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人物纪念馆陈展设计的新坐标

时间:2022-11-17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将钱学森图书馆打造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内一流的科学家纪念馆是建馆的宗旨。陈列布展是纪念馆的核心。在钱馆的陈展设计中,我们以创新为主旨,努力寻找不同于以往人物纪念馆的设计手法,以主题鲜明、新颖大气的大印象主义风格,主客体时空变换的多重视角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表达方式,向社会奉献了一个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新颖而不怪异、寓时代特色、传统艺术、现代品位、精湛工艺,符合科学家身份特点的展示环境。

关键词:钱学森;纪念馆;陈展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200-02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我国爱国主义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图书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科学家纪念馆。在此馆的陈展设计中我们一直努力寻找不同于以往人物纪念馆的设计手法,使陈展展示既符合钱学森爱国科学家的身份特征,又彰显后世博时代的设计展示风格与水平;既把握陈展内容让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这份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珍藏、传承和发扬光大,又选择最佳陈展语言表达方式扣人心弦,摄人心魄,让观众如同光顾一次科学和艺术的盛宴,更获得一次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事实证明,钱学森图书馆的陈展设计是成功的。她在陈展的改革创新中实现了新的理念与突破,并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手法和现代、纯粹的环境品质占据了人物纪念馆陈展设计的新坐标。

一、一次“大印象主义”风格的新实践

在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一个陈列展览要与时俱进,仅仅靠个别“点”的创意是不够的,只在展项上、局部上去标新也是不够的,是改变不了目前国内纪念馆的“套路式”手法和“定格式”的展览风貌。在钱学森图书馆的陈展设计中,着力从设计手法的宏观层面和全局创意上寻找新的突破方向,进而打造一个在整体印象上符合新时代、新观念、新审美的人物纪念馆陈展设计方案。

钱学森图书馆陈展设计方案,是一次 “大印象主义”风格的展览实践。借鉴当今国际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审美倾向,在整体展线上始终注重对展览主题大印象的营造。展厅通体采用白色,结合明亮的漫射光设计,给人以高洁、明快的现代感,这明显区别于以往国内纪念馆展厅暗环境的处理模式。空间化、序列化的大幅照片处理,更区别于传统纪念馆被动罗列图片和一味复原场景的老式格调,给观众留下新颖大气的观感。

空间印象是一种流动的气息,是展览特色的灵魂,它能使展览的整体效果与当今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气息相匹配。在钱学森图书馆陈展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追求整体精神气质的塑造,总体设计紧扣“科学、严谨、冷静”的科学家特质,追求纯净、简约的空间设计风格。目前国内人物纪念馆序厅多以圆雕、浮雕、壁画形式为主,钱学森图书馆陈展则突破了这种“叙述性”的手法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抒情式”的表现方式,根据特有的建筑空间在序厅创作了现代派雕塑——《升腾的智慧》。近五千片单色手稿在空间中放射开来,寓意钱学森以红色爱国主义情怀点亮超凡智慧人生。这种艺术形式使人物特有的“精神”与内在的“魂”得到最大彰显,是人物特征最直接的提炼与升华。无数升腾的书信、手稿正是钱学森一生爱国、奉献与智慧的化身。同时,展厅还非常注意图版和展柜的构成关系,将空间、版面、展柜经过系统性设计,严谨地咬合起来,形成完美的空间构成关系。富有朝气和现代感的形式设计不仅符合当下的文化审美潮流,更符合钱学森作为当代人物的时代特点和具有高洁品质的科学家身份特点。

我们久久寻觅,什么样的元素符合钱学森的人物特点及馆藏特点呢?钱学森是大科学家,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师,某些具体的科技符号并不合适。“手稿”即时成为首选,因为手稿是思维最直接的物质表达,是无形智慧的载体,而且在数量上是其他人物无法比拟的。本馆馆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手稿、书信为主,手稿、书信符号贯穿始终,形成总体方案的DNA元素。

二、一组时空变换的新视角

与以往人物纪念馆单一视角及循序渐进、平铺直叙的陈展路径不同,钱学森图书馆讲究展览时空的布局和层次,把钱学森生平发展与参观者的时空变换融合,从多个视角设计布展,使陈展效果更加真切,参观者如亲临其境,感同身受,艺术感染力和渲染力倍增。

1. 主人公视角

穿过序厅,映入眼帘的是钱学森的雕像。钱老正以矍铄的目光凝视着序厅中数千张升腾的手稿,仿佛在回望自己的一生。站在钱老面前的观众,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雕像身后是钱学森一生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贡献之一——“两弹结合”的实物展示,尤其是导弹,这是国内最大的室内导弹实体。硕大的导弹与圆形空间成为雕像的背景,和谐地表现了陈展的“环境语言”,陈列布展的意义和主人公的丰功伟业不说自明,瞬间将雕像的气场增大。整体空间“开天辟地”,两侧厚重的墙体配合精致美观的绘画,重要的文物陈列在天地贯通的展柜内,彰显其重要和珍贵。在主陈设外,副展品如衬托红花的绿叶,栩栩如生。序厅—雕塑—中厅三点一线,建筑、实物、空间三位一体,形成即独立又连贯的空间关系,时空层次鲜明有致,主副展品映衬生辉。这场景,完美地为观众开启了参观的门户,并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钱老的“家中”,进入了景仰者的角色。

2. 布展者视角

主体展厅由一组组有环境、有图像、有文字、有实物、个性鲜明的展示语言,从传输者的视角将完整的历史信息传达给观众。首先,观众在一层平台看到一场大尺度的动态视频影像,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讲述钱学森为两弹结合做出的贡献,并且体验一次导弹发射的震撼效果。接着来到地下一层,一张巨幅油画与导弹实物相呼应,画面上茫茫戈壁、飞沙走石的发射现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环境之中。在条件十分艰苦与现场接线的危险情况下,聂荣臻、钱学森等在现场为工作人员“鼓气”的感人场面,触人心弦,为之震撼!将大幅人物照片在整个展览中阶段性的出现,形成序列性和印象感,为纪念馆中图片较多的特点找到合理的处理方式;顶部的方块阵列展示,把钱学森培养的大量航天科技人才利用单色头像线刻的方式象征性地展示出来,给人以人才队伍浩浩荡荡的视觉感受。展厅还设计了一组对称式的稿纸,展示“规划航天技术发展蓝图”的内容。一页页稿纸上展示着钱学森对航天技术发展的蓝图。夸张尺度的稿纸体现了一个大科学家的智慧。观众走在当中,犹如走进了钱学森规划的一页页蓝图当中。在第三展厅,根据内容特点,创造了立体的图片展示手法,将图片变成一种空间构成语言,给人以“民族栋梁、肩负重任”的视觉传达,与主题遥相呼应。在“青年学子 立志报国”单元,一幅日军轰炸上海的图片作为背景,讲述钱学森立志报国及在交大的学习情况,详细的讲述,逼真的画面,让观众依稀看到:一个身着布衣、背负行囊的年轻学子穿过硝烟弥漫的江南小徑,从西子湖畔走来,走上了精忠报国的征程。

3.觀众视角

将观众作为主角,是本馆的又一新视角。为观众设置悬念,让观众自己寻找答案。展览把抽象的有一定学术深度的内容通过神秘而又有参与性的探索结合起来,达到了学术研究性与趣味观赏性的有机统一。钱学森图书馆第二展厅展示的是钱学森科技前沿的代表性成果,理论性较强甚至由于深奥而略显枯燥。因此,视角追求神秘性和趣味性的语言,让观众参观就像是一次科学探索之旅,增加探寻和破解奥秘的欲望。方案以“精深之至,金石为开”的视觉形式为展区整体印象,展厅整体以开场式空间为主,形体外面展示基本文字图片信息,内部是相关理论解读的视频,外静内动,给人强烈的神秘感和吸引力。破解应用力学前沿难题、创立工程控制论、倡导和推广系统工程 、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等重点内容分别展示在几个大尺度的三角体上。视频主要是通过动画和讲述的方式解析原理,嵌在裂开的 “金石”里面。此刻观众将迫不及待地一探究竟。探秘欲望高涨,流连忘返。

三、一篇诗情画意的新诗文

将钱学森纪念馆“描”成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诗文是我们的又一追求。钱学森图书馆陈展中运用了“诗化”的陈展理念,大大提升了陈展内容的艺术品位。陈展语言借鉴现代汉语的多种修辞手法,表述内容与意境贴切,达到了“诗情画意”的效果。这些“诗情画意”的设计既充分考虑了陈展设计者面对的后世博时代风格,又考虑到陈展设计内容面对的时代特色,用设计语言把不同时代的诗意统一地表现出来。从序厅到尾厅一路走来,参观者宛如在诵读一篇情景交融的新诗文。

一进入钱馆展馆大门,一个极具象征性和震撼性的现代主义雕塑——“升腾的智慧”映入视野,瞬间点燃观众的参观情绪。“升腾的智慧”以红色、放射、裂变、升腾状态的手稿充满空间。红色代表爱国的赤子情怀,放射、裂变传达着智慧无穷的信息,数量之多是对奉献的无声诉说。视觉效果上仿佛火一样在燃烧,点亮整个苍穹,寓意着这位人民科学家以火热的爱国情怀和超凡的智慧人生,为祖国航天事业照亮前方。一个艺术化的形式语言作为钱学森一生的写照,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进而对整个展览充满期待。这种突破人物雕像或利用导弹、卫星等具象符号的表述方式充满诗情画意,还避免了具象形式给观众认知上带来的局限性。这一设计大胆尝试了以抽象手法演绎展览主题的方式。因为,人物纪念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对人“精神”的传承和颂扬,不是用几个具体情节就能涵盖的,序厅部分往往也不适合讲述具体内容,而是要做一个有高度概括性的形式语言。因此,我们直接采用抽象手法,提取人物内在的灵魂特质,物化成陈展语言,更直接有力地表达主题,观众也会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如果说以往纪念馆采用浮雕或壁画的方式是以具体故事情节为依据的“叙事性”写实手法,是理性的严肃,那么钱学森图书馆序厅就是“抒情式”的抽象和渲染,是感性的活泼。对比传统手法,这更有助于对人物内在灵魂的概括和升华。

看似空灵飘逸的抒情诗文,其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实,抒发主观情感也是离不开事与物的。真实地还原历史,准确地记录历史,“用事实说话”是陈展的一个基本要求,钱学森图书馆当然不能例外。只是,作为一位贡献巨大的科学家,可供陈展选择的内容很多,必有所取舍。为了达到对参观者以震撼和教育的效果,我们认为,所用的文字图表不要太多,但能形成整体冲击力和视听震撼感。据此,构思了以特色实物为主,景观、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展示结合,应用现代汉语修辞手法,融入现代高科技手段,形成一个个紧扣主题的闪光亮点。点点相串、串串相联,充分调动展厅内的“空间语言”,为“爱国科学家 ”主题服务,将相互关联的展墙、展柜、景观、地台、雕塑、图像、文物、文字等组合兼容为有思想、有意境、有物象、有虚有实的展示群落,藉而形成展陈中一个个有机灵动、供人联想的环境或历史文化圈,如同段段荡气回肠的抒情文字。

当观众满怀深情要离开展厅的时候,一个穿越时空的信笺悬浮在展厅中央,与序厅头尾呼应。同样熟悉的稿纸、同样熟悉的笔迹,在书写着对每个青年人的告诫:“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热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自私者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这页稿纸将化作时代精神,点燃年轻一代心中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韦加力.谈谈纪念馆的陈列布展[J].才智,2012,(8).

[2]付河清.论陈列布展在纪念馆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成功,2010,(7).

推荐访问:纪念馆 人物 设计 新坐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