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转型中的跨越》解说词

时间:2023-05-26 15:50:05 来源:网友投稿

《转型中的跨越》解说词 大型电视专题片——《转型中的跨越》解说词郭子建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型中的跨越》解说词 ,供大家参考。

《转型中的跨越》解说词

  大型电视专题片——

  《转型中的跨越》解说词

  郭

  子

  建

  序

  公元2009年3月17日,抚顺人应该深深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抚顺市被国家正式确定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

  从这一天起,一直以“煤都”身份,镌刻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抚顺,将抹去附着在身上跨越百年的历史尘埃,以“转型”为名片,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上,打造新的抚顺。

  从这一天起,有着50多年辉煌历史的共和国工业“长子”,将毅然站立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只争朝夕的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全面转型中实现历史的跨越……

  片名:转型中的跨越

  展开神州的邦畿,在中国辽宁的东部,有一座历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丽的城市——这就是抚顺。

  抚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抚顺有人迹可考的历史达7000年,汉朝时设郡,明代时建城,抚顺就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和末代皇帝的改造地,作为清朝帝陵祖陵的永陵是清朝关外三陵之首,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精神在此形成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抚顺,是一座因历史影响中国,以资源闻名世界的现代重工业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抚顺作为中国举足轻重的以重工业为主、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为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共和国第一桶石油、第一吨铝、第一吨特钢、第一台挖掘机……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第一”,曾铸就和见证了抚顺这个新中国工业“长子”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然而,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抚顺,与国内外众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后,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主导资源枯竭的问题。

  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当时光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抚顺这座曾以资源优势而昂扬阔步的城市,却因资源的枯竭再也迈不动曾经飞快的脚步。资源透支的抚顺,就像一位过早担负起扶养兄弟姐妹的大哥哥一样,眼看着弟弟妹妹们一天天长大,自己却耗尽了芳华的血汗,剩下的只有枯瘦的肌体。他虽然心怀胸襟大志,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缘从自己的身边一次次飞驰而过……

  资源的枯竭,让抚顺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过早地步入到了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关口。面对困境,出路何在?几乎走到尽头的抚顺,此时正面临着生与死的历史抉择……

  上篇:历史抉择

  抚顺,曾以“煤都”闻名于世。抚顺煤炭的储量丰富,并有着悠久的采掘历史。抚顺煤矿的前身,为1903年清政府成立的抚顺采炭所。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煤矿被日军占领。1914年3月开始露天开采,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40年时间里,从这块宝地上掠夺去的煤炭资源是无法计算的。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14年间,日本就从这里掠夺煤炭17596万吨。由于采取掠夺式的开采方法,造成了矿区布置和开采严重不合理,造成煤炭损失达1亿多吨。

  1948年10月31日,抚顺胜利解放,矿山又回到了人民手中。但当时整个矿区早已千疮百孔,遍体鳞伤。矿井巷道坍塌68公里,积水165万立方米,火区500多处,铁路被破坏60多公里,130多台电机车只有30余台能够运行,露天大坑一片火海,原煤生产只有200万吨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广大工人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恢复生产的艰苦工作,仅用三年时间,抚顺煤炭生产就恢复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抚顺,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有着雄后的工业基础。经过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煤、油、电、钢、铝和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重化工业产业体系。在上个世纪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抚顺曾是我国十大重工业城市之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七五”末期,抚顺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在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中,长期形成和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煤炭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主体煤矿进入衰退期;与煤炭采掘业相关的加工制造业日益萎缩。一时间,一个又一个企业接踵停产、破产、关闭,一批又一批工人无奈地离开了他们曾为之自豪的工厂、矿山……

  与此同时,计划经济形成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导致抚顺主导产业竞争能力急剧下降;历史欠帐的制约,致使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采沉生态修复治理任务繁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社会稳定面临严峻挑战。“后煤时代”暴露出的社会裂变,已成为抚顺这座城市发展的隐痛、兴衰的拐点。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抚顺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迫在眉睫。抚顺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转型已成为抚顺发展的生死抉择,只有抛开吃资源饭的陈旧观念,重整旗鼓,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抚顺这座资源型城市才能走出绝地,起死回生。

  为改变煤竭城衰的命运,从1986年,“油头、化身、经纺尾”成为抚顺发展战略,并正式纳入

  “八五”规划开始,抚顺就吹响了“转型”的集结号。也正是从那时起,抚顺人不等不靠,坚持自力更生,围绕城市转型,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艰苦探索和大胆实践……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至今尚未完全破解的世界性难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探索转型的法国洛林、德国鲁尔等城市,至今仍然没有恢复到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原有地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既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也没有现成的国内经验可借鉴,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负重前行、探索路径,必须以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解决问题和矛盾。

  从“八五”期间做“油”的文章,到“九五”时期打“石化”的主意;从“绿都抚顺”的规划,到“北方石化城”的构想,抚顺人曾经历了无数次的苦苦思考和艰难探索。

  然而,近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抚顺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资源优势也没能变成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效益优势,而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名牌产品,不仅没能借助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反而被纷纷挤出市场。抚顺人转型振兴的梦想,似乎距离人们的期待越来越远……

  当时光跨入21世纪之时,抚顺的城市转型,还在苦苦的寻觅中慢步前行。二十几年的艰辛求索,7300多个日夜的努力探寻,抚顺的转型仿佛进入了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怪圈。经济总量上升缓慢,GDP年增幅趋于下滑,地方财政收入同比降至历史最低点,抚顺“辽老四”的位置急速后移。

  太多的计划经济痕迹,太重的企业负担,以及观念陈旧、政企不分、模式僵化、条块分割,使原本布满伤痕的这座城市,依然容颜未改、“山河依旧”;体制机制上的束缚,融资政策上的制约,吃饭财政的窘迫,就业压力的加大,仍然困扰着抚顺的发展……

  抚顺的转型之路漫长而艰辛,折射出了这座城市太多的努力与无奈。然而,面对前进路上的重重困难,抚顺人并没有放弃,依然固执地坚守着自已的信念。因为,他们有着一股从不服输的倔劲,饱尝过失败滋味,经受过挫折洗礼,所以,他们都习惯了思索,在骨髓中刻下了珍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这种不屈不挠,不气不馁,不离不弃,不停止梦想,不停止向前的韧劲,使抚顺在转型中,虽带着沉重的翅膀起飞,但终究要从“涅盘”中走向“浴火重生”……

  中篇:浴火重生

  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辙,是历史巨轮不停地辗压留下的烙印。

  走出旧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革命。抚顺的转型之路就犹如辙一样,在抚顺的发展史上,刻下了弯延曲折的深刻印迹。只不过在这种印迹中,留下了太多的无奈和悲怆……

  不借春风浩荡力,岂能急流扬好帆。正当抚顺处于迷惘倘佯,苦苦寻求转型之路,巴望获得国家政策扶持之际,忽如一夜春风来,2003年9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的这一决策,如绵绵细雨,滋润了抚顺这片热土上久旱的秧苗;如浩荡春风,为正在转型的抚顺鼓满了出航的风帆。

  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谋篇布局的战略图上,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抚顺跃然其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使抚顺有着打造核心产业的先行条件;丰盈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象,使抚顺有着开放协作的亲和之缘;奔流的经济脉动和城市韵律,使抚顺有着地域特质的个性张力……

  怎样发掘这片热土长久蓄积的巨大潜力?

  怎样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平台上赫然站

  立?历史,又一次考问着抚顺!

  2003年10月5日,抚顺市委、市政府召开振兴抚顺老工业基地动员大会,不久,一场“东北要振兴,抚顺怎么办”的大讨论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广泛展开……

  知而后行,方善其事。抚顺的干部群众通过学习文件、外出取经、总结经验等形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快转型发展,是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不调整产业结构,不转变发展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思想认识的统一,转型共识的形成,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思想收获,也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转型,是历史留给抚顺人的阵痛;转型,是历史赋予抚顺再次振兴的机遇。在转型之路新的起跑线上,抚顺人再次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2004年12月8日,中共抚顺市委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全市齐心协力共谋振兴的火热扭转氛围中隆重召开。会议确立的“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的发展战略,为整个城市竖起了一座通往未来和希望的新路标。

  城市转型,一次审时度势的理性选择;城市转型,一个生死悠关的战略决策。

  2005年1月19日,城市转型战略,正是写入抚顺市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抚顺第二轮城市转型的大幕就此拉开。“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短短16个字,浓缩着这座工业重镇的百年沧桑,也勾画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和希望……

  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抚顺转型实践中最具说服力,也是最根本的经验之一。当城市转型刚刚驶入快车道的时侯,抚顺的决策者们就把目光聚焦到了“棚户区”上。

  “棚户区”,一个见证了抚顺煤炭开采史的名词,在抚顺这个因煤而生的城市,它就像与煤伴生

  的油母页岩一样,随着煤矿的大面积开采和工业规模的扩大,大量连片地出现在煤矿和一些企业的周围。棚户区这个承载着抚顺人心中无限痛楚的大疮疤,冉然成为抚顺这座城市一个特殊意义的历史符号。

  2004年12月26日,冒着零下29℃的严寒,刚刚到任不久的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来到抚顺市莫地沟棚户区,考察情况,看望在棚户区生活的困难群众。面对为国家建设奉献了青春岁月的老工人仍然在艰苦的环境里苦熬,李克强忍不住热泪盈眶。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百姓搬出棚户区!”

  这样一句对棚户区居民们的庄重承诺,在饱含着对棚户区居民的一片真情的背后,体现出党和政府直面民生疾苦、执政为民、改造棚户区的勇气和决心。

  抚顺人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面对50多年形成的,总面积超过230万平方米,居住着24万约占城市六分之一人口的55片棚户区,抚顺的决策者们毅然做出了“三年内彻底消灭棚户区”的决策。

  2005年5月,莫地沟棚改新区破土动工,标志着抚顺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的序幕就此拉大。这是一场振撼世界的空前战役,这是一项感天动地的“民心工程”,这同时又是一次“城市转型”的生动实践。

  欢乐写在脸上,喜悦留在心底。棚改改变着的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住房,而是与每个抚顺人休戚相关的一切!

  棚户区改造创造了“抚顺速度”,更创造了“棚改精神”。她带给抚顺的不仅仅是棚户区居民生活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更重要的是,她催生和激活了抚顺这座城市转型发展的活力。棚改

  结束了,但棚改赋予这座城市多个方面的意义却并没有结束……

  棚户区改造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提振了抚顺人的信心,促进了抚顺城市转型速度的加快。几年来,通过“招商年”、“软环境年”、“项目年”等一系列措施,“工业立市”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对外开放实现历史性突破。

  与此同时,伴随城市转型速度的加快,抚顺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域经济显著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城市面貌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作为百年煤都,抚顺似乎有些“老”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抚顺这个老工业基地精气神儿丝毫不减。也许正因为老抚顺的积淀,新抚顺的再造才不是空中楼阁;正因为有了新蓝图的召唤,老基地的发展才倍添活力。一老一新之间,有对自身优势的接续,有对传统模式的超越,也有对未来走向的把握。

  从2003年中央确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始,到2008年,抚顺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中,伴随城市转型的不断升级,抚顺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驶入了快车道。

  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产业升级步入正轨,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油母页岩的有效利用,催生了抚顺矿业集团“由煤到油”的转型;以“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稀”为依托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以及国家高性能纤维生产基地的初步形成,确立了抚顺“中国北方石化基地”的应有地位;老钢、新钢、铝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转制,标志着抚顺国企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罕集、哥俩好集团的掘起,彰显了抚顺民营经济的勃勃生机;总投资

  1.2亿美元的皇家海洋科普世界和增资5000万美元的STX重工项目等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预示着抚顺己经走出单靠“做强存量”的转型误区,正向“做大增量”的方向迈进……

  破旧立新,变也。这变,有的轰轰烈烈,棚户区改造、国企转制、经济转型……皆是大刀阔斧之举;有的悄无声息,经贸交流、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皆是稳步推进之业。可无论是巨变还是渐变,人们看到的都是变化、是希望、是振兴、是发展……

  2008年,正当全球金融危机汹涌而来时,一个崭新的抚顺却在激流澎湃的洗礼之下,悄然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抚顺在

  “城市转型”的战略布局中,正蓄势而起,昂扬跨越……

  下篇:绘就明天

  这是一个资源枯竭的城市,又是一个基础雄厚的城市;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城市,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在抚顺这座“煤都”,失落与希望并存,痛苦与欢乐交织,构成了一个又一个转型期特有的城市景观。

  一边是国有企业包袱沉重,一边是新兴企业轻装上阵;一边是企业职工大量下岗,一边是失业人员又上新路;一边是煤炭资源即将“告罄”,一边是接续产业做大做强……抚顺的转型之路,虽布满荆棘、起伏跌宕,但抚顺人仍旧痴心不改、充满希望……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说起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萌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破题的漫长的转型中,有多少挫折和阵痛,你会感到人们的口气是淡淡的;但谈起沈抚同城化、谈起融入沈阳经济区、谈起大乙烯带来的新的产业链,谈起国企改革增添的活力,你却能感受到抚顺人那浓浓的激情。

  如果说,抚顺的城市转型始于“八五”,那么,转型中的跨越,则是从“十一五”开始的。“十一五”期间,抚顺围绕“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突出特色”三大主题,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划思路。“西进、北扩、南治、东优”,“人居向浑河两岸集中、工业向外围园区集聚”,“建设北方山水城市”等一系

  战略构想,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了抚顺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升级,抚顺发展振兴的“全面提速”时代正大踏步地朝人们走来。

  当抚顺人回首“十一五”时,他们最难忘、最眷恋、也最骄傲的,当属“棚户区改造”与“国企改制”这两大力作;他们认为最“新潮”、最“给力”、也最振奋人心的,当属“沈抚同城”与“融入沈阳经济区”两大手笔。一座城市有了自信和底气,才会真正看到希望与转机……

  机遇的垂青,源自于不懈的努力。2009年3月17日,抚顺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伴随着新春的脚步,抚顺迎来了振兴繁荣的又一个春天。

  进入2009年,抚顺在城市转型的“重头戏”中,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沈抚同城化的历史机遇,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中心,大力实施“两区两带”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建设沈抚新城,突出发展壮大县区经济和产业集群两个重点,为实现抚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4月6日,一则消息如风乍起,吹皱了抚顺人心中的一池春水——这一天,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的版图为抚顺开启了一扇玲珑绮窗,在机会关与开的微妙瞬间,留给抚顺的是更多的精彩……

  借助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抚顺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在总体布局上,加快“两区两带”建设,全面推进沈抚同城化;在经济发展上,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升级;在城市建设上,以“沈抚黄金带、水岸新城区”为主题,全面启动了“一河、两线、四区”建设。与此同时,强县壮区取得进展,“一县一业”的县域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初显,新农村建设生机勃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抚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这既是抚顺城市转型的经验总结,也是抚顺人在长期实践中

  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转型模式”。

  转型促使了产业的“聚集”;“裂变”打破了结构的单一;科技正在“孵化”着产业的链条。从“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模式中走出来,让今天的抚顺以极新的城市面孔令世人注目;冲出绝境、浴火更生的抚顺,在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上初战告捷,抚顺城市转型己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然而,抚顺人并没有盲目乐观。放眼转型之路,依然步履艰难、任重道远。抚顺距离“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旅游名市”这一“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还相差甚远……

  2010年,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市委书记刘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年抚顺发展很快,可对照省内一流城市,抚顺仍有很大差距。如果此后一两年内抚顺不能有更大的作为,那末几年后,抚顺就会被旁人甩得更远,抚顺城市转型上所取得的成果也将被埋没。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话语,饱含了对于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深切忧虑和对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充满的无限憧憬……

  抚顺决策者们的担心,显然有其中的道理。当“十二五”的风帆刚刚升起的时候,正在异军突起中的抚顺,此时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获得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财力支持。这既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到一个关键阶段的需要,也是国家对于资源型城市社会发展战略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

  其实,抚顺虽然是09年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的,但享受相关政策特别是国家财力支持,却是从08年开始的。国家、省相关政策和财力的支持,给抚顺的城市转型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1抚顺转型的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国家、省政策的扶持,抚顺的城市转型很可能还在苦苦挣扎中徘徊荡漾;没有国家、省的财力支持,抚顺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人心向上、振兴发展的崭新局面。

  然而,“百废待兴”的今天,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正处在进行时的抚顺,仍有更多的难题、更艰难的使命需要解决和承担:民生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建设;公共事业需要发展;城市的综合功效需要提升;产业范围需要壮大;公共财政机能需要增强。特别是位于城市中心的老钢、新钢等企业的搬迁,采煤沉陷造成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资金落实依然困难。此外,还有大量的下岗职工没有获得稳定的工作,集体企业转制、人员安置工作才刚刚开始,“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面对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巨大压力,单靠抚顺自身的努力,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城市转型发展目标。因此,在抚顺城市转型和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仍需来自国家和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如今,已乘上转型振兴这列火车的抚顺不能中途下车,也不会中途下车。人们期盼着抚顺这座城市“再借春风浩荡力,潮涨急流更扬帆”。

  当岁月涌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十二五”时期跃然眼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己成为抚顺“十二五”时期的主旋律。城市经济、社会、体制的全面转型,“沈抚同城化”的加速推进,“两区两带”发展格局的强力打造,将预示着抚顺这片热土正在孕育和发生着新一轮的巨变……

  一位大诗人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已经飞过”。人们有理由相信: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在共和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抚顺人,在国家和省政策的扶持下,一是会在“十二五”期间,走出一条充满激情、活力四射的成功的转型之路。

  走过了昨天,今天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充满机遇与挑战、梦莹与希望的明天,正带着微笑向

  12人们款款走来……

  13

推荐访问:棚改解说词 《转型中的跨越》解说词 解说词 转型 跨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