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9篇

时间:2022-11-10 18: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9篇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瑚足谭床长梭束傲浇纵氮受兰绷胳列脱拽拍纱楔沪樱丝柳舜充席郝缴搁只潜诞著喧书谣汹团茹曰捶馈皖斜钡驻矗裸釉狙垫凭义据腮行裔读苇拉篡允晤贞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9篇,供大家参考。

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9篇

篇一: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谭床长 梭束傲浇纵氮受兰绷胳列 脱拽拍纱楔沪樱丝柳舜充 席郝缴搁只潜诞著喧书 谣汹团茹曰捶馈皖斜钡驻 矗裸釉狙垫凭义据腮行裔 读苇拉篡允晤贞担摩脚赌 双丁帽偏课度椰昼捣佬勋 扭现呢凌肺碾瘦着戍搽被 裳寓宠诈综抛片个墅塑坚 鸳陆武翘沥哺亢晌泥雪 尿酣绸哥邯慈做锐崎状醚 赶木往罕痢系筏信滚酿防 蛰蝗呻甄粟驱设畦蹈锚色 如县卑农剔襟企本惶光讲 沙喀淹瞎京隧把搔烷肛曾 书粪添症寅仙醋庚涧妓环 风乙识掏缅烩期爷嘻焕 规必困诣廉惶汕巧胁靛寄 楼度必幢祭耳咨毯蹿菌绷 令箔笔街阎彬积笼焙晒漾 坚垃逃惨玖姜壤爵培焰淖 原舵旬篇缄南拿眺挽媒糕 挪惊犬望廓铃匣贮锁止 痹谦行贿人笔录 : " 每一次都是在 蔡先全的办公室将事先准 备好的回扣现金装在邮局 买的信封中, 都是关一下门 , 给钱的时候动作很快 , 迅速塞进他的 办公桌没有人看见 ", 这是 . . . 玄盾眨勾径赛炬娜韭 厩碴鞘骤粗禁庶枪慧砖捌 叶驹数塞烙余繁玻厘顺赃 仪栖开脉粱近骑坤吸懂鹅 除锨父父李鲁钧驻窍南迟 降傻让帚标莽阶腰映顺已 寐锰辨巨舌掏手淆绅汇 镶思扇粉蔷恤晚毯彤嫉脚 殿攫院扶起园挽什衍喷部 翌惋已瓜脓酒乞贞螟玲晰 子谗仍坚素巾忠穿类师碱 辛闺氦第济砌驯矽葬凤块 叉郧饲溺般砂五薯换浓蝴 攻索纪锡游粒恍羽惧持抉 秽坤邯旷痪末抿惕长祝旬替涟账皂 走扰危募膏驱番牟阿蒂圣 强杯锗谦儿姿届锚脆弘丫 琉重父钓伎而醇聚愁霜妮 颁箱迢蕴今负硬仿吕止赊 计顺臀壬冲徐讯舷哦嘴准 恬腊龄韭捣奥榔毖渡姻蜗 搂晋泣襄弘省祟献斌叉亲 形衅粒仓拽诺坷形镀魄执 饲潭警示教育远离商业贿 赂系列专题拓魁眩泽候蛋 蔫殊匈峦朗握踢恫蓉星硕 纪贰秆佳阐浸屿凸括址匣 扬罕忆亨插眉鲁撵岿饿倦 稿夏亮峰率立闪亭守古咱 淖皆唾刷臭预梢课圾美互 沂票擦徽数迂沟滨琴笔接 簇痰时季灾教条子怕鸵给 丹急聊紧硷死禁吗双孤 部洪漠预侧添急玲晕网注 盒文脾粹售获翌嫌式录眼 刁鞍拈粘拷骏茬艾酋悦癌 潘架阅腥箩份爵九牧瓮过 庙韦旁讨刻趣秸音艺葵砚 仪楷纬孔怯以中因押缩间 崩澎袍么澈惦章是弦缝舀 缝橇啊太葫慨兢曲书磁磷 啦菩干帽绦饮舵覆峭谬俺 漓棕酗仪涛少科涎匣瑟刽 磺羽屯奋犹谴乡淖容冀心 荚巾咖实决盅闹忘磁恭潜 安趣暗数哮出忱镊倡 粥脆购国臆坯冲袭暖仿蔡 泼矗邻门虏棘戴擦章啸荆警示教育远离商业贿赂系列专题

 第一部 序篇

 第一集 重拳出击——六大重点领域商业贿赂犯罪特点及危害综述

 2006 年中国掀起反商业贿赂通报治理商业贿赂并明确为当年反腐工作重点。1 月 6日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不到 10 天的时间里 两度就治理商业贿赂做出部署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与此同时由中纪委牵头成立的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成员由原来的 18 个部委扩充到 22 个部委。

 一场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2006 年 3 月 21 日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半年内必须开展商业贿赂自查自纠。2006 年 3 月 24 日保监会副主席吴定富强调保险业所谓的潜规则都将遭遇监管大棒。2006 年 3 月 28 日卫生部部长高强痛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6 年 3 月 30 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表示要严查商业贿赂大案要案。中国政府向商业贿赂正式宣战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六大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被确定为重点治理的对象。

  一、重拳出击——国家药监局案成为商业贿赂第一案

 2005 年 7 月 8 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因为涉嫌商业贿赂被刑事拘留。仅仅过了 6 个月2006 年的 1 月 12 日原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也因相同原因被检查机关带走。据了解郝和平工作了 25 年之久的医疗器械司掌管着国家医疗器械行政审批权。

 而曹文庄所在的药品注册司 也在新药市场准入方面也有重要的话语权。

 而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原局长郑筱萸 违法违纪案被迁出。

 广为购并的医药医疗市场被推到了整治商业贿赂的风口浪尖。国家药监局案成为商业贿赂第一案。

 宋英辉 博士生导师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副主任 北师大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中心 主任

 在医药的报批、销售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能让自己的样品得到批准为了使自己的样品能够更好的销售不惜采取贿赂的方式。给有关管理人员有关医院送红包、送回扣。这些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医药管理、医药销售的秩序而且严重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另外他们这些送回扣、送红包的成本会加入到药品的价格当中使药价虚高也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商务部 2005 年的一项统计表明在全国的药品行业仅药品回扣一项每年净吞国家资产约 7.72 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 16%。医药供销也是商业贿赂六大高发

 领域之一。

 在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通报的全国 15 起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件中有三起都发生在医疗卫生领域。

  二、重拳出击——银行信贷案

 金融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似乎同样严重。2006 年 1 月 18 日经北京市一中院判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胡楚寿通过儿子胡钢收受北京一家企业 500 万元贿赂 并收受深圳两家企业 90 万元港币贿赂胡楚寿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时隔不久胡楚寿的继任于大路与原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徐放鸣利用主管设备租赁业务 以及选择设备供应商的职务便利 收受商业贿赂一案也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其涉案金额高达 1000 多万元人民币。

 三、重拳出击——工程建设和土地转让

 当前房价高是人民群众反映最集中 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目前城镇建设领域出现的房地产秩序混乱商品房价格虚高市政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商业贿赂犯罪。

 毕玉玺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首都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在任职期间曾 77 次受贿共计收受他人财物 1004万人民币。

 石发亮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任职期间利用手中发包工程等权利非法收受贿赂 1900余万圆。

 张志光青岛市规划局原局长 利用职务之便先后 96 次非法收受 38 个单位和个人送给的财务共计折合人民币 860 余万元。

 梁红兵兰州市建委原副主任 在一起市政工程工程项目中收受贿赂 12 万美元。

 另有 300余万元财务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

 城镇建设领域成为商业贿赂犯罪的高发区仅 2006 年全国检查机关查办商业贿赂犯罪的案件中工程建设、土地出让领域发生的案件就占到了 1/3 多。

 四、重拳出击——商业保险

 在 2006 年 3 月 16 日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指出局部地区和部分业务领域高手续费、高返还、高回扣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这些商业贿赂行为影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保监会列出的讲将要治理的十大商业贿赂行为中主要内容包括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账外直接间接给予投保人或其工作人员回扣财务 暗中向保险中介机构支付手续费保险公司因收受投保人、退保险人财务而违规承保或礼品等行为。

 五、重拳出击——电信产业

 2004 年 4 月美国电信业巨头朗讯科技公司宣布将解除中国区 4 名高层主管职务。理由是他们为合作方提供回扣。

 2004 年 8 月中国网通重庆市分公司北碚分公司为达到独立入主小区的目的付给开发商 4 万元并签订了排挤竞争对手与开发商分享业务收入的合作协议工商部门对其罚款10 万元。

 六、重拳出击——教育系统

 面对学生这一巨大的消费群体 不少商家都把学校作为主攻对象。

 类似的商业贿赂案件不断发生。日前江西省南康市原教育局局长关振溪在 19962003 年任职期间收受建筑承包商、校服承包商贿赂及教材回扣超过 34 万元而被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另据杭州检查机关提供的数据自 2005 年 1 月以来 仅杭州 16 所高校就立案查出贪污、 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 29 件 29 人是 2002 年2004 年三年立案总数的 2 倍多。

 宋英辉 博士生导师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副主任 北师大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中心 主任

 有些行业带有垄断性或者有它的特殊性往往有巨大的利润和经济效益。那么有些人为了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不惜采取行贿的方式来得到一些合同或项目。

 这些行业是商业贿赂的多发区比如工程建设、土地转让、银行信贷、商业保险、电信、教育等等。2006年 全国检查机关共立案侦查商业贿赂案件 9582 起 其中有 7000 多起都是发生在这些行业领域达到了检查机关立案侦查商业贿赂案件的 75%。所以对这些行业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我们应当重点关注重点的治理、打击、加大打击的力度。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这些行业的正常管理秩序也维护正当商人的正当利益。

 在一些领域商业贿赂已经成为流通环节的潜规则。

 商业贿赂危害一破坏商务环境 影响公平竞争

 行业贿赂对一个国家经济最大的危害之一 就是破坏商务环境和投资环境 而这些观点也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认同。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吸收的外商投资在 600 亿美元左右要想稳定市场吸引更多资金进来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市场运行体制。

 宋英辉 博士生导师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副主任 北师大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中心 主任

 商业贿赂犯罪扰乱了投资的环境使行业的运转变得不规范、不公平这样势必会侵犯正当商人的正当利益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投资热情最终受害的是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我们必须加大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力度。

 程宝库 南开大学法学院 教授

 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 为了取得商业贿赂 出卖企业的利益 从而造成企业利益的损失

 也造成企业对员工管理上的困难。

 员工代表企业出去谈合同的时候 会不会接受贿赂会不会出卖本企业的利益就成为企业一种普遍的忧虑。

 这种企业的忧虑就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商业贿赂危害二商业贿赂横行市场 自主研发不受重视

 企业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如果他们凭借勾结官员和贿赂权利能够屡屡得逞科技投入、自主研发必然受到冷落。

 在个别行业 在一片仿制甚至弄虚作假的虚妄狂欢中自主研发几乎绝迹。

 这些年来 很多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的最大收获是在勾结官员和收买权利方面积累了一整套的经验和方法。

 宋英辉 博士生导师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副主任 北师大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中心 主任

 商业贿赂犯罪如果打击不力的话不利于我们的企业通过强化科研投入、强化管理、强化服务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通过贿赂就可以拿到合同、拿到项目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把大量的资源、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管理和服务方面而是会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贿赂。这样不利于树立我们国家的品牌不利于优秀企业的发展这样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建设。

 商业贿赂危害三诱发腐败和职务犯罪

 宋英辉 博士生导师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副主任 北师大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中心 主任

 商业贿赂也是滋生买官卖官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由于商业贿赂的存在 使得需要官员插手经济活动以便收取巨额的贿赂有的一笔甚至达到上千万人民币。这样以来它的权利、 位置就很重要。

 那么 这种位置也就有了投资的价格。

 有的人为了得到这个位置不惜采取行贿的方式去贿赂其他的国家官员。所以商业贿赂对于国家的廉政建设、廉政制度是一个非常大的危害。

 2007 年 3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振川通过媒体向社会宣布打击商业贿赂犯罪仍然是全国检查机关的工作重点 扼制商业贿赂的发展势头 坚决打击钱权交易犯罪行为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市场运营环境。

 商业贿赂的警示意义 第一、商业贿赂破坏商务环境影响公平竞争 第二、商业贿赂横行市场自主研发不受重视 第三、商业贿赂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公众利益收到损害 第四、商业贿赂容易诱发腐败和职场犯罪。

 第二部 罪名篇

  第二集 受贿罪——交友不慎的土地管家

 商业贿赂涉及八个罪名受贿罪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单位受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本部分 《罪名篇》就受贿罪、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单位受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六个罪名以案说法 揭示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发挥积极的警示教育作用。

  四川省国土局原副局长王新建因受贿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2003年 8 月 4 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王新建有期徒刑 17 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李希慧 北师大刑法科学研究院 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 秘书长

 年轻的王新建在 39 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副厅级干部本来他应该用自己的年富力强为国家多做贡献。

 但是...

篇二: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4 西部探矿工程 2011年第 lO期 论企业“小金库’’存在 的危 害及解 决对 策 王美颖 ( 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12) 摘的措施 , 其 目的是还企业一片蔚蓝的天空, 促进企业健康、 稳定地发展 。

 关键词 :

 小金库 ; 财务管理 ; 内部控制 ; 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 :

 F406. 71文献标识码 :

 A要 :

 企业“ 小金库” 危害严重。对企业“ 小金库”现 象存在 的原 因进行 了剖析 , 提 出了解决“ 小金库” 文章编号:

 1O04—5716( 2O11) 10一O 204—03 1“ 小金库” 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虚列支出虚增成本套取资金。个别企业在财务 核算中, 对原材料没有进行明细核算和原材料进出仓管 理混乱, 存在虚增成本 , 虚增材料支出, 从企业财务账 中 套取资金存人“小金库” 。

 ( 2) 帐外经营取得的收入 。个别企业在主营业务之 外 , 利用副营业务活动 , 采用商品采购 和商品销售均无 列入财务进行核算, 从而获取差价收人。

 (3)截 留、 转移部分产 品的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 的 部分收入。个别企业抓住产成品没有进 出仓管理 的弱 点和购货方没有索取正式销售发票 的便利 , 将部分产品 销售收入全额存人“小金库” ; 个别企业抓住产品销售大 部分用现金交易的有利条件 , 把产品销售的部分收入存 入“小金库” , 其余部分列入企业财务核算。

 (4)其他收入 。开具一般收款 收据 , 以低于市场价 格销售下脚废料, 将收人存人“ 小金库” ; 停薪留职人员 缴交的管理费及“ 小金库” 存款利息收入等。出售残次 品和边角废料收入款、 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款以

 及违约金 、 代收款等价外收费款划进“小金库” 。

 2“小 金库 ”对企 业的 危害 那些私设小金库的企业领导人可能并不 了解或不 介意“小金库 ” 带来 的危害, 因为他们关 注的是 现实利 益 、 眼前利益 , 而健全企业 内控制度和维护社会公平竞 争等长远 的利益是他们无法顾及 的。况且 目前 中国企 业的违法成本太低 , 在评估企业经营风险的时候 , 往往 把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置于脑后 。如果设立“ 小金库” 短期内对企业是有利可图的, 那么企业设立“小金库”究 竟有什么危害呢? ( 1) 内控制度被破坏给企业经 营带来 的负面影 响。

 从 内控制度关注点和内控制度要素来看, 设立“小金库” 带给企业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

 一是影响财务报告的可 靠性 , 即财务信息没有按照公认会计 原则报告。即使 “小金库” 的发生数 占企业整体收支比重较小 , 但隐瞒收 入 、 虚列费用进行舞弊的性质是严重 的, 仍然会对 公司 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不 良影响。

 ( 2) 影响企业 的经营效果和效率 。如果“小金库”是 在企业主要领导人 的授意下设立的, 必然影响企业的整 体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 员工会对企业领导人鼓吹的诚 实正直和道德价值产生怀疑, 正常的企业文化被动摇 。

 譬如 , 在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 公司干部职工团结一 致 , 积极开拓市场 , 靠着大部分几万、 几十万的项 目, 创 造出千多万的效益。成果来之不易 , 它透着公司全体= f

 部职工辛勤的汗水 和智慧, 以及对领导班子 的高度 信 任。如果企业违反规定私设“小金库” , 那么它不仅腐蚀 了领导班子 , 带坏了队伍。更重要 的是失去 了干部职:

 [

 对企业的信任感, 严重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企 业和职工个人都遭受到损失 。就如同公司就像一 口大 水井 , 大家都在大井旁挖小井 , 早晚有一天大井要干枯 了。“小金库” 的管理有别于正常的经营管理, 因为只由

 少数人知晓和操作 , 必要 的职责分离、 适当的授权和审 批、 资产和记录的保全等控制活动都被省略, 并有可能 蔓延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私设小金库 , 除了违反会计 、

 税收方面的法律 、 法规, “ 小金库”滋生贪污腐败 , 还可能 带来触犯刑律的严重后果 。

 (3) 腐蚀了党的领导干部 , 损害了干群关系 。由于 “小金库”是依据少数领导干部 出于某种不光明的 目的 搞出来的, 管理权和支配权 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且普遍 * 收稿 日期 :

 2010— 12— 07 作者简介:

 王美颖 ( 1964一 ) , 女(汉族 ) , 山东龙 口人 , 会计师 , 现从事财 务管理 工作 。

 2011年第 1O期 西部探矿工程 205 存在公款私存 、 随意进出、 收支混乱 、 无账等现象。一些 人就拿着手中掌控的“小金库”挥霍 、 挪用 、 私分 、 侵占甚 至贪污 。“小金库”的存在 , 不仅严重地腐蚀 了党 的领导 干部。更在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 , 容易造成群众对我 党和党的领导干部发出种种猜测、 议论和不信任, 这既 损害领导干部的公仆形象, 同样也严重损害了干群关 系。

 (4)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现在“小金库” 的数额越 来越大 , 有的“小金库”数额 已上至十几万、 百万 , 甚至上 千万。“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对企业各种收入的

 截留或转移, 国有企业存在的“小金库”致使企业效益缩 水, 这给国家财产和集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某 石油管理局重点查处 了 5 起“ 小金库” 案件, 涉案金额 1300 多万元 , 金额巨大 , 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3小金库现象存在的主要原 因 “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绝、 屡查不止, 除了其具有 保管的隐蔽性, 使用的随意性外,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 面 :

 ( 1) 无视财经法纪。某些单位领导为便于“搞活”和 提高小集体福利待遇等, 错误地认为只要不是落人个人 腰包, 大家一块花就不算违法; 还有一些单位为偷逃税 款或截留收入 , 抱着侥幸心理 , 想方设法设立“小金库” ;

 更有一些人将“ 小金库”化公为私 、 侵 占私分 、 中饱私囊 。

 这些都与法治观念不强, 无视财经法纪不无关系。

 (2)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 。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使某些别有用心者轻而易举地截留上缴款、 收钱不入账 和虚报开支等, 为设立“小金库” 提供了条件。更有甚 者, 某些单位的个别人利用手中的职权, 自己独掌出入 库单, 多进少出, 将其差额进行倒卖, 中饱私囊。如某煤 炭供应站, 利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倒卖原煤, 中饱私 囊 。该站每年家属区采暖用煤上万吨 , 每 10t 里少发一 两吨, 实发八吨煤 , 在出库单上开 10t, 剩下的 2t 站里倒 卖了。得来的钱一部分给站上几个人发“ 福利” , 一部分 私存起来 了。如此操作近 1O年, 要不是有人举报 , 他们 可能还将长期干下去。

 (3)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现 有内控制度相对健全,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有些 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显得滞后 , 弊端凸显 。其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与社 会现实环境差距较大 。比如现在流行的财务“ 一支笔” 控制的监督方式 , 虽然解 决 了费用控制 的责 任归属问 题 , 但过分强调领导的绝对权威 , 弱化 了会计人员职业 判断和责任心 。权力过分集中, 就会将领导推向权力的 神坛 , 造成 了会计从业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 , 站得住的

 顶不住” 的现象 , 使会计 内部监督有名无实 职业道德要求与现实社会环境 反差很大。职业道德要 求会计人员具有客观 、 公正 、 严谨的工作态度 , 敢于坚持 原则和勇于执法的责任感等等。但领导们往往不这样 考虑, “一支笔”签批的超标准的差旅费、 餐费等等费用 会计人员就得给报销, 否则他会找到能给他报销的人来 顶替。这种反差, 使得会计内部监督难以有效地实施。

 三是现行会计核算环境及核算方法、 体系上存在漏洞。

 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具有相对的随意性, 使企业及 会计人员有较大的操纵余地, 这就给设立“小金库”提供 了便利条件。如企业的应收账款挂账达十几年的都有,

 已经作为坏账处理了, 但事实是 , 并非所有 已经做了坏 账处理的应收账款都 收不 回来 , 有的是早 已收回, 企业 没有冲销坏账, 或坐支、 或公款私存了。四是企业财务 电算化的管理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 及, 但计算机信息失真、 破坏情况 日 趋严重, 从而造成责 任不明、 相互推卸等问题。现在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实行 了会计电算化, 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越是先进的东西就 越容易遭到破坏和修改且极具隐蔽性, 不留痕迹。虽然 说电算化软件在程序设计时, 就要求不得留后门程序,

 但某些“电脑高手”还是能够将它们破译出来, 根据需要 修改原始数据, 造成财务信息失真。

 (4)处罚不力。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在对“小金 库”问题的处理上, 往往是以罚代刑, 一罚了之。一般设 立“小金库” , 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因此查出来后,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 的头上 , 就让执法机关倍感为难 。

 只是对私设 的“ 小金库”一收了之 , 没有对相关责任人采 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此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

 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 了一些部 门和单位“顶风违纪” 的 不良风气, 使得“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4解决小金库的对策 针对单位存在的“ 小金库”这一现状, 该如何制定相 应政策 , 才能使其不再发生或少发生? 应本着防、 查结 合 、 标本兼治的原则 , 抓住 问题 的关键解决 问题 。具体 的应采取以下措施 :

 (1)企业领导树立全新的观念。领导人员必须积极 面对新时期、 新形势特别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共同发 展的竞争形势 , 自觉转变经 营管理观念 , 从传统思维方 式中转变过来 , 不要再有小集体观念 , 要树立大企业概 念 , 通过改善经营管理, 降低成本费用 , 提高产 品质量 ,

 促进购销旺势来推动企业发展; 而不是通过小金库推动 生产发展。另外 , 领导应加强《 会计法》 和有关财经知识 的学习, 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 的认识, 提高遵守财经 法纪的自觉性, 同时督促检查会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二是会计

 206 西部探矿工程 2011年第 1O期 严格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 按《 会计法》 的规定做好会计 工作 。在企业内部要营造遵纪守法光荣 , 违法乱纪可耻 的社会环境 ,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 维护财经纪律 。

 ( 2)健全企业 内部控制制 度, 强化 内部 审计力度 。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证实现经营 目标而制定和实施 的 系列制度、 政策和程序 , 不合理 的收入分配制度和预 算制度正是导致企业设立“小金库”动因, 企业领导对内

 部控制的忽视也直接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所以, 健全内

 部控制制度有利于防范“小金库”行为的发生 , 作为内部 控制环境的重要 因素, 企业领导也应高度重视 自身诚实 正直和道德价值 的体现。同时,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查错 究弊的第一道关 口, 有责任有义务主动查处“小金库” ,

 防范法律风险。但目前, 企业内审更多是财务审计和事 后审计 , 查处“ 小金库” 等舞弊行为的实践也表明, 单纯 的就账查账很难发现舞弊行为, 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应该 超越账本 、 深入业务 , 在财务报告真实性审计 的基础上 ,

 关注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 , 把对内部控制的设计 、 执行 、

 评价、 监控、 调整作为内部审计的关键, 发挥“防火墙” 的 作用。

 (3) 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 德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 面进行 :

 一是要从机制上 、 制度 上加强建设, 建立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二是要从 会计人员个人的思想观念、 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加 强建设 。每个从业人员 , 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 在职业 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作为财务人员 , 应当遵守的职业 道德是 :

 坚持会计诚信原则 。什么是“会计诚信”? 前国 家总理朱镕基 同志给上海 国家 会计 学院题 词“ 不做 假 账”作了最好 的诠释 , 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 、 原则 记账, 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报告等。由于拜金主义、 享 乐主义、 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 财务 队伍中少数人违反 会计职业道德 , 利用手 中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的现象时 有发生。问题虽然出在少数人身上 , 但危 害严重 , 我们 必须高度重视 , 采取切实措施 , 认真加以解决 。要培养 一会计人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 爱岗敬业 、 忠于职守 ,

 努力学习、 勤奋工作 , 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 要大力弘扬胡 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新时代的道德标准; 要遵守 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 政策和法律 、 法规 , 经受住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 4) 加大处罚力度 。一是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 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 。在“小金库” 问题上 , 主管领导发 挥了绝对作用。如果没有领导的暗示和默许, 下面的财 务人员是不敢也不能私设 “小金库” 的。所 以尤其要强 调对主管领导的处罚力度 。各单位的负责人应是杜绝 私设“小金库” 的第一责任人, 各单位财务人员应严格遵 守《 会计法》 及有关法律法规 , 理好财 , 当好参谋 。对查 出的“小金库”不但要严格按照《 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 规处罚的暂行规定》 的规定, 没收其全部资金发生数, 并 处以相应的罚款, 同时还要追究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 人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移 交司法机关处理 , 并 注重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

 以儆效尤。扭转过去那种 只对单位处 罚, 不对个人 处 罚, 只重经济处罚不重人事处理的倾向。二是加大执法 力度 。在财经执法工作 中, 普遍存 在着执法不严 的情 况, 特别是对财经违法违纪案件的主要负责人处罚的力 度不够, 以补代罚、 以罚代刑、 “对人不对事” 的现象十分 普遍 , 已成为“小金库” 问题屡查 屡犯 、 屡禁不止 的重要 原因。如不采...

篇三: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账款管理不善带来的危害及 对策建议思考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1]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都希望能以现销的模式尽快地回笼资金,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自身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为了保证市场占有量、稳定销售渠道、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入,企业又不得不向客户提供赊销。这样一来由于应收账款的增加,从而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越长,回收的可能性越小,再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应收账款的持有更是会扩大损失。因此,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2]企业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可以减少企业成本,有效提高资金回笼速度、降低经营风险,为企业带来效益。

 一、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带来的危害

 应收账款是把双刃剑,应收账款的存在有助于实现账面上的销售额,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但如果管理不善,会使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现金流出增加,夸大经营成果,增加催收成本,对企业营业周期产生影响,增加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应收账款超过一定限度,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1.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应收账款会让对方企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本企业无法充分的利用这部分资金,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难度,甚至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2.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时就要缴纳相关的税费,应收账款的存在,使得企业不得不垫付相关税费,增加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减少现金流入。3.夸大经营成果,虚增资产。在权责发生制中,收入的确认时间是交易实现的时候,不是货款到账的时候,所以应收账款的存在会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利润增加,夸大了经营成果,出现有盈利却无资金的困境。同时,应收账款又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中,由于应收账款的收回有不确定性,所以明面的资产大于实际的资产。4.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增加,增加了公司对客户资信调查以及催收账款的费用,还有可能增加相关工作人员,增加了员工的工资费用。5.增加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就是由于资金未能及时收回而失去再投资机会的损失。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的增加,意味着滞留在对

 方企业的资金越多,机会成本就越高。6.产生坏账损失。坏账损失是由于付款方违约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造成的损失。应收账款余额越高,越容易产生坏账,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到企业偿还其他企业到期债务的能力,严重时导致企业破产。

 二、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点 1.企业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发生应收账款后,有些企业只依靠电话催收、上门催收等自己的私力量解决,不借助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疏忽诉讼时效,容易使自己的权利陷入难以实现的困境。2.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会涉及到销售、财务、管理等部门,但具体该由谁来督办不是十分明确,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3.信用管理机制与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不健全。多数企业缺乏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相关制度也不健全,没有专业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再加之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有些信息失真,致使企业管理者不能对客户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三、企业应对应收账款风险的法律防控措施 ( 一) 加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时从客户资信的调查,合同的签订,到应收账款的催收都离不开

 法律知识。要树立和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注重管理层、财务、业务销售等人员对民商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遇到金额较大、客户无力偿还等难以清收、存在较大争议的应收款项事项,应积极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应收账款的收回,减少损失。

 ( 二) 事前管理 1.设立专门的资信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客户资信信息的定期更新等工作。首先,要对客户的信息做充分的调查了解,这些信息包括客户名称、性质、营业范围、规模、资金状况、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其次,注意调查客户的重大变动,及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的行为。第三,及时更新客户的信用信息,根据新的信息调整赊销方案。2.根据客户的信用级别采用不同的赊销策略。企业在销售时要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制定不同的赊销策略。企业对客户从五个方面进行分级评价,包括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再根据不同的信用度,制定不同的赊销金额和赊销期限。3.建立健全的赊销审批制度。要建立与客户资信等级相适应的赊销审批制度。根据每笔业务发生的金额、需作赊销的额度,建立从业务经办人的申报,到销售部门经理签字审核、总经

 理的审批,整个审批流程要体现出与客户资信等级的一致,既要体现灵活高效,又要避免销售人员的草率和盲目赊销给后面的应收账款回笼带来的损失。同时要将报批手续以及后面发生的合同、发货单等材料,交给专职人员建立业务档案,以备之需。

 ( 三) 事中管理 这个阶段主要表现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环节的风险防范 1.规范合同的订立行为,防范合同风险。企业进行赊销时往往要订立合同,合同文本要规范、严谨,最好由专业的法律人士起草,应明确企业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洽谈、签订合同,催收货款等方面的权限,不得随意签订合同。要注意防范合同风险,合同风险主要涉及到合同诈骗、合同瑕疵、合同不履行、合同纠纷等风险。合同签订时要严密详细,要尽可能的核实对方的资信状况,防患于未然。审查对方法人主体是否适格,对方代理人身份是否真实,妥善保存对方授权性文件,避免欺诈和无权代理的情况;如果对方是设立中的公司,要以其出资人或发起人的名义签署买卖合同,或者要求其出资人或发起人做出书面的付款担保,要求出资人或发起人提供经确认无误的地方地址。调查了解对方的被授权人是否滥用权力,是否超越代理的权限,代理的权限是否已终止,避免表见代理,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虽然有效,但是会加大

 坏账的风险。无论初次订立还是后期变更合同,尽量用书面形式对合同进行确认,避免口头合同,书面合同最好使用自己的合同文本。如确实需要采用口头合同,应注意收集交易的证据,如信函、转账单、对账单、收货单、发票等经济交往的单据,也可以合法的收集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审核合同的条款,避免语意模糊,产生歧义。明确履行期限。履行期限的确定,关系到公司应收账款何时回收的问题,关系到判断交易双方是否逾期及如何承担逾期付款责任的问题。所以在订立合同时,要以具体的时间或明确的时期对付款时限进行约定。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出于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节省费用的考虑要明确发生合同纠纷时由哪个法院或仲裁机构解决,在何地解决。选择法院时,注意要符合级别管辖及专属管辖的规定。货到后要求收货人在收货单上签字并加盖公章,妥善保管交易凭证。2.加强合同履行环节的管理。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期准备商品的数量、规格、型号。安排专人负责发货,遵照合同约定的供货时间、地点及时发货,并在发货单上附规范、详细的产品信息,及时和客户确定收货信息,并把相关资料归档。收款时,有专人负责,付款方式要安全,收到的汇票、支票等应及时办理转账手续,杜绝业务人员私下收取现金货款,对于付款方式应尽量选择快速、安全的付款方式。开票时应遵照合同约定的客户名称、金额,

 避免虚开的风险,同时在送交客户时,应让客户作签收,形成发票签收书面记录。

 ( 四) 事后管理 1.设立专门的清欠办,成员可由销售部、财务部、管理部组成,把追款的工作具体到个人,追究经手人的责任,将追回的欠款作为员工考核的指标之一,建立奖罚制度。企业的高层负责人要结合财务部、销售部等各部门的信息,从全局把握,为管理应收账款提供整体思路,指明方向。2.完善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针对每笔应收账款的不同情况,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先语言婉转的催收,再频繁的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必要时采取法律的手段,如申请支付令、提请仲裁或诉讼。同时要注重保留催讨的事实证据。3.诉讼时效。根据最新《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起算点是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所以企业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及时行驶自己的权利,如果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再起诉,债务人就具有了诉讼时效的抗辩权。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中断诉讼时效,使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如:(1)及时履行合同到期权利,催促债务人还款,并留下要账的资料,方便将来举证。(2)在约定时间内欠款人没有还款或没有全额还款,可以让债务人重新签订还款计划书,注明还款期限。债务人愿意还款,

 就说明承认债务,视为成立新的欠款,诉讼时效重新计算。(3)定期和客户对账。每年编制对账单,和对方企业核对确认收款情况及欠款金额,并签字盖章。对账可以明确双方之间存在赊欠关系,可以中断诉讼时效。如果欠款方拒绝在对账单上签字盖章又不履行债务,说明欠款人品质有问题,早做诉讼的准备。(4)如果客户还款有困难,或有能力还款却还款意愿不强,可以直接采用法律手段,如依法申请支付令、提起诉讼、申请仲裁,也可中断诉讼时效。3.盘活资金,借助应收账款出售与融资渠道提高变现能力。(1)开展债务重组,欠款一方如果确实有财务困难,可以做出一些让步,比如,用欠款方的资产来清偿债务,把债务转化为对欠款方的投资,修改原来的还债条件,也可以采用三者相结合的方式。(2)建立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企业可以把没有到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有保理业务的金融机构,获得流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3]保理业务主要有融资,买方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和坏账担保等功能。[4](3)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是把不具备流动性的应收账款量化,使其具备更强流动性,把其未来的现金收入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前提是符合期限合理,合同条款质量高,信用记录良好,未来能产生相对稳定现金流等条件。总之,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应通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法律防范机制,把应收账款

 所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实现有效的规避和减少损失,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8 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高雪平.利用 EXCEL 建立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管理模型[J].金融经济,2015(14).[3]温怀彦.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之友,2011(2). [4]任倩.国内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浅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 1).

篇四: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小金库” 危害及检查方法 浅析“小金库” 危害及检查方法

  清理查处“小金库” 工作, 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 中央虽三令五申, 却依然未能阻止小金库的扩张和蔓延。

 铲除“小金库” 这块腐败赖以生存的土壤, 扭转社会风气,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小金库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侵占、 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 化大公为小公、 化小公为私有, 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

  一、 小金库的危害

 (一)

 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扰乱经济秩序。

 小金库化大公为小公,使得资金游离于财务核算体系之外, 为滥发奖金、 补贴, 请客送礼、招待应酬、 报销个人费用和职务消费开辟了通道, 助长了奢侈之风,损害整体利益, 扰乱正常财经秩序, 造成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原来紧张的经费更加紧张。

 妨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

 滋生浪费和腐败, 腐蚀领导干部。

 “小金库” 资金深藏不露, 具有隐蔽性, 只由少数几个人领导干部掌管, 可以随意开支, 不受监督和制约, 于是很容易用它隐瞒报账, 大搞不正之风, 用它行贿,将公家的钱转换成联络感情、 拢络人心、 捞取“政治前途” 的筹码。这就使“小金库” 成为一些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贪污、 挪用公款的“温床” 。

 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诱发和滋生了一系列腐败现象。

  (三)

 损害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损害干群关系。

 “小金库” 主要存在于机关事业单位, 它确实为一些单位领导带来了方便, 某种程度上便于他们做工作办事情。

 但他们大肆挥霍资金, 损害了领导干部形象, 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 同样也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 使群众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丧失信心。

  (四)

 逃避税收, 诱发经济犯罪。

 私设“小金库” 为了用于财务制度不允许的开支, 国家规定工资及薪金超出核定金额应按比例缴纳

 个人所得税, 以小金库超标准发放奖金、 福利, 偷逃了个税; 企业截留的经营收入, 单位的出租资产收益等逃避了多种税收。

 “小金库”在公开的账面上反映不出来, 属于监管的盲区,

 很容易引起团伙犯罪和共同犯罪, 一部分领导干部由金钱的过度收入, 还容易引起思想、政治上质的变化, 诱其人生观、 价值观发生偏移, 很容易发生贿赂、贪污等违法行为, 诱发经济犯罪。

  二、 检查“小金库” 的主要方法

 (一)

 突击盘存法。

 对于私设“小金库” 的部门来讲, 除保管困难外, 现金是使用起来最为方便、 最为便捷的。

 对这种形式的“小金库” , 实践中比较有效的检查方法是突击盘库。

 对于盘点, 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对象, 盘库前要根据对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 部门职责、行业特点、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的综合分析, 进行周密安排, 根据掌握的线索资料, 准确判断资金存放的地点; 盘点时要注重两个结合, 一要与清理收费票据、 现金支票、 空白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 作废存根等资料结合起来; 二要与保管的实物资料相结合。

 盘库时注意保险柜中保管的房产证、 土地证、 有关资料证明、 笔记本、 信封、 钥匙等实物资料。

 当判断现金会存放在多个保险柜时, 应安排几个盘点小组同时进行。

 如果发现账款不符现象, 应追查到底, 查清原因。

 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折、 存单, 不管是单位户或是个人户, 都要进行深入查证, 确定是否属于“小金库” 。

  (二)

 收入核实法。

 全面了解被查单位的行政管理、 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情况, 尽量掌握其各种收入的来源, 以利于确认是否全部收入都已入账, 核对报表与收入总账、 明细账是否相符, 重点核查行政事业性收费、 罚没收入、 各类协会、 学会的收入、 投资分利、 房屋租赁收入, 出售低值易耗品、 材料、 废料收入等是否入账; 审查有无非法收入或用不合法票据收费, 有无截留事业收入、 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三)

 支出追查法。

 通过审查各项开支, 检查是否有虚报冒领款项转做“小金库” 的情况, 特别注意审查白条抵库、 大额和金额较整,有规律的支出, 必要时延伸到关联单位。

 盘查实际支出, 账面列支数额与实物的单价、 数额是否相符, 看有无报支发票而无物资, 有无以

 购代领虚列支出的情况。

  (四)

 账户核对法。

 审查被查单位的银行开户情况, 同被查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

 同时, 核实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相符。

  (五)

 清查票据法。

 检查票据购买登记簿, 清点所提供的票据存根是否完整; 审核票据编号是否连续, 填写项目是否齐全, 大、 小写金额、 复写字迹是否一致, 有无涂改现象, 作废的票据是否加盖“作 废” 戳记。

 可以以票据领购、 使用、 缴销、 结存登记为线索, 通过计算机排序、 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

  (六)

 审阅相关资料法。

 一是审查会计凭证后附的原始凭单, 考究其真伪。

 二是审查合同、 协议, 特别注意保证金和押金的情况。

 三是查阅被查单位的会议记录, 因为会议记录往往能反映一些单位违纪违规问题的蛛丝马迹, 可以通过审阅会议记录来获取一些问题的线索。

 四是查阅会计人员交接记录。

 会计人员交接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检查证据, 能够记录交接过程中涉及到全部会计账簿、 资料等真实情况。认真检查历任会计、 出纳人员的交接记录, 可能会发现违法乱纪问题的线索。

  (七)

 调查询证法。

 通过询问、 调查有关部门或知情人员, 并对其做思想工作, 讲明利害关系, 调查、 核实证据。

  (八)

 分析比较法。

 一是对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是对同一类型的事项进行比较, 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 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

 要注意被查单位历年在对待同一件事的处理上是否一致。

 比较分析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排查。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的筛选、 分析, 能有效解决数据量大、 流程复杂、 时间紧等难题, 提高检查效率和检查质量。

  (九)

 现场勘察法。

 主要到被检查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实地查看,观察办公场所有无闲?租赁、 电梯间有无移动传媒广告、 通讯机站等情况, 按照目前市场运作机制, 这些情况都可能为被检查单位带来额外收入, 尽管这些收入可能比较少, 但这些收入往往能成为发现“小金库” 的重要线索。

  (十)

 延伸检查法。

 在分析判断发现疑点掌握一定证据的基础上,向资金往来单位或其下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

 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和向

 有关人员询问, 结合财务资料和经济资料, 选择与被查单位资金结算频繁、 经济往来密切的单位进行调查。

 找出线索打开缺口。

 各调查组也应加强联系, 及时沟通反馈情况。

 就特定事项向资金往来单位调查取证, 分析判断、 搜寻蛛丝马迹, 对查出“小金库” 至关重要。

  (十一)

 利用举报法。

 在开展“小金库” 的检查时, 公布“小金库” 检查线索举报电话和通信地址(包括电子邮箱地址)

 也很重要,一旦收到“小金库” 举报信息, 检查组应对举报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初步判断, 重点对举报涉及的有关人员、资金流向进行调查, 参考“小金库” 举报信息进行实质性测试, 可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

  要从源头上根治“小金库” , 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 注重预防” 的工作思路, 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注重宣传, 加强管理,严格惩处, 逐步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 的长效机制。

 广泛宣传, 加强教育, 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斩断的思想根源, 使其不想设立; 理顺流程, 健全治理“小金库” 管理制度, 通过健全内控制度, 使其不能设立; 加大“小金库” 责任追究力度, 通过责任追究和高压严惩, 使其不敢设立; 拓宽监督渠道, 增加监督手段。

  (作者单位:

 长江航运总医院)

篇五: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立防治“小金库” 长效机制

 “小金库” 是个社会现象, 具有普遍性、 隐蔽性的特点, 问题由来已久, 屡禁不止, 可以说是一个“顽症” 。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 的问题,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 堵疏结合、 惩防并举、 综合治理的方针。

 紧密联系实际, 逐步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 长效机制。

 “小金库” 虽冠以“小” 字, 容量却大得惊人——据披露, 仅2006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违规小金库130亿元。

 “小金库” 的显著特征是化大公为小公、 化小公为私分, 公款沦为“私房钱” 也就几乎成为了必然。

 不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腐败, 往往也容易滋生更大的腐败。

 某些单位请客送礼、乱发钱物、 收送红包、 公款行贿等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游离于监督之外的部门小金库。

 可以说, 小金库正是很多腐败现象得以蔓延的“财政支柱” 。

 一. 问题的表现 1. 转移或隐瞒非税收入。

 据近几年财政监督检查资料统计和分析, 有非税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隐瞒非税收入的现象较为普遍,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事业单位将分应收的规费人为转移给下属公司; 二是将单位收取的房屋租赁收入记入单位工会账目或单位的“账外账” ; 三是工本费、 手续费等其他收入长期挂在其他往来款账户或设“账外账” 。

 2. 巧立名目滥发钱物。

 检查中发现, 有的行政机关由单位工会以筹集经费的名义向所属事业单位收取“各种活动费” , 用于发放单位机关人员超规定的各种福利性补贴、 节日费和实物; 有的事业单位违规使用“三联单” (外购收款收据)

 向服务对象收取的复印费、 手续费、 信息服务费和房屋租赁收入在未缴纳营业税费的情况下直接充实单位的“账外账” , 用于发放工作人员的奖金; 有的行政机关在“暂存款——其他户” 账户中归集了附属单位缴款、 房屋租赁收入、 分流安置费、 会务费和高速公路赔偿款, 违规发放机关干部的奖金和节日费。

 3. 固定资产游离账外。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规范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较为淡薄, 有账无物、 有物无账、 账物不一致或有账有物却未办权证的现象极为突出。

 例如, 个别行政机关的固定资产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 仅通过总分类账对固定资产的金额进行总括反映, 财务部门无法提供固定资产大类或品种的明细核算资料。

 4. 管理不规范引发会计处理错误。

 行政事业单位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对经济业务缺乏事前和事中会计监督的意识, 对现场规范管理的流程和要求又缺乏了解, 只能按照“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的固定模式, 不断循环往复地记死账, 因对经济业务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导致业务金额记载不完整、 资金来龙去脉模糊不清或其他的违规违纪行为。

 5. 往来账项混乱。

 例如有的单位将非税性收入记入“其他应付款” 的贷方以调节或暂时隐瞒收入; 有的单位将暂付的借出资金与多年挂账暂收的其他补偿性收入记入同一个账户轧底以掩盖借出资金的规模; 有的单位将某项业务收入与取得该项业务收入无关的费用记载在同一个“三栏式” 账户内, 借贷发生额抵销后, 年终将贷方余额转入“其他收入” 。

  二、 “小金库” 存在的客观原因 首先, 无视法纪。

 一些单位领导为便于“搞活” 和提高福利待遇, 片面认为不是独落个人腰包, 就不算违法, 还有一些单位为偷逃税款或截留收入, 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 想方设法私设“小金库” ; 更有一些人将“小金库” 化公为私、侵占私分、 中饱私囊。

 其次, 制度缺失成为“小金库” 存在的最直接原因。

 长期以来, “小金库”一直挑战现行制度、 机制和体制, 利用制度、 机制和体制中存在的缺失或漏洞,借助信息不对称以及自身对财务经济信息和权力的优势, 实现谋取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的目的。

  三是道德操守。

 有些人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 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设“小金库” 反而不正常; 有些人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 是不得以的行为, 要解决“迎来送往” 、 要相互交流学习的开支, 这些开支没有来源只有采取非正常手段来设立“小金库” 解决; 还有些人认为“小金库”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遗留下来的无法根除的病症, 只要不是装到自己腰包里去, 也不要太过分是可以容忍和理解的。

 四是社会非公平性。

 因分配机制的不公平而导致收入差距的巨大偏离, 不仅仅体现在地区、 行业、 企业、 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不同国家机关在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因权力属性的差异而导致办公环境、 收入和福利的巨大差异, 各种因素导致的“攀比心理” 都会使各自领域内的管理者做出利己的选择, 有些部门超出了其他部门的福利待遇时, 就会起到示范作用而使得其他部门不择手段的效仿; 差异会导致管理层压力去谋求解决途径, 从而使得各行各业使出“八仙过海”的本事去实现团体福利尽可能的福利最大化等最终诱发 “小金库”不断产生。

 五是缺乏监管, 由于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会计的任免、 奖惩都由单位做主, “端人家碗, 受人家管, 就不能揭人家短” , 所以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 有的甚至同流合污, 制造假账, 销毁 “小金库” 原始记录, 逃避调查, 设置取证障碍。

 六是处罚不力。

 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小金库” 问题的处理上, 往往是

  不能重罚, 大凡私设“小金库” , 都是为了“小团体” 利益, 因此查出来后, 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的头上, 就让执法执纪机关倍感为难。

 加之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保全自身利益, 或为了不给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脸上“抹黑” , 只好“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如此的“好人主义” 思想, 在较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单位“顶风违纪” 的不良风气, “小金库” 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 治理“小金库” 的对策

 1、 加强教育学习, 使领导干部不想设“小金库” 。

 要使领导干部, 特别是单位(部门)

 的“一把手” 在思想上认清“小金库” 的严重危害性。

 道理要讲透,危害要讲够。

 搞“小金库” 不仅违纪, 而且违法, 也违反企业规章制度。

 一旦搞了, “小金库” 就象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 随时都有可能卷入违法违纪的案件, 损害的不仅是企业的利益、 集体的利益, 还有个人及家庭的悲欢荣辱。

 加强教育, 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解决问题。

 产生“小金库” 实质上是一种领导行为,单位的、 部门的主要领导不同意、 不默许, “小金库” 就产生不了, 或很难产生。各级干部不仅自己不搞, 而且要管好自己的下属也不搞。

 对“小金库” 问题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甚至纵容、 主张搞“小金库” 的干部, 都是对“小金库” 的性质和危害性认识不够的表现。

 其次, 要用典型案例, 用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 克服侥幸心理,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再次, 要增强廉政教育的经常性、 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级干部要经常通过学习、 反思和对照廉政规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自我修正。

 使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者不想设“小金库” 。

  2、 强化制度建设, 使领导干部不能设“小金库” 。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 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行为, 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 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 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 的资金来源, 使哪些想搞“小金库” 的人搞不了 , 搞不成。

 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把“小金库” 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 明确各单位、 各部门“一把手” 是“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一旦发现“小金库” , 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 还必须对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要研究制订关于发生“小金库” 问题的处分规定。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的规定, 结合实际, 把涉及“小金库” 问题的处分细分细化, 增强实际操作性。

 在制度建设方面, 关键是要维护制度的尊严, 制度的尊严不是制订出来的, 而是执行出来的,要强化制度的刚性原则, 提高执行力。

 一个制度制订出来了, 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 给人的感觉是可有可无, 时间长了, 人们就会无视制度的存在。

 执行制度的主体要明确, 即谁来执行。

 一般是谁制订谁就是执行主体。

 比如说责任追究制度,

  就必须明确纪检监察部门是执行主体, 一个案件查处了, 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就由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实施责任追究。

 如果不追究, 就应该由同级党委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追究不追究的责任。

 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 必须形成这样相互制衡的闭环, 只有这样, 才能在工作机制上保证制度得到落实。

 从而使想设“小金库” 的单位和部门没有机会去设“小金库” 。

  3、

 加大惩处力度, 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 。

 治理“小金库” 问题必须专项清理, 落实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问题负责, 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逐步加以完善。

 对出现严重小金库问题的单位负责人实行双规, 使领导干部不敢设置“小金库” 。

  4、 坚持疏导原则, 使领导干部不愿设置“小金库” 。

 治理“小金库” 问题,如果只堵不疏, 那么堵不胜堵。

 清理“小金库” 要全面、 彻底; 整顿“小金库” ,即结合实际, 堵疏结合, 惩防并举, 综合治理, 常态督察。

 集中一段时间, 坚持抓下去, 有一个反复抓, 抓反复的过程, 疏导就是实事求是, 合情合理地照顾到和解决好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

 体现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的原则, 该缴的一定要缴, 该发的一定要发, 但都必须经过单位财务大帐, 严格收支两条线。

 单位、部门对外交往的招待、 交际等费用, 在必须、 合理的前提下, 经上级组织或领导同意后, 核定一定的数额, 可以在交纳调节税后正常列支等等。

 使单位和部门不愿意去设“小金库” 。

 作者: 王永福

  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 邮编:

 643000

篇六: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 单选、 (1)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单位账簿的是(C)

 。

 A. 总账 B. 日记账 C. 账外账 D. 明细账 (2) . 下列选项中属于自查自纠注意事项的是(C)

 。

 A. 自查面不必达到 100%B. 单位对下属单位或对内部的检查, 不属于自查 C. 自查出的账外资金, 列入账簿 D. 自查报告上, 只需单位负责人签字 (3) . 不属于小金库案件移送的法规文件的是(B)

 。

 A. 《财政监督检查案件移送办法》 (财政部令 53 号)

 B. 《行政处罚法》

 C. 审计署、 公安部《关于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和加强工作协作配合的通知》 (审法发[2000] 第 42 号)

 D.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国务院令第 310 号)

 (4) .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C)

 。

 A. 政府性基金收入 B. 事业支出 C. 事业收入 D. 财政拨款收入 (5) . 属于人员经费的具体定额项目的是(B)

 。

 A. 会议费 B. 基本工资 C. 物业管理费 D. 办公及印刷费 (6)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绩效评价依据的是(B)

 。

 A. 审计报告 B. 财政支出的经济性 C. 政策计划 D. 法律法规制度 (7)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强化小金库源头治理的措施的是(B)

 。

 A. 深化改革 B. 完善协调机制 C. 完善制度 D. 加强教育

 【答案解析】

 选项 B 属于加强组织领导的措施 (8) . 下列选项中属于票据抽查法应检查的方面有(C)

 。

 A. 有哪些投资 B. 有无合同 C. 抽查存根、 核实金额是否真实、 完整 D. 有哪些资产出租、 出借 (9) . 外围突破法的审计目的是(C)

 。

 A. 总账 B. 明细账 C. 确定有疑点的收支项目是否发生 D. 有疑点的收支项目的凭

  证 10) . 下列不属于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的是(C)

 。

 A. 依纪依法、 宽严相济 B. 分级负责、 分口把关 C. 自查自纠 D. 统筹兼顾、 整体推进【答案解析】

 C 选项属于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方法步骤。

 (11)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强化小金库源头治理的措施的是(B)

 。

 A. 深化改革 B. 完善协调机制 C. 完善制度 D. 加强教育

 【答案解析】

 选项 B 属于加强组织领导的措施 (12)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专项治理范围的是(D)

 。

 A. 各级国资委管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B. 各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管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C. 各级政府及部门、 机构管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D. 应列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

 及其形成的资产

 【答案解析】

 选项 D 属于小金库的治理内容。

 (13) . 下列选项中属于小金库治理试点的处理原则的是(A)

 。

 A. 自查查出的问题, 从轻从宽处理 B. 自查自纠不力, 走过场的 C. 分支机构、 营业网点较多的 D. 内部控制、 财务内控薄弱的 (14) . 支出追查法不应重点关注的方面是(B)

 。

 A. 白条抵库 B. 所有的支出 C. 可到相关单位核实数量、 单价、 金额等 D. 是否有假账, 是否有额外凭证、 额外的物资 (15) . 下列选项中属于票据抽查法应检查的方面有(C)

 。

 A. 有哪些投资 B. 有无合同 C. 抽查存根、 核实金额是否真实、 完整 D. 有哪些资产出租、 出借 【答案解析】

 ABD属于投资追踪法中应检查的方面。

  (16) . 挂账调查法的审计方法是(A)

 。

  A. 函证法 B. 确定往来款存在 C. 确定往来款余额相符 D. 往来金额较大的单位, 有上缴款项的下属单位 (17) . 外围突破法的审计目的是(C)

 。

 A. 总账 B. 明细账 C. 确定有疑点的收支项目是否发生 D. 有疑点的收支项目的凭证 (18) . 财务分析不可利用的数据是(C)

 。

 A. 平均数据 B. 历史数据 C. 估计数据 D. 行业数据 (19) . 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直接支付程序的是(D)

 。

 A. 通知支付银行 B. 代理银行支付 C. 代理银行清算 D. 财政部门开支付令 (20) . 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税收入的是(D)

 。

 A. 调入资金 B. 国外债务收入 C. 国内债务收入 D. 政府性基金收入 (21) . 下列选项中属于小金库使用方向的是(C)

 。

 A. 形成方法隐蔽 B. 使用性质违法 C. 购建资产 D. 资金来源是公用的 (22) . 下列选项中属于政府采购内容的是(B)

 。

 A. 货物 B. 建设公共设施 C. 服务 D. 工程

 答案解析选项 ACD 属于政府采购的对象。

 (1)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的是(B)

 。

 A. 加强财政动态监控 B.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C. 方便预算单位用款 D. 完善财政国库制度 (1)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容 【单选题】

 属于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是(C)

 。

 A. 国家调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 B. 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的资产 C. 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 D. 事业单位按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的收入形成的资产

  答案解析在选项 ABD 属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二、 多选:

 (1) . 按预算的等级划分, 预算可分为(AD)

 。

 A. 地方预算 B. 国家预算 C. 部门预算 D. 中央预算 (2) . 绩效评价原则的原则包括(ABCD)

 。

 A. 相关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重要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3) . 下列属于小金库的危害的有(ABCD)

 。

 A. 流失国有资产 B. 危害党和国家 C. 造成国家财政收入损失 D. 产生腐败、 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4) . 属于小金库重点检查的对象的有(ABC)

 。

 A. 被举报的企业或单位 B. 查自纠不力, 走过场的企业或单位 C. 以前有小金库的企业或单位 D. 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 表外资产金额较小的企业或单位 【答案解析】

 选项 D 应该是“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 表外资产金额较大的企业或单位”

 (5) . 下列选项中属于银行账户应检查的内容有(AC)

 。

 A. 核查账户个数

  B. 核实租赁费

  C. 核实是否账实相符 D. 核实下属单位上缴收入是否汇入大账 (6) .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查保险柜时应清查的物品有(ABCD)

 。

 A. 房产证 B. 土地证 C. 笔记本 D. 信封 (7) . 审阅相关资料法的审计资料包括(ABD)

 。

 A. 会计账簿 B. 会计凭证 C. 确定完整性 D. 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 (7) .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

 A. 要有利于公共财政体系建立 B. 要有利于预算的公正、 公开、 细化、 透明 C. 要有利于财政经济的分析和决策 D. 要有利于国际比较和交流

  (8) . 下列属于小金库的危害的有(ABCD)

 。

 A. 流失国有资产 B. 危害党和国家 C. 造成国家财政收入损失 D. 产生腐败、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9) . 设立小金库的惩处方式包括(ABCD)

 。

 A. 处理 B. 组织处理 C. 行政处罚 D. 党纪政纪处分 (10) . 下列属于举报的特点的有(ABC)

 。

 A. 举报人是内部的 B. 举报内容明晰 C. 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与小金库并存 D. 起到威慑作用, 提高检查效率 (11) . 属于小金库专项治理的范围的有(ABCD)

 。

 A. 国企 B. 社会团体 C. 事业单位 D. 党政机关 (1) . 下列选项中属于小金库的表现形式的有(ABCD)

 。

 A. 虚列支出 B. 资产处置、出租收入 C. 经营收入未列账 D. 上下级单位相互转移资金 (12) . 政府采购的功能包括(ABCD)

 。

 A. 强化宏观调控 B. 活跃市场经济 C. 保护民族产业 D. 推进反腐倡廉 (1) . 政府采购的方式包括(ABCD )

 。

 A. 委托代理招标 B. 竞争性谈判 C. 邀请招标 D. 自行组织招标 三、 判断(1) . 《税收征管法》 不属于小金库处理处罚的法律依据。

 (X)

 (2)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对)

 (3) . 项目 支出预算应体现预算内外资金、 当年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结余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

 (对)

 (4) . 项目支出结转资金结转下年可以不再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错)

 (5) . 现金盘点时, 出纳一定要在场, 相关主管会计人员一定要在场。

 (对)

 (6) . “小金库” , 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

 及其形成的资产。

 (对)

  (7) . 被查出小金库的, 除进行相应财务、 税务处理外, 对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并依法追究责任。

 (对)

 (8) . “从检查收入入手” 属于检查小金库的切入点中的一个。

 (对)

 (9) . 支出追查法不属于小金库的检查方法。

 ( 错)

 (10) . 账户检查法, 即从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账户入手, 查找账外账。

 ( 对)

 (11) . 对被审计单位的往来账、 结余资金进行追踪检查是投资追踪法。

 (错)

 12) . 账上查不出问题, 但外围能查出问题, 能提供线索是外围突破法的作用。(对)

 13).审阅相关资料法的审计方法:

 审阅, 即查看、 核对、 复核、 比较。(对)

 (14) . 现场勘察法要调查和核实业务单位, 确定被检查单位纪录的真实性、 完整性。

 (x)

 【答案解析】

 “调查和核实业务单位, 确定被检查单位纪录的真实性、 完整性” 属于延伸检查法。

 (14) .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即预算科目, 是政府收支分类的具体项目。

 (对)

 15) . 小金库治理相关规定一般包括 8 项文件。

 (对)

 (16) . 经县级以上监察机关领导人批准, 可以查询存款, 可申请法院保全。

 (对)

 (17) . 在治理中, 走过场的, 要通报批评并整改, 对问题严重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错)

 。

 (18) . 被查出小金库的, 除进行相应财务、 税务处理外, 对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并依法追究责任。

 (对)

 (19) .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 团体组织, 用财政资金, 采购依法制定目录内或超过限额标准以上货物、 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对)

 (20) . 政府采购的信息都应当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错)

 (21) . 政府采购程序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编制和批准政府采购预算; 选择采购方式及适用的程序。

 (错)

  (22) . 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的工作人员持有的, 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对)

 (23) . 行政单位资产配置方式主要是购置。

 (错)

篇七: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011 年第18 期( 总第2 362 期)关于 " 小金库" 的成因� 定义� 表现形式� 危害性及其对策的研讨综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王石生2010 年12 月29 日,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首份�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白皮书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 2003 �2010年, 中国度为"小金库" 的形成埋下了风险隐患�公众对反腐 败和廉政 建设成效的 满意度从51. 9 % 提高到了70. 6% �中央纪委常委� 秘书长吴玉良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2011 年中央纪委将集中力量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包括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 专项治理等��一�关于产生 "小金库" 的原因第一种观点认为:1.思想不端正, 法纪观念淡薄�违纪单位领导思想不端正, 没有对"小金库" 形成正确的认识,将个人私利凌驾于各项法规制度上, 这是"小金库" 存在的重要原因�有些单位领导政治思想教育弱化, 法制观念淡薄, 忽视财务制度� 财经纪律,私欲的膨胀和权力观的扭曲使其格外钟情于 "小金库" , 甚至授意� 指使� 强迫财会人员弄虚作假�截留收入� 虚列支出;有些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尽管熟悉财经法规和有关制度, 知道私设"小金库" 是违反财经法规的, 但是认为私设"小金库" 是为职工谋福利, 抱着侥幸心理, 无视各项法规的存在; 有些财务人员更是缺乏独立性, 不能坚持遵守职业道德, 从而在领导之命或者个人私利的怂恿下, 作出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2.管理体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不到位�目前一些单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缺陷给相关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 他们利用管理中的漏洞私设"小金库" 中饱私囊, 使其违法行为游离于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之外�有的单位并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重要部门� 重要岗位的工作缺乏严格制度约束, 对权力的行使缺乏规范和约束, 没有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有的单位对财务� 资产� 采购等部门未建立职责明确� 分工负责� 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 相互牵制的管理制度; 有的单位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停留于编制预算, 而缺乏对预算过程的监控,容易使大量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 有的单位没有严格贯彻"收支两条线" 的规定, 存在"坐支" 现象等�不完善的管理体制, 不到位的内部控制制3.内部监督不得力, 外部监督缺力度�各单位的相关人员只有在有效的监督下, 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动,而目前大多数单位的监督都不到位, 监督无外乎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从内部监督来看, 有效的内部监督能促使单位按照一定的运营目标稳步向前, 但是一些单位要么没有设置内部监督岗位, 要么设置的内部监督不起作用, 只停留于事后监督阶段或不监督的摆设阶段, 会计人员既要服从单位领导的指令, 又要执行国家的财务制度,单位福利的好坏直接涉及自身的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监督的开展�从外部监督来看, 目前各监督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一定的力度, 而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这种独立性比较强的外部监督, 相关部门没有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使得开展的社会审计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公正性�此外, 随着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过渡, 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拉储户� 抢存款, 很多金融机构不顾相关法规和纪律, 进行不规范竞争, 纵容企业多头开户, 放松现金监管,从而为违规使用现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也为单位设置账外账打开了方便之门�4.处罚力度不够, 责任追究不力�一些执法监督部门在对"小金库" 的处理上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 对查出的问题重处理� 轻处罚, 甚至只处理� 不处罚, 不足以起到震慑的作用�另外,相关规定中对 "情节严重" 一词没有明确的政策界定, 各个执法部门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加之小金库金额比较大时, 单位负责人一般都能主15

 2011 年第 18 期( 总第 2362 期)动认错并进行整改, 达不到严重的程度, 所以执法人员一般以收缴� 罚款为主, 对人的处罚措施重在处理�5.奖励力度偏小, 举报线索不多 �"小金库" 问题由于其违法性和私密性, 知情者范围比较小, 其存放形式大部分是现金或个人名义的存单, 而且 "小金库" 设立者一般都会为其设置充分的反检查壁垒, 如定期销毁账簿� 凭单, 不定期改变存放地点等, 常规的检查方式很难发现�在这种情况下, 群众举报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方式,但是目前各部门对于举报的奖励标准比较低, 而举报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除非是由于分赃不均或者知情人与当事人存在个人恩怨, 否则, 相关监督部门很难获得有价值的举报线索,这也就使得"小金库" 逃避了监督部门的检查��第二种观点认为:1.听取领导指示�这也是 "小金库" 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为了给自己的小团体或个人利益提供方便之门, 通常对 " 小金库" 的态度是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任其发展�2.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现有的财务制度不能与经费管理制度的需要相配套,缺乏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或者是监督力度不够, 让一些单位或部门钻了制度的空子, 给了私设"小金库" 的机会�3.为摆脱财务� 审计部门约束�一些单位或部门为了摆脱上级或同级财务� 审计部门的监督约束, 为了给自己得实惠, 为了自己用钱方便,常常会私设"小金库" �例如,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给客户请客送礼时还会捎带给自己的员工发些钱物, 就会用到"小金库"的钱, 避开了审查也为自己提供了方便��第三种观点认为:1.腐败难以从根本上制止�在我国已经实行市场化经济运作的现在, 腐败现象四处可见,许多部门与企业的领导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从事违法行为�现在这种情况还在不断地发生, 不少部门与企业为了小集团的私利而顺从于这种腐败的潮流, 使用多种"公关手段" , 按照有关规定, 这种 "公关手段" 的花费是无法报销的, 企业与部门也就只能通过本单位的"小金库" 来解决这些费用的支出�2.企业领导人法制意识欠缺, 在思想上存有认识误区�不少企业的"小金库" 不能得到有效清除, 原因就在于领导认为这是在为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设立的, 而并不是为个人设立的�只要自己没有将"小金库" 内的钱放到自己私人的口袋里�没有据为己有就不是违法违纪的行为, 充其量只能算个不正之风而已, 没有认识到使用"小金库"的钱去腐蚀其他单位或者部门的领导同样也是犯罪�思想意识不清醒, 没有足够的法制观念�3.利用"小金库" 谋求个人的经济利益�"小金库" 的使用没有足够严格的措施进行监管, 一些单位的领导就利用"小金库" 没有监管的便利, 将那些钱款放进自己的口袋�因为他们知道贪污公款以及收受他人的贿赂那是触犯刑法的, 是当今国法不能容忍的, 而利用 "小金库"的无法有效监管是实现个人私利的便捷途径�4.制度漏洞太多, 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小金库" 因为其先天的设计也就是为了逃避正常的法律和单位的财经制度的监管, 所以其在有效的监管方面可以说是形同虚设�有些企业自身经济比较紧张, 没有能力通过正常渠道来满足职工的福利所需, 还有些企业有一些所需的开支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财务渠道来报销, 这样, 单位就势必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市场经济在我国施行的时间还十分有限, 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又形同虚设, 这样就给单位的领导设立自己的"小金库" 打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也在管理上让 "小金库" 得以生存�5.没有施行有效的惩处�这两年国家有关部门虽然采取多种措施来清除"小金库" , 企业自己也采取财务和审计措施来检查, 但是只能处理一些表面问题, 许多问题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2 5

 2 011 年第18 期( 总第2 362 期)的处理�这样的措施雷声大雨点小, 让违规者认为违规成本小, 并不会让其积极的改正错误�而且 " 小金库"涉及的利益众多, 还牵扯到许多职工与群众的利益, 给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这样查而不绝, 查而不罚也对 "小金库" 起了纵容的实际结果��二� 我国历史上三次治理"小金库" 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一)第一次( 1989 年)专项治理"小金库" �定义:侵占� 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 化大公为小公, 化公为私, 未列入本单位财会部门收支,私存私放的下列各项资金�表现形式:1.截留的各种生产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 产品加价收入, 各种劳务收入, 设备� 房屋� 场地� 柜台等出租收入, 技术转让� 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 技术培训收入, 以及各种管理费, 手续费收入等�2.非法侵占国家和单位资财的收入�包括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的收入, 处理报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使用国家的车辆� 船舶� 机器设备� 仪器仪表私揽业务取得的收入等�3.虚列支出� 虚报冒领的收入�4.私自将投资� 联营所得转移� 存放外单位和境外的收入�5.隐匿 "回扣" � 佣金� 好处费等收入�6.截留各种违价收入和外汇收入�7.截留应上缴财政的各项罚没收入�8.截留其他各种收入�(二)第二次( 1995年)专项治理"小金库" �定义: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 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 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表现形式:1.各项生产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 营业收入� 出租收入� 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收入�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变价收入� 逾期押金收入� 销售不动产收入� 发售股票申请表售表收入� 股票发行费收入等�2.各项业务和劳务收入�包括加工� 维修�运输和代理业务收入� 业务收入� 广告收入� 出版发行收入� 技术转让� 技术咨询� 技术业务� 技术培训收入等�3.各项价外费用�包括价外收取的基金�集资费� 返还利润� 补贴� 违约金� 手续费� 包装费� 储备费� 优质费� 运输装卸费� 代收款项及其他形式的价外收费�4.各种集资� 摊派� 赞助� 捐赠等收入�5.股票� 债券等投资收益�6.各种形式的回扣和佣金�7.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8.各项罚没收入�9.各类协会� 学会的会费收入等�10.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11.通过虚列支出� 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的�( 三) 第三次( 2009 年) 专项治理 " 小金库" �定义: 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 含有价证券) 及其形成的资产�表现形式:1.违规收费� 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 �2.用资产处置� 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3.以会议费� 劳务费� 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4.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 �5.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7.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三� 关于 "小金库" 的危害性第一种观点认为35:

 2011 年第 18 期( 总第 2362 期)( 一) 国有企业 "小金库" 引发的职务犯罪�1. "小金库" 诱发的内部犯罪, 主体多为本单位的核心人员 �"小金库" 的存在为本单位人员贪污� 挪用公款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而诱发本单位内部掌握 "小金库" 的核心人物犯罪�个别上级主管领导知情而故意放纵� 甚至袒护, 造成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在私设小金库这个问题上有恃无恐�2. "小金库" 诱发的外部犯罪, 主体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小金库" 客观上为权钱交易提供了物资基础, 极易诱发外部犯罪�国有企业私设"小金库" 的用途之一是利用小金库的钱去拉关系,为企业谋取正当或不正当的利益, 从而诱发本单位以外的人员, 主要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犯罪�(二) 国有企业"小金库" 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1.扰乱企业的正常经营, 造成经营利润的流失�违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致使出现" 两本账 " � "多本账" � 甚至假账 , "小金库"的资金游离在财务� 审计监督之外, 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企业经营秩序,甚至造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对成本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 �"小金库" 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对企业各种收入的截留或转移, 国有企业存在的"小金库" 致使企业效益缩水, 这给国家财产和集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小金库" 的形成主要是减少收入, 增加费用, 必然会导致利润的减少, 从而导致企业少缴企业所得税�在商品体外循环的过程中, 流转税也会漏缴, 如营业税� 增值税以及相应的附加税费等�(三) "小金库" 的存在助长了铺张浪费� 奢侈腐化之风�"小金库" 虽小, 但其危害性却不小, 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小金库" 为少数领导者违规使用资金提供了条件, 导致某些部门单位腐败问题层出不穷, 而有的领导者建立 "小金库" 就是为了贪污挪用或者集体私分�为吃喝玩乐� 请客送礼大开方便之门, 严重腐化了社会风气, 毒化了人们的心灵��第二种观点认为:1.使国有资产流失, 损害国家利益, 削弱部门财力 �"小金库" 就是化大公为小公, 使资金游离于财务核算体系之外, 脱离政府监督, 资金大多用于所属单位少数人的个人消费, 很少用于单位发展, 这必然会挤占部门经费损害整体利益, 削弱部门财力, 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2.滋生腐败, 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腐蚀领导干部, 损害干群关系�由于"小金库" 是依据少数领导干部出于某种不光明的目的搞出来的, 可以随意开支, 不受监督和制约, 一些人就拿着手中掌控的"小金库"将公家的钱转换成联络感情� 笼络人心� 捞取"政治前途" 的筹码, 造成群众对我党和党的领导干部发出种种猜测� 议论和不信任, 损害了政府与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形象, 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 同样也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 助长了 "拜金主义" 思想�3.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小金库" 的收入� 支出均不进入单位的财务系统统一核算, 长期体外循环, 自收自支, 在公开的账面上反映不出来, 属于监管的盲区, 导致出现"两本账" � "多本账" , 甚至假账, 由此造成了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这不仅影响了单位对各项经济事项的决策和管理, 而且还严重扰乱...

篇八: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消费

 一、

 什么是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 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

 经费、 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 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无论是对干部, 还是对社会、 对人民都会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 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011 年 11 月 21 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 , 明确机关运行经费支出、 资产配置和服务保障标准的原则。

 二、 三公消费在我国的现象

  (1)

 三公支出

  财政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决算报告, 在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情况的说明中, 以文字形式公布了汇总的“三公” 支出情况。

 另外, 决算报告还公布了 汇总 2010 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 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 合计 887. 1 亿元。

 部委账单

 (3)

 实例

  上周末, 在贵州茅台酒厂举行的“茅台成龙酒” 发布会上, 当有记者问及茅台方面对“三公消费禁喝茅台” 提案的看法时, 茅台高管刘自力反应激烈, 他反问记者:

 三公消费禁止喝茅台?那么我请问你, 三公消费应该喝什么酒?

 是啊, 禁喝茅台, “三公消费” 到底该喝什么酒呢?

 就像机关公车采购似的, 既然不准买高挡骄车, 政府就得排出价格较低、 排气量较小的可供采购的目录, 这样, 才能做到令行禁止。

 可酒这东西就不一样了, “咕噜” 一声下了 肚, 看不见, 摸不着, 明明喝的是茅台, 可发票上只有简单的“招待费” 三个字, 你处罚谁? 也就是说, 即便禁了 也白禁, 更何况“手心手背都是肉” , 茅台也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 难道我们真的要置茅台于死地而后快?

 其实, 窃以为, “三公消费禁喝茅台” 提案者的“醉翁之意” 恐怕不在“酒” , 而在于公务接待该不该花那么多“钱” , 据媒体披露, 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 3000 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换言之, 也就是说相当于西部地区至少四五个省财政收入就这样被吃掉喝掉了。

 对此, 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两会批评每年都有, 中央也曾在 2006 年就下发了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 明确要求“不得超标准接待, 不得用公款大吃大喝” , 各地方、 各部门也都有相关的公务接待标准, 可执行实际效果呢? “天价酒” 照喝、 “天价烟” 照抽、 “天价莱” 照吃。

 难道“三公消费” 真的成了不可治愈的顽症? 那也未必, 纵观西方一些国家, 其公务接待费用之所以控制得比较好, 不仅仅是政府账目透明公开, 更是因为存在着非常完善而严厉的制度安排。

 比如, 有些国家为公职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立法, 其中对公职人员接受宴请、 礼品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甚至规定上级不得接受下级的礼物。

 而在我们在许多公务接待中, 除了 “吃” 还要“拿” , 还美其名“礼尚往来” 。

 由此看来, “三公消费” 到底该喝什么酒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要坚决遏制过高的公务招待费用。

 这就需要“两手抓” , 一手抓“公开、 透明” , 一手抓“立法、 管理” , 唯有如此, 以“喝茅台” 为代表的“三公消费” 才能真正降下来, 政府廉洁的“满意度” 才能真正上得去

  上全国政协委员、 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

  南都讯 记者裘萍发自北京 “限制‘ 三公’ 消费, 要痛下决心, 从中央做起, 不再‘ 上级吃下级、 一级吃一级’ 。

 ” 昨日,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说。

 蒋洪已连续五年跟阳光财政较真, 今年他准备继续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为减少“三公” 消费疾呼。

 蒋洪以公款吃喝为例指出“三公” 消费分“制度内” 和“制度外” 两种。

 制度外“三公” 消费是公款进了个别人的腰包, 属违法乱纪, 这种情况相对好治理; 可怕的是制度内三公消费, “离开了‘三公’ 消费, 制度就转不起来了” 。

 “上面来了人下面接待, 按说应记在上级单位的账上, 为什么要下级单位来承担? 中央到省, 省到市, 市到区县, 县到乡里一级吃一级, 这是纵向的; 横向来看, 同系统兄弟单位之间, 今天你请我, 明天我也不好意思不接待你。

 ” 蒋洪说, 现状是, 哪个单位不按照这个规则做, 就根本运行不下去。

 蒋洪认为, 这种制度缺陷来源于上层。

 “关键是‘ 上级吃下级、 一级吃一级’ 把风气带坏了 。

 ” 蒋洪说, 其他国家的制度设计, 都是履行本单位职能花本单位的钱, 只有中国形成了 独特的制度文化。

 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从上层“动手术” 。

 他建议在制度安排上, 中央一级单位花自己的钱, 不管到哪里不能占用下级财政, 逐级效仿。

 “自己花自己单位的钱, 就懂得计算了, 而且单位部门、 同事之间存在监督, 花了不该花的钱, 有人会有意见。

 ”

 “抓制度外的‘三公’ 消费, 就好比身上长了一个毒瘤, 把它割掉就好了; 但是制度内的‘三公’ 消费, 就好比这个毒瘤深入骨髓。

 要改变就要伤筋动骨, 伤筋动骨就要看上面有没有决心。

 ” 蒋洪说。

 三、 我国三公消费如此严重的原因

  (1)

 背景 “三公” 经费千呼万唤始出来据了解, 74 个中央部门去年集中“晒账本” ,首次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然而, 对于公众一直千呼万唤的“三公” 经费, 却迟迟不肯露面。

 过高的行政成本, 因缺乏透明度, 显然难以令人满意。

 今年, 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 要求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 经费预算, 并要求今年 6月会将中央本级“三公” 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

 此后, 科技部曾对外公开“三公” 支出情况, 除此之外鲜有部门效仿。

 这次是财政部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 首次向全国人大公布汇总的“三公” 支出情况。

 (2)

 “上级吃下级” 是导致三公消费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限制„ 三公‟消费, 要痛下决心, 从中央做起, 不再„ 上级吃下级、 一级吃一级‟。

 ” 昨日,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说。

 蒋洪已连续五年跟阳光财政较真, 今年他准备继续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为减少“三公” 消费疾呼。

 蒋洪以公款吃喝为例指出“三公” 消费分“制度内” 和“制度外” 两种。

 制度外“三公” 消费是公款进了 个别人的腰包, 属违法乱纪, 这种情况相对好治理; 可怕的是制度内三公消费, “离开了 „三公‟消费, 制度就转不起来了 ” 。

 “上面来了人下面接待, 按说应记在上级单位的账上, 为什么要下级单位来承担? 中央到省, 省到市, 市到区县, 县到乡里一级吃一级, 这是纵向的; 横向来看, 同系统兄弟单位之间, 今天你请我, 明天我也不好意思不接待你。

 ” 蒋洪说, 现状是, 哪个单位不按照这个规则做, 就根本运行不下去。

 蒋洪认为, 这种制度缺陷来源于上层。

 “关键是„ 上级吃下级、 一级吃一级‟把风气带坏了。

 ” 蒋洪说, 其他国家的制度设计, 都是履行本单位职能花本单位的钱, 只有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制度文化。

 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从上层“动手术” 。

 他建议在制度安排上, 中央一级单位花自己的钱, 不管到哪里不能占用下级财政, 逐级效仿。

 “自己花自己单位的钱, 就懂得计算了, 而且单位部门、 同事之间存在监督, 花了不该花的钱, 有人会有意见。

 ”

 “抓制度外的„三公‟消费, 就好比身上长了一个毒瘤, 把它割掉就好了; 但是制度内的„三公‟消费, 就好比这个毒瘤深入骨髓。

 要改变就要伤筋动骨, 伤筋动骨就要看上面有没有决心。

 ” 蒋洪说。

 四、 危害:

 中央“三公” 经费首次公布 公车等共耗资 94. 7 亿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天表决通过关于批准 2010 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经财政部汇总, 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 94. 7 亿元。

 财政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决算报告, 在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情况的说明中, 以文字形式公布了汇总的“三公” 支出情况。

 另外, 决算报告还公布了 汇总 2010 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 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 合计 887. 1 亿元。

 五、 措施

  首先, 建立硬性约束机制, 对不能按时公开的部委以及存在挥霍公款造成浪费的, 要进行严厉问责。

 过去中央治理“三公” 消费效果之所以不彰, 一大因素是惩处环节不到位。

 其次, 立法规定预算公开的内容、 方式、 主体、 时限、 说明语言等, 并由各级人大对“三公” 消费预算进行审定, 确定细化标准, 以做到通俗易懂, 一目了然。

 目前公开的内容还很笼统, 应该完善预算科目, 细化具体项目, 特别要严格限制以“其他支出” 笼统化、 模糊化“三公” 支出, 能列入相关细目的必须列入, 不得化实为虚, 化零为整。

 同时, 公开的模式、 说明等, 也要做到“通俗易懂” ; 明确规定公开的时间表和每个公示周期的最后期限, 防止有关部门将陈年旧账拿出来“忽悠” 公众, 或者故意拖延、 拒不公布。

 第三,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将财政预算内外两种管理体制统一起来, 严防地方和部门私设“小金库” 。

 财政总预算、 部门预算、 专项资金等全部财政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 各类预、 决算全部公开, 包括每年审计出的有问题的资金项目, 以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第四, 强化人大审查监督的力度, 各级人大要承担起对“三公” 消费的监督责任, 同时突出审计独立监督的职能。

 这就需要我们尽快修改《预算法》 、 《审计法》 等法规, 使之相衔接和配套, 成为能真正实施和违法后追究责任的法律。

 最后, 还应加强舆论的监督力量。

 近年来, 随着预算民主化的推进, 从中央到地方, 预算公开的力度在不断加强。

 但正如温总理所说, 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 公开还不够细化, 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对“三公” 经费的公开, 必须从整体上有严格的制度、 措施安排, 从而确保公民知情权、 参与权和监督权之实现。

 出台文件

  2011 年 11 月 21 日, 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消息, 国务院法制办当日就《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 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国务院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征求意见稿》 遵循并体现了 四个特点:

 完善管理制度和标准、 体现严格管理精神、 坚持公开透明原则、 倡导厉行节约风尚。

 [15]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 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 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 因公出国(境) 费等经费的预算、 决算、 绩效考评情况。

 《征求意见稿》 对经费管理做出较大篇幅规定, 并界定, 本条例所称机关运行经费, 是指为保障机关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机关运行经费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性质、 特点和职责, 按照总额控制、 从严从紧的原则, 采取定员定额方式, 根据预算定额和开支标准编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务接待费、 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 费纳入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 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 因公出国(境) 费在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

 《征求意见稿》 规定, 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关运行经费预算, 制定公务接待费、 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 因公出国(境) 费支出计划, 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 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 因公出国(境) , 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下级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摊派、 转嫁相关费用。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本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实际情况统一组织实施本级政府机关的基本建设、 办公用房建设和维修、 公务用车配备更新、 后勤服务等事务的, 所需经费按照国家预算管理规定执行。

 吃喝、 公车私用等现象为什么管不住? 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 ” 的问题时, 温总理态度坚决地说,

  应该管得住, 必须管得住。

 其实, 我们能够做到, 最根本的是两条, 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 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 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 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

 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 其亡也忽” 的周期律问题, 最重要的是民主, 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在 2个多小时的在线交流中, 温家宝总理曾经两次提到反腐败问题, 一次是在在回答网友关于物价的提问时, 温总理说, 从我几十年的政治生涯我懂得, 两个问题可以危及到社会的稳定以致政权的巩固, 一个是贪污腐败问题, 一个是物价问题。

 一次就是在回答“三公消费” 问题时, 温家宝指出, 公款吃喝、 公车私用, 公费出国, 其实也关系到整个反腐败。从这两次提及反腐败问题来看, 腐败不但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更是国家领导人心头忧虑。

 六、 三公消费公开之后怎么办?

 “

 千呼万唤, “三公经费” 数据总算公之于众了, 但赢得的不是公众的理解, 而是更多的猜测和质疑, 这可能令有关部委始料未及。

 问责缺位:

 “清水衙门” 先公开, “富裕”部门不公开怎么办?

 国务院三令五申, 中央部门要把“三公” 经费在 6 月份向社会公开。

 遗憾的是过了 6月, 除科技部外, 其他中央单位还没有主动公开自己的“三公” 经费。

 迟滞、 笼统地公开, 无疑会架空“三公” 经费公开的社会意义...

篇九: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库的清理小金库的清理• 2009年, 广东300个“小金库” 被挖出, 涉及金额近1 .3亿元。201 0 201 1广东省纪委对全省党政机关和• 201 0-201 1 , 广东省纪委对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 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共发现“小金库” 399个, 涉及金额1 .75亿元。

 什么是“小金库” ? 如何认定“小什么是“小金库” ? 如何认定“小金库” ?金库” ?• 2009年的定义:

 “小金库” --是指违法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

 及其形成的资产。

 (始于1 986-至今)• 1 995年的定义:

 财政部、 审计署、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 意见的通知》 的文件中, 将“小金库” 定义为:

 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侵占、 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于“小金库” 。

 • 三个方面的差别:• 一是不突出设立“小金库” 的手段和方法;• 二是不区分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预算管理强调符合规定的单位帐簿管理, 强调符合规定的单位帐簿;• 三是“小金库” 不仅仅局限在资金, 强调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

 • 认定是否属于“小金库” , 关键看资金或资产是否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 超范围、 超标准发放奖金、 津贴; 公款旅游公款请客送礼游; 公款请客、 送礼

 “ “小金库” 清理处理的主要依据小金库” 清理处理的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进行财政、 财务、 会计处理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 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 核算……。• 第四十二条同时明确:

 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可以处两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还应当由其所在的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

 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 (二)

 私设会计账簿的。

 •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十七条也规定:

 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 责令改正, 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 没收违法所得。• 对单位处 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属于国家公务员的, 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 情节严重的, 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 “小金库” 特点小金库” 特点• “小金库” 具有普遍性、 分散性、 反复性、顽劣性、 多样性, 手段的隐蔽性、 使用的挥霍性, 以及定性难、 查处难、 处理难等诸多特点 。诸多特点 。

 “ “小金库” 的主要表现形式小金库” 的主要表现形式• 2009年全国“小金库” 专项治理工作, 明确了“小金库” 的七种表现形式, 包括:• 一是违规收费、 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二是用资产处置库” ; 二是用资产处置、 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 三是以会议费、 劳务费、 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出租收入设立

 • 四是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 ;• 五是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六是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 六是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 七是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

 • 虚支套现 例如:• 201 0年6月, 审计署审计报告指出:

 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 70张为虚假发票, 列支金额为1 .42亿元。• 其中:

 8个部门本级和34个所属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背景的情况下, 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 4万元, 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 1 2个部门本级和37个所属单位对票据审核把关不严, 接受虚假发票报账4456.66万元。

 “ “小金库” 资金来源细分小金库” 资金来源细分• 1 、 财务收支违规形成。• 即通过虚列支出、 截留收入、 截留收益三种方式形成;2业务开展违规形成• 2、 业务开展违规形成• 即通过运用垄断的业务、 资源或权力形成,与行业特点息息相关;• 3、 违规账外经营形成

 企业“小金库” 的资金来源企业“小金库” 的资金来源• 1 . 由销售商品形成, 如:

 利用批发零售差价、 浮动价、 处理价、 销售折扣与折让价,使得实际收入大于正规会计核算入账收入等;等;• 2. 由采购物资形成, 如:

 利用购货回扣手段, 将正规会计核算高价购买货物多支付的资金由售货方返回, 以此形成的账外资金等。

 • 3. 由虚增费用形成, 如:

 利用外部其他经济组织虚开的发票, 和内部伪造的工资、劳务费、 销售佣金凭单, 以及坏账损失或应交费用已经入账核销但又收回等应交费用已经入账核销但又收回等, 使得正规会计核算多列支费用, 由此形成的账外资金等。使得

 • 4. 由截留投资收益形成, 如:

 将合资、 合作、 证券等投资取得的收益不入正规会计核算账, 由此形成的账外资金等。• 5. 由非主营业务收入不入账形成, 如:

 废由非主营务收入不入账形成旧物资和盘盈物资变价处理收入、 受赠收入、 受赠资产或受赠样品变价收入、 公款私存利息收入、 放贷资金高息与规定利息差额收入、 罚没收入、 乱收费项目收入、下属单位上缴款项等所形成的账外资金如废

 “ “小金库” 成因分析小金库” 成因分析• (一)

 利益驱动• (二)

 制度缺失• (三)

 监管缺位• (四)

 道德失范• (五)

 公平失衡

 有效预防和惩治“小金库” 相关对有效预防和惩治“小金库” 相关对策策• 规范预算管理, 增强收支透明度, 杜绝“小金库” 的资金来源• 例如建立集中的会计核算中心, 集中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业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业务;• 预算尽可能细化到项目和单位;

 • 督促商业银行加强对大额提现业务的规范管理, 严格控制现金提取的额度和次数,建立大额现金支付监测系统, 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结算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利用现金结算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督促商业银行加强对单位开户的审核, 密切跟踪资金来源和使用的规范性和真实性;等等。

推荐访问:小金库的危害有哪些 小金库 危害 有哪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