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旅游凝视理论视角的旅游者摄影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11-18 14: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旅游和摄影艺术蓬勃发展,二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们对这一行为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因此学术领域中对这种行为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旅游摄影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旅游者摄影行为的研究成果,结合旅游凝视的相关理论,从旅游凝视的角度对旅游摄影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对旅游相关部门正确利用和引导旅游摄影行为有所启示,为旅游地增加经济、社会和文化收益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旅游者;摄影行为;摄影行为影响因素;旅游凝视

1.旅游行为与摄影行为

1.1旅游行为

旅游,学术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人们广为接受的是在《普通旅游学刚要》其中瑞士学者汉泽克尔与克拉普夫写出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不会导致永久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随着旅游研究地不断深入,一些新观点也不断涌现,例如,我国学者谢彦君在《基础旅游学》中把旅游定义为:“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个人认为旅游是人们前往常住地以外的非营利性目的的,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1.2摄影的认识

1839年摄影技术发明,1841年托马斯·库克的团体旅游活动开创了现代旅游业。摄影术的诞生与现代观光旅游的出现,结合了集体式观光凝视、旅行欲望以及摄影复制技术,产生了“观光凝视”,成为西方现代性重要的一环。摄影与旅游在历史进程中,并不完全是独立发展的,而是以并肩的方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摄影与旅游二者很难分离开来。在旅行过程中摄影行为相伴发生,均以观看的方式完成。相机已经成为了游客的必备物品,这与摄影工具的不可替代性有关,在游览过程中,随手拍照成为一种习惯,在摄影过程中,旅游成为一种重要途径。摄影行为因旅游行为而生还是旅游行为因摄影行为而起,已经无法准确解答。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上,摄影与旅游完美交织,共同促进与发展,摄友和驴友这两种角色也逐渐合二为一。

摄影与旅游之间的密切联系源自二者有着共同的依托对象,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摄影的大众化,摄影的普及拉动了旅游业的拓展,摄影与旅游业的融合,让更多不为人知的地方变成了旅游目的地。

2.旅游凝视理论

西方学者拉康、福柯、吉登斯等从不同角度切入到“凝视”的研究中,“凝视”被发展为一个涉及认识与被认识、支配与被支配等非对等权力关系的概念。福柯提出的“医学凝视”理论,其基本要义主要是:凝视是一种观看方式,是主体通过凝视施加给客体的一种作用力;凝视是有形的、具体的,它象征着一种权利;凝视是权力发挥作用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启发性、生产性和促进性。

1992年,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在福柯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凝视”理论,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厄里的“旅游凝视”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寻求陌生与新鲜。厄里认为是一种“反向的生活”,人们选择非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进行旅行,凝视那些充满陌生和新鲜的事物,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及满足。第二,差异性。每个个体或群体因为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等,存在着不同的旅游动机和偏好,因此他们所进行凝视的客体也是具有差异的。第三,不平等性。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凝视”与“被凝视”关系存在着一种不平等性。凝视成为旅游体验的中心,并对旅游产生支配。现在很多旅游者受惠于现代科技的贡献,都选择带着相机上路。旅游者的摄影行为及他们对目的地的视觉表征驯服和规定了凝视的对象。第四,符号性。旅游是一个收集符号的过程。“旅游者凝视”就是对某个场景意义符号的生产与消费,代表着旅游者对旅游地的一种作用力。

国内学者对厄里的理论做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概括:首先,旅游凝视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旅游凝视是具有生产性的凝视行为,旅游地合理利用游客的旅游凝视行为,可以创造出客观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收益;其次,旅游景区在旅游形象的构建上,应该从旅游者凝视的角度构建景区空间;再次,旅游景区应该保障游客的凝视权利;最后,旅游凝视对旅游景区的文化变迁产生了一定影响。

3.旅游凝视理论视角的旅游者摄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面上来看,旅游者的摄影行为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偏好;在更深层次上,旅游者的摄影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3.1环境因素

旅游地景观与旅游者常驻地的景观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旅游者摄影热情的原动力,新鲜感和陌生感使游客产生出游动机和摄影热情。

符号性景观给出游者带来了全新体验,使摄影行为不自觉地发生。例如:北方地区的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选取上更趋向于南方的江南水乡,并被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所吸引和感染。大自然中不仅有名山胜水,还有动物和植物,许多旅游者会把荒野之地作为拍摄地,把旅游者最直观的体验以不同的光线、角度、距离表现出来。当人们沉浸在自然景观中时,会因为了旅游而摄影,还是为了摄影而旅游,感到困惑,其实二者早已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3.1.1人文景观

在人文景观中,既有表现旅游目的地风土人情的民风民俗,也有体现历史风貌的遗址遗迹,还有反应异域人文特色的日常生活场景。拿民俗来说,作为地区的文化景观,承载着传承历史,体现地域特色的任务。对旅游者来说,取景于民俗景观便是对另类文化的一次凝视。这些文化会给旅游者带来同情、好奇、喜悦、感叹之感,在标志性的节日中,文化更是得到了集中、突出的体现,这也是众多旅游者选择不远万里,在文化盛事或民俗节日举办之际前往旅游地的原因,欣赏、记录、捕捉独特的文化,把自己对文化的理解用相机记录下来,成为凝固的文化,继续传承。

3.1.2非旅游景观的氛围影响

摄影者除了对独具魅力的景观产生摄影动机之外,还会由于其他一些因素引发摄影行为,诸如:其他旅游者、非旅游景观等的影响。旅游者通常无法与自己惯常居住地的生活完全划清界限,即便前往异国他乡进行旅游活动,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依然会对旅游者产生影响,因此旅游者的摄影动机、心理、行为也会不自觉地受到来自旅游者常住地环境的影响。此外,旅途中所结识的其他旅游者的行为也会影响或感染旅游者,这些因素大小不一,对旅游者的惯常行为存在一定的改变性。所谓非旅游景观,如一些并非专为旅游者而设的景致,旅游者在旅行途中所见所闻,也可能对旅游者产生影响,使旅游者产生摄影行为。总的来说,任何出现在旅途中,使旅游者产生视、听、味、触感知的所见所闻,都可能影响旅游摄影行为。

3.2社会因素

上述是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旅游者自身因素,也就是个体差异也一样会对摄影行为造成影响。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对于旅游者的摄影动机、摄影心理和摄影行为产生影响。

3.2.1文化背景

中西方政治制度有别,经济基础不同,历史进程也不相同,导致植根于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和文化传统都存在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影响了摄影偏好和审美意识。最好的体现就是,中西方拥有不同的占主体地位的摄影题材,并且对于这些题材,中西方采用差异化显著的摄影方法进行艺术加工,由此使得中西方形成了明显的审美差异。摄影艺术家们和摄影爱好者从自身审美情趣出发表现着各自世界的美好和阴暗,也同时用摄影这种世界通用语言,表现着彼此的差异和认同。

旅游者摄影行为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与旅游者自身的成长背景有关。探知不同地域情况意愿的强烈程度,随着个人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文化水平越高的人群,对于外出旅游的需求量越大,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高,旅游地信息的收集也越全面。

3.2.2家庭结构

不同家庭结构居民出游时,会选择不同出游时间、行为空间和偏好。通过调查发现,两代同堂的家庭出游比例最高;随着家庭结构的简单化,节假日出游比例增高;家庭结构复杂的家庭,孩子要求出游的比率要高于家庭结构简单的家庭;家庭结构越简单,潜在旅游者所占比例越低。

3.3经济因素

收入情况对对消费者需求结构有直接影响,也是对旅游者旅游目的地选择、摄影器材选择等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由于收入的不同,在社会中形成了不同需求的旅游摄影群体,居于高收入的旅游者往往采用高端的专业摄影器材,这已经成为了身份的象征,而中低收入旅游者往往采用手机或者数码相机这些大众化的旅游摄影器材。收入中的可支配收入情况决定了潜在旅游者成为现实旅游需求群体可能性的大小。感知环境即游客通过各种信息的收集,经过大脑加工而形成的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而这种印象会对游客的决策产生影响,最大效益原则指在资金和闲暇时间方面的出游最大效益化。

旅游者会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摄影器材,经济情况越优越相对来说选取的摄影器材越好。业余摄影爱好者也会根据自身财力选取与照片用途、旅游目的、旅游体验相符的摄影器材。正如登山队和自行车队一样,摄影爱好者也组成了摄影爱好者群体,在旅行的过程中进行摄影行为。

3.4心理因素

3.4.1个性、态度和偏好

对旅游者个性、态度和偏好的研究对研究旅游行为有促进作用。因为,个性作为个体较独特和稳定的心理特征,与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方式的选择息息相关,而旅游者的态度则是形成旅游动机的基础,是导致旅游动机的源头。旅游者从社会环境中获取的旅游信息通过意向、认知、情感的共同作用,最终形成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态度,从而形成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偏好,而作用于这些意图或偏好的因素,成为了最终决定具体旅游行为发生的原因。

3.4.2动机

动机是一种原动力,可以引发和维持人们开展一系列活动;动机也是一种心理倾向,对于旅游活动来说,动机是一种使旅游需求和摄影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倾向。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并在其过程中进行摄影活动,一部分由于内心的驱动力,另一部分是由于外部的吸引力,两者共同触发了旅游及摄影行为的发生。旅行中的摄影行为是将旅游者的凝视具体化、有形化,旅游者的凝视不仅包括旅游者的视觉欣赏与体验、观看行为,也包括旅游欲求、动机和行为等一系列过程。

4.研究结论

从凝视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旅游者摄影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环境、经济、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旅游者摄影行为

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等)、外界的旅游环境以及旅游者的心理属性差异都影响着旅游者的摄影行为。每个个体或群体因为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等的不同,会存在不同的旅游摄影动机和偏好,变幻的独具特征的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的心理、行为造成影响。因此旅游者选择进行凝视的客体也会具有差异,故不同旅游者的摄影行为之间也存在差异。

4.2旅游摄影动机属性多样

旅游者的摄影行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旅游动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旅游动机的特征来分析,旅游动机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旅游者的摄影行为。综合文献资料和调查信息,可以归纳总结出,旅游者可能会因纪念目的、搜集数据目的、旅游凝视目的等产生旅游摄影行为。

4.3兼具摄影行为特征和旅游体验特征的旅游摄影行为

对于旅游摄影行为而言,由于其属于摄影和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行为,因此,旅游摄影行为表现出摄影行为本身的习惯性、选择性以及随心所欲性等特征,与此同时也表现出旅游行为的体验性特征。可以说旅游摄影行为是存在于摄影行为和旅游体验之间的一种特殊惯常活动。

4.4旅游者摄影行为与动机之间的关联性

在所有行为中,动机对行为均起到决定作用。对于旅游者摄影行为而言也是如此,旅游者摄影行为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摄影动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其他影响因素而言,诸如摄影态度及偏好,摄影心理等,都对旅游摄影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摄影行为与旅游摄影动机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参考文献:

[1]何羿;余乐;摄影旅游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3期

[2]段冰;浅谈旅游摄影及其功能[J];内江科技;2006年07期

[3]刘丹萍;旅游者、摄影节(比赛)与目的地营销——某旅游地案例定性分析[J];旅游学刊;2004年04期

[4]刘丹萍;保继刚;窥视欲、影像记忆与自我认同——西方学界关于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之透视[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推荐访问:旅游者 凝视 视角 因素 理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