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滩坑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

时间:2022-11-26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阐述了滩坑水库建设对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总结了滩坑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详细分析了其战略重点,即生态林业、生态渔业、休闲观光农业等。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战略;滩坑库区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74-02

滩坑库区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应该有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而根据滩坑水库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分析,滩坑库区发展战略的重点应该是资源与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1-4]。

1滩坑水库建设对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人口大量外移,库区人口密度大幅度减少,有利于生态保护。滩坑水库建设移民50 301人,使库区人口密度明显下降,库区乡镇人口密度由移民前的88人/km2,下降为移民后的68人/km2。人口密度的下降促使人均拥有的资源增加,有利于生态保护。

(2)大面积水域形成,淡水养殖可望成为库区新的支柱产业。滩坑水库在正常蓄水位160 m时,相应水库面积达到70.93 km2,为丽水市水库总面积的40.3%。目前,丽水市在网箱养鱼、溪流性鱼类开发、绿色水产品认证和渔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滩坑水库养殖面积的增加,将促进水库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库区新的支柱产业。

(3)库区旅游业发展,观光农业成为新的亮点。库区具有山水田园的综合优势,库区以垂钓、采摘、观赏、游乐、度假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并存,休闲观光农业将成为新的亮点。

(4)大面积水域调节气候,中、南亚热带果树可望在库区成为优势产业。水库建成使用后,使当地昼夜温差和全年的温差缩小,新的小气候条件将适合许多相对不耐寒的经济作物的生长,库区周边的坡耕地和山坡地可用于发展一些原产温州、福建的中南亚热带果树,如枇杷、瓯柑等,它们可望在库区成为优势产业。

1.2消极影响

(1)保持林地使用权稳定不变,影响库区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现行林地产权制度保持林地使用权稳定不变,这对一般林地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但对库区而言,移民离开了所在地,他们实际上已经无法对林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保持林地使用权稳定不变就产生双重不利影响。一方面可能在迁出前过度采伐现有林木,另一方面迁出后留下的林地无人经营管护,给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产生严重的威胁。

(2)库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影响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滩坑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土地总面积将有70.93 km2被淹没,21.56%是耕地,2.19%是园地。而这些被淹没的土地质量较好,使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种植业土地资源大量减少,从而影响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库区基础设施大量被淹没,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水库蓄水后原有沿河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设备、电线电缆等被大量淹没,乡镇间的复建道路路基仅4.5 m,路面仅3 m,道路狭窄崎岖,使交通的安全系数降低。而行政村之间的道路因缺乏资金无法修建,居民出行很不方便,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

(4)库区保护优先,开发农业与生态保护矛盾更加突出。为确保水库的Ⅰ类水质,水库上游将禁止任何污染性行业的发展,从而使上游的产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滩坑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以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库区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库区农民收入为目标,到2020年,将库区建成优势明显的生态林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体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青田、景宁平均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典范。

3滩坑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

库区发展不仅要使库区广大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且要使这一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和不断好转,以及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滩坑库区农业发展必须走生态农业道路,而对于地形地貌变化复杂、社会经济条件又不平衡的库区来说,生态农业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因此滩坑库区农业发展战略重点是生态林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等。

3.1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建设是库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把库区及周边森林资源作为统一的整体,以恢复生态环境和增加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努力方向,通过实施经济型生态公益林改造、次生林改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完整的库区森林经营方案。

(1)加快次生林改造。在库区森林空间结构调整上,应充分利用森林群落的层次结构原理和群落内部种间互补、空间互补的特点,体现森林群落结构的自然规律;模拟天然群落的结构,进行人工林和残次林的改造,采用林农、林药复合等生态经营模式,逐步将库区内的纯林向混交林改造,实现最佳生态经济效益。并根据次生林的特性,针对其不同类型的特点、地形、林分状况拟定不同的改造方案。在次生林改造时,应充分体现浙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根据立地条件,充分利用森林立体结构,以营造防护林(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为主,在库区两边配置块状景观林,利用树木本身的花、叶、果的季节性变化,如季节性色彩变化显著的枫树、乌柏、银杏、苦楝、臭椿、香椿、石楠、木兰科观花树种等,突出自然美感,显现气候过渡带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组成的森林景观,开发出具有浙南浓郁气息的森林文化价值。根据森林对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影响,从森林的形态和意境美入手,通过千姿百态的树形、扑朔迷离的林中景物,发掘出森林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使其既有天工雕琢的神韵,又有自然风光的雄浑:初春时节,山花烂漫,彩蝶飞舞;盛夏,葱绿满山,碧水荡漾;秋天,层林尽染,七彩纷呈,璀璨绚丽;冬天,玉树琼枝,银装素裹,达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之感,实现森林的游憩休闲娱乐价值。

(2)发展高效生态林果业。库区生态优先的原则决定了必须减少森林中木质资源的利用,因此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应将重心转移到非木质资源利用上来,非木质资源是指森林中除林木以外的其他叶、花、果、草、林地等相关资源。在库区退耕还林地、缓坡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集中优势地区,选择优势地块,进行土地整理加工,改良培肥土壤,在库区周边重点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无核瓯柑、处红柚、翡翠柚、枇杷、油桃等区域优势果树。政府和科技工作人员应统一组织和精心帮助农民改进生产经营技术、加工制作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并且鼓励农户建立有机、绿色或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名牌产品,以提高产品的市场信誉。充分利用库区形成后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优势,建设为休闲观光旅客服务的观光果园,在休闲观光区重点发展油桃、红晶李、杨梅、白枇杷、处红柚、葡萄、梨等适合游客观赏、采摘的果树。在库区周边交通方便的陡坡地,可重点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黄甜竹等优良品种,在离水域较远的库区重点发展香榧等区域优势果树和雷公藤等区域优势药材。

(3)经济型生态公益林改造。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库区的关键,到2020年,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例超过90%以上,这样势必影响库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如何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改造,建设经济型生态公益林不失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一种有效途径。

3.2生态渔业

生态渔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在总结传统养殖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养殖技术的水产生产模式。根据滩坑是山地型大型水库及其特点,发展水产养殖业,首先要充分利用天然资源,要求养殖的鱼类,不但不能污染水质,而且对净化水质有帮助,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水面,采用人工繁殖、自然繁殖和围栏、网栏、网箱等精养相结合,以及农、林、牧、副、渔业综合经营的措施,探索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新模式,实现效益最佳。

(1)确定养殖当家品种,确保水质优良。根据千岛湖有机鱼养殖经验,应重点发展鲢鳙鱼、罗非鱼等品种,使天然生物饵料和底栖生物得到充分利用,既不污染水质,又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养殖技术应推广利用生物操纵技术发展的“保水渔业”的养殖方式——鲢墉鱼放养和网箱养殖,利用营养级链状效应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休闲渔业是集渔业、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产业,是渔业发展中的新领域,是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它可以使人们获得渔业知识,观赏和体验渔业的千姿百态,研究水产品的饮食与营养,丰富其生活、娱乐。滩坑库区是开发生态休闲渔业的好场所,库区开发集垂钓、观赏、品鱼、娱乐、商务、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渔业,推出“渔民”一日游活动,让游客做一天渔民、干一天渔活、吃一天渔家饭、听一天“渔”的故事将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能给人们留下美好回忆,同时提高渔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发展第二产业,实行品牌经营,打造中国优质水产品基地。库区渔业的发展必须顺应市场需求,实行品牌经营,库区养殖的鲜活鱼,应充分利用滩坑库区与温州相邻的优势,确立有机鱼品牌,成立生态农产品配送中心,开拓有机鱼市场。同时,依托青田华侨经济,在库区下游按高标准开展鱼品加工产业,接轨国际水产品市场,为产品销往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打好基础。

3.3休闲观光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体系。库区具有山水田园的综合优势,库区可建立垂钓、采摘、观赏、游乐、度假等多个方面功能并存的休闲观光农业。库区干流回水长度80 km,根据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的差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类型与模式应表现为多样性。

(1)园区农业型。利用滩坑70.93 km2水库面积,在库区建立滩坑淡水养殖现代农业园区,集淡水养殖科研、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和农艺技术的宣传、示范、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

(2)自然人文景观型。通过充分挖掘库区丰富的人文资源(如大均舍族民俗观光村),有效利用自然景观(如九龙森林公园),开发探幽、访古、赏景等休闲项目,为游客提供休闲活动内容。充分利用休闲观光旅游来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使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3)特色产业型。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和农业资源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使人们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在休闲观光区域重点种植油桃、红晶李、杨梅、白枇杷、处红柚、葡萄、梨、香榧等区域特色果树,养殖淡水渔类及鸭鹅、牛羊,为旅客提供采摘、垂钓等项目。

(4)农家乐型。依托集山水于一体的自然优美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和独树一帜的特色农产品,通过提供自产的蔬菜、家禽、水产品等,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以农民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利用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农村活动及农民(下转第378页)

(上接第375页)

生活资源、体验生活为特色,以农业、农村、农事为载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以旅游经营为主要目的。

4结语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行动,要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依托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建设生态休闲旅游中心,依靠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文明新库区。

5参考文献

[1] 李孝坤.重庆三峡库区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约束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4(7):9-11.

[2] 陈孝胜.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生态经济,2004(12):62-65.

[3] 王顺克.建立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思考[J].重庆环境科学,2001,23(1):11-13.

[4] 苏维词,朱文孝.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4):201-204.

推荐访问:库区 探析 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