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2023年《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09 12:50:08 来源:网友投稿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68~69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68~69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铺垫

  1、口算:6×4 9×3 5×3 9×7 8×5 7×5 4×8 6×8

  2、①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50是几个十?

  ②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主题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玩,高兴吗?

  (1)出示第68页主题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2)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9=18

  ②、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3)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10

  ②、思考算法:列式后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

  a、可以先算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所以2×10=20;

  b、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10个2相加是20,所以2×10=20;

  c、第三种想法非常巧妙,根据乘法的意义,也可以把2×10看成是2个十,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这种方法口算得很快。

  (3)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3=

  ②、思考:20×3=?同学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进行班内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a、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b、因为2×3=6,所以20×3=60;

  师:你觉得哪个方法快又好?我看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棒,算出了得数,还能讲出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2、总结规律:

  师:游乐场的小松鼠要请大家帮忙了。

  出示:2×4= 20×4= 200×4= 20xx×4=

  同桌交流:怎样算?然后汇报。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时先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反馈练习

  1、赛一赛: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1000×9

  2、帮一帮:帮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

  出示教科书71页2题、3题主题图。

  提问: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口算。

  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要求: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看谁写得多!

  240=( )×( )=( )×( )=( )×( )=( )×( )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在游乐园玩得高兴吗?在高兴的同时你又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怎样进行口算乘法?在口算乘法时你准备提醒你的同学注意哪些问题?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图片、题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学生1:10+6=16,10×3=30,6×3=18,30+18=48

  学生2: 1 6× 3=4 8

  问:那种方法更快的计算?你喜欢那种方法?

  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快速的计算并说一说你的方法

  18×4= 24×3= 25×2= 14×6=

  2)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选择你喜欢的快捷的方法计算并说一说你的方法

  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因数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拓展训练:120×20 30×2400 360×50 710×300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快速的计算?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8页6--9。

  学习之友练习一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并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口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方块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导入新课

  出示口算题:

  学生口答,并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每组的第二题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

  学生2:后两组的第三题都是在求前两题的计算结果之和。

  教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板书:口算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巩固,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找学生回答。

  (2)根据学生收集的数学信息,进行板书:每筐装15盒草莓,买了3筐。

  (3)让学生根据刚才收集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4)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补充他人捕捉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注意强调条件及问题的完整性。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列式,汇报结果。(板书:15×3=?)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并指定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述,并板书学生的口算方法。

  口算方法预设:

  方法一:15×3表示3个15相加,即15+15+15=30+15=45。

  利用学具小方块摆一摆,演示计算过程,如下图:

  方法二:列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列竖式的计算过程。

  方法三:15分成5和10,10×3=30,5×3=15,30+15=45。

  利用学具小方块摆一摆,演示计算过程,如下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将15拆成整十数“10”和一位数“5”, 先算每筐10盒,3筐就是10×3=30(盒),再算每筐5盒,3筐就是5×3=15(盒),两次计算结果相加,就可得到总数是45盒。

  方法四:15分成9和6,9×3=27,6×3=18,27+18=45。

  利用学具小方块摆一摆,演示计算过程,如下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将15拆成两个一位数,比如“9”和“6”,每筐先算9盒,3筐就是9×3=27(盒),再算每筐6盒,3筐就是6×3=18(盒),两次计算结果相加,也可以得到总数是45盒。

  (3)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肯定,并归纳总结板书,使学生充分感受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4)分析上述几种方法,讨论这几种方法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的方法以及原因。

  学生先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

  预设:

  第一种方法是用连加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麻烦。如果是计算15×6,一个一个地加,要加5次才能得出结果。

  第二种方法是想竖式口算的,容易忘记进位而导致错误。

  第三种方法是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后,再把两次计算结果相加。计算比较简便,也不会因为有进位而出错。

  第四种方法是把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后,再把两次计算结果相加。与第三种方法类似,计算过程也相对简便一些,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个一位数,比如27×5中的27就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

  3.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22×4= 18×5= 26×3= 14×6=

  (2)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感受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优势。

  4.深入探究,发现规律。

  (1)想一想:150×3= 。

  小组讨论交流口算方法,指定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将150拆成100和50,100×3=300,50×3=150,300+150=450。

  (2)完成教材41页“做一做”前两列计算题。

  11×5= 14×4=

  110×5= 140×4=

  参考答案:55,550;56,56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发现每组题目得数之间的规律。学生口述,教师纠正规范语言描述,共同归纳出计算规律: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时,先不看零,口算出结果再在结果后面添上零。

  (3)利用规律,完成教材41页“做一做”后两列计算题。

  15×6= 23×4=

  150×6= 230×4=

  参考答案:90,900;92,920。

  【设计意图】在探究算法的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练习中,将多种算法进行对比,体验最佳算法。

  (三)积极思考,提升练习

  1.完成教材43页练习九第1题。

  独立完成,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43页练习九第3题。

  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突出“限乘21人”,培养学生安全乘车的意识。

  【设计意图】本课练习设计了三个层次,基础应用旨在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法,并学会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精炼的语言提炼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0篇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让估燥的内容让它更生动化、赋予它活力呢?如何才能让学生灵活地上好枯燥的计算课,构建积极有效和谐的课堂呢?教授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开展小学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的想,尽量的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每兴上计算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计算2×10时,我先让同学相互讨论算法,然后汇报,有的学生说:“2×10就是2个10,2个10就是20。”有的学生说:“2×10可以表示10个2,10个2就是20。”首先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他们以不同的角度,从“2×10”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出发,寻找到了答案,但两种说法我截然不同却又有内在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都想出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人说:“因为2×9=18,所以2×10比它再多一个2就是20。”我马上表扬这个同学能够融会贯通,因为前面有一个铺垫就是2×9=18,他能够从旧知前后结合,联系比较,让老师不是不承认他是一个思维空间很广,很会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我总会给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所以在课堂上会产生很多的思维之花。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授之以免,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的知识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于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出理:用整十数与一位乘数是2400的算式有哪些?这个题目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开始学生只是想到了3×800=2400,4×600=2400,我反问学生:“3×800就是24个百,3×8=24是定的,那这个百能不能放在3这边呢?”经我一点拨,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那就成了300×8=2400。同学样的方法,大家又想到了400×6=2400。学生马上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中去。

  3、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上,对于做对的,做快的,回徐有创新理念的同学,应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同学们在读了68页主题图后,请同学们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提问的:“12个人玩激流勇进勇进6人每人每次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是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当时我们还没有学这个内容,我问有没有同学能挑战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应声。后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主动说:“我会解答。”我用怀疑又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说:“好,你来说吧!”“12×6,2×6等于12,向十位进1,1×6等于6加1等于7,最后等于72。”我当时一听吃了一惊,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他能够不动笔,用心算而且把步骤说得这么清楚,我非常高兴,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说:“不错,你能真会超前学习!”一个肯定,一个简单的点评,让他非常高兴,他觉得老师不权肯定了他课堂上的表现,也肯定了他在课堂之外的努力。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2

  一直以来,“计算”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计算,计算课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代名词。而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的比重又相当大,这就要促使我们改革计算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探索数学模型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计算教学的"功能发生了转变,计算不仅仅是计算法则的掌握,计算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一、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以用引算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就是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到计算方法上,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所学的计算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明确了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用促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的问题分别列出不同的算式,这些算式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口算方法的教学。在口算方法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展示不同的算理并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口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口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算用结合,以用促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加强计算应用能力,以算激用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其实在生活中处处有计算问题,如生活中的乘车、乘船、买东西等等都要用到计算,让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广泛地有意识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计算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从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增强实践应用的能力。

  由此可见,有效地进行“算用”结合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技能共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练习得扎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重要性,促进课堂教学师生和谐发展并收到扎实的效果。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3

  一、目标定位决定内容取舍

  初稿时在教学目标达成中设定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新授前以提问激趣,引出课题。旨在让学生通过主题图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随机生成的算式,引入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中,然后提示课题共同探讨明算理。学生随机生成的算式,既可以用以复习巩固表内乘法,又能引出本课课题,更难的题目则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这些暂时还不能解决的算式进入以后的学习。等到教案写完思路过一遍后,发现整个教学内容太多,量太大,特别是提问激趣那里,生成学习资源的时间最起码要10分钟,加上后面的练习,一节课可能完不成,再则没有机会进行试教了,在教学任务完成方面没有把握,所以放弃这个设计,由教师直接提问列式探讨算理。将目标重心回归到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思路的透彻决定隐性目标的达成。

  显性目标一般是针对学生和课堂有效性来说,而隐性目标是我的自我定位。由于一直在低段进行教学,总感觉教学语言中无效语言太多,总担心学生们听不明白,自己老是重复说,尤其是算理的阐述。所以这次给自己定的隐性目标是教学层次分明,教学语言简炼,体现教学有效性。然而功夫有欠,细节的不打磨注定了教学底气的不足,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即便是开头能达成目标,在过程还是不知不觉地偏离隐性目标,可见磨课之重要。通过磨的过程可以让你抓实一个点,该小结时小结,该提炼时提炼,层次分明,语言简明。

  三、学生表现定位教师教学思路。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活跃,课堂参与度高,而且从练习来讲,对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目标达成也非常好。但是学生在回答算理时,往往是有话说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也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说着自己想说的话而没有理会教师的问题。这固然有教师提问设计的原因,也有学生不善于倾听的结果。虽然最近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些环节让学生明白倾听和认真听讲的内涵,看来还是远远不够。要在今天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也要求自已对提出的问题有效性方面进一步去锤炼。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通过学生常玩的游乐场入手,让学生在游乐场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对观察情境图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但培养了学生提问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动手中发现规律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明白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我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并要求学生把计算的方法与同桌进行交流。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几道算式进行计算。通过计算,不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也为教学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作下了铺垫。因为我很巧的利用了这几道题,让学生把这向道题进行分类,在分类中让学生观察分类的结果,从而引导他们想到可以把这类题目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计算,即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运用多种题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掌握,我把练习放到游戏中进行,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得有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更好地完成了。此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感到厌烦,产生了易学,乐学的心理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在教学中一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5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饶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灿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同桌讨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学生可以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该充分预设,熟悉学生不只是认识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计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6

  多位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首先我创设了一幅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画面,用课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如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坐踫踫车每人3元,坐登月火箭每人8元……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情境。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班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随后归纳总结算法,并加以练习强化巩固,练习时以快速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劲头,适时的表扬最快速口答出来的同学,并挑出其中一两题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达到了巩固却不枯燥的练习效果,很多孩子还意犹未尽,想让我再多出几道题给他们口算,得到表现机会。

  本单元计算内容多,为了避免让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在备课时,我们应该注意预设情境及练习方式,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快乐的学数学!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7

  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口算的过程,说出口算的方法,最后优化出一种简单的口算方法。然后利用口算方法进行口算练习。意在久而久之,让学生掌握一种口算的技能,以更好地促进以后的数学计算。

  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首先以考察学生口算为切入口,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的兴趣,“首先考考大家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请看大屏幕:开火车口算,看哪列火车开的又快又稳。10×7 200×3 20×4 400×2 30×2 300×3 ”指名说了几道题的算法,发现没问题,然后,我说:“老师要加深难度,您们还会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16乘3,首先让学生举手来说,因为自己的学生自己最了解,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障碍,于是学生很顺利的答了,是怎样计算的,然后我又紧接着进行了练习,选出两道题,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发现没问题,我又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的算式:160乘3,抛出问题:这道题您还能行吗?学生跃跃欲试,指名回答了,多数学生用16乘3,得出48,最后再在后面添上一个0,这个其实早在我预料之中,学生没几个能解释的出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还是能理解的不多,只有徐学伟段京涛等几个学生,说得上来,最后引导学生知道16个10,乘3,的48个十,也就是480,学生明白算理后,进行了4到练习题的计算,然后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进行练习时,采用了男女生比赛的方法。

  反思整堂课,自己觉得还是比较自然,环节还是比较紧凑的,最终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学习热情,我深深知道,那是学生一种想战胜自己的一种精神支撑,因此看来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进行鼓励,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是非常的关键的。

  不足之处在于整节课没有情境教学,显得有些单调和枯燥。因此应该先进行预设一定的情景,也许课将更自然一些;另外课堂上更要关注哪些不爱举手的学生,让整堂课中,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我想效果更好!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8

  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或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本来就枯燥无味,但我在教学时利用图片,用激励的话语让学生学的兴趣高昂,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说想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口算教学就是“练、练、练”。虽然口算练习是要反复练习,巩固。但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解很重要,只有理解了算法,会灵活的进行口算,才达到了口算教学的效果。不然题海战术对学生也只能起到厌学的效果,就是“做、做、做”,方法不清楚,学生数字相混,计算准确率不高,恰恰适得其反。

  我在教学口算时,如在教学:“19×4”时,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算理,后全班交流。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19+19+19+19=76。这种算法是正确的,但比较复杂,还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学生说:19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10×4=40,个位是9,表示九个一,9×4=36,40+36=76。还有的说把个位9×4=36,个位写6,十位上10×4,40+36=76。以上方法都很好,学生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就选择哪种方法。学生大多采用第二种,第三种也有部分采用,但是此种方法易错,学生常常把9×4=36,36+10=46,而忽略了36应加上40,而不是40+16=56。特别是学困生计算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时,必须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在进行计算。如果算理弄清楚了,诸如“25×4,24×5”的计算,就会迎刃而解。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提倡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9

  一、教材。

  今天的 例1又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小节的口算知识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法。

  教材的主题图是一幅非常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图,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去公园或游乐园玩的经验,他们对公园的环境和游乐的项目都比较熟悉。出示这个情境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去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这幅情境图,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然后由学生发现什么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1)题要求计算9人、10人坐旋转木马各要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算法,对于2×10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由9个2的和得18再添上1个2得到,也有的学生可能直接算出10个2得到。也可能有学生想到:2×10也可看成是求2个十是多少,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在算出2×10得20以后,教师可再补充诸如3×10、 10×4等的题目要学生计算。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应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项目、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不同的有关乘法的问题的活动。例如,可以从计算购票所需的钱数来提问题,也可从参加某一项目的人数来提问题,也可让学生联想情境图中没有画出的景物来提问题,特别是马上要学到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提出的数据学生不会计算也不要紧,可以让他们带着这些悬念进入后面的学习,鼓励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开始提问题有困难,教师也可提一、两个问题进行示范。我们要设计各种活动,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书中创设的情境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设置其他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例如购物的情境、参观的情境等等,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其他方面的乘法问题。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0

  在学习《乘法口算》这部分内容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例题,学生试算后,自己试着说说做法。和往常一样,学生做完题后,同桌同学开始说自己的做法,然后由同学向全班汇报结果。教室里很热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激动地、大声地回答着他们的结论。

  邸汉蒙同学很聪明,但也很懒散,作业*时10次有8次做不完,听讲也不是很认真。在两天前我单独找他谈话后,这两天比以前有很大转变。上课听讲比以前认真多了,作业在老师的“追踪”下,也能完成了。今天,我瞅见他时,发现他眼神中流露着急切想发言的欲望,但急切中藏着一丝畏惧,是怕讲错?我投给他鼓励的目光,示意他发言。

  他回答:“400×3,可以把400后面的2个0盖住,就变成了4乘3,4乘3等于12,再把2个0添上,就是1200。”

  讲得多好!我马上表扬他:“你说得真棒!”简单的几个字,就帮他找到了一丝自信。这时,我在邸汉蒙的眼中看到了惊喜。抓住了他的长处,予以及时表扬,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做。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观念,数学是人人要动脑的。只要我有信心,我就能学好数学,并能超过别人。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0篇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

  听了杨老师的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例1关于“两位数乘法口算”。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等内容。整节课杨老师从第一部分复习阶段到新课中,第二部分新授课中第一个步骤创设情景引入,第二个步骤提取图中的数学信息,第三个步骤扳书(1)300×10(2)300×30。让学生探讨口算方法运用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各组代表汇报各种口算方法,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第四个步骤尝试解决问题。第三部分进行巩固练习。第四部分老师总结。从整个课的设计和层次都感到杨老师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和用心上好这节数学课。

  听完后我自己感觉到有些环节可以加以改进和完善。例如:复习阶段口算10×10,40×3,35×2,12×3,3×50每题老师要求学生逐题说出得数后再一个一个让学生进行述说是怎样想到的数的?再由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出得出结果的生成过程,这个复习阶段用时过多,因为这些旧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不需要逐一题说可以很迅速准确让学生完成,从而在复习阶段节省时间为新课中讲解重点和解决难点拥有充足的时间。在讲授新课中老师在让学生尝试说出口算的算理和算法时,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自己来把口算的算法和算理与原来两位数乘一位数复习题进行对比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双主体作用,使到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探讨气氛更加浓厚,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老师在课堂上过多的主导就会遏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老师比较多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预先设定的计算方法和规律上来说,这样一来就会遏制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他理解的算理和算法。另外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有三年级的学生接受速度还是在发展中,老师在讲课中要注意语速,让学生听的更加明白老师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深入探索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

  最后老师再每个环节和练习的层次设计时要考虑时间的运用,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注意一些细节这样一来整节数学课会更加完善和自然!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2

  一直以来,“计算”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计算,计算课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代名词。而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的比重又相当大,这就要促使我们改革计算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探索数学模型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计算教学的"功能发生了转变,计算不仅仅是计算法则的掌握,计算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一、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以用引算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就是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到计算方法上,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所学的计算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明确了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用促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的问题分别列出不同的算式,这些算式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口算方法的教学。在口算方法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展示不同的算理并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口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口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算用结合,以用促算,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加强计算应用能力,以算激用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其实在生活中处处有计算问题,如生活中的乘车、乘船、买东西等等都要用到计算,让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广泛地有意识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计算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从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增强实践应用的能力。

  由此可见,有效地进行“算用”结合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技能共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练习得扎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重要性,促进课堂教学师生和谐发展并收到扎实的效果。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首先进行口诀的复习,再利用口算抢答的游戏方式引入新课,及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课的开展。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乘法口算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教材分析

  1.本小节是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正因如此,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就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是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本课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找出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算理并掌握方法。

  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育铺垫。

  1、抽学生背诵一位数乘法口诀表。

  2、 口头抢答,教师读式:6×5= 8×7=

  6×8= 5×9= 4×4= 9×8=

  5×5= 7×6= 3×6= 5×7=

  3、学生背诵口诀。

  4、积极抢答:30,56,48??

  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旧知,利用抢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玩过什么游戏?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3、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把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4、今天我们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出示例1。

  5、你能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算法。

  6、讲解问题算理,引导归纳算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一个0就可以了。

  7、即时练习:20×4= 20×6= 30×2= 50×2=

  8、进一步设疑:一台收音机价格是200元钱,如果学校要买3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钱?怎样算呢?

  9、引导归纳算法:整百数乘一位数就是把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可以了。

  10、即时练习:200×4= 6×200= 300×2= 500×2=

  11、学生兴致勃勃地讲述。

  12、学生互相交流问题和解法。

  13、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14、生思考问题,尝试解决,全班交流,说出算理及计算方法。

  15、听取老师对例题的讲解,明白解题思路。

  16、生独立解题,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台及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其尝到学习的成功。

  及时总结,掌握规律。

  适时练习,巩固新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找出规律。

  2、 口算抢答游戏:

  10×6= 20×4=

  30×4= 60×8=

  300×4= 400×2=

  3、解决问题:一盒钢笔有10支,5盒钢笔共有多少支?如果每支钢笔要2元,这些钢笔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兴趣盎然进行练习

  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谈收获,重温新知。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略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4

  一、教材。

  今天的 例1又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小节的口算知识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法。

  教材的主题图是一幅非常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图,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去公园或游乐园玩的经验,他们对公园的环境和游乐的项目都比较熟悉。出示这个情境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去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这幅情境图,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然后由学生发现什么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1)题要求计算9人、10人坐旋转木马各要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算法,对于2×10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由9个2的和得18再添上1个2得到,也有的学生可能直接算出10个2得到。也可能有学生想到:2×10也可看成是求2个十是多少,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在算出2×10得20以后,教师可再补充诸如3×10、 10×4等的题目要学生计算。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应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项目、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不同的有关乘法的问题的活动。例如,可以从计算购票所需的钱数来提问题,也可从参加某一项目的人数来提问题,也可让学生联想情境图中没有画出的景物来提问题,特别是马上要学到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提出的数据学生不会计算也不要紧,可以让他们带着这些悬念进入后面的学习,鼓励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开始提问题有困难,教师也可提一、两个问题进行示范。我们要设计各种活动,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书中创设的情境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设置其他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例如购物的情境、参观的情境等等,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其他方面的乘法问题。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5

  在教学中,我以青青草原上的小羊要出游引入,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把书中所述的交通工具融入到小羊出游所需工具选择的应用题中,以学生位主体,展开讨论,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两位数、三位数与一位相乘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对于学生提出的种种计算方法尽可能的写在黑板上,并对他们所提出的方法加以肯定。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让小朋友们通过计算为自己喜欢的小羊争取青草,让小朋友们帮小羊们挑选一些礼物回去,懒羊羊要去买礼物给小朋友们,帮懒羊羊计算该花多少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带教学中来。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练习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惯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口算,我就采用让学生多说口算过程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并逐步简练口算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掌握口算方法。如:出示16×2= 让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 把16分成10和6。 2)10×2=20 6×2=12 3)20+12=32。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说出第三步。如:13×6 可以直接说出60+18=78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习惯并掌握口算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当然这节课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由于本人是第一年任教小学数学,对于数学语言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表达不够严密,在学生进行方法讨论后,对不同算法的算理得梳理不够明确,缺乏算法多样性与算法优化相统一的建设,教学过程中,语言欠感染力,对学生的表扬不够热情,在课中让学生团体讨论的机会太少,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6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饶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灿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同桌讨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学生可以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该充分预设,熟悉学生不只是认识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计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7

  为教好口算乘法这一节,我做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工作,课前我通过了解得知: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的口算题,已经会用“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再在积的末尾添0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了,但是却并不明白算理。那么,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知识和数学结论之间的联系呢?

  课上我采取“先各种方法计算,到从算出的结果中总结方法,最后优化方法”的思路进行教学。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整百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口算乘法的认识,在获取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探索算法时,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出两种方法,再在组内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想出的方法更多!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语言欠感染力,对学生的表扬不够热情,一问一答式,没有关注到全员,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8

  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或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本来就枯燥无味,但我在教学时利用图片,用激励的话语让学生学的兴趣高昂,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说想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口算教学就是“练、练、练”。虽然口算练习是要反复练习,巩固。但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解很重要,只有理解了算法,会灵活的进行口算,才达到了口算教学的效果。不然题海战术对学生也只能起到厌学的效果,就是“做、做、做”,方法不清楚,学生数字相混,计算准确率不高,恰恰适得其反。

  我在教学口算时,如在教学:“19×4”时,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算理,后全班交流。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19+19+19+19=76。这种算法是正确的,但比较复杂,还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学生说:19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10×4=40,个位是9,表示九个一,9×4=36,40+36=76。还有的说把个位9×4=36,个位写6,十位上10×4,40+36=76。以上方法都很好,学生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就选择哪种方法。学生大多采用第二种,第三种也有部分采用,但是此种方法易错,学生常常把9×4=36,36+10=46,而忽略了36应加上40,而不是40+16=56。特别是学困生计算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时,必须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在进行计算。如果算理弄清楚了,诸如“25×4,24×5”的计算,就会迎刃而解。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提倡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放弃口算,用竖式笔算的方法来解决口算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以前学的笔算方法已经在学生的脑中根深蒂固了,自然会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面对这一问题,我选择了比较保守的方法。看图学习例1的计算方法,我先运用课件与孩子们探究算理。明白算理后,孩子们面对16×3马上能想到把 16分成10和6后再算。例2只是在末尾添加0,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末尾没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究,引导他们一起总结了口算方法: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当末尾有:“0”时,先把末尾的“0”省略,先算“0”前面的数,最后在计算结果里把省略的“0”补上。

  反思本节课教学我认为口算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部分知识在学习中如果掌握好了,对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都会有提高。但是在练习时还是有部分学生喜欢惯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口算,我就采用让学生多说口算过程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并逐步简练口算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掌握口算方法。如:出示 16×2=让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把16分成10和6。 2)10×2=20 6×2=12 3)20+12=32。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说出第三步。如:13×6可以直接说出60+18=78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习惯并掌握口算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0

  在学习《乘法口算》这部分内容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例题,学生试算后,自己试着说说做法。和往常一样,学生做完题后,同桌同学开始说自己的做法,然后由同学向全班汇报结果。教室里很热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激动地、大声地回答着他们的结论。

  邸汉蒙同学很聪明,但也很懒散,作业*时10次有8次做不完,听讲也不是很认真。在两天前我单独找他谈话后,这两天比以前有很大转变。上课听讲比以前认真多了,作业在老师的“追踪”下,也能完成了。今天,我瞅见他时,发现他眼神中流露着急切想发言的欲望,但急切中藏着一丝畏惧,是怕讲错?我投给他鼓励的目光,示意他发言。

  他回答:“400×3,可以把400后面的2个0盖住,就变成了4乘3,4乘3等于12,再把2个0添上,就是1200。”

  讲得多好!我马上表扬他:“你说得真棒!”简单的几个字,就帮他找到了一丝自信。这时,我在邸汉蒙的眼中看到了惊喜。抓住了他的长处,予以及时表扬,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做。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观念,数学是人人要动脑的。只要我有信心,我就能学好数学,并能超过别人。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68~69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铺垫

  1、口算:6×4 9×3 5×3 9×7 8×5 7×5 4×8 6×8

  2、①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50是几个十?

  ②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主题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玩,高兴吗?

  (1)出示第68页主题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2)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9=18

  ②、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3)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10

  ②、思考算法:列式后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

  a、可以先算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所以2×10=20;

  b、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10个2相加是20,所以2×10=20;

  c、第三种想法非常巧妙,根据乘法的意义,也可以把2×10看成是2个十,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这种方法口算得很快。

  (3)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3=

  ②、思考:20×3=?同学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进行班内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a、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b、因为2×3=6,所以20×3=60;

  师:你觉得哪个方法快又好?我看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棒,算出了得数,还能讲出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2、总结规律:

  师:游乐场的小松鼠要请大家帮忙了。

  出示:2×4= 20×4= 200×4= 20xx×4=

  同桌交流:怎样算?然后汇报。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时先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反馈练习

  1、赛一赛: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1000×9

  2、帮一帮:帮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

  出示教科书71页2题、3题主题图。

  提问: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口算。

  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要求: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看谁写得多!

  240=( )×( )=( )×( )=( )×( )=( )×( )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在游乐园玩得高兴吗?在高兴的同时你又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怎样进行口算乘法?在口算乘法时你准备提醒你的同学注意哪些问题?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口算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生1:想10×3=60,3×6=18 ,30+18=48,所以16×3=48

  生2: 16

  ×3

  48

  生 3:160×3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生4:160×3想100×3=300,3×60=180 ,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为16×3=48,所以160×3=48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2)错例展示

  (3)小结: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拓展练习

  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列出算式并口算

  说说你的口算方法(以下方法并不全面,只是教师所做的学情预设)

  方法一:16分为10和6,10×30=300 ,6×30=180 ,300+180=480。

  方法二:先口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就可以了。

  2)如果遇到两位数乘整十数要怎样口算?

  先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把掌声送给自己和同学们。大家还可以试着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习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习三步曲

  通过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习

  课本第72页的习题7。

  3、开放练习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0篇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

  听了杨老师的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例1关于“两位数乘法口算”。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等内容。整节课杨老师从第一部分复习阶段到新课中,第二部分新授课中第一个步骤创设情景引入,第二个步骤提取图中的数学信息,第三个步骤扳书(1)300×10(2)300×30。让学生探讨口算方法运用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各组代表汇报各种口算方法,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第四个步骤尝试解决问题。第三部分进行巩固练习。第四部分老师总结。从整个课的设计和层次都感到杨老师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和用心上好这节数学课。

  听完后我自己感觉到有些环节可以加以改进和完善。例如:复习阶段口算10×10,40×3,35×2,12×3,3×50每题老师要求学生逐题说出得数后再一个一个让学生进行述说是怎样想到的数的?再由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出得出结果的生成过程,这个复习阶段用时过多,因为这些旧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不需要逐一题说可以很迅速准确让学生完成,从而在复习阶段节省时间为新课中讲解重点和解决难点拥有充足的时间。在讲授新课中老师在让学生尝试说出口算的算理和算法时,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自己来把口算的算法和算理与原来两位数乘一位数复习题进行对比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双主体作用,使到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探讨气氛更加浓厚,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老师在课堂上过多的主导就会遏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老师比较多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预先设定的计算方法和规律上来说,这样一来就会遏制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他理解的算理和算法。另外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有三年级的学生接受速度还是在发展中,老师在讲课中要注意语速,让学生听的更加明白老师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深入探索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

  最后老师再每个环节和练习的层次设计时要考虑时间的运用,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注意一些细节这样一来整节数学课会更加完善和自然!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2

  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学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整百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口算乘法的认识,在获取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掌握口算方法,理解乘法意义。

  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所以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4

  一、教材。

  今天的 例1又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小节的口算知识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法。

  教材的主题图是一幅非常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图,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去公园或游乐园玩的经验,他们对公园的环境和游乐的项目都比较熟悉。出示这个情境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去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这幅情境图,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然后由学生发现什么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1)题要求计算9人、10人坐旋转木马各要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算法,对于2×10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由9个2的和得18再添上1个2得到,也有的学生可能直接算出10个2得到。也可能有学生想到:2×10也可看成是求2个十是多少,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在算出2×10得20以后,教师可再补充诸如3×10、 10×4等的题目要学生计算。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应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项目、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不同的有关乘法的问题的活动。例如,可以从计算购票所需的钱数来提问题,也可从参加某一项目的人数来提问题,也可让学生联想情境图中没有画出的景物来提问题,特别是马上要学到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提出的数据学生不会计算也不要紧,可以让他们带着这些悬念进入后面的学习,鼓励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开始提问题有困难,教师也可提一、两个问题进行示范。我们要设计各种活动,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书中创设的情境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设置其他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例如购物的情境、参观的情境等等,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其他方面的乘法问题。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5

  《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笔算乘法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游乐场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探索10乘几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学生在掌握10乘几20乘几的口算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模仿类推出几十乘几的口算方法。再呈现一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4、课堂反馈,检查效果。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⑴基本练习;

  ⑵发散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6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饶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灿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同桌讨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学生可以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该充分预设,熟悉学生不只是认识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计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7

  昨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这是在上学期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教学15×3时,我让孩子们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生1: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生2:我是想笔算的过程,3乘5等于15,向十位进1在个位写5,1乘3得3,再加进位1等于4,所以15×3=45。接着口算150×3,120×30我还是让会口算的学生说说口算方法,然后让中等生和学困生说,最后总结口算方法。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和练习,我觉得效果还可以,想着这么简单的口算,孩子们应该没有问题。于是在午自习时,我们做了一次作业。批改过后我发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掌握很好,三分之一的学生会算错1、2道,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错的比较多。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这么简单的口算为什么学生掌握的不好?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问题出在:我只是让学生说了口算方法,思维敏捷的学生一听就会,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可是对于另外一些反应较慢,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有了难度。要是在教学时,我能利用方块图或实物图,以直观表象作为支撑,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效果可能就好多了。

  根据学生口算能力较弱、方法掌握不熟练的现象,我又进行了一次口算练习课。首先进行简洁的口算训练。先让学生说算法,然后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接着在一步步的练习中掌握算法。最后在具体情景中巩固口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和第9题用“开火车”的形式,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争当最快小火车”为动力,培养集体意识,提升口算能力。第6题以学生喜欢的糖葫芦为载体,继续训练两位数乘整十数,并学会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第10题让学生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解决(1)、(2)两个问题。第(3)小题是供有余力的学生解决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李响是我们班比较聪明的学生,他站起来说:“先用20×22算出羚羊跑的路程是440米,再用20×31算出豹子跑的路程是620米,620—440=180米,180>150所以豹子能追上羚羊。”这时刘紫征的小手还不放下,我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只见这孩子胸有成竹地说:“先用31—22=9米,算出豹子每秒比羚羊多跑9米,再用20×9=180米,180>150所以20秒后豹子能追上羚羊。”刘紫征刚说完,吴耀辉就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说:“我还有一种方法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前两步和李响说的一样,先算出羚羊和豹子20秒跑的路程,然后用羚羊跑的440米加上150米等于590米,小余豹子跑的620米,所以豹子能追上羚羊。”我真的没想到孩子们能说出这么多的解题方法,不禁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只想出1种解题方法,你们竟想出了三种。看来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啊!”

  说实话,课前我在看这道题的时候,只想到用两者间的速度差乘时间得出追及路程(刘紫征说的方法)这一种方法,没有多想。孩子们一说我才想到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解决方法啊!看来*时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做法是对的。孩子们又给我上了精彩的一课!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8

  口算乘法是非常有用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算帐要用到它,在数学教学中乘法的估算和笔算都需要有口算的基础,它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有的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已经接触了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的口算题,已经会用“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再在积的末尾添0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了,但是却并不明白这样算的道理。那么,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知识和数学结论之间的联系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去游乐场玩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生活情景,进游乐场之前会遇到买票的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谈话“进游乐场之前要先买票,有时我们和家里人一起去有时我们和小伙伴一起去,去的人数不同需要的钱数也不同,今天就看你能不能算好帐。”然后给学生提出要求,“看着这张价格表,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这样的谈话可以帮助学生沟通生活实际和数学问题的联系。在买票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使孩子们感觉到数学知识能为生活服务,并且很乐意解决这些问题。

  二、乘法意义的拓展。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了乘法意义的拓展。一个层次是在列算式解决问题上的:原来的乘法算式因数都是一位数,现在拓展到了两位数。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求10个2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老师接着追问那么求100个2,1000个2是多少呢?这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几个几相加都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第二个拓展是乘法计算方法上的拓展。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出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乘法口诀表里没有的乘法算式,有的可以运用乘法的意义推算出得数,如3×10、5×10、9×10;有的算式通过转化也可以运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如:3×20、3×200、3×20xx。

  三、运用位置值的知识明确算理。

  这节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探索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在沟通算理时是运用了位置值的意义来使学生明确算理的,教学时教师始终指明:20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明白了算理就可以把这类题目转化成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上课时学生会说出各种各样的算法,老师就可以问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你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自己思考再通过老师的提问明确算理,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和再创造建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理解了为什么有的积中0的个数会比因数中0的个数要多,如:200×5=1000﹑50×6=300,加深了学生对于口算乘法方法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通过练习,大部分同学能掌握计算的方法,但遗憾的是有几个学生对于添几个零老是出错,不是写多了就是写少了,当你问他时,他也知道,但是自己做就要出错了,总是粗心大意!因而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尤为重要﹗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9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摒弃教材中邮递员送信这一学生所不熟知的情境,以邮递员的工作为主线,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登宝塔、帮小兔回家爱心捐款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二、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学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整百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口算乘法的认识,在获取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三、不足之处。

  1、练习设计的坡度不够;

  2、学生写作业的时间留得有点少。

  3、算法多样化只注重了形式,而没有体现实效性。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0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让估燥的内容让它更生动化、赋予它活力呢?如何才能让学生灵活地上好枯燥的计算课,构建积极有效和谐的课堂呢?教授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开展小学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的想,尽量的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每兴上计算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计算2×10时,我先让同学相互讨论算法,然后汇报,有的学生说:“2×10就是2个10,2个10就是20。”有的学生说:“2×10可以表示10个2,10个2就是20。”首先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他们以不同的角度,从“2×10”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出发,寻找到了答案,但两种说法我截然不同却又有内在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都想出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人说:“因为2×9=18,所以2×10比它再多一个2就是20。”我马上表扬这个同学能够融会贯通,因为前面有一个铺垫就是2×9=18,他能够从旧知前后结合,联系比较,让老师不是不承认他是一个思维空间很广,很会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我总会给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所以在课堂上会产生很多的思维之花。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授之以免,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的知识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于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出理:用整十数与一位乘数是2400的算式有哪些?这个题目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开始学生只是想到了3×800=2400,4×600=2400,我反问学生:“3×800就是24个百,3×8=24是定的,那这个百能不能放在3这边呢?”经我一点拨,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那就成了300×8=2400。同学样的方法,大家又想到了400×6=2400。学生马上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中去。

  3、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上,对于做对的,做快的,回徐有创新理念的同学,应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同学们在读了68页主题图后,请同学们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提问的:“12个人玩激流勇进勇进6人每人每次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是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当时我们还没有学这个内容,我问有没有同学能挑战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应声。后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主动说:“我会解答。”我用怀疑又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说:“好,你来说吧!”“12×6,2×6等于12,向十位进1,1×6等于6加1等于7,最后等于72。”我当时一听吃了一惊,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他能够不动笔,用心算而且把步骤说得这么清楚,我非常高兴,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说:“不错,你能真会超前学习!”一个肯定,一个简单的点评,让他非常高兴,他觉得老师不权肯定了他课堂上的表现,也肯定了他在课堂之外的努力。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5)

——《乘法》教学设计10篇

《乘法》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课前梳理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铺垫。

  (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探究算理。

  超市进了一批橙子,请大家帮忙整理整理。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3)学生列式汇报,教师板书:6×10=

  (4)小组合作,探究算理。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出不同算法。

  (5)小组代表汇报口算方法,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算法预设:

  方法一:10盒橙子,可以先算9盒的个数,再加上1盒的个数。6×9=54,54+6=60(个)。

  方法二:

  方法三:先不看0,1×6=6,再在结果后加上0,所以6×10=60(个)。

  ……

  【设计意图】情境图直观生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探究多种算法。

  2.深入练习,知识迁移。

  (1)计算下列各题。

  5×10= 9×10= 18×10= 40×10=

  (2)指名汇报各题口算方法。

  (3)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原因。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在练习之后,体会并掌握最简便的口算方法。

  3.层层递进,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超市预定的苹果也到货了,同学们愿意帮帮忙吗?

  (2)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3)学生列式汇报,教师板书:12×20=

  (4)想一想:12×20应该怎样口算呢?

  引导观察主题图,思考多种方法。

  先独立想一想,可以小声地说一说。

  (5)学生汇报口算方法,教师板书。

  算法预设:

  方法一:12×2=24,24×10=240(个)。

  方法二:

  【设计意图】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算法,再通过练习,优化算法。

  (6)再思考:超市进了200盒苹果,每盒12个,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思考口算方法。

  (7)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说口算时是怎么想的。

  (8)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三)练习反馈,知识运用

  1.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1)独立思考完成第一列和第三列。

  (2)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

  (3)寻找两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说一说,再完成第二列和第四列的计算。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基础上,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育苗路小学安排三年级同学去游乐园玩,三(1)班有52人,三(2)班有50人,三(3)班有58人,游乐园的游乐项目票价如下:

  (1)三(2)班同学一起去玩蹦蹦床,交给售票员1000元,够吗?

  (2)三年级同学一同去玩旋转木马,需要花多少钱买票?

  (3)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回顾所学,积累经验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乘法》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二、教材分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材中先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了0乘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乘0和0乘0三种情况。对于0乘非零自然数,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0的和。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5首先呈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主题图: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由此引出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的问题。然后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里教材也呈现出了一幅有趣的主题画,老寿星因为天天到公园散步所以才会长寿。他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3圈,从而引出了问题: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吗?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既可互相对照,又体现多种算法。对于分步计算的方法,因为进位难度降低,所以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从高位算起,直接进行口算。

  三、学情分析

  有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

  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已能根据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使“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的规律呈现出来。学生在出次接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8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对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加强比较和改错的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

  行计算。

  3、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七、课前准备

  例5、例6主题图、投影仪。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看图,把摘仙桃的情节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一天,王母娘娘派七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仙女们到蟠桃园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的吃着桃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汇报:“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也没摘到。”

  二、探究体验

  (一)关于0的乘法

  出示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设计意图:运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这个过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酝酿良好的情绪。]

  (1)上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0×7=0

  那为什么是0呢?你想过吗?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一下。

  这么多小朋友已经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2)汇报。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0+0+0+0+0+0+0=0,7个0相加还是等于0。所以0×7=0。(板书)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7=0,那么7×0呢?(板书)=0。又是怎么想的?

  (3)像这样0×7=0,7×0=0积都是0的乘法算式,你还能说吗?(10个)

  (学生边举例,教师边板书)

  (板书出特例:0×一位数,一位数×0,0×两位数,0×0)

  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老师也来举个例子:999×0=?0×0=?

  (4)小结。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汇报)

  (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5)练习反馈:做一做.

  4×0=0×20=0×8=100×0=

  0+4=20+0=8+0=100+0=

《乘法》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参与的意识,渗透函数、对应思想,感受探索的乐趣。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可放手让学生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和编制6的乘法口诀,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根据一句口诀说出两道算式。

  (3)用乘法口诀计算。

  2×5= 3×2= 4×1= 1×1=

  4×4= 5×3= 2×4= 5×5=

  参考答案:(1)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2)3×5=15、5×3=15,2×4=8、4×2=8;(3)10,6,4,1,16,15,8,25。

  2.揭示课题。

  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几课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本节课从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入手,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体会了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也为学习、编制6的乘法口诀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规律。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例6实物图。

  (2)获取信息:一共有6个豆荚,每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

  (3)出示表格:

  豆荚个数

  1

  2

  3

  4

  5

  6

  豆子颗数

  同桌合作交流,根据实物图填写表格。

  (4)汇报交流,发现规律:1的下面为什么填6?表示什么?2的下面为什么填12?表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编制口诀。

  根据以上表格,你能列出算式并编出口诀吗?

  学生小组合作,列算式、编口诀。

  汇报整理,教师板书。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得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集体诵读,深化理解。

  3.识记口诀。

  (1)比较思考:观察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2)先自由背诵口诀,再同桌互背。

  (3)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4)对口诀。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1)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1题。

  先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巩固记忆6的乘法口诀。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3)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2题。

  以摘苹果的游戏形式,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3题。

  综合运用“乘加、乘减和1~6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进行计算。

  (3)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5题。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列算式再计算,然后根据结果填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6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还想学习什么?

  2.全班齐背1~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埋下伏笔。全班齐背1~6的乘法口诀,感受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乘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王爷爷送给三(2)班同学一些书

  名称《科技书》 8本

  《故事书》 9本

  《精版作文选》 8本

  《十万个为什么》5本单价7元6元 10元20元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尝试独立提出问题。可能:

  (1)《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

  (2)《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

  ……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自由挑题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8×7= 9×6=

  10×8= 20×5=

  师:上面的算式,哪题你能很快地报出它的得数?(学生可能说8×7和9×6)为什么你能这么快地算出它的得数?(学生可能会说用乘法口诀)

  师:10×8有乘法口诀吗?没有口诀,你有什么办法快速地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生:想(一)8个10相加等于8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10个8相加等到于80

  (三)把0不看,1×8,再在后面加个0。

  师板书:1个十×8=8个十

  师:明明是10乘8,为什么可以不看0再加0呢?

  生:1个十乘8等于8个十,是80。

  师:假如买的《故事书》不是9本,而是90本,那《故事书》一共要多少元?买900本呢?买9000本呢?你观察一下,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6 × 90=540

  6 × 900=5400

  6 × 9000=54000

  (学生尝试总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将题看成一位数乘一位数,算出积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出示20×5=

  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好象和刚才的结论不一样啊,因数和积的末尾0的个数不同

  师:那为什么会不同呢?

  生:哦,一位数乘一位数时,已经满十,多出了个0了!

  师:真不错,因此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了。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迎接数学挑战?行么?

  三、巩固提高

  (一)你能快速地计算出下面这些题的得数吗?

  10×7= 10×8= 30×5=

  70×8= 300×3= 500×6=

  (二)数学卡片口算

  4×5= 30×3= 20×7= 200×7=

  3×3= 4000×5= 300×3= 2×7=

  400×5= 3000×3= 20xx×7= 40×5=

  (三)师:现在老师要带30个同学们到儿童乐园去玩玩,来到售票处,发现上面写着:

  游乐项目价格表

  名称

  价格1旋转木马2元2碰碰车3元3激流勇进6元4登月火箭8元5过山车10元 师:老师想请他们玩旋转木马和登月火箭,付300元钱,你看我够不够? 学生探究方案。

  汇报方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教学设计5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计划课时:8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找规律(课本第 30~31 页.)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并解释计算的 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 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关键: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 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学、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 30 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说一说 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体验,展示过程。

  1.提问为什么 50×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 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10 表示 50 个 10 相加或表示 10 个 50 相加,就是 500。 教师可以介绍 50×10=50×2×5 =100×5 =500

  2.出示第 2、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 30×20,12×40,120×40 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

  生: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三、精讲点拨

  (1)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0。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 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

  (3)练习:30×40 140×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40×20=4200

  试一试,课本第 30 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四、 拓展练习:

  1.书上第 31 页第 2 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 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 31 页 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练习:P31 第 5 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3×7=91 16×6=96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3×70=910 16×60=960

  4.练习、巩固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方法。

  五、本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生小结: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 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求出积。

  板书设计: 找规律

  5×1=5 5×10=50 50×10=500

  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

《乘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

  8×60 14×10 8×90 11×60

  师:“8×60”怎样算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儿童电影院吗?你们知道儿童电影院有多少排座位?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吗?(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电影院看一看。

  (大屏幕显示课本42页例题及情景图)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让学生观察例(1)及情景图并让学生回答儿童电影院到底有多少排座位?每排有多少个?

  生:有36排座位,每排30个座位。

  (多找几位成绩稍差学生说一说)

  从口算出发,通过知识迁移,很自然引出新课,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的学生根据情景图会说有30多排,虽然,没有说出准确数,老师也要给以肯定。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试着算一算。然后合作交流,最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把学生的主要方法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方法一:36×10=360(个)

  360×3=1080(个)

  方法二: 36

  × 30

  00

  108

  108 0

  方法三: 36

  × 30

  1 080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请大家比较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方法三)

  师:你是怎样想的?(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最后让学生明白:计算这样的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一个0。

  巩固练习:26×40 34×3028×90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做完集体订正。

  学生不会口算怎么办,自然引出用笔算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使学生理解36×30的简便算法就是先算36乘3个十得108个十,即1080。

  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的同时,再强调简便算法。(体现解法多样化有必要,解法优化更有必要。)

  结合学生出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只要说的合理就给以鼓励。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师:如果每排增加到40人,你还会算吗?

  2、教学例(2)(大屏幕显示)

  让学生自己列式,试着算一算。然后指几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把主要方法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口算:40×30=1200

  笔算: 40

  × 30

  1 200

  我们刚刚做的两个题都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们觉得怎样计算简便呢?

  多让几位说一说,一定使学生明白: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

  出示口算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0×70 80×90 50×60

  30×50 60×40 90×20

  200×3 500×70 40×300 (拓展练习)

  让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体现解法多样化有必要,解法优化更有必要。

  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的口算,有的用笔算。

  由于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的算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可能出现40×30=120。的错误。这时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重点是口算方法。

  个别学生计算时积末尾的0的个数可能不对,老师要及时纠正,一定要学生切记: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四、巩固新知

  1、(1)“试一试”(看书)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大屏幕显示)

  64×30=1920

  10×10=100

  99×99=9801

  (2)“议一议”(学生看书)

  结合“试一试”各题的计算结果组织讨论。

  2、练一练

  第1题(看课本43页上的情景图)

  让学生读懂题意后,独立解答问题,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大屏幕显示计算结果)

  第2题(看课本)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积是几位数的。

  (大屏幕显示计算结果)

  第3题(看课本的情景图)

  让学生读懂题意,独立解答,让学生重点说

  一说判断的过程和依据。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一方面巩固两位数乘法的有关计算,另一方面为“议一议”的讨论增加体验的素材。

  通过“议一议”使学生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四位数,最少是三位数。

  巩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巩固两位数乘法的有关计算。

  考查“吨”和“千克”的进率及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

  个别学生在计算时可能出现问题,尤其是99×99,老师巡视,及时辅导,因为它直接影响下一题的“议一议”

  个别学生计算速度慢,时间安排要适当。

  这题学生可能出现不同做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以肯定

《乘法》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课文第52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908×4=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 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乘法》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

  3.通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知道哪些主要人物?(白雪公主、皇后‘王子、七个小矮人等)喜欢白雪公主吗?

  故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王子和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师:可是有一天,恶毒的皇后不知从哪儿得到了一个魔盒,她不甘心白雪公主比她漂亮,所以利用了魔盒的魔力,又抓走了白雪公主和王子,同时也将七个小矮人变成了她的奴隶。

  你们看可恶的皇后抓走了几个人啊?(课件出示)

  生:(9个)

  师:他们9个人被皇后抓走后,日子过得很不开心。你们愿意把他们救出来吗?可是皇后很狡猾,她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要来救人了,所以利用这9个人分别设计了9个关口,只有我们顺利通过这9关,才能真正救出他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9的知识,(出示课题 9的乘法口诀)用知识闯关,把他们解救出来了,好吗?

  二、新知探究,勇闯九关

  师:好,准备一下,我们开始冲关了!

  (一)请闯第一关: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课件出示)

  我们来开火车回答,如果答错了,火车就会开到别的地方去!,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

  师:真棒!我们顺利的救出了第一个小矮人,想不想继续?

  (二)请闯第二关:尝试编口诀。

  1.教学“一九得九”。(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1个9),提问:

  观察这些☆,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有9个☆,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声读一读。

  2.教学“二九十八”。 (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2个9)

  提问:这些☆,表示几个几?总共有几个?(生:表示2个9,一共有18个)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个9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你会编一句什么口诀?

  生:二九十八。

  3、如果再加一排星,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出示:

  3×9=() 9×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谁愿意说一说?

  (三个9相加是27或 2个9 是18,再加1个9,18加9等于27)) 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三九二十七)

  小朋友们很能干,一下子编出了三句口诀,大声读一读这三句口诀。

  猜一猜,9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4.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你能继续编写9的乘法口诀好吗?

  打开数学书,翻到84面,比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尝试编写,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差生。

  5. 反馈,交流

  谁愿意大声告诉同学们自己编的口诀?

  学生汇报,师随机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个小朋友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编出来的一模一样

  (课件出示全部的口诀)

  请大声的,自豪的读一读我们自己编的口诀!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成功地救出了第二个小矮人,你们真厉害!让我们继续闯关吧!

  (三)请看第三关:根据9的乘法口诀,找规律,记口诀

  出示9的乘法口诀与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仔细观察9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

  它们的规律是:

  1、下面一句的积总比上面一句大9。

  2、十位依次多1,个位依次少1。。

  3、十位上的数字加各位上的数字等于9。

  4、横着看乘法算式,9乘几的积,十位上的数比几小1,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是9.

  师:有趣吗?其实9的规律还有很多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课后还可以接着去找找!真高兴,我们在找到规律的同时,又成功的救出了第三个小矮人。

  (四)请闯第四关:手指巧记法

  同学们真厉害,连闯三关,皇后设计了一个玩手指的游戏,想来难住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她的挑战?

  课件出示:手指的记忆方法

  伸出两手,并在一起,从左到右,分别按1到10的顺序排列,(课件演示完后,数一遍),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师结合图讲编)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数第3个手指,弯曲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就是27。三九二十七,大家试试。

  有趣吗?老师考考你,(出示)这个手势谁知道表示几乘几?你能看出积是多少吗?

  我们一起来用手势表演一遍9的乘法口诀,好不好?

  请生表演:师说算式,生做手势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都难不住你们,请大家接着闯关。

  (五)请闯第五关:对口令,让学生进一步熟悉9的乘法口诀

  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对口令好吗?请同学们都把书合起来。老师来问,男同学说一句,女同学说一句

  (六)请闯第六关:花儿后面藏着谁?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找到第六关,独立做,做好的了同学请思考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个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答案,注意先完整的说出这个算式,再说出你用的乘法口诀。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同时检查自己的,比比谁的小耳朵听的最认真。

  (七)请闯第七关:算一算

  (图文应用题)先在答题卡上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交流。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7表示什么意思?

  (八)、第八关:应用题: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皇后做4个面包,9个人一共要做多少个面包?

  想好后口答

  (九)、第九关:皇后还要小矮人们为她建一所房子。小矮人们用了9个星期再加5天才建好,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天?

  三、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冲过了9关,7个小矮人被你们救出来了,白雪公主和王子也团聚了!谢谢小朋友的聪明!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回去以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玩9的乘法口诀手指记忆法的游戏,好吗?

《乘法》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并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今天何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到少儿游乐宫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

  2、组织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可能提出: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6人要多少钱?

  (2)玩激流勇进每人6元,30人需要多少钱?

  (二)、体验新知:

  1、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9=18

  ②、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10

  ②、思考算法:列式后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班内交流,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2×10怎样口算呢?小朋友们经过认真思考,很快想出了三种方法:

  2、教学例1(2)。

  (1)、课件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3=

  ②、思考:20×3=?小朋友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进行班内交流。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三)、反馈练习:

  1、赛一赛: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

  2×4= 20×4= 200×4= 20xx×4=

  我们口算的这些题目都是正十整百整千的的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口算的又对又快,你在口算时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小结:

  2、帮一帮:帮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列式后口算。

  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四)、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在少儿游乐宫玩了坐旋转木马和坐碰碰车,还帮助叔叔、阿姨解决问题,你们高兴吗?在高兴的同时你又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怎样进行口算乘法?在口算乘法时你准备提醒你的同学注意哪些问题?

《乘法》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寻找9的乘法口诀积的规律。

  难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礼物,要把礼物送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礼物藏起来了,藏在什么地方了?(出示10个方格的图片)

  师:这里面有几个空格呢?一起来数一数。

  师:(出示智慧星)看这里面藏了什么?有几个智慧星呢?

  ★★★★★★★★★

  生:9个。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

  ★★★★★★★★★

  师:一行智慧星有1个9,那么两行智慧星是几个9呢?可以怎么算呢?

  生:2个9相加,9+9=18.

  ★★★★★★★★★

  ★★★★★★★★★

  ★★★★★★★★★

  师:那3行智慧星是几个9呢?可以怎么算呢?

  生:3个9相加,9+9+9=27.

  生:18+9=27.

  师:大家说的真好!那么4个9是多少?5个9、6个9……9个9分别是多少?请大家自己来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第80页。

  交流展示。

  师:横过来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竖着看这些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2个9是多少,你能从图上直接看出来吗?

  师:也就是说2个9比20少几?是多少呀?

  生:2个9,比20少2,就是18。

  师:3个9比几十少几?是多少呢?你能看出来吗?从这些图的智慧星个数中,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几九”比“几个十”少几。

  3、编制口诀

  在这张表格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能根据刚才的观察和计算,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说出这句口诀表示什么含义?其余的几句9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你编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9句)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口诀读出来。

  (学生边读,教师边在黑板上出示乘法口诀。)

  一起把9的乘法口诀读一遍。

  二、记忆口诀。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你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吗?那么我们是如何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呢?你觉得哪句最好记,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学生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规律都非常不错,给我们记忆口诀提供了许多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把口诀默读一遍,记在心里。

  2、记忆方法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师:大家想了那么多的办法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其实9的乘法口诀就藏在同学们的身上,你想知道藏在哪里吗?其实就藏在我们灵巧的10个手指上。

  (播放录象——手指记忆法)

  3、记忆方法三——联想法。

  师:我们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吧,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让我们记住了“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这就是一种联想的记忆方法。*时我们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记过一些口诀,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管三七二十一等。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所以你要做个有心人。

  4、对口令。

  三、巩固应用

  1、试一试。

  师:小朋友,记熟了口诀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呀?(口算乘除法)

  完成试一试:9×2=18÷9=

  2×9=18÷2=

  先算一算,再说一说计算时用了哪句口诀。

  2、填一填。

  师:看这儿有几句口诀,你能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说说其对应的乘除算式?

  3、算一算。

  师:现在没有口诀了,你还能算吗?

  9×6=4×9=9×5=8×9=27÷3=

  9×9=9÷9=9×2=9×2+9=

  说说分别用了那句口诀,有用同一句口诀的吗?

  3、用一用。

  师:学校旁边新开了一“9元超市”,让我们运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吧。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神鸟的故事

  一只神鸟9个头,两只神鸟()个头,三只神念()个头……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在白板上拖出相应的内容。

  2、师:自古以来,9就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天高为九重,地深为九泉。看,这还有一首九言诗。(师介绍)元朝天目山和尚明本写的<梅花诗>:

  昨夜东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瘦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寒香苞.

  纵使画工善画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3、一年级我们学习“九九歌谣”,现在你明白了吗?每年从冬至开始,第一个9天是一九,第二个9天是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过了81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啦!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四九三十六七九六十三

  二九十八五九四十五八九七十二

  三九二十七六九五十四九九八十一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扩展6)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3篇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重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流程: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一、自学提纲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二、 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自学指导,交流汇报,验证。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 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四、 当堂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 27/2—4 P2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7及练习三。

  内容简析

  例7由前面的三组算式经过转变,得出前后的结果相同,引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对比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主要是运用迁移类推和对比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乘法,运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迁移类推、比较、概括、应用等方法来学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计算方法及类比的数学思想。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竞赛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进行课前比赛,看谁的知识学得棒。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口算)。

  25×4=25×2=125×8=25×10=50×2=125×10=

  4×8= 4×5= 5×8= 20×5= 32×5= 22×10=

  学生口答。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68×125×8125×(10+8)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运用了什么定律

  师:今天我们就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课题)

  【品析:亲切的开场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知识铺垫的复习题,用竞赛的方式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谈话导入:

  师:谁来说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师适当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 =a×c+b×c。 (板书)

  师: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是否同样适用呢(板书课题)

  【品析: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从而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课件引入:

  (出示PPT课件:内容是整数乘法简便算法与得数相连,用篮筐和篮球表示算式和得数)

  师:你能将篮球投入相应的篮筐里面吗(学生依次回答)

  师:这是什么运算(整数乘法简便运算)

  师:那么,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适用吗(板书课题)

  【品析:通过用课件设置情景图连线题引入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进一步追

  问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12页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第一组算式前后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②第二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算后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③第三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分别求出积,再把两个积相加。

  (2)提出的问题。

  如:每组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后发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根据学习经验,出示另一组是整数乘法的三组算式,和现在的三组算式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自己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虽然学生现在还不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但是经过回顾分析,可以发现相同点。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会发现下面几种规律:(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发现:整数乘法交换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结合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分配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品析:本环节中借助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通过计算发现三组算式中的数没变,只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进行计算,但结果不变。随即出示三组整数的乘法,让学生通过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对比,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类推到小数乘法中来,要鼓励学生重点讨论,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算式转化思想,这种数学思想是需要逐步培养的,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而本节课的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知识,恰恰可以使学生建立数学转化思想,实际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转化到小数乘法的过程和算式之间的转化过程。】

  ◎顺承算式,研学例7。

  在总结完三组算式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例7。

  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两个算式分别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选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解答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品析:本环节是在研讨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个过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参与推导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出各种运算定律的转化和灵活应用。本环节中主要的教法是转化和应用,主要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和应用。】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在0.25×4.78×4中先算0.25×4.78,或是0.25×4还是4.78×4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应该先算0.25×4,再同4.78相乘,因为0.25×4能凑成整数,再同4.78相乘比较简便。

  质疑二:在0.65×202中,把202分成200+2时为什么一定要加括号呢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组内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明白把202分成200+2后,如果不加括号会改变原来算式的意义和数值的大小,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先做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只有加上括号后,才不改变题意,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节知识是通过整数乘法推

  广到小数乘法,对于学生而言,从整数乘法转化到小数乘法,真正地明白算理是难点,通过再次质疑和研讨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乘法运算定律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怎样灵活应用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和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使学生真正明白了运算定律的算式转化道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对于一步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转化过程弄不清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习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2、验证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2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认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4.8×1.25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题目。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练习三第4.5题。

推荐访问:口算 乘法 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3篇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1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人教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