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米粒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申请书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晋剧伴奏乐器的现状与传承

时间:2022-11-28 1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晋剧,作为山西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剧种之一,它所具有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近年来,对于晋剧的研讨,愈来愈多,但是大多都集中于晋剧演唱的声腔、晋剧角色的身眼步法、晋剧的史学发展等等角度,但是对于其本身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伴奏乐器的传承,却没有相关的论述。本文以晋剧伴奏乐器为切入点,对于现今晋剧伴奏乐器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的传承进行简要的论述,为晋剧伴奏乐器的传承献出微薄之力。

关键词:晋剧伴奏乐器;现状;传承与发展

一、晋剧及晋剧伴奏乐器

(一)晋剧

晋剧,又称“中路梆子”,与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合成山西梆子,是山西的代表剧目之一。其主要流行于我国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晋剧历经了兴盛——衰落——再兴盛并发展这几个大阶段。在不断的波折中,它最终到上世纪80年代,政府号召振兴晋剧,各级剧团相继调整了班子,充实了演员,添置了行头,整理了旧戏,赶排了新戏,有的还将晋剧表演与当前流行的轻音乐等文艺形式结合起来,增强了晋剧的演出效果。并与此同时出现了宋转转、史佳花、崔建华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晋剧表演艺术家。[1]

在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信息飞速传运的今天,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它要求传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现代晋剧《托起明天的太阳》、新编晋剧《巴尔斯御史》、新编现代晋剧《上马街》等等,都是当代作曲家创作的优秀的晋剧作品。

(二)晋剧伴奏乐器

古戏语云:“呼胡立杆子,二弦穿眼子,三弦补窟子,四弦掌尺子。”[2]晋剧传统的乐队由9人组成,旧称“九手面”。文场有呼胡、二弦、三弦、四弦,称“十一根弦”;武场有鼓板、铙钹、小锣、马锣、梆子等。各类乐器缺一不可,每人可以演奏几种乐器,以备乐手人数不足时充当替补。在演奏过程中,每个乐器各自具有的特色,在乐手的演奏中相互配合、乐音相互交织,形成了让耐人回味的戏曲的伴奏音乐。

二、晋剧伴奏乐器的现状

近年来,晋剧作为山西省具有地方特色一种剧种,备受政府机关、专业院校、各级晋剧团的关注。均将晋剧的传承、保护、创新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为晋剧的发展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传承晋剧的过程中,大多注重的是晋剧本身的文化内涵、表演形式、唱腔以及戏曲传承人等方面的培养,对于晋剧伴奏乐器的传承却极少有人问津。

现对于晋剧伴奏乐器进行人才培养的、较为专业的院校,也仅仅只有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在进行晋剧伴奏乐器人才的培养,以及个别社会办学进行晋剧乐器的教学。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晋剧伴奏乐器的穿行与推广情况不容乐观。

(一)教学模式守旧

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关于伴奏乐器的教学还是仅仅局限于“口传心授”、“一把抓”的情況。所谓“口传心授”,它是一种旧时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情况是教师在授课时采用口传、演奏示范的模式,可能有时由于教师表达过于口语化,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进行学习,或者在之后的过程中,该学生继续进行教学时,无法进行专业的表达,而导致新一批的学生学习时无法得到正确的表达,以至于陷入一个“死循环圈”,无法跳出。“一把抓”,则是指教授晋剧伴奏乐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校内的学生进行教学,或者局限于社会办学中仅有的几个学生,并未将弘扬晋剧伴奏乐器这一项目化为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去宣传、弘扬晋剧伴奏乐器。

(二)教学内容杂乱

从目前的院校的教学内容来看,关于晋剧伴奏乐器的教学书籍,在图书市场中,并没有广泛流传,能购买到的仅仅有《晋胡呼胡演奏法》等,而关于其他乐器的书籍想要进行购买,就显得尤为困难,加之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年轻人对于晋剧伴奏乐器的学习与演奏更是嗤之以鼻,想要推广也显得尤为困难。

从教学大纲来看,对于晋剧伴奏乐器并没有形成一个理论化、程式化、科学化的教学大纲。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仅仅是结合学生的情况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授课安排,并未有一个参考性的教学大纲进行规范化、程式化的教学安排。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授课较为随意,并为对学生的授课内容有所记录。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衔接不紧密,出现学习漏洞后再进行补救。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它的存在对于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三)生源结构不平衡

从目前的院校招生人数、招生质量来看,入校后才开始接触晋剧伴奏乐器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相比于自幼开始学习较为普遍的民族乐器的学生质量来说,学习晋剧伴奏乐器学生的质量方面就较差。还有一种情况是,学习其他民族弓弦乐器的同学进校后,在导师的引导下去学习晋剧伴奏乐器,或许这是在一种可以让晋剧伴奏乐器得以流传的方式,但是对于转换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接触的是全新的内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学习,学习的动力会随之大打折扣。

(四)政府政策不重视

对于晋剧来说,晋剧伴奏乐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当唱腔、伴奏音乐、演唱者的表演相融合为一体时,所呈现的“艺术综合体”才是被观众们所熟知的晋剧。通过翻阅现有的资料、相关的政策条令等等,关于晋剧的推广与发展,仅仅还是从大方向上去弘扬晋剧,但是并未规划相关细节。这可能就导致一部分的晋剧艺术工作者会关注更加引人注意的唱腔、表演、人文内涵等等方面,对于伴奏乐器可能重视度可能较弱。

三、晋剧伴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晋剧的继承与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而对于晋剧伴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则是在晋剧伴奏乐器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让晋剧伴奏乐器在现今社会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亟需面对与解决的问题。继承与发展两者需要相互结合,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在稳定的、原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展。晋剧想要发展,就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紧跟时代的脚步,吸收新的音乐元素,创作出受老年人、也受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新晋剧。

(一)晋剧伴奏乐器的继承

晋剧伴奏乐器的传承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哪些伴奏乐器需要传承;二、传承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三、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去传承。在晋剧发展的上百年的历程中,晋剧伴奏乐器总是不被人看好。在历史上,学习晋剧伴奏乐器的人总是上一代的老艺人的子弟,或是生活窘迫、走投无路的清苦人家送孩子去学习伴奏乐器,以便于维持日常生活。在现今,学习晋剧伴奏乐器的人也仅仅局限于小部分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倾向于学习较为普及的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在传承教学上依旧是师徒相传、父子相传的模式[3],并且在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漏洞。

因此,加强晋剧伴奏乐器的传承,本人的观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优化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将原有的教学模式改良,并加强教师的基本素养,规范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模式向着规范化、程式化、科学化发展;二、整理教学内容,通过与教授相关乐器的教师进行探讨,将该乐器的学习内容进行规划,形成相应的教学大纲,相应的授课教材,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将整理的教材进行出版、上市;三、调整生源结构,通过分析现有的招生情况,将生源地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现有情况进行调整,将生源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学生质量;四、政府政策的支持,通过与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商,在相关出台政策中,将晋剧伴奏乐器列入传承、弘扬的内容,并将相关法规条令下达,进行落实。

(二)晋剧伴奏乐器的发展

晋剧伴奏乐器的发展是在晋剧伴奏乐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通過对于晋剧伴奏乐器的构成、每件乐器的特点、演奏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晋剧伴奏乐器是中国戏曲文化中具有特色的一个剧种,在传承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意伴奏乐器个性的传承,另一方面要注意在其发展过程中,需将其与当下的时代特色相结合,促进晋剧伴奏乐器的发展与创新。

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加强晋剧伴奏乐器专业演奏员的培养,在形成新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材的基础上,对学习晋剧伴奏乐器的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教学,并将晋剧伴奏乐器的教学引入专业院校,不仅仅是存在于大中专院校中,在地方的高等院校中也可以有该专业课程的开设;二、在晋剧伴奏乐器的继承、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创新演奏技法,让所学乐器进一步发挥其具有的特性,在探索过程中,尽可能的谱写该乐器的独奏曲目,进行推广,使得广大群众逐渐接受。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晋剧伴奏乐器的发展现状并不是非常乐观,甚至存在着晋剧伴奏乐器传承出现断层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我们应立足于现今政府对于晋剧的弘扬政策,将晋剧伴奏乐器进行发展规划,从保护传承、曲目创新、乐器改革等方面做出改变,使得晋剧伴奏乐器的传承有迹可循。以上是作者个人不太成熟的见解,还需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与晋剧伴奏乐器的教师、演奏员探讨,并进行实践、不断印证。

[参考文献]

[1] 孙枫.晋剧渊源及发展史浅谈[J].黄河之声,2013,03.

[2] 田菽峰.心高志远路漫漫 晋乐诉衷肠—晋剧文场弓弦乐之艺术考[J].人民音乐,2006,10.

[3] 李正文.晋剧打击乐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生活,2016,10.

推荐访问:晋剧 传承 伴奏 乐器 现状

猜你喜欢