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7篇

时间:2022-11-14 1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7篇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由果冻素材创建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7篇,供大家参考。

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7篇

篇一: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果冻素材 创建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2021/8/17

 谢谢再见2021/8/17

篇二: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News06· 中国电力教育 2021.3

 教育部部署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有效解决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服务体验不佳、设施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协调,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提高教育数据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知》指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实现优化整合,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数据孤岛得以打通,多元参与的应用生态基本建立,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水平全面提升。《通知》强调,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组织领导,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分工机制,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加强信息系统规范管理,推进信息系统深度整合,促进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加强教育数据规范管理,促进教育数据开放共享,强化教育数据质量保障,提升教育数据管理效能;促进教育行政办公数字化,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教育督导和监管信息化;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规范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数字认证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通知》明确,要打造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精简高效的专业队伍,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鼓励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行岗位交流、健全产学融合等方式引入外部资源。据教育部网站消息, 新华社受权于 3 月 12 日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共分为十九篇,在第十三篇“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规划纲要提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在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规划刚要明确,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推行“学历证书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规划刚要明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60%。分类建设一流大

 时讯 News07 中国电力教育 2021.3能源电力行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首期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本刊讯,3 月 28 日,2020 ~ 2021 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题培训——能源电力行业高级研修班在北京金风大学举行开班仪式。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开班仪式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电力发展,向世界宣示了 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目标,为能源创新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电气化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转型升级正在加快推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行业上下共同努力:一要坚持绿色发展;二要坚持创新发展;三要坚持融通发展;四要重视人才培养。本次领军人才能源电力行业高级研修班,以“融通发展”为着力点,以领导创新为切入点,突破制约制能源电力行业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提升能源电力行业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学林发表讲话,他强调,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共同开设能源电力行业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能源电力行业中小企业的协同和支撑能力,助力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他希望各位企业家学员在为期一年的研修中,沉心学习、修炼内功,不断开拓视野、了解前沿、提升能力、对接资源。本期培训班 60 余名学员,均为来自电力行业设备制造、工程建设、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类型的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松石)

 学和一流学科,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增强高校学科设置针对性,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规划刚要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立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政策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健全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推进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建立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区调整,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适当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

 CEPE

篇三: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 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 9 篇 【篇 【篇 1 】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四五”是十九大明的确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阶段建设起始之年,更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建设的要害之年。根据市县“十四五”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十四五”期间,我局党建工作整体思路是:坚持以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实基础,改进作风,持续抓好“基层党建提升年”“支部建设规范年”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建设“xx 明珠”的新局面提供坚毅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着眼做到 一着眼做到“ 两个维护”,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xxx 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把深入学习贯彻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学 xxxx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省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密切衔接起来,进一步领会

 把握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好机关党员和领导干部政管理论学习。

 (二)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认真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取得实效,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推动领导干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 xxx 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持续抓好党内教育培训。要通过依托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和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体验异地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局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新党员的培训,开展党员对党绝对忠诚和强化党员身份意识的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做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表率,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二着眼建设一直过硬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建设 (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标准。严格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按照“为工作选干部凭业绩用干部”选拔原则,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重用想为敢为勤

 为善为的干部,强化选人用人的正导向能者有位的正激励公平公正的正能量。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培养选拔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标准,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评选表彰优秀党员干部,统筹做好全局机关干部的日常调整配备工作。

 (五)加强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严格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求,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积极向县组织部推举优秀年轻干部,加强与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了解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发明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大力培育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提升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水平。着眼新时期党员干部理论 WZ 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化能力提升的需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理论强信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干部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司法服务经济建设相关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

 (七)严格干部日常监管。严格落实抓党建的主体责任要求,强化监督责任,和纪检部门做好衔接,按照全员全维的要求,建立干部监督台账,及时掌握干部情况,确保人人都在监

 管中。加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强对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日常监督和检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八)严把干部考核关。严格执行干部考察考核制度,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考核工作始终,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功夫下在平时,考核重在平时,看干部的长期表现,做到既知人之短知人之长,也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散懒”现象,进一步严格绩效考核制度,通过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着眼标准化规范化,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九)全面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进一步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切实夯实基层工作,落实好“常规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求突破考核工作争先进特色工作出亮点”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党支部“五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开展全覆盖专题业务培训,力争年内机关党支部达到“五化”标准,注重党建实效化,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十)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推动组织生活正常化。推动主题党日常态化制度化,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期间原则上不

 安排业务工作会议和需集体行动的工作,确保全局广大党员特殊是党员领导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十一)做好党员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和新党员的发展工作,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完善党籍管理,特殊是律协党总支的党籍管理工作,我们将与律协党总支进行对接,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理清党员律师档案资料,兴顺律协党总支的党员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党章及有关规定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进一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及时了解党员需求,做好服务党员工作。从关爱党员干部入手,建立本局生活艰难党员老党员明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在重要的节假日从党费行政经费中安排资金开展生活艰难党员老党员走访慰问,“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竭力帮助解决实际艰难。

 (十二)大力实施阳光党务。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穿到党务公开全过程各方面,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基层党建经费队伍责任保障,将组织运转经费按照 2%的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拨付监督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确保资金拨付管理使用规范高效。

 四着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结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十三)坚定不移走党指引的群团发展道路。把群团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坚持以党建带工会妇联团委合建的工作思路,将群团组织有机集合整合资源,把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自觉贯彻到各项工出作中去,确保群团工作形成合力。

 (十四)助推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发展。要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强党建倾作用。一是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加强驻村帮扶工作,调优补强驻村帮扶工作队,对派出的第一书记,实行季度培训季度点评不合格“召回”制度,切实提升帮扶实效。提高帮扶质量,将不能按要求开展走访提供服务的帮扶责任人进行替换,激励一般党员参与结对帮扶。二是助推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创新方式,强化扫黑除恶工作宣传,激励广大党员群众主动检举揭发黑恶势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足度。三是助推司法服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党员律师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这一品牌党建活动。计划每年选出一到两个律协党支部,到社区开展个性鲜亮主题突出群众急需的党建活动,并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公共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打造县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亮点。

 【篇 【篇 2 】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

 一、 一、“ 十三五”规划工作情况 规划工作情况 “十三五”规划工作期间,我局紧紧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2020 年期间,我局共完成审计单位 93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 50.49 亿元,其中:违规金额 0.64 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 49.85 亿元。审计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 175个。审计处理处罚资金 4.59 亿元,其中:应上缴财政资金 0.75亿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 0.52 亿元,应缴纳其他资金 650 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 3.26 亿元。移送处理事项 48 件,其中:移送纪委 35 件,有关部门 13 件,移送处理人员 4 人;提出审计建议 282 条;完成政府转办事项 520 个。其中,市水务局、原城管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市供销社财政收支、2017 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等 5 个审计项目,先后获得自治区、银川市优秀、表彰审计项目荣誉,共计 5 人获得审计标兵称号。

 (一)审计服务大局。一是跟踪审计推动政策落实。五年间开展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减税降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稳就业”等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督促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供参考和依据。二是持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认真抓好经济责任审计“两办新规”的执行,及时更新审计对象底数,扎

 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了对市财政局、科技局、农牧局、教育局、市委办、组织部等 36 部门(单位),临河镇、白土岗乡等 4 个乡镇和城投、文投、融资担保等 3 个国企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工作,不断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三是持续服务保障提升财政资金绩效。通过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连续五年对灵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暨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工作,针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前瞻性、预警性的审计意见建议,每年的财政同级审计工作报告都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高度肯定。相继开展了市政协办、农综办、人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等 23 个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对公安局、再生资源园区管委会、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白芨滩林场等 14 个部门(单位)财政收支审计和 5 个乡镇的财政决算审计。四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2016 年至 2019 年共完成工程建设审计项目 3590 项,审计总金额 112.94 亿元,审定资金 102.88 亿元,核减工程造 10.06 亿元,核减率 8.91%,其中:招标控制价审核 1896 项,送审金额 55.26 亿元,审定金额 50.17 亿元,核减造价 5.09 亿元,核减率为 9.21%;工程结算审核 1694 项,送审金额 57.68 亿元,审定金额 52.71 亿元,核减造价亿 4.97元,核减率为 8.62%。

 (二)审计创新突破。一是加强统筹规划。精心谋划了灵武市十三五审计工作工作任务,就推进审计全覆盖、创新审计方法、科学审计管理、提升审计质量等进行了探索和规划。二是顺利完成审计机关机构改革。按照机构改革相关要求,成立了灵武市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强化了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先后召开四次会议研究灵武市审计工作重大事项。积极承接了发改局的“重大项目稽查职责”和财政局的“财政监督检查职责”,并有序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三是有序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突出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初步实现了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全覆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四是探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连续三年分别对马家滩镇、原林业局、崇兴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式、方法,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领导干部的履职评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尝试。五是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督查考核机制,将审计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中,推动审计结果运用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对 2015 年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移送处理敷衍整改及未整改事项 15 件。同时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列入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六是稳步推进投资审计转型。认真贯彻落实《审计署关于进一步

 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通知》(宁政办发〔2018〕64 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必要性,全面退出工程结算和控制价审核,不再承担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和审定、征地拆迁、工程招标、材料价格认定等决策和管理活动。

 (三)存在问题。一是新时代审计工作要求审计全覆盖,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逐年增加,同当前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人员专业覆盖面不够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审计技术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在运用推广大数据和信息化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个别部门和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重视不够,致使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进度缓慢,审计结果运用程度较低。

 二、 二、“ 十四五”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 2021—2025 年,灵武市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和灵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级审计委员会会议和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总体工作思路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

 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审计机关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

篇四: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五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完整版)

 .......................

 1 1

 1 1 、降速提质与远景目标

 ................................ ....................

 1 1

 2 2 、“ “ 十四五” ” 的 5 5 个新理念与 2 12 个重点任务

 ......................

 3 3

 3 3 、科技创新是“ “ 十四五” ” 时期的首要任务

 ............................

 7 7

 4 4 、深圳“ “ 双区建设” ” 的改革使命与市场空间

 .......................

 10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解读 ( 完整版)

 )

  -Word 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2020 年 10 月 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其背后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中长期逻辑:一是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十四五”时期的 12项重点任务形成了三层次的系统性架构;三是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其保障措施包括了政府作用、企业能力、人才活力、体制机制 4 项。

 1 1 、降速提质与远景目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在 5 2035 年实现的远景目标之一。截至 2019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1 万美元。“十四五”时期中国潜在 GDP 增速预测值约为 5.5%(不变价增速;IMF(2020);白重恩、张琼(2017)),按照现价美元计算的名义经济增速约为 7.0% (平减指数按 1.5%估计)。假设人口不变,这意味着“十四五”之后中国的人均 GDP 将达到 1.5 万美元。2026 至 2035 年,假设中国名义经济增速平均能超过 5.0%,那么 2035 年中国人均 GDP 增速将接近 2.5 万亿美元。

 中国人均 P GDP 从 从 1 1 万美元上升至 2 2 万美元以上的主要困难在于,“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将进入增速下降但质量持续提升的过程:

 (1)近年来,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疫情的连续冲击,中国宏观杠杆率明显上升。“十四五”时期,需要将宏观杠杆率的上升速度控制到“避免每年上升超过十个百分点”的区间,这主要涉及财政、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债务监管。

 (2)中国制造业局部接近技术前沿,后发优势消失,自主创新面临更高难度和更高风险。

 (3)居民消费仍然会受制于贫富差距、劳资矛盾(包括自动化替代、分配弱势地位等)。近年来实施的全面脱贫、个人所得税改革等只是开始,教育公平、农村改革、城市户籍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仍需要在“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

 (4)全球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出现本质变化,中国的外资外贸将受到明显影响;同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居民消费的升级,中国的进出口将更趋平衡。综合之下,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将趋于收窄。

 2 2 、“十四五”的 5 5 个新理念与 2 12 个重点任务

  达成上述目标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 5 5 个新理念和由科技创新领衔的 2 12 个重点发展领域。

 “十三五”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十四五”的总体目标升级为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亦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由于总体目标升级,“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也相应出现了升级。其中以下 5 项新的理念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该重点关注:

 第一,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在“十三五”规划中是作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任务,而在“十四五”规划中则升级为指导思想。

 第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市场体系的升级,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十三五”规划中这也只是重点任务之一。

 第三,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要是指要对总需求结构的演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第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是指执政能力的制度性、系统性提升。在经济领域,以系统性、长期性的“宏观治理体系”概念代替了常用于逆周期、部门性调节的“宏观调控”概念。

 第五,指导原则中的“坚持系统观念”:涵盖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中

 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等多项矛盾的统筹协调。

 “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 2 12 个领 域,依次包括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市场经济体制与宏观经济治理、乡村振兴、区域协调与城镇化、文化事业、绿色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民生、安全、国防共 12 个方面,这 12 项任务形成了一个三层次的架构。

  第一层次是科技创新,这是“十四五”时期的第一动力:无论是国内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是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格局,都决定了科技创新位列第一。

 第二层次是宏观政策,包括供给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求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 供给侧: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既要自主性地技术创新,也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能源、数字化等领域实现突破。

 2. 需求侧:要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关键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从而带动居民就业,稳定居民收入预期,促进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

 3. 市场经济体制:以 4 个方面改革作为保障:一是优化市场主体,包括国资布局调整、国有资本改革、非公经济发展等。二是完善产权、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制度。三是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优化市场体系。四是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4. 宏观经济治理:包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周期调控、逆周期调控、宏观审慎监管等政策工具,工具越丰富,政策越精准灵活。

 第三层次是结构政策,包括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文化软实力、绿色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民生与应对老龄化、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3 3 、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时期的首要任务

  科技创新是“十四五”规划 12 项重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其保障措施包括国家力量、企业能力、人才活力、体制机制 4 项。企业、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政府如何更有效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本节将现有学术研究结果梳理如下:

 (1 1 )创新激励政策:资本市场比财税政策更有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体系可以分为基础支撑、财税支持、金融支持三个方面。其中基础支撑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与专项计划等,属于中长期政策;财税支持主要包括直接补贴、税收减免、政府订单等;金融支持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及金融产品创新等。

  财税政策的问题一是政策设计较为复杂,如需要考虑增量型与存量型;二是对流动性约束较强的中小企业影响更显著;三是不适合高速增长领域,对强竞争力企业会有挤出。

  与之相比,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能更有效地支持企业研发与创新。原因一是资本市场具有高频交易功能,同时有众多主体参与,能通过不断试错进行价值发现,从而为技术创新实时定价;二是中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普遍偏好股权融资,原因是当前信贷融资的显性和隐性成本较高、企业债券融资标准较高,而股权融资成本较为灵活,同时能获得投资人在行业资源、市场拓展上的支持。

 2019 年以来,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改革、港交所改革等,缩小了中、美之间股权融资的差距,特别是特殊 IPO 条件、注册制改革等措施,为创新型企业在中国沪、深、港上市扫除了障碍。资本市场改革成为中国支持技术创新的主力政策工具。

 (2 2 )金融危机以来,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因素出现了变化

 金融危机之前,低劳动力成本、低税率、以及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地区对企业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但金融危机之后,生产端的聚集效应、基础设施、研发水平以及需求端的消费者距离等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价值创造持续向上游环节(研发和设计等)和下游环节(营销和售后等)转移,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份额持续下降(麦肯锡,2019)。

  其原因在于:1. 目前约半数劳动力已可以实现自动化替代,资本和劳动力对制造业的重要性出现了反转,这使得目前仅 18%的商品贸易是基于劳动力成本套利的。2. 规模效应增加、贸易成本下降,使得产业链集聚效应持续强化,生产要素进入聚集区之后会“沉迷其中”,对成本边际变化的反应变得迟钝。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经济领域 “网络效应”的强化,市场空间对于企业价值创造越来越重要,而 2025 年新兴市场将占全球制造业消费的三分之二,2030 年将占全球消费的半数以上。

 (3 3 )从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看人才的政策诉求

 近年来国内主要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户口、补贴、购房优惠等各类措施不断出台,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在追求经济运行和人口流动之间的一种良性循环。

 一方面,各地会通过吸引人才流入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对于生产、人才的流入能从边际上改善生产要素的供应——既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年龄结构,也包括资金(通过储蓄、纳税、社保等形式)、技术(包括引进新技术、试错型技术进步等)和数据要素的积累。对于需求,人才流入既能直接拉动消费

 与住房销售,也能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增速与方向。同时,人才流入也会产生聚集效应,提升资源整体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城市所在区域实现了持续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收入增长预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增强城市的财政力量,改善市政环境,并持续投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建设,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吸引高质量人口的流入。

  4 4 、深圳“双区建设”的改革使命与市场空间

  (1 1 )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推进“双区建设”的背景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央“顶层设计+基层探索”的改革开放新模式,既彰显国家意志,又符合地方诉求。一方面,国家需要深圳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与“试验田”的作用,为中国经济转型突围“闯”出一条新路;另一方面,深圳也需要国家授权来改革城市发展的“痛点”,为深圳城市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因此,中央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政策框架是结合了顶层设计与地方需求之后的战略部署,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相比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政策框架不仅将深圳作为大湾区四个核心引擎之一,强化深圳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将深圳作为新征程中的改革尖兵,为国家整体改革探索路径并积累经验。

 (2 2 )六大领域体制改革,探索形成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规划相比,国家授予深圳了一整套政策体系,从目标定位到授权清单,全方位规划了深圳未来五年的发力领域与路径措施。其中,以探索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主线,以六大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的《实施方案》,清晰地指引了深圳改革开放的趋势方向,对投资主题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畅通内循环:疏通要素市场化配置堵点、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重点关注资本市场改革与数字经济等主题。在“双循环”的设计方案中,补短板、疏梗阻,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是建立独立自主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因此,《实施方案》中“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与“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等内容旨在促进深圳“内循环”的形成,规划部署全面详

 细,授权事项占了首批授权总数的 50%。其中,围绕深交所的资本市场改革与围绕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两主题,则是畅通内循环的重中之重。

 升级外循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重点关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与航运业对外开放等主题。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升级外循环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和畅通国内循环,实现内外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因此,《实施方案》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与“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等内容旨在发挥深圳外向型经济与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探索如何在更高层面上与国际市场相融合。其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国际法治领域跨境合作,以及推动金融与航运业对外开放等主题值得重点关注。

 补齐民生服务供给短板,是深圳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主要特色,重点关注医疗、教育、社保、文化等主题。在中央对深圳的战略定位中,关于民生的有三项“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而《实施方案》通过“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与“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对此进行落实。尽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中民生领域的综合授权事项

 较为有限,但明确提出的深圳医药改革与办学自主权下放尤为值得重点关注。

 (3 3 )值得关注的市场机遇

 第一,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领域的市场机遇:作为政策体系浓墨重彩的一部分,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改革蕴藏的市场机遇值得深入挖掘。其中,“创业投资企业市场准入优化”可能会改善创投行业低端竞争的格局,使其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优质企业培育中去,长期利好优质上市企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可能利好为技术成果评估、定价、撮合交易的中介机构与科研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上市公司;“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推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应用和国际合作”将利...

篇五: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五规划纲要全文(完整版)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2021/7/21

 thanks2021/7/21

篇六: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7 篇)

  第 1 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01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的目标。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 1 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纲要》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同样要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推进老旧楼宇改造,积极扩建新建停车场、充电桩。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的**.*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19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 60.6%,东部沿海部分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在城镇化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城市更新的重要阶段,即大规模

 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对于面对新阶段新形势,以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为目标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事实上,城市更新这一概念早已被频繁提及并在多地进行了实践,早在 20**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2020 年党的十九届*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本次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也是“十四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路径,将城市更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广东省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内九市一直都是全国践行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阵营。2021 年 3 月 1 日,全国首部省级的“三旧”改造政府规章《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系统地梳理并提炼总结了广东省“三旧”改造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确立“三旧”改造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尊重历史、分类施策、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广东省深入推进“三旧”改造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撑,对于其他省市乃至全国推进“三旧”改造、实施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3 月 1 日同时宣布实施的还有深圳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作为我国的首部城市更新立法,尽管当前该《条例》仍有待各项配套措施出台修缮,但对当前各项城市更新工作的指导意义重大。

 02

  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对于房地产市场,“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有序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纲要》延续了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强调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值得注意的是,“房住不炒”这一概念自 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以来频繁出现,并首次出现在了规划纲要中,充分说明国家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房地产调控力度将持续不减,也印证了房地产行业对于拉动经济的作用正在淡化,逐步回归到民生居住属性上。

  此外,《纲要》还将“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这句表述放在了“畅通国内大循环”这一章节中,说明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需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背景下,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矫正资源要素失衡错配,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不能挤占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在房地产调控中,《纲要》还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因城施策,坚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二是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发挥住房税收调节作用,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无论是近期提出的针对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银行放贷“五类分档”,还是土地出让方面的“两集中”规定,均是体现房地产调控的有力举措。

  在住房租赁市场方面,与“十三五”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纲要着墨明显增多,将重点放在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上。《纲要》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在租

 赁市场上,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加快住房租赁法规建设,加强租赁市场监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权益。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对于探索租赁住房建设,《纲要》给出了“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纲要》同时提出要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此外,《纲要》中再次明确提出推进房地产税立法,预示着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正在稳步推行中。

  03

  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多次点名粤港澳大湾区,要求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具体措施方面,包括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加快城际铁路建设,统筹港口和机场功能布局,优化航运和航空资源配置。深化通关模式改革,促进人员、货物、车辆便捷高效流动。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此外,为了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纲要》提出要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进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

 南沙、深港河套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04

  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继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值得注意的是,早先在 2021 年 2 月 21 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同样提出了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要求。

  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政策背景之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全国农地入市第一拍项目——合一凤凰智慧港,已经以先行先试的姿态,走出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步。这是深圳在探索存量土地开发利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化发展难题的又一次破冰之举,为全国“土改”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第 2 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一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从小就有一种不屈的反抗精神,从《毛泽东自传》可以看到,不服父亲管教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的他甚至又一次以离家出走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随后父亲的态度也有所缓和,这次出走也让他尝到了反抗的甜头;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脑子里埋下了了一种思

 想,一种不屈不挠的品质,可以说这为他日后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埋下了伏笔。幼年的毛泽东还有另外一个思想特点,那就是他同情贫苦农民,虽然这也受到父亲的反对,但对已尝到些许甜头的他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对农民的关心可以说为他日后对农民革命问题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思想上的感性基础。

  但青年时代毛泽东的思想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健全的,他最初崇拜资产阶级改良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随后便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继而为新文

  化运动的领导陈独秀和胡适与党的早期缔造者李大钊,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青年时代毛泽东的思想还是有着一定的可塑性,而且还有选择性的接受他人的主张;不过随着思想的成熟以及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他逐渐成为一位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沿着这个思想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也标志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二对农民的关注

  从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正式的政治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始,他便以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来表达对中国这个自古以来最庞大的群体的特殊的关注。文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实际现状,综合分析了中国现存的各阶级特点,论述了“谁是我们的朋友和敌人”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团结农民的主张。这在当时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都忘记农民的背景下是很有必要的,也反映出他远见卓识的眼光以及独到而重要的思想。次月,在经过三十二天的实地考察后,毛泽东发表了专门针对农民运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直接将农民作为对象,足见他对农民的关心和重视。文中,毛泽东热情赞扬农民运动为“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并描述了农民

 在农民协会领导下做的十四件大事。这些不仅科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学地分析了农民各阶层,成功地预见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而且进一步印证了毛泽东的思想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对农民的研究。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发表标志这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又上升了一个水平,文章开篇便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便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他也更深层次的讨论了革命与农民之间的密切关系。

  毛泽东在发表政治文章的初期便表现出对农民的极大关注,这并不是偶然,而

  是中国现状的真实写照与他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反映出中国国情与农民的重要关系,这不仅在八十余年前是这样,在今天更是这样。农民始终是中国最庞大的群体(至少到目前还是这样),关注中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注农民问题,而这也促成了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三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在发表对农民的紧密关注后,随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着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迫害加剧,便开始了下一轮的思考:党的未来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发表提供了初步答案——“工农武装割据”,文章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在主要研究农民问题后,他又将工农问题同武装割据联系起来,开启了又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举,这个大胆的创新不仅给党指明了方向,而且挽救了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并为毛泽东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而在他的另外一篇思想经典《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中,毛泽东理性的提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时度势地提出在农村建立红色根据地以及游击的战术。这可以说是将他对农民的关注和战速思想完美的结合起来,从此中国革命便从本质上焕然一新。

  四从改良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并非天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他曾经是一个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改良主义者。这一点不难从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他创办的《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看出: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从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就得了应该那样生活不应该这样生活的结论。

  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经过实践探索,毛泽东彻底告别了杜威和胡适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从思想和行动上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过渡。

  ...

篇七: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信息化 “ 十四五 ” 发展规划

 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以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公平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十三五”时期,我省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一网二库三平台四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为核心,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学校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建成省教育计算机网,全省中小学校全面普及班级多媒体,99%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达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建成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千余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和 7500 余个优质微课,建成 20 个网络学科协作组和 150 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全省 73%的中小学教师开通个人网络空间,基本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体系。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启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和创新实验室建设,形成国家、省、市、县(市、区)、校五级示范建设体系。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省、市、县(市、区)、校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基本建成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和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信息化为我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

  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仍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为:对教育

 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引领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我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面向“十四五”,我省教育信息化应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认知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把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从计算机和多媒体的配备上升到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上来,从发挥支撑作用上升到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上来,从主要依托教育系统自身建设上升到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上来,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升至智慧教育,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推动实现省教育现代化。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支撑和引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为核心,以机制创新和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为保障,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二、发展策略 (一)创新驱动、技术引领。

 坚持“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创新教育教学应用,努力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智慧学习环境、丰富多样的数字教育资源和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深度融合、破解难点。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评价、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师教育的全面融合,实现基于技术的教育教学创新和基于数据的精准管理,破解教育公平、个性化教育等难点。

  (三)鼓励实践、整体推进。

  尊重师生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四)完善机制、长效发展。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建立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教育信息化领导、管理和推进机制,积极探索数字资源供给机制和共建共享机制。

 三、总体目标

 到 2021 年,形成与我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成智慧教育技术环境,形成智慧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全面发展智慧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供给、教育精准管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等教学创新取得新突破,有效激发教育活力,促进教育结构的优化、教育公平的实现和

 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省教育的普及化、公平化、个性化、国际化和终身化。教育信息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到 2025 年,实现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技术受益,获取人生的成功和发展,形成新的教育生态。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个性化教育

 通过“互联网+教育”,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促进高水平均衡。积极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资源建设的规划和统筹,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数字资源体系。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省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智慧学习广场,建成在线教育商城,汇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数字资源建设,探索推进游戏化学习资源建设和优质资源的数字出版,建设在线智慧教材,加快教材数字化步伐;加强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网络教研建设和应用,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加快学前教育信息化,开发特色游戏范例和园本精品课程资源,推进优质活动课程共享、网络教研和园本研修。加大特色教育资源开发力度,建设全省个别化教育信息系统,促进个别化教育。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个性化学习。紧跟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步伐,丰富学科课程内容,围绕课程改革开发义务教育拓展性网络课程和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积极推进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电视资源库建设。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大力推进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STEAM(科学、技术、

 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和创客教育等教学新方式,促进基于技术的自适应学习,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和实体空间的有机结合。深化信息化工具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技术的优势,拓展教与学空间,优化教与学过程。通过数据动态采集、实时分析和学习诊断,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精准化,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二)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按照“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外部联通”的思路,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资源开发与应用机制。围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网络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设,建成覆盖职业教育全专业的数字资源。优化和完善省职业教育资源网,深化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基地学校建设,增强辐射效应。建设技能大师网络工作室、虚实结合的职业体验馆、创客空间等,依托网络开展“人人技能竞赛”,深入推进“理虚实一体”的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建设省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开发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特色教育资源,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推进课程共享和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建设省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资源,提供远程实验实训指导和教学服务,鼓励高校建立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训中心,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建设一站式师生校务服务平台、科研协作和成果转化支撑平台。进一步加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建设,确保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体系持续平稳运行。

 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进程,积极创建数字化档案馆(室)。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开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发挥高校对智慧教育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四)全面整合资源,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加强对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规范引导,建立数据交换标准,完善开放平台接口,实现各类学习平台与资源库的有效对接。依托省智慧教育服务平台,融通国家、省、市、县(市、区)、校和社会机构资源,通过购买、征集、开发等多种形式,引进和整合各级各类终身教育资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确保全民接受公平、全纳的教育。

  建设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创新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和建立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登记和学分互认机制,逐步建立课程证书、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等衔接互通的制度,为构建完整的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和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有效载体。

 (五)优化学校信息化环境,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高水平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泛在学习环境,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到 2025 年,省教育计算机网骨干网带宽达到 5G 以上,接入网带宽达到 2.5G 以上;校园网络骨干带宽中小学校达到 1G 以上,高等学校达到 10G 以上,终端接入带宽 100M 以上,无线网络覆盖学校主要教学场所。实现人人拥有学习终端和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创新普通教室、传统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建设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和校园智能感知环境,丰富美丽校园内涵。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探索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新装备。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服务能力

  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促使各级各类教育领导者特别是校(园)长在团队成员中形成教育信息化的共同愿景,提高领导者在教育信息化规划制定、环境创设、教与学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领导和执行力。开展领导力专项培训,并纳入名师名校长培训,全面提升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校(园)长的信息化领导力。

  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分层分批开展全员培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学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专项培训,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加强高校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深入开展省教育技术专项规划课题研究和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应用大赛、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优秀课例征集等各类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

 (七)深化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推动教育精准管理

 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建设思路,深化应用国家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省级通用管理信息系统,鼓励各地各校开发特色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具备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管监测、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功能的省智慧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整合应用公共云计算资源,升级改造各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省教育云计算服务中心,为各地各校提供云计算和云存储服务,深化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不断完善各级教育

 基础数据库,加强数据共享与交换;建设省教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工作中的人员、条件、活动和管理的状态与绩效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支持学习分析、学业评价、考试服务、教学管理、教育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构建电子成长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开展侧重能力和创造性的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学评价方式转变。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政府建平台、企业建应用、学校买服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破解供需错位难题,提升教育管理服务能力。

 (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坚持开放的理念,紧密关注和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和经验,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国际视野下的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设国际教育信息化信息交流平台,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前沿资讯。积极引入和共享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项目合作、专题会议、学术论坛、展示交流、合作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网络结对和远程教学互动等活动,加大教育信息化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通过互联网在学科、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等方面与境外高水平院校合作。引导全省教育技术行业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装备的转型升级,拓展国际市场。

 五、重点工程

 组织实施省智慧教育工程,重点开展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教育管理精准化建设和信息技术

 与教育教学融合试点示范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提高省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一)智慧校园环境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

  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创设适应智慧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

 建设内容:

 1.宽带网络环境建设

  全面提升省教育计算机网性能,省到设区市骨干网带宽拓宽至 5G,网络结构升级至双星型,设区市到县(市、区)、县(市、区)到校接入网带宽不低于 2.5G。推进校园网络建设,普通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幼儿园校园网络骨干带宽达到 1G 以上,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无线接入带宽 100M 以上;高等学校校园网络骨干带宽 10G 以上,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无线接入带宽不低于 300M。

 2.信息技术装备环境建设

  夯实“优质资源班班通”基础,及时更新班级多媒体,实现校校建有录播教室、人人拥有便捷可用的学习终端。推进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积极创建跨学科学习环境。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实现校...

推荐访问: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规划纲要 国家 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