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实践

时间:2022-11-24 15: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大荔模式的内涵以及大荔模式建设现状,探索了大荔模式运行机制:以“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了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科技零距离为农服务的一种农业综合服务新型模式。 “大荔模式”把政府、企业、专家和农民相结合,把科技服务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建立了基本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困和忧,找到了一条多赢路子。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服务;大荔模式;市场化;破解;难题

一、大荔模式概况

1、大荔模式内涵

“大荔模式”,是由陕西省大荔县政府和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在为“三农”服务过程中探索出的以“政府+企业+专家+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了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科技零距离为农服务的一种农业综合服务新型模式。

该模式通过建成“县为单元,村为阵地,技物配套,三级连锁”的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专家技术优势,为广大农户提供便捷、优质的农资、农技、信息服务;以“统一品牌,质量追溯,标准化种植,规模运营”为基本路径,把安全的技术和农资流向农村,把放心的农副产品流向城市,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农副产品。最终实现了政府管理部门、农业科技人员、连锁企业、农民群众的四满意、四放心,形成了新型农技服务新体系、新机制。其实质是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以经营性服务支撑和强化公益性服务,以公益性服务扩张经营性规模。其表现形式是以企业为平台,以连锁为载体,实行科技资源统筹,深化五位一体服务(“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科技12396信息服务”、 “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促进农民增收。

2、大荔模式建设现状

2008年以来,大荔县政府和陕西荔民连锁有限公司为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了“政府引导、群众点菜,企业买单,科技送餐”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在销售农资农副产品的同时,向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技服务,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2009年姚引良副省长曾两次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广大荔模式,省科技厅专门发文向全省推广大荔模式,以大荔模式核心区建设、示范能力建设、推广与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四个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大荔模式。2011年授予荔民公司“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原创企业”。 2012年3月30日原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视察了农技服务大荔模式。指出:大荔模式把政府、企业、专家和农民相结合,把科技服务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建立了基本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困和忧,找到了一条多赢路子。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科技厅、农业厅、发改委、商务厅等领导先后对大荔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做了相关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目前,在大荔模式核心区,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已经建立了100多家乡村连锁服务经营网点和一支由30多位省市县农技专家和400名技术推广示范员组成的科技服务队伍,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

在省科技厅的倡导下,省内外有90多个县(区)先后到大荔县进行观摩学习,并进行复制推广。为加快大荔模式推广,2010年省科技厅成立了大荔模式指导组,先后命名渭南市为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建设市,大荔县为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原创县,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为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原创企业。目前,大荔模式正在全省81个农业县进行推广(含渭南11个县)。渭南市在总结大荔县开展大荔模式的经验基础上于2011年开始在本市全面推广大荔模式,目前已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60%的乡镇和20%的村组。各县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了多个创业示范基地及专家大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陕西省科技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渭南市人民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方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了大荔模式的集聚创新和核心示范水平,完善陕西省农技服务体系。 大荔模式正以燎原之势在秦东大地和黄河金三角辐射复制。

二、大荔模式运行机制

1、农资农技农副建设内容:农资农副农技三位一体建设平台

针对当前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网络不全,机制不活,“最后一公里”难以贯通的现状,企业围绕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市场需求导向,政府引导扶持,企业牵头构建,实体项目支撑,社会多方参与,利益联结捆绑,建立长效持续服务的新主体、新体系、新机制的发展思路,整合统筹农业科技资源,提升和完善大荔模式标准和内涵,在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突破。此外,企业以“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质量可追溯、品牌化营销”为基本路径,建立农资、农技、农副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实现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农副双流通,农业技术双推动。通过该平台,把安全的农资产品流向农村,让安全的农副产品流向城市,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城镇居民食品安全、企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农户、专家、政府四方的合作机制

建立优化大荔模式企业、农户、专家、政府四方的合作机制,能够有效联合四方利益,充分发挥企业、专家、政府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四方合作机制的建立必须要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达到四方共赢的效果,必须明确企业、农户、专家、政府四方在大荔模式中担当的角色与责任。如图所示:

四方合作动力机制是指大荔模式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以及内部相互联系,引导四方参与主体积极参与该系统的有机结合。必须从多方面调动四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探讨四方参与主体参与的原始动力,明确其根本利益,才能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维持大荔模式长期稳定发展。四方合作动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自身需求的内部推动力,二是外部环境的拉动力。内部动力主要体现为基于需求产生的动机行为,在农民方面主要表现为基于增产增收的技术需求,在政府方面主要表现为明确的科技推广目标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在企业方面主要表现为取得政府支持和提高农资销售额,在专家方面主要表现为通过技术推广帮助农民致富发挥社会价值,提高社会名誉同时有助于提高其学术能力。内在动力是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大荔模式的动力源泉。外部动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密切相关,且需要政策支持、改革创新等作为支撑。内外部动力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转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的生产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这意味着农户系统逐渐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核心。因此,我们认为,形成以农户系统为主导的动力机制是大荔模式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以农户系统为主导的推广动力机制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价值观、知识、劳动以及农民在推广活动中的权利;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使推广活动成为科学家、推广人员和农民相互学习的过程,将现代科学知识融入推广活动中,最终达到使农民理解、接受和自觉运用农业新技术。与此同时,蕴涵在民间的丰富的、充满创造性的乡土知识也成为推广人员和科学家进一步创新的动力之源。基于农户是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的主体的判断,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要将农户的利益置于技术推广活动的优先地位,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第二,由于现有的农户系统运行效率不高以及农户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低等原因,增加农户系统的运行效率理应成为推广活动的重要内容;第三,赋予农户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的最终决策权,推广活动的重点是向农户提供咨询、培训和技术信息服务;第四,探索并建立能将分散的农户行为整合为具有一定秩序的群体行为,并最终实现整体行为利益最大化的运行机制。

另外,载体企业在大荔模式中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动力机制。由于共同利益机制的驱动,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都具有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的积极性。企业为了以优质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就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尽力推广应用新技术,积极更新设备,通过培训等形式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农户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增加收入,也会积极配合企业采用新技术。企业由于具有生产规模集中、服务体系健全的体制特点,有利于将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管理、加工的全过程,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大荔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专家、农户四满意,弥补了已有推广模式的不足,然而在大荔模式运行中,四方合作仍存在一些冲突,因此必须建立四方合作协调机制。调节机制能够不断修正大荔模式推广中出现的偏差,从而更好地发挥大荔模式的优越性。

3、大荔模式的启示

在荔民公司总部,原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听取了“大荔模式”的介绍,考察了测肥实验室和零售配送中心,并通过网络视频非常认真地观看了病虫害远程诊断过程。他表示,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发挥科技对农业的作用,“大荔模式”把政府、企业、专家和农民相结合,把科技服务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建立了基本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困和忧,找到了一条多赢路子。赵乐际还表示,“大荔模式”之所以好,就在于它的内在激励机制。它以企业为载体和支点,以利益和服务为杠杆,盘活了“农技单位有人才,缺经费,技术进村入户难;民营企业有资金,想服务,缺技术支撑;农技人员有技术,缺平台,深入实际难;农民群众想致富,缺技术,产业效益提升难”这一盘棋。

主要表现在:一是有效的转变政府职能。大荔模式是把过去农技推广的好传统与现代信息手段相结合,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适应了不断发展的科技新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各级涉农部门、农技推广部门从过去的行政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从传统农业技术推广向新兴高效农业技术推广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逐步走出一条涉农部门转变职能、服务“三农”的新路子。

二是有效发挥农技人员作用、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对广大农技人员来说,大荔模式既是他们为农民服务、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又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大课堂,还有效的盘活了科技人才资源,使过去大批闲置在机关的科技人员找到了施展才智的“用武之地”,实现了科技人员“创业”的人生价值,促进了科技体制和机制改革。广大农技人员边为农服务,边钻研业务,拓宽专业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改变了过去农技人员专业分工过细、单兵作战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农技人员的群体优势,及时满足广大农民对技术信息的多方面需求。

三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大荔模式通过咨询、培训、提供农资等服务,促进了广大农民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科技意识,在生产中农民使用了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节省了投资,产出了优质的农副产品,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是增加企业效益。推广大荔模式的企业增加了营业额,扩大了服务范围,树立了信誉,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形成了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大荔模式是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人员满意为主要目标的服务形式,以产前为农民提供信息、产中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产后带农民梳理科技服务的主要形式和内容,结合了“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农技110”、“科技培训”“科技进村入户”等多种科技服务形式的优点和特点,变单项服务为多项,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变短期行为为长期行为,注重了科技服务工作的系列化和整体化,有利于形成依靠科技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的长效机制,促进了新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4、创新是“大荔模式”保持活力的唯一源泉

大荔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企业、农技人员的资源,形成了技企结合、技物配套的农技服务新模式。创新是“大荔模式”保持活力的唯一源泉。创新大荔模式,必须以农民利益为核心,满足农民多样化技术需求,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创新大荔模式,必须始终把“三农”放在重要位置,强化政府指导,通过行政推动的手段将专家、企业、农民融为一体,实现四者有机结合;创新大荔模式,必须突出企业为主体,充分依托企业市场网络与经济基础,与政府农技服务网络进行有效的嫁接;创新大荔模式,必须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专长,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十二五”时期,必须珍惜、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现代农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的组织方式,不断拓展、丰富、创新大荔模式,切实加大推广力度,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渭南市科技局.2012.大荔模式的定义.http://.cn/qkpdf/xxbz/xxbz201409/xxbz20140910-1.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农业科技 服务体系 实践 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