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浙、赣、闽民间樟树信仰风俗及其成因分析

时间:2022-11-21 13: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作为常见树种的樟树不仅是日常材用的植物,更被许多民众奉为地方的保护神或被当作祖先的神灵寄托。民众通过对樟树的祭拜,以祈求樟树护佑一方或者一个氏族的生产、生活和子孙的繁衍;还有许多民众让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认樟树为干娘,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这种风俗的形成,不仅与樟树所具有的生命力旺盛和具有药用作用的自然属性相关,还与从中国原始社会传承而下的植物崇拜和传统文化赋予樟树的特殊文化内涵分不开关系。

[关键词]樟树;信仰;风俗;保护神

中图分类号:K89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15)05-0093-07

樟树,樟科常绿大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除了经济、材用的自然功能外,在我国的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樟树还被与神灵相联系,当地的民众常奉樟树为地方保护神或家族祖先的化身,有的地方还有让孩子认樟树为干娘的习俗。

一、樟树信仰的三种表现

(一) 视樟树为地方保护神

在浙江、江西、福建的许多农村都有奉樟树为保护神的风俗。被奉为保护神的樟树,往往具有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树身需几人合围,枝叶繁茂,树冠覆盖数十米。当地民众会在树下建有“樟树庙”。庙一般都极为简易,甚至只用几块砖石堆砌而成。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当地村民就会自发的往樟树底下祭拜烧香,祈求樟树神保佑本乡本土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浙江龙游一带奉樟树为土地神的风俗就极为普遍。如在县城的重要的干道龙洲路临近龙游实验小学处,有一棵百年老樟树被乡人奉为神灵,即便历经城市拆迁,樟树仍矗立在马路中间。春节期间,粗大的树干上更是贴满了信众祈愿的红纸。在龙洲街道的洪呈村村南高排坞,当地的村民都奉路边的一棵百年老樟树为土地。树下原有泥土垒成的简易房屋,90年代破败,后由当地村民集资建造了砖瓦房。整间房子约4平方米,专供年节时村民供奉樟树神。县内重要旅游景点——龙游石窟景区内,一棵被乡民们称为千年古樟神的樟树,因为毗邻竹林禅寺,更是香火四季不断,树身常年被信众所供奉的红纸包裹。

江西婺源一带奉樟树为神,祭树攘灾,或寄名古树的现象是当地较为重要的民俗之一。婺源的晓起村村民就奉古樟为樟树大神,专门修“樟神庙”,遇有灾病,往往祭树攘灾。①对于江西地区奉樟树为神的风俗,明末清初江西永修云居山真如禅寺的颛愚观衡禅师也就有记载自己出门访友,在友人的村中参观树神的《过吉水陇洲怀晋翁刘孝廉北上》一诗。诗中声名超万户的樟树即被当地民众奉为地方的保护神。

奉樟树为地方保护神的风俗,在福建更为广泛,且古已有之。清代久居福建的浙江钱塘人施鸿保,在其著作《闽杂记》中就有一篇《光泽樟树神》记载光泽地区百姓敬奉樟树为神的文章。对于光泽百姓的行为,施氏作诗说:“光泽县庭樟两株,县人言是神明区……谁于其中作小屋,栏楯上下髹丹朱。内安神像尺有咫,神采活脱眉与须。香烟絪缊结朝夕,祈禳可笑愚民愚……平时鸟雀不敢集,似畏神怒无烦驱……或云鹤是神所使,县官有德方感孚……”{1}虽然诗文中使用讥讽的语气,但光泽百姓于树下立屋设像,香烟供奉两棵樟树的信仰却跃然纸上。另外清朝谢宸荃的《安溪县志》中也有樟树荫庇一方的记载。据“戴雾山”条载:“自陈五郎叠峰而至,势甚峻峭,云烟常绕,非极霁不见山顶,登之瞰数百峰。其下黄家族于斯。其乡又有大樟树,周围五丈,高二十余丈,覆荫数十丈,故老相传为唐所植。元至正间,有章大材应乡试得隽,报者依住址寻到,仅一大树,始知乃其神也。明进士黄森赠以联云:‘科场夙蜚声,端赖神光赫濯;远近承樾荫,莫非枝叶扶疏。’今菁茂未艾。乡人祀之,祈祷如响。”{2}这棵樟树更为神奇,尽然能够化成人形参加乡试。当地百姓因此更是奉如神明,祈祷如响。

除光泽、安溪外,福建东部的宁德霞浦县崇儒乡、宁德寿宁县托溪乡;福建南部的泉州德化县美湖乡等地,也都有千年古樟树,被百姓奉为“樟树神”。厦门民众就将樟树神奉为樟府王爷,在厦门马巷沈井里,有一座“樟府王爷公宫”,当地人称“龙山堂”。附近的居民会在自己房屋的门墙上,贴一张保平安的木刻拓印“樟府王爷”红纸神像。红纸上,除了樟府王爷外,还有位手执令旗的小将或传令官的形像。旁边还有一张白色纸条,上印“敕封,令代天巡狩樟府王爷,平安”。{3}樟树神保一方土地平安的土地神神格极为明显。也因此,福建地区有“祭樟王”的民俗,如德化县美湖乡小湖村每年四月都会举行一年中最热闹的民俗活动——“祭樟王”。活动期间,村民们携家带口,在千年樟树下祈愿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二) 视樟树为祖先化身

浙江、江西、福建一带民间对樟树的信仰往往还与祖先崇拜联系在一起。浙江的遂昌地区有在祖先坟墓旁栽种樟树的习俗。据《遂昌县志》“栽坟头树”条记载:“子孙在祖先坟墓周围栽松、柏、樟等树木,以示纪念,俗称坟头树。”{4}为纪念祖先而栽下的樟树,随着树木的成长,往往被赋予祖先化身的意征。清代浙江宁波学者全祖望在《先休庵府君墓树记》中就记载:“十世祖休庵府君墓在沙渚之上,有樟树焉,盖四百年矣。长老相传,树盛则吾家有达者,否则枯。吾家自天启以来,门户渐以式微,而树亦蕉萃日甚,奄奄若待尽者。”{5}全家故老相传,沙渚之上的樟树与家族的兴衰息息相关。显然,樟树与祖宗荫庇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全家祖宗的化身。樟树具有了代理祖先护佑子孙后代繁衍的神职功能。

这种奉樟树为祖先化身的现象在福建也较为常见,如厦门翔安区新圩镇后浦村的黄氏祖厝前,就有一对千年古樟,并排而立,当地人尊为“樟公”、“樟婆”。树旁,立着一块黄姓所立《后浦公婆樟保护工程碑记》,称:“古樟两树,一公一母,东西并立,交枝叠冠,世所未见……历世先祖无不视之为神明,奉之为佑护。”{6}莆田仙游龙华金沙村的阮姓村民则视金沙宫前的樟树为“始祖树”,世世代代予以爱护。福建建阳县也有一棵被刘氏家族奉为家族保护神的樟树,据《八闽通志》记载,在建阳县西永忠里麻沙有一棵唐朝时开国公刘姓者种下的樟树,“按郡志尝有异人过此,谓木荣枯刘氏盛衰系焉。绍兴丁酉,刘梦先读书院中,一日得樟实三枚,径三寸,是年遂领乡荐,宝庆元年,魁乡荐,越明年,又魁乡荐,郡守陈肟为立联魁坊。绍定三年,一干微枯,其年监军刘纯没于王事,谥忠烈,其枯复荣。咸淳六年,干发三花,黄色,是年刘氏领乡举者二人,领漕举者一人。凡刘氏有科第除拜,其兆必见于樟,故书院以‘瑞樟’为名。”{1}刘姓家族子弟凡在科举上有所成绩,樟树都会提前出现兆头,也因此,刘姓家族把这棵樟树视为自己祖先的化身,认为樟树能够护佑自己的子孙光耀门庭。

(三) 认樟树为干娘

在浙江中西部的金华、衢州、丽水一带,老百姓一般将两棵在一起的大樟树称为樟树老爹、樟树老娘,而单独的一棵则称为樟树老娘。由于樟树以独棵为主,因此以樟树老娘为多。之所以称樟树为老娘,则源于当地老百姓认樟树娘的习俗。

孩子出生后,父母为使孩子能平平安安长大,常找村中的老樟树庇护,拜认樟树为干娘,有的村民甚至由此直接把男孩取名为“樟树”,女孩取名为“樟树囡”。这种风俗在在金华、衢州、丽水一带的农村都较为普遍。如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丽水遂昌一带“小儿产生后,一星期内,父母必请星士为之算命。如谓命好,即快乐无穷;倘谓小儿命运有不利之处,则引为至忧。于是拜干娘(所拜者概系贫家妇女,甚有拜石头樟树者。”{2}对此,《遂昌县志》“取俗名”条也记载:“旧时,娇宠或多次生育夭殇的人家,多为爱子取一俗名,如小狗、丐儿、烂稻草等。也有的让爱子认石头、古樟树等为娘。”{3}

金华地区的磐安、金东等地风俗也极为类似,如磐安一带在孩子出生后也会请算命先生算命。如儿女生辰与父母相克相冲;或儿女“犯将军箭”、“八字”中缺木;又或者出生后半夜啼哭等,就要认樟树为娘。早认和迟认,根据所属的情况不同而定,但3岁内一定要认定“樟树娘”。{4}另外衢州地区的风俗也是如此,常山县志“认樟树老娘”条记载:农村有让孩子认樟树作老娘的,把孩子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条上,并用带子系在树上,焚香礼拜,祈求孩子健康成长。{5}

拜认樟树娘的礼仪也大致相同。一般都是父母将孩子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并将红纸或贴或挂在所要拜认的樟树上,再在树上写上“寿比南山”、“长命富贵”“平安吉祥”之类的吉利语,以三牲福礼、元宝香烛等进行祭拜,祈祷樟树老娘对孩子多加关照,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祭拜时,孩子可以在场,也可以不在场,因各地风俗而异。如金华磐安地区的风俗为:“在树脚摆上酒、菜、饭等供品,富有的人家可供猪头、全鸡、全鸭等,贫寒的人家可仅供一刀猪肉。摆完供品之后要点燃两根红烛,焚香膜拜后,宣读写在红纸上的“认娘书”,内容是儿女的年庚八字,拜认樟树为娘,今后请勤加管顾,使孩子百病勿生,日长夜大,等等。宣读后燃了红纸,再烧黄表纸,再拜几拜。最后将自撰的对联贴上樟树,如“继樟神为亲母,佑四季保平安”,横批“健康成长”。中间再供奉樟母之神位。若是为“犯将军箭”而认,则要将事先做好的一把小弓、一支小箭挂在树枝上,以示今后孩子的箭厄已引到樟树身上。然后撤回供品,仪式结束。”{6}

拜认樟树娘以后,孩子对待樟树就要像对待生身父母一样,孩子生日或四时八节,都要用香烛祭拜,春节时,孩子家里贴春联、挂红灯的同时,孩子也需要给樟树娘拜年,为她贴上春联、挂上彩灯。这种礼节,在孩子的成长中,逐渐淡化而自行结束。

二、樟树信仰成因分析

一种在长江以南极其常见的树木,何以能成为广大百姓心目中的神树?这与樟树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药用作用等自然属性和中国自古以来的植物崇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樟树的特殊社会属性分不开关系。

(一) 樟树的自然属性:顽强的生命力和药用价值

1. 顽强的生命力

樟树主根发达,对土壤的要求不大,且较耐水,这就使得长江以南区域随处可见樟树的影子。而樟树树高可达50米,树龄能够达到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有对参天古樟的记载,如据《地理志》曰:“豫章郡城南,有樟树,长数十丈,立郡因以为名。至晋永嘉年间,尚茂。”{1}江西南昌古称豫章,而这个名字的由来即是因为城南有高数十丈的古樟。因为树身高大,随处可见,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很容易就被人们所认知,樟树也就自然成为渴求生命无限延续的人类羡慕和崇拜的对象。如清朝高道闵一德在《雨香天经咒注》中解释“弥结彰生樟,结陆渺兰蒙”句时就说:

“弥,周密貌。结,坚实不虚貌。彰,流露貌。生,生炁。樟,树名,耐寒而寿。西方树以庇众庶者,樟城是也。此树易生而长青,高高下下,陆地水乡,随树随生而易大者。人身真炁之流布,无边无际,若生樟然,永无雕谢之虞。在在流注,亦如樟之在在自生,或陆或渺,咸得藉以卫兰养而蒙也。故曰弥结彰生樟,结陆渺兰蒙也。”{2}

认为樟树易生长,终年常青,无论生长在哪里都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人的真炁流布就应该像樟树一样,在在自生,永不凋谢。这里,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就被注重养生的道教用以比喻人的自我修炼,樟树成为与仙真类似的存在。

如同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中所说:“现代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崇拜大树、古木,在迷信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即崇拜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人和动物一代一代死去,可是有些植物活了几百几千年还没有死……人们崇拜这种超人的力量。”{3}樟树顽强的生命力为人们所崇拜,也因此人们让自己的孩子拜樟树为母亲,希望孩子能够由此得到樟树的生命传承,健康成长。

2. 药用价值

樟树除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外,还有重要的医药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樟材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恶气中恶、霍乱腹胀、食宿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无药处用之。还可治手足痛风等。樟叶、樟花、樟果、樟树皮、樟根也有用作药物记载。而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过滤出清新干净空气的能力。

中国的古人不仅很早就发现了樟树的药用,将樟树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材之中,如《竹间十日话》中就记载:“处州府山中有樟树,四百余围,其实可愈肝疾。”{4}在利用樟树的药用价值之外,中国古人还将其进一步发挥,赋予了它祛除霉运灾厄的功效。在浙江的一些地区就有着在春节前后用樟树枝叶掸尘的习俗。如《巧对续录》中就记载的清朝时温州人立春日用樟树枝“□(上于下火)春”的习俗:

“道光丁未,余正任温郡。立春日,率属在郡堂照例鞭春。礼成后,忽一声炮响,不知其故,询之属吏,乃知温俗于春至时,无论何家,皆备樟树一枝,连叶焚之,并有俚俗咒语名之曰:‘□(同上)春’。按:《集韵》:‘□(同上),音谈,燎也。’瑞安洪守一重辑《俗字编》,谓温人于立春前焚樟叶曰‘□(同上)春’。”{1}

用樟树枝叶掸尘除了看中它枝叶繁茂,具有驱虫的功用外,还在于希望樟树枝叶扫去一年的霉运,为来年带来好运,如青田地区“燂春”习俗。“燂春”由妇人操持,手捏樟树枝叶火把,走遍各室,边燂边念:“上燂瓦辣(虫豕),下燂蚤虱;燂燂猫眼睛光,燂燂老鼠眼瞀瞊,燂燂蚊虫蚤虱往外爬,燂燂金银宝贝往里收。”{2}樟树枝叶的火把不仅能够利用自身的药用价值驱赶蚊虫蚤虱,而且还可以使老鼠眼瞎,家猫眼睛明亮,以及使金银宝贝往家里收的功能,这显然是将樟树的药用功能进一步发挥,从而使樟树具有了神职功能。

由樟树的药效作用进一步发挥,樟树还被我国古代医家用于治疗由狐仙引起的病症,认为在端午日,用雄黄搽狗的口鼻,然后燃烧樟木,以烟熏狗就能达到制鬼狐的目的。显然樟树的药用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二) 中国原始的植物崇拜

在远古时代,初民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同动植物甚至山川河流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甚至认为自己的氏族部落就起源于某种动植物,这就产生了自然物崇拜。对树木的崇拜即是自然物崇拜的一种,他在中国古代极为普遍。如《山海经》里就记载了扶桑树、建木、三珠树、柜格之松、服常树、不死树等许多神树。由这些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神树往往都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是老百姓祭祀苍天神灵的附载物。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樟树很早就被与鬼神联系在一起。如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就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吴先主时,陆敬叔为建安太守,使人伐大樟树,下数斧,忽有血出,树断,有物,人面,狗身,从树中出。敬叔曰:“此名‘彭侯。’”乃烹食之。其味如狗。白泽图曰:“木之精名‘彭侯,’状如黑狗,无尾,可烹食之。”{3}

樟树在被砍伐时,身体流出血液,并从里面跑出来木精彭侯,这里的樟树显然已经具有了生命的灵性。

《太平广记》卷三五四“田达诚”中也记载有“吾有少子,婚樟树神女。将以某日成礼,复欲借君后堂三日,以终君大惠,可乎?”{4}曾经寄居在田达诚家的鬼因为小儿子要取樟树神的女儿,而再次向田达诚借用后堂三日。这里,樟树不仅是具有木之精,会流血,而且已经成神,具有了与人相同的繁衍后代,为子女举行婚礼的人格属性。

把樟树与鬼神相结合,这在信奉万物都由道化生,都具有成仙成神的可能的道教中更为普遍。如宋代施岑《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所记录的豫章西门的樟树精,明朝张岱《夜航船》中记载的吕公樟等,则分别把具有灵性的樟树与道教史上著名的人物许真君和吕洞宾相联系。

如同爱德华·泰勒所言原始人类对于树木的崇拜,“这在人类思维的那一阶段上显得特别清楚。当时人们看待单个的树木像看待有意识的个人,并且作为后者,对它表示崇拜并奉献供品。”{5}对于樟树的自然崇拜,从中国的古代一直保留下来,进而转化成一种村落守护神或家族、个人守护神,并希望通过对樟树的供奉和诵经祈祷,达到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生活美满,健康长寿的愿望。这种借用樟树神格特征以达到祈福目的的现象,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存在。东方朔就记载:“东方荒外有豫章焉(樟木),树主九州。其高千丈,围百丈,本上三百丈,本如有条枝,敷张如帐,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斫复,其州有福;迟者州伯有病;积岁不复者,其州灭亡(亡言州伯死,复者木创复也)。”{6}樟树被作为主掌九州的神树,樟树的兴荣关系一州的兴盛,这无疑就是各地以樟树为地方保护神的前身。

樟树的这一神职功能在道教中也有所体现。明代《道法会元》中就记载有一道“火铃封宅符”,这道符的制作材料即为樟树。《道法会元》中记载:“行道罢,将樟木朱章绛囊付醮家,四围镇宅。”{1}这种以樟树制符镇宅的方式,与厦门民众在门前贴“敕封,令代天巡狩樟府王爷,平安”如出一辙。

(三) 樟树的社会属性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樟树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象征和社会属性。他一方面常被与高士贤能联系在一起,樟树的繁茂生长被作为国家的祥瑞,而对于樟树的使用,历朝历代也都有较严格的规定。

1. 比喻贤能高士

中国古代往往还把樟树与高士联系在一起。《太平御览》引《高士传》中:“尧聘许由为九州长,由恶闻,洗耳于河。巢父见,谓之曰:豫章之木,生于高山,工虽巧而不能得,子避世,何不藏身?”又引《新语》曰:“贤者之处世,犹金石穴于沙中,豫章产于幽谷。”{2}这两个例子把樟树与高士、贤者相联系。北齐刘昼的《刘子》中也有:“夫樟木盘根钩枝,瘦节蠹皮,输困拥肿,则众眼不顾,匠者采焉,制为殿堂,涂以丹漆,画为鹊藻,则百辟卿士莫不顾盼仰视……”{3}的记载,认为樟树虽然外表普通,甚至丑陋,但被工匠加工后,“百辟卿士莫不顾盼仰视”,这种特质与中国古代所追求的外表朴实,内在美丽的高士性格也极为吻合。

2. 作为祥瑞之兆

在中国古代,樟树的繁荣生长往往作为国家太平,政治清平的一种祥瑞。中国历朝历代类似的记载就有很多,如《艺文类聚》引《晋书》记载说:王廙为鄱阳太守,有枯樟树更生,王敦表劝进中宗曰:皓兽应瑞而来臻,樟树久枯而更荣。{4}又如《宋书》卷二七:“豫章有大樟树,大三十五围,枯死积久。永嘉中,忽更荣茂,景纯并言是元帝中兴之应。”{5}另外如《礼斗威仪》等中都有将樟树繁茂生长作为祥瑞的记载。

除了将樟树的生长与国家的祥瑞联系在一起之外,有的甚至直接将樟树与封建帝王相联系。如《履园丛话》中所记载的无锡惠山寄畅园的樟树就直接与康熙的生死联系在一起,书中记载说:“无锡惠山寄畅园有樟树一株,其大数抱,枝叶皆香,千年物也。圣祖每幸园,尝抚玩不置。回銮后,犹忆及之,问无恙否。查慎行诗云:‘合抱凌云势不孤,名材得并豫章无。平安上报天颜喜,此树江南只一株’。迨圣祖宾天,此树遂枯,亦可异也。”{6}寄畅园中的千年古樟不仅在康熙南巡时常被康熙“抚玩不置”,在康熙回京后也常被念及,更为神奇的是,康熙死后,樟树也随之枯死,仿佛樟树与康熙构建了一种共存关系。

3. 使用者为皇亲国戚

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在中国古代就常被用来建筑宫殿、制作舟船和棺材。如南朝梁任《述异记》就记载:“豫章之为木也,生七年而后可知。汉武宝鼎二年,立豫樟宫,于昆明池中,作豫樟木殿。”{7}能够被用来建造宫殿,足见樟树材用的优异性质。《淮南子》也记载:“藜藿之生,蠕蠕然,日加数寸,以为栌、栋、楩、柟、豫章之生也,七年而后知,故可以为棺、舟。”。{8}

樟木的材用性质优异,但在中国古代,却不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使用的材料。无论是用于建筑还是用于制棺,樟木的使用往往是与王公贵族甚至皇室宗亲联系在一起的。如在制造棺木上,樟树往往是封建政府钦定给诸侯王、公主、贵人等皇亲国戚使用的,《后汉书·礼仪志下》就明确说:“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樟棺,洞朱,云气画,公、特进樟棺、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1}《宋书》中也有皇太妃使用樟木制作棺材的记载:“宋孝武大明五年,闰月,皇太子妃薨,樟木为榇,号曰樟宫。”{2}

封建社会礼仪制度阶梯分明,对于樟木的使用,国家往往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新唐书》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吕如全历内侍省内常侍、翰林使,坐檀取樟材治第,送东都狱,至闵乡自杀。”{3}一个朝廷高官因为擅自取用樟木建造宅第而被判刑入狱,可见樟木在古代社会的使用者级别之高。

因为被赋予了上述特殊的文化象征和社会属性,使得樟树不仅是一种普通的植物,还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所追崇的文化象征和社会地位的体现,这也就使得氏族家庭愿意将祖先依附于樟树之下,借樟树烘托先祖的品质和地位,并以此寄寓子孙,福荫后代。

综上所述,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民众奉樟树为地方保护神和家族的守护神,并通过让自己的子女拜樟树为干娘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这种民间信仰风俗的形成是由樟树的自然属性、中国古代传承而下的植物崇拜以及传统社会赋予樟树的特定文化内涵,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的。

(责任编辑:高量)

[Abstract]In zhejiang, jiangxi, fujian, camphor tree as a common species is not only the daily used plants, but also treated as the patron saint or ancestral spirits by many people. People pray for the blessing the production, life and future breeding of one place or a clan through the worship of camphor trees; many people let their newborn children recognize camphor tree to be foster mother, to pray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The formation of this custom, is not only related to camphor tree for it have strong vitality and medicinal effects of natural property, but also has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o the plant worship inheritance from the primitive China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give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amphor tree.

[Key words]Camphor; Belief; Custom; Patron saint

推荐访问:樟树 成因 风俗 信仰 民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