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后的国富民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今,青年干部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应牢固树立道路自信,听党话,跟党走,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在风险考验面前稳得住心神,在利益诱惑面前守得住魂魄,引导广大群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铅笔打基础,当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调研思想。“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自今年七月以来,总书记脚步不停,前往吉林、广东等多地考察,倾听社会期盼,汇集群众智慧,编制重要规划,身体力行,诠释调研的重要意义。青年干部应紧随总书记步伐,穿上“草鞋”、走上“田坎”,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倾听基层群众所想所急所盼,真正把情况摸清、问题查实、症结找准,使各项决策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

  钢笔描细节,当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铿锵步伐。“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面对疫情考验,中央全面指挥部署,子弟兵星夜出征,

 医护人员冲锋陷阵,基层干部筑牢防线,中华儿女用实干赢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作为青年干部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扬“工匠精神”“钉钉子精神”,将简单小事做到最好,平凡工作做到极致。面对大事难事不退让,不偷懒,不耍滑,在基层的广阔舞台,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成为擘画宏伟蓝图的实干家。

  蜡笔写新意,当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百家争鸣。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一箭十三星”发射,从“蛟龙号”入海到“奋斗者”号深潜。创新,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大地焕然一新。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青年干部应发挥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的优势,出“舒适区”不退缩,闯“无人区”不畏难,时刻以创新的思维适配高速发展的时代,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彻底解决“卡脖子”危机,在各行各业交出创新答卷,助力“中国智造”图景绘制,以青年之力点亮国家未来。

  人民的小康观后感 4

  2020 年,***亿中国人策马扬鞭,携手共进,决胜全面小康,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小康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中国青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当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以“四支笔”书写使命担当,谱写“后小康时代”的华丽篇章。

  毛笔定方向,当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后的国富民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今,青年干部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应牢固树立道路自信,听党话,跟党走,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在风险考验面前稳得住心神,在利益诱惑面前守得住魂魄,引导广大群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铅笔打基础,当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调研思想。“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自今年七月以来,总书记脚步不停,前往吉林、广东等多地考察,倾听社会期盼,汇集群众智慧,编制重要规划,身体力行,诠释调研的重要意义。青年干部应紧随总书记步伐,穿上“草鞋”、走上“田某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倾听基层群众所想所急所盼,真正把情况摸清、问题查实、症结找准,使各项决策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

  钢笔描细节,当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铿锵步伐。“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面对疫情考验,中央全面指挥部署,子弟兵星夜出征,医护人员冲锋陷阵,基层干部筑牢防线,中华儿女用实干赢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作为青年干部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扬“工匠精神”“钉钉子精神”,将简单小事做到最好,平凡工作做到极致。面对大事难事不退让,不偷懒,不耍滑,在基层的广阔舞台,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成为擘画宏伟蓝图的实干家。

  蜡笔写新意,当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百家争鸣。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一箭十三星”发射,从“蛟龙号”入海到“奋斗者”号深潜。创新,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大地焕然一新。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青年干部应发挥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的优势,出“舒某某”不退缩,闯“无人区”不畏难,时刻以创新的思维适配高速发展的时代,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彻底解决“卡脖子”危机,在各行各业交出创新答卷,助力“中国智造”图景绘制,以青年之力点亮国家未来。

  人民的小康观后感 5

  听!时代的音再一次响彻在祖国的蓝天和世界上空,从嘉兴南湖那艘红船起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现场直播,认真聆听

 了总书记作的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总书记的报告务实、亲民、振奋人心,中华民族听到了百年梦想的召唤。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触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生活的不断便利,尤其是近 5 年来中国的发展巨变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满。回想从前在农村的老家,天天盼过年,只是想吃上肉,而现在的老家,讲究“回归自然”,崇尚吃蔬菜水果,到处是“农家乐”。以前的老家,道路弯弯曲曲,破烂不堪,一遇下雨,泥泞不堪,上学读书要走很远的路。而现在,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泥泞狭窄的乡间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交通条件改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普及,农民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些变化,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安康,未来的中国将更加繁荣昌盛!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总书记朴实的话语,真真正正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暖到了老百姓的心窝里。曾几何时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抱团炒房,或圈地、或囤房、或者歪门邪道,使中国的房价极不健康地涨了起来,居高不下的房价让许多国人忧虑忡忡,有许多人不得不成为房奴,发工资前夕欣喜若狂,还房贷后泪流满面,诗和远方成了梦中向往,硬生生将二十几岁的人生过成了暮年。更有许多人望房兴叹,过高的房价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坚

 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远的将来,中国的老百姓一定都能住有所居,乐有所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曾几何时,“毒牛奶”、“雾霾”、“水污染”、“垃圾食品”成为了常用词,天天见诸报端,惊恐国人。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威胁,呼吸受扰,生活困惑。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它装载着我童年的快乐时光。记忆中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小鱼成群结队在河里欢快跳跃,大人在河里洗衣服,小孩子在河里捉鱼打水仗。后...

推荐访问:开展全民健身夯实全面小康的健康之基的观后感 夯实 观后感 全民健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